传染病和免疫
传染病和免疫知识点【完整版】

引言概述:传染病和免疫是人类健康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传播并在人体内引起感染的疾病,而免疫则是指人体通过抵抗病原体进行自身防御的机制。
了解传染病和免疫知识,有助于预防、控制传染病的传播以及提高免疫力,保障健康。
本文将详细讨论传染病和免疫的相关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传染病的传播途径1.空气传播:通过空气中的飞沫、气溶胶等途径传播的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病等。
2.食物和水源传播:通过食物和水源中的病原体传播的传染病,如霍乱、肠道疾病等。
3.接触传播: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如肺结核、流感等。
4.媒介传播:通过病媒生物传播的传染病,如蚊子传播的疟疾、蜱传播的布鲁氏菌病等。
5.疫情爆发:大规模疫情的传播,如新冠病毒肺炎。
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确定传染源:了解传染病的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如隔离病患、治疗病患等。
2.加强卫生措施:提高个人和公共卫生意识,如保持手卫生、科学正确佩戴口罩等。
3.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人们的免疫力,预防某些传染病。
如水痘、流感等。
4.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加强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5.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应对传染病的挑战,共同维护全人类的健康安全。
三、免疫的基本概念1.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复杂的防御系统,包括淋巴器官、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组成的系统。
2.免疫应答:当人体受到感染或其他外来入侵时,免疫系统会产生免疫应答,以消灭入侵物。
3.免疫记忆: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和记忆入侵物,当再次接触到相同入侵物时,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杀灭入侵物。
4.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是血液中的免疫分子,可以识别和结合病原体,促进免疫应答。
5.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来保持免疫的平衡,防止过度反应或过度抑制。
四、免疫的类型1.自然免疫:自然免疫是人体先天性的免疫反应,包括皮肤和黏膜屏障、中性粒细胞、组织巨噬细胞等的防御机制。
第八单元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八年级下册生物人教版思维导图

传染病和免疫人体的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 原理:抗体与抗原结合是特异性的,促进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功能有益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 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等)有害过敏反应器官移植时产生的免疫排斥反应艾滋病计划免疫: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疫苗全程: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 传播途径:血液、精液、乳汁、唾液、泪液、尿液等通过静脉注射、不安全性行为、伤口等接触到他人体液 原理: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不能抵抗病原体,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侵害预防传染病病原体: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 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够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举例:新型冠状肺炎,蛔虫病,结核炎,流行性感冒基本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蚊虫叮咬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特性传染性流行性控制传染源:隔离、治疗、扑杀等切断传播途径:戴口罩,穿防护服,勤洗手等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接种疫苗等。
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一)

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一)引言: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随着人群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人类活动的全球化程度的提高,传染病的防控和免疫传染病的研究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展开介绍和探讨,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大点。
一、传染病的定义和特征1. 传染病的概念和分类2.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及其特点3. 传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程4. 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与报告制度5. 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免疫传染病的基本原理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免疫传染病的发生机制和免疫原理3. 免疫传染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和病程4. 免疫传染病的免疫学诊断方法5. 免疫传染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三、与传染病相关的重大疫情1. 传染病流行状况及趋势2. 重大传染病暴发的原因与危害3. 重大传染病防控的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4. 重大传染病防控的紧急响应机制5. 重大传染病防控的成功案例与启示四、免疫传染病的研究进展1. 免疫传染病的病原学与流行病学研究2. 免疫传染病相关的免疫学基础研究3. 免疫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和应用4. 免疫传染病的药物治疗研究5. 免疫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研究五、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研究的未来方向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传染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2. 基因编辑技术在免疫传染病治疗中的潜在贡献3. 多学科跨界合作在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4. 社会人文因素对传染病传播和防控的影响5. 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研究对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的启示与建议总结:本文对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的定义、特征、基本原理、相关疫情以及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探讨。
同时,探讨了传染病和免疫传染病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有效的防控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传染病威胁,保障人类健康。
八年级生物——传染病和免疫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本章内容概览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健康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人类的众多疾病中,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特别是某些传染病至今人们还不能有效地控制,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了传染病和免疫的基础知识。
学习传染病时,首先根据具体实例认识传染病及其特点,然后通过分析具体的传染病实例认识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并针对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制订出预防传染病的三大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另外,通过实地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可以提高我们对传染病的认识。
学习免疫时,首先讲述了人体的三道防线,这三道防线又分为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然后比较系统地阐明了免疫的功能和计划免疫,使我们对免疫有了一定的理解;最后又介绍了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传染病——艾滋病。
这有利于我们更为全面地认识传染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地生活。
重点难点提示本章重点:1.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流行的基本环节。
2.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
3.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及功能。
4.免疫的概念及功能。
5.计划免疫与艾滋病。
本章难点:1.如何防治传染病,说出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3.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学习目标:1.说明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细菌性传染病和病毒性传染病。
3.调查当地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4.关注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和预防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选择卫生、安全的生活方式。
知识点一什么是传染病1.传染病(1)概念: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
(3)病原体: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
2.教材第73页“插图”全解(图8-1 常见的几种病原体)(1)结核杆菌:属于细菌,能引起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可侵犯全身各器官,以肺结核最常见,可通过接种卡介苗进行预防。
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3篇

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3篇为了明天,努力吧!不管结果怎样,付出的,总会有回报的!今日考试的你,要保持稳定状态,自然从容,考试没什么大不了,祝你取得好成绩!,带着我们的期望,勇敢地向前走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物知识点之传染病和免疫,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生物知识点:传染病和免疫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中考生物知识点总结:传染病和免疫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特点:传染性、流行性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三个基本环节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主要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2、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控制传染源:“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消灭病畜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保护易感者:预防接种、加强锻炼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1、免疫的概念和功能: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传染病与免疫:紧密相连的两个世界

传染病与免疫:紧密相连的两个世界免疫功能正常时,人体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然而,当病原体突破防线时,就有可能引发各种传染病。
因此,传染病与免疫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世界。
在这两个世界中,免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抵御病原体,还可以促进传染病的防控。
让我们了解一下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够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食物、接触等多种途径传播给其他人,从而导致疫情的爆发。
因此,了解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方法对于预防和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需要知道免疫的基本原理。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物(如病原微生物、异物等)的一种生理功能。
免疫功能正常时,人体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免疫功能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
先天免疫是机体天生具备的免疫能力,可以迅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在接触到特定病原体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免疫能力,可以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进行有针对性的清除。
在这两个世界中,免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天免疫会立即启动,尝试清除病原体。
如果先天免疫无法清除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就会发挥作用,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抗体和效应细胞,从而清除病原体。
在免疫清除病原体的过程中,免疫细胞还会产生记忆细胞,为下一次遇到同一病原体时提供快速应答。
因此,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可以有效抵御各种病原体的侵袭。
然而,当病原体突破防线时,就有可能引发各种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病原体的传染性、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等。
为了防控传染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
在这些措施中,免疫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已经发生的传染病,疫苗的应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防控手段。
疫苗可以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从而在未感染病原体之前获得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通过对人群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可以形成免疫屏障,从而阻止病原体的传播。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知识梳理与检测题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第1课时认识传染病一、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与非传染病的比较项目传染病非传染病原因由病原体引起由自身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或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不传染、不流行举例流感、蛔虫病、腮腺炎、肺结核等心脏病、近视眼、脑血栓、龋齿、贫血等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1.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是(A)A.近视B.流行性感冒C.“非典”D.艾滋病2.(2019·广东模拟)“糖丸爷爷”顾方舟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他研制的脊灰糖丸活疫苗,使中国于2000年实现了无脊灰状态,这意味着千百万儿童远离了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引起该病的病原体就是嗜神经病毒,下列疾病的病原体与它最相似的是(A) A.流感B.扁桃体炎C.疟疾D.肺结核3.下列关于传染病及其分类,说法不合理的是(B)A.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B.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遗传性C.流行感冒是通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黏膜引起的D.狂犬病属于传染病4.在下列的生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A)A.乙肝病毒B.老鼠C.蝇D.蚊5.流感患者及其身上携带的流感病毒分别属于(C)A.传染源、细菌B.病原体、病毒C.传染源、病原体D.病原体、细菌6.下列动物中,属于病原体的是(B)①草履虫②蛔虫③血吸虫④老鼠⑤苍蝇⑥疟原虫A.①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⑤D.①⑤⑥7.艾滋病除通过性传播外,还通过(B)A.水源传播B.输血传播C.空气传播D.握手传播8.传染病的传染源是指(B)A.传播疾病的生物或生物媒介B.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C.病原体就是传染源D.病人的排泄物和分泌物9.传染病与一般疾病的区别是(D)①传染性②广泛性③流行性④暴发性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0.(2019·十堰二中模拟)下列疾病中不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D)①狂犬病②乙型肝炎③腮腺炎④淋病⑤病毒性感冒⑥心肌梗塞⑦艾滋病⑧近视眼A.①③B.②④C.⑤⑦D.⑥⑧11.下列几种疾病中,全是传染病的一组是(C)A.结膜炎、蛔虫病、狂犬病、地方性甲状腺肿B.麻疹、水痘、贫血、流行性乙型脑炎C.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非典型肺炎、肝炎D.糖尿病、艾滋病、天花、龋齿12.(2019 ·威海乳山期中)下列关于病原体的说法,正确的是(C)A.传播疾病的人或动物B.所有的细菌C.导致生物患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者寄生虫D.不可能是真菌13.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眼部疾病,两者的主要区别是(A)A.近视眼不属于传染病,而结膜炎属于传染病B.近视眼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而结膜炎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C.近视眼和结膜炎都是由病原体引起的D.近视眼和结膜炎都不是由病原体引起的14.(2019·乐山)2019年5月13日,江苏省东台市发生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感染丙型肝炎的事件。
传染病和免疫知识点

传染病和免疫知识点1.传染病感染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
2.隐性感染最常见。
显性感染最少。
急性携带:<3个月;慢性携带:>3个月。
潜伏期病原体一般不被排除体外。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性。
4.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甲类:城镇2h内上报,农村6h内上报。
乙类:城镇6h内上报,农村12h内上报。
丙类:城镇、农村均24h内上报。
5.乙肝病毒为DNA,其余均为RNA。
甲、戊主要为粪口感染,乙、丙、丁主要为输血血制品。
乙肝病毒有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小球形颗粒、管形颗粒。
丁型为缺陷病毒,必须有乙型存在。
戊型显性成人多见,隐性儿童多见。
6.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5~7天,甲肝此期传染性最强,黄疸期,恢复期。
慢性肝炎:超过半年,迁延性趋势好转、活动性症状明显。
重型肝炎:急性<10天内肝衰、亚急性>10天。
有肝臭、扑翼样震颤、胆酶分离胆红素增高而转氨酶不高等。
淤胆型肝炎毛细胆管型:较长时间梗阻性黄疸。
7.HBsAg表面抗原: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表面抗体:保护性。
HBeAge抗原:传染性。
抗HBee抗体:复制减弱,传染性低。
HBcAg核心抗原:复制活动,传染性。
抗HBc核心抗体:IgM、高IgG现症,低IgG过去感染。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c。
135小三阳:HBsAg、抗HBe、抗HBc。
1458.肾综合征出血热:汉坦病毒RNA,鼠类为传染源,有季节性。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
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导致低血容量性休克。
血小板减少和功能异常、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导致的凝血机制异常引起出血。
临表:三痛征头痛、腰痛、眼眶痛,三红征酒醉貌,搔抓样出血点,大量蛋白尿,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
防鼠灭鼠最关键。
9.流行性乙型脑炎:乙型脑炎病毒RNA,猪为传染源,蚊虫三带喙库蚊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病和免疫》复习导学案
模块一传染病
1、传染病的特点?(两点)
2、什么是传染病?P42
3、什么是病原体?P42
4、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是什么?传染病要能流行,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吗?
5、什么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并能用流感举例说明。
P44
6、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哪三种?
7、分析课本P45图片,说明分别采取的是哪种预防传染病的措施。
(提示:先分析进行的措施是对什么环节采取的,即是对传染源、传播途径还是易感人群采取的,则为相应措施。
)
(1)把急性肝炎病人送到传染病医院进行隔离。
(2)传染病医院隔离病人,妈妈不让孩子进入传染病医院。
(3)学生打扫卫生。
(4)医务人员喷洒消毒液(5)学生锻炼身体(6)接种疫苗模块二免疫
1、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哪两方面?作用是什么?(3条)(注意识别课本的两幅图片是哪道防线)
2、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包括哪两方面?作用分别是什么?(注意识别课本的两幅图片属于哪道防线)
3、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哪种免疫类型?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什么?
4、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包括哪两方面?属于哪种免疫类型?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什么?
5、什么是抗体?什么是抗原?P50
6、抗体怎样发挥作用?P50
7、(1)为什么患过水痘的人能够抵抗水痘病毒的再次侵袭?
(2)患过水痘的人对流感病毒有抵抗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