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合集下载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它们能够催化化学反应并加速反应速率。

酶促反应速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以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类。

一、物理因素1.温度:酶的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直至达到最适温度,此时反应速率最大。

但是,如果温度过高,酶的结构就会发生变化,导致失活。

因此,温度的升高对酶的活性具有双重影响,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

2. pH值:不同的酶在不同的pH值下具有最适活性。

例如,胃蛋白酶在酸性环境下具有最高活性,而肠蛋白酶则在碱性环境下具有最高活性。

当环境pH值偏离最适值时,酶的活性会降低。

3.底物浓度:底物浓度对酶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规律。

当底物浓度较低时,酶活性受限于底物浓度;当底物浓度逐渐增加时,酶反应速率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是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酶的活性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继续增加底物浓度也不会增加酶的反应速率。

二、化学因素1.酶和底物的亲和力:酶和底物的亲和力越大,酶反应速率就越快。

酶和底物的亲和力受到酶的三级结构和底物的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对酶的活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当离子强度过高时,离子和酶的结合会阻碍酶和底物之间的结合,导致酶的活性下降。

3.抑制剂:抑制剂是一种能够抑制酶活性的物质。

抑制剂可以分为可逆抑制剂和不可逆抑制剂。

可逆抑制剂可以通过改变酶和底物之间的亲和力来抑制酶活性,而不可逆抑制剂则通过破坏酶的结构来抑制酶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于酶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也需要深入探究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加深对酶催化反应的认识。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温度,ph,激活剂及抑制剂,生化实验报告(共8篇)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生化实验实验二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目的】观察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原理】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生成一系列水解产物,即糊精、麦芽糖和葡萄糖等。

淀粉及其水解产物遇碘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在不同温度,不同PH值下,唾液淀粉酶活性不同,催化淀粉水解程度不一,生成的产物也就不同。

此外,激活剂、抑制剂也能影响淀粉酶活性,影响淀粉的水解。

因此可根据在不同反应条件下,溶液加碘呈现的不同颜色来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从而验证了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淀粉I2 【操作】1.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2. 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3.激活剂与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结果及分析】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说明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实验注意事项】篇二:生化实验思考题参考答案生化实验讲义思考题参考答案实验一淀粉的提取和水解1、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是什么?答:生化实验的材料选择原则是含量高、来源丰富、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

从科研工作的角度选材,还应当注意具体的情况,如植物的季节性、地理位置和生长环境等,动物材料要注意其年龄、性别、营养状况、遗传素质和生理状态等,微生物材料要注意菌种的代数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等。

2、材料的破碎方法有哪些?答:(1) 机械的方法:包括研磨法、组织捣碎法;(2) 物理法:包括冻融法、超声波处理法、压榨法、冷然交替法等;(3) 化学与生物化学方法:包括溶胀法、酶解法、有机溶剂处理法等。

实验二总糖与还原糖的测定1、碱性铜试剂法测定还原糖是直接滴定还是间接滴定?两种滴定方法各有何优缺点?答: 我们采用的是碱性铜试剂法中的间接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

间接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反应条件温和,缺点是在生成单质碘和转移反应产物的过程中容易引入误差;直接法的优点是反应原理直观易懂,缺点是操作较复杂,条件剧烈,不易控制。

实验22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温度、

实验22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温度、
实验22 影响酶促反应因素—— 温度、pH和抑制剂
1.实验目的
(1)通过本实验了解pH、温度、抑制剂对 酶活力的影响。 (2)通过实验掌握控制变量法,并能使用控 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2.实验原理
本实验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测试,考察温 度、pH、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 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与一般催化剂一样 存在温度效应。开始时,酶促反应的速率 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达到最大反应速率 时的温度为酶的最适温度,而超过最适温 度,会引起蛋白质变性,使酶促反应速率 降低直至停止。
(2)pH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 蛋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pH的测试:取3支试管,依次编号1、2、3, 向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2mL胰蛋白酶溶液,向1 号试管中加入0.8mLpH=7.4的硼酸缓冲液,向2号 试管中加入0.8mLpH=8.0的硼酸缓冲液,向3号试 管中加入0.8mLpH=9.0的硼酸缓冲液,上述试管 置于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加入各加入 1.0mL1%酪蛋白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温 10min后加入三氯乙酸切断反应。将上述试管以 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280nm波长测定 吸光度。
(3)抑制剂组 设置空白组:取一支试管,加入1.0mL1%酪蛋 白溶液和3.0mL5%三氯乙酸溶液,摇匀后加入 0.2mL酶液和0.8mL蒸馏水,在37oC下恒温10min。 对抑制剂作用的测试:取两支试管,编号1、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0mL1%酪蛋白溶液,然后 在1号试管中加入0.8mL蒸馏水,在2号试管中加 入0.1mL1mmol/mL苯甲脒溶液和0.7mL蒸馏水, 在37oC水浴中恒温2min,然后向两支试管中各加 入0.2mL的胰蛋白酶溶液,在37oC水浴中继续恒 温反应10min,最后加入三氯乙酸终止反应。将 上述试管以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液在 280nm波长测吸光度。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酶促反应指的是由酶作为催化剂进行催化的化学反应。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有温度,酸碱度,酶浓度,底物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等。

1.温度: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度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定温度时活力最大,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2.酸碱度: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

3.酶浓度:在底物足够,其它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4.底物浓度: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5.抑制剂:能特异性的抑制酶活性,从而抑制酶促反应的物质称为抑制剂。

6.激活剂:能使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提高的物质称为酶的激活剂。

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高一生物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2014--2015学年生物(苏教版)必修一同步导学案4.1.3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一、目标导航1.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二、知识网络1.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和pH。

①温度: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的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反应速率最高时的温度称为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

适当升高温度能加速酶促反应,但过高的温度又加速了酶蛋白的变性。

②pH:在一定的pH下,酶表现出最大活性,此时的pH称为最适pH,高于或低于此pH,酶的活性均降低。

过酸、过碱会使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活性。

不同的酶最适pH是不同的。

(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pH、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三、导学过程知识点一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甲乙丙1.酶相关实验的设计思路(1)根据两类催化剂催化H 2O 2产生O 2的多少判断酶的高效性 2H 2O 2――→H 2O 2酶2H 2O +O 2↑(气泡多而大);2H 2O 2――→Fe 3+2H 2O +O 2↑(气泡少而小)。

(2)根据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判断酶的专一性蔗糖――→淀粉酶蔗糖(非还原糖)+斐林试剂→蔗糖+斐林试剂(无砖红色)。

(3)根据碘试剂与淀粉的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淀粉+蒸馏水→淀粉+碘液→蓝紫色复合物(淀粉未被水解);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碘液→无蓝紫色复合物(淀粉已被水解)。

(4)根据温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温度:低温(0 ℃)→升温→最适温度(37 ℃)→再升温→高温(大于70 ℃)| | | | | 活性:活性低―→活性增高→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未变性―→未变性―→未变性―→渐变性―→已变性 (5)根据酸碱度变化来判断酶的活性和结构的变化 酸碱度:过酸←酸性增强←最适酸碱度→碱性增强→过碱 | | | | | 活性:无活性←活性降低←活性最高→活性降低→无活性 | | | | | 结构:变性← 渐变性 ← 未变性 ―→ 渐变性―→变性 【例1】 甲、乙、丙三图依次表示酶浓度一定时,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温度、pH的关系。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其活性受到多种因素调节,这是酶自身的特点,也是生物体能够调控代谢速度,从而适应环境的物质基础。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pH、温度、激活剂和抑制剂四大类。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不论对于生产、生活,还是科学研究,都有重要作用。

限于篇幅,本文介绍前三类。

大部分酶的活力受pH值的影响,在一定的pH值活力最高,称最适pH。

一般酶的最适pH在6-8,少数酶需偏酸或碱性条件。

如人体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而肝脏精氨酸酶为9.7。

胃蛋白酶最适pH大部分酶的pH-酶活曲线是钟形曲线,但也有少数酶只有钟形的一半,甚至是直线。

如木瓜蛋白酶底物的电荷变化对催化没有影响,在pH4-10之间是一条直线。

一些酶的pH-酶活曲线,引自百度图片pH影响酶的构象,也影响与催化有关基团的解离状况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

最适pH有时因底物种类、浓度及缓冲溶液成分不同而变化,不是完全不变的。

温度也是常见的影响因素。

酶活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也是钟形曲线,有一个最高点,即最适温度。

温血动物的酶最适温度一般是35-40度,植物酶通常在40-50度。

这是温度升高时化学反应加速(每升温10℃反应速度加快1-2倍)与酶失活综合平衡的结果。

一般酶在60度以上变性,少数酶可耐高温,如牛胰核糖核酸酶加热到100度仍不失活。

因为酶的变形过程需要水参与,所以干燥的酶可耐受高温,而液态酶失活较快。

最适温度也不是固定值,它受反应时间影响,酶可在短时间内耐受较高温度,反应时间延长则最适温度降低。

热失活的活化能一般为50-100 Kcal/mol,比一般反应的活化能高10倍,所以一般酶在30℃以下是稳定的。

最适温度受反应时间影响,引自百度图片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都称为激活剂。

大部分激活剂是离子或简单有机化合物。

根据无激活剂时酶是否具有活性,可分为必需激活剂和非必需激活剂;根据激活剂分子性质,可分为以下三类:1.无机离子可分为金属离子、氢离子和阴离子三种。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影响因素酶促反应影响因素1. 温度:温度高于酶的最适活性温度,会加速酶分子的活性,而酶活性过高则可导致酶烧伤或破坏,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所以保持合适的温度是影响酶促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2. 酶浓度:酶浓度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反应中酶与底物之间的接触次数,当酶浓度增加时,酶与底物越多,接触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自然越快,反之,当酶浓度过低时,反应速率就变慢。

3. pH值:pH值也会影响酶促反应,每种酶都有自己最适宜的pH值,若pH值过高或过低,酶活性可能会下降,甚至在一定的极端条件下可能造成酶的解离,因此需要控制反应的pH值。

4. 辅助因子:对于一些特定的酶,还需要加入某些激活剂或辅助因子,才能促进反应,引起酶活性。

例如,维生素是不可缺少的辅助因子,它们可能和一些酶结合形成介质型酶,影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

5. 抑制剂:在生理反应过程中,也需要抑制酶的活性,而一些有机分子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抑制剂的效果受其类型、浓度和pH值等影响,如果抑制剂的浓度过高,将会完全抑制酶活性,从而降低反应的速率。

6.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都会影响酶促反应,氧化剂可以促进酶的反应速率,而还原剂则可以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例如,苯酚可以作为氧化剂加速酶促反应,而过氧化氢则可以作为还原剂,降低酶促反应的速率。

7. 金属离子:一些金属离子也可以影响酶的反应速率,其中锰、铜、铁等离子可能介导酶的正向活性,而硫酸钙、硫酸镁、硫酸铝等离子可能起抑制作用,降低酶的反应速率。

因此,温度、酶浓度、pH值、辅助因子、抑制剂、氧化剂和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等都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实验室工作者可以在有效控制这些条件条件的基础上,改善反应的质量和效率,从而获得更佳的实验结果。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1.酶催化速率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生成量。

2.影响酶作用的因素及其规律。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pH、温度、、底物浓度、激活剂、抑制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②在一定条件下,酶活性最大时的温度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

见图1。

③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温度升高后,酶仍能恢复活性。

但高温会导致酶变性,使其永久失去活性。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①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有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永久失去活性。

②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pH时活性最大,此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如图2表示胰蛋白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

(3)底物(反应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①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

②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

③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再改变,原因是酶饱和了。

见图3。

(4)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见图4。

(5)酶激活剂和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①酶激活剂:能增强酶的活性或使非活性的酶变为活性酶,如唾液淀粉酶需要被氯离子激活后,其活性才能增强。

②酶抑制剂:能使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如氰化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曲线分析:曲线含义的准确表述:B 点:该酶发挥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或最适pH 值AB 段:达到最适温度(pH 值)前,随着温度(pH 值)升高,酶的催化效率提高酶的最适pH 值往往随底物种类、浓度等的变化而不同,因此,并不是一个常数,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抑制剂I和底物S对游离酶E的结合有竞争作用,互相排 斥,已结合底物的ES复合体,不能再结合I。同样已结合抑
制剂的EI复合体,不能再结合S
抑制剂I在化学结构上与底物S个相似,能与底物S竞争 酶E分子活性中心的结合基团,因此,抑制作用大小取决于 抑制剂与底物的浓度比,加大底物浓度,可使抑制作用减 弱。
2.非竞争性抑制(non-competitive inhibition) 抑制剂I和底物S与酶E的结合完全互不相关,既不排斥, 也不促进结合,抑制剂I可以和酶E结合生成EI,也可以和ES 复合物结合生成ESI。底物S和酶E结合成ES后,仍可与I结合
的症状。解磷定等药物可与有机磷杀虫剂结合,使酶和有机磷杀
虫剂分离而复活。
(二)可逆性抑制(reversible inhibition)
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结合,在用透析等物理方法除去
抑制剂后,酶的活性能恢复,即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的。
这类抑制剂大致可分为以下二类。
1.竞争性抑制(competitive inhibition)
生化学家将酶活性最高处的pH称为最适pH。一般来说,血 清中大多数酶最适pH接近中性(pH6.5-7.5)。有些酶在最适 pH处活性变化尖锐明显,也有些平坦宽广。测定酶活性浓度时 一定要选择在最适pH处,不仅因为此处酶反应速度最大,测定 灵敏度最高,还因为此处酶活性变化的斜率最小,如反应体系 中出现pH变化时,对测定结果影响最小。
2. 专一性不可逆抑制
此属抑制剂专一地作用于酶的活性中心或其必需基团,进行 共价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有机磷杀虫剂能专一作用于胆碱
酯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使其磷酰化而不可逆抑制酶的活性。
当胆碱酯酶被有机磷杀虫剂抑制后,胆碱能神经末稍分泌的乙酰 胆碱不能及时分解,过多的乙酰胆碱会导致胆碱能神经过度兴奋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
酶反应初速率是酶促反应动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酶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催化化学反应,其催化作用与底物形成酶-底物中间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有关。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这一关系可通过米氏方程来描述。米氏方程揭示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的关系:在低底物浓度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而在高底物浓度时,反应速率趋于稳定,达到最大反应速率Vmax。米氏常数Km是反应速率为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之一,反映了酶与底物的亲和程度及酶的催化活性。此外,pH和温度也是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适宜的pH和温度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因此,研究酶反应初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理解酶催化机制、优化酶促反应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实验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此实验可以根据酶的特性,设计影响酶促反应的各种因素,并进行实验检验。

(一)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一、实验目的1.了解酶促反应的激活与抑制。

2.学习鉴定激活剂和抑制剂影响酶反应的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酶的活性常受某些物质的影响,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增加,称为酶的激活剂;有些物质能使酶的活性降低,称为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硫酸铜为其抑制剂。

通常少量的激活剂或抑制剂就会影响酶的活性,而且常具有特异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激活剂和抑制剂不是绝对的,有些物质在低浓度时为某种酶的激活剂,而在高浓度时则为该酶的抑制剂。

例如氯化钠达到1/3饱和度时就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三、器材1.试管及试管架 2.烧杯、椎形瓶和量筒(100mL)3.玻璃漏斗 4.吸管 5.滤纸 6.恒温水浴锅四、试剂1. 1% 淀粉溶液2.稀释100~200倍的新鲜唾液3. 1%氯化钠溶液4.0.1 %硫酸铜溶液5.碘化钾-碘溶液:将碘化钾20g 和碘10g 溶于100 mL水中,使用前稀释10倍。

五、操作方法取3支试管,向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氯化钠溶液1 mL,向第二支试管中加入 0.1%硫酸铜溶液1 mL,向第3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1mL作对照。

再向每支试管各加入 0.1%淀粉溶液3 mL和稀释的唾液1 mL。

摇匀各管,充分混合,一起放入37℃恒温水浴中保温10~15分钟后取出。

冷却后,各滴入2-3滴碘化钾-碘溶液。

混匀。

观察比较3支试管颜色的深浅,并解释之。

如果激活剂或抑制剂的作用不明显,主要可能原因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不够高,可以适当延长反映时间或者降低唾液稀释的倍数。

思考题1.激活剂可以分为哪几类?本实验中氯化钠属于其中的哪一类?2.抑制剂和变性剂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3.酶反应的抑制作用有哪些类型?根据什么划分的?它们都有什么特点?(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一、实验目的通过检验不同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了解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报告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为进一步了解生物化学方面提供实验基础。

实验原理:酶是一种催化生物反应的蛋白质,它的活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酶促反应的速率如何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了温度、酶的浓度、底物浓度等。

实验步骤:
1. 首先将一定浓度的底物放置于试管中,并分别设置不同浓度的酶浸泡在底物中。

2. 进行初始测量,记录下酶促反应的速率。

3. 分别将底物和酶放入不同温度的环境中,进行相应时间的实验数据测量,记录下数据。

4. 对底物的浓度进行调整,重复前述的步骤,记录下酶促反应速率的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酶促反应的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速率却反而开始下降。

2. 酶浓度的升高,会使酶促反应速率增加,但是当酶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反应速率不再上升。

3. 底物浓度的升高,会使酶促反应速率增大,并且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也会逐渐增大。

结论:
通过本次试验,我们的确得出了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了温度、酶浓度和底物浓度。

探究了酶活性的变化,进一步理解了生物化学方面的知识,锻炼了实验科研能力。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常用文档

酶促反应的速率和影响因素常用文档

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Ø当底物浓度较低时: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俩个方面
不同的酶具有不同的Km值,它是酶的一个重要的特征物理常数,
医学上,实验室中高温消毒,高温使酶蛋白变性
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反应为一级反应。
V Vmax
[S] Ø当底物浓度高达一定程度:
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达最大速率;反应为零级反应
100
因此大多数酶都有 80
一个最适温度。 60
在最适温度条件下 40
反应速度最大。 20
0
10
20
30
4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0
60
70
80
90
T em p eratu re OC
就整个生物界,植物和微生物 最适温度=32度-60度
动物 最适温度=35度-40度
少数酶特殊,如液化淀粉酶 的最适温度为90度
中心与底物之间形成氢键的能力和方向不同,其结果是影响了 酶——底物过渡态的形成和稳定程度,从而对酶的活性产物影响。
pH对于不同的酶也不一样
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俩个方面
R elative A ctivity (% )
一方面。,温度的升高,导致了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另外一方面, 温度的过度升高,酶的高级结构将发生变化或变性,导致酶活性 降低甚至丧失活性。
根据米氏方程——酶促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1、在底物浓度低时,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呈正比,表现为以及 反应特征
2、当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后,反 应加速 表现率为达零到级最反大应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不在增
3、当反应速率等于最大速率一半时,即V=0.5Vmax时。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影响
实验八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2(学习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催化活性与环境温度、 pH有密切关系,通常各种酶只有在一定的温度、pH范围内才表现它的活性,一种酶表现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 pH 值称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在酶促反应中,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可加速或抑制酶的活性,如氯化钠在低浓度时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而硫酸铜则是它的抑制剂。

本实验利用淀粉水解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产物与碘有不同的颜色反应,定性观察唾液淀粉酶在酶促反应中各种因素对其活性的影响。

淀粉(遇碘呈蓝色)?紫色糊精(遇碘呈紫色)?红色糊精(遇碘呈红色)?无色糊精(遇碘不呈色)?麦芽糖(遇碘不呈色)?葡萄糖(遇碘不呈色)。

所以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的程度,可由水解混合物遇碘呈现的颜色来判断,以此反映淀粉酶的活性,由此检定温度、pH、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三、实验器材
试管和试管架、恒温水浴、冰浴、吸量管(1 mL6支、2 mL4支、5 mL4支)、滴管、量筒、玻棒、白瓷板、秒表、烧杯、棕色瓶。

四、实验试剂
1(新鲜唾液稀释液(唾液淀粉酶液):每位同学进实验室自己制备,先用蒸馏水漱口,以清除食物残渣,再含一口蒸馏水,0.5 min后使其流入量筒并稀释至200倍(稀释倍数可因人而异)混匀备用。

2(1%淀粉溶液A(含0.3%NaCl):将1 g可溶性淀粉及0.3 g氯化钠混悬于5 mL 蒸馏水中,搅动后,缓慢倒入沸腾的60 mL蒸馏水中,搅动煮沸1 min,冷却至室温,加水至100 mL,置冰箱中保存。

3(1%淀粉溶液B(不含NaCl)
4(碘液:称取2 g碘化钾溶于5 mL蒸馏水中,再加入1 g碘,待碘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295 mL,混匀贮于棕色瓶中。

5(1%NaCl溶液
6(1%CuSO溶液 4
7(缓冲溶液系统按下表混合配制。

0.2 mol/L磷酸氢二钠溶液 0.1 mol/L柠檬酸溶液
pH 体积/ mL 体积/ mL
5.0 5.15 4.85
5.8
6.05 3.95
6.8
7.72 2.28
8.0 9.72 0.28
五、操作步骤
1(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进行操作:
反应温淀粉酶酶液处理温1%淀粉溶试管pH6.8缓冲溶度/ 液体积度/ 液A体积/ 观察结果号液体积/ mL ?,10 / mL ?,5 min mL min
1 1 0
2 1 0
2 1 37,40 2 1 37,40
3 1 70左右 2 1 70左右
上述各管在不同的温度下保温反应10 min后,立即取出,流水冷却3 min,
向各管分别加入碘液1滴。

仔细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说明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确定最适温度。

2(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1支试管,加入1%淀粉溶液(A)2 mL、pH6.8缓冲溶液3 mL、淀粉酶液2 mL,摇匀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支玻棒,置37 ?水浴保温。

每隔1 min用玻棒从试管中取出1滴混合液于白瓷板上,随即加入碘液1滴,检查淀粉水解程度。

待混合液遇碘不变色时,从水浴中取出试管,立即加入碘液1滴,摇匀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再次确认水解程度。

记录从加入酶液到加入碘液的时间,此时间称为保温时间。

若保温时间太短(2,3 min),说明酶液活力太高,应酌情稀释酶液;若保温时间太长(15 min以上),说明酶液活力太低,应酌情减少稀释倍数,保温时间最好在8,15 min。

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取4支试管编号,按下表操作:
缓冲溶液体积/ mL
1%淀粉溶淀粉酶液体积/ 试管号观察
液A体积/ mL(每隔1 minpH pH pH pH 结果
mL 逐管加入) 5.0 5.8 6.8 8.0
1 3 0 0 0
2 2
2 0
3 0 0 2 2
3 0 0 3 0 2 2
4 0 0 0 3 2 2
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匀后,再以1 min间隔依次将4支试管置于37 ?水浴中保温。

达保温时间后,依次将各管迅速取出,并立即加入碘液1滴。

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

分析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确定最适pH。

3(激活剂、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取3支试管编号,按下表加入各试剂(体积单位:mL):
1%CuSO溶蒸馏淀粉观察结4试管1%淀粉溶液B 1%NaCl溶液液水酶液果

1 2 1 0 0 1
2 2 0 1 0 1
3 2 0 0 1 1
将上述各管溶液混匀后,向1号试管内插入一支玻棒,3支试管同置于37 ?水浴保温1 min左右,用玻棒从1号试管中取出1滴混合液,检查淀粉水解程度(方法同步骤2)。

待混合液遇碘液不变色时,从水浴中迅速取出3支试管,各加碘液1滴。

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并记录,分析酶的激活和抑制情况。

六、注意事项
1(加入酶液后,要充分摇匀,保证酶液与全部淀粉液接触反应,得到理想的颜色梯度变化。

2(用玻棒取液前,应将试管内溶液充分混匀,取出试液后,立即放回试管中一起保温。

七、问题与思考
1(什么是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 它们是酶的特征物理常数吗,
2(激活剂分几类? 氯化钠属哪种类型, 硫酸钠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