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1
《虞美人》 教案新部编本

教学
重点
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教学
难点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
设想
1、教学思想: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教师点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目标。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4)前六句里,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的确,作为一位“好声色,不恤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是作为一代词人,他无疑是位成功的词人,他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
李煜词前期: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沉郁苍凉。
词牌的由来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虞美人》
2、比较阅读前后期李煜的词,体会其词风的深刻变化。前期的作品《浣溪纱》,后期两首代表作《破阵子》和《浪淘沙令》。
雕栏玉砌 朱颜
六、课堂小结: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而词中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变迁无情、哀叹命运等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因此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更由于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的语言写情,因而形成了他独特的风格,使他成为我国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播放音乐,在邓丽君《虞美人》的歌声中进一步体味这首词的意境。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虞美人》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词“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这一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理清结构的基础上,抓住三组对比,熟读成诵。
难点:理解本文艺术特色教学方法:诵读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他就是李煜,这首词就是《虞美人》。
前面,我们已经学完了第一二单元的诗歌,有没有同学可以告诉我,从中你都学到了哪些鉴赏诗歌的方法?(生答: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当然,仅有这些方法,我们还不能很好的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今天我就将带领大家运用你们所掌握的这些方法和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诵读等方法去学习李煜写的《虞美人》。
《虞美人》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情境。
1.2 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1.3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1.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原文阅读与解析。
2.2 诗歌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2.3 诗歌的主题思想和人生哲理。
2.4 相关的文学和文化知识介绍。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介绍李清照和《虞美人》的背景。
3.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3.3 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3.4 欣赏评价:让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背景和文化知识。
4.2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和理解诗歌。
4.3 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析和讨论。
4.4 鉴赏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第五章:教学评估5.1 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5.3 考试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全面理解和记忆能力。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相关内容。
6.2 参考书籍:有关李清照生平和诗歌创作的书籍。
6.3 网络资源:相关诗歌解读和评论的文章、视频等。
6.4 音频资料:李清照其他作品的朗读音频。
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诗的教学计划安排2课时。
7.2 课前准备:教师需提前准备教材、参考书籍和相关资料。
7.3 课堂活动:诗歌解析、讨论、欣赏等。
7.4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作文或心得体会。
第八章:教学策略8.1 激发兴趣: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故事,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8.2 引导思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8.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8.4 深入挖掘: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第九章:教学评价9.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3)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虞美人》。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虞美人》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李清照词作风格的变化及其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虞美人》的课件和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虞美人》的文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李清照的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感受词作的意境。
(2)让学生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的艺术特色。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词中的情感。
(2)分享自己的感悟,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背诵《虞美人》。
6. 课后作业:(1)背诵《虞美人》。
(2)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回顾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虞美人》,解析词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词意。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模板汇编5篇虞美人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能力目标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情感目标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学习思路:整首词的学习以“读”、“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意象特征的整体把握从而更好的深入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更好地把握词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品味鉴赏:1、读诗悟情(是什么):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朗读语调概括全文的情感2、追寻愁因:(为什么)了解李煜3、愁情表达:(怎么样/方法技巧)1)品味意象2)赏析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小结:二、联想比较:1)都是东流水,试比较《虞美人》的结句与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中的“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表情达意有什么不同。
2)都是末路王侯,同是绝命词,《垓下歌》与《虞美人》的风格有何不同三、“愁”句集锦: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3、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4、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四、迁移运用:1、仿照例子,自拟一个描写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夸张、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这满山遍野的桃花,开得热火朝天,惊天动地,是一一幅立体的画,一首无声的诗,把青春挥洒得淋漓尽致。
2、片段练习:以“李煜,我想对你说”为题附页:一、关于李煜:1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厚的感伤情绪,在题材与意境上突破了晚唐五代以写艳主的窠臼。
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酒毒死,所以本词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
二、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最新-《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

《虞美人》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虞美人》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了解李煜生平及其在词史上的地位。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当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使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1、体悟词的思想内容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2、学习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写法。
教学难点:词中三次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教学设想1、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
可以以诵读为主导,结合赏析,抓住词义要旨,领会意境及艺术特点。
争取当堂成诵。
2、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介绍。
另外,可以引入他的《相见欢》、《乌夜啼》进行延伸阅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邓丽君的《几多愁》,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步骤一、故事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江水图》,并配乐低沉哀怨的音乐。
教师讲李煜的故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
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
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
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虞美人》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
2. 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能够鉴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通过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2. 理解诗中的情感和主题,提升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
2. 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的鉴赏和解读。
2.2 教学难点:1. 诗中深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对诗歌进行深入的鉴赏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1. 对《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有深入的了解。
2. 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有专业的分析能力。
3.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3.2 学生准备:1. 预习《虞美人》诗文。
2. 对古代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和阅读经验。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1. 通过引入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虞美人》的兴趣。
2. 介绍《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4.2 讲解: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意境。
2. 解读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帮助学生感受诗的美感和艺术特色。
4.3 讨论与思考: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中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情感和主题对现代的意义。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标准:1. 对《虞美人》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对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3. 对诗歌的鉴赏和解读的能力。
5.2 评价方法:1.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的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和写作的质量和深度。
3.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的表现。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1. 让学生预习《虞美人》诗文,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

《虞美人》教案《虞美人》教案(精选12篇)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

《虞美人》课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虞美人》的诗句。
(2)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3)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运用联想、想象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3)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的情感。
(3)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句的理解和背诵。
(2)诗歌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诗歌深层意境的理解。
(2)诗歌表达手法的鉴赏。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虞美人》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2)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准备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学生准备:(1)预习《虞美人》课文。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鉴赏:(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句的理解和背诵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背诵《虞美人》诗句,提高文学素养。
3. 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下周分享交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音乐、图片等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诗歌意境。
《虞美人》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1《虞美人》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虞美人》的文学背景和情感内涵,特别是掌握其对于爱情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2. 分析《虞美人》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领会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3. 熟悉《虞美人》的演变历程,探究其文学上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 介绍唐代文学的发展背景和文学流派的形成,介绍唐诗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方式。
(2) 讲述《虞美人》的创作背景、故事情节及作者屈原的生平。
(3) 分析《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形式和表现手法、唯美主义的特点。
教师可设计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文学分析等方式。
(4) 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2. 教学方法:(1) 组织学生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谈论对于诗歌内涵的理解与感受。
(2) 通过讲解和讨论获得学生对唐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的掌握,运用于《虞美人》的分析。
(3) 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掌握《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手法。
(4) 通过阅读和研究历史资料了解《虞美人》的影响和发展历史,并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三、教学过程:1. 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流派的形成,准确掌握唐诗的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 介绍《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及屈原的生平,明确《虞美人》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3. 阅读《虞美人》的原文和中文翻译,通过讲解和讨论,深入理解其文学内涵和情感表达。
4. 分析《虞美人》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了解其唯美主义的艺术特征。
5. 讨论《虞美人》的文学价值和情感内涵,并通过文学分析和文艺鉴赏的方式深入领会。
6. 了解《虞美人》在文学和社会历史上的影响和发展历程,探究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写作、小组讨论、形成性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准确了解学生对本课程所掌握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以此来判断教学效果的好坏,并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课程调整和改进。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4篇《虞美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①感悟《虞美人》的思想内容。
②体会情感并学习词人化抽象为形象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味李煜诗词所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设想】①多媒体教学,创设情景,增加课堂教学容量。
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反复诵读,深入体会词情并当堂成诵。
【教学步骤】一、情景导入上课之前,我们先讲一个故事,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
(配乐)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个有着双重身份的人物,既是一个昏庸无能的君王,又是一个多愁善感的词人,后人评价他“作个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为君王”。
因而我们这样称呼他——薄命君王,绝代词人。
作为一个词人,李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虞美人》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后主的内心世界。
二、诵读感悟1、学生集体朗读2、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比较评价。
3、老师范读,并作诵读指导。
(1)、注意把握节奏(2)、找出韵脚:了、少、风、中、在、改、愁、流。
(3)、重读能表现词人内心痛苦的词语。
如: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
(4)、把握低沉凄迷的感情基调。
4、要求学生再读三、整体感知1、问: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词?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来概括。
明确:表现一个亡国之君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和无限愁恨。
2、从哪些地方最能看出词人的故国之思?明确:(1)、“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2)、“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3)、“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想怀人”的沉淀意义)四、精读细品1、一首词要读出意味,必须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
这首词哪个字可概括情感呢?(学生回答:愁。
)2、李煜的愁有哪些?(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小结板书)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家之苦3、这层层叠叠、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词人在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明确:(1)、用春花秋月表现忧愁(以乐景衬哀情)。
《虞美人》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虞美人》教学设计作者:陈艳辉安化二中
附:板书设计:
虞美人
李煜
亡国之痛
春花秋月依旧↑往事如烟
小楼东风又起愁故国易主
雕栏玉砌犹在↓朱颜已改
↓故国之思↓
宇宙永恒 对 比 人生无常
朗读提示: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 / 何时..了?往事 / 知多少..。
小楼昨夜 / 又.东风,故国 / 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 / 应.犹在,只是.. / 朱颜改。
问君能有 / 几多..愁?恰似 /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前故事:
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975年,那是一个烟雨迷蒙的早上,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阴云笼罩的宫殿里,伫立着一位愁容满面的君主。
佛,他拜过了;契丹,他求过了。
眼看着宋军的铁蹄就要践踏古老的金陵。
他缓缓的转过身,脱下那件穿了十五年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
然后一路呜咽,被解汴京。
被封为“违命侯”,由一国之君沦为了阶下之囚。
度日如年,终于熬到了978年的七夕,这一天是他四十一岁的生日,心感归国无望,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一首最绝望的诗歌《虞美人》。
歌伎的演唱传到了宋太祖耳中,一怒之下,宋太祖命人赐来了毒酒。
在这个晚上,面对一弯残月,吟唱着这首悲情的心曲,喝下赐来的毒酒,倒地身亡。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虞美人》教案一、课程标准: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二、课程标准解读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
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
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4.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
根据需要,可选用杂感、随笔、评论、研究论文等方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三、教材分析必修课程学习要求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中国古代作品,读懂文章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单元解读古诗词诵读学习提示李煜的这首词,将俘囚生活的幽怨、月夜听风的无眠、物是人非的无奈、愁怀难解的悲凉,以及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怀想,编织在一起,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寄寓其中。
《虞美人》教案

《虞美人》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作者李煜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2. 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 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本文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 难点:理解本词以乐景写哀情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述李煜的生平,引入 《虞美人》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分析课文内容,讲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结合注释,自主阅读《虞美人》,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讲解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本词的艺术特色。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 《虞美人》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4.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和本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5. 布置作业: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虞美人》。
五、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结果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虞美人》课文
2. 多媒体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词的基本含义,掌握词中运用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品味,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词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理解词作中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1.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感受词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词人的愁绪与家国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帝王文学的背景和特点。
2.介绍李煜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引出《虞美人》的创作背景。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1.学生自主朗读词作,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词人的情感氛围和艺术风格。
三、讲解词意,深入理解1.逐句讲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基本含义。
2.分析词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四、品味情感,体会愁绪1.引导学生讨论词人的愁绪来源和表达方式。
2.分析词人如何运用比喻、对比等手法,深化对愁的认识。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1.总结词人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色。
2.引导学生思考词作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作业布置1.背诵《虞美人》词作。
2.撰写一篇关于《虞美人》的读后感或赏析文章。
Teaching Objectives1.Knowledge and Skills: Comprehe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 and grasp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used in it.2.Process and Method: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 discussion, and appreciation.3.Emotional Attitude and Values: Appreciate the poet's nostalgia for hishomeland and understand the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 expressed in the poem.Teaching Focus1.Understanding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2.Feeling the poet's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artistic style.Teaching Difficulties1.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poet's melancholy and patriotism.Teaching ProcessI.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Lesson1.Guide students to review the backgrou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ncientChinese imperial literature.2.Introduce Li Yu's life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leading to the creationbackground of "Yu Meiren".II. Initial Reading and Overall Perception1.Students read the poem independently, paying attention to pronunciation,intonation, and rhythm.2.Guide students to feel the poet's emotional atmosphere and artistic stylethrough reading.III. Explaining the Meaning and Deep Understanding1.Explain the imagery and rhetorical devices in the poem sentence by sentence,helping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poem.2.Analyze how the poet expresses his nostalgia for his homeland through thedescription of natural scenery.IV. Appreciating Emotions and Experiencing Melancholy1.Guid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source and expression of the poet's melancholy.2.Analyze how the poet uses metaphor, contrast, and other techniques to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melancholy.V. Summarizing and Extending1.Summarize the poet's artistic style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2.Guide students to think about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the poem.Homework Assignment1.Recite the poem "Yu Meiren".2.Write a reading review or appreciation article about "Yu Meiren".。
《虞美人》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虞美人》的背景和作者1.1.2 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1.3 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感悟《虞美人》的音乐美和韵律美1.2.2 运用意象分析法,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2.3 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虞美人》与其他诗歌的异同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情感和审美风格1.3.2 领悟诗词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1.3.3 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2.1.1 《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2.1.2 《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2.1.3 李清照的词风和李清照的词坛地位2.2 教学难点2.2.1 《虞美人》中复杂意象的解读2.2.2 李清照词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2.3 《虞美人》在李清照词作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3.1.1 简介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词坛地位3.1.2 引出《虞美人》的创作背景和词作特点3.2 自主学习3.2.1 学生自读《虞美人》,理解词意3.2.2 学生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3.3 课堂讲解3.3.1 讲解《虞美人》的背景和创作动机3.3.2 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3.3.3 解析《虞美人》的韵律美和修辞手法3.4 课堂讨论3.4.1 学生分享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3.4.2 师生互动,讨论《虞美人》的艺术特色和词风特点3.5 课后作业3.5.1 学生背诵《虞美人》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4.1.1 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1.2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4.2 作业评价4.2.1 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4.2.2 学生对《虞美人》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3 学习成果评价4.3.1 学生对《虞美人》的背诵情况4.3.2 学生对《虞美人》的鉴赏心得的质量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学教材5.1.1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5.2 参考资料5.2.1 李清照词选5.2.2 中国古代词选5.2.3 相关论文和评论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6.1.1 让学生预习《虞美人》及相关背景资料6.1.2 布置学生查找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以便进行比较分析6.2 课中活动6.2.1 组织学生朗读《虞美人》,感受其韵律美6.2.2 分组讨论,分析《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6.2.3 举办小型诗歌朗诵会,让学生展示自己对《虞美人》的理解和感悟6.3 课后活动6.3.2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诗词比赛或活动第七章:教学策略7.1 启发式教学7.1.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虞美人》的寓意和艺术特色7.1.2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激发学习兴趣7.2 比较教学7.2.1 组织学生对李清照的其他词作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其词风特点7.2.2 引导学生比较《虞美人》与其他诗人的同类题材作品,拓宽视野7.3 情感教学7.3.1 引导学生感受李清照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情感和审美风格7.3.2 通过品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领悟诗词中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第八章:教学拓展8.1 诗词创作8.1.1 组织学生尝试创作以“虞美人”为题材的诗词8.1.2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互相评价、学习8.2 文化探究8.2.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词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8.2.2 组织学生探究《虞美人》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8.3 课外阅读8.3.1 推荐学生阅读李清照的词集和其他著名词人的作品8.3.2 引导学生关注当代诗词创作,了解诗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现状第九章:教学反思9.1 教学效果评估9.1.1 分析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程度和鉴赏能力提高情况9.1.2 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9.2 教学方法改进9.2.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手段9.2.2 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9.3 教师自身提升9.3.1 深入学习相关诗词理论,提高自身文学素养9.3.2 参加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第十章:教学计划10.1 第一周: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词坛地位,导入《虞美人》10.2 第二周:分析《虞美人》的韵律、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10.3 第三周:解读《虞美人》中的意象和寓意10.4 第四周:讨论《虞美人》与其他诗歌的异同,总结词风特点第十一章:教学板书设计11.1 《虞美人》词牌的基本结构11.2 《虞美人》的韵律特点11.3 《虞美人》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寓意11.4 李清照的词风特点第十二章:教学评价与反馈12.1 课堂问答、讨论的参与度12.2 学生作业(包括背诵、写作)的质量12.3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进步程度12.4 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热情第十三章:教学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13.1 强调课堂纪律,防止学生因诗词内容产生不良情绪13.2 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13.3 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防止沉迷于网络第十四章:教学大纲14.1 教学目标14.2 教学内容14.3 教学时间安排14.4 教学方法与策略第十五章:课后服务工作15.1 解答学生关于《虞美人》的疑问15.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诗词创作15.3 定期组织诗词比赛和文学社团活动15.4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兴趣发展,提供个性化指导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虞美人》的诗意和艺术特色,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以及《虞美人》中的主要意象及其寓意。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教案)统编版语文高一必修上册

虞美人教学准备学情分析《虞美人》这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上“古诗词诵读”板块中的第三篇。
词从李煜起,感慨遂深,李煜开创了“词”代的到来,使词也能登上大雅之堂。
这篇课文作为新授课,它的重点是运用特定技巧,通过朗读、鉴赏等方式品味词中所蕴含的离愁别绪。
教学工具本篇课文面对的是高一同学,他们经过了高一上学期半个学期的学习,对高中语文的课程特点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在学习上也更加具有了主动性。
他们在古诗词方面的学习,由于初中所学内容过于零散和浅易,所以在教学上需要从基础讲起。
并且主要是要让他们学习如何去分析鉴赏古诗词,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另外,学生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任务的加重等原因,有些学生可能会出现上课不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这要求我们在授课时注意增加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多媒体和希沃白板就成了最佳选择,另外,名人品读视频和名师微课视频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情感。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愁”的深刻内涵,把握艺术技巧。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国作家缪塞尔的话“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引出“情”是诗词的灵魂的话题。
提问学生:如何把握诗词的情感?(一)利用腾讯问卷制定问卷,网上收集结果。
(二)问卷调查及结果1. 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你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可以运用到哪些现代信息技术?A、幻灯片B、多媒体C、希沃白板D、腾讯视频7人30人 15人2人2.、鉴赏古诗词,把握作品主旨作者情感时,会用到哪些方法技巧?A、知人论世B、情感词C、关键句D、修辞手法E、意象51人 47人45人48人53人3、以李煜的《虞美人》为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你可以读出哪些情感?A、儿女情长B、思乡念家C、国仇家恨D、壮志未酬23人49人51人7人(以上均为不定项选择题)二、学生朗读李煜的《虞美人》并讨论这首词蕴含了怎样的情感?如何把握这种情感?(用希沃白版点出作品,播放朗诵视频,查找李煜的生平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虞美人》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本课文是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自主赏析的篇目,重在通过有感情地诵读和把握意象、关键词句以及艺术手法来感受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
李煜被誉为“词中之帝”,其词开一代词风,他的作品深深地烙上个人生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回顾旧知,做到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另外结合课后习题引入他的《浪淘沙》进行拓展阅读。
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积极作用,播放配乐朗读和歌曲版《虞美人》,让学生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词的意境美和音乐美。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风格,感受词作的艺术魅力及其艺术价值。
2、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3、诵读词作,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寻找意象,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赏析重点词句,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词的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动人的音乐美。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交流法五、教具:多媒体六、教学时数: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夏天到了,我们校园的白玉兰也开得灿烂,校园处处飘香。
有一种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还有一个动人的名字,叫“虞美人”。
不过,今天我们接触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词,它的作者是李煜。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品读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论世让学生回顾作者生平,教师补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违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过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
相传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
宋太宗知道后大怒,赐酒将李煜毒死。
可以说《虞美人》是他的绝命词。
古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李煜词前期:多写宫廷逸乐生活,风格绮丽,轻靡婉转。
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楼春》、《更漏子》、《菩萨蛮》等。
后期:追忆往事,伤怀故国,词风沉郁苍凉。
(三)整体感知——诵读1、师:学习诗歌先从诵读开始,正所谓“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
请同学们齐读本词。
(生齐读)2、师:请一位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诵此词,请其他同学认真感受,然后对他的朗诵做出评价。
3、师:同学们请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学生自由评价)提示:入情入境地读,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诵读时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调和节奏。
感情基调:凄凉哀伤节奏:低沉缓慢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展示)听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用心感受。
5、学生自由诵读,要求读出情感。
6、再找一学生诵读。
7、学生再次齐读本词。
(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一环,通过朗读让学生进入学习情景,加强对诗歌的理解。
)(四)分析鉴赏——品读1、师:刚才大家诵读了这首词,已经感受到作者凄凉哀伤的情感,那么词中哪个字能直接抒发这种情感?词眼:愁2、说一说:李煜有哪些愁?往事之叹愁亡国之痛故国之思3、合作探究(学习小组分组合作探究):李煜是怎样展现愁情的?提示:从意象、关键词句、艺术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写法。
4、展示交流:(1)品读意象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春花秋月:美好景象——亡国之痛往事:锦衣玉食,九五至尊——往事之叹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故国之思(2)品读关键词句①又“又东风”点明他降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②改改:朱颜、地位、感受不改: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③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运用了设问、比喻、夸张修辞手法,突出愁思的广、长、多,把无形的愁思具体化,沉重的情感飞动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④拓展:写愁思的名句。
学生交流,然后教师列举一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相见欢》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3)品读手法①诘问(自问)宇宙永恒有常昔日九五至尊②对比人生短暂无常今日阶下囚③设问、比喻、夸张④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写: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 ----自然永恒----景虚写:往事、故国、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人生无常----情(4)课堂小结①、通过抓意象、把握关键词句和艺术手法,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满腔愁绪:往事之叹、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一个亡国之君对他曾经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会惹来忌恨,招来杀身之祸,《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绝命词。
②、归纳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诵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品读——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缘景明情(意象关键词句手法----感情)(五)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问题。
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思考讨论: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点拨: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梦醒之后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离别之痛,对青春易逝、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之情。
(六)课堂总结1、小结:王国维评价李煜的词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李煜《虞美人》中表现出来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结的绝望之情,回首故国物是人非的凄凉悲慨,像春水那样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绪,都浸透了词人的血泪。
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就写不出饱含血泪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动人的心灵。
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传诵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学生小声跟唱。
(再次通过视听觉的感受加深体会词的意境。
)3、学生背诵全词。
(进一步肯定李煜后期词的成就,这是对作者的又一次总体把握,与第一步遥相呼应,并让学生在歌声和诵读中接受美的陶冶。
)(七)课后作业1、必做题:用形象化的语言描写你所经历的一段愁,可以写一个片段也可以写成随笔,也可以仿诗填词。
要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无病呻吟。
(略)2、选做题:李煜作为一个文人是很出色的,但作为一位帝王,他不务朝政,纵情声色,是相当失败的,对于他的遭遇很多人认为不值得可怜,你怎么看呢?提示:①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
②李煜的“愁”愁得美,因为它很有人情味。
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④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从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读者。
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八)教学反思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重要考点,如何做到既要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又能避免“满堂灌”而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应对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这节课可以说是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尝试。
在本节课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只是引导他们思考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合作探究、进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词作的音乐美。
反复诵读侧重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深层品读既结合考点又不致课堂气氛乏闷,反而给学生提供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台。
而且在整个课堂节奏上把握得当,没有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但这节课仍有不足之处,就是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做的功课较多,而且展示交流时忽略了部分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今后仍需努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