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素质教师vs双师型教师
对“双师型”、“双师化”与“双师素质”慨念的认识与思考
对“双师型”、“双师化”与“双师素质”慨念的认识与思考摘要:本文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出现过的几个有代表性的概念入手,结合所在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高职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几个阶段的特点,并点明了今后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重要研究方向和内容。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化;双师素质我国高职教育经历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萌芽期,渡过了九十年代的成长期,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初的迅猛发展期,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也越来越受至4社会的关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已经由原来的追求规模扩张与数量膨胀阶段,转入了以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质量为目标的重要转折期。
于是,如何建立一支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促进高职教育继续更好更快地发展,这一高职界始终积极探索解决途径的难题,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高职教育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围绕这一问题的研究,曾先后提出了“双师型”、“双师素质”、“双师化”等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概念,为更准确地理解这些概念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仅在这里谈几点认识以供商榷。
一、“双师型”的概念是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构成而言的《孟子·尽心上》中有言,“教,上所施,下所效也”。
就是说,教师是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接受知识技能教育的参与者,学生是跟着教师学习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就效仿和学习什么。
由此可见,有什么样的教师,就可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反之,要想培养出具有某种能力或专长的学生,就必须有相应的教师对其进行知识或技能的传授。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和农村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必须、够用”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熟练的岗位职业技能,因此,对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就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标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要求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要求
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良好学科知识与专业素养的教师,能够灵活运用现代教育
技术,并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能力。
为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部制定了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要求。
以下是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要求:
1. 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并能
实现知识的全面和深入理解。
他们应通过专业培训和进修,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自身能力。
2. 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双师型教师应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并能在教学中灵活应用。
他们应了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3. 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能力。
他们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与交流能力,能够
与其他教师、学校管理层和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他们应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人际关系,建立积极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5. 进修与自我发展意愿: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积极的进修与自我发展意愿。
他们
应主动参加学术研讨会、培训班和网络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标准要求,教育部希望倡导培养更多双师型教师,以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同时,教育部也鼓励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和机会。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解读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解读近年来,教育界广泛关注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并探讨如何培养和选拔这一类别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教学能力又擅长学科研究的教师,他们不仅对知识有深入了解,还能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本文将重点解读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这一概念。
首先,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基于两个方面:教学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
对于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能够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
此外,他们还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
其次,学科研究能力也是双师型教师认定的重要标准。
这些教师应具备较高水平的学术造诣,能够深入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前沿问题和研究动态。
他们能够进行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管理,并能够进行学术论文的撰写和发表。
此外,他们还需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教师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心得体会。
除了教学和学术方面的能力,双师型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领导能力。
他们能够与同事紧密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他们还能够带领团队进行学科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
值得注意的是,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还需满足一定的师德要求。
他们应该具备高度的敬业精神,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同时,他们应该持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教师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和研究能力。
总结起来,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其核心是教学和学术能力的结合。
这种教师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还能够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并推动教学改革。
通过认定双师型教师,学校和教育部门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多年来,双师型教师一直是学校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个角色。
该模式中,一位老师担任传统的课堂教学,另一位老师负责“双能双素质教育”,以帮助学生发展更全面的素养。
双师型教师不仅改善了传统教育模式,而且成功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双师型教育的前身是“全面发展性教育”。
这种教育模式的宗旨是通过让学生在双能双素质的环境中发展,使他们有机会拥有全面素质。
它将传统的“学习”和“发展”结合在一起,以帮助学生在课堂外实践自己的素质。
这种模式的实施是为了让学生有机会发展出更多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最大的特点是他们具有双重角色。
一位老师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者,负责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学生的传统的学习技能;另一位老师则负责培养学生的双能双素质,包括智力思考能力、认知能力、生活能力、价值观原则等,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素养。
双师教育模式致力于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使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发展机会。
例如,强调双能双素质教育,以使学生发展出一定程度的智力思考能力和认知能力;提供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四个领域:心理、情感、价值观和社会;在重要的课堂活动中强调思想的自由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通过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社会事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通过培养学生的双能双素质,学生能够形成一定程度的逻辑性思维,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和学科知识,拓宽视野,以应对新的挑战。
此外,培养学生的双能双素质还有助于他们把学习成果运用到社会实践中,帮助他们塑造更完整的素质。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通过双能双素质教育,成功地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发展机会,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双师型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双能双素质教育,并为学生提供全面、准确、完整的教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在未来社会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专题网络培训研修总结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专题网络培训研修总结通过培训,本人在思想上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有了更新的认识,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了很大的拓展,现将本人的收获总结如下:一、加深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认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主要是针对我国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树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理念而提出来的。
对于这种界定,“双师型”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本学科本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还应具备熟练的本专业实践技能。
二、拓展了自身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了自身的素质通过学习,使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更深的了解了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
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
高职教师的师德,是指以高职教师为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
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强校之本。
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在教师素质之中,师德最重要。
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三、双师专题培训搭建了教师交流的平台培训教师在培训时间里,通过主题研讨、在线交流和跟帖讨论等形式互相学习,与同行进行广泛地交流和互动,分享学习成果、共同提高。
短暂的培训即将结束,我非常重视这次共同学习的经历,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专题网络培训研修总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把工作做好,得找到做好工作的办法,也就是做好工作的捷径,这些办法,从哪里来,就是从学习中来。
我很高兴第一次参加了2023年“提升教师‘双师’素质,助力'双师型'教师成长”专题网络培训班。
我从政策学习、师德师风、1+X证书制度、“双师型”教师成长、教材与课程开发、教学能力提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七个方面聆听了专家学者的讲座与教学经验的分享。
通过他们广博的知识与深入浅出精彩的讲授,使我耳目一新,更深刻地认识到职业教育的发展最终是产教融合,知行合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复合型技能人才。
这就要求教师不再是一名简单的教书匠,而要成长为一名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
首先,“以学生发展为本“,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在专业教学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工作的崇高目的和中心,并以一切有利于学生发展为标准,重新审视教育教学策略,重新设计教学目标和教育要求,创建有利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谐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
教学是教师最重要的工作,而主方向是课堂教学改革。
学生喜欢民主、平等型的课堂,期待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
因此,营造民主、平等,放得开、收得拢的课堂才能成为学生吸取知识,张扬个性的场所,课堂才会涌动出师生生命的活力。
同样,教师也就真实地走进了课堂。
我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总是坚持多渠道查阅跟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做到胸有成竹地备课、上课。
课堂上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也较喜欢上我的课。
其次,“生活即课程”,新一代的职业人毕业后直接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贴近生活,贴近岗位,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运用知识,并积极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思考人生,积极定位,将课程思政劳模精神和大国工匠精神充分融入到专业课中。
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
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细则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学校是否能真正做大、做强,上层次,上水平的至关重要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及高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工作的有关规定和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按照不同要求和条件,根据我院具体情况,暂将“双师型”教师分为“双师教师” 和“双师素质教师”两类。
1、双师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并在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以累计)实际工作经历者;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通过国家组织的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取得国家承认的本专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如会计师、统计师、经济师、审计师等,和劳动局认定的各工种技师)。
(2)通过国家(或行业)组织的本专业执业资格考试,取得中级及以上执业资格证书(如监理工程师、安全工程师、计算机软件程序员、人力资源管理师、律师、营销师、国际商务师等)。
(3)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科研实践工作两年以上,经申报,评为相应专业工程师技术职务,或获得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
(4)破格条件:主持或主要参与二项(及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其研究成果被企业应用,并取得直接增加税后净利15万元以上,或获得区(县)以上政府特别嘉奖。
2、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的合格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掌握所授专业相关行业动态和职业技能,熟练指导本专业的各种实践性教学环节,取得较好效果;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1)具有与本专业实际工作相关的行业特许资格证书(或专业资格中、高级(工)及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等)。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以累计)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经学校批准,结合教学实践,带队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或脱产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或到相关企、事业单位实践学习。
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
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在当前社会发展大势下,职业教育正逐渐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
而在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作为关键指导性文件,对于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双师型”教师是什么意思。
在传统意义上,教师往往是独自承担教学任务的。
而在“双师型”教师模式下,则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一师多生”模式,引入了“行业导师”这一新角色。
所谓“双师型”教师,就是指既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育理论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技能的教师,通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组成。
这一新型教师队伍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在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中,对于教师的基本条件和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再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技能,能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指导。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企业导师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对于这一基本标准,我个人认为是非常合理和具有针对性的。
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样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也对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这一标准不仅仅是文件文字的规定,更是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
只有教师们能够全面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职业人才。
“双师型”教师模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创新,其基本标准的制定是推动教师队伍建设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一步。
教师们应当认真理解和执行这一标准,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为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本篇文章的撰写,对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双师型教师
浅谈中职学校双师型专家教师的特征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职校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成为国际职业教育关注的热点,许多国家都把职校教师素质纳入研究视野。
起初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也出现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偏重理论水平的现象。
为了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育理念,1998年教育部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本文对中职学校双师型专家教师的特征进行论述。
一、“双师型”教师概念“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以来,研究者们对其内涵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主要有以下几种认识和理解。
1、“双职称型”“双职称型”是指职校教师既拥有教师职称,又拥有其他(如工程、技师)职称,强调了教师的“两栖”功能,要求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由于现阶段职称评审上的原因,教师与工程系列之间职称互评的问题,实际操作存在很大困难,同时拥有两种职称的情况很少见。
2、“双证型”“双证型”是指职校教师既拥有教师资格证,又拥有行业技术等级证。
两种资格证书代表教师在两个行业中具有的基本资质,从形式上强调了重视实践,若仅满足拥有“双证”,会误导教师为拿证而拿证,忽视实际能力培养,问题的关键是要真正达到“双师”素质上的要求。
3、“双证+双能力(素质)型”“双证”是“双师型”教师的形式或外延,而“双能力(素质)”是教师的内容或内涵。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教师既具有职业素质和能力,又具有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开展专业实践;既能引导学生人格价值,又能指导学生获得与个性匹配的职业。
这种观点体现了“双师”的能力与素质的整体特性和整体效用。
4、“双来源型”“双来源型”是指职校教师一部分来源于学校的专任教师,另一部分来源于企事业生产第一线的兼职教师。
这个定义不全面,如果专任教师不懂得生产技能,不了解现阶段生产的发展变化,就没有实用技能传授给学生;兼职教师不懂得教学方式方法,不知道怎样把精湛的技艺传授给学生,就不能称之为“双师型”教师。
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认定探索
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认定探索随着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高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和培养备受关注。
那么,什么是高校“双师型”教师,如何认定他们的标准,这是一个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定义。
高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业务深厚、理论高深的学科名师与实践丰富、技术娴熟的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型人才双重优势的教师。
他们既具备学科专业的深厚理论功底和扎实的教学能力,又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够较好地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认定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认定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
首先是学术水平,高校“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学术研究经验,能够在学术界广泛传播自己的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
其次是教学能力,高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设计并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者是实践经验,高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行业工作经验和实践技能,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意识。
最后是创新意识,高校“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认定高校“双师型”教师的标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性、公平性和实用性。
首先是科学性,认定标准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能够客观反映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其次是公平性,认定标准必须是公平公正的,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避免主观偏见和褒贬不一。
最后是实用性,认定标准必须是能够实际运用的,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的培养和评价,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双重教学资质的教师,既能够承担教学任务,又能够承担实训指导任务。
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首先,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熟悉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将其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同时,他们还应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
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实训指导工作,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帮助他们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教学创新能力,能够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另外,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们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同时,他们还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其他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协作,共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标准的制定,对于规范和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和落实这些标准,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出一批批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希望各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高度重视这一标准,共同努力,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
全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一、“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1.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素养,自觉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人师表,关爱学生。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践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做到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
在教育教学和技术技能培养过程中落实课程思政要求,形成相应的经验模式。
3.具备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
能够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方式,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
4.紧跟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需求,具有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积极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岗位实践,时长、形式、内容、标准等应符合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相关规定。
理解所教专业(群)与产业的关系,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教学。
二、中职初级“双师型”教师标准1.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所教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原理,以及教学、生产实习实训方法等,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教学效果好。
2.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积极参与并承担教学研究任务,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
3.具有一定的企业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实践经验,了解本专业工作过程或技术流程,积极承担实习实训教学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工作。
获得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或具有本专业或相近专业非教师系列初级及以上职务(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能力水平。
三、中职中级“双师型”教师标准1.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了解本专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和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
2.具有较强的指导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实习实训教学研究、专业建设、技术革新的能力,在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践中取得较突出的成果,起到带头人的作用。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
关于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当今社会,劳动者的实践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因此,双师型教师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关键因素。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的理解很重要,它将决定学生是否能够成为社会的新一代领袖。
双师型教师是一种具有双重职责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在一定环境中倡导双重融合的教育模式。
事实上,双师型教师是将传统教育模式中的人文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活动在知识和技能方面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归结为“双能”和“双素质”两个方面。
“双能”是指双师型教师既有传统教育重点的文化素质,又具有社会实践能力。
文化素质是指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活动要素,比如,正确的文化素养,合理的思维方式,还有应对各种教育活动的应用能力。
而双师型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则是指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比如,具有深入的社会学习能力,懂得把握和利用社会发展机会,以及熟练运用现代科技技术来提升教育质量等。
这些能力可以更好地表达双师型教师的思想愿景,并将其转变为学生的学习活动。
另外,双素质还包括双师型教师的社会角色责任感。
这里的“双素质”指的是单一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即负责任的行为,勤奋的工作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努力加强自身素质提升,从而改善自身素质和服务教育事业的热情等。
双师型教师的双素质是参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两个重要属性,也是双师型教师所应该具有的素质,它们在构建完善学生发展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贯穿了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推动学生全方位发展。
因此,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的理解不仅是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构建完善的学生发展系统的关键要素。
本文只是对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的简单探讨,如何进一步发挥双师型教师双能双素质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以期望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创造更有价值的新一代领袖。
正确认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教 师 资 队 伍 建 设 也 存 在 不 同 层次 的 要 求 。
也 就 是 “ 证 等 于 双 师 ” 在 职 业 资 格 证 书 将 理 论 知 识 应 用 于 实 践 操 作 之 中 , 双 。 并从 实 师 型 ” 师 的 基础 , 有 教 师 资 格 和 专 业 技 教 具 制 度还 不 健 全 、 不完 善 的 今 天 , 格 证 书 与 践 操 作 中 消 化 、 收 、 握 理 论 知 识 , 此 术 资 格 是 衡 量 “ 师 型 ” 师 的 尺 度 , 合 资 吸 掌 在 双 教 符 实 际能 力 的 等值 很值 得 怀 疑 。 种 认 知 观 , 循 环 中 熟 练 操 作 技 能 , 高工 作 质 量 和 工 这 提 这 两 者 并 且 两 者 在 知 识 、 力 和 态 度 等 方 能
在 “ 产 ”教 育 ) 动 中 , 生 ( 活 占主 导 地 位 、 主 掌 握 技 能( 艺) 起 手 的传 授 方 法 , 高 学 生 的接 提
和 学 校 的 竞 争 力 及 办 学 效 益 。 立 “ 师 建 双
型 ” 师 队 伍 是 职 业 学 校生 存 发 展的 关 键 。 教
生 产 、 理 、 务 知 识 和 能 力 吸 收 内化 , 管 服 并 师 素 质 的 教 师 必 须 既 具 有 专 业 理 论 水 平 又
1 “ 师型 ”教师的 提 出 双
“ 师 型 ” 师 的 提 出 , 与 职 业 教 育 双 教 是 需 求 紧 密 联 系 在 一 起 的 。 不 同 的 社 会 时 在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
双师型教师的双能双素质理解
随着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日益重视,双师型教师模式也日益受到重视,这种教师模式将学校教育融入家庭教育,有助于培养未来的素质双重全面发展。
首先,双师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全面的能力。
作为一种模式,双师型教育将专业教师和家长教育结合在一起。
家长可以提供家庭理念和生活习惯,更容易接近学生;而专业教师则可以提供完善的课程,在学习上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
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表现和个人素质方面发展更全面。
其次,双师型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双重的素质。
基本的教育素质包括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等方面,而双师型教育模式正是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来营造一个促进双重素质发展的环境。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传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会孩子做人,学会礼仪,重视人情味等等;而专业教师则可以为孩子提供深入的科学知识,发展孩子对科学事物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这样,孩子在受教育时,就可以同时发展知识技能和思想道德等双重素质。
最后,双师型教育可以培养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
毕竟,双师型教育下的孩子不仅仅是在学校学习,有时还可以在家庭中学习,这就是让孩子学习的更多机会。
而在双师型教育中,孩子可以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技巧,学习方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持续学习与发展。
从上述可见,双师型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
帮助孩子从双重素质中发展出全面的能力。
学校和家庭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双师型教育环境,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优秀学科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还能够灵活运用教育资源,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是教育行业的重要议题,其标准的制定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学科功底,熟悉所教授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科知识服务。
同时,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视野,能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能够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需要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网络教学能力,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助,拓展教学领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
最后,双师型教师还应具备专业发展能力。
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应包括学科知识能力、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具备这些基本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成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前发展。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教育领域中,双师型教师逐渐成为了的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队伍中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双师型教师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拥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专业知识: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以某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张老师为例,张老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实习、参加技能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张老师还经常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就业率也逐年攀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养: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计划和项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
教育部发布日期:2008年04月09日实施日期:2008年04月09日(中央法规)
附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将“双师素质”作为评估指标之一
34.是否为双师素质(单一选项):是/否。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教师资格,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内兼课人员: ⑴具有本专业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及职业资格(含持有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具有
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并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⑵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全面指导
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
⑶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
2.3“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指标标准说明指出,“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又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
(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巳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良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从以上规定看,双师素质教师的“双师”有三个方面的涵义。
其一是职称的概念,是指既具有教师职称,又有技能或工程技术资格证书的教师;其二是能力水平的象征,是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都达到一定水平的反映;其三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教师的技能必须跟得上社会技术发展的要求,即社会技术水平提高了,则教师的能力也须相应提高。
对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最热门的当属“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研究,这是由于经济发展和新型产业结构,社会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提出的新的要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教师资格证书,而且应当具有专业技术资格证,又能进行相关、专业理论研究。
(岳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TJFMC 为例[D] 天津大学,2009)
解读“双师型教师”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和教育界的共同呼声。
但究竟什么是“双师型”教师,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科学解释。
本文在总结目前社会和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理解的基础上,指出了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理解上存在的误区,提出了准确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内涵
何谓“双师型”教师,目前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只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但不管是哪种概括,目前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
1.字面解释。
在高职院,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的不乏其人,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2.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着手,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理性的综合解释。
按照目前教育界这方面的解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点,有学者还提出,“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
(3)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即具备较丰富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理论。
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等市场经济要求办学办事,并善于将经济常识、规律等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4)具备相当的社会沟通、交往、组织和协调能力。
即既能在校园内交往与协调,又能在企业与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5)具备相当的管理能力。
即在具备良好的班级管理、教学管理能力的同时,更要具备企业、行业管理能力,懂得企业和行业管理规律,并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
(6)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即要适应资讯、科技和经济等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具备良好的创新精神,善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造性活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