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和水蒸气》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单元教学内容概述】
《水和水蒸气》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第六课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温度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集中研究水在融化、蒸发和凝结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水的三态循环的观察和感知,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本单元共7课时,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温度和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第1课和第2课),主要培养学生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的技能;认识到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第二部分:逐步观察研究物质(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的(第3课-第7课)。
第3课、第4课“水结冰了”“冰融化了”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固态之间的变化;第5课、第6课“水珠从哪里来”“水和水蒸气”探究的是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第7课“水的三态变化”则让学生自主探究水在气态和固态之间怎样变化,并总结概括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对“水哪里去了” 、“加热能加快水蒸发吗”“空气中的水”这三部分的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本课时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作为单元第六课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经历了“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由于温度变化,水和冰可以互相转化”及“杯壁上的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探究学习。
本节课就是循着上节课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水和水蒸气的观察研究活动。
通过“水哪里去了”的探究、观察,讨论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是如何蒸发到空气中的,然后再通过“加热
能加快水蒸发”的观察活动,帮助理解水获得热量后能更快地从液态变为气态。
水会从气态再回到液态吗?当水蒸气变冷后会再变成水,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凝结。
当温暖、潮湿的空气很快变冷时,凝结便可能发生。
为了观察这一变化,引导学生将一个大而空的杯子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当杯子里的水蒸发时,水蒸气会凝结出现在大杯子内表面上(杯壁有许多小水珠)。
由此,学生可以对上节课中盛冰的玻璃杯外壁上形成的小水珠做出“新”的解释了:由于冰使盛冰容器的外壁变冷,于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停留在盛冰容器的外壁上,以及对“空气中的水”探究,让学生理解水和水蒸气是如何互相转化的这个物质变化过程。
为下节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
关于“水”和“水蒸气”,学生已有许多亲身经历的生活经验,比如地上的水会干,湿头发用电吹风吹风后干得快,烧开水……。
由此,三年级的学生对于“水蒸气”、“蒸发”已经有了模糊的初步认识。
比如夏天衣服晾在太阳下很快会干、软的物质会变硬,对于诸如此类现象,有些学生可能会用“水蒸发了”去解释。
但是在他们的科学前概念中有着许多根深蒂固的错误认识,最典型的便是对于热水中冒出的“白汽”的认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白汽”便是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这个错误的前概念中隐含着两方面的信息:一是学生认为“白汽”是“气态”,其实“白汽”是“液态”;二是学生认为“白汽”是蒸发现象,其实“白汽”是凝结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将使学生对蒸发和凝结产生正确的认识,且能对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作出解释。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固态和气态的水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加快水蒸发的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生活中的现象探究水的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五、教学准备。
教师:为每组准备(浅碟子一只、半杯清水、记号笔一支、一个酒精灯、一盒火柴、不锈钢长柄汤勺2只、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透明玻璃杯1只。
)相关Flash课件,一个热水壶。
学生:搜集蒸发和凝结的生活事实、相关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用Flash课件呈现:下雨后,地面上会有些水洼(积水)。
天晴了,水洼里的水会很快干了。
水洼里的水到哪里去了?
2、学生预测。
由此引出本课——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水和水蒸气》。
(板书课题)(二)探究“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
1、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所有的水都渗到泥土里了吗?我们一起做个试验验证一下。
请同学们根据桌上的实验用品分组设计实验。
学生思考后分组汇报。
【根据实验用品,学生会想到:在浅碟子(小透明玻璃杯或大透明玻璃杯)中倒入少许水,且不盖盖子,观察水会不会减少等类似的方法】2、教师提问:在做的过程中你们小组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用笔做好记录。
、把装水的碟子放在阳光下。
、过一段时间,观察碟子里水量的变化……)
3、学生实验,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预设:水没有了,水减少了。
)
5、教师提问:水既没有流出去,也没渗入碟中,它是以哪种方式减少的?
6、Flash课件演示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7、师引导得出结论:
(四)探究“水蒸气变成水”的现象。
1、Flash课件演示:水会蒸发成水蒸气跑入空中。
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发,因而空气中充满了看不见的水蒸气。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会想到什么?
生预测.(大海河流里的水会不会越来越少?水蒸气会变成水吗?地球上的水会越来越少。
水还会变成雨水落下来......)
2、实验验证,课件出示实验方法要求:
、在桌面上放一只小杯子,里面加入一些热水。
、用一只大的玻璃杯,杯口朝下罩住盛水的小玻璃杯。
、观察发生的现象。
3、生分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4、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
5、师相机总结板书:从水里蒸发出来的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杯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6、解释上节课遗留问题:杯壁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交流汇报。
)
教师总结: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这种现象叫凝结。
7、Flash课件演示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深化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体验收获。
谈谈学习本课后你对水又有了那些新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
搜集水蒸气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有利影响和哪些不利影响?。
七、板书设计。
水和水蒸气
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我们叫做蒸发。
遇热(蒸发)
水水蒸气
(凝结)遇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