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水受热以后教案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水受热以后》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3课《水受热以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受热以后》这一课是四年级下册科学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水的性质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本课也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水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于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的原因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的原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并能够解释这些变化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培养科学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
2.难点:学生能够解释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的原因。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探究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
同时,我也会采用讲解法和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
3.讲解与提问:根据实验结果,讲解水在受热以后的性质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4.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运动加快•分子间距离增大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和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受热以后》说课稿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受热以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受热以后》这一课是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3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水在受热时的变化,以及水的温度和体积的变化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设备,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水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在受热时的具体变化和水的温度与体积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这些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水在受热时的变化,掌握水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验方法,观察和记录水在受热时的变化,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水在受热时的变化,掌握水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热水膨胀导致水管爆裂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在受热时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讲解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如“你们知道水在受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时的变化,记录温度和体积的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水的温度和体积的关系。
4.讲解与讨论: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水受热以后 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1.教学内容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强。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
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冰—水—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运用多种感官,将冰、水和水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知道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建立融化的概念。
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
第四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2.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
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苏教版(2024秋)四年级科学下册1.3水受热以后教案
20 | 15
30 | 20
40 | 25
50 | 30
答案: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水在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体积变化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即温度升高,体积膨胀。
3. 概念理解题型:
题目:请解释水的比热容概念,并说明其意义。
答案:水的比热容是指水吸收或释放一定量的热量时,温度变化的程度。水的比热容较大,意味着水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而温度变化较小,因此在热能传递和储存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在受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和体积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水受热后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 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1)实验操作: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如使用温度计、量筒等仪器,观察并记录数据。
解析:在此环节中,学生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问题。教师需通过示范、讲解、练习等方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2)数据处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温度变化与体积变化之间的规律。
② 水的受热实验现象:
- 实验观察:温度变化、体积变化
- 数据记录:温度、体积变化数据
- 数据分析:温度与体积变化的关系
③ 水的应用:
- 热水循环系统:利用水的比热容进行热能储存和传递
- 热水袋:利用水受热后的体积变化提供热源
-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利用水的比热容进行热能吸收和散发
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课堂表现: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水受热后的技能。
3.水受热以后 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四年级科学下册 苏教版
3.水受热以后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四年级科学下册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
2.理解水受热后会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3.掌握测量和记录水受热前后的温度。
4.能够观察和描述水受热后表现出来的现象。
重点难点:重点: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和水蒸气的生成过程。
难点:理解水受热后变成水蒸气的原理和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水受热的实验视频,引导其在视频中了解并观察水受热后发生的变化。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简要讲解一下水受热的原理和过程,引导其对水受热的物理变化进行认识,并能够清晰地描述水受热后表现出的现象。
二、实验操作和现象观察(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实验任务,先让学生组成小组,准备实验用具和材料。
2.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根水温计、一只烧杯、一杯水、一支蜡烛、一根铁丝。
3.小组一:在烧杯底部放一支蜡烛,然后把水倒进烧杯里,然后记录水温,待水煮沸之后,再度记录水温。
4.小组二:在烧杯里加热温水,并记录变热的水温度。
5.小组三:在铁丝上带一点水滴,用火烧热,观察水滴会如何变化。
6.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时,教师需要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三、学生反思和总结(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总结实验的结果和变化,让学生能够清晰地描述水受热后产生的一个过程。
2.学生可以结合实验结果和自身体验进行思考和发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教师根据学生实验结果出题,可以采用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
2.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练习,教师及时批改提醒学生。
五、课后作业(10分钟)1. 在实验记录本上记录水受热过程中出现的物理变化和现象,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验感受。
2.预习下一节课内容————“水的升华”。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对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掌握了测量和记录温度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观察和描述水受热后产生的现象,而且能够结合自己的经验和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探讨。
2021年春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1.3《水受热以后》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水受热以后》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强。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
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冰—水—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运用多种感官,将冰、水和水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知道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建立融化的概念。
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
第四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观察图片)(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存在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只是形态不同。
)2、水的三态变化主要取决温度的变化。
二、讲授新课(一)、冰的融化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3水受热以后 教案
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
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的各种形态的水。
2.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二、探究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你能看到水了吗?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
2.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
预设: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5.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6.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
7.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水受热以后优秀教案
水受热以后优秀教案教案标题:水受热以后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过程。
2. 掌握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规律。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水受热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过程。
2. 掌握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1.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水受热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图像,图中有一杯水放在火上加热的场景。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水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过程,包括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剧、水温升高、水沸腾等。
同时,教师解释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规律,即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Step 3:实验演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将一杯水放在热板上加热,并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规律。
Step 4:知识巩固(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以下问题:1. 如果将水放在不同的加热设备上,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不同?2. 如果将不同体积的水放在相同的加热设备上,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不同?3. 如果将水放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加热,水受热后的温度变化会有什么不同?Step 5:拓展应用(10分钟)学生个别或小组完成以下拓展应用题:1. 如果将一杯热水放在冰箱中,温度会如何变化?2. 如果将一杯热水放在室温环境中,温度会如何变化?3. 如果将一杯冰水放在火上加热,温度会如何变化?Step 6: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过程和温度变化规律,并强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水受热相关问题的重要性。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写成作业。
1.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与水受热有关的现象?2. 你能否解释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Step 8:课堂点评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与反馈,对于答案不准确的学生进行指导和纠正。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水受热以后】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水受热以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冰、水、水蒸气的异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通过实验,发现冰受热到多少度时会融化,以及融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3、能通过实验,发现水受热到多少度时会沸腾,以及沸腾时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教学重点】做冰融化实验,认识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温度曲线图,能发现水受热发生形态变化时温度变化和水位变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热水、冰块、水、烧杯、湿抹布。
学生材料:三角架、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柴、冰块、烧杯、湿抹布、记录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见过它们吗?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它们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生1:它们分别是冰、水、水蒸气。
生2:冰是固体,它有固定的形状,不会流动;水是液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水蒸气是气体,它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2、师: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呢?生: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3、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吗?生: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
4、师: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吗?生:可以。
5、它们是怎样转化的呢?(揭示课题,板书:水受热以后)[设计意图:实物直接导入新课,通过环环相扣的追问,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
]二、研究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1、师:冰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转化成水的呢?生:吸收周围的热量后才能转化成水。
2、师:要把这些冰转化成水,我们必须用酒精灯给冰加热,知道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吗?生:(1)打开灯帽、竖放灯旁。
(2)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
(3)用外焰加热物体。
(4)灯帽从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再盖一次。
3、师:冰在转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呢?生:不知道,要通过实验才知道。
4、师:实验中,要测量冰和水的温度,需要用到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呢?生:(1)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水受热以后》教案
2023~2024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水受热以后》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受热以后》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以及不同温度下水的性质。
内容较为简单,但对学生理解水的性质,以及在生活中正确使用水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水的性质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加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掌握不同温度下水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不同温度下水的性质。
2.难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热水、冷水、滴管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引起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记录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节约用水?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在受热时的状态变化以及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关于水受热的思考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8.板书(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知识点。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水受热以后》说课稿
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3.《水受热以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水受热以后》是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水和物质的基本知识,对实验和观察有一定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于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可能还不是很清楚,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和观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和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理解和掌握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主探究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帮助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水在受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记录实验数据。
3.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讲解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5.练习巩固: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6.拓展延伸:学生进行拓展实验,探究其他物质在受热过程中的变化。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水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的关系。
可以设计如下:水的温度水的体积水的质量受热升高变大不变受热升高变小不变八.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记录、练习题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过程与方法的应用情况。
小学科学3水受热以后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
小学科学3水受热以后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水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而关于水受热的现象,对于小学科学学习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篇文章将为大家分享一份小学科学三年级水受热以后的教案及相关的课堂练习和反思,希望对老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水受热以后的状态变化;2. 学生理解水受热时的分子活动变化;3. 学生能够提出合理的假设并进行实验验证。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展示一杯冷开水和一个水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当我们用水壶将冷开水加热后,水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呢?Step 2: 学习新知1. 学生集体观察实验:将一杯冷开水倒入水壶中,老师通过实验器材加热水壶,学生观察水的变化。
2. 教师解释:当水受热时,水分子的活动加快,温度升高,水会变热。
Step 3: 实验探究1. 学生合作讨论:老师邀请学生就水受热的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例如:“水会变为蒸汽吗?”等等。
2. 学生小组实验: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例如,可以尝试在一个小瓶子中放入冷开水,通过加热观察是否会出现蒸汽。
Step 4: 实验结果分享与总结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实验结果分享,然后由学生向全班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及总结,学生一起讨论得出结论:水在受热后会变成蒸汽。
【课堂练习】请根据上述教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当水受热时,水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2. 请简述学生进行的实验以及实验结果。
【反思】在本节课中,我们主要让学生了解到水在受热时会变成蒸汽这个现象。
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和实验验证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在实验环节中,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为薄弱,很多学生只进行了简单的观察,没有系统地设计实验,这导致他们在得出结论时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实验设计的引导,鼓励学生提出更多合理的假设,并帮助他们进行实验验证,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1.3水受热以后(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3. 数据分析能力:学生将能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如温度变化、水体积的变化等。他们将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如水在加热过程中会逐渐变热,体积会逐渐增大。
在行为习惯方面,四年级的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他们可能不够专注,容易分心,或者在实验操作中不够小心谨慎。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本节课中,我将重点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1.3水受热以后(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3水受热以后
2.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15日上午8:00-9:00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何分析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得出结论。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面对和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还将了解水受热后的变化规律,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水受热后的变化知识点和技能。
1.3水受热以后(教案)四年级下册科学苏教版
1.拓展内容:
(1)阅读材料:推荐学生阅读《水的物理性质》等相关的科普书籍,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2)视频资源:推荐学生观看《水的奇妙之旅》等科学纪录片,通过视频资料深入了解水的物理性质和应用。
(3)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科学教育网站、科普文章等,获取更多关于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的信息。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教材中应包含水的热胀冷缩现象的介绍、实验操作步骤、数据记录表格等。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图片和图表应展示水的热胀冷缩现象,视频可以演示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3.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温度计、热水、冷水、冰块等。教师应在课前检查实验器材是否完好无损,确保学生安全地进行实验。
6.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白板笔等教学工具,方便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和讲解。
7.学生用品:为学生准备实验记录本、笔、剪刀、胶带等用品,方便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整理。
8.安全措施:准备急救包、灭火器等安全措施,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水受热以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热水变少、冰融化等现象?”(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水受热后的奥秘。
(4)进行家庭小实验,如自制冰块、观察水的蒸发等,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水受热后的物理变化育网站、科普文章等,获取更多关于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性及其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的信息。
03水受热以后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教学目标L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
C时•,水会沸腾。
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曲④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L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的各种形态的水。
2.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二、探究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L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你能看到水了吗?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
3.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4.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5.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
预设: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6.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7.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
8.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L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3.水受热以后 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1.教学内容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即固态、液态、气态,影响其状态变化的条件主要有温度和压强。
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冰、水和水蒸气非常熟悉,也知道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但对于转化的具体条件和特点并不十分清楚。
本课着重从受热这一条件下,揭示冰—水—水蒸气转化过程的特点。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运用多种感官,将冰、水和水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三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同时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从而猜想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第二部分,做冰融化的实验,观察并描述冰融化成水的过程,知道冰受热以后从固态变成液态,建立融化的概念。
通过分析温度变化曲线图,认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第三部分,继续给水加热,研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在观察和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同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水会变少。
第四部分,了解满壶的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
2.教学目标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
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3.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4.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小学科学3水受热以后教案
小学科学3水受热以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受热后会变成蒸汽。
2.了解水受热后会膨胀。
3.能够观察和描述水受热后的变化过程。
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水受热后会变成蒸汽。
2.观察和描述水受热后的变化过程。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知识(10分钟)1.教师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水吗?水有很多好玩的特性,比如:水能化冰,水可以变成蒸汽等等。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的就是水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2.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是一锅烧开水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水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Step 2 导入问题(10分钟)1.教师出示一杯水,一根火柴和一个玻璃棒,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水受热后有什么变化呢?2.鼓励学生回答,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黑板上。
Step 3 实验探究(3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
2.实验材料:一个透明的烧杯、温水、火柴、一个气球。
3.实验步骤:1)老师在烧杯中倒入一些温水。
2)老师将火柴点燃,让其燃烧一段时间。
3)老师将烧燃的火柴放入温水中。
4)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学生小组实验,每组4-5名学生参与。
5.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报告中。
Step 4 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并请其中一组学生进行口头分析。
2.教师进行结果总结:大家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发现,当温水受热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Step 5 知识总结(10分钟)1.教师复述实验结果,并总结出水受热后的变化,即水膨胀变成蒸汽。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实验结果和总结。
Step 6 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物质受热后发生变化的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物质会受热后发生变化呢?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目标进行总结,确保学生达到了预期目标。
2.鼓励学生提问和反馈,解答学生的疑惑。
1.3水受热以后(教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
1.3水受热以后(教案)-2022-2023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同步备课(苏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水受热的现象和原理;2.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3.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水受热的现象和原理;2. 掌握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1. 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 理解水的分子结构和三态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问学生:你们最近去游泳了吗?水在游泳池里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在夏天游泳池里的水会变热?请同学们自由发言。
2. 实验探究(15分钟)2.1 实验1:观察水的三态变化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步骤一:将烧杯中的水放入冷藏室冷却;步骤二:取出烧杯中的水,并用火炉加热至沸腾;步骤三:将烧杯放在露天或开窗房间中,等待水冷却后观察水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总结:实验前的思考问题:预测经过上述步骤操作后水的变化。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记录:观察水的颜色和向外逸出的水分子;实验后的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和归纳水的状态和变化规律。
2.2 实验2:观察水受热后的变化教师介绍实验原理和步骤:步骤一:将一杯水倒入锅中放在火炉上;步骤二:等待观察水的变化,记录结果;步骤三:在锅里添加少量盐并观察水的变化,记录结果。
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总结:实验前的思考问题:预测不同情况下水的变化;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与记录:记录水在受热和加盐的情况下的变化;实验后的课堂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原因。
3. 知识概括(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它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水的状态的变化取决于温度和压力,并且分子在各个状态中表现不同的运动方式。
4. 应用训练(2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水的状态,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问:图中呈现出的是水的哪种状态?答:液态。
问:如果现在将水放在冰箱中,水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答:水的状态会从液态变为固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冷和热3水受热以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
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
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冰块、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的各种形态的水。
2.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
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二、探究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你能看到水了吗?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
2.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4.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
预设: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
5.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
6.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
7.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
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
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支架、三脚架、酒精灯、冰、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①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
②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钟测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C时为止。
③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
实验注意点:(1)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使用了酒精灯,大家还记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吗?全班同学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2)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引导:除了酒精灯,温度计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之前的学习的知识,想一想温度计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小结:在本次实验中安装加热装置时,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的内壁,另外烧杯中的冰块要盖过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6.分析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1)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情况。
(2)出示旁边的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三个问题,并思考和交流。
问题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问题2: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问题3: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及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活动三:做水沸腾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和水蒸气状态转化的特点1.教师引导:大家平时都有烧水的经历,大家有观察过水沸腾时的样子吗?知道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有哪些变化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首先请大家来预测一下水沸腾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它的体积和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预测:给水加热,水就会沸腾,在水沸腾之前,温度会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温度不再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水的体积会变小。
同学们预测的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
3.出示课本第8页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4.全班交流实验材料:酒精灯、支架、三脚架、烧杯、水、温度计等等。
实验方法:①加热前,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②用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1分钟测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
记录所测得的数据。
③水沸腾后4分钟,停止加热,待水面平静后,观察、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
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给水加热到沸腾状态,一定要注意安全。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实验报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个问题。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和提醒。
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展示本小组画出的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
7.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的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曲线图,按照要求先把点连成线,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问题。
预设: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但是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再持续上升。
停止加热后,能够发现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
8.交流研讨:烧杯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为产生了水蒸气。
9.出示课本第9页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
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
10.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点,知道水的沸点的含义,并且知道100摄氏度是水的沸点,当水达到水的沸点时,水就会沸腾。
活动四:讨论水烧开后产生的现象及原因1.同学们,你们见过烧开的水吗?烧开的水有什么现象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呢?2.出示课本第9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这幅沸腾的水图片,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个问题并回答。
预设:现象:水壶里的水变少了,产生了大量气泡;在壶盖和壶把手上有水珠形成。
原因:分别发生了沸腾和凝结(对于凝结,只要能说出有水珠出现即可,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冰是固态,水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三者之间是会互相转化的,并且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以及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的变化。
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水沸腾时会有哪些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所学的知识。
一、选择题1.一杯水在变凉的过程中,降温速度是()。
A.均匀的B.先快后慢的C.先慢后快的D.没有规律的2.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B.交配C.筑巢D.育雏3.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蝴蝶B.猪C.金鱼4.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占窝、筑巢B.求偶、交配C.胎生、哺乳5.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苍耳B.莲蓬C.野果6.蒲公英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自体传播B.动物传播C.风传播7.根据下列植物果实或种子具有的特点推测,利用动物来传播种子的是()。
A.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B.有小刺或多肉好吃C.轻、带翅或绒毛8.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特殊的声音B.开屏C.鲜艳的羽毛9.下列动物中和猫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鸭嘴兽B.狗C.乌龟10.在蚕成长的过程中,要经过()次蜕皮A.3B.2C.411.剪开的蚕茧后,蛹的变化()A.外面的温度太低,蛹会被冻死B.正常发育C.不会发生变化12.我们知道昆虫利用气管呼吸,蚕的气管在()。
A.口部B.触角的顶端C.胸部和腹部两侧D.头部13.关于缫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将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B.可以在水中加入配好的小苏打C.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进行抽丝D.缫丝前要先将蚕茧表面的乱丝去掉。
14.蚕蜕皮是因为()。
A.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B.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C.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二、填空题16.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________。
17.热总是从________处向________处传递。
18.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9.不同物质具有的________性能不同。
20.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21.在盛产棉花、瓜果的新疆新知县,县政府大力推行“筑巢引雀”行动,人工“筑巢”是为了满足鸟类的________行为。
22.如图,动物的很多活动都是在为________做准备。
23.蓟的果实和槭树的果实如下图所示,根据它们果实的结构特点,这两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24.每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都有一定的结构,果实和种子的结构特征是与它的________相适应的。
25.如图所示,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
根据油菜果荚的这种特点,我们知道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26.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果实长有许多钩或刺,或者像野葡萄多肉好吃,果实的这种结构有利于借助________将种子传播到远处。
27.种子的传播方式多种多样:靠________传播,如油菜;靠________传播,如蒲公英;靠________传播,如鬼针草;靠________传播,如椰子。
28.在古代,只有________是种桑、养蚕,生产丝织品的国家。
29.蚕蛾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部分,有________对足,它的触角是________的。
30.蚕蛾是从________羽化出来的。
蚕蛾有________对翅膀,________只脚。
三、判断题31.水蒸气是白色的气体.()32.云、雾、雨、雪、霜都是空气中的水凝结成的.()33.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4.种子细小、轻,能轻易被弹射到远处,是弹射传播的有利条件。
()35.油菜、凤仙花、蒲公英都是属于弹射传播。
()36.蚕卵是有生命的,观察是要轻拿轻放,小心呵护。
37.为保证蚕卵正常孵化,要将蚕卵放置在消毒的温暖的室内。
38.蚕不会生病。
39.蚕丝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第二肌肤”的美称。
()40.中国是世界上最先种桑养蚕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