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里曲径通幽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古诗词阅读采桑子①(其四)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
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
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
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
________【答案】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
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
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
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故答案为: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方法。
赏析诗歌可以从诗歌意境、炼字、修辞等角度入手。
无论从哪个角度赏析,都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联系起来。
同时也不能忽视写作背景。
2.古诗阅读连夕大风,凌寒梅已零落殆尽三绝(其二)(宋)范成大玉雪飘零贱似泥,惜花还记赏花时。
《题破山寺后禅院》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6~17题(6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6.请描绘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所展现的画面。
(3分)
17.品读诗歌,请说说诗人是怎样巧妙地将情、景、理融为一体的。
(3分)
答案:
16.(3分)示例:颈联描绘的是一幅空灵幽静的画面(答到“幽静“特点即可)。
寺后的青山焕发着日照的光彩。
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唱;潭水清澈,天地和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水中,心中的尘世俗念顿时涤除。
17.(3分)诗歌描写日照山林,曲径通幽,花木青葱,山水空明,钟磬声声等景色,营造了一种清幽雅致的意境;禅房《院)环境的清幽雅致、山光水色的清明空灵,正与诗人除去杂念,追求禅意的心境相契合,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曲径通幽”蕴含了人生道路曲折、漫长(深远),需要人们不断探索的哲理(学生从此诗中衍生出的哲理,言之成理即可)。
诗人就是这样巧妙地将景、情、理融为一体的。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2020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必杀技
语言篇:炼字炼句炼篇章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第一节品味关键词(炼字)古人诗歌创作中十分讲究炼字。
炼字就是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
一般来说,炼字主要是锤炼诗词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品味关键词,就是体会作者的用字之妙。
【赏析例举】1.准确,能够精当地描摩客观事物〖例题〗白居易的《暮江吟》有“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
请赏析句中“铺”字的妙处。
〖答案〗这一句意思是说,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铺”字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残阳照射江面的情景,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2.达意,能够贴切地表达主观感受〖例题〗陶潜“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历来为人称道。
为什么不用“望”而用“见”?〖答案〗“望”是有意识的,而“见”是无意识的,自然地映入眼帘的。
用“望”字,人与自然之间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仿佛在自然之外,自然成了人观照的对象;而用“见”字,人与自然不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人在自然之中,与自然一体,我见南山悠然,料南山见我亦如此。
与自然一体也就与天地一体,与宇宙一体,这就是陶渊明追求的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通过“见”传达出来的。
3.新奇,能够增强审美情趣。
〖例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
○诗中“知”“斗”“解”有和妙处?请加以赏析。
〖答案〗春将归去,似乎所有“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时万紫千红,繁花似锦。
可笑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试题三(含答案)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7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__)(2)屋舍俨然..(3)便要.还家(______)(4)此中人语.云(______)7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7.盛世少有隐者。
面对当时的社会,作者不同流合污,而是退隐山林,创造了亦真亦幻的“桃花源”,请你说说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74.C75.(1)再(2)整齐的样子(2)同“邀”,邀请(4)告诉(对……说)76.(1)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7.写下此文的目的是抒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解析】74.试题分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
如“间”在这里应念“jiàn”。
“间”的意思是“隔开”的时,读四声。
75.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短文阅读及答案(完美版)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
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
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这一假说”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________”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A.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B.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A.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B.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C.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我爱乡村的傍晚6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
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
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
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向远处眺望,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处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
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初中语文2023中考复习诗歌鉴赏词句赏析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词句赏析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淇上送赵仙舟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空”字好?为什么?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潼关谭嗣同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请从修辞角度说说画线句子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一剪梅中秋无月辛弃疾①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②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③,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注释】①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
他力主抗金,遭主和派反对,被弹劾落职。
这首词是他闲居带湖时所作。
②尊:同“樽”,酒杯。
③化工:指天公,此处暗指皇帝。
词中画直线句子运用了想象,请加以赏析。
4.阅读古诗文,回答题目。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对“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做赏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诗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宋)黄庭坚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②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③年华。
【注释】①本诗写于宋哲宗元祐二年的冬天,黄庭坚正于京城担任著作佐郎,当时他虽然生活寒索俭淡但仕途顺利,文学创作比较频繁。
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②政使:纵使。
③用:享用。
6.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甲】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甲】【乙】两首诗中画线句子都含有“独”字,请结合内容分析这两处“独”包含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同步练习】部编版初二语文下册 第6章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题破山寺后禅院 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阅读训练学案——题破山寺后禅院原卷版一.知识梳理【原文】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⑵,初日照高林⑶。
曲径通幽处⑷,禅房花木深⑸。
山光悦鸟性⑹,潭影空人心⑺。
万籁此都寂⑻,但余钟磬音⑼。
[1]【注释】⑴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
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⑵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⑶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⑷竹径:一作“曲径”,又作“一径”。
通:一作“遇”。
幽:幽静。
⑸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⑹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⑺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
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⑻万籁(lài):各种声音。
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
此:在此,即在后禅院。
都:一作“俱”。
⑼但余:只留下。
一作“惟余”,又作“唯闻”。
钟磬(qìng):寺院诵经,敲钟开始,敲磬停歇。
【诗词大意】大清早我走进这古老寺院,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树林。
竹林掩映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前后花木繁茂又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写作背景】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诗人在清晨登破山,入兴福寺,旭日初升,光照山上树林。
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然后,诗人穿过寺中竹丛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发现唱经礼佛的禅房就在后院花丛树林深处。
这样幽静美妙的环境,使诗人惊叹,陶醉,忘情地欣赏起来。
【诗作赏析】首联诗人在这天的清晨走进古寺,初升的太阳光照耀着松林。
此联中表明了诗人此作的时间和地点。
颔联的“幽”“深”二字尤为重要。
竹林掩映下的小路通向了幽深之处,禅房前后花木缤纷。
幽静的竹林,小径,繁茂的花草树木共同构成了优雅的意境。
重庆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
重庆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一、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阳光地带①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下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②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衣绳的两端。
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③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
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待在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洒在它们身上。
④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⑤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⑥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⑦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⑧我的眼前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菜,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⑨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⑩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
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
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断的温暖阳光。
⑩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第③自然段的段意是________(2)仿照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两句省略的内容。
(3)第⑧自然段连用五个“最”的作用是________。
(4)第⑤、⑦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________;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________,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________。
(5)写出你对题目“阳光地带”的理解。
【答案】(1)“我“下班回家发现”我“的被子换晒在阳光地带。
(2)电视节目最好看的频道,做得最暖和的那双棉拖鞋,盘里最大的那块苹果(3)突出母亲的爱。
(4)“我”的被子温度高;母亲对“我”的关心;母亲的被子温度低;母亲为“我”阻挡风霜承受的艰辛。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及答案(全面)一、课外阅读,完成练习。
鸟趣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
从那以后,我便有意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必然“光临”的朋友了。
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由母鸟带着,一只母鸟带着两三只小雏鸟,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
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肯定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
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睛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
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搂水珠。
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居然“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拄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
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
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1.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2.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__________”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________地活着”视为另一种“鸟趣”。
3.仔细阅读短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积累了哪些含有鸟名的成语和古诗句?写在下面短横线上。
《林里曲径通幽处》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林里曲径通幽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4分,第9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林里曲径通幽处商艳燕①我才知道,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
静谧安闲的午后,不为寻春,我却在这里与春天不期而遇。
②山路入口处颇有些漫不经心,若不是已风闻了它的名字——生态园,我是断不敢轻易踏入的。
幸好此时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前方领路,我便也试探着向其中走去。
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充满期待,有如青春时因为憧憬而心生欢喜。
一片碎石平坦处外,便是一条小路通向深处了。
而山此时如默亦如墨,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
③前几日的积雪化为春泥,一段略有泥泞的小路仿佛春讯,告诉你大地正在苏醒,一切都将变得柔软。
左手边的半坡处,有一方不规则的圆润石块,上写着“曲径通幽”四个字,原本就颇为耐人寻味,在此时,是不是还会有况外之喜呢?④被修建好的小路不疾不徐,道两旁松柏蔽之,松柏后有野生树木各生姿态,我猜那是些槐树榆树。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
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春在心间,春便不远。
⑤果然是好一个曲径,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
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
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它却在哪个幽静处生生不息?⑥偶有略陡的山坡,却也并不会太消耗气力。
这样舒缓的小路再加上两旁密密麻麻的林带,倒颇适合散步沉思慢行低语。
假如你不是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来凑趣,我想,这里或许会有许多诗意降临。
⑦不知不觉中,已登至一小小山腰,风在此时有些猎猎而动。
向西望,是热闹而拥挤的城;向东望,小路仍蜿蜒不绝,三两凉亭零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
我仿佛望见童年的家园,那时我住在东山脚下,夏日炎炎之时,红得心醉的山丹花开起来了。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
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及答案(A4打印版)一、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访幽人们说“青城天下幽”。
在盛夏的蒙蒙细雨中,我们步入青城洞天。
这里古木参天,真可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错落的群峰,云雾缭绕,我不禁想起两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里虽没有禅房,却多道观。
山回路转,只见天师洞的殿宇掩映在葱郁的古木之中。
偶尔两个健步如飞的轿夫抬着一乘滑竿从身旁掠过,一眨眼便消失在翠色里,山雾便立刻掩了上去,只见一片山岚萦绕……这真正是道家仙境!我们继续向天师洞攀登。
雨淅淅沥沥,把树叶洗得更青翠了。
岩石上雨水、泉水交汇在一起,静静地流淌着,溅起晶莹的水花。
潺(chán)潺的流水声,偶尔的鸟鸣声,更增添了山中的寂静。
这不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吗?虽是雨天,一路上游客却也不少。
但游客隐匿在深山幽谷中,听不见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游客们都融进了森林、山岩和源泉。
踏着纷纷雨滴,我们走上了龙桥栈道。
侧面凌空,下面是郁郁苍苍的林木,从十几丈的山谷中生长起来,真是幽得深邃,幽得隽(juàn)永。
走在栈道上,俯瞰(kàn)幽谷,心里爽快极了,冷不防脖子里掉进几滴凉丝丝的雨水、泉水,那真是爽到心底里去了。
我们夜宿峰巅的上清宫,那里又是一番情趣。
深沉的黑夜,静静的道观,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
夜半磬(qìng)声,清晰可闻,更让人感觉到峰顶上的寂静。
虽然次日下起了雨,我们未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
然而我却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
的确,“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简直是“幽趣横生”!1.短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分别描写了青城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下面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曲径通幽处”与“鸟鸣山更幽”两句中的“幽”意思不同。
B.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访”字来写的。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山行》,完成下列各题。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解释诗中加点的词。
(1)径:___________________(2)霜叶: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霜叶红于二月花”包含着怎样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与理解。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曲折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此时此刻各种声响都没有了,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1]诗人出游的时间是_____,地点是______。
诗中最能体现环境氛围的两个字是______和______。
[2]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填序号)(1)清晨入古寺(____)①进入②参加③合乎(2)曲径通幽处(____)①传达②通向③通晓,懂得(3)禅房花木深(____)①时间久②距离大③繁茂(4)但余钟磬音(____)①留下②零头③我[3]分别找出诗中的一句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动态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哪一项是错误的()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时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游览破山寺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诗的最后两句以钟磬音轻轻回荡来衬托破山寺宁静的气氛。
2019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题_第24题含解析20190219243
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题——第2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感悟九华梁衡①到九华山已是下午,我们匆匆安顿好住处便乘缆车直上天台。
②天台顶是一平缓的山脊,有巨石,石间有古松,当路两石相挤,中留一缝,石壁上有摩崖大字“一线天”。
侧身从石缝中穿过,又豁然一平台。
登台俯望山下,只见松涛竹海,风起云涌。
偶有杜鵑花盛开于万绿丛中如火炽燃。
遥望山峰连绵弯成一弧,如长臂一伸,将这万千秀色揽在怀中。
远处林海间不时闪出一座座白色的或黄色的房子,是些和尚庙或者尼姑庵。
我心中默念好一湾山水,好一湾竹树。
③第二天一早,我们即去拜谒这山上的名剥祗园寺。
一进庙,见和尚们匆匆奔走情。
如有军情。
一队老僧身披袈折入大雄宝殿,几个年轻一点的跑前跑后,就像我们地方上在开什么大会或者搞什么庆典。
更奇怪的是一些俗民男女也匆匆进入一个客堂,片刻后又出来,男的油发革履之间裹一件僧袍,女的则缠一袭尼衣,惟露朱唇金坠和高跟皮鞋,僧俗各众进入大雄宝殿后,前僧后俗站成数排。
只见前侧一执棒老僧击木鱼数下,殿内便经声四起,嗡嗡如隐雷。
那些披了僧袍尼衣的俗民便也两手合十跟着动嘴唇。
大殿两侧有条凳,是专为我们这些更俗一些的旁观游客准备的。
我描条凳子坐下,同凳还有两位中年如女。
一个掩不住地激动,怯生生又急慌慌地拉着那位同伴要去入列诵经,那一位却挣开她的手不去。
要去的这位回望一眼佛友,又睁大眼晴扫视一下这神秘、庄严又有几分恐惧的殿堂,三宝大佛身坐在半空,双目微睁,俯瞰人间。
她终于经不住这种压力,提起宽大的尼袍,加入了那二等诵经的行列。
我便揶动一下身子,乘机与留下的这位聊了起来。
我说:“你为什么不去?”她说:“人家是为自己的先人做道场,我去给他念什么经。
”“这个道场要多少钱?”“少说也得有几十万。
这是一家新加坡的富商,为自己所有的先人做超度,念大悲咒。
”我大吃一惊,做一场佛事竟能收这么多的钱!她说:“便宜一点也行,出十元写个死者的牌位,可在殿里放七天。
”她顺手指指大殿的左后角,我才发现那里有一堆牌位叠成的小山。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题部编版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理解题部编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鹿柴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鹿柴》中的“柴”应读(______)。
[2]这首诗描绘的是(______)时分的幽静景色。
[3]诗的三四句由声响转到夕阳返照深林,更突出了深林的(____)[4]诗人王维是个才子,苏轼曾经赞他(__________________),他与孟浩然合称(______)。
2.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江郎山和韵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①不可干②。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
千寻,极言其高。
②干:这里指接触。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外阅读。
苍松怪石图题诗[清]李方膺君①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拥护天阙②高且坚,迥③干春风碧云里。
(注释)①君:你。
②阙:宫殿。
③迥:远。
[1]这首诗画“”的句子采用了_____的写作手法,突出了_____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2]这首诗中的怪石、苍松各有什么样的特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怪石耸立,不屈不挠,为苍松设置了一个极好的生存背景,两者互为映衬更显其“苍、怪”。
B.诗歌中怪石耸立,象征诗人的铮铮铁骨。
C.诗歌中苍松挺劲,象征诗人刚正不阿的气概。
D.这首诗歌中的苍松和怪石之间没有相互衬托的关系。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用“═”画出带给读者无限希望的诗句。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
《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5篇《桃花源记》阅读练习及答案1(一)【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
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1.解词(1)屋舍俨然(2)阡陌交通(3)或请重法以禁之(4)自是数年之后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A问所从来,具答之 B民之所以为盗者C上哂之曰 D或请重法以禁之3.翻译下面的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说,起码是因为那里没有和。
陶渊明虚构这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其目的是什么?【二】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陶渊明《饮酒(其五)》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描写了自己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选文中同样能表现桃花源中人这种生活的句子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课内阅读理解题附答案
《桃花源记》课内阅读理解题及参考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2)咸来问讯。
咸:2、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3、下列加点字及“皆叹惋”中的“皆”意义不同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至少写出两个:5、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6、解释加点词:(一词多义)(1)①初极狭,才通人通:②阡陌交通交通:(2)①屋舍俨然舍:②便舍船舍:(3)①中无杂树中:②晋太元中中:③其中往来种作中:(4)①寻向所志志:②处处志之志:(5)①寻向所志寻:②寻病终寻:(6)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②延颈而鸣,舒翼而舞延: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__(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_____今义:______。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
【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含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塞。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下面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无题诗一般意旨隐晦,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
这首《无题》一般认为是伤感离别的爱情诗。
B. 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借春蚕、蜡炬这两个典型意象所蕴含的执著精神既表明至死不渝的爱情观又表明对无私奉献精神的推崇。
C. 颈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
“但愁云鬓改”是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
“改”字,见出别离之久,相思之苦。
“应觉月光寒”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
D. 尾联中将对方住处比作“蓬山”,含有可望不可即之意,其间必有难以逾越的障碍。
(2)清人冯班云曾经称赞这首《无题》“秒在首联”,你能结合景物分析首联中“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的妙处么?【答案】(1)B(2)“无力的东风”、“凋残的百花”两个典型意象,既交代了时令:暮春时节,又渲染了离别时凄楚的气氛。
另外,这句诗将别离的伤感与痛苦自然而然寄寓在了景物描写之中,做到了情景交融。
【解析】【分析】(1)B“颔联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双关),借用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时才停止流泪,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成为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2)首先要读懂诗句大意。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无力百花残”作用有三:点明离别的季节;渲染离别的气氛;以百花凋零的残春之景烘托离情别绪,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从抒情方式上看,属于情景交融。
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2019年省南通市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卷I(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
(14分)敬畏经典,我们以丰厚的素养zīrùn灵魂;敬畏传统,我们以独特的文化yìlì;敬畏科技,我们以创新的姿态yōng bào未来;敬畏自然,我们以深刻的感悟积淀人生……通过心怀敬畏,使智慧的品质得以提升。
心怀敬畏,不能只是A(高谈阔论/谈笑风生);心怀敬畏,梦想才能飞得更加高远。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2.从括号选择恰当的短语填在A处横线上。
(1分)A处的短语是3.画线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分)4.文华中学九(1)班开展“阅读者·走进《水浒传》”专题学习活动。
(8分)活动一:合作交流(3分)小文同学在小组介绍故事情节时说:当宋江等人上山遭到王伦拒绝时,林冲忍无可忍,奋起火并王伦,扶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
你在倾听后,委婉..指出小文同学的错误:活动二:组辩论(3分)针对林冲这一人物形象,正方观点:林冲是《水浒传》中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反方观点:林冲不是反抗精神最彻底的人。
你赞同哪方观点?请结合具体情节阐述理由。
活动三:成果展示(2分)编辑一份“水浒人物谈”专题手抄报,请分别用四字短语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5.用课文原句填空。
(9分)(1)天时不如地利,(《孟子》)(2)老骥伏枥,(操《龟虽寿》)(3)采菊东篱下,(渊明《饮酒》)(4)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万水千山只等闲。
(《七律·长征》)(6)王维《使至塞上》中“,”描绘了古丝绸之路上大漠雄奇壮丽的风光。
(7)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二(6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
(6分)减字木兰花竞渡[宋]黄裳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小升初阅读理解及答案
阅读理解青城天下幽高缨青城山与峨眉山同负盛名,人称“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
假如说峨眉山是一个俊秀的美男子,那么青城山便是一位恬淡幽静的淑女。
青城山整个儿都是绿的。
苍绿的松柏,翠绿的杉,淡绿的楠木,嫩绿的枫;万千杂树,铺地遮天,更有老藤悬于峭壁,苔藓抹上怪石,幽兰垂在岩畔,池上浮萍,泉边百草。
山外风来,风是绿的;林间洒过一阵雨,雨珠儿也是绿的。
难怪杜甫在此留下了“缘云拟住最高峰”的名句,贾岛也形容“万岭深积翠”。
自然这万绿丛中,也有花叶斑斑点点,春有山茶,夏有海棠,秋有红枫,冬有冰花,却衬得青城更加的绿。
青城山又是一个寂静的世界。
这儿远离市声,一尘不染,纯然是大自然的原貌。
游人踏上曲径,步入密林,行过深谷,攀上绝壁,登上高峰,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
若是在“天然阁”的林荫伫立,能见白鹭翩翩起落;若是在“云巢”的崖下停步,可闻林涛的轻叹。
坐在“凝翠桥”头小歇,有山泉的清音;穿过凿岩成路的“偏桥”,又传来杜鹃啼唱;立在最高峰的“呼应亭”上仰天一啸,四山答以回声;而如果在山中住宿一夜,知更鸟会伴随着一枕清梦。
当然,从“上天梯”攀上绝壁的时候,会吓出点儿汗来,却大可领略一番探险者的情趣。
这山色的幽,山境的静,构成了青城的“幽”。
青城的幽,青城的美,青城的古朴和文明,以及林涛、泉声、云海、日出,都属于不畏攀登的人们!(选自中同三峡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删改)1.读短文,填空。
(1)青城山自古就有“_____”的美誉,这一旅游胜地最大的特点是_____。
(2)最后一段中的第_____句概括了个文章的主要内容。
(3)就短文而言,作者使用了_____结构方式。
(4)从作者“见白鹭起落”“闻林涛轻叹”“_____”“_____”“鸟伴清梦”“攀援绝壁”等表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作为探险者的一番情趣。
2.在读到“游人踏上曲径……处处是空灵深邃的境界”这句话时,我们可以联想到“曲径_____”这个成语。
3.短文第三自然段写了青城山的绿,这和青城山的“幽”有什么关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第四自然段既然写青城山的静,为什么还会写到各种微小的自然之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短文明明写的是青城山,开篇为什么还要提到峨眉山?请说一说这是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样的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短文说“风是绿的”“雨珠儿也是绿的”,风和雨怎么可能是绿的呢?请说一说这样表达的好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林里曲径通幽处》,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4分,第9题2分,其余每小题3分)
林里曲径通幽处
商艳燕
①我才知道,城市一角竟有这样一个幽静的所在——一条细长蜿蜒的小路直通山际。
静谧安闲的午后,不为寻春,我却在这里与春天不期而遇。
②山路入口处颇有些漫不经心,若不是已风闻了它的名字——生态园,我是断不敢轻易踏入的。
幸好此时有三三两两的身影在前方领路,我便也试探着向其中走去。
对于未知的风景,我们总是充满期待,有如青春时因为憧憬而心生欢喜。
一片碎石平坦处外,便是一条小
路通向深处了。
而山此时如默亦如墨,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
③前几日的积雪化为春泥,一段略有泥泞的小路仿佛春讯,告诉你大地正在苏醒,一切都将变得柔软。
左手边的半坡处,有一方不规则的圆润石块,上写着“曲径通幽”四个字,原本就颇为耐人寻味,在此时,是不是还会有况外之喜呢?
④被修建好的小路不疾不徐,道两旁松柏蔽之,松柏后有野生树木各生姿态,我猜那是些槐树榆树。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
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春在心间,春便不远。
⑤果然是好一个曲径,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是一条曲径。
又果然是好一个通幽,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
枯草兀自摇摆,残雪在乱石间有如淡墨山水,举头望,却是瓦蓝的天。
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它却在哪个幽静处生生不息?
⑥偶有略陡的山坡,却也并不会太消耗气力。
这样舒缓的小路再加上两旁密密麻麻的林带,倒颇适合散步沉思慢行低语。
假如你不是在人群热闹的时候来凑趣,我想,这里或许会
有许多诗意降临。
⑦不知不觉中,已登至一小小山腰,风在此时有些猎猎而动。
向西望,是热闹而拥挤的城;向东望,小路仍蜿蜒不绝,三两凉亭零落在远远近近的山头。
我仿佛望见童年的家园,
那时我住在东山脚下,夏日炎炎之时,红得心醉的山丹花开起来了。
从小我便知道,有些美
总是开在深山寂寞之处。
⑧四下里望去,我已在山间,刚刚走上来的小路若隐若现。
人生不也正是如此吗?走着
走着就爬上了一个又一个山坡。
那双脚下有时间的印迹,有梦想的过程,只要一直走着,你
便拥有了山。
是啊,山始终在那里,重要的是你要去走一走。
⑨下山时,已是近傍晚时光,仍有三两人向上结伴而行……
⑩“曲径通幽”之处在小区“林里嘉苑”一侧。
我很喜欢名字中的这个“林”字,木为大自然之本,树为山之魂。
于那曲径里走下去,你会遇见人生幽静之所在。
(选自2019.3.5《唐山劳动日报》,有改动。
) 9.理清游踪能帮我们更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请根据下面提示,补全作者的游踪。
“山路入口处”——⑴——“左手边的半坡处”——“已登至一小小山腰”——⑵——“下山时”10.标题中“林里”具体指哪里?“曲径”“通幽”的特点分别体现在何处?(可用文中词句作答)
1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这个句子。
尚不到河开雁来的日子,山间的花与树自然不能提前打马扬鞭。
但是对于一双曾见证过山间冬去春来的眼睛来说,心头却早已是挥就了春日烂漫的风光图。
12.下列对文章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景、情、理交融。
B.作者游览时虽“春尚浅,山道两旁无颜色”,却在山路上得到了春讯,感受到了春意。
C.文章第⑦段实写了在山腰所见时:西望看到的城,东望看到的蜿蜒不绝的小山和山丹花。
D.本文语言长短句交错,妙词佳句俯拾皆是,且富有哲思,很见作者的文学功力。
13.透过文中记叙描写的景、物,去把握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和思量,是读懂散文的重要法宝。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⑧段划线句的理解。
10.⑴一片碎石平坦处外;⑵在山间(每空1分。
)
11.“林里”,指小区“林里嘉苑”;(1分)
“曲径”体现在“小路兜兜转转,几番峰回路转,向前望似是尽头,转过一个小弯,又
是一条曲径”;(1分)
“通幽”体现在“午后的山间无甚人声,细细的风从耳畔吹过,去岁的枯草兀自摇摆,……清脆鸟鸣从山与天间穿过”。
(1分)(用自己语言作答,合理亦可。
)
11.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赋予了山间花、树人的动作、经历和心理,写出了山间
花、树虽因春天未真正到来不能发芽开花,但内心已充满春意(1分)。
语言生动形象,将花、树写活了(1分)。
12.C(3分)
13.示例:人生之路虽然漫长,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就像攀登文中那细长蜿蜒的山间小路
一样,只要迈开脚步,走着走着,人生就会达到一个又一个的新高,长时间坚持走下去,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分析要点:“人生也正是如此”“山坡”“一直走着”“山”等关键词句的含义,2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