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延
【文言文阅读复习宝典】专题09 实词(九)(基础知识)-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高考120个常见实词学习运用百宝箱9实词知识积累97.修【词义分析】其本义原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后引伸至改造、整治,又引申为学习、追求、完善等。
【链接课本】①修饰,装饰【修饰,增进,加强】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每要眇兮宜修(《楚辞?九歌?湘君》)②治理,整治,修理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项脊轩志》)修守战之具(《过秦论》)③修建,修造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④修订,撰写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⑤学习,求进步一善易修也(《原毁》)⑥长,高,引申为年龄的长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兰亭集序》)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成视之,庞然修伟(《促织》)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相关成语】茂林修竹:修:长。
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不修边幅:修:修饰。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
原形容随随便便,不拘小节。
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修心养性: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
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
不要照搬老办法。
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
修短随化:修:长;化:造化,旧指自然界的主宰者,迷信说法指运气、命运。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修:修理,修缮。
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其他如:茂林修竹【速记故事】沛公占咸阳,是其之幸(幸运)也。
且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足见其志向远大。
项王怨沛公夺咸阳,遂生灭其之心。
幸(幸亏)项伯前来告张良。
项王邀沛公赴宴,意因其无备杀之,后沛公幸(侥幸)得脱。
【高考速递】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幸:宠爱、喜爱憙疾病,帝亲幸视幸:皇帝到某处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庆幸【真题演练】1.(2022春·福建漳州·高二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校考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也(借助)而绝.江河(横渡)今之众人..(许多人)勖.尔植(勉励)B.字.而幼孩(养育)聊.乘化以归尽(姑且)慈父见.背(被)列.坐其次(排列)C.责臣逋.慢(逃避)茂林修.竹(修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参.省乎己(检验)D.形影相吊.(安慰)群贤毕.至(全,都)则刘病日笃.(病重)感慨系.之矣(连接)【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 文言实词
例[2020Ⅱ卷]
高考文言文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
去/民有惊出与卒遇/ 语言的建构与应用 缚以为盗/民讼诸府/ 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 文化的传承与继承
/安中廉知之/按得冤
状/即出民/抵吏罪/ 文言翻译能力
开封巡逻的士卒晚上捉拿
境之间,稍得休息。四年秋七月,以尚书仆射戴渊为西将军,镇合肥,逖
以已翦荆棘收河南地,而渊一旦来统之,
, 王敦与刘刁构隙,
。知大功不遂,感激发病。九月,卒于雍丘。(节选自《通鉴纪事
本末·祖逖北伐》)
123456789
【2021·新高考Ⅱ卷】
(1)逖不报书,而听其互市,收利十倍。
语境推断
祖逖没有回复这封信,却听任双方往来贸易,获取十倍的利润。
张仪反,秦使人使齐,
因
。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
者反报楚王,
。
联想迁移法
弭口无言
满口胡言
闭嘴不说话
广从六里 方圆六里 广/从 “从”通“纵”
纵横六里
联想迁移法、通假推断法
【2022全国甲卷】
(1)楚王不听,日:“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
楚王不听从,说:“我的事已经办好了,你还是闭嘴不要 多说,就等待我等好事吧。”
将多义项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 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 具有相同特性。
1、外延的变化
类型二 古今异义词
类型
词义 扩大
典例
河:专指黄河,“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唐开始泛指一切江河,“黄河远上白云间”“国破山河在”
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之实词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阅读中每年必考的两个考点。
“常见”,这是规定的考查范围,实词规定为120个,虚词规定为18个;“在文中”,强调的是根据具体语境来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其含义或用法。
一、理解常见实词(一)理解常见实词的方法1.根据语句间比照、映衬关系来理解例1: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有偏宏者,虽然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者亦当矜怜在这段文字中,“顽鲁者亦当矜怜”与“贤俟者自可赏爱”两句构成反义相对关系,“顽鲁者”与“贤俊者”也是反义相对关系,“贤俊”是同义复词,意为“贤良聪明”,与之相反的“顽鲁”也当是同义复词,应该解释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释为“愚笨而鲁莽”或“顽皮而愚蠢”。
“自可赏爱”与“亦当矜怜”表述的是对两者应有的态度。
它们之间不是相反的关系,“赏爱”是两个词,意为“赞扬宠爱”,“矜悯”也是两个词,意为“同情怜悯”。
最后两句“虽欲厚之,更所以祸之”,一是说主观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动词用,“祸”也应是动词,即造成灾祸。
2.借助语法结构作推断例2: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关破泰②视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本例四句皆来之课本,怎样理解其中的四个“意”呢?句①的“意”作动词,后面带有宾词语,应解释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语,为名词,句④的“意”用法与此相同,联系前文,可知应解释为“样子”;句③的“意”作“无”的宾语,自然也是名词,应解释为“意图”或“心意”。
3.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例:①又以適去,意不自得②(郭)永以书抵幕府句①的“適”是什么意思,根据“意不自得”可以推知“適”同“谪”,“又以適去”,是“又因为被贬而离开”。
句②的“抵”是多义词,这里是什么意思?前文说,太原地方长官总是任用名望很高的人,每次宴请耗费千金,这些钱都是从各县搜刮来的,对大谷县征敛尤为紧迫,于是“永以书抵幕府”,意思是:郭永写信送到太原帅幕府。
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用法、翻译
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文言文专题(史上最全)复习概述一、考纲解读1.理解B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整体复习设想1.熟读课文,夯实基础(1)、积累实词。
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要掌握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可分类复习,按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等给实词归类,以此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多而不乱。
(2)、突破虚词。
复习虚词,可根据今年必考的18个虚词的义项和用法,在课文中去找相应的例子。
常见的用法无需多讲,复习重点应放在不常用难以掌握的用法上。
2.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网络实词,应该从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类活用等方面梳理;虚词,应将重要虚词的各种不同用法及典型例句加以梳理;句式,应将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方面对典型例句加以梳理。
3.选择合适的训练材料进行训练近三年高考试题汇编第一部分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化整为零突破《大纲》规定的120个重点文言实词(按照学号前40位同学每人负责3个——通过工具书查出常见用法、意义并配上课文中的例子。
3天时间完成)每节课4人×6.鄙义项:①边疆,边远的地方(郊野);②鄙陋、鄙俗、庸俗,浅陋;③鄙薄轻视、看不起;④谦词,谦称自己。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远的村邑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鄙陋鄙俗③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轻贱④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鄙薄轻视⑤敢竭鄙诚,恭疏短引《滕王阁序》自谦之词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8.兵义项:①兵器,武器(用兵器伤害人、伤害、杀伤);②军队、兵士;③军事,战争、战乱;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寡人》非我也,兵也?(同上)吴起、孙膑、……赵奢之伦制其兵。
高考语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归纳总结
高考语文300 个常见文言实词整理高中文言文160 个实词哀爱安按案拔白败拜报暴备被倍悲北背奔本彼逼辟蔽毕便遍表并伯薄泊博步裁苍操草策曾差尝长超朝陈称诚出除辞驰冲传垂次刺促错处达殆怠旦独笃度断夺发法反放非分奉服伏复盖苟鼓固寡国过恨厚患或疾即既将解结矜竟景就绝堪克困怜弥靡莫逆能内迫期奇迁劝却如若稍色甚审识适是书数疏率私遂涕图徒王望微闻恶悉系相谢幸延阳要宜狱再造贼振直志治置诸族左初中文言文140 个实词昂傲包比鄙兵病察彻乘从当道得定伐犯方负赋更故顾观归好号还会惠及极济计加假间简见节竭尽进居举具俱聚决类临虑论漫灭明名命谋难平戚启强请穷求取去全任入塞善少舍涉生胜师施实食使释恃属说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徙狭鲜向效信行形兴修徐许寻业遗贻夷异易诣益阴引盈余逾缘远云责章知止致质众专周走足卒作坐300 个文言实词整理1.哀①悲哀,哀悼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②慨叹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③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④悲伤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声音)凄清尖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2.爱①给人好处、恩惠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过秦论》)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其用者(《史记·陈涉世家》)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过秦论》)③爱惜,顾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六国论》)④舍不得,吝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新序>二则》)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指南录〉后序》)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⑤关心,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蟹白栗黄,备极护爱(《促织》)⑥通“薆”、“僾”,隐蔽,隐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故天下不爱其道,地不爱其宝,人不爱其情《礼记·礼运》3.安①安稳,安全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疏》)②安定,安逸,安适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寝(《六国论》)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种树郭橐驼传》)不念居安思危(《谏太宗十思书》)③怎么,哪里沛公安在(《鸿门宴》)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黄州快哉亭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前赤壁赋》)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病梅馆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④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古诗为焦仲卿妻作》4.按①用手下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活版》)②抚,握项王按剑而跽曰(《鸿门宴》)5.案①文书,案卷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②通“按”,考察,查办,查看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几案,长方形矮桌,可用来学习或办公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项脊轩志》)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训俭示康》)6.拔①提升,提拔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桓,有所希冀?(《陈情表》) ②越出,突出,高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 ③攻克,攻取,占领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④拔出,抽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鸿门宴》)遂拔以击荆轲(《荆轲刺秦王》)7.白①表明,陈述,禀报,告诉阿母白媒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白色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黄州快哉亭记》) ③纯洁世以清白相承(《训俭示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8.败①毁坏,背弃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训俭示康》)②打败仗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六国论》)③失败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秦晋崤之战》) ④打败,战胜败秦师于骰(《秦晋崤之战》)⑤断,破烂的,破旧的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9.拜①授给官职拜臣郎中(《陈情表》)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上,奉瑾拜表以闻(《陈情表》)③就任于是辞相印不拜(《〈指南录〉后序》)④表示恭敬的礼节,跪地,两手合抱于胸前拜送书于庭(《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拜谢三年将拜君赐(《秦晋崤之战》)⑥拜访,拜见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10.报①报告,告知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促织》)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报复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③通“赴”,急忙吾今且报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④报答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陈情表》)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秦晋崤之战》)11.暴①暴躁,急躁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诗为焦仲卿妻作》)②猛然,突然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聊斋志异·狼》)③通“曝”,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劝学》)④凶恶,残暴伐无道,诛暴秦。
高考文言复习总结:-理解常见实词与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命题趋势
近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常 采用选择题的形式,主要有这些方式:
(1)选择正确的解释(意义); (2 相同的; (4)选择符合某一实词现象的; (5)比较两句中的同一个词的词义异同。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 要指的是以下几种情况的理解能力: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
听:准许
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
迫:逼近
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壁:营垒
D. 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度:考虑
D项“度”解释为常态,容度。《史记》选 读中的《刺客列传》“群臣皆愕,尽失其度”。
二、 确认词在文中用的是古 义还是今义
文言文中有些词,古今字形相同 而意义用法已不同,有时差别细微, 容易被忽视,对这类词要格外小心, 不能用今义去解释。
A、周穷振乏,家无余财
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 收留
C、访复以舟师造湘城
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 愉快
C(A应为通‘‘赈”“赈济”;B应为“抓获、 扣留、收监”;D应为“高兴地降服”) 最佳 选项C项。“造”通过回忆,老师讲过“造访” (拜访)“造诣”(达到某种水平)等词,可 见“造”有“往”“到”之意。
6、对下列句子中加音点为t的uò,词放语荡解 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寓富阳,抑郁无聊
生产:古
无聊:精神无所寄今托异义 意
B、益跅弛,不问生产
为“谋生 之业”
生产:生活与财产
C、殆不自觉也
自觉:自己意识到
D、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生平:有生以来,平素
【虚词考点探究】
1.考点要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 文中常见的意义和用法。虚词包括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拟声词、代词。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材助解1
(1)试写出下列句中加颜色字的意义,并指出哪个义项是其本义,各义项间有什么联系。 ①蜀之鄙有二僧(《为学》)__边__邑___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_以__…__…__为__边__邑____ ③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__鄙__陋__、__见__识__短__浅__ ④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_粗__俗__、__未__开__化____ ⑤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__轻__视__、__看__不__起___
(2)解释下列文段中“安”字的意思。 ①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宋史·曾公亮传》)_安__心___ ②羊祜,博学能属文,美须眉,善谈论。郡将夏侯威异之,以兄霸之子妻之。夏侯霸 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晋书·羊祜传》)
安抚、安慰,使……安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道”的本 义是“路途、道路”,“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如“道”的本义是 “路途、道路”,“方向、方法、道理”为其引申义;“本”的本义是“树木的根”, “根本、本来、原本、基本”就是它的引申义。又如“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中,“关”本指“门闩”,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关卡”。
文言文阅读
精准翻译句子(二)(含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落实得分点一 关键实词
理解必备知识
五类实词:充分理解,分类积累
一、需要积累的核心实词:200个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它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 好文言文的基础,是应对高考的核心。只有积累到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一切问题 才可迎刃而解。可是,文言实词成千上万,数量庞大,到底要积累多少、掌握多少 呢?据专家讲,需要300个。当然,掌握得越多越好,可这总得有一个边界。结合课 标,依据教材,梳理高考,下面的实词是必须积累和掌握的: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
高考语文必备知识积累: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文章类别:高考研究文言实词:120个常见文言实词用法集释(一)1.爱(ài)(1)动词①爱护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史记•陈涉世家》)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⑤通“薆”(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⑥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2)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3)形容词,亲爱的,心爱的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推导提示:“爱”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思,“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则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三国演义•失街亭》)②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逸,舒适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动词①奉养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左传•曹刿论战》)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③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推导提示:“安”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3.被(读音一:bâi)(1)名词,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②遭受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新高考语文第2部分 专题10 微专题一 掌握文言实词的积累方法
边练边悟5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词的意思。 (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答案 前“惑”,指遇到疑难问题,作动词用;后“惑”,指疑难的 问题,作名词用。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 答案 前“圣”,指圣人,作名词用;后“圣”,圣明的意思,作形 容词用。前“愚”,指愚人,作名词用;后“愚”,愚昧、愚蠢的 意思,作形容词用。
大一轮复习讲义
边练边悟1 在横线上填出恰当的词。 (1)与学校有关的词语有: 庠 、 序 、 太学 、 书院 、 国子监 、
童生 、 诸生 等。 (2)表少数民族称谓的有: 蛮 、 夷 、 戎 、 狄 等。
2.源流识记法 对于多义实词,可以根据其本义,再引申到其他义项,由源通流, 十分好记。(参见前面实词部分) 3.故事助记法 对于复杂的多义词,也可以把它编成一个个小故事来记忆。如对于 常见的120个实词,已有完整的一套故事集。如“疾”字:蔡人有足疾 (病),不能疾(快)走。家人寻医。镇上有医,术高,常解民之疾(病痛)苦。 后蔡人愈,家人谢医曰:“乡间有庸医,尝疾(嫉妒)尔术,所幸未听之 也。”医曰:“吾疾(痛恨)天下如此者。”可依据此例自己编制一些小 故事来记忆。
(5)表示“去、到、往”的实词有: 之 、 适 、 如 、 道 、 造 、 诣、至、趋、徂。
(6)表示“轻视、看不起”的实词有: 小 、 易 、 轻 、 少 、 鄙 、 薄。 (7)表示“拜访”的实词有: 顾 、 访 、 拜 、 谒 、 诣 、 过 、 造 、存 。 (8)表示“告诉”的实词有: 诏 、 敕 、 诫 、 白 、 禀 、 谓 、 喻 、 陈、谕、赞 。
一、文言实词积累的范围和数量 一般而言,凡是教材中出现的文言词语,尤其是高中文言教材 中的文言词语,均属积累、掌握的范围。高考文言文与教材文言文 的紧密关系,想必每位考生都能了解到。那么,就具体个数而言, 宜掌握300~500个实词。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
古汉语实词词义推断技巧一、借助同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意思相同、相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连用,表达同一个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常用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较为生疏实词的词义。
1.“前代圣君,博思咨诹。
”(《后汉书·章帝纪》)“诹”与“咨”同义,咨询。
2.“虽蒙宽宥,犹执谦退。
”(《后汉书·王梁传》)“宥”与“宽”同义,宽恕。
3.“弃田以为园囿,使民不得衣食。
”(《孟子·滕文公下》)“囿”与“园”同义,古代帝王蓄养禽兽的园地。
4.“百姓怨望,而海内叛矣。
”(贾谊《过秦论》)“望”与“怨”同义,怨恨。
5.“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李密《陈情表》) “擢”与“拔”同义,提拔。
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论语·宪问》)“尤”与“怨”同义,责备。
二、借助反义词语推断法。
在文言文中,还经常出现意思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词连用,表达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考生可以借助一个实词的词义来推断另一个实词的词义。
1.“议治乱之本根,求祖宗之故事。
(范仲淹《润州谢上表》)“治”与“乱”反义,治,安定;乱,动乱。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诸葛亮《出师表》)“陟”与“罚”反义,陟,提拔;罚,惩罚。
“臧”与“否”反义,臧,善;否,恶。
这里形容词用作动词。
3.“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
”(《尚书·舜典》)“黜”与“陟”反义,黜,贬退,陟,提拔。
“幽”与“明”反义,这里形容词用作名词,幽,昏愚的官员;明,贤明的官员。
4.“贪多务得,细大不捐。
”(韩愈《进学解》)“细”与“大”反义,细,小的;大,大的。
5.“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孟子·滕文公下》)“傅”与“咻”反义,傅,教导;咻,喧闹。
6.“消息盈虚,终则有始。
”(《庄子·秋水》)“消”与“息”反义,消,衰微;息,滋长。
三、借助成语推断法。
成语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保留着文言文古雅的词汇。
高考语文一轮课件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和用法)
在一个句子里,我们怎样确定一个词用的究竟是多个义项 中的哪个义项呢?主要是联系上下文,认真阅读,认真分析。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 多则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如在学习《孔雀东南 飞》这一课时,就可边学边总结有关知识。如:
适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②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依照、顺从) ③适.得府君书。(刚刚、刚才)
专题七 文言翻译(含文言实词、虚词及 特殊句式和用法)
命题探究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一 是这些文言实词是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实词;二是这 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选文的 在字典中的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 识记。 考向 2.“常见文言虚词”,以“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分析 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等常见文言虚词为 重点。对常见文言虚词用法的理解,是指对阅读材料中出现的文 言虚词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准确把握其意义和用法,并能加以解释。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对在词典中的词条义而言的。强调 “在文中”这一范围,主要是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 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乃曰:“吾忘持度.”
谱曲 法度 估计 尺码
解析:B 项“度”是“常态”的意思。
答案:B
2.下列对加点词“道”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高中课本涉及的常见通假字不超过 100 个,识记起来并不 困难。高考虽然很少直接出题考查考生对通假知识的掌握情况, 但考生若无这方面的知识,在阅读课外文言文时可能会遇到一 定的障碍。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汇编第一讲文言词汇【知识梳理】一、积累文言词汇《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个。
”因此,高中阶段应积累不少于个文言实词。
如何积累文言实词?方法是两步:第一步,阅读文言课文和课外文段时注意积累常用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步是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
如:“卒”这个词——[卒](ú)()名词①步兵,“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②古代军队编制,一百人为卒,“全卒为上,破卒次之”(《谋攻》);③差役,“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左忠毅公逸事》)。
()动词①死,“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完毕、结束、成全,“庶刘侥幸,保卒余年”(《陈情表》)。
()副词①终于,“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②(ù)同“猝”,仓促,“五万兵难卒合”(《赤壁之战》)。
在读各篇课文时注意积累它的各种意义和用法;然后将这些零散的义项聚集起来,有意识地加以记忆。
有意识地一个词一个词地记忆,可以自己整理,也可以借助工具书。
二、文言词汇知识(一)古今词义的变化了解古今词义变化的规律,是为了防止以“今义”释“古义”。
(二)一词多义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
“引”,会意字,本义是拉开弓。
①“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孟子·尽心上》)即用其本义。
由“拉开弓”引申为②“拉”,“左右或引相如去。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由“拉”引申为③“拉长”,“岸木影下布,水鸟时引吭。
”(梅尧臣《宣州环波亭》)④“抽”,“拔出”,“马蹶,坠地,引佩刀刺马杀之。
”(《宋史·太祖纪》)⑤“拿”,“(东郭先生)引绳而束缚之。
”(《中山狼传》)⑥“带领”,“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
”(《史记·田单列传》)⑦“承担”,“公卿各引咎自责。
”(《北史·周武帝纪》)⑧“举荐、提拔”,“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结构图解例说03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
高考语文总复习知识结构图解例说03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三)第二板块文言文阅读§1考纲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和古典诗词1.常见实词、虚词在文中含义和用法的理解2.常见文言句式的理解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3.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4.文中信息的分析和筛选5.文章内容的归纳,中心的概括6.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和概括§2具体考查内容一、文言实词(一)大纲规定的120个实词爱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诚除辞从殆当道得度非复负盖故顾固归国过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间见解就举绝堪克类怜弥莫乃内期奇迁请穷去劝却如若善少涉胜识使是适书孰属数率说私素汤涕徒亡王望恶微悉相谢信兴行幸修徐许阳要宜遗贻易阴右再造知致质治诸贼族卒走左坐(二)常见古今异义举例亲戚妻子中国非常所以绝境无论用心稍稍更衣无日殷勤唧唧豪杰卑鄙往往何苦其实肉食鱼肉不过左右春秋结束陇断约束大风交通一切虽然操持宣言烈士牺牲扶老秋天可恨留意举手老子鞠躬一毛怠慢口告不好丈人风流操持开张学者妖怪有意山东不避人情县官致意反复从容便宜故事南面可怜逢迎同志指示行为可以至于感激智力具体(三)解题指导推断词义的方法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例: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2.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
例: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本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
文言文专题考点总结及备考策略考点-五类文言实词一、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般地说,词语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例如:“鄙”。
“鄙”原意为“边邑”,边填自然“偏远不起",从而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辞,如“鄙人,\一词多义是由本义引申和假借而形成的。
我们可以从理解词的本义入手。
来理解和掌握它的其他的义项。
二、古今异义古代汉语中的实词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少量的词义没有发生变化,大多数的词义己经发生了变化。
例如:“布衣”的古义:平民。
《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现代汉语中“布衣”的意义:用布做的衣服。
我们把古代汉语中这些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称为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一)词义扩大文言文中,某些词的原有意义比较狭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范围比原来扩大了,这种现象叫词义扩大。
如“皮”,本义指“兽皮”,现指“植物动物表面的-层组织”,如“树皮”等。
有利用通感方法扩大的,如“甘”,本义是“美”“甜”,现在除了“味美”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如“心甘情愿”。
由只表某一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整体的,如“秋”,泛指“秋天”,后扩大到指“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由专名扩大到通用名的,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般的大江大河’\(二)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的古义表示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
如“金”,古代泛指金属,“金就册则利’p ,现在专指黄金;“谷”古代泛指庄稼粮食,“始播百谷”,今北方指谷子(小米),南方指水稻;“臭”古代指各种气味,“其具如兰”“乳臭”,今天专指与“番”相反的气睐。
这都是词义缩小的表现。
(三)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一种对象转移为另外一种对象,这就叫词义转移。
如“币”古代指礼物,现在指“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必备宝典文言文复习(一)常见文言实词用法哀悲哀、悲伤: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涉江》)同情: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爱爱护: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吝惜: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安安稳: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六国论》)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安定: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赤壁》)拔提拔: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出师表》)攻下: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廉颇》)拔出:因拔刀斫前奏案。
(《赤壁》)突出: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姥》)报报告: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促织》)报答: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报复: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信陵君》)备完备: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岳阳楼》)预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石壕吏》)准备:郑有备矣,不可冀也。
(《殽之战》)本本来: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量词: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书本: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
(《指南录》)根本: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原本: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
(《采草药》)比等到: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赤壁》)靠近: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核舟记》)比较: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褒禅》)比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信陵君》)策马鞭: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过秦论》)政策: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过秦论》)计策:更欲一觇北,归而求救国之策。
(《指南录》)鞭策: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登记: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202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A.败.刺史府门
败:冲毁
B.假.部使者府以居
假落.其华而收其实
落:抛弃
解析:选 C。营:经营。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虞建官,厥可稽.已
稽:反省
B.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
牧:治理
C.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间
文言实词主要指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文言实词 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基础,是阅读浅易文言 文的前提。学好文言实词,首先要掌握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通假字和特殊实词这五大知识点。其中“词类活用” 和“文言句式”合起来作为一个突破点,在后面我们将讲到。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虽然近年来全国卷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不单独 设题,但是文言文阅读离不开对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等 的理解。断句、文化常识、概括分析包含着对文言实词、虚词 和文言句式等的考查,翻译题更是注重考查实词、虚词、文言 句式和词类活用等。因此,它们是阅读解答文言文的基础。在 讲解考点前,先让考生掌握文言文的系统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部分 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意义
教材联想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宋史·欧阳修传》)
引申义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 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掉转 引导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与120个文言实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
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4.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5.表示假设关系。
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7.表示因果关系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8.表示目的关系,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实词
2023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实词(最新版)目录一、2023 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实词考试概述二、文言文实词的考查重点三、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和技巧四、展望未来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趋势正文一、2023 年全国甲卷语文文言文实词考试概述2023 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的文言文阅读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的文言文实词理解能力。
这是一项对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考查,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并能在阅读中理解其意义和用法。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题型,我们需要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重点、复习方法和考试趋势进行深入了解。
二、文言文实词的考查重点文言文实词的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古籍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这类实词在阅读中容易让学生产生误解,因此在复习时要特别注意。
2.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是指一个实词具有多个意义。
这类实词在阅读中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其具体意义。
3.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是指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不同。
这类实词在阅读中需要特别关注,以免造成理解偏差。
4.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语境中改变其基本词性,如名词活用为动词等。
这类实词在阅读中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其词性和意义。
三、复习文言文实词的方法和技巧复习文言文实词,首先要注重积累,掌握常见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实词理解能力:1.结合语境,理解实词的意义。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上下文的联系,根据语境来判断实词的具体意义。
2.查阅工具书,如《古汉语词典》等,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3.系统学习文言文语法,掌握实词的词性和活用规律。
4.多做练习,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实词理解能力。
四、展望未来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趋势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文言文实词考试的趋势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复习实词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不仅能准确理解实词的意义,还要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