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必考)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变态心理学症状学整理
一、认知障碍1.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增高。
·感觉减退:对外界一般强度的刺激感受性降低。
·感觉倒错:对外界刺激产生于正常人不同性质或相反性质的异常感觉。
·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适感和难以忍受的异样感觉。
患者不能明确指出具体不适的部位。
2.知觉障碍·错觉:有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却被错误地感知。
(生理性错觉:正常人产生的偶然出现的错觉,草木皆兵等)·幻觉:没有相应的客体刺激作用于感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
命令性、评论性、政论性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等·内脏性幻觉:指固定于某个内脏或躯体内部的异常知觉。
一般能确定异常感觉的部位并十分清晰地描述这种令人痛苦的感觉。
·机能性幻觉:幻觉体验与真实的知觉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彼此融合、互不融合。
最常见的是机能性幻听,如听到“滴答,滴答”的钟声听出“傻瓜,傻瓜”。
·思维鸣响:又称“思维化声”,指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思想被声音重复或在头脑里回响,即思想变成了清晰可辨的言语声。
重复出来的思想虽然内容与原来的一样,但是患者却可以清楚地感觉到两者在性质上的不同。
·感知综合障碍:对客观事物的整体认识正确,对某部分产生错误的认识。
·空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周围事物的空间大小、方位、距离发生改变。
·时间感知觉障碍:患者感到时间流逝得特别缓慢或者特别迅速,或感到事物的发展变化不受时间的限制。
·视物变形整: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小、体积等出现了改变。
·视物显大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大。
·视物显小症:看到的外界事物比原来小。
·非真实感:又称“现实解体”,即患者感到周围事物和环境发生变化,变得不真实,像是一个舞台布景。
3.思维障碍3.1.思维联想过程障碍3.1.1.思维联想活动量和速度障碍·思维奔逸:又称“观念飘忽”,联想的速度加快,数量增多,内容生动丰富,并因谐音、谐意而转换话题(音联意联),或因周围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言谈内容(随境转移)。
变态学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心理行为异常的类别变态心理学的简史第一节变态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变态心理学(异常心理学)1、人体的功能态:基本态、异常态、特殊态2、概念:研究揭示心理与行为异常现象(认知、情感、动机意志活动、智力和人格特征异常)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3、相关概念——《变态心理学》钱铭怡 P3A、神经病B、精神病C、精神障碍D、心理障碍二、变态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现象2、解释原因3、治疗干预三、意义理论:心理现象的实质,心身、心物的哲学命题实践:心理健康和精神保健四、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张伯源 P31、观察法(概念、分类、内容)2、个案调查法(概念、材料、内容)3、实验法4、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法一位男性与另一位男性在街上见面时相互亲吻一位妇女在喃喃自语一个年轻人在奋力砸碎一座文物雕像一位年轻女性连续多日拒绝进食一个中年男子披头散发、手舞足蹈的对天大声呼喊第二节判别心理异常的标准一、Barlow和Duranf(2001)1、心理失调(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2、感到痛苦或受到伤害(distress or impairment)3、非典型性的反应(atypical)二、Nevid、Rathus和Gerene(2000)1、不寻常的行为2、社会不能接受或打破社会常规的行为3、对现实的感知或解释是错误的4、个体处于明显的痛苦中5、行为是非适应性的或自我挫败式的6、行为是危险的三、中国的标准陈仲庚、张伯源(1986)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医生、个体)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医学、心理检测)——李心天(1991年)第三节心理行为异常的类别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青少年行为偏离、人格障碍、性行为异常、适应性障碍)(14章)2、特殊意识状态(催眠、梦、宗教、气功、药物)3、轻度心理异常(神经症、癔症、应激相关障碍)4、心身障碍(心因性疾病)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智力迟滞、器质性障碍)6、严重的心理异常(心境障碍、精神分裂症)第四节变态心理学的简史一、古代超自然和自然混杂野蛮粗暴+人道二、中世纪与魔鬼为伍的人迫害+摧残本章重点1、变态心理学的概念2、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判别标准3、研究方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第二章心理障碍的理论模式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心理异常的心理学观点心理异常的社会-文化根源第一节心理异常的生物学基础一、遗传(基因)直系亲属患病率是正常群体的10倍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只是遗传“易感性(diathesis)”,并不是疾病二、神经解剖1、大脑皮层额叶:语言、精细地自主运动、高级认知、重要的比较器官、整合情感和认知的关键颞叶:听觉、视觉、记忆顶叶:感觉的内在整合、调控运动和躯体感觉枕叶:视觉的分辨和视觉记忆2、大脑结构边缘系统与下丘脑:交配、战斗和快乐体验等行为杏仁核:情感的反应(正性反应和负性反应)海马:同时控制记忆与情感基底神经核:有计划的行为纹状体:调节运动的模式和静止的状态三、神经生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Ch ):将神经冲动传到周身肌肉,与睡眠和阿尔采默氏病有关多巴胺(DA):参与运动行为和与奖赏有关的活动的调控。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_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变态心理学的概念和正常和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又称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 psychology),是研究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发生异常的科学,包括研究认知、情感、意志和智能、人格等方面的异常表现,探讨异常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它不仅要对异常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类和解释,还要说明其本质和发生机理,以便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个分支。
很久以来,心理变态的人常是被人们所排斥或遗弃。
人们不把心理障碍看成是疾病,却把心理变态的人看成是邪恶或魔鬼附体。
中世纪的欧洲,教士们使用了所谓驱魔术来驱赶魔鬼,大多数病人受鞭笞、火烧和其他人身凌辱与虐待,因为人们相信躯体痛苦难受时魔鬼就会飞离。
除了有些“癔症”或抑郁病人被劝服外,这种处理常会导致病人的死亡。
当时的社会骚动和对于灾祸的恐惧导致了一种信念,认为情欲是邪恶,女人激起男人产生情欲,因此女人是邪恶。
妇女在无情拷打之下被迫忏悔,然后,被绑在火刑柱上烧死。
后来,不管女子、男子、儿童,只要是与众不同或稍有不正常行为都会受到指控。
心理异常或离奇行为被看成撒旦淫威的表现,结果葬送了百十万人的生命。
象这种对心理变态的患者所进行的凌辱和折磨持续了约300年。
但同时也有许多医生和学者认为心理变态是疾病,同情精神病人,主张给予帮助和有效的治疗。
如Paracelsus(1490~1541)认为心理变态的人只不过是需要治疗的病人而已。
他相信这些病人是有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交谈、说服和疏导可以治好。
此后,精神病人被送进疯人院,病人常常被带上铁链或锁于笼中。
法国大革命(1789)以后,Philipe Pinel医生倡导解除对精神病人的禁锢,主张以关心态度倾听他们诉说,让他们从事有益的劳动。
虽然该学说的论点是错误的,它却提出了大脑病变对精神病的病因作用。
但大脑病变只能解释一小部分的心理障碍,所以其他研究者又提出了精神病的心理原因学说。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情绪脆弱(神经衰弱)2、神经衰弱症候群:注意减弱3、应急相关的精神障碍:心因性幻觉4、癔症:心因性幻觉、心因性遗忘5、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感觉过敏6、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觉减退7、抑郁状态: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抑郁性木僵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窥镜症、思维云集、病理赘述、夸大妄想(麻痹性痴呆)、注意减弱、记忆减退、遗忘综合症、情绪迟钝、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9、意识障碍:感觉减退10、脑器质性疾病:幻视、错构、虚构幻视12、人格障碍:超价观念13、精神分裂内感性不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早期、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妄想、强制性思维、情绪迟钝(早期)、情绪淡漠(衰退期)、情绪纠错、意志缺乏(衰退期)、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
14、颞叶癫痫、颞叶肿瘤:幻嗅15、偏执性精神障碍被害妄想16、癫痫幻触17、强迫症强迫性思维18、躁狂思维奔逸、易激惹19、心情障碍狂躁:思维奔逸2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思维迟缓21: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思维贫乏22、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23、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夸大妄想、记忆增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24、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自罪妄想、记忆增强25、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更年期)、疑病妄想26、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嫉妒妄想、遗忘综合症。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
精神分裂症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患者认为思维完全不受自己意愿支配、完全没有自己思维活动)
10
病理性赘述
交谈过程中不能简单明了、直截了当回答问题,夹杂很多不必要细节,患者不认为啰嗦,反而认为是认真且必要。不听劝说讲完没用内容后,讲出中心思想。
精神分裂症和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内脏性幻觉
躯体内部有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
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发作
体验来源分
真性幻觉
幻觉形象清晰生动,位置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有相应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假性幻觉
幻觉形象模糊,不生动,位置不精确,与客观事物不一样,产生与患者的主观空间(如脑内、牙齿内)叙述幻觉不是通过相应的感觉器官感知到的,而是说“闭上眼睛看到”
脑器质性疾病
5
虚构
把过去事实上从未发生过的事,说成确有其事,患者以这样一段虚构的事实来弥补他所遗忘的那一段经历。虚构经历常常变化、易受暗示影响。
脑器质性疾病(若同时出现记忆减退(特别是近记忆减退)、错构、虚构、以及定向力发生障碍时,称之为遗忘综合症,又叫柯萨可夫综合症。见于慢性就中毒性精神障碍以及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3
特殊意义妄想
认为周围人的言行、日常举动不仅与他有关,而且有特殊含义。
4
物理影响妄想
认为自己思维、情绪、意志、行为受到外界某种力量支配、控制、操纵,患者不能自主。
精神分裂症
5
夸大妄想
夸大自己的财富、地位、能力、权利等。
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精神分裂症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如麻痹性痴呆)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2 项:
A.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
B.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
回忆的地方;
C.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
D.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
有兴趣;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E.选择性遗忘; F对. 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
心境障碍(情感障碍)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躁狂。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
1 周以上。
抑郁发作
【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
4 项:
A 认知方面: 1、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
【症状标准】 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
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
要的作用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
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以下
1 项:
A.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
B.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等。
力、苦痛程度、求医行为不同。
应激相关障碍( SRD)
变态心理的所有诊断标准合集(变态心理学)
心情压抑,情绪沮丧,几乎每天如此、或大部分时间如此,至少有2年之久
抑郁的归因风格往往是:内在的稳定不变的全局的
心境障碍M D
抑郁Depression Disorders
儿童抑郁
老年期抑郁
症状表现
1以情绪抑郁为主,常伴有自责自罪的情感障碍为核心症状:激惹、愤懑、
好发脾气、违拗、情绪不稳、孤独退缩、冷漠、自暴自弃
2除情绪障碍外常呈现出行为障碍,有时甚至以行为障碍为突出表现:多动、
2.强迫性冲动(行为)Compulsiv:作为强迫思维的反应或出于预防、或为减轻痛苦烦恼而反复出现的、毫无意义的仪式行为、刻板行为或精神活动(如洗手、排次序、核对、计数、默诵单词、祈祷等等)
3.显著影响功能:职业/学习、社交/人际关系,并为此明显感到痛苦烦恼4.在病程中的某一时,当事人曾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是过分/不合理的,但在发作的大部分时间里,伴自知不全,不能认识到这种强迫思维/强迫行为是过分/不合理的。
郁复发率高,功能损害严重
诊断要点
重度抑郁的三低:
情绪低落::无乐趣、无希望、无办法、无精力、无意义、无用处。
思维减退:注意力难集中,思维加工困难
精神运动性迟缓:懒于活动,动作迟缓
治疗
1.药物干预:抗抑郁剂(新型抗抑郁剂—选择性5-HT重摄取抑制剂:百忧解……)
2.警惕自杀(危机–自杀干预)
3.认知矫正与行为改变(应付技能、社会交往、人际交流技能的学习)
变态心理学及心理健康诊断技能考试知识点考点总结整理
变态心理知识点/常见的心理异常症状:过敏(神经症、感染后虚弱状态)、减退(抑郁、木僵、意识障碍)、:错觉(常带有恐怖性质)、幻觉(精神病性症状):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窥形式:联想、逻辑思维奔逸(躁狂)、迟缓(抑郁)、贫乏(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松弛/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中断(精神分裂症)、插入和被夺、云集/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语词新作(精神分裂症)、逻辑倒错(精神分裂症)妄想、强迫观念、超价观念注意:注意减弱、狭隘注意、记忆、智能记忆:记忆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智能:精神发育迟滞、痴呆自知力意志增强(躁狂)意志缺乏(精神分裂症、痴呆)意志减退(抑郁)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相关概念:1、错觉:特定条件下产生、带有固定倾向、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2、幻觉分类(1)根据感觉器官:幻听/视/嗅/味/触(2)按体验来源:真性、假性(3)按产生条件:功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3、妄想的特点:(1)以毫无根据的设想为前提进行推理(2)不符合患者的教育水平和所处环境(3)内容与患者的切身利益相关(4)坚信不疑4、超价观念:(1)有一定事实,达不到妄想的程度(2)是一种优势观念二、基本概念1、人的心理活动:正常心理活动、异常心理活动。
2、精神病性可描述的症状(1)幻觉(2)妄想(3)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4)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5)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6)紧张症性行为3、精神障碍:描述心理异常;若出现“精神病性”症状,则称之为精神病性问题。
4、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
5、公元前400年,古希腊的医生“希波克里特”提出体液学说,最早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变态心理学考核知识点
考核第一章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一个人是否变态的3个标准:⑴心理功能紊乱(涉及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的损伤)⑵痛苦或损伤(心理和行为功能紊乱往往伴随痛苦而产生)⑶非典型性反应(心理障碍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不符合一定文化的要求)2、变态心理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多维综合模型强调引起变态行为的原因是复杂且令人迷惑的,每个维度,无论是生物的或是心理的,都极大地被其他维度和个体的发展影响着。
它们相互交织,通过多种多样的、复杂的和难以理解的方式造成心理障碍。
为了探究各种心理障碍的病因,必须考虑所有相关领域的交互作用,包括遗传学、行为和认知过程、情感影响、人际关系作用以及发展的因素等。
①行为遗传学:很多心理障碍的产生都有其遗传(基因)基础②情绪对心理障碍的影响显而易见,情绪和心境还会影响认知过程③社会文化和人际关系也是形成心理障碍的一个重要方面;个体的社会关系越多,交往的频率越高,他的预期寿命也就越长。
4大心理学派一、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释梦被弗洛伊德看成是通往病人无意识的最佳途径)主要关系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得不好或未得以解决,它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痛苦。
新弗洛伊德主义⑴埃里克森:个体全程发展理论⑵克莱因:客体关系理论二、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第三思潮)-提升了精神和心灵的作用。
存在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强调自由和选择以及责任和意志力在人的成长中的作用,相信个体必须要自由地做出选择,这种选择才是他们的真正欲望和目标。
他们认为,如果个体的选择逃避自己的责任并把自己看成是软弱的、无助的,其结果是过着空闲、不真实及丧失功能的生活。
变态心理学与心理疾病诊断提纲
变态心理学与心理疾病诊断一、基本概念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其他相关概念:心理异常、心理疾病、心理障碍、心理失调等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适应障碍、神经症)严重心理疾病极端心理健康(精神病)心理健康常态分布曲线二、变态心理的类别和特征①精神分裂症②情感性精神障碍③脑器质性疾病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④精神活性物质与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⑤与心理因素有关的生理障碍⑥神经症及心理因素有关的精神障碍⑦人格障碍、意向控制障碍与性变态⑧精神发育迟缓⑨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10)其他精神障碍及与司法鉴定和心理卫生有关的情况(如诈病、自杀)三、各种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1.精神病—精神分裂症:错觉和幻觉、思维破裂、妄想、情感淡漠或倒错、意志减退、行为退缩—躁狂抑郁症:躁狂状态(情感高涨、思维奔逸、活动过多);抑郁状态(情绪低落、思维贫乏、行为减少)—反应性精神病2,神经症—焦虑症:肌肉紧张型、忧心忡忡型、植物神经紊乱型—强迫症:强迫观念、强迫意念或冲动、强迫行为—恐惧症:单纯恐惧、空旷恐惧、社交恐惧—抑郁症:情绪低落忧郁、负性自我评价、自杀意念或行为—神经衰弱:易兴奋(感觉过敏、情绪激惹、失眠)易疲劳(疲乏嗜睡、注意力不能集中、效率降低)3,人格障碍—偏执型人格障碍:自我感觉良好、好责怪人、固执、心胸狭隘—强迫型人格障碍:求全、高度责任心、固执刻板—依赖型人格障碍:无主见、任何事情必须他人的肯首、犹豫—回避型人格障碍:胆小害羞、害怕被人负性评价、尽量回避—戏剧型人格障碍:情感表达夸张、自我中心、好引人注意、易受暗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行为、无良心、无后悔之心—性变态:同性恋、窥淫癖、暴露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施虐癖和受虐癖4,适应障碍与心身疾病—适应障碍:急性应激反应、日常生活适应不良—心身疾病: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神经性皮炎和荨麻疹、癌症5,儿童少年期异常—多动症: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冲动、学习困难—自闭症:极端孤独、缺乏社会情感、语言障碍、特殊依恋、刻板和自伤行为等—智力障碍: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能力的低下四、心理异常的理论模式及原因分析1.生物医学模式:强调心理障碍中的生物学因素,如遗传因素、大脑机能、生化因素和素质等,主张通过药物等医疗手段来治疗心理异常者。
变态心理学症状表
变态心理学一、认知障碍(一)感知障碍1、感觉障碍:(1)感觉过敏:神经症,或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2)感觉减退: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3)内感性不适: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神经症和脑外伤后综合征;2、知觉障碍:(1)错觉;(2)幻觉:①幻听:言语性幻听,非言语性幻听,幻听可见于精神分裂症,器质性、心因性、功能性精神障碍等;②幻视(包括原始性幻觉):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高热患者;③幻嗅:精神分裂症,颞叶癫痫或颞叶肿瘤时也有时可见;④幻味:精神分裂症;⑤幻触:精神分裂症,癫痫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⑥内脏型幻觉:精神分裂症,严重抑郁症发作;【(3)和(4)有时会在妄想中出现】按幻觉产生的特殊条件:(1)功能性幻觉:精神分裂症,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或其他精神障碍;(2)思维鸣响(又思维回响):精神分裂症;(3)心因性幻觉:应激相关障碍,癔症;(3)区别:①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或难以忍受的异常感觉;②内脏型幻觉:躯体内部性质很明确、部位很具体的异常感觉;3、感知综合障碍:(1)视物变形症;(2)非真实感:抑郁症,神经症和精神分裂症;(3)窥镜症: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精神障碍;(二)思维障碍1、思维形式障碍:(1)思维奔逸:躁狂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2)思维迟缓:抑郁状态或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3)思维贫乏:精神分裂症或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状态;(4)精神分裂症: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精神分裂症早期),破裂性思维(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思维联想障碍之一) ,思维中断,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思维云集(又强制性思维)(也可见于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5)语词杂拌:严重的破裂性思维;(6)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时;(7)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性赘述;(8)区别:①思维贫乏回答时语速并不减慢,这是与思维迟缓的鉴别要点②思维迟缓:思维活动显著缓慢,联想困难,思考问题吃力;③思维贫乏:思想内容空虚,概念和词汇贫乏,对一般的询问往往无明确的应答性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9)区别:破裂性思维的语词杂拌和思维不连贯的语词杂拌------后者在意识障碍情况下出现;(10)区别:①思维插入和思维被夺:患者还有属于自己的,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维活动;②强制性思维时,患者认为他的思维活动已经完全不受自己意愿的支配,已经没有属于自己的思维活动了;2、思维内容障碍(1)妄想①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归类精神分裂症:关系妄想,被害妄想(也可见于偏执性精神病),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自罪妄想(又罪恶妄想)(也可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疑病妄想(又虚无妄想)(也可见于更年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也可见于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更年期精神障碍),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被洞悉感);②按妄想的起源以及妄想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分类:A.原发性妄想:突发性妄想(最为常见);妄想知觉;妄想心境------精神分裂症;B. 继发性妄想:可见于多种精神疾病,诊断精神分裂症时临床意义不如原发性妄想;(2)强迫观念(又强迫性思维):多见于强迫症;区别: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3)超价观念:人格障碍和心因性精神障碍患者;(三)注意、记忆与智能障碍1、注意障碍:(1)注意减弱:神经衰弱症状群、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及意识障碍(2)注意狭窄2、记忆障碍:(1)记忆增强: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也可见于偏执状态;(2)记忆减退: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遗忘:①顺行性遗忘:脑震荡、脑挫伤患者;②逆行性遗忘:脑外伤性精神障碍;③心因性遗忘症(见于癔症);(4)错构:脑器质性疾病;(5)虚构:脑器质性疾病;(6)柯萨可夫综合征(又遗忘综合征):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其他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智能障碍:(1)精神发育迟滞;(2)痴呆:绝大多数是脑器质性的;(3)区别:痴呆与假性痴呆,假性痴呆---少见、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由心理应激(精神创伤)引起,预后较好;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全丧失或无自知力。
变态心理学症状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偏执型分裂症【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
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青春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定义:精神分裂症大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的特征,大多缓慢发病,是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另有规定:A认知方面: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散播、思维终端、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词语新作;B情感方面: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C行为方面: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D意志方面: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偏执型分裂症【症状标准】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
主要表现为被害、嫉妒、夸大、疑病和钟情等内容。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学标准和严重标准已持续3个月青春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紧张型分裂症【症状标准】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单纯型分裂症【症状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起病隐匿,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或未分型)【症状标准】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2、不符合上述亚型的诊断标准,或为偏执型、青春型,或紧张型的混合形式。
心境障碍(情感障碍)B行为方面:3、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杀行为;C情绪方面:4、对生活活动丧失兴趣,无语快感;定义: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D躯体方面:5、精力减退或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组疾病躁狂发作定义:躁狂发作是一种异常夸张的欢快喜悦的情感状态,表现是“三高”即心境高涨,思维奔逸,意志行为增强。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以下3项:A认知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B行为方面: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不断改变计划;6、鲁莽行为(挥霍、不负责任、不计行为后果);C躯体方面:7、睡眠减少;8、性欲亢进。
【严重标准】严重社会功能受损,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躁狂。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维持1周以上。
抑郁发作【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A认知方面:1、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2、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7、睡眠障碍,如失眠,或早醒,或睡眠增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性物质所致抑郁。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维持2周。
双向障碍焦虑抑郁混合性发作,为快速循环发作,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有4次情感障碍发作,较环性情感障碍程度高。
环性心境障碍【症状标准】反复出现心情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
【病程标准】符合症以上标准至少2年,但在这2年中,可有数月心境正常间歇期。
恶劣心境【症状标准】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意性抑郁的症状标准,无躁狂症状。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较轻,自知力完整或较完善。
【病程标准】符合以上标准至少2年,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应激相关障碍(SRD)人格障碍定义:是指人格特征岷县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症状标准】个人内心的体验和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并至少有以下1项:A认知的异常偏离: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我和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B情感的异常偏离: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C冲动控制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D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患者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鉴别诊断】1、人格偏离:人格的轻度偏离正在成,但仍在正常范围之内;2、人格改变:后天因素导致的人格变化;3、神经症:人格偏离是神经症的基础,起病迟早不同,自知力、苦痛程度、求医行为不同。
定义:是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急性应激障碍(ASD)定义:是由于突然发生强烈的创伤性生活事件所引起的一过性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以下1项: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定义:是一种与遭遇到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有关,并延迟出现和(或)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A.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经历;B.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C.反复发生错觉、幻觉;D.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
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下列1项:A.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B.易激惹;C.集中注意困难;D.过分地担惊受怕。
4、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至少有以下2项:A.极力不想有关创伤经历的人与事;B.避免参加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到会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C.不愿与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淡;D.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E.选择性遗忘;F.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以上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它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等。
适应障碍定义:是指在紧张性生活时间的影响下,由于个体素质以及性格的缺陷而导致对这些刺激因素不能适当地调适,从而产生较明显的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可使社会功能受损。
【症状标准】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的作用3、以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以下1项:A.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B.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缺乏等。
4、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或品行障碍和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的诊断标准。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1个月。
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神经症定义:神经症是一组以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为症状的心理障碍。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1项:1、恐惧2、强迫症状3、惊恐发作4、焦虑5、躯体形式症状6、躯体化症状7、神经衰弱症状【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或无法便托的精神痛苦,促使其主动求医。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惊恐障碍另有规定。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与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各种精神病性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及心境障碍等。
焦虑症定义:是一种以过分或不合理的焦虑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症。
惊恐障碍(急性焦虑)定义: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惊恐发作为主要原发症状的神经症。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惊恐发作需符合以下4项:A.发作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的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B.在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外,无明显症状;C.发作时表现强烈的恐惧、焦虑及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并常有人格解体、现世解体、濒死恐惧,或失控感等痛苦体验;D.发作突然开始,迅速达到高峰,发作时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
【严重标准】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在1个月内至少有3次惊恐发作,或在首发后激发害怕再次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其它精神障碍,如恐惧症、抑郁症,或躯体形式障碍的惊恐发作;排除躯体疾病如癫痫、心脏病发作、甲亢或自发性低血糖等继发的惊恐发作。
广泛性焦虑障碍(慢性焦虑)定义: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为特征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摆脱而感到痛苦。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持续性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下列2项:A.以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B.伴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排除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冠心病等躯体疾病的继发性焦虑;排除兴奋药物过量、催眠镇静药物、抗焦虑药的戒断反应,强迫症、恐惧症、疑病症、神经衰弱、躁狂症、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等伴发的焦虑恐惧症定义:是一种以过分或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并常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症状。
【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恐怖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A.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和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B.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C.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D.知道恐惧过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