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其护理

中 国民康医学
Me ia o r a o ieeP o l sHelh dc l u l f J n Chn s e pe at
De 20 8 c, 0 Vo. O FH M No. 12 23
【 理 与健 康 】 心
好方法 。
事事敏感 , 固执 坚信 自己或亲人被他人 陷害 , 因而产 生冲动 、 对抗 、 他伤或躲避 , 以至其它不 良后 果 , 久而久之在 自己的心
理上造成一种不易逆转 的病态 心理。 2 护理 这件事发生后 , 院领 导 和疗 区医护 人员 , 结合 患者 住 院
家庭和患者工作单位取得联 系 , 从而 了解 家庭 因素和社会 因 素对患者 的影 响和干扰 , 这样也 可 以解 除 患者 的心理 障碍 ,
以防 不 良后 果 的发 生 。
病例 2 患者 X X, : X 女性 , 现年 2 3岁 , 院诊断 为偏执 型 入
分裂症 。该患 者 1 时 无 明显 诱 因起 病 , 2岁 总病 程 近 1 0余 年 。因敏感多疑 , 疑 自己的父 亲对 她有不 道德 行为 , 院 怀 人 后仍表现烦燥 、 激惹 、 否认 自己有精 神病 , 认为住 院是家 里人 对她不好 , 迫害她 , 要求 出院。多次外逃 , 认为 世上无人 可信
量倾 吐出来 , 当他们充分倾吐之后 , 即可解脱 不 良症状 , 病情
也 随之 缓 解 。
24 慢性 患者的孤独感 、 闷感 、 . 苦 社会 遗弃感也 是不可忽视
的。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对精 神病 患者的歧视 和偏 见 , 特别是 对一些多次反 复发作 的慢性 精神病患者 , 家属往往 对其丧失 信心 , 患者发病 后便往医院一送 了事 , 院后 又不关心 , 出 甚至 歧视 , 结果促使病 情越来 越 重。针对 这种情 况 , 我们 主动与
精神病学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三、常见类型
(一)性身份障碍
1. 定义 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 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 2. 发病率 估计为1/10万,男女之比约为3∶1。 3. 临床表现 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甚至渴望自己是异性 或坚持自己是异性。
一贯倾向
三、常见类型
(二)性偏好障碍
3. 露阴症(exhibitionism) 该症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 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性侵犯行为施加于对方。
几乎只见于男性,个性多内倾 时间多在傍晚,并与对方保持安全距离,以便逃脱 露阴之前有逐渐增强的焦虑紧张体验,当对方感到震惊、恐惧或耻笑辱骂时而感到性的
(一)治疗
三、治疗和预后
1. 正面教育 教育患者通过意志克服其性偏离倾向。 2. 心理治疗 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 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效果有限)。 3. 行为矫正 厌恶治疗。 4. 其他治疗 降低雄激素。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目录
第一节 性心理障碍 第二节 性功能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征;性功能障碍的概念和 诊断要点。
熟悉
性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性功能障碍的类型、 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了解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
第一节
性心理障碍
一、概述
(一)概念
窥阴症以男性多见 窥视者通过厕所、浴室、卧室的窗户孔隙进行这些活动 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并不企图与被窥视者性交,且一般不会攻击和伤害他人 5. 摩擦症(frotteurism) 指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 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
二级心理咨询师(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1)

刘宏老师:精神疲乏、注意力难以集中、效率低;
回忆联想增多;
对声光噪音敏感;
易烦恼、易激惹;
紧张性头痛、入睡困难、多梦、意醒等
焦虑症
惊恐障碍
(惊恐发作、
急性焦虑发作)
临床相:
1.无明显诱因、无相关特定情境、发作不可预测——鸡毛蒜皮;
2.发作间歇期除害怕再发作无明显症状——好了啥事也没有;
1.无趣:兴趣减退甚至丧失
2.无望:对前途悲观失望
3.无助:无助感
4.无力:感到精神疲惫
5.无我:自我评价下降
6.无意义:感到生活或生命没有意义,有自杀念头,甚至有自杀行动
神经症5大特征:
1.意识的心理冲突——鸡毛蒜皮
2.精神痛苦
3.持久性
4.神经症妨碍着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身体
5.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作为基础——器官
诊断要点: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5大症状;
2.以持续的原发性焦虑症状为主并符合2项:
(1)经常或持续的无明确对象和固定内容的恐惧或提心吊胆——鸡毛;
(2)伴有自主神经症状或运动性不安——身体。
临床相:
1.有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症状,肌肉紧张,运动性不安——身体;
2.痛苦:难以忍受的担心和紧张无法解脱——精神。
2.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
癔症
(歇斯底里)
1.分离性障碍
(癔症性精神障碍)
诊断要点:
1.躯体症状特点:
(1)表现不同寻常
(2)与已知疾病不一致
2.急性病例症状:
(1)富有戏剧性且不同寻常
(2)随时间经常改变
(3)与别人的关注有关
精神病性障碍认识幻觉和妄想的特征和治疗方法

精神病性障碍认识幻觉和妄想的特征和治疗方法在临床心理学中,精神病性障碍是一类严重影响个体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心理疾病。
其中,幻觉和妄想是精神病性障碍的两个主要特征,也是临床治疗的重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精神病性障碍认识幻觉和妄想的特征以及治疗方法。
一、幻觉的特征和认识幻觉是指个体在没有相应刺激的情况下,产生了虚假的感觉体验。
幻觉可以涉及任何感官,如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它们可能是实际外界刺激的错觉,也可能是无任何外界刺激的幻觉。
幻觉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体性:个体认为幻觉体验是实实在在的,与真实感官体验没有区别。
2. 不受客观证据约束:即使没有任何客观证据表明幻觉的存在,个体仍坚信其真实性。
3. 产生焦虑和恐惧:由于幻觉的虚假性,个体经常会体验到恐惧、焦虑和不安等负面情绪。
4. 固执性:个体会坚持自己的幻觉体验,拒绝接受他人的否定或解释。
对于幻觉,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认识:1. 承认幻觉是一种心理症状,而非现实的体验。
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幻觉的本质,并开始接受相应的治疗措施。
2. 积极引导患者去寻找客观证据,以帮助他们意识到幻觉的真实性。
例如,通过与他人交流和观察现实情境,患者可以逐渐理解幻觉的虚假性。
3. 尊重患者的感受和体验,尽可能提供情绪支持和安全感。
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二、妄想的特征和认识妄想是指个体在没有相应证据和理由的情况下,坚信虚假的观念或信念。
妄想常常与幻觉相伴出现,但也可以单独存在。
妄想的内容非常多样化,例如被迫害妄想、被破坏妄想、以及被嫉妒妄想等。
妄想的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固守性:患者坚信自己的妄想观念是真实的,毫不动摇。
2. 难以否定:无论他人给予何种证据和论据,患者都拒绝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坚信自己的妄想是正确的。
3. 难以纠正:治疗过程中,患者对妄想的改变常常遇到困难,需要耐心和合适的治疗方法来帮助他们摆脱妄想观念。
对于妄想,我们需要进行正确的认识:1. 尊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信念体系,避免直接质疑患者的妄想观念。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试卷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试卷1、单选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中,关于脑形态学的描述,正确的是()A.没有脑功能损害,也没有任何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B.肯定存在脑功能损害,一般没有明显的(江南博哥)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C.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一般没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D.肯定存在脑功能损害,有明显的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2、判断题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
()正确答案:对3、单选易性症是指()A.具有自己变成了异性的妄想,认为自己在解剖生理上的有异性性别特征B.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C.在强烈的性欲望和性兴奋的驱使下反复收集异性所使用的物品D.对同性感兴趣,有爱慕之心而对异性则否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B4、多选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特点,以下哪些正确()A.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B.经常无端怀疑别人要伤害、欺骗或利用自己C.自我评价低,自卑D.容易长久地记仇,即不肯原谅被侮辱、伤害或轻视E.易怀疑配偶和情侣的忠诚,常限制对方和异性交往正确答案:A, B, D, E参考解析: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将自己看得过分重要的倾向,猜疑、自负、自我评价过高,对他人的过错不能宽容,给人以得理不饶人的感觉。
5、单选以下关于个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都有关系B.个性是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C.个性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D.童年生活经历对个性的形成有重要作用E.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以及在日常活动中处事待人的习惯方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个性是一个人固定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活动中待人处事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合。
个性的形成与先天的遗传因素及后天的环境均有较密切的关系。
童年生活对于人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且人格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重大的生活事件及个人的成长经历仍会使人格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6、单选患者男性,30岁。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

心理与精神障碍的诊断与分类比较1.由轻到重轻依次为知识点:一、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神经症,人格障碍属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是非精神病性的。
是指人们在承受压力的当时和过后,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所产生的效应, 即应激或应激后效应(Stress traumatic, Stress post traumatic);这种效应可使人的心理和行为偏离常规, 但又不产生精神病性症状。
由于压力强度不同和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 这种效应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依效应的强度可将临床相分为三大类: 一般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二、神经症临床评定(一)较复杂的方法:明确心理冲突的性质1、常形心理冲突----(1)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2)冲突有明显道德性质2、变形心理冲突---- (1)冲突与现实处境无关、一般人认为不值得操心的事{神经症冲突} (2)冲突无道德性质(二)简单易行的方法包括三个方面:1、病程不足三个月(短程)……1分三个月---一年(中程)……2分一年以上(长程)……3分2、痛苦程度能自行摆脱(轻)…….1分劝说后摆脱(中)…….2分无法摆脱(重).……3分3、社会功能正常工作、交往轻微受损……. 1分工作、社交效率明显下降……. 2分不能工作,回避社交……. 3分评定:总分3分以下---非神经症;6分以上---神经症4—5分----可疑神经症。
注释:病程必须在3个月以上。
(三)直接问题与间接提问的区别直接性问题是指被调查者根据问卷语句能够直接回答的题目。
所询问的内容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态度。
比如,“您的文化程度”、“您的年龄”、“您的性别”、“您在平时学习中利用最多的教学媒体是什么?”、“您现在使用的电脑是什么品牌?”等,直接性问题一般都能得到明确答案,这类问题也很容易做统计分析,但是,如果调查的问题可能带有窘迫性成分,那就不能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
例如:"你认为我公司的电视机广告有效吗"“彩虹牌电视机是市场上最好的吗?”间接提问就是不直接询问调查对象的态度和想法,而是让他回答“其他人的态度和想法是怎么样”的一种提问方式。
精神疾病(心境障碍)精选知识总结

心境障碍知识总结1:什么是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病)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大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
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身上,则为双相障碍,即躁狂抑郁症。
而躁狂症或抑郁症是指仅有躁狂或抑郁发作,习惯上称为单相躁狂或单相抑郁。
临床上单相躁狂较少见。
2: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双相障碍的临床特点是反复(至少两次)出现心境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有时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充沛和活动增加(躁狂或轻躁狂),有时表现为心境低落、精力减退和活动减少(抑郁)。
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
3:躁狂发作有哪些临床表现?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即心境高涨或易激惹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正常。
躁狂发作的典型临床症状是情感高涨、思维奔逸和活动增多。
(1)情感高涨:患者自我感觉良好,漫无边际的无端喜悦,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异常兴奋,似乎整天处于幸福欢乐的海洋之中,且这种主观心理体验十分鲜明。
患者洋溢着欢乐的风趣和神态,甚至感到天空格外晴朗,周围事物的色彩格外绚丽,自己也感到无比快乐和幸福。
高涨的心境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欢笑。
有的患者尽管情感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
部分患者临床上是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并不表现为情感高涨,故动辄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赔礼道歉。
患者情感高涨时,自我评价过高,表现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可出现夸大观念,认为自己是最伟大的,能力是最强的,是世界上最富有的。
甚至可达到夸大或富贵妄想,但内容并不荒谬。
有时也可出现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等,多继发于情感高涨,且一般持续时间不长。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

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及诊断标准一、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精神活性物质是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物质。
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大麻、催眠药、抗焦虑药、麻醉药、兴奋剂、致幻剂和烟草等。
精神活性物质可由医生处方不当或个人擅自反复使用导致依赖综合征和其他精神障碍,如中毒、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及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症状标准】(1)有精神活性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2)出现躯体或心理症状,如中毒、依赖综合征、戒断综合征、精神病性症状,及情感障碍、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精神活性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诱发的其他精神障碍。
【说明】如应用多种精神活性物质,鼓励作出一种以上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诊断,并分别编码。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指来自体外的某些物质,虽不产生心理或躯体性成瘾,但可影响个人精神状态,如产生摄入过量所致的中毒症状(过去称为中毒性精神障碍)或突然停用所致的停药综合征(如反跳现象)。
【症状标准】有非成瘾物质进入体内的证据,并有理由推断精神障碍系该物质所致,由此引发心理或躯体症状,如中毒、智能障碍、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神经症样症状,或人格改变等。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除残留性或迟发性精神障碍之外,精神障碍发生在非成瘾物质直接效应所能达到的合理期限之内。
【排除标准】排除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和器质性精神障碍。
二、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良好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由强烈并持久的心理创伤事件引起,有受害妄想,伴有情感症状:1)反应性抑郁:情绪低落、悔恨、自责、绝望、失眠多梦,甚至由自杀行为,症状无昼重夜轻之分;2)反应性躁狂:情绪兴奋、语言动作增多且夸张、冲动、可发生伤人毁物事件;但病人能够被他人理解。
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精神失常(Amentia)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成因和界定原则
细分类型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方法
愈后情况
以精神活动与现实环境相脱离,思维、意志、情感相互分裂的特征症状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综合症等其他精神病症状。
偏执型分裂症
最常见,以妄想为主(被害、疑病、关系、嫉妒等妄想),常伴有幻觉(幻听、幻视、幻嗅等);可出现行为异常、情感不稳等现象。但是智能完好,生活可自理,意志和思维受影响较小。
良好
遭受剧烈且持久的刺激,起病急,病程短(一个月以内),妄想并伴有明显的情感症状。
认知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
良好,无人格缺陷。
创伤后应激障碍
1)患者的意识或梦中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2)产生持续性对创伤情境、有关人和事的回避情绪;3)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注意力难以集中,对细微刺激易反应过度,入睡困难易惊醒。4)遇到与创伤事件相关或类似的情境会产生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和强烈内心痛苦体验;5)可能会出现自杀观念。
由于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而引发;潜伏期几周到几个月(<6个月);发病3个月以上;反复出现创伤体验并有持续的回避和警觉症状;社会功能受损。
支持心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使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
病程波动,多数可恢复,少数会转入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为持久的人格改变。
适应障碍
分为1)抑郁型:情绪低落、悲观绝望,或有自杀念头;2)焦虑型:焦虑紧张、敏感多疑;3)品行障碍:逃学矿工、打架毁物等反社会行为;4)退缩型:孤僻、回避社会、不讲卫生、生活无规律;5)能力减弱型:工作、学习的能力、效率明显下降。一般是上述多种类型同时表现出来;生理功能障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
有明显的社会生活事件诱因(一般为生活工作的环境因素);有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有不良行为或生理功能障碍;患者人格中的易感性与诱因有明显的关联;社会功能受损;诱因产生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6个月,如果诱因一直存在,病情会减轻。
支持心理疗法,使用抗焦虑和抑郁药物,有暴力行为者可短期内使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
较差
未定型分裂症(混合型)
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有明显的阳性症状,但多种症状混合出现,不符合上述任何一个类型。
应激相关障碍Acute Stresss Disorders
成因和界定原则
细分类型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
治疗方法
愈后情况
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而产生的,而且应激症状和刺激内容密切相关,恢复的情况与刺激因素的变化情况相关。
急性应激障碍
受刺激后很短时间(1小时内)发作,表现为:1)精神运动性兴奋:多话、喊叫、乱动、无目的漫游;2)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状态;3)意识模糊状态:定向障碍、自言自语、冲动毁物;4)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汗、颤抖、心悸等;5)2、3天后减轻,病情缓解最长不超过1个月。
由剧烈刺激引起的;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有意识障碍;起病急,病程短;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较差
紧张型分裂症
较少见,多为青壮年,起病急,表现为不进食、不言语不动弹的紧张性木僵状态,任人摆布不反抗,但意识清醒;有时会从木僵转入兴奋躁动,伤人毁物,一般数小时后再进入木僵状态。
较好
单纯型分裂症
较少见,多为青少年,起病缓慢,病程至少2年;表现为精神萎靡、思维缓慢、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但阳性症状(妄想、幻觉)不明显。
持续发作一个月以上(单纯型2年以上),自知力缺乏,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尤其是第一次发作必须进行药物治疗;急性发作病人必须及时住院,慢性患者可以住院但时间不宜过长;用代币制法矫正异常行为。
较好
青春型分裂症(瓦解型)
18~25岁,始发年龄越早起病越缓,病情呈阵发性加剧;思维瓦解、情感紊乱、行为愚蠢,有片段性不稳定的妄想和幻觉;生活难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