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51f0e1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0.png)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递质系统,特别是 多巴胺和谷氨酸系统存在异常,导致信息 处理和认知功能的异常。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
01
阳性症状为主
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思 维障碍相对较轻。
02
阴性症状为主
以情感淡漠、社交退缩为主要 表现,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03
混合型
同时出现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表现较为复杂。
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出现幻觉、妄想、思维障碍、情感淡漠、行为 异常等症状,且病程多迁延,难以完全治愈。
病因与病理机制
03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神经生物学机制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 性,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孕期感染、围产期并发症、社会心理压力 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因 之一。
04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
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
用于控制急性症状和稳定病情,常 见的药物有氟哌啶醇、氯丙嗪等。
抗抑郁药物
用于缓解抑郁症状,如氟西汀、帕 罗西汀等。
情绪稳定剂
用于控制情绪波动,如碳酸锂、丙 戊酸钠等。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疗法,帮助患 者识别和改变负性思维和行为模式 。
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汇报人:可编辑
汇报时间:2024-01-11
目录
• 精神分裂症概述 •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 •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与评估 •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康复
目录
• 精神分裂症的预防与控制 • 精神分裂症的案例研究与展望
01
精神分裂症概述
定义与特征
01
02
疾病,影响患者的思维、情感、 行为和社交功能。
通过了解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 ,如幻觉、妄想、社交障碍等, 及时发现并寻求专业帮助。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
![第八版精神病学课件精神分裂症](https://img.taocdn.com/s3/m/d25c6c1df7ec4afe04a1dfef.png)
精神病学(第8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流行病学
5. 性别、发病年龄 • 男女患病率总体大致相等 • 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初发年龄和病程特征上 • 90%的精神分裂症起病于15~55岁之间 • 发病的高峰年龄段:男性为10~25岁,女性为25~35岁。 • 中年是女性的第二个发病高峰年龄段,约3%~10%的女性患者起病于40岁以后 • 女性患者总体预后好于男性
精神病学(第8版)
二、流行病学
1. 精神分裂症可见于各种社会文化和各个地理区域中。 2. 发病率与患病率在世界各国大致相等,终生患病率约为1%。 3. 对发表于1965—2002年间的188项研究系统回顾认为该病: • 时点患病率中位值:4.6‰ • 终生患病率中位置:7.2‰ 4. 对发表于1965—2001年间的160项研究系统回顾认为: • 年发病率中位置为0.15‰ • 年发病率平均值为0.24‰
精神病学(第8版)
二、流行病学
6. 共病状况 • 物质依赖常见,尤其是尼古丁依赖(国外资料约90%) • 遭受躯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几率高于常人 • 平均寿命缩短约8~16年 7. 疾病负担 • WHO采用DALYs来估算,2000年间,在15~44岁年龄组常见的135种疾病或健康状况中,精神
第七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原发性 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 第三节 妄想性障碍 第四节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性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预防 复发策略。
熟悉 其他原发性精神障碍的概念和主要临床特点。
了解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发病机制及预后特征。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2024版精神疾病PPT课件
![2024版精神疾病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8639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4.png)
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结合策略
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
01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来自辅以心理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02
针对轻度或特定类型的精神疾病,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
治疗。
同步进行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03
在治疗过程中,同时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发挥两者的协
同作用。
家属参与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放松训练 等。
睡眠障碍
类型
失眠、嗜睡、睡眠呼吸暂停、 异态睡眠等。
治疗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改善睡 眠环境等。
定义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量、质或时 序的异常,或睡眠中出现异常 行为。
原因
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 素、药物因素等。
预防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刺激性物 质、调整心态等。
03
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等心境障碍,可稳定 患者情绪,减少情绪波动。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
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用药指 导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 改用药方式。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使用多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的 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观察病情变化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 不适或异常反应应及时就医。
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
确定精神疾病高危人群,如青少年、 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
对筛查出的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干预和 跟踪管理。
制定高危人群筛查标准和流程,定期 进行心理评估。
建立高危人群心理健康档案,加强信 息管理和数据分析。
公众对精神疾病认知提升
加强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减少歧视和排斥。 开展精神健康公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性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d39ba2b52acfc789ebc9b3.png)
The definition of Schizophrenia in CCMD-3
Schizophrenia comprises a group of psychotic disorders of unknown specific etiology often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 onset of abnormalities in perception, thought, motion and behavior since young adulthood. Consciousness is usually maintained. Intelligence is intact, but in some cases, there is some degre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natural course of the disorder is chronic remitting but sometimes deteriorating.
Age:the age of onset in 50% of patients is 20~30 year old,over 80% of patients is 16~35year old.
Gender:
Schizophrenia occurs equally in men and women(in abroad)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Two main approaches:
1. linkage analysis
It is applied to multiply affected families(高发家系), but no linkage markers have been clearly identified.
Schizophrenia comprises a group of psychotic disorders of unknown specific etiology often presented with a gradual onset of abnormalities in perception, thought, motion and behavior since young adulthood. Consciousness is usually maintained. Intelligence is intact, but in some cases, there is some degre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The natural course of the disorder is chronic remitting but sometimes deteriorating.
Age:the age of onset in 50% of patients is 20~30 year old,over 80% of patients is 16~35year old.
Gender:
Schizophrenia occurs equally in men and women(in abroad)
Molecular genetic studies
Two main approaches:
1. linkage analysis
It is applied to multiply affected families(高发家系), but no linkage markers have been clearly identified.
精神分裂症介绍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介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8912b0783e0912a3162a71.png)
.
14
.
15
据估计高达808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被害妄想被害妄想被害妄想可以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如被监视被排斥担心被投药或被谋杀等在妄想影响下患者会做出防御或攻击性行为此外被动体验在部分患者身上也较为突出对患者的思维情感及行为产生影响
schizophrenia
精神分裂症
.
1
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病,多在青壮 年缓慢或亚急性起病,临床上往往表现为症状各异的
7
临床分型:
(1)偏执型:这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幻
觉、妄想为主要临床表现。
(2)青春型:在青少年时期发病,以显著的思维、情感及
行为障碍为主要表现,典型的表现是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情感、行为反应幼稚,可能伴有片段的幻觉、妄想;部分患
者可以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如食欲、性欲增强等。该型患
者首发年龄低,起病急,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一般预后不佳。
.
13
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首选的治疗措施,药 物治疗应系统而规范,强调早期、足量、足疗程,注 意单一用药原则和个体化用药原则。一般推荐第二代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奥氮平、奎硫平
等作为一线药物选用。第一代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的氯氮平作为二线药物使用。部分急性期患者或疗效 欠佳患者可以合用电抽搐治疗。10%~30%精神分裂 症患者治疗无效,被称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4
临床表现:
(1)感知觉障碍:精神分裂症可出现多种感知觉障碍,最突出的感
知觉障碍是幻觉,包括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及幻触等,而幻听
最为常见。
(2)思维障碍:思维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主要包括思维
精神分裂症幻灯片PPT课件
![精神分裂症幻灯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89c85dab7360b4c2f3f642b.png)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概述
定义(CCMD---3):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 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 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 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 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 愈状态。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精神分裂症的 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但来自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的患病 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子女、同胞及父母最高。
80年代以来先后有1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患本病的危险度为1.4%~16.2%,而 对照组仅为0.2%~1.1%。孪生子的研究,发现单卵孪生的 同病率是双卵孪生的4~6倍。寄养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 素的作用。
20世纪瑞典精神病学家(E Bleuler,1911)进行了细致
的临床观察,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提出了“精神
分裂”的概念。加之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
2
一、患病率
我国于1982年对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D--9):在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在城市的时 点和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城市为6.07‰和 7.11‰,农村为3.42‰和4.62‰,差别有显著性。1993年 用同样的调查程序,对其中七个地区进行调查,城市仍高 于农村,城市为6.71‰和8.18‰,农村为4.13‰和5.18‰。
第一节 概述
定义(CCMD---3):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 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 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 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 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 愈状态。
--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遗传因素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过程,致病因素如何造成精神分裂症的 病理生理尚不清楚。但来自家系调查,患者近亲中的患病 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 子女、同胞及父母最高。
80年代以来先后有1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调查,资料显示: 精神分裂症一级亲属中患本病的危险度为1.4%~16.2%,而 对照组仅为0.2%~1.1%。孪生子的研究,发现单卵孪生的 同病率是双卵孪生的4~6倍。寄养子的研究也支持遗传因 素的作用。
20世纪瑞典精神病学家(E Bleuler,1911)进行了细致
的临床观察,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精神分裂:联想障碍、
情感淡漠、意志缺乏和继之而来的内向性,提出了“精神
分裂”的概念。加之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而告终,因
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
2
一、患病率
我国于1982年对全国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ICD--9):在15岁以上人口中,精神分裂症在城市的时 点和总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分别为:城市为6.07‰和 7.11‰,农村为3.42‰和4.62‰,差别有显著性。1993年 用同样的调查程序,对其中七个地区进行调查,城市仍高 于农村,城市为6.71‰和8.18‰,农村为4.13‰和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