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1文言文阅读(14分)【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河间有游僧,卖药于市,以一铜佛置案上,而盘贮药丸,佛作引手取物状。
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
其难治者,则丸不跃。
举国信之。
后有人于所寓寺内,见其闭户研铁屑,乃悟其盘中之丸,必半有铁屑,半无铁屑,其佛手必磁石为之,而装金于外,验之信然,其术乃败。
15.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B.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C.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D.有买者先祷于佛/而捧盘进之/病可治者/则丸跃入佛手16下面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求石兽于水中卖药于市B.以为顺流下矣以一铜佛置案上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其佛手必磁石为之D.乃石性坚重其术乃败17.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B.是非木杮是:对;正确(跟“非”相对)。
C.举国信之举:全。
D.验之信然信:确实。
18.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3、寻找河中石兽时,老河兵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从中你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4、写出这篇文章的主旨句,并概括主题。
B卷:能力提升四、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②棹.数小舟: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④渐沉渐深耳.:⑤尔辈不能究物理..:⑥二石兽并.沉焉:⑦阅.十余岁:⑧是.非木柿:⑨盖.石性坚重:⑩但.知其一:⑪求.石兽于水中:⑫转转不已.:⑬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一词多义:之:①闻之笑曰: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③一老河兵闻之:④其反激之力:为:①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众服为确论:③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以为.顺流下矣:3、判断文言句式:①棹数小舟。
纪昀《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1~14题。
(12分)河中石兽纪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人教版教材)11.给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
(2分)(1)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①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②棹数小舟,曳铁钯()③湮于沙上()④沿河求之,不亦颠乎?()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译:。
14.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答:答案:11.(1) kuī (2)shì12.(4分)(1)异,特殊、特别。
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1分。
(2)去,离开。
1分。
(3)逃走 1分(4)亲近而不庄重 1分【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
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13.老虎因此而欣喜,盘算此事,心里想着:“驴子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
(意思接近即可,2分)。
1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doc
河中石兽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⑴一寺临河干()⑵山门圮于河()..⑶阅十余岁()⑷但知其一()..(5)不更颠乎()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4分) 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 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 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遂反溯流逆上矣。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7、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顺流下矣”;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3分)《河中石兽》检测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直隶献县人。
代家,这是一本以形式写成的小说,内容以记述、—————————为主。
2、“四库全书”分古今图书为、、、四档。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含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精选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B.二石兽并.沉焉(一起)C.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求之.地中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B.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D.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渐沉渐深耳.B.阅.十余岁C.僧募.金重修D.尔辈不能究物理..4.请用“/”标出下列语句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1)二石兽并沉焉(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7.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
《河中石兽》阅读训练精选6篇(含答案)班级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文言文《河中石兽》,回答1~5题。
(共11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潮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1)阅.十余岁阅:(2)竟.不可得竟:2.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用“/”划出一处)。
(1分)山门圮于河3.翻译下列语句。
(4分)(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服为确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河中石兽》,完成第1~4题。
《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河中石兽 》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
作者是 ,字 ,清代 ﹑ 。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 二、字词分析:1、 注音:溯 欤3、通假字: 钯: 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 如是再啮 如其言 (1)介词 在 (2)介词,像 (3)介词 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一寺临河干 B.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 一词多义: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 的 至石之半 的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 的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被 ) 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 )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 5. 古今异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ft 门 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
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
(完整版)《河中石兽》-专项练习附答案.doc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字,清代﹑。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二、字词分析:1、注音: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河:余:湮:圮:阅:岁:是:杮( f èi):并:啮:坎穴:臆断:已:如:设帐:竟:棹:曳:但:倒掷:盖:暴涨尔辈:求:以为:溯流:固:究:然则:遂:3、通假字:钯:颠: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不亦颠乎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 , 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 , 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 , 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 , 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 , 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古今异义古今干岸不潮湿阅经历阅读物理事物的道理一门学科是这表判断的动词 1已停止已经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A. 但知其一B.是非木柿..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f 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河中石兽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据传说它们居住在河流的深处,守护着水源的安宁和生态的平衡。
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来了解和探索这些神秘生物的秘密。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河中石兽习题及其答案。
1. 问题:河中石兽的体型大小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体积为1,每过一年,它的体积都会增加1。
现在有一只年龄为10岁的石兽,它的体积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年体积增加1,所以10岁的石兽体积为10。
2. 问题:河中石兽的脚趾数目是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已知一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其年龄的平方根,那么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是多少?答案:根据题意,这只石兽的年龄为一个奇数,且不超过10。
我们可以列举出1到10的奇数,然后求平方根。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脚趾数目为3。
3. 问题:河中石兽的眼睛颜色与其年龄有关,一只刚出生的石兽眼睛是红色的,每过两年,眼睛的颜色就会变化一次。
已知一只石兽的眼睛颜色是蓝色,那么它的年龄是多少?答案:由题可知,石兽每过两年眼睛颜色变化一次。
所以这只石兽的年龄必定是2的倍数。
我们可以列举出2的倍数,并根据题意判断眼睛颜色,直到找到眼睛颜色是蓝色的年龄。
经过计算可知,这只石兽的年龄为4岁。
通过以上习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河中石兽的一些特点和规律。
它们的体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脚趾数目与年龄的平方根有关,眼睛颜色每过两年变化一次。
这些规律让我们更加好奇和想要了解这些神秘生物的生活。
除了以上的习题,还有许多其他的河中石兽习题可以挑战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
通过解题,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这些习题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神秘的世界。
总结一下,河中石兽习题是一种有趣而又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游戏,通过解题可以了解和探索河中石兽的特点和规律。
这些习题不仅能够锻炼我们的智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够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完整word版)《河中石兽》_专项练习附答案
《河中石兽》复习题一、《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作者是纪昀,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
他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四库全书》二、字词分析:1、注音: pĭ yè zhào fèi yān sùyú圮曳棹杮湮溯欤2、重点字词: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余:多湮:埋没.圮:倒塌。
阅:经过,过了岁:年是:这;杮(fèi):削下的木片. 并:一起。
啮: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洞坑。
臆断:主观地推断已:停止如:按照设帐:讲学,教书。
竟:终于、到底. 棹:划船曳:拖着但:只,仅仅.倒掷:倾倒,摔倒。
盖:原来(是)发语词放在句首。
暴涨:指洪水。
暴,突然.尔辈:你们这些人. 求:寻找以为:认为溯流:逆流。
固:本来究:推究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遂:于是3、通假字:钯:通“耙”,整地的农具颠:通假字,通“癫”,疯狂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果得于.数里外如.是再啮如.其言(1)介词在(2)介词,像(3)介词按照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C )A 。
一寺临河干 B。
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6、一词多义: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讲学家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其反激之力的至石之半的求之下流、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然则天下之事的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5. 古今异义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c )A。
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C。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河中石兽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明朝D. 清朝答案:B. 宋朝2. 故事中,石兽被冲走后,人们首先想到的寻找方向是?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河岸D. 河底答案:A. 顺流而下3. 故事中,石兽最终被发现的地点是在?A. 河道的上游B. 河道的下游C. 河岸的一侧D. 河底的泥沙中答案:A. 河道的上游二、填空题4. 河中石兽的故事讲述了人们在_________中寻找被冲走的石兽,最终通过_________的推理找到了石兽。
答案:河流;逻辑5. 故事中,人们最初认为石兽会_________,但后来发现它实际上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逆流而上三、简答题6. 请简述河中石兽故事的寓意。
答案:河中石兽的故事寓意着人们在面对问题时,应该运用逻辑和智慧,而不是盲目地跟随直觉或传统观念。
7. 为什么石兽最终会在上游被发现?答案:因为石兽在水中受到水流的冲击,会逐渐被水流携带的泥沙所覆盖,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兽会被泥沙推至上游,这与人们的直觉相反。
四、论述题8. 根据河中石兽的故事,谈谈你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应该如何运用逻辑思维。
答案: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首先收集相关信息,然后运用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河中石兽的故事中,人们最初是凭借直觉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但后来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石兽实际上是逆流而上。
这说明在面对问题时,我们不能仅凭直觉或经验,而应该通过理性分析,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五、案例分析题9. 如果你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面对石兽被冲走的情况,你会如何寻找石兽?答案:首先,我会观察河流的流向和速度,了解水流对物体的影响。
然后,我会考虑水流对泥沙的携带作用,以及泥沙可能对石兽位置的影响。
接着,我会逆流而上,沿着河岸寻找可能的石兽位置,同时注意河岸的地形变化,看是否有泥沙堆积的迹象。
最后,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组织人力进行河底的搜索,以确保不遗漏任何可能的位置。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_________,作者_______,字,(朝代)_____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_(2)不能究物理古义:_____ ;今义:__________(3)但知其一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4)盖石性坚重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是非木杮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6)阅十余岁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7)转转不已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8)固颠古义:_______;今义:_________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讲学家判断其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老水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
部编人教版 七年级下《河中石兽》练习题 含答案
初一《河中石兽》练习一、基础知识(一)解释加点的词意。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2)竟.不可得(3)尔辈..不能究物理..(4)岂.能为暴涨...携之去(5)沿河求之,不亦颠.乎(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7)如是..再啮(8)转转不已..(9)遂.反溯流..逆上矣(10)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1)然则..天下之事(12)但.知其一(13)可据理臆断..欤?(二)翻译句子。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4)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阅读训练(一)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④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4.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共含9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河中石兽》练习题及答案参考1、本文选自#,作者#,字,(朝代)#家。
2、给下列字注音:棹()曳()湮()啮()溯()臆()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临河干()(2)二石兽并沉焉()()(3)阅十余岁()()(4)竟不可得()(5)棹数小舟,曳铁钯()()(6)设帐()(7)不能究物理()(8)是非木杮()(9)湮于沙上()(10)沿河求之()(11)不亦颠乎?()(12)众服为确论()(13)闻之笑曰()(14)盖石性坚重()(15)啮沙为坎穴()()(16)转转不已()(17)遂反溯流逆上矣()()(18)固颠()(19)如其言()(20)然则天下之事()(21)可据理臆断与()4、指出下面加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并沉焉古义:#;今义:#(2)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3)但知其一古义:#;今义:#(4)盖石性坚重古义:#;今义:#(5)是非木杮古义:#;今义:#(6)阅十余岁古义:#;今义:#(7)转转不已古义:#;今义:#(8)固颠古义:#;今义:#5、一词多义为:(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众服为确论()(3)啮沙为坎穴()之:(1)一老河兵闻之()(2)其反激之力()(3)沿河求之()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8、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9、文中讲到了哪几种寻找石兽的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答:##10、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想法。
答:#一、本文节选自《礼记·学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
河中石兽习题及答案篇一:《河中石兽》阅读练习及答案】>①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一、作家作品(7 分)本文的作者(),()代文学家。
本文选自《》。
该书是一部以()形式写成的()小说,以()为主。
二、解释原文中加点的词语。
(32 分)三、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4 分)⑴如是再啮古义:()今义:().⑵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今义:()..(3)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今义().(4)阅十余岁古义:()今义().(5)渐沉渐深耳古义:()今义().(6)但知其一古义:()今义().(7)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古义:()今义()..四、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闻之笑曰 b. 当求之于上流..c. 一老河兵闻之d. 其反激之力..五、掌握一词多义现象(7 分))()啮沙为坎穴。
()众服为确论。
()如其言。
()()()六、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6 分)⑴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⑵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5. 古今异义
at 干 g 阅 in 物理 th是 y one 已
古 岸 经历 事物的道理 这 停止
今 不潮湿 阅读 一门学科 表判断的动词 已经
。他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是( )
A.但知其一
B.是非木柿
C.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 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 倒塌到河里,(门旁)两只石兽也一起沉到
河里了。
2、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经历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笔钱,(决定)重修(庙门),便到河中寻找那两只 石兽,居然没找到,认为石兽顺着河的方向冲到下游去了。
3、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地,也不见其踪影。
8、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性格特征。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 他人 老河兵: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the 2、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
四种:
in 一在河中原地寻找两个石兽,理由原地是石兽沉落的地点; s 二到河下游找,理由是认为石兽会顺流而下; ing 三是就在原地沙下找,理由是石重沙轻,石兽会渐沉渐深。 th 四是到河的上游去找,理由是由于河水冲激,石兽反而会溯流而上。
ll 3、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A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and 4、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那种表达方式,有什么启发意义? e 议论,由此可以看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其一,
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的判断,否则会得不偿失
tim (或是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t a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 a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g 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 in 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y one th 2
原因是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所以)水流不能冲走石头, 它的反冲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迎水的地方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1
g and S 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in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半身空着时,石头一定会倒在陷坑中。 th 10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 e 像这样再冲击,石头又向前再转动。这样一再翻转不停,于是石头会反方向逆流而上 m 了。 so 11、求之下流, 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r 到下游去寻找它,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不是更荒唐吗?”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 fo 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地方寻到了石兽。 od 1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o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 g 理就主观判断吗? re 4、问题探究: a 1、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g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 在下游” ,依据是“顺流下矣” ;讲学家 in 判断其在_湮于沙下,渐沉渐深”,理由是“_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老水兵则判 e 断其在“求之于上流“,是因为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 ir b 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河中石兽 》复习题 ing and S 一、《河中石兽》选自
。作者是
,字 ,清代 ﹑
th 学问渊博,在乾隆年间辑修
e 二、字词分析:
m 1、 注音:
o 圮 曳 棹
杮 湮 溯欤
r s 2、重点字词:
fo 临:
河:
余:
湮:
圮:
阅:
岁:
od 是:
杮(fèi):
并:
o 啮:
坎穴: 臆断: 已:
g 如:
设帐: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 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 暴涨携之去? 有个讲学者在庙里开馆执教,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 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了走呢?
5、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 深。
竟:
棹:
re 曳:
但:
倒掷:
盖:
a 暴涨
尔辈: 求:
以为:
g 溯流:
固:
究:
然则: 遂:
in 3、通假字: 钯:
颠:
e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b 果得于数里外
如是再啮
如其言
ir (1)介词 在
(2)介词,像
(3)介词 按照
the 5、下列语句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一寺临河干 B.棹数小舟 C. 不亦颠乎 D.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in 6、 一词多义:
s 闻之笑曰
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g 沿河求之
代词,代石兽.
in 一老河兵闻之
代词,代讲学家的话
th 当求之于上流
代词,代石头Βιβλιοθήκη ll 其反激之力的
A 至石之半
的
d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代词,代石兽
an 然则天下之事
的
⑴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 被)
e ⑵众服为确论
(认为 )
tim ⑶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成为)
6、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一、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角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二、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
(角度:可据理臆断欤)
三、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角度:老河兵正
确)
7、分析讲学家和老河兵“笑”的含义。 包含了讲学家对寺僧的嘲讽和盲目的自信,刻画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态 流露出了老河兵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和沾沾自喜
6、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顺着河流往下游去寻找它,不是荒唐吗?”。 大家信服地认为这话是精当确切的言论。 7、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一个老水手听了学究的话后,又嘲笑说:“凡是河中失落的石头,都应该到河的上游 去寻找。”
8、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