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PPT课件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更新,未 来可能会出现更加先进的导管材料和 设计,降低感染风险。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建议继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 提高其对感染防控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加强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 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将有 助于实现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感染防 控。
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规范,加 强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 到有效落实。
血液检查
定期进行血液检查,观察 白细胞计数等感染相关指 标的变化。
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机制
数据采集
建立专门的数据采集系统 ,记录患者PICC导管插入 情况、感染监测结果等相 关信息。
数据分析
定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 析,识别感染发生的风险 因素和趋势。
反馈机制
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医 护人员和医院管理部门, 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 施。
定义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CRBSI )是指与置入血管内的导管(PICC)相关的感染,包括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相关血流感染。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和性质,可分为导管相关局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等。
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轻者可能仅表现为发热、寒战等非特异性症状,重者可能出 现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此外,还可能出现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等局部感染症状。
诊断依据
诊断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需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结果。具体包括:导管置入史、 发热等感染症状、血培养阳性且与导管相关的病原菌相同、外周血象异常(如白细胞计数升高)等。 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
导管相关性感染 PPT课件
{1}——卫办医政发[2010]187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2018/11/29
原因分析
皮肤第一道防线(60%):(病人自身皮肤菌落) 导管穿刺早期,由于皮肤屏障的破坏, 置管部位的表皮微生物侵入皮下, 并沿导管表面定植于导管尖端。
操作原因 操作者对导管的污染
无菌操作:穿刺点消毒不严 穿刺技术不熟练
改进措施
• 规范操作流程,进行系统的培训,定期的质量控制,持 续改进。 • 充分评估,推行肘上置管。
• 针对各科不同的特点进行特色指导。
•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跟踪护理,延续的家庭维护。 • 充分的健康宣教,良好的遵护行为。
2018/11/29
改进措施
• 根据输液指南,及时更新知识。 • 使用酒精面片,一次性换药包,最大的无菌屏障[4]。
2018/11/29
[4]--Lee DH, Jung KY, Choi YH. 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 2008; 29:947-950 Ishikawa Y, Kiyama T, Haga Y, et al. Ann Surg 2010; 251:620-623 Morikane K. Ann Surg 2011; 253:1234-1235; author reply 1235
维护时消毒不严格可将细菌带入管腔
最小化无菌屏障,导管相关的败血症是使用最大化无菌屏障的6倍[2]。 洗必泰进行穿刺点常规护理,相比含碘溶液能更有效抗菌
[2]--Raad, II, Hanna HA. Arch Intern Med 2002; 162:871-878
2018/11/29
原因分析
污染的接头:12% 机械阀内部结构设计复杂 不透明设计使冲管不彻底 潜在影响: 在日常操作中少量细菌和易附着的液体会污染机械阀。 如果这些有机体增生扩散,那么它们会被后来的操作带入 人体;不可能用视觉判断是否完全冲管。
重症医学资质培训-导管相关的性感染PPT课件课件
诊断流程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进行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 现,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初始治疗与抗菌药物选择
初始治疗
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 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后续治疗与特殊情况处理
患者情况
感染症状
患者因脓毒血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
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状,导管 局部红肿、疼痛。
感染源分析
预防与控制措施
特殊病原体如真菌、病毒等通过导管进入 血液。
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更 换导管敷料、使用抗菌药物等。同时对特 殊病原体进行检测和抗感染治疗。
总结与展望
05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CRBSI)、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出口部位感染。
感染途径与风险因素
感染途径
导管插入时带入细菌、皮肤菌群 移位、导管接头污染、输液污染 等。
风险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留置时间、 插管部位、护理操作等。
感染后果与影响
感染后果
发热、寒战、血培养阳性等,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
04
例分析
案例一:导管置入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重症肺炎入院,接受中 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
感染症状
置管后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 症状,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
。
感染源分析
导管置入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格,导致细菌沿导管进入血液
一旦怀疑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进行血培养和导管培养,同时观察患者临床表 现,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初始治疗与抗菌药物选择
初始治疗
一旦确诊导管相关性感染,应立即拔除导管,并进行全身抗 感染治疗。
抗菌药物选择
根据感染的病原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等。
后续治疗与特殊情况处理
患者情况
感染症状
患者因脓毒血症接受中心静脉导管治疗。
高热、寒战、呼吸急促等全身症状,导管 局部红肿、疼痛。
感染源分析
预防与控制措施
特殊病原体如真菌、病毒等通过导管进入 血液。
加强手卫生、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定期更 换导管敷料、使用抗菌药物等。同时对特 殊病原体进行检测和抗感染治疗。
总结与展望
05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分类
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导管相关血流感 染(CRBSI)、导管相关局部感染和导 管出口部位感染。
感染途径与风险因素
感染途径
导管插入时带入细菌、皮肤菌群 移位、导管接头污染、输液污染 等。
风险因素
患者自身免疫状态、留置时间、 插管部位、护理操作等。
感染后果与影响
感染后果
发热、寒战、血培养阳性等,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案
04
例分析
案例一:导管置入后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01
02
03
04
患者情况
患者因重症肺炎入院,接受中 心静脉导管置入治疗。
感染症状
置管后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 症状,导管出口处红肿、疼痛
。
感染源分析
导管置入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 格,导致细菌沿导管进入血液
PICC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课件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1、护理管理
●定期对临床护理人员开展PICC相关知识培训。 把最新的操作指南和预防CRBSI的新理念、新产品介绍给
临床护士。 ●建立PICC专科护理门诊
&PICC导管每周至少维护一次,才能有效防止置管并发症和保证导管的使用 寿命。
& 为患者提供细致的健康教育,及时解决带管期间出现的问题,有效地预防 和降低了CRBSI的发生率。
2.穿刺导管时提供最大无菌屏障
操作前紫外线照射1h 进行PICC导管穿刺时,如果没有按最大无菌屏障, CRBSI感染率可高达6倍
3.使用洗必泰消毒皮肤
●碘酊是目前国内最广泛被采用的皮肤消毒剂,碘酒3 遍、酒精3遍的消毒方法 ●采用2%洗必泰(双氯苯双胍己烷 、氯已定)(消毒皮肤, 比采用2%碘酊或75%乙醇更能有效地减低CRBSI ●局部消毒至少30秒,待消毒液完全干透(~2min) ●消毒范围20cm× 20cm,顺时针方向与逆时针方向 交20cm
2、无菌状态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尖端或近心段交付实验进行半定量平板果 冻或者定量培养。
诊断中的护理问题
1、对怀疑CRBSI的患者进行血培养 同时经PICC导管及外周血静脉抽血检查
2、导管尖端细菌培养 ●当患者出现局部导管感染症状并在穿刺部位有脓液时,先用 棉拭子采样做细菌培养。
●继而拔除导管,并用无菌剪刀剪下导管尖端及皮下部分各 5cm,放置于培养皿中送细菌培养。
PICC门诊
PICC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管理
2、实行PICC导管集束干预策略( CLB)能有效减低CRBSI
集束干预策略是ICU专业的名词,即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 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来处理某种难治的临床疾患。 PICC的CLB:指执行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预防CRBSI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pt课件
置管档案、维护记录、健康宣教等进行统一规 范,为护士提供记录所需的各种工具及表格是护 理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相关护理文书
置管前、后 置管中、维护
知情同意书 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档案 维护记录
拔管记录
学习交流PPT
17
(二)手卫生
1. 遵守正确的洗手程 序(七步洗手法)。
2. 有水洗手指征 3. 无水水洗手指征
静脉炎 血栓
学习交流PPT
7
一、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在PICC置管期间,在置管的局部发 生的感染、全身感染,潜在感染,以 及有临床症状的感染都属于PICC导管 相关感染。
学习交流PPT
8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后局部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1)静脉炎(因免疫反应能力尚不完善,静脉炎发生在 新生儿和婴儿并不常见)
学习交流PPT
30
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1. 正压接头每七天一次,肝 素冒四天一次。
2. 可能发生损坏时。 3.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后。
学习交流PPT
31
拔管
拔管指针及流程:
1)PICC疑有污染。 2)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 3)治疗结束时。 1. 去除敷料,严格消毒。 2. 沿皮肤平行反向慢慢拔出导管,并做导管尖端培 养。 3. 穿刺点护理:纱布加压按压30分钟,并妥善固定 留置24小时。 4. 评估导管完整性,将该信息记录在护理。
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
染的临床表现及无
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
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
周血培养中分离出 相 学习交流PPT
,从导管头端和外
10
二、发病机制
1. 皮肤细菌移行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 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内段至 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 或全身感染。
相关护理文书
置管前、后 置管中、维护
知情同意书 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档案 维护记录
拔管记录
学习交流PPT
17
(二)手卫生
1. 遵守正确的洗手程 序(七步洗手法)。
2. 有水洗手指征 3. 无水水洗手指征
静脉炎 血栓
学习交流PPT
7
一、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在PICC置管期间,在置管的局部发 生的感染、全身感染,潜在感染,以 及有临床症状的感染都属于PICC导管 相关感染。
学习交流PPT
8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后局部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1)静脉炎(因免疫反应能力尚不完善,静脉炎发生在 新生儿和婴儿并不常见)
学习交流PPT
30
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1. 正压接头每七天一次,肝 素冒四天一次。
2. 可能发生损坏时。 3.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后。
学习交流PPT
31
拔管
拔管指针及流程:
1)PICC疑有污染。 2)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 3)治疗结束时。 1. 去除敷料,严格消毒。 2. 沿皮肤平行反向慢慢拔出导管,并做导管尖端培 养。 3. 穿刺点护理:纱布加压按压30分钟,并妥善固定 留置24小时。 4. 评估导管完整性,将该信息记录在护理。
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
染的临床表现及无
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
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
周血培养中分离出 相 学习交流PPT
,从导管头端和外
10
二、发病机制
1. 皮肤细菌移行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 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内段至 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 或全身感染。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ppt演示课件
无菌纱布应每48小时更换。 3. 无菌透明敷料为每96小时更换。 4. 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随时更换。 5. 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 况,可缩短更换敷料时间,并要连续观察局部变 化情况。
2.
28
更 换 敷 料
有用的技巧:
1. 导管露出体外部分S形固定可 有效防止导管移动 2. 贴膜粘贴圆柄的翼形部,将 圆柄上端所有体外部分导管 置于贴膜保护下。 3. 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蝶形交 叉的方式,以脱敏胶布妥善 固定
34
七、怎么处理导管感染
1、局部感染 :穿刺点局部出现红、 肿、硬结、红斑
、疼痛、有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对分泌 物进行培养证实为细菌感染。 2、隧道感染:局部红肿、局部触痛、隧道式导管周围 >2cm组织硬结。 3、全身感染(血行感染-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 或者拨出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 血症,并伴有发热(>38度)、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的表 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感染源。
7
一、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在PICC置管期间,在置管的局部发
生的感染、全身感染,潜在感染,以
及有临床症状的感染都属于PICC导管
相关感染。
8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后局部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1)静脉炎(因免疫反应能力尚不完善,静脉炎发生在 新生儿和婴儿并不常见) (2)导管细菌定植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3. 用标准的形式记录导管置入的操作者、置入和 拔出的日期、时间、敷料更换情况。
23
导管的日常维护涵盖
冲洗导管 并发症处 理 日常维护
更换敷料
病人教育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演示
导管的日常维护函盖-冲洗导营-并发症处-更换敷料-理-更换肝素-病人教育-帽或正压-连接器-导管拔出-24
冲管-1.治疗间歇期每七天一次;静脉治疗前后;-2.在输血或血液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液体后,用-20ml进 脉冲式冲管;-3.在连续输液情况下,应每12小时冲洗一次;-4.在输液速度较慢或时间较长时,在使用中用冲管 -以肤表面的细菌在穿-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内段至-导管尖蜥的细菌定植,随 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2.经血行污染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过血行播嫩到导管,在导管上粘附定-植,引起CR SI。-3.导管接头和内腔污染微生物污染号-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引起感染。-11
更换数料-有用的技巧:-导管露出体外部分S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移动-2.-贴膜粘贴圆柄的翼形部,将-圆柄 蜥所有体外部分导管-置于贴膜保护下。-3.-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堞形交-叉的方式,以脱敏胶布受善-29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静脉炎: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硬结或红斑、发热、疼痛或触痛-导管细菌定植:导管头蜥、 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半定量培养阳性,有微生物显著生长。-导管相关血流越染:置血管内装置患者的菌血症 真菌血症-,至少外周血标本有1次阳性结果,有感-染的临床表现及无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或 量导管培养阳性-从导管头蜥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相-同的微生物。-10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1
主要内容-1、定义-2、发病机制-3、流行病学-4、危险因素-5、感染危害-6、怎样预防-7、-怎样处理
据统计:->几乎90%以上的住院病人会接受不同-形式的输液治疗->肿瘤病人、早产儿等在输液治疗时常-规选择 ICC-8
什么是PICC?->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尖蜥定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 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用标准的形式记录导管置入的操作者、置入和 拔出的日期、时间、敷料更换情况。
23
导管的日常维护涵盖
冲洗导管 并发症处 理 日常维护
更换敷料
病人教育
更换肝素 帽或正压 连接器
导管拔出
冲管
1. 治疗间歇期每七天一次;静脉治疗前后;
2. 在输血或血液制品、营养液等高浓度液体后,用 20ml进行脉冲式冲管;
9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定义
静脉炎:导管出口部位出现硬结或红斑、发热、疼痛或触痛 导管细菌定植:导管头端、皮下导管部分或导管腔的定量或 半定量培养阳性,有微生物显著生长。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置血管内装置患者的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至少外周血标本有1次阳性结果,有感 染的临床表现及无明显的其他感染源,还 必须包括1次半定量或定量导管培养阳性 ,从导管头端和外周血培养中分离出 相 同的微生物。
无菌纱布应每48小时更换。 3. 无菌透明敷料为每96小时更换。 4. 如果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污染时,随时更换。 5. 如穿刺部位有红肿、皮疹、渗出、过敏等异常情 况,可缩短更换敷料时间,并要连续观察局部变 化情况。
2.
28
更 换 敷 料
有用的技巧:
1. 导管露出体外部分S形固定可 有效防止导管移动 2. 贴膜粘贴圆柄的翼形部,将 圆柄上端所有体外部分导管 置于贴膜保护下。 3. 连接器和肝素帽处用蝶形交 叉的方式,以脱敏胶布妥善 固定
1. 首选贵要静脉,穿刺点位于肘上。
2. 有研究报道贵要静脉穿刺成功率
达到96%,从而减少反复穿刺增
加的并发症。
3. 保证导管尖端落于上腔静脉中下
1/3,靠近右心房位置。
21
(六)选择合适的导管和装置
1. 尽量选择单管腔PICC导管, 确实需要多管腔时,必须 将该类病人列入感染高危 人群,加强监测和护理。
10
二、发病机制
1. 皮肤细菌移行 皮肤表面的细菌在穿 刺时或之后,通过皮下致导管内段至 导管尖端的细菌定植,随后引起局部 或全身感染。
2. 经血行污染 另一感染灶的微生物通 过血行播散到导管,在导管上粘附定
植,引起CRBSI。 3. 导管接头和内腔污染 微生物污染导 管接头和内腔,导致管腔内细菌繁殖, 引起感染。
2. 首选经试验证明的可靠输 液装置和输液接头。
3. 同时去除不必要的连接装 置可有效减少血流感染发 生。
22
(七)导管的日常监护
1. 每日评估,观察穿刺点部位有无红肿、皮疹、渗 液,如有压痛、发热、渗液、渗血等感染症状 时就应去除敷料彻底检查。
2. 健康宣教:鼓励患者将置入点的任何变化或不 适告诉医务人员。
14
六、怎样预防
导管的 日常监 测与维 护 PICC规 范化管 理 手卫生
导管的 选择和 装置
怎样预 防
无菌技 术
穿刺部 位选择
消毒液 的选择
15
(一)PICC规范化管理
一、实行专科准入,持证上岗 护士的专业化是专科护理发展的必然 趋势,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 PICC的专科护士的培训和认证是PICC规范 管理的重要内容。
7
一、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
在PICC置管期间,在置管的局部发
生的感染、全身感染,潜在感染,以
及有临床症状的感染都属于PICC导管
相关感染。
8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PICC置管后局部感染(穿刺部位感染) 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 (1)静脉炎(因免疫反应能力尚不完善,静脉炎发生在 新生儿和婴儿并不常见) (2)导管细菌定植 (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管,尖端定位于上
腔静脉中下1/3的导
管
4
Picc的适应症
长期静 脉输液 胃肠外 营养 刺激性 药物
缺乏外 周静脉 通路
早产 儿 家庭病 床病人 化疗
picc
5
留置PICC希望达到的目的
保护患者血管,保证输液治疗 长期安全留置,不发生并发症
6
留置PICC后我们担心什么?
PICC导管感染 导管堵塞 导管断裂 静脉炎 血栓
3. 在连续输液情况下,应每12小时冲洗一次;
4. 在输液速度较慢或时间较长时,在使用中用冲管, 以防止堵管。
25
使用 10ml以上 注射器
建议 使用20ml 以上注射器
警 告
26
正确的冲管
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漩涡,加 强冲管效果,避免药物刺激局部血管。
X
√
27
次数
更换敷料
1. 初次跟换应在穿刺后的第一个24小时必须换药。
29
导管的固定
30
更换肝素帽或正压接头
1. 正压接头每七天一次,肝
素冒四天一次。 2. 可能发生损坏时。 3. 不管什么原因取下后。
31
拔管
拔管指针及流程:
1.
2. 3. 4.
1)PICC疑有污染。 2)出现不能解决的并发症。 3)治疗结束时。 去除敷料,严格消毒。 沿皮肤平行反向慢慢拔出导管,并做导管尖端培养。 穿刺点护理:纱布加压按压30分钟,并妥善固定留 置24小时。 评估导管完整性,将该信息记录在护理。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
1
主要内容
1、定义 2、发病机制
3、流行病学
4、危险因素 5、感染危害 6、怎样预防 7、怎样处理
2
据统计: 几乎90%以上的住院病人会接受不同 形式的输液治疗 肿瘤病人、早产儿等在输液治疗时常 规选择PICC
3
什么是PICC?
由外周静脉(贵要
静脉、肘正中静脉
、头静脉)穿刺插
11
三、流行病学
病原菌
G+菌
表皮葡萄球 菌、凝固酶 阴性葡萄球 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肠球菌
G-菌
真菌
铜假单胞 菌、鲍曼 不动杆菌
白色念珠 菌
12
四、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
宿主因素(免疫力低、静脉高营养)
导管类型
留置时间
放置部位
病原菌特 性
无菌技术
13
五、感染的危害
加重痛苦
增加患者病死 率 延长住院时间 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 增加住院费用 降低了病床周转率 消耗了更多医疗资源 有可能使医院面临医疗纠纷
2. 有水洗手指征 3. 无水水洗手指征
18
(三)无菌技术
最大化无菌隔离
规范操作流程 如遇污染及时更换
19
(四)消毒剂的选择
皮肤消毒 在导管穿刺和更 换敷料前进行皮肤消毒,2%
的洗必泰是首选的,碘酊、
碘伏、75%酒精也可使用。 洗必泰不宜用于小于2个月的婴儿 酒精用于脱脂,禁止接触导管
20
(五)穿刺部位选择
16
(一)PICC规范化管理
二、规范护理文书,进行安全管理 置管档案、维护记录、健康宣教等进行统一规 范,为护士提供记录所需的各种工具及表格是护 理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
知情同意书 置管前、后
相关护理文书
置管中、维护
出院健康教育 置管档案 维护记录
拔管记录
17
(二)手卫生
1. 遵守正确的洗手程
序(七步洗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