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雪龙号即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英文名:chinare),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 1993 年 3 月 25 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的姐妹舰是俄罗斯 Vasiliy Golovnin 号。中国 于 1993 年从乌克兰进口,以 1750 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 1993 年 3 月 25 日改造完 工。“雪龙”号前后投入了近 2 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 7 亿人民币左右。 “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 能以 1.5 节航速连续冲破 1.2 米厚的冰层(含 0.2 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 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4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1985 年 2 月 20 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 年 3 月 30 日至 1987 年 1 月 2 日,由 12 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行科学考察和 观测。 1989 年 1 月 26 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 月 26 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 20 人的越冬队首次 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1999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搭载着 124 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 71 天,航行 14180 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 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 75 度 02 分; 2002 年,中国第 19 次南极考察历时 121 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但科考队首次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 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 年 7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 名考察队员远征北极,破冰 挺进北纬 80 度,全程历时 74 天,航行 12600 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雪龙”号在中国航 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 80 度; 2005 年 3 月 24 日,中国第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胜利归来,150 天中,南极考察队完 成了 27 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 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威德尔海 4000 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 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2007 年 11 月 12 日上午 10 时,“雪龙”号首次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雪龙”号已从上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 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 装载任务。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 A 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 A 冰芯钻探、地球物理探 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 A 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在冰穹 A 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 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 站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在 2008 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 85 度 25 分。随着“雪龙”号航 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 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 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 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 度(北纬 80 度),前进到北纬 82 度至 85 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南极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3 月 9 日 15 时 30 分,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撤离中山站,踏上归程。雪龙 号极地考察船驶离满布冰山和浮冰的中山站近岸海域,这意味着在顺利完成昆仑站建设和各项度夏任务 后,第 25 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 扩建。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4 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经历 182 天考验,第 26 次南极考察队由 249 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59 项、后勤保障工程 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 32000 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察船先后 6 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 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 4093 米的冰穹 A 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 130 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 地区浅冰芯钻 探的新纪录。 2010 年 06 月 25 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25 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
1
首航于 1994 年 10 月 雪龙号出名是因为突然的出现在加拿大海岸村庄图克托亚图克附近的北极圈。加拿大当局无法跟踪该 船引起争议,这起事件仍然被视作加拿大无足够准备防卫其北方主权的证据。 1994 年 10 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雪龙”号已先后 11 次赴南极、至 2012 年已 5 次赴 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雪龙”号先后进行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 航行到北纬 85 度 25 分,最南航行到南纬 70 度 21 分,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2013 年 12 月 24 日,隶属俄罗斯远东地区水文气象研究院的考察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于南极被困,中 国派出雪龙号,与其余两艘破冰船前往营救。截至 12 月 29 日,雪龙号已驶至附近,但因冰层太厚,暂时 无法靠近,仍然无法救出被困人员正等待最后一艘船只极光号协助救援。 2014 年 1 月 2 日,中国雪龙号成功营救俄罗斯 52 名被困南极乘客。 1 月 3 日,在撤离密集浮冰区时自身被“冻”住…“雪龙”及船上 101 名人员被困
性能 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 E 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 40℃的严寒 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 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全船共 7 层,可乘载人员 130 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 10 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调,有 24 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口可供上网发邮件。“雪龙”号 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 OK、洗衣房、手术室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 活娱乐设施。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从洁净的大海里新抽取的,自然没有污染。船上有铺位 128 张,为极 区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备条件。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特点 “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 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 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 “规矩”多 雪龙号上有好多好多“守则”。 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 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 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 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 “讲座”多 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 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三、科考历程 1984 年 11 月 20 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起航,同年 12 月 26 日抵达南极。 12 月 31 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雪龙号 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3
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报中心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 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 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 1 架“雪鹰”号直升机、1 艘黄河艇以及 1 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建造命名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 雪世界。 二、船舶性能参数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雪龙”号总长 167.0 米,型宽 22.6 米,型深 13.5 米,满载吃水 9.0 米,自重 11400 吨,总吨位 14997 吨, 满载排水量 21025 吨,最大航速 17.9 节,续航力 19000 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 13200 千瓦*1 台,副机 880 千瓦*3 台、载重量 10225 吨。“雪龙”船属 B1*级破冰船,能以 1.5 节航速连 续破冰 1.2 米(含 0.2 米雪)前行。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洁净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 多平方米扩大到 580 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 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 Ka-32 直升飞机的机库和 1 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
2
一、发展沿革建造背景 “雪龙”号是苏联解体前准备造的 8 条同型的供给北冰洋地区的一个运输公司使用的破冰船之一。前 苏联解体,因为这条船是在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 1993 年建造的,没有办法继续造下去,中国以 1750 万美 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于 1993 年 3 月 25 日改造完工。 改造历程 “雪龙”号第一次改造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在 1994、95 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再次投入了 近三千万人民币;在 2006 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 2 亿多人民币。 2007 年 3 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讯导航系统是船的“眼睛”。经过改 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 后的“雪龙号”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 统可以实现每秒钟 512K 比特的上网速率。如今的"雪龙号"无论是在科技含量还是内部装潢上,都堪称"国 际领先水平"。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 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耗资 1 亿多元的升级改造, 使“雪龙”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9 年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统,这 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中国还数首次,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