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雪龙2”号:“探极利器”自主造
文/ 高 悦极地冒险在“雪龙2”号交付使用前,“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一直承担着我国南、北极考察的后勤物资运输、人员输送和海洋科学考察任务。
该船于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升级后,成为我国唯一一艘极地科学考察船。
然而,由于“雪龙”船破冰能力不足,极大地限制了我国极地考察的时间和范围。
添置一艘破冰能力强、科考手段丰富的新破冰船,成为我国极地考察的迫切需求。
早在2008年11月,国家海洋局全面分析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启动了添置极地考察破冰船的调研论证。
一开始本打算从俄罗斯买一艘旧的破冰船,然后进行改造。
这样做的好处是,交船时间快、价格适中,可以在短时间入列服役。
后经过实地调研,了解到费用大概需要3亿元人民币,其中购买旧船需要1亿元,改造要花2亿元,而且这艘船也不是当时先进的电推船,破冰能力和科考功能均不理想。
2009年3月,芬兰有一艘旧的极地科考船要出售,报价7亿元人民币。
由于价格太高,最终只能放弃。
当时,挪威也在造一艘新的极地科考船,造价约10亿元。
后来在一次会议上,有专家提出:“为什么我们不2018年9月10日,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建成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新突破。
按照计划,“雪龙2”号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船并加入我国极地考察船队,执行极地考察任务。
下面,就让我们来全面了解一下“雪龙2”号吧!地冒险王能自己造一艘新船呢?”经过多方咨询考察,2009年4月,国家海洋局向国务院提出了建造极地考察破冰船的建议。
两个月后,国务院批准立项并确立原则。
2011年7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立项,要求“联合设计,国内建造”。
2016年12月20日,我国第一艘自行建造的极地考察破冰船正式开工建造,新船由芬兰阿克北极技术有限公司负责基本设计,中船集团第七〇八研究所负责详细设计,江南造船厂建造。
由于极地考察破冰船对船舶的设计和建造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此类船舶的建造在我国造船史上还是空白,因此,建造团队提出了“国际一流,中国第一”的高目标。
雪龙,中国的南极之龙
龙源期刊网
雪龙,中国的南极之龙
作者:张恩齐
来源:《天天爱科学》2018年第07期
2018年4月21日,我们这群红领巾,迎着海风、手捧鲜花,欢迎第3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凯旋。
现场奏响的國歌,令人精神振奋,我为祖国、为335名科考队员感到无比自豪。
在欢迎现场,我发现还有一些小朋友,看上去比我还要小几岁。
他们见到科考归来的爸爸、妈妈后幸福的样子,深深打动了我。
我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送给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主任杨惠根叔叔,站在他身旁,我感到特别光荣。
这样的一群科学家,在南极这片洁白、危险的冰盖上,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寒冷、寂寞和艰辛,进行复杂的科学研究,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南极科考史上的记录。
迎接仪式结束后,我们登上“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参观,这让我兴奋不已。
我们了解着科考队员的生活起居,聆听着叔叔们给我们讲述科考路上的故事。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驾驶室里形态各异的精准仪器,深深吸引着我。
这艘大船在海洋中航行,一定历尽了千难万险。
在来参观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既然过西风带时会出现各种复杂又危险的情况,那是不是可以不走西风带绕道去南极呢?科考队员叔叔告诉我,西风带是绕着南极一圈的,去往南极,这种恶劣天气是躲也躲不开的!
想象着西风带中的种种暴风大浪,想象着“雪龙号”在西风带中坚毅航行,对南极科考队员的敬畏之情再次油然而生,科考队员不愧为征服南极的勇士!
接“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回家的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也让我更加热爱科学。
我会永远记住这令人骄傲的一天!。
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船“雪龙”号新年将抵长城站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全球 首 款前 置 前 驱 8 T变 速 器投 产下 线 A
中国科技网讯 由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 自主研发的世界 首款前置 B T 挡 2 A 迈入
小批量生产阶段,我国高端 自 挡变速器将不再 “ 动 受制于人” 。 据介绍 ,B T自动变速器是具有 8个前进 挡的电控液力 自动 变速 A
中国科技网讯据 《 自然》杂志网站近 日 报道,美国北卡罗来纳大
学医学院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普通的抗癌药物能打开小鼠脑 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父方等位基因 U E A,为治疗天使人综合征 及其他 B3 神经基因紊乱疾病带来 了希望。新研究表明,抗癌药物能激活沉默的等 位基因 , 在治疗基因组 印记紊乱类疾病方面具有潜在价值。 每个人都从 父母 双方那里遗传 了一套基 因副本 ,叫做等位基 因, 但在神经 系统 中,只有来 自母方的基因被表达 ,父方基 因在一种 叫做 “ ”的过程中被关闭了。U E A是 U E A蛋白的基因编码 , 印记 B3 B3 调控 着 多余蛋白质的分解,与神经系统发育过程密切相关。在天使人综合征 中,7 %的患者来 自 0 母方的 U E A等位基因发生了变异或缺失 ,因此 B3
( 科技 网 中国 )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
携北京航空航 天大学等 2 2家单位成 立的汽车 A T自 变速器产业技术 动 创新战略联 盟今天揭牌。
( 中国科技 网)
雪龙号的远征
雪龙号的远征作者:张建松来源:《户外探险》2014年第09期红白相间的雪龙号,堪称中国知名度最高的一艘明星船。
在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它是第三代考察船。
1984年,我国首次开展南极考察使用的“向阳红10号”是一艘没有抗冰能力的普通船只;1986年的“极地号”—芬兰劳马船厂建造的具有1A级抗冰能力的货船被购进并花了750万元改装成南极科学考察船,六个南极航次考察任务后于1994年退役。
现役的雪龙号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原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设计破冰能力为B1级。
2007年,我国投资两亿多元对它进行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更新改造,提高了船上自动化程度、装备了多套科学调查设备、调整了实验室布局,更新了通信导航设备、改造了生活设施。
2013年,国家又对雪龙号的动力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更换了主机、辅机等设备,雪龙号犹如换了一个强大的“心脏”,至少还能在南北极跑几十年。
雪龙号的灵魂是船员。
自1984年以来,许多船员常年奔波在地球南北两极,尽管他们的工资待遇远远低于国外科学考察的船员,甚至无法与国内一般的远洋船船员相比,但他们中的许多人仍然选择了默默坚守。
在雪龙号服役的七年里,我曾数次跟随它往返于地球两极,听到了不少动人的故事。
船长沈权日夜守望危险冰区尽管雪龙号装有先进的雷达系统,但南北两极的浮冰和冰山在屏幕上显示的都是一个白点,很难区别,因此只能依靠值班驾驶员和水手的眼睛来识别,航行难度很大。
每当驶进危险冰区,总能看到船长沈权日夜守望在驾驶台,不是拿着望远镜紧盯海面,就是在昏黄的灯下研究气象云图和航行路线。
多年来的艰苦历练,雪龙号船员们积累了丰富的冰区航行经验。
在中国第四次北极考察中,雪龙号冲破低纬度厚重浮冰的阻挠,机动灵活地在浮冰间寻找“清水塘”航行,一步步航行到北纬88度26分,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迄今到达最高纬度的纪录。
而与我国同时进行北极考察的一艘国外破冰船,仅航行到北纬75度就因无法穿越厚重浮冰而折返回国。
探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
PAGE09科学之友2018.11探秘极地破冰船“雪龙”号行:25岁船龄的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庞大的身躯会令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震撼。
实际上,“雪龙”号于2018年上半年刚刚从南极返回,在出发去往北极前它已经被清洗、保养得光洁如新,红色船体和白色船舱颜色分明。
“雪龙”号考察船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之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了改造,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现今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雪龙船总长167米,宽22.6米,满载排水量是21 025多吨,吃水9米。
因为我国南极科考开始得比较早,“雪龙”号第一次执行的极地考察任务是我国的第11次南极科考。
“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一艘可以执行冰上作业任务的科考船,从第11次南极科考后,每一次极地科考任务就都由‘雪龙’号担任。
”雪龙船船长沈权如数家珍一般,“目前为止,雪龙船执行了共22次南极科考,8次北极科考。
”至于雪龙船主要担负的任务,沈权介绍称:“我们在南北极有很多科考站,那么雪龙船承担的任务主要就包括为科考站提供后勤补给、人员运输以及科考作业。
也正是因为科考站多,因此雪龙船的后勤保障压力还是很大的。
”需要说明的是,雪龙船核载船员为40名,科考队员80人,也就是说120人是标准载人数量。
但是由于科考任务多且重,第九次北极科考上船的人员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
食:吃喝全依靠出发时携带的物资值得提到的一个细节是,第九次北极科考过程中途不停靠任何国家、不进行补给。
两个多月的时间里,雪龙船上130多人的吃喝全部依靠出发时携带的物资。
船上的蔬菜补给有3种:绿叶菜、便于存放的蔬菜以及速冻蔬菜。
水果类有哈密瓜、西瓜、香蕉、苹果、梨等,可以保证整个航次食用。
水产品种类丰富,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还有大量的肉类和家禽。
船上有冷藏蔬菜库、冷冻鱼库、肉库、 “世界尽头”的北极,要想探究它,必须先抵达。
科考队搭乘的“雪龙”号科考船成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雪龙”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也是一艘可以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阅读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材料一: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
这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断的突破。
据“雪龙2”号总设计师吴刚介绍,它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可实现极区原地360°自由转动。
双向破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积雪的能力,艉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脊(含4m堆积层)加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可实现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
该船融合了国际新一代考察船的技术、功能需求和绿色环保理念,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
“雪龙2”号作为科考破冰船,装备有国际先进的海洋调查和观测设备,能实现科考系统的高度集成和自洽,在极地冰区海洋开展物理海洋、海洋化学、生物多样性调查等科学考察,进而成为我国开展极地海洋环境调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平台。
这艘极地科考船交付后,将正式加入我国极地考察序列,开展船载科考设备调试等工作,计划今年下半年和“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共同执行我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
(摘编自陆雪苑《我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今交付使用》,《人民日报》2019年7月11日)材料二:今天上午,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上海码头。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于2018年11月2日从上海出发,先后4次穿越西风带,总航程30800余海里,其中冰区航行2102海里,历时131天。
今年1月19日,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雪龙”号因受浓雾影响与冰山碰撞,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船上设备运行正常。
科考期间,考察队克服了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雪龙号
雪龙号我国第三代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号于1993年从乌克兰进口。
前苏联解体后,因为这条船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造的,没办法继续,中国以1750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1993年3月25日改造完工。
自1994年10月首航南极以来,“雪龙”号已先后11次赴南极、3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北京时间2010年8月6日凌晨4时29分,雪龙号“轻松”打破了中国航海史最高纬度纪录——北纬85度25分。
简介该船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我国进行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雪龙”号前后投入了将近2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7亿人民币左右。
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至2012年已5次赴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
名字由来中文名“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恒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雪世界。
英文名为chinare。
“地图”多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
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
“规矩”多雪龙号上有好多好多“守则”。
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
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
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
“照片”多雪龙号上关于极地的照片很多,有企鹅、冰山、中山站、长城站等,历届科考队员们拍摄的这些照片,都用镜框挂在墙上,构成了雪龙号上独特的风景。
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
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全国首艘获得智能船舶入级符号的极地科考破冰船
10月31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启航,正式开启了我国第39次南极考察之行。
据悉,中国自1984年首次踏足南极起,用三十多年时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极地立体监测体系,科学探测的深度和广度在不断拓展。
科学考察船作为海洋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升级发展中,中国海洋科学调查由近岸到大洋、由浅海到深海的历史性跨越。
逐“代”发展回顾新中国海洋科考的发展,可以从科考船的发展入手。
新中国成立初期,科考船主要经由旧船改造而成。
1958年至1960年开展了新中国首次大规模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摸清了我国海域家底。
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专门设计建造的科考船,第一艘2500吨级海洋实习调查船“东方红”号、3000吨级综合调查船“实践”号,以及分散到各海洋调查研究机构的首艘“向阳红”“远望”“科学”“实验”“探索”“曙光”“奋斗”“中国海监”系列的科考船。
20世纪90年代至2012之前,除自主研制的“东方红2”号、“远望3”号和“远望4”号等之外,仅有从国外购买并改装的“大洋一号”和“雪龙”号。
这个时期的科考船为“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奠定了装备基础,成为我国第二代主力科考船。
2012年开始,中国科考船进入“质”和“量”的高速发展期。
以“科学”号综合考察船投入运行为里程碑,船舶电力推进系统和动力定位系统被逐步推广。
据统计,2010-2021年中国新建海洋科考船的数量达30余艘,涌现出一大批世界先进水平的科考船。
全世界第1艘六缆高精度、短道距地震电缆三维物探船“海洋地质八号”使中国站上国际海洋物探领域船型技术的制高点;全球首艘具备艏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成功首航南北两极……如今,我国逐渐发展形成了以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实验”“探索”“创新”系列、国家海洋局系统“向阳红”“大洋”“雪龙”系列、教育部高校“东方红”系列、中国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系列和卫星测控中心的“远望”系列为主要代表的海洋综合、专业和特种三大类的中国海洋科考船。
“雪龙2”号的使命
中国船检 CHINA SHIP SURVEY 2018.746“雪龙2”号的使命本刊记者 胥苗苗中国极地科考船的新标杆在中国庞大的科考船队中,最著名的莫过于“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她是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
该船是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1993年3月25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1993年中国从乌克兰进口后按照中国需求进行改造而成。
“雪龙”号耐寒,能以1.5节航速连续冲破1.2米厚的冰层(含0.2米雪)。
自1994年10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雪龙”号已先后34次赴南极,足迹遍布五大洋,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可谓中国近日,我国首制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江南造船正式入坞建造,“雪龙2”号的设计和建造符合最新规范要求,各项性能指标处于世界前列。
“雪龙2”号将于2018年8~9月下水,2019年交付使用,该船交付后将与“雪龙”号组成极地考察船队,极大提升我国在极地海洋区域的综合考察能力。
2016年底,由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
热点 Hot Issue极地科考的急先锋。
2016年底,由中国自主建造的首艘破冰船“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在江南造船(集团)举行开工点火仪式,2017年9月26日,“雪龙2”号开始连续建造。
据中船集团708所极地科考船总设计师吴刚介绍,相较于“雪龙”号,“雪龙2”号的能力更强,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其为全球第一艘符合国际最新规则的极地科考船;二是安全性高,通过结构设计,具有很强的防寒能力,也很环保;三是破冰能力强,达到PC3级,能在1.5米厚度冰、0.2米厚度雪的海况下,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
而且,它采用双向破冰设计。
在遇到很难“拱”的冰脊时,船体可以转动180度,让船尾变成船头。
尾部的螺旋桨能在海面下削冰,把10多米高的冰脊“掏空”,从而突出重围;四是智能化,拥有智能机舱,便于飞机在甲板上起降;能通过传感器等设备进行船体全寿命监测,如与冰面刮擦后,能自动预警。
p极地科考(知识点)
1.知识点:1985年,‘向阳红10号’首次驶入南极圈。
在这次南极考察中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
2.知识点:2004年7月28日,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3.知识点:1983年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批准中国加入《南极条约》组织。
4.知识点:北极熊、北极狼和北极狐号称“北极三霸”,是横行于寒冷世界里的“杀手”。
5.知识点:“雪龙”号是我国在1993年从乌克兰购买并改装的,于1994年开始投入使用。
6.知识点:我国在1999年组织了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科学考察队于7月1日乘“雪龙”号从上海出发。
7.知识点:1768年,英国航海家库克率领团队开启了人类探索南方大陆的第一次远航。
在之后的若干年中,库克船队多次进入南极圈。
8.知识点:1985年1月24日,“向阳红10”号船在西经69度15分驶入南极圈。
9.知识点:2014年7月11日中国第六次北及科学考察从上海启程,于9月22日靠港,抵达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10.知识点:自1984年中国首次南极考察以来,共有5艘船到过南极海域,它们是“向阳红10”号、“J121”号、“海洋4”号、“极地”号和“雪龙”号。
11.知识点:目前中国在南极建有4个考察站,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
12.知识点:“泰山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的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于2014年完成主体封顶。
13.知识点:1989年7月秦大河参加国际徒步横穿南极大陆科学考察,1990年3月3日抵达这次考察终点—苏联和平站。
成为中国第一个横穿南极大陆的人。
14.知识点:1909年4月6日皮尔里到达无数人梦寐以求的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北极点的探险家。
15.知识点: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刘少创2002年从亚洲大陆最北端的共青团员岛出发,单人无后援穿越北冰洋到北极点,成为中国第一个独自北极探险的科学家。
冰雪中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冰雪中的极地科学考察船佚名【期刊名称】《中国海事》【年(卷),期】2017(000)001【总页数】2页(P77-78)【正文语种】中文我国自1984年首次组队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先后赴南极地区担负运输、科学考察的船只有5艘,它们是“向阳红10”船、“J121”号、“海洋四号”船、“极地”号和“雪龙”船。
其中,前3艘船只进行过一个南极航次,“极地”号为冰区加强型运输船,在1986年购进后,经过改造投入到我国极地考察,1992年退出极地考察序列。
“雪龙”船1993年购自乌克兰,原船设计为极区破冰运输船,经过两次改造后,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船。
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建造了一系列科学考察船,统一命名为“向阳红XX”,其中“向阳红10”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科学考察船。
1979年11月,由上海江南造船厂建成并交付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使用。
曾参加中国首次发射运载火箭、同步通信卫星等重大科研试验任务。
1984年11月19日,中国南极考察委员会派出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从上海乘“向阳红10”船出发,赴南极洲和南太平洋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
这支考察队由来自全国60多个单位的519人组成,经过20多天的海上航行,12月26日抵达南极洲。
1985年2月25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建成,站址设在乔治岛南端的菲尔德斯半岛东岸。
1998年8月,老“向阳红10”船被改建为“远望4号”航天远洋测控船。
1999年10月,“远望4号”测量船首次远赴印度洋,执行“神舟一号”飞船发射海上测量通信任务。
十多年来,“远望4号”测量船先后12次远征太平洋和印度洋,累计航程18万余海里,为我国航天测控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2011年12月14日,“远望4号”测量船正式宣布退役。
2014年3月28日,中国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新"向阳红10"号,在广州长洲码头正式入列国家海洋调查船队。
“J121”号是1979年8月下水的打捞救生船。
“雪龙”的兄弟“牛”在哪?
30 INNOVATION TIME 2017.3“雪龙”的兄弟 在哪?刘诗瑶/文可双向破冰:船艏和船艉均可破冰,既能往前开,也能往后开,同时还能原地打转地球的两极终年被皑皑冰雪覆盖,科考船在极地冰海行驶时,如果破冰能力不足,即使不远处就是开阔水域,也只能困在冰里干着急。
“新船能在1.5米厚冰、0.2米厚雪的环境中,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还具备全回转电力推进功能和冲撞破冰能力,满足全球无限航区航行需求。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第708研究所的新船总设计师吴刚说,相比“雪龙”船,新船破冰能力有望提升三到四个级别。
据他介绍,双向破冰,即船艏和船艉均可破冰,是新船的最大亮点。
“一般破冰船由船艏破冰,持续向前。
可一旦遇到较厚的冰脊,很难突破,‘雪龙’船在使用中就经常遇到被冰脊卡住的情况。
”吴刚说,新船的船尾推进器装有两个大型吊舱,能原地360近日,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以下简称“新船”)在江南造船厂切割车间完成第一块钢材点火切割,拉开了新船工程开工建造的序幕。
我国已有“雪龙”号破冰船,为何还要建新船?新船“牛”在哪?能为科考带来哪些改变?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示意图“牛”科学探究SCIENTIFIC INQUIRY创新时代 2017.331度自由转动,形成很强的冰层切削力。
“必要时,船体转动180度,让船尾朝前,尾部螺旋桨在海面下削冰并形成抽吸作用,直到把20多米厚的冰脊‘掏空’。
”除了危急时刻“开道”,船尾还能变船头。
“就像开车,后备厢突然变成了驾驶座。
”吴刚打比方道,新船驾驶室为360度视野设计,船既能往前开,也能往后开,同时还能原地转圈。
“这种机动性和灵活性使船更能适应极地环境。
”新船的抗寒性也大幅提高,更重视低温环境下作业的防护。
“比如,室外作业和脱险通道的防滑和加热处理,影响视线的窗户和室外摄像头的除冰防雨水功能,还有防冰海水门、液舱加热、管道加热、机舱通风、保温处理和冷凝水排放等设计。
倾情护航大国重器“雪龙2”号
付将极大拓展我国的极地考察区域,延长考察时间。
中国船级社(CCS)作为“雪龙2”号的审图、建造检验入级方,在为“雪龙2”号诞生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CCS在极地科考船领域的服务能力。
十年磨一剑,“雪龙2”号不一般全回转电力推进下原地360度的水上“漂移”,船头船尾双向破冰,智能机舱自动“健康诊断”,舱室噪音达到科考船目前最高舒适度要求……十年孕育,全球首艘具备双向破冰能力的极地科考船“雪龙2”号于今年7月11日顺利交付。
该船是我国首艘自主制造的极地科考船。
“雪龙2”号出身非同一般。
它是经国务院专题会议批准立项、国际招标、顶尖团队深度合作的极地科考船。
国务院专题会议确立了“国内外联合设计、国内建造”的原则;通过2019年7月11日,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与“雪龙”号不同,“雪龙2”号是全球首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不仅如此,“雪龙2”号还是全球首艘智能极地科考破冰船,拥有一套集智能机舱、智能船体的监控系统。
“雪龙2”号的交倾情护航大国重器“雪龙2”号本刊记者 胥苗苗特别报道 Special Report在进入图纸审核阶段后,审图技术团队攻克多项技术难点,图纸退审及时高效,共完成了817份图纸资料审核,确保了“雪龙2”号的顺利建造和交付。
“雪龙2”号是CCS首艘授予PC3冰级附加标志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审图技术团队先后组织攻克了极地规则A类船舶应用实施技术、极地冰载荷作用下的船体结构强度评估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
“雪龙2”号冰级高,属于极地规则定义的A 类船舶,CCS并无A类船舶应用极地规则的经验,审图技术团队通过研究极地规则及相关背景文件,梳理对“雪龙2”号应用极地规则的技术要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技术解决方案。
题讨论研究,最终找到合理解决方案,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开展。
同时,“雪龙2”号由中船七○八所和芬兰阿克北极公司联合设计,意味着审图工作需要同时面向2家设计单位,为此,审图技术团队与中船七○八所和芬兰阿克北极公司组建联合工作组,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
带你走进“雪龙2”号
Acseooo Marine Drne 中爪配电系统
-i@
破冰和定位能力
“雪龙2”号采用两台7.5兆瓦破冰型吊舱 推进器,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首、船尾双向破 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船体强度达到PC3 级,为国际极地主流的中型破冰船型。双向破
14
冰均具有以2~3节船速连续破1.5米冰加0.2米 积雪的能力,醍部破冰能实现在20米当年冰冰 脊(含4米堆积层)+20厘米雪层不被卡住, 满足无限航区包括极区航行和作业的需求。
“雪龙2 ”号振动噪声满足C C S COMF(NOISE2)、COMF (V1B 2)舒适度要求; 同时水下辐射噪声参考ICES209标准,满足船 底声学设备的探测要求。
Sh*> Automation & Homote Control SystemsK*!七推进自劝il悴JUC
ti
-<§)
-®
-®
_生物声__纳_2______________ 丿
重点推介 Ocean World 2019
“雪龙2”号是一艘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 极地科考破冰船,配备有深水和中浅水多波束 系统、深海浅地层剖面仪、生物储量评估回 声积分仪系统、水下全方位声呐、超短基线、 万米测深仪等声学设备,满足海底精细化测量 和渔业资源探测需求。而艄部船底箱型龙骨设 计,确保了声学换能器免受气泡和碎冰的影 响.同时保证了船舶航行的经济性。
水文生物绞车1
MVP绞车4
地震电缆绞车2
地震炮缆绞车2 ( 2 )
地震空压机2 4
ROV绞车1
地球物理导航定位系统
磁力仪
重力仪
表层海水基础参数监测系统
<
_____________ —>
雪龙船上的物理知识雪龙船上的物理知识
雪龙船上的物理知识雪龙船上的物理知识作者:徐海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4年第07期2013年圣诞前夜,一艘载有74名人员的俄罗斯船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因天气状况骤然恶化,在南极洲沿岸被厚冰困住动弹不得.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澳大利亚“南极光号”和法国的“星盘号”先后抵达遇险地准备救援,但因为冰层太厚和天气原因,救援船一时无法靠近.2014年1月2日,中国“雪龙号”科考船出动“雪鹰”直升机,将被困乘客分批次从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撤离到澳大利亚“南极光号”救援船附近的冰面上.然而,受强大气旋影响浮冰范围迅速扩大,此时的雪龙船周围被密集海冰包围,前方、右后方各有冰山阻挡,海冰堆积很高,远超雪龙船的破冰能力.雪龙船的被困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极大关切.直至1月7日,雪龙船所在海域风向发生变化,边缘冰有松动现象.当天下午,雪龙船自主脱困,驶向清水区.那么雪龙船到底是一艘什么样的船?它又是如何自主脱困的呢?首先介绍一下雪龙号的基本情况.雪龙号(图1)是1993年3月25日,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建造下水的极地运输船,经过初步的改造成为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船的总排水量21250吨,船长167米,宽22.6米,满载吃水9米,最大续航能力为12000海里.最大航速17.9节,抗风能力为12级以上,能以1.5节的速度连续破1.2米厚的冰(含20 cm的雪).核定乘员128人. 船上拥有较为齐备的导航仪器设备和气象观测设备.为船舶的安全航行和科学考察提供服务.那么,雪龙船与一般的船只相比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下面,本文就从八个方面介绍一下雪龙船的特别之处,并从物理的角度加以分析.1鱼探仪我国在雪龙船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以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鱼探仪工作时首先由某种传感器发射信号,信号在水域里传播.当发射出去的信号在水中传播,碰到不同于水的介质(这里主要是鱼群、海底岩石等)时一部分信号会沿原路反射回来被传感器接收到,由此便可以确定水底的构造、水深、鱼群位置、鱼的大小等.分析鱼探仪工作时传感器发出的是超声波,超声波的频率比较高,人耳一般听不到,它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常用来测距、定位等.又由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因此它不能用于天体间距离的侧量.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超声波的特点和性质、声音的传播条件、回声定位.2特种钢破冰船船体一般使用特殊的低温高性能的钢材制成(雪龙船使用的是E级特殊钢),并且在船首、船尾和吃水线附近进行了额外的加厚.分析当雪龙船破冰航行时,船体会对冰块产生巨大的撞击力,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冰块也会同时对船体产生同样大小的撞击力,这就要求船体材料必须具有足够大的硬度.要耐撞,一般的钢材是很难胜任的.应用到的物理知识有: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材料的物理属性(硬度).3抗冰漆雪龙号船壳涂有特殊的涂料,当水滴接触到该涂料表面时,会因为涂层的渗水作用(反映材料耐水渗透的性能,也。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
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纪行(三)作者:赵宁来源:《百科探秘·海底世界》2020年第08期我国中山站位于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
考察队向中山站和内陆出发基地运输人员和物资,向来是中国南极考察的重要环节。
根据计划,“雪龙”号与“雪龙2”号将共同在南极中山站附近冰区执行科考任务。
其中,“雪龙2”号主要发挥其破冰优势,承担破冰任务,“雪龙”号则承担后勤保障、物资装卸等任务。
2019年11月19日上午,“雪龙”号进入普利兹湾外围的密集冰区。
距离中山站约200千米、厚度超过1米的巨大浮冰成为中国第36 次南极考察队前往中山站的第一个“拦路虎”。
从驾驶台可以看到,大面积的浮冰开始成群结队地出现在“雪龙”号的前方,面积小一些的都有篮球场大小,而大的几乎看不到边际。
为了保证航行安全,“雪龙”号速度降至3节。
船长朱兵站在驾驶台上,熟练地下达各种操舵指令。
在驾驶员的操控下,“雪龙”号巨大的船身不时调整方向,寻找薄弱地带破冰而行。
这一幕在“雪龙”号近30年的服役生涯中屡见不鲜。
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破冰行动”,“雪龙”号不再是单兵作战。
在“雪龙”号身侧3海里处,一个红色的身影始终如影相随,那是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
“雪龙2”号采用的是双向破冰新技术——船首、船尾都可破冰,机动能力大大提高,可在1.5米厚的冰层加上20厘米厚的积雪中达到2~3节的航速破冰。
与“雪龙”号相比,它在冰区操纵、定位和掉头作业也变得非常容易,更加有利于海上科考作业和船舶航行安全。
“雪龙,雪龙,雪龙2号呼叫雪龙。
”“雪龙收到,请讲。
”“稍后我从右方超车,为你们破冰开道。
”12点30分,“雪龙2”号绕行至“雪龙”号正前方,在身后画出一道漂亮的圆弧水道,“雪龙”号紧随其后,两船相距约1海里。
面对巨大的浮冰,前方的“雪龙2”号几乎不需要避让,一路碾压而过,所向披靡。
11月20日,“双龙”抵达中山站陆缘冰外围的乱冰区。
前进吧,极地破冰船!
龙源期刊网
前进吧,极地破冰船!
作者:
来源:《好孩子画报》2018年第12期
小朋友,你知道什么是极地破冰船吗?大眼先生和你一起去了解一下这种了不起的冰区勤务船吧!而且,中国首艘极地破冰船也将和大家见面哦!
破冰船
其实顾名思义,破冰船是用于破碎水面的冰层,开辟航道,保障舰船顺利进出冰封的港口,或者引导舰船在冰区航行的勤务船。
种类多多身材特殊
破冰船有很多种类,分为江河、湖泊、港湾和海洋破冰船。
破冰船的身材和普通艦船不同哟——船身通常短而宽,而且底部首尾上翘,船体首部倾斜度较大,通常都用厚钢板和密骨架加强。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破冰船用首部挤压冰层,在行进过程中连续破冰。
“雪龙2”号
2018年9月10日,我国自主建造的首艘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正式下水,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现场保障和支撑能力取得了新的突破。
首艘“中国造”极地破冰船下水
“雪龙2”号船长122.5米,船宽22.3米,排水量约14000吨,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极地破冰船之一。
它能在极地1.5米的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是世界上首个能够船首船尾双向破冰的极地科考船。
“雪龙2”号是一艘满足无限航区要求、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能够在极区大洋安全航行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可实现极区原地360度自由转动,并可以突破极区20米当年冰冰脊。
根据建造计划,新船将于2019年上半年交付使用。
科学考察船是什么意思
科学考察船是什么意思
科学考察船,是指用于调查研究海洋水文、地质、气象、生物等特殊任务的船舶,如美国ATLANTIS号、英国JAMESCOOK号。
我国的海洋科学考察船主要分布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等部门,其中极地考察船2艘,“远洋级”科学考察船10多艘。
我国的“向阳红”、“大洋”、“远望”等系列的海洋考察船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远洋及深海科学探测船,主要用于远洋遥感探测、海洋水声水文研究、国际海底矿物资源勘察、海洋生物资源采集、深海技术实验、勘探海底重力及磁力参数、地热流量等科学调查分析。
我国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该船耐寒,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南北极海域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数据处理中心、气象分析预报中心和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生物、地质、气象和洁净等一系列科学考察 实验室。
在“雪龙”号的水文资料采集室中,安装了可以用来探寻磷虾及其它极区水生动物的鱼探仪;可在航 行时测定海水流速、方向的多谱勒海流计;以及用于测量海水温度、盐度、深度的“CTD”等一大批先进 的仪器设备。还配备了 1 架“雪鹰”号直升机、1 艘黄河艇以及 1 只中山驳,以提高航行保障和运输能力。
建造命名 “雪龙”号这个名字是第一任南极考察的主任武衡起的名字,‘龙’代表中国,‘雪’意味着南极的冰 雪世界。 二、船舶性能参数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中国“雪鹰 12”直升机转移乘客 “雪龙”号总长 167.0 米,型宽 22.6 米,型深 13.5 米,满载吃水 9.0 米,自重 11400 吨,总吨位 14997 吨, 满载排水量 21025 吨,最大航速 17.9 节,续航力 19000 海里。该船原设计为北极地区多用途运输船。主机 13200 千瓦*1 台,副机 880 千瓦*3 台、载重量 10225 吨。“雪龙”船属 B1*级破冰船,能以 1.5 节航速连 续破冰 1.2 米(含 0.2 米雪)前行。 经升级改造后,“雪龙”号主甲板以上的所有设备设施全部更新。船上的洁净实验室面积也从原来的 200 多平方米扩大到 580 平方米,并全部更换了实验室设备,还新建了大气取样室、数据处理中心、样品 间、伸缩吊车等科研设施。改造后的“雪龙”号具有先进的导航、定位、自动驾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通 讯系统及能容纳两架 Ka-32 直升飞机的机库和 1 个停机坪及配套设备。船上设有大气、水文、生物、计算
4
雪龙号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 1985 年 2 月 20 日,中国南极长城站落成。 1986 年 3 月 30 日至 1987 年 1 月 2 日,由 12 名队员组成的越冬队在长城站越冬,并进行科学考察和 观测。 1989 年 1 月 26 日,中国南极中山站奠基。2 月 26 日,中山站落成。同年,一支 20 人的越冬队首次 在中山站越冬并进行科考。 1999 年 7 月至 9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对北极地区的首次大规模综合科学考察,极地考察船“雪龙号” 搭载着 124 名考察队员首航北极,历时 71 天,航行 14180 海里,对北极海洋、大气、生物、地质、渔业 和生态环境等进行了综合考察。“雪龙”号最北航行到北纬 75 度 02 分; 2002 年,中国第 19 次南极考察历时 121 天,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时间最短的一次。但科考队首次在 南极埃默里冰架钻探成功,并收集了大量陨石,在南极冰盖研究、地质研究、陨石研究和南大洋研究方面 取得了丰硕成果。 2003 年 7 月,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雪龙号”搭载 109 名考察队员远征北极,破冰 挺进北纬 80 度,全程历时 74 天,航行 12600 海里,开展了海洋、大气、海冰和生化等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并运用了水下机器人等高新技术,深化了对北极海洋、海冰与大气相互作用的研究。“雪龙”号在中国航 海史上首次跨越北纬 80 度; 2005 年 3 月 24 日,中国第 21 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胜利归来,150 天中,南极考察队完 成了 27 项科考工作,包括开展中山站至南极冰盖最高点的内陆冰盖考察;在中山站和长城站开展南大洋 生态环境及其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首次普里兹湾-威德尔海 4000 海里断面综合调查以及达尔克冰川动力 学监测研究、臭氧观测、高空大气物理观测研究等。 2007 年 11 月 12 日上午 10 时,“雪龙”号首次从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专用码头出发,开赴南极执行 第 24 次南极科学考察任务。此前,“雪龙”号已从上海港张华浜码头完成了包括首台南极天文望远镜阵 CSTAR,南极长城站改造工程所需的二千一百余吨钢筋构件、多辆雪地车和工程车等各种科考必需物资的 装载任务。这次南极科考在南极冰穹 A 地区进行冰盖典型断面综合考察、冰穹 A 冰芯钻探、地球物理探 测和天文学观测等,冰穹 A 是南极冰盖的最高区域,气候环境极其严酷,被称为“人类不可接近之极”。 在冰穹 A 大本营及周围六千平方公里范围内考察,测定南极内陆考察站址及环境参数,为建设中国第三个 南极科考站奠定基础。除这些科研任务外,随队的建筑人员将负责对长城站、中山站的大修工作,对原有 站点进行拆除、改造、新建等工作。 在 2008 年的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继续向北挺进到北纬 85 度 25 分。随着“雪龙”号航 行的纬度越来越高,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的范围越来越广,但同时也充分表明北极海冰正在快速融化。了解 北极冰情对于认识北极至关重要。一旦北极冰川融化,将在地球上出现一条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西北 航道",这将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之间最短的海上通道,大大降低航运成本。"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 海冰加速消融,加上中国科考能力的提升,预计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将有望突破第二次科考到达的最北纬 度(北纬 80 度),前进到北纬 82 度至 85 度之间。"这将为人类探寻"西北航道"作出重要贡献。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2012 年,帝度与“雪龙号”在南极极地 南极中山站时间 2009 年 3 月 9 日 15 时 30 分,中国第 25 次南极考察队撤离中山站,踏上归程。雪龙 号极地考察船驶离满布冰山和浮冰的中山站近岸海域,这意味着在顺利完成昆仑站建设和各项度夏任务 后,第 25 次南极科考期间,中国建成了第一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并对中山站的科考能力进行了 扩建。 2009 年 10 月至 2010 年 4 月间,中国成功开展第 26 次南极科学考察,考察队经历 182 天考验,第 26 次南极考察队由 249 名队员组成,共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59 项、后勤保障工程 21 项。本次考察安全航行 32000 余海里,又一次刷新了“雪龙”号的航行纪录。途中,考察船先后 6 次穿越西风带,是“雪龙”号历年来 穿越西风带最多的一次。在“雪龙”号带回的珍贵样本中,冰芯和陨石最为抢眼。在南极“冰盖之巅”――― 海拔 4093 米的冰穹 A 地区,内陆考察队员钻取了一支超过 130 米长的冰芯,创造了冰穹 A 地区浅冰芯钻 探的新纪录。 2010 年 06 月 25 日,中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 25 日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驶离上海,北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发展沿革建造背景 “雪龙”号是苏联解体前准备造的 8 条同型的供给北冰洋地区的一个运输公司使用的破冰船之一。前 苏联解体,因为这条船是在乌克兰赫尔松船厂于 1993 年建造的,没有办法继续造下去,中国以 1750 万美 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投资改造成极地考察船,于 1993 年 3 月 25 日改造完工。 改造历程 “雪龙”号第一次改造海洋局投入约三千万人民币;在 1994、95 年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再次投入了 近三千万人民币;在 2006 年进行了大规模的彻底改造,前后投入了将近 2 亿多人民币。 2007 年 3 月,“雪龙号”驶进上海浦西修船码头进行升级改造。通讯导航系统是船的“眼睛”。经过改 造,“雪龙号”的通讯导航设备全部更新,摒弃了原有的指南针指引航向,采取激光路径指引航行。改造 后的“雪龙号”将成为世界上第一艘配有“宽带全球区域网络”(BGAN)系统的科考船。这种移动通讯系 统可以实现每秒钟 512K 比特的上网速率。如今的"雪龙号"无论是在科技含量还是内部装潢上,都堪称"国 际领先水平"。此外,改造后的“雪龙号”还安装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舱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无人 值班,船舶的主机、副机、锅炉及相关辅助设备全部可以在驾驶室内进行控制。耗资 1 亿多元的升级改造, 使“雪龙”船的内部布局更为合理,可以为科学家提供更为便利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 2009 年船上的海洋科学考察设备也全部升级换代,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表面海水采集分析系统,这 一系统应用在船上在中国还数首次,在国际上也只有美国等极少数国家使用。
1
首航于 1994 年 10 月 雪龙号出名是因为突然的出现在加拿大海岸村庄图克托亚图克附近的北极圈。加拿大当局无法跟踪该 船引起争议,这起事件仍然被视作加拿大无足够准备防卫其北方主权的证据。 1994 年 10 月首次执行南极科考和物资补给运输,“雪龙”号已先后 11 次赴南极、至 2012 年已 5 次赴 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与补给运输任务。“雪龙”号先后进行了多次南北极科学考察,足迹遍布五大洋,最北 航行到北纬 85 度 25 分,最南航行到南纬 70 度 21 分,创下了中国航海史上多项新纪录。 2013 年 12 月 24 日,隶属俄罗斯远东地区水文气象研究院的考察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于南极被困,中 国派出雪龙号,与其余两艘破冰船前往营救。截至 12 月 29 日,雪龙号已驶至附近,但因冰层太厚,暂时 无法靠近,仍然无法救出被困人员正等待最后一艘船只极光号协助救援。 2014 年 1 月 2 日,中国雪龙号成功营救俄罗斯 52 名被困南极乘客。 1 月 3 日,在撤离密集浮冰区时自身被“冻”住…“雪龙”及船上 101 名人员被困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介绍
雪龙号即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雪龙号”(英文名:chinare),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由乌克兰赫尔松船厂在 1993 年 3 月 25 日完成建造的一艘维他斯·白令级破冰船,雪龙号的姐妹舰是俄罗斯 Vasiliy Golovnin 号。中国 于 1993 年从乌克兰进口,以 1750 万美元低价购得,然后船厂按照中国的需求于 1993 年 3 月 25 日改造完 工。“雪龙”号前后投入了近 2 亿人民币的改造,据国内有关权威估算,该船现价应在 7 亿人民币左右。 “雪龙”号考察船是中国最大的极地考察船,也是中国唯一能在极地破冰前行的船只。雪龙船耐寒, 能以 1.5 节航速连续冲破 1.2 米厚的冰层(含 0.2 米雪),技术性能先进,属国际领先水平,也是中国进行 极区科学考察的唯一的一艘功能齐全的破冰船。
性能 船装有可调式螺旋桨,航行时操作灵活,有利于破冰。船体用 E 级钢板制作,即使在零下 40℃的严寒 气候条件下,也不会变形。该船可运输杂货、大型重型货物及各种车辆(带滚装仓)、冷藏货物、贵重货 物、炸药、矿物、标准集装箱以及各种油料。 全船共 7 层,可乘载人员 130 人。一般考察队员两人一屋,每间 10 平方米左右,有中央空调,有 24 小时供应热水的卫生间,冰箱、衣柜、写字台等一应俱全,房间里还有端口可供上网发邮件。“雪龙”号 还设有游泳池、图书馆、健身房、室内篮球场、网吧、卡拉 OK、洗衣房、手术室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生 活娱乐设施。游泳池所用的海水都是从洁净的大海里新抽取的,自然没有污染。船上有铺位 128 张,为极 区考察工作提供了基本必备条件。可航行于世界任何海区。 特点 “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 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 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海图。 “规矩”多 雪龙号上有好多好多“守则”。 环保守则:垃圾实行分类管理,不准将垃圾倾倒入海; 安全守则:居住舱外不准穿拖鞋,因为在船上穿拖鞋不方便,也容易受伤; 消防守则:船上居住舱外禁止吸烟。由于科考携带了直升机,并携带了航空汽油,因此严禁吸烟; 节水守则:要节约用水,原因不用说。 “讲座”多 参加极地科考队的科技人员分别来自多个不同领域。为增进了解,增加对各学科和课题的认识,考察 队经常举办各式各样的讲座。 三、科考历程 1984 年 11 月 20 日,中国首次南极考察编队由上海起航,同年 12 月 26 日抵达南极。 12 月 31 日,南极考察队登上乔治王岛,并举行长城站奠基典礼,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雪龙号 科考船出发开赴南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