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鸣曲形式与交响乐各体裁的关系

合集下载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形式与结构的内在逻辑》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形式与结构的内在逻辑》

音乐历史知识:《音乐形式与结构的内在逻辑》音乐形式与结构的内在逻辑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式,其音符、旋律和和声组成了音乐作品的本质。

而这些音符、旋律和和声又通常以一定的形式排列组合而成,形成了音乐作品的结构。

因此,音乐形式和结构是音乐创作的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理论与分析的重点内容。

音乐形式通常指的是音乐作品中不同部分的排列方式和组合关系。

例如,交响乐通常包含三个或四个乐章,而每个乐章又由多个部分构成。

而流行歌曲则通常由副歌、间奏和多个段落组成。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形式排列的方式和部分组合的关系都有所不同。

然而,不同作品中形式的差异并不意味着其缺少内在的逻辑结构。

音乐结构则是指音乐作品中的具体组成方式和排列顺序。

这些组成元素可以是音符、旋律、和声、节奏等各种音乐要素。

结构的设计和排列往往能够影响音乐作品的整体效果和力度。

例如,有些音乐作品中会应用重复、变化和转移的技法,来加强音乐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这些技法可以使音乐结构更加丰富和富有变化。

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中音乐形式和结构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本身就是多样化和复杂的,因此在不同类型的音乐形式和作品中,音乐形式和结构的设计和排列也不相同。

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音乐形式和结构,如序曲、奏鸣曲、协奏曲、大调弥撒、民谣等。

这些形式和结构在不同的音乐作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意义。

另外,音乐形式和结构在音乐理论和分析中也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

音乐理论和分析包括许多不同的学科和领域,如调性、和声学、谱系学、节奏学等。

这些学科和领域的目的都是解释和分析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式和结构。

因此,设计和排列严密的音乐结构通常被视为优秀的音乐作品,而这些音乐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也成为音乐理论和分析中的研究对象。

总之,音乐形式和结构是音乐创作和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在性质多样的音乐作品中,形式和结构的设计和排列既体现了音乐创作者的创造思想和风格,又为理论研究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交响乐曲式结构的一二三四,你知道吗?

交响乐曲式结构的一二三四,你知道吗?

交响乐曲式结构的一二三四,你知道吗?图:多伦多交响乐团TSO怎样才算听懂了交响乐?就是听了交响乐作品,你感受到它的意境、形象、情感,引起联想,受到了感染,就是听懂了。

经典交响曲有典型的一二三四的曲式结构。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快板,有时有一个慢速度引子——通常是奏鸣曲式,并且是整部作品智慧的核心。

这是普通所谓的奏鸣曲(Sonata)式——一种把三部形式大大地扩充的类型。

在这种曲式中首先为要强调主题间彼此的对比,而将调(Key)细心妥为配置,以建立后来处理乐曲的通路。

结构的三大部分是这样:现示部分(Exposition)有时前面有一个慢的引序乐段。

发展部分(Development)。

再现部分(Recapitulation)——现示部分的重现,有着某种的变化,后面附一结尾乐段(Coda)。

现示部分:1.在主调上把主题现示出来,转调在这一段是暂时性质,这是由于主调的性质必须首先确立。

2.通过乐段或桥梁,这一段主调的影响或力量渐弱,直到最后新调建立完成(虽然新调与旧调相隔的关系并不疏远)。

在早期的交响乐,如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初期作品,所转的新调常是属调,或者若原调是小调便转入关系大调。

后来贝多芬把转到新调的范围扩大。

19世纪后期交响乐作曲家都是采用他的方式。

3.在新的调上先披露出第二主题(或更确实地说,一组主题),然后继续下去,直到现示部分全部完结。

在早期交响乐曲现示部分完结在有双纵线并有反复记号之处,反复后即进入发展部分并不分开。

发展部分(亦称“自由幻想”或“发挥乐段”):这一部分是把已经披露出来的主题给予各种各样的发展——即依作曲者的意愿与创作手法,把旋律、节奏与和声性格化,使用不同的风格与组合,常时运用着转调和离调,没有任何具体条律规则能规定这种表现的方式。

例如贝多芬《第八交响乐》的第一乐章,发展部分是简单地全部基于一个从主题中取出的单纯音型(figure)。

在《英雄交响乐》中,实际上所有主题的材料,都在那具有空前力度和精巧的发展部分中表现无遗。

钢琴奏鸣曲发展史

钢琴奏鸣曲发展史

钢琴奏鸣曲发展史谌哲慧湖南师范大学摘要:在古典音乐史上,奏鸣曲体裁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其结构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

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

本文从古典音乐发展的各个时期简述钢琴古典奏鸣曲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对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加以评析。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发展史奏鸣曲在巴洛克时期只是泛指器乐作品,与声乐作品的康塔塔相区分,到十七世纪后期在意大利作曲家科莱利的作品才开始用几个互相对比的乐章组成套曲型的奏鸣曲。

18世纪中叶开始,古典奏鸣曲的三乐章形式逐渐形成。

在钢琴音乐的各个体裁中,奏鸣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奏鸣曲是多乐章的器乐套曲,又称奏鸣曲套曲,是一种大型套曲形式的体裁之一。

它通常由3、4个相互独立而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一件乐器独奏或一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奏鸣曲奏鸣曲在17世纪初是指为一或二件旋律乐器,以及一个数字低音声部而写成的器乐作品,即一种重奏曲。

巴洛克时期的奏鸣曲可由单一乐章或多乐章构成,主要有“独奏奏鸣曲”和“三重奏鸣曲”两种形式,当时的乐章尚未有固定的排列顺序及形式,奏鸣曲乐章可自由跟舞曲组合。

17世纪中开始,古典奏鸣曲开始出现并巩固其某些特征,意大利作曲家科雷利对套曲形式的奠定起了重大作用,它所作的奏鸣曲均由慢-快-慢-快四个乐章组成,并交替使用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写法;D ·斯卡拉蒂则通过500多首奏鸣曲的创作实践,确立了古典奏鸣曲式。

当时的奏鸣曲分为两类:源于坎佐纳的“教会奏鸣曲”和由一系列舞曲组成的“室内奏鸣曲”。

前者主要在教堂演奏,风格较严谨,大多是由注重对位法的乐章而组成;后者多用于宫廷娱乐,并由此发展成后来的古组曲。

早期键盘乐器奏鸣曲数量并不多,一直到巴洛克盛期即18世纪上半叶,独奏奏鸣曲取代了三重奏鸣曲的地位,最早为键盘乐器创作独奏奏鸣曲的作家是萨尔瓦托雷和库瑙,其后的独奏奏鸣曲以D ·斯卡拉蒂和D ·阿尔贝蒂等作曲家为代表,这一时期后,键盘奏鸣曲创作才逐渐成为主流。

交响乐的体裁

交响乐的体裁

交响乐的体裁从音乐体裁角度讲,迄今为止,交响乐仍然是西方音乐中最重要的器乐形式。

现将交响乐的体裁介绍如下。

序曲——序曲是在大型音乐作品如歌剧、舞剧、戏剧开幕以前的器乐演奏形式。

现代序曲具有概括全剧的基本内容以及音乐形象的作用,并主要采用奏鸣曲式,如贝多芬的《哀格蒙特序曲》。

除了作为歌剧或舞剧作品的序奏以外,还有音乐会序曲。

它是单乐章的交响乐作品,往往带有标题,同文学作品、民间传说、史实、自然景物、生活习俗场景等有一定联系。

如,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序曲》。

组曲——组曲是由相对独立的若干乐曲或乐章组成的套曲,大多为器乐曲。

现代组曲大多是标题性的交响组曲,与其它标题交响音乐一样,它或与一定的文学题材构思相联系,或由舞剧、歌剧、戏剧、电影的音乐片段发展而成,也有的取材于一定的民俗场景、自然景观。

比如,李姆斯基·柯萨可夫根据阿拉伯的神话小说《一千零一夜》的题材写成的交响组曲《天方夜谭》,柴可夫斯基由舞剧音乐组成的《胡桃夹子组曲》,格罗非的《大峡谷组曲》。

协奏曲——协奏曲是指一件乐器和几件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现代协奏曲多采用三个乐章的套曲结构。

在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作品中,协奏曲第一或第三乐章结束前,常常插入能由独奏乐器表现高超技能的华彩乐段,此时,乐队往往停留在属和弦上,华彩乐段后紧接管弦乐队合奏的结尾。

也有单乐章的协奏曲,如我国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交响曲——交响曲是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套曲。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源自希腊文Symphonia,最初是指不同的声音谐和的发声的意思,后来有时指器乐合奏曲,有时专指多声部器乐曲。

从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海顿开始,交响曲最终定型:第一乐章,快板,必须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行板,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的小步舞曲;第四乐章,急速,回旋曲或奏鸣曲式。

贝多芬以来,交响曲被赋予更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更辉煌的交响效果,比如,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九交响曲《合唱》,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

奏鸣曲与奏鸣曲式

奏鸣曲与奏鸣曲式

另外还有一种早期奏鸣曲不是套曲, 而是单乐章的器乐曲。这种单乐章的奏 鸣曲大多是风俗性的体裁,常常具有田 园曲、小步舞曲、基格舞曲、萨拉班德 舞曲等的特点。 巴赫的同时代人,意大利作曲家多 美尼科· 斯卡拉蒂作有五百多首钢琴奏鸣 曲,大多是这种单乐章的奏鸣曲。并且 大多采用古奏鸣曲式写成。古奏鸣曲式 由古二段式(古二段式是一种没有完整 主题再现的曲式,它的第一部分总是结 束在属功能方面的调性上。第二部分才 返回到主调。)发展而成,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是两个对比主题的呈示,第二段 是第一主题的展开和第二主题的再现。 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以上几种奏 鸣曲发展成为近代奏鸣曲。近代奏鸣曲 通常包含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一般是用 奏鸣曲式写成的快板乐章,由以斯卡拉 蒂的作品为代表的单乐章奏鸣曲发展而 成。
近代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曲
• 近代奏鸣曲的第二乐章是抒情的慢板乐 章,由教堂奏鸣曲的慢乐章发展而成。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或谐谐曲,由室内 奏鸣曲的舞曲发展而成。第四乐章是快 速的终曲,常采用回旋曲式,由教堂奏 鸣曲的快乐章和室内奏鸣曲的快板舞曲 发展而成。 近代奏鸣曲从形成到现在,已经有两 百多年历史,在风格上、形式上和表现 手法上都不断地有新的发展。除了四乐 章的奏鸣曲以外,三乐章的奏鸣曲也是 很常见的,它可以省去第三乐章,也可 以省去第二乐章。有些三乐章的奏鸣曲 很难说是省去了哪一个乐章,因为它的 第二乐章既有慢乐章的性质,又有谐谑 曲的某些特点;或者第三乐章兼有谐谑 曲和终曲的双重性质。另外还有两乐章 和一乐章的奏鸣曲。在两乐章的奏鸣曲 中,以上这种情况就更为常见。
奏鸣曲 与奏鸣曲式的区别
1.简介
• 奏鸣曲是一种大型器乐曲式,与康塔塔相对。理解了 它对理解古典音乐中的其它曲式就不会有很大的困难。要 理解奏鸣曲,首先要分清奏鸣曲和奏鸣曲式这两个概念。 奏鸣曲是一种音乐体裁,而奏鸣曲式则是一种曲式结构。 奏鸣曲是由一件独奏乐器演奏,或由一件独奏乐器和钢琴 合奏的器乐套曲。所谓器乐套曲,就是包含几个乐章的乐 曲。例如奏鸣曲、交响曲、协奏曲和组曲,一般都有几个 乐章,因此都是器乐套曲。奏鸣曲、交响曲和协奏曲是同 一类型的器乐套曲,它们和组曲相比,都有构思缜密、结 构严谨的特点。整个奏鸣曲在速度上快-慢-快的结构源 于德国式前奏曲。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二)44.法国喜歌剧:1752年意大利喜歌剧到巴黎去演出,引起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喜歌剧之争”,反方坚持宫廷贵族的艺术趣味,一方热情赞颂意大利喜歌剧的改革。

45.交响曲:这种体裁的直接来源是意大利序曲“快——慢——快”独立为三个乐章成为交响曲。

前古典时期与巴罗克时期一样,管弦乐队的乐器配置并不固定,到18世纪60~80年代海顿的乐队也不到30人,但突出的进展在于管乐已成乐队的必备乐器。

由小、中、大和低音提琴组成的弦乐组,依旧是主要乐器声部,羽管键琴弹奏通奏低音的重要作用,已逐渐减弱直至取消。

代表人物:意大利的萨马尔蒂尼,德国、奥地利的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早期的维也纳的作曲家。

46.曼海姆乐派:斯塔米茨的特点:管弦乐队造成音色多变的声浪并给人以流动音响的快感,挖掘出管弦乐队丰富的控制力度的能力以及突强的运用,插入一个小步舞曲乐章,逐步完善乐队编制。

北德乐派如CPE巴赫他们都为交响曲发展作出了贡献。

47.海顿交响曲创作:海顿的108部交响曲中,集大成的12首“伦敦”交响曲,将交响曲套曲定型为四个乐章结构,而且将各乐章的不同性质与常用曲式确定下来: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二乐章:行板、慢板或广板,最慢的部分,常用奏鸣曲式或用主题与变奏形式;(第三乐章也是比较常用的: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常用回旋曲式或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

第一乐章开始都有一个“慢板的引子”与随后的快板主题互相对置,海顿奏鸣曲式的连接与展开部分规模增大,体现出奏鸣曲式的乐思发展原则,以小动机作为核心推动音乐向前发展。

第二乐章速度缓慢,旋律朴素动人,富于歌唱性。

第三乐章海顿的小步舞曲不在是宫廷式而是构思新颖,风格质朴甚至粗犷,渗透着民间音乐的印象。

末乐章他使用偶数节拍来代替三拍舞曲,以内容含量更大的奏鸣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替代一般舞曲性的简单结构,如《军队交响曲》《伦敦交响曲》。

弦乐四重奏各时期四重奏的风格与同期的交响曲发展轨迹近似,佳作更多在中晚期作品中,同样以4个乐章结构,有时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奏鸣曲式得到进一部确定和充实音乐展开的手法更加突出,四重奏的各个声部作为彼此“交谈”的平等角色更为匀称协调如《云雀》《皇帝》。

试论贝多芬交响乐和奏鸣曲之间的相互影响

试论贝多芬交响乐和奏鸣曲之间的相互影响
作 品。 性的生动描画 , 更多 的是令人深思的意味。贝多芬对于标题音乐 的理解同时也影响 到了后来 的柏辽兹 和李 斯特 。这是他 内心对
复性质 的段落 , 具备奏 鸣曲式的外部特征 , 他的这些增 加 了奏 鸣
曲这种 体裁的戏剧性 因素和抒情幻想气 质 , 对 比加强 , 调性 的平
起, 将 一个时代 的理想融汇 于 自己的音乐艺 术之中 。《 第六交
响 曲》 是 紧接着《 命运》 之后立刻创作 出来 的。在经历 了与命运之 神 的搏斗之后 , 作 曲家想通 过这部作 品来让 自己获得轻松 , 从充 满斗争 的战场 回到安定祥和 的大 自然 。从这部《 田园交响曲》 中,
第二乐章 , 很快 的行 板 , 描写 的是 ” 溪边 小景 ” , 降 B大调 , 1 2 / 8拍子 , 奏鸣曲式 。这是一个描写静 观默想 的乐 章 , 在形 如小
琴所呈现的第一主题显得悠扬而且明亮 、 清澈 ( 片段 2 ) 。
美学 中最具代表性 、 最能体现其思想 内涵 的所弹的乐句可以联想成某 种合奏或独 奏乐 器。因此我们 能够显而易见的是交 响乐和奏鸣曲之间的关系是密 不可分 的 , 但同时 , 他们也是独立的形式各 自有着各 自的特点。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 的画卷 中独领风骚 ,在他 的几 部交 响
F大调 , 6 / 8 拍子, 回旋的奏鸣曲式。 乐 章的主题恬静开 阔, 象牧人 在 田野中歌唱( 片段 5 ) , 表 现了雨过天 晴之后 的美景 。
于大 自然和生命 万物的礼赞 , 当时贝多芬的耳疾十分严重。这是 他对生活 真切 的感受 , 乐 曲把作 曲家 内心 的痛 楚 、 绝望 和郁郁寡
欢的断肠愁绪, 表现 的那样淋 漓尽 致。一个 人不知要经历多少苦 难才能写 出这样的杰作 。

试论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试论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试论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摘要: 奏鸣曲式是一种音乐结构体裁,主要应用于各种独奏和重奏体裁的奏鸣套曲、交响套曲的第一乐章、中间乐章、或终曲乐章等;也常见于单乐章的交响诗等其他体裁的器乐作品。

本文首先对交响音乐和奏鸣曲式进行简单介绍,接着通过对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的第一乐章进行分析,着重论述了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关键词: 奏鸣曲式交响音乐柴可夫斯基悲怆交响曲一、引言1、交响音乐介绍交响乐,或称交响音乐,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

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

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

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

2、奏鸣曲式介绍奏鸣曲式,是音乐作品的一种结构,也就是有西方音乐史中沿流下来的一种基本被固定下来的音乐框架。

这种框架在经过一个又一个世纪的洗礼与沉淀,最终被人们肯定、喜爱并广泛的传播,从而形成了一种代表西方音乐审美理念的一种大型曲式。

奏鸣曲式是奏鸣曲作品当中主要乐章最常用的音乐结构,尤其是在奏鸣曲作品的第一乐章中基本都使用奏鸣曲式结构,除此外在很多序曲以及交响诗形式的作品中多有运用。

有资料显示,“奏鸣曲式”这一结构概念最早出现在A.B.马克斯的《作曲法教程》中。

奏鸣曲式结构由两部分组成的古奏鸣曲式经过斯卡拉蒂、C.P.E.巴赫、J.C.巴赫等作曲家的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与变化,在维也纳古典乐派由海顿作品中形成了三部分组成的奏鸣曲式,也就是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典型的结构布局。

3、交响曲的组成部分及与奏鸣曲式的关系交响曲通常包含四个独立的乐章,但各个乐章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

它们按照一定的关系先后排列,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思想。

第一乐章是快板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

第二乐章是慢板乐章,它通常是整个交响曲的抒情中心,适于表现人们的生活体验、心理感受和哲理性的思考等。

奏鸣曲与交响曲

奏鸣曲与交响曲

急奏鸣曲形式与交响乐各体裁的关系2010-3-29 22:05提问者:狸猫88|浏览次数:43286次2010-4-9 21:50最佳答案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

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

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

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呈示部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

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展开部(又称发展部)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

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

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交响音乐的体裁和形式

交响音乐的体裁和形式

交响音乐的体裁和形式音乐,象其他姊妹艺术一样,也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音乐直接作用于广大听众的思想感情,积极影响人们的社会生活。

但是,各种艺术反映生活的方式各不相同。

画家用木炭、油彩;雕塑家用大理石、钢铁;而音乐家用以表达意念和感情的媒介则是乐音。

音乐是一种时间的艺术, 是一系列乐音不停顿流动的形式。

因此,音乐特别需要有它自己的一套组织乐音的形式,即音乐发展的逻辑:音乐通过主题或动机的重复、变化和发展,组成了互不相同的各种形式,并根据它所反映的内容的需要,形成歹各种不同的体裁;循着音乐的结构和布局,听者更便于看清音乐怎样开始、怎样进入高潮和怎样结束。

换句话说,借助音乐“起、承、转、合”的进程的指引,听者更容易掌握作曲者的构思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器乐作品,包括交响曲、交响诗、协奏曲、组曲和序曲等, 都是最常见的交响音乐体裁, 下面我们将简略地逐一加以说明。

序曲序曲是最古老的器乐体裁之一,它对其它一些器乐体裁的发展,特别是交响曲和交响诗,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顾名思义,序曲可以比作一部作品的序言或绪论,它在音乐中最初是指歌剧、清唱剧、大合唱、舞剧或其它戏剧作品演出之前的一段前奏式的器乐曲,即主要是一种闹场性质的音乐。

但是,这种早期的闹场音乐非常简单,实际上只是几声响亮的号声而己,相当于现今剧场离出之前的三遍铃声。

最古老的民间市集戏台或木偶戏演出就是这样,甚至到十七世纪初,在意大利歌剧中,象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1667-1643 )的歌剧作品,有时也还是这样。

十七世纪末,开始出现两种不同范型的戏剧前奏一法国序曲和意大利序曲。

所谓法国序曲 , 是法国民族歌剧前奠基者吕里(Lully,1632-1687 )所创立的。

这种序曲从一段宏伟、壮严、缓慢 , 而且往往是进行曲式的引子开始,当中接上快速、活跃的一段音乐,多半用复调的风格写成, 最后重复开头那段慢速度的音乐,或用慢速度的小步舞曲作为结束。

古典音乐的体裁类型

古典音乐的体裁类型

古典音乐的体裁类型交响曲(Symphony)广义的来说,交响曲是为管弦乐所写的奏鸣曲。

这个曲式源自于巴洛克时期,当时对此名称的解释相当于现在的歌剧「序曲」,也就是由快板-慢板-快板形式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的器乐曲。

古典时期以后一般公认的模式是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快板,轮旋曲式。

古典时期的海顿将交响曲带向一个新高峰,莫扎特遵循其榜样又突破,1788年最后三百的交响曲尤其出色。

贝多芬史将交响曲在表现情感的能力上提升至一新局面,九首交响曲不仅扩大了乐团的编制及乐曲的长度,第九号「合唱」交响曲更把人声引进由席勒(Schiller)作词的「快乐颂」大合唱终乐章中。

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之后,交响曲更被广泛的创作,但形式上开始有了些微改变,或是改变乐章的数目,或是加入了声乐,此外,受了标题音乐作曲手法的影响,更发展出「标题交响曲」之类型。

如贝多芬《第六号田园交响曲》作品68。

交响诗(Symphonic poem)是一种以标题音乐手法完成的单乐章管弦乐作品,与多乐章的标题交响曲有别,交响诗是李斯特首先在作品中引用,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大有与其影响。

交响诗是在音乐中发展诗的理念,用音乐来营造情绪抒发感情,表现诗的意境,气氛和内容。

交响诗的题材自由,手法不受限制,作曲家得以自由表达乐念,是在标题音乐中最发达的乐种。

浪漫派后期德国音乐家理查.施特劳斯(R.Strauss,1864~1949)在交响诗方面堪称一代宗师,他将交响诗改称为「音诗」。

组曲(Suite)十八世纪中期之后舞曲组曲不再受到作曲家的重视,主要是因为音乐逐渐平民化,宫廷内的舞曲不再那么的流行。

浪漫乐派以后流行具有描写性质的舞曲,通常是管弦乐曲及器乐曲的作品。

大多由很多小曲组合而成,没有一定规则可循,作曲家可自由创作,如圣桑「动物狂欢节」、舒曼「儿时情景」、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

另外有芭蕾舞剧中精彩的管弦管配乐,单独用于演奏会上时的芭蕾组曲,如柴科夫斯基「睡芙人」、「天鹅湖」、「胡桃钳」组曲。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

音乐各种形式和题材Sonata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

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

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

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

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

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

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加洛普”一名为音译(Gallop),其本义为“急驰、飞奔、迅速运输”。

加洛普舞曲是一种欢快、两拍舞曲波尔卡起源于捷克民间,曾经风行全欧,不少著名作曲家都用过这种体裁写过音乐作品。

它一般为二拍子,节奏活泼、欢快。

变奏曲(Bianzouqu)全称:主题与变奏曲。

器乐曲。

由一个主题与根据这个主题写成的一组变奏曲组成。

作曲家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

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架而加以自由发挥。

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

另外,还可以在拍子、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

多则数十段。

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作为太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波尔卡,是捷克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以男女对舞为主,基本动作由两个踏步和一个跳踏步组成,于十九世纪中叶风行全欧。

舞曲大致分为急速、徐缓和玛祖卡节奏等三种类型,一般为二拍子,三部曲式,节奏活泼。

交响乐及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

交响乐及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

一、交响乐及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交响乐是一种具有奏鸣体裁特点,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

交响乐体裁初步规范化,是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

18世纪中、后期,交响乐逐步脱离歌剧而成为一种结构宏达的独立体裁。

维也纳古典音乐派的杰出代表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使交响乐在创作实践中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力。

海顿确立了交响乐的规范形式,采用双管编制的乐队组合方式,展现了多样化的主题发展手法,使小步舞曲的乐章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莫扎特音乐流畅,结构别致,以带复调的主调和声风格和旋律化的展开手法,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

贝多芬在音乐中运用广阔发展的动机、对比主题和富于动力的和声以及深刻的哲理思想和战斗热情,把交响乐推动到了崇高而辉煌的境界,我们从交响乐中能够领悟到音乐的巨大魅力和震撼心灵的力量。

二、交响乐(西洋管弦乐队)的组别以及名称西洋管弦乐器按其演奏方式被分为弦乐、木管乐、铜管乐、键盘弹拨与打击乐四组。

1、弦乐器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2、木管乐器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3、铜管乐器组:圆号、小号、长号、大号4、键盘弹拨与打击乐器组:钢琴、竖琴、吉它、曼陀铃、定音鼓、三角铁等。

三、写出奏鸣曲式的曲式结构及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结构图1、奏鸣曲式结构图呈式部展开部再现部A B A引主连副结引中返主连副结尾部接部束入心回接束子部阶阶阶部部部部声段段段2《梁祝》的曲式结构呈引子主部(单三部曲式)式 A(写景、爱情主题)+B(草桥结拜)+Aˆ1(主题再现)连接部自由华彩部副部(回旋曲式)A+B+A+C+A(三载同窗)(共读共玩)结束语(十八相送)(长亭惜别)展抗婚开楼台会部哭灵、控诉、投坟再化蝶现部(省略副部)四、写出交响乐各时期的音乐流派及其代表人物答:1、巴洛克时期:巴赫、亨德尔2、古典流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3、浪漫时期: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柏辽慈等4、民族乐派:格林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5、20世纪新音乐:斯特拉文斯基、肖斯塔科维奇、普罗科菲耶夫、格什温等五、论述音乐欣赏中的心理活动答:音乐欣赏活动主要表现为欣赏者的一系列心理活动:音乐感知、情感体验、理解认识等,是一种复杂多变的心理过程。

古典音乐的分类?如何区分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其他的类型?

古典音乐的分类?如何区分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其他的类型?

古典音乐的分类?如何区分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小夜曲以及其他的类型?Aria:咏叹调(抒情调)配有伴奏的独唱曲,是歌剧或清唱剧里的歌曲,有时也用于抒情的器乐曲上。

Cantata:清唱剧以宗教文字为歌词,配以器乐伴奏的乐曲,但也有极少数是非宗教的世俗清唱剧。

Chamber Music:室乐三至十五件乐器合奏的器乐曲,如三重奏(Trio),四重奏(Quartet),五重奏(Quintet)等。

Chorale:圣咏曲德国新教或路得教会的一种感恩赞美诗歌。

Concert协奏曲巴罗克时期发展出来的曲种,通常是一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团合奏的乐曲,有时独奏乐器会有两至四件。

Concerto Gross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的先驱。

比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协奏曲结构规模较小,大协奏曲的独奏乐器通常都有两件或以上。

Etude:练习曲原指一些为针对某一种演奏技巧而作的简短乐曲,但在浪漫时代也有作曲家写作极为艰深的练习曲在音乐会中演奏。

Fugue:赋格曲源自拉丁文fuga,即逃遁的意思。

赋格是复音音乐的重要曲式,同一旋律反复出现,互相重叠,或互相“逃难”对方。

Gregorian Chant:葛丽果圣歌葛丽果一世在第六世纪提倡的一种教会仪式音乐,由男歌手或男声合唱团演唱,经文全是拉丁文。

Homophony:主调音乐一个声部为主调,另由和弦(Chord)声部伴奏。

Impromtu:即兴曲浪漫时期的一种音乐类型。

是一种主要为钢琴而谱的短曲,具有即兴感,但并不是现场即兴演奏的。

Lied:德文艺术歌德文歌曲的意思,众数则称为Lieder。

Magrigal:牧歌没有乐器伴奏的声乐作品,歌词大多数与感情有关。

March:进行曲为进行或游||行而作的儿拍子短曲。

Mass:弥撒曲以天主教弥撒中经文为唱词所写的大型声乐作品。

Minuet:小步舞曲原是一种法国舞曲,在十七世纪开始发展成艺术音乐的一部分,常见于巴罗克时期的舞曲或古典时期交响曲的第三乐章。

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

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应用摘要: 简述奏鸣曲式及交响音乐的结构并结合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的分析, 说明了奏鸣曲式在交响音乐中的运用。

关键词: 奏鸣曲式交响音乐第六交响曲。

交响乐与奏鸣曲在音乐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的发展、确立和成熟, 都是通过作曲家的努力和不断尝试而得来的, 是人类音乐史上宝贵的财富。

在早期的交响乐发展中, 不少作曲家为创建交响乐体裁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乐等。

后来古典时期的交响曲, 经海顿、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 最后完全确立。

交响乐的曲式结构决定了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

虽然实质上它是一部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 但它比奏鸣曲拥有更宏大、更丰富、更高级的表现力。

奏鸣曲式 sonata form,所谓“曲式”,就是写作乐曲的一种格律,即用一种比较固定的框架把乐曲的大结构框出来,使具有某种固定曲式的乐曲具有比较规整的形态,利于聆听者理解与欣赏。

而奏鸣曲式是一种在构思上以一对矛盾为基础、在材料上以两个主题为中心、在结构上以三种功能为支撑所构成的比较复杂的三部性曲式,是一种较大型的结构形式,适合于表现戏剧性题材内容,是奏鸣曲主要乐章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它包含几个不同主题的呈示、发展和再现以及特定的调性布局。

由于它通常用于奏鸣曲的第1乐章,并常用快板速度,所以也称为奏鸣曲第1乐章形式或奏鸣曲快板形式。

这种曲式不仅用于奏鸣曲中,也用于室内乐、协奏曲、交响曲等大型音乐作品的相应乐章。

奏鸣曲式这一名称,最早是A.B.马克斯在他的《作曲法教程》中最早提出来的。

奏鸣曲式的前身古奏鸣曲式,是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上半叶形成的。

这种曲式是一种二段式。

第1部分在主部之后有一个连接部,起转调作用,副部则在属调出现(或主部是小调,则副部往往用关系大调)。

第2部分则将主部改在属调出现,或用主部的一部分在几个不同的调上展开,然后将连接段改变,使副部在主调上再现。

音乐形式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影响

音乐形式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影响

音乐形式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影响音乐作品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乐谱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在创作过程中,音乐形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作品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音乐形式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影响,并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影响。

首先,音乐形式决定了作品的起承转合。

一个音乐作品通常由多个部分组成,例如前奏、主题、副歌、间奏和尾声等。

这些部分的顺序和长度取决于音乐形式。

例如,一首古典音乐的奏鸣曲通常由三个部分组成:快速的第一乐章、慢速的第二乐章和快速的第三乐章。

这种形式决定了作品的起承转合,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音乐的情感变化和发展。

其次,音乐形式影响了作品的情绪表达。

不同的音乐形式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一个悲伤的音乐作品通常采用慢速和低音调,而一个欢快的音乐作品则采用快速和高音调。

这种情感表达的差异是由音乐形式决定的。

例如,一首交响乐通常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

第一部分可能是悲伤的,第二部分可能是欢快的,第三部分可能是庄严的。

这种形式的变化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有趣,引起听众的共鸣。

此外,音乐形式还影响了作品的节奏和动态。

不同的音乐形式有不同的节奏和动态要求。

例如,一个舞曲通常要求快速的节奏和活跃的动态,而一个室内乐则要求柔和的节奏和平静的动态。

这种节奏和动态的变化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力,给听众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体验。

最后,音乐形式对作品的结构和发展起着引领和统一的作用。

一个音乐作品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发展,以使听众能够理解和欣赏。

音乐形式提供了一个框架,使创作者能够组织和安排作品的各个部分。

例如,一首流行歌曲通常由诗歌、副歌和桥段组成。

这种形式的统一使作品更加连贯和完整,使听众能够跟随和理解。

综上所述,音乐形式对作品整体结构的影响不可忽视。

它决定了作品的起承转合,影响了情绪表达、节奏和动态,并起着引领和统一的作用。

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音乐形式的选择和运用,以使作品更加完整和有力。

交响乐和协奏曲、奏鸣曲有什么区别?

交响乐和协奏曲、奏鸣曲有什么区别?

交响乐和协奏曲、奏鸣曲有什么区别?一、交响乐(不等同交响曲)是包含多个乐章的大型管弦乐曲,一般是为管弦乐团创作。

交响音乐不是一种特定的体裁名称,而是一类器乐体裁的总称。

这类体裁的共同特征是:1、由大型的管弦乐队演奏;2、音乐内涵深刻,具有戏剧性、史诗性、悲剧性、英雄性,或者音乐格调庄重,具有叙事性、描写性、抒情性、风俗性等;3、有较严谨的结构和丰富的表现手段。

4、表现手法是顿挫分明的,能将听众带入音乐意境和想像空间。

二、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coll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

协奏曲(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十六世纪时,指意大利的一种有乐器伴奏的声乐曲。

十七世纪后半期起,指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的器乐套曲。

巴洛克时期形成的由几件独奏乐器组成一组与乐队竞奏者称为大协奏曲。

古典乐派时期形成的由小提琴、钢琴、大提琴等一件乐器与乐队竞奏的控协奏曲称“独奏协奏曲”。

拉赫玛尼诺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以及浪漫乐派的许多作曲家均作有大量的独奏协奏曲作品。

三、奏鸣曲(Sonata)是种乐器音乐的写作方式,此字汇源自拉丁文的sonare,即发出声响。

在古典音乐史上,此种曲式随着各个乐派的风格不同也有着不同的发展。

奏鸣曲的曲式从古典乐派时期开始逐步发展完善。

19世纪初,给各类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大量出现,奏鸣曲俨然成为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主要表现方式。

到了20世纪,作曲家依然创作着给乐器演奏的奏鸣曲,但相较于古典乐派以及浪漫乐派的奏鸣曲,20世纪的奏鸣曲在曲式方面已有了不同的面貌。

亦称“奏鸣曲套曲”。

由3、4个相互形成对比的乐章构成,用1件乐器独奏或 1件乐器与钢琴合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资料:欧古老师的课件
一、奏鸣曲式是基于三部曲式的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曲式,是西洋音乐中最重要的音乐结构。

奏鸣曲、协奏曲、交响曲以及其它类型作品的第一乐章,通常是用它写成的。

它有时也用于其它乐章。

奏鸣曲式与三部曲式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段和第三段是双主题的,结构也较之庞大,它分以下三个部分。

1、呈示部
有两个主题。

第一主题出现在主调上,而副题多用属调或其它近关系词,如下属词、关系大小词、同名大小调等。

这样,主题与副题易于形成调性和色彩上的对比。

呈示部常用于提出矛盾的、可争论的问题。

2、展开部(又称发展部)
呈示部中陈述的两个主题,在这里运用各种手法予以展开发挥,它有些类似自由幻想曲,往往能推出全曲的高潮。

展开部用于进行讨论,甚至矛盾间互相斗争。

3、再现部
基本上是呈示部的再现,但有了些变化。

原来是属调的副题,在这里移为语调演奏,目的是为了便于回到原调而作结束。

再现部用于统一认识,作初步的结论。

除上述三大基本部分外,奏鸣曲式常在呈示部前加慢速的前奏或引子,在再现部后加一个结尾,用于总结。

古典作曲家创作交响音乐时,多用奏鸣曲式写其中的第一乐章,有的作品末乐章也用奏鸣曲式写。

二、奏鸣曲形式与交响音乐各体裁的关系
1、奏鸣曲形式与序曲的关系
在形式上,序曲大都是单乐章的作品,大多用奏鸣曲式写成,通过奏鸣曲式来展示一定主题,通过两个主题的对比,深刻阐述一定事件。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
柴科夫斯基用两个主题之间的强烈对比,歌颂了俄罗斯人民反抗法国军队侵略的英勇。

乐曲的引子用安静祥和的音调,描述了俄罗斯人民在入侵前的和平安宁的生活,随后用一系列惊惶不安的节奏与如泣如诉的旋律象征着入侵时人们的惊慌呼喊,之后在军鼓声中,奏出军队集结的号角合奏主题,象征众志成城、誓死抗敌。

呈示部描述了战争的惨烈场景。

主部出现的变形的《马赛曲》主题象征着法国军队的高傲、不可一世的形象,副部的主题是两支优美的俄罗斯风格的主题,第一副部主题宽广、抒情,充满了对祖国的深情之爱,第二副部主题来自俄罗斯民歌,轻快的风格颂扬了俄罗斯人民在应战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发展部进一步描写了战争中双方力量的对比,展示了刀光剑影的场景。

其中,《马赛曲》的变式由不可一世逐渐变成强弩之末。

再现部与尾声相连,用从高音至低音的下行音象征着俄罗斯军队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尾声描述了战争胜利后的欢庆场面,军队集结号角合奏主题的重现,显示了俄罗斯军队的庄严与英勇。

2、奏鸣曲形式与交响诗的关系
交响诗表现题材广泛,形式上灵活多样,结构上比较自由,常使用奏鸣曲形式来表达、塑造特定形象。

例如:理查•施特劳斯的《蒂尔的恶作剧》,用一个引子描述寂静的深夜,蒂尔蹑手蹑脚地出场,开始他的恶作剧。

两个用圆号与单簧管演奏出的蒂尔的主题,经过各种变形,在不同的音乐场景中出现,展开部、再现部中,我们可以听到蒂尔骑马闯闹市后,躲藏在墙角哧哧地笑、看到乔装神父说教时表面一本正经内心窃笑的样子,看到他向女人献殷勤的场景、与学者争吵后露出的轻蔑表情。

最终,蒂尔被人抓获,无论他如何告饶,仍被处以死刑。

结尾中,暗示着蒂尔对自己死亡的反抗与精神的永存,我们仿佛又看到了蒂尔吵闹、窃喜的形象。

3、奏鸣曲形式与协奏曲的关系
协奏曲通常为三乐章,第一乐章大多采用奏鸣曲形式,最后一个乐章快速、热情,采用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
这部协奏曲以俄罗斯特有的个性与民族音调,将作者一生悲愤加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这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所经受的苦难,令人振奋。

引子:由乐队奏出,具有浓郁的俄罗斯风格。

开始时,引子平稳、安详,从容不迫,但经过后一个下行乐句后风格突变,情绪越来越紧张,经过四个上行乐句的摸进,紧张气氛达到顶点。

交响乐队安静下来,把小提琴独奏让了进来。

独奏小提琴进入后奏出一个自由式的乐句。

后直接把音乐带入奏鸣曲形式呈示部的第一主题。

呈示部: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的呈示部主题给人以典雅、清新、流畅之感,仿佛是自我独白,又好似真诚的倾诉。

稍显热情冲动,第二主题优美、伤感,第一主题气势恢宏。

发展部:以小提琴独奏开始,以主题变奏的方式,演绎出优雅的乐段。

发展部与再现部之间,柴科夫斯基安排了一个华彩乐段,将小提琴的技巧发挥到极致。

再现部:长笛紧随华彩乐段中的独奏小提琴颤音而入,情绪仍是发展部中的淡淡的忧郁。

尾声:小提琴的高难度技巧在交响乐队的紧密配合下,给人以振奋的情绪,整首曲子充满了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奏鸣曲形式与交响曲的关系
交响曲通常有四个乐章,其第一乐章多采用奏鸣曲式,快板,第二章为慢板,可用奏鸣曲式;第四乐章也偶尔采用奏鸣曲式。

例如:德沃夏克的《致新大陆》第一乐章
引子由大提琴、长笛奏出,具有沉思般特点。

在这之后,弦乐、管乐和定音鼓相继奏出紧张、强烈的节奏,引出坚定有力、号角般的主部主题,暗喻了美国那种紧张、忙碌的快节奏生活。

乐章的主部主题转达了“新世界”的消息,具有强烈的震撼效果。

副部主题具有抒情性,有思想意味。

展开部的发展比较紧凑,以呈示部中主、副部主题的片段为基础进行发展,情绪逐渐紧张、激烈。

再现部基本原样重复呈示部,两个主题巧妙的重叠,将乐曲推向高潮。

最后,以乐队的全奏为结束。

5、奏鸣曲形式与组曲的关系
例如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组曲》
乐曲在小提琴,中提琴的颤音与竖琴的弹拨音下开始,在提琴快速的和弦颤音与竖琴优美的琶音的伴随下,双簧管奏出了象征天鹅主题的哀婉悲伤的旋律,将奥杰塔充满温柔的美和无尽伤感的样子呈现眼前。

随着音乐的发展,双簧管吹奏的音域不断增高,弦乐与竖琴的伴奏音量也不断加大,当铜管奏出了响亮浑厚的主题旋律时,乐曲从呈现部转到展开部。

与此同时,弦乐强力度的颤音作为副旋律出现,使音乐主题进一步深化,随后,在木管富有节奏感
的三连音的衬托下,弦乐奏响了动人的主旋律音,仿佛表现出了天鹅群在天空中展翅翱翔的样子。

当主题音乐演奏完后,弦乐管乐的演奏力度逐步增强,音乐变得越来越强烈,似乎也在暗示着奥杰塔内心对自由的强烈渴望以及在她身边潜伏着的强大的恶势力(魔王对奥杰塔的控制力)。

最终弦乐与管乐的齐奏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乐曲也由此进入了再现部,弦乐在铜管强音的伴奏下,颤音拉奏主旋律,随着演奏音量的不断减弱,双簧管及长笛吹出了主题音乐,然后是大提琴和贝司重复拉奏,音乐也由此越来越低沉,缓慢,仿佛是在为奥杰塔的命运哀伤感叹。

在大提琴和贝司的最后三个间断的音符奏出后,乐曲结束。

乐曲结尾音乐的减弱同时象征着天鹅群逐渐地远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