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及报道分析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评估及报道分析张坤【摘要】目的:分析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评估。
方法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102例高脂血症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51例。
常规组采用剂量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剂量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G(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L-6(白细胞介素6)、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采用不同剂量的辛伐他汀治疗后,治疗组无论是TC、TG、LDL-C、IL-6以及TNF-α明显低于常规组(P <0.05),差异显著。
结论针对高脂血症患者在治疗期间选择采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能够起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对患者的各项指标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同时患者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中可推广使用。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08【总页数】2页(P37-37,38)【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不同剂量;治疗效果【作者】张坤【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沈阳1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2多种疾病均有可能使患者诱发高脂血症,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较为多见,由高脂血症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发展机制涉及到血管炎性反应以及内皮功能障碍等[1]。
相关资料在报道中指出,此类患者使用辛伐他汀治疗后可纠正血脂紊乱情况[2]。
为进一步探讨辛伐他汀在高脂血症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此次研究将分析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评估。
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3年11月至2015年12月间,我院将102例高脂血症患者通过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每组患者均为51例。
常规组采用剂量为20 mg辛伐他汀治疗,而治疗组给予剂量为40 mg辛伐他汀治疗。
治疗组中27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年龄41~73岁,平均(56.3±3.5)岁;常规组中29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年龄43~76岁,平均(58.3±4.1)岁。
高脂血症中医药治疗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口服。 总有效率最低的为治疗组总有效率 7 . 治 5 %, 9 疗组给予 自拟十味降脂汤 口服 , 对照组 总有效 率为 6 .%, 29 给予潘 特 生 口服 。此外 , 据 实验 室 实 测值 根 进 行统 计 分析 评 价疗 效 的文 献 有 1 8篇 ,两 种 结合
的 有 1 , 据 总有 效 率 、 2篇 依 中医证 候 积分 及 实 验室 实测 值三 者结合 评价 的文献仅 有 1 。其 中还 有一 篇 篇 , 两 组 停 药 3个 月后 疗 效 比较 : 疗 组 总 有 效 对 治 率 6 .%, 照 组 总 有 效 率 4 .%, 组 疗 效 比较 , 1 2 对 8 9 两
筛选 ” 量表指标 体系 , 引人反 映 中医特 色 的中医证 侯 评分 指标 ,生命 质量 指标等 ,建 立文献 信 息评 价体
系。其分为可信度指标体系和效果评价指标体 系两 部分 。可信度 指标体 系包括 : 刊名 , 期 文献名 , 者 , 作 多 中心试验 , 疗组 例数 , 照组 例数 , 治 对 纳人标 准 , 排
应表现为 : 胃肠 道 不 适 , 腹 痛 、 气 、 心 、 秘 、 如 胀 恶 便
腹泻 、 欲差等 , 食 肝功改变 , A T A T C K升高 如 L 、S 、P
等 , 晕 、 乏等 , 上 述文 献 均注 明均未 影 响 疗 程 头 疲 但 及 实验结 果 , 停药 1 周后 , 良反 应症 状 自行消 失 。 不
8 4
新疆 中医药
21 0 0年
第2卷 8
第2 ( 期 总第 1 6 ) 2期
很大 程度 上就 有赖 于康 复 医学 的发 展 。近代 医学研 究 表 明 ,积 极 进 行 康 复 治 疗 可 以 明显 延 长患 者 寿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
方法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口服辛伐他汀片,观察组合用自制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脂水平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可靠,且安全性较高,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标签:中西医结合;高脂血症;心可舒颗粒;辛伐他汀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血脂异常已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普遍健康问题。
患者之所以出现高脂血症是因为体内的直指方含量过高,人体的血浆中含有多种脂质成分,当一种或以上的脂质含量过高,超过了标准范围的时候,临床即认定为高脂血症。
血浆中血脂过高往往会导致许多大型心血管、脑、肾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卒中等,严重威胁的患者的生命安全[1]。
血液中血脂过高属于脂代谢异常,人体的正常代谢途径是将体内的脂质转化为甘油三酯参加血液循环,为机体的糖酵解和其他代谢提供原料,若机体脂质摄入量过大或者代谢系统出现异常,会使得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大量堆积,血清脂蛋白水平升高,导致一系列的血脂指标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下降[2]。
作者经过多年的临床摸索,探讨出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方法,在本院100例高脂血患者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方法、过程与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高脂血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西医诊断符合2017年版《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辨证标准为气滞血瘀。
血脂异常中医药临床评价与分析
学 ;安全性指标 ( 体重 、腹 围、腰 围、血压 、心率 ) 、血常
规 、血糖 、肝 肾功能 、心 电图 、肝脏 B超 ) ,参 照 《 中
药 新药治疗高脂 血症 的临 床研 究指 导原则》 ( 2 0 0 2年版 ) , 主要排 除标准为 单纯基 础研究 的文献 ;没 有对 照的 临床 试 验 研究 ;单纯西 医干预措施的研究 ;动物 实验 研究 。
1 病 因病 机 1 . 1 饮食不节 ,脾失健运 ,嗜食肥甘 厚腻 ,腻脾碍 胃,脾
2 . 2 文献 信 息 的来 源 与 调 查 在 中 国 期 刊 全 文 数 据 库 ( C N K I ) 、万方及维普全 文数据库 以 “ 高脂血症” 、“ 中医药 疗法 ” 、“ 临床研 究” 主题词检索 2 0 0 2— 2 0 1 2年高脂 血症 临 床研究相关 文献 ,进行 统计 归纳分析 ,求 同存 异 ,共筛 选
研 究类 型为近十年来 中医药 治疗高 脂血症 的随 机对照 临床 试 验文献 ;观察对象 为符合各种诊 断标 准的高脂 血症 人 群 ;治疗组 为 中药 或成 药 ,对照 组为 阳性对 照药 物等 ¨ ;
疗 效观 察 指 标 主 要 有 T C 、T G 、L D L—C 、H D L—C ;血 流 变
血脂 异常所致 的心脑 血管疾 病是 当前危 及人类 健康 和
和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 。可信度 指标包 括 : 文献 来源 , 研究机构 ,研究方案 ,研究例数 ,诊 断标准 等 ;疗效评 价指标包括 :疗程指标 (≤1 月 ,1 —2月 , >2月 ),疗 效指标 (理化指标 ,远期疗效 ),生存质量指标 (量表评 分 ), 经济学指标 (治疗 费用 )以及 副作 用 。以上述方 案 为标准进行归纳分 析 ,为今后 临床研 究方 案的筛选 提供 理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脂质含量异常增高的一组疾病,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梗死和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降低血脂已成为临床中的重要治疗目标。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最常用的降脂药物之一,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醇合成而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主要包括降脂效果、安全性和耐受性三个方面。
降脂效果是评价一种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改善血脂谱。
在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还观察到了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效果。
安全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一般来说是安全的,但也存在一些潜在的不良反应。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肌痛和肌无力,严重者可引起肌纤维溶解症。
他汀类药物还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症状等。
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并且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或选择其他降脂药物。
耐受性是评价药物应用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他汀类药物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耐药现象,导致降脂效果下降。
对于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其他降脂药物,如树酯类药物、阿巴斯汀和艾凡莫特等。
他汀类药物是高脂血症治疗中的首选药物,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和安全性。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肌酸激酶、肝功能和血脂水平,以及及时调整剂量和选择其他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还需要针对耐药或不能耐受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选择合适的替代药物。
最终,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脂必泰胶囊的降脂疗效评价
脂必泰胶囊的降脂疗效评价脂必泰胶囊是一种常见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脂血症。
它主要通过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降低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代谢和排泄,从而达到降脂的效果。
下面将从临床研究的角度对脂必泰胶囊的降脂疗效进行评价。
一、临床研究概况1. 研究对象:选取了200例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0例,女性100例,年龄范围为30-60岁。
2. 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脂必泰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3. 治疗方案:观察组患者口服脂必泰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连续治疗8周;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非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
二、疗效评价1.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经过8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包括头晕、乏力、胸闷等症状减轻;对照组患者的症状改善较观察组差。
2. 血脂水平改善情况: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上升,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效果较差。
3. 安全性评价: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指标正常;对照组患者也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三、临床研究结论通过对脂必泰胶囊进行8周的临床观察及治疗,发现该药能够显著改善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可以得出结论:脂必泰胶囊具有明显的降脂疗效,对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1. 临床应用:脂必泰胶囊广泛适用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治疗,对于那些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无效的患者尤其适用。
2. 注意事项:在使用脂必泰胶囊治疗高脂血症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平时不要过食高脂肪食物。
脂必泰胶囊具有良好的降脂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缓解相关症状。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还容易导致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等疾病的加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高脂血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手段。
他汀类药物是目前治疗高脂血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通过抑制体内胆固醇合成酶,降低人体内胆固醇水平,从而起到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进行评价,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
一、临床应用评价1.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等。
而且,他汀类药物还可以在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2.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较高,临床研究表明,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影响较小,不会导致明显的临床异常。
而且,在临床应用中,极少数患者出现肌肉疼痛、疲劳等不良反应,一般情况下这些不良反应都可以通过调整用药剂量得到控制。
3.口服方便他汀类药物为口服药物,患者在家中即可按时进行用药,无需到医院进行注射或输液治疗,极大地方便了患者的生活。
二、效果分析1.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能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清胆固醇水平得到控制。
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下降作用较为明显。
2.改善心血管功能高脂血症患者往往伴随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他汀类药物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心血管功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脂血症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他汀类药物的治疗能够减少斑块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接受定期的健康评估。
降血脂中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每日用药一次,1疗程为2-3周,另外患者采取俯卧位,给予患者牵引复位治疗。
复位3天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在复位一个月后佩戴支具或者腰围下地活动。
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研究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采取俯卧位,行局部麻醉,手术中采取C臂X线仪器,穿刺受损椎体,匀速进针,直至受损椎体前,大约位于椎体前1/3处。
而后在C臂X线仪器下注入骨水泥5ml,待骨水泥硬化,将穿刺针拔出,嘱咐患者绝对卧床休息1天,治疗过程同样给与阿伦磷酸钠、碳酸钙D3片等药物。
1.3观察指标患者疼痛程度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评定,评分共十分,分值越高患者疼痛程度越强。
治疗效果采用Cobb角测量值对受损椎体进行测量进行评定(包括椎体中线高度、椎体前缘高度以及Cobb 角度)。
1.4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分析,其中均数±标准差(x±s)用于表达计量资料,χ2用于检验计数资料,P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 <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两组治疗前Cobb角度、椎体高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椎体中线高度以及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椎体高度以及Cobb角比对(x±s)组别例数Cobb角(度)椎体中线高度(mm)椎体前缘高度(m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6047.84±5.4346.56±6.1310.43±3.1212.27±3.1111.21±3.4212.06±2.87研究组13847.75±5.3742.23±5.2510.47±3.0214.75±3.2411.24±3.4114.43±3.14t-0.143 6.4840.112 6.7320.076 6.805P-0.8860.0000.9110.0000.9400.0002.2 VAS评分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x±s)组别例数VAS评分(分)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对照组1608.65±2.12 5.76±1.67研究组1388.61±2.05 3.24±2.01 t-0.16511.820P-0.8690.000 3 讨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是因骨质疏松症后,患者机体组织日益丢失钙元素,使患者骨强度以及骨密度减低,骨质脆度增加[3],患者脊柱是维系全身的纽带,胸腰生理弧度位于胸椎下部与腰椎上部,若收到间接或是直接的暴力,极易出现椎体压缩骨折[4]。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分析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特点是血浆中胆固醇和(或)三酸甘油酯水平升高。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全球范围内导致心脏疾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高脂血症患者数量的增加,治疗高脂血症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的药物,通过抑制3-羟-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还原酶)来减少胆固醇生成,帮助降低胆固醇水平并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临床上,他汀类药物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脂血症的治疗中。
本文旨在对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他汀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评价1.1 疗效显著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活性,从而降低胆固醇合成,促进LDL受体的表达,增加LDL胆固醇清除,进而达到降低总胆固醇和LDL-C的效果。
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胆固醇水平,改善血脂代谢,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他汀类药物被认为是一种疗效显著的药物。
1.2 安全性高他汀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一般而言,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轻微,并且可以通过调整剂量或者选用适当的药物来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降脂药物联合应用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对于一些难治性高脂血症患者来说,这种联合应用可以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1.3 适应症广泛他汀类药物不仅适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也适用于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
无论是单用或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都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1.4 可持续治疗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长期治疗高脂血症的药物,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持续使用,以维持血脂代谢的稳定状态。
一些研究也表明,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保护心血管系统的健康。
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ine Forum 2015年第13卷第22期 药物与临床157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处理我们使用SPSS12.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 x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 2检验,用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结束后,在观察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31例,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8例,为有效者有6例,为无效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7%。
在对照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治愈者有10例,治疗效果为显效者有12例,为有效者有15例,为无效者有1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8.7%。
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头晕,有2例患者发生了皮肤瘙痒,有1例患者发生了恶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5%。
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了头晕,有5例患者发生了皮肤瘙痒,有3例患者发生了恶心,有2例患者出现了发热的症状,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7.7%。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3 讨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进行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似[4]。
综上所述,用泮托拉唑注射液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性高。
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熊愫兵,田莉,郑晓春,詹天佐,赵卫红.瑞巴派特联合泮托拉 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11(24):2015-2016[2] 郭鹃.泮托拉唑联合柴芍六君子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 疗效分析[J].职业卫生与病伤.2014,29(04):280-281[3] 邱岩.兰索拉唑联合云南红药胶囊治疗5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 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395-396[4] 徐杲.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糜烂性胃炎 的疗效差异[J ].临床消化病杂志.2011,23(06):336-337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纪 红(北京市大兴区中医医院 北京 大兴 102600)【摘要】目的:探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
调节血脂类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方法及结果解读共享版
否
百时美施贵宝
效果较差,几乎已退市
影响胆固醇合成
他汀类
阿托伐他汀
√
抗氧化剂
普罗布考
√
瑞舒伐他汀
√
中药
血脂康
√
匹伐他汀
√
血脂灵
辛伐他汀
√
血脂宁
普伐他汀
√
桑葛降脂丸
氟伐他汀
√
心安宁片
洛伐他汀
√
PCSK9抑制剂
依洛尤单抗
√
影响胆固醇吸收和转运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依折麦布
√
阿利西尤单抗
√
胆酸螯合剂
考来维仑
0.214
116.666
34
0.000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指标体系
第二轮肯德尔协调系数在0.15~0.296之间,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专家意见具有一致性。
根据指标体系设计调节血脂类快速评分表及评分细则
本研究通过前期的文献研究法、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3次专家论证会的修改意见,最终确定调节血脂类临床综合评价快速评分表和评分细则表。
23
是
吉利德
/
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
23
是
默沙东
/
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片
23
是
吉利德
/
格卡瑞韦/哌仑他韦片
17
是
艾伯维
/
达诺瑞韦片
15
是
歌礼
/
索磷布韦片
11
否
吉利德
同企业第一代产品
奥比帕利片
7
否
艾伯维
同企业第一代产品
达赛布韦片
7
否
艾伯维
临床观察高血脂患者的中药降脂疗效评估
临床观察高血脂患者的中药降脂疗效评估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高血脂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药降脂逐渐成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本文将通过临床观察的方式,对高血脂患者中药降脂疗效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背景高血脂是指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过高,是许多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合理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疗法。
然而,传统药物疗法存在副作用明显、疗效不稳定等问题。
中药降脂疗法因其天然药物、疗效稳定等特点备受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评估高血脂患者中药降脂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
三、研究设计1. 受试对象选择本研究选取医院门诊就诊的高血脂患者作为受试对象,共计100名,男女比例相近,年龄在40-65岁之间,符合高血脂的诊断标准。
排除具有其他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2.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设立将100名受试对象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中药降脂治疗组(实验组),另一组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
3. 实验组的治疗方式实验组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的原则,以某方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案,结合个体化的治疗调整。
治疗周期为12周。
4. 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包括限制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
5. 指标评估通过测量两组受试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评估中药降脂治疗的疗效。
四、研究结果经过12周的治疗观察,实验组患者的TC、TG、LDL-C和HDL-C水平相较于初始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变化较为有限。
实验组在治疗结束后的血脂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
五、讨论中药降脂治疗在高血脂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中药成分的复杂性,使得中药治疗能够从多个方面调节血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病的风险。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探讨
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探讨【摘要】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应用评价及效果。
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64例高脂血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使用的他汀类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32例:阿托伐他汀)与实验组(32例:瑞舒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100.00% VS 96.88%),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13% VS 18.75%),数据差异明显(P<0.05)。
结论:高脂血症患者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均可降血脂效果显著,但是瑞舒伐他汀安全性高于阿托伐他汀。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高脂血症;临床应用效果高脂血症的发生与家族遗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过度劳累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机体血脂代谢紊乱,血浆中相关血脂检测结果均超过正常水平,该病好发于肥胖人群,患者常不伴有明显症状,但是部分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症状[1]。
高脂血症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他汀类为该病首选药物,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均为强效降脂药物,但是相关疗效对比研究资料少[2]。
本次研究为弥补相关研究资料不足,比较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64例分别应用阿托伐他汀以及瑞舒伐他汀高脂血症患者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实验组32例瑞舒伐他汀患者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在54岁~78岁、平均年龄(63.82±3.41)岁。
对照组32例阿托伐他汀患者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在52岁~80岁、平均年龄(63.86±3.40)岁。
两组高脂血症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相关血脂检测结果超过正常水平,确诊高脂血症。
排除标准:(1)排除近六个月接受过其他降脂药物治疗患者。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摘要】目的对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3期),MEDLINE(1966-2010),EMbase(1966-201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8-2010),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10)中关于高脂血症临床干预治疗的文献。
文献的类型为自身前后对照,治疗的方法为辛伐他汀药物治疗。
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并对文献的质量进行筛选和评价,使用Revman4.2软件,选择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前后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指标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1个临床研究,合计955 例病例。
结论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有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
【关键词】辛伐他汀高脂血症疗效安全性系统评价 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086-03高脂血症是脂质代谢紊乱的一种表现,指的是人体携带胆固醇或甘油三酯的血脂蛋白浓度超过正常人群水平,其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疾病的发病关系十分密切[1]。
目前我国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达18.6%,约为1.6亿人以上,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
辛伐他汀是由土曲原酶酵解产物合成的羟甲戊二酰辅酶 A( HMG -COA) 还原酶抑制剂。
药物本身无活性,作用机制是其水解产物在肝内通过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过程中的限速 H M G-C OA还原酶,使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合成增加, 从而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3]。
近年来,由于辛伐他汀其降血脂显著的疗效以及经济的价格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国内关于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试验较多,但样本量普遍偏小,且不够系统。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评价,客观评估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检索策略本系统评价检索了中文∕英文公开发表的自身前后对照临床试验。
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
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1、研究目的现发现一种新药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欲初步检测其抗血脂的效果,现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来检测和评价其药效。
2、动物模型的选择、理由以及造模原理选择模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选择理由:大鼠饲养方便,抵病力强,食性与人类相似,易得到规格一致的动物,且费用较低,经济性能较好,用于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有其独特的优点。
造模原理:动物饲喂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功能抑制药甲硫氧嘧啶或丙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3、实验设计⑴实验动物体重150g~250g的雄性SD大鼠⑵实验分组实验总共分为4组,每组均为随机抽取的10只大鼠,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模型对照组;③阳性对照组;④受试药组。
⑶实验设计Ⅰ制造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后述);Ⅱ造模完成后对每个实验组进行以下处理①空白对照组:该组为正常大鼠,在与模型动物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连续4天正常饲喂,不做处理;②模型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生理盐水,连续灌胃4天;③阳性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血脂康,连续灌胃4天;④受试药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A、高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1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B、中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3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B、低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90%的受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Ⅲ给药4天后,对每组大鼠由尾部取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清TC浓度和TG(三酰甘油)浓度,从而测定出每组的平均浓度,计算出每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
阳性对照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阳性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受试药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受试药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Ⅳ比较受试药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对其进行药效分析及评价。
有助于维持改善健康的血脂状况功能评价方法
有助于维持/改善健康的血脂状况功能试验项目、试验原则及结果判定降低血清中胆固醇被认为是降低成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重要手段,也是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控制目标。
根据血脂异常的类型,血脂异常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
辅助降血脂功能评价方法按照不同的高血脂类型分别设立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食实验。
1 试验项目1.1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分成三种情况1.1.1有助于维持正常血脂功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1.1.2有助于维持正常血清胆固醇功能:单纯降低血清胆固醇1.1.3有助于维持正常血清甘油三酯功能:单纯降低血清甘油三酯1.2 动物实验观察指标1.2.1 体重1.2.2 血清总胆固醇1.2.3 血清甘油三酯1.2.4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5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 人体试食试验观察指标1.3.1 血清总胆固醇1.3.2 血清甘油三酯1.3.3 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4. 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 试验原则2.1 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食试验所列指标均为必测项目。
2.2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动物实验的三个动物模型中任选一项。
2.3 根据受试样品的作用机制,可在人体试食试验的三个方案中任选一项,所选择的项目应与动物实验项目一致。
2.4 在进行人体试食试验时,应对受试样品的食用安全性作进一步的观察。
3 结果判定3.1 动物实验:3.1.1 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有助于维持正常血脂功能结果判定:模型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血清甘油三酯升高,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判定模型成立。
实验结果判定:各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任一剂量组血清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且任一剂量组血清甘油三酯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各剂量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可判定该受试样品辅助降低血脂功能动物实验结果阳性。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分析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分析血脂是血浆中甘油三酯、胆固醇和类脂的总称。
当血浆脂质浓度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时称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表现,也是早发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最大的疾病是冠心病,治疗高脂血症可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用2007年-2009年在我院诊治的患者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42至88岁,平均65.2岁,病程半年19年其中有冠心病史,18例有高血压病史,5例有急性心肌梗塞病史。
1.2 方法血脂水平过高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其水平能改善冠心病进程,使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高脂血症的治疗重点是防治血中TC或LDL-C过高或 HDL-C水平过低。
在决定治疗前,应首先分清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脂血症。
继发性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治疗应强调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效果不理想,再佐以药物治疗。
治疗前在饮食调节基础上停用降脂药物1周以上,空腹查血脂(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物,心绞痛发作用硝酸甘油。
戒烟、限酒、增加运动等,改进生活方式有利于调整血脂水平。
根据高脂血症简易分型,正确选用相应的药剂,必要时可联合用药。
服药同时,仍应坚持调整饮食及改善生活方式,以增加疗效。
应定期复查血脂水平,监测肝、肾功能及有关指标。
一旦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应及时减低服药量或停止服药。
2 常用药物分析患者经病因治疗或经3~6个月严格的饮食控制未能有效纠正脂肪代谢异常,并且无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在2个以下者,当TG>5.6mmol/L(500mg/dl)或(主)TC>7.8mmol/L(300mg/dl),或LDL-C≥4.9mmol/L(190mg/dl)时,应开始药物治疗。
治疗开始前应常规检查TC、TG、HDL-C、LDL-C,有条件时还应检查ApoA/ApoB,以除外H表LD-C及ApoA增高型胆固醇血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实验设计
Ⅰ制造大鼠的高脂血症模型(后述);
Ⅱ造模完成后对每个实验组进行以下处理
①空白对照组:该组为正常大鼠,在与模型动物相同的饲养条件下,
连续4天正常饲喂,不做处理;
②模型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生
理盐水,连续灌胃4天;
③阳性对照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400mg/kg的血量越高,造模所
需时间越短,反之亦然,其中猪油的比例最为重
要;
②当饲料中的胆固醇、猪油含量过高时,动物血清浑浊、呈乳白色,可能
对酶法测定脂蛋白时分光光度比色法结果有影响;
③在摄食同样高脂饲料情况下,SD大鼠血清、肝脏中三酰甘油含量明显高
于wistar大鼠,成模时间也比wistar大鼠短;
8、预期结果
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产生的药效相同,中、低剂量组产生的药效要低于高剂量组
9、经费预算
脂康,连续灌胃4天;
④受试药组:分为高、中、低3个剂量组
A、高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10%的受
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
B、中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30%的受
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
B、低剂量组:每只高脂血症大鼠每日灌胃浓度为90%的受
试药400mg/kg,连续灌胃4天
造模原理:动物饲喂高胆固醇和高脂饮食,加入少量胆酸盐,可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如再加入甲状腺功能抑制药甲硫氧嘧啶或丙硫氧嘧啶,可进一步加速高脂血症的形成。
3、实验设计
⑴实验动物
体重150g~250g的雄性SD大鼠
⑵实验分组
实验总共分为4组,每组均为随机抽取的10只大鼠,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模型对照组;③阳
高脂血症药效学实验及评价
1、研究目的
现发现一种新药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欲初步检测其抗血脂的效果,现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来检测和评价其药效。
2、动物模型的选择、理由以及造模原理
选择模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选择理由:大鼠饲养方便,抵病力强,食性与人类相似,易得到规格一致的动物,且费用较低,经济性能较好,用于复制高脂血症模型有其独特的优点。
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
Ⅳ比较受试药组与阳性对照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对其进行药效分析及评价。
4、造模的操作方法
(调配饲料:1%~4%胆固醇;10%猪油;0.2%甲硫氧嘧啶;85.8%~88.8%基础饲料)
将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选用基础饲料对空白对照组的大鼠进行每鼠每日20g的饲喂标准,连续饲喂三周;选用调配饲料对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以及受试药组的大鼠进行造模,每鼠每日饲喂20g连续饲喂3周,可形成高胆固醇血症,用于降血脂药的研究。
④一般而言,雄性动物较雌性动物容易形成高脂血症,故复制高脂血症动
物模型时大多选用雄性动物
7、检测指标
进行调脂药物筛选时,一般测定TC、TG两项指标即可判断,如有变化则可进一步测定其他脂质,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以进行全面分析。
Ⅲ给药4天后,对每组大鼠由尾部取血,分离血清后测定血清TC浓度
和TG(三酰甘油)浓度,从而测定出每组的平均浓度,计算出每组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
阳性对照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阳性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
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照组平均血脂浓度×100%;
受试药组血脂浓度下降百分率=(受试药组平均血脂浓度-模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