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与模式创新

合集下载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研究一、引言自工业革命以来,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发展,推动着工业的不断升级换代。

近年来,智能制造的兴起,已经成为引领工业革命的重要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在不断改变着传统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

与此同时,智能制造也给工业的人才培养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研究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对于产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二、智能制造技术对人才培养的影响1. 引领生产模式转型传统的生产模式,以人工操作为核心。

而智能制造通过将“人”与“机器”以及“物”、“数据”等资源进行全面的融合,实现对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

这种新型生产模式要求企业能快速适应新技术,拥有较高的智能化工厂和研发中心。

因此,智能制造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工业领域将会需要更多的信息技术人才,运营专家和装备维修人员等。

2. 高端技术人才短缺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机器人等。

这些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电子通信、机电一体化等多个领域的交叉应用。

由于智能制造技术本身的高度复杂性和先进性,使得相关的高端技术人才比较稀缺,尤其是“全栈人才”。

这就要求企业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招聘更多高技能的人才,并通过培训和调整,适应智能制造的新型生产模式。

3. 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随着中国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企业意识到自主研发的重要性。

通过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企业可以从根本上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智能制造技术领域,涉及许多核心技术的掌握,如算法设计、机器视觉、语音识别等等。

因此,企业需要更多的研发人才参与研究并进行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4. 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模式变革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普及,人才的培养模式也面临着变革。

一方面,新型的学科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制造管理与创新”等开始出现,培养出具备智能制造领域的跨学科专业人才,弥补了传统工科专业的不足。

另一方面,企业更加关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追求实践和应用的能力。

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策略

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策略

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策略智能制造技术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格局,企业越来越需要精通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我国当前的智能制造技术人才供给还不足,人才培养成为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期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宽口径引进人才为了满足智能制造技术的迫切需求,企业应该广泛引进智能制造技术方面的人才。

这一策略的重点是引进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他们能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要,并为企业带来创新和技术进步。

同时,为了吸引优秀人才,企业还可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以及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二、校企合作推进教育改革校企合作是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共同制定智能制造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并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训基地,既让学生接触到实际工作环境,又能够培养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校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教育更贴切于实际需求。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育与实际工作之间的鸿沟,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便捷的人才引进渠道。

三、搭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注重多层次的体系建设。

对于有相关专业基础的在职人员,可以通过短期培训和进修班提高其智能制造技术水平;对于在校学生,可以加强专业课程的设置和实践环节的安排,提升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创新项目和竞赛,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此外,还可以组织人才交流和培训活动,让人才能够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提高整体水平。

四、持续活跃创新创业氛围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因此应该营造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

企业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项目和技术研发,提供良好的研发条件和资源支持;同时,也可以鼓励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创业支持和帮助,以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此外,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大赛和论坛等活动,为人才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借此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智能制造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具有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特点,对制造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目前我国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仍存在一定的难题和挑战,急需建立适应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大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各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深入研究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求的人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本文旨在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通过对现状分析、模式探讨、案例分析、课程设置建议和实践教学方法探讨等内容的分析,提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智能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对于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专业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研究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满足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制造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无法完全覆盖这些领域。

研究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探索适合多学科融合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进步不断推动着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研究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挖掘和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产业创新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研究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促进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产业发展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现有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方案,以适应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需求。

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

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

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与发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业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

但是,智能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

因此,人才培养成为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智能制造业面临重要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人才缺乏,高端人才极为稀缺;三是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共同发展的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呢?一、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作为智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居于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领先地位,才能更好地推动智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但是,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全面性,既要具备良好的理论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实践能力。

要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借助高校、职业院校、企业等多个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二、如何实现人才培养1. 教育体制改革在人才培养方面,教育体制的改革需要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需要通过教育体制创新来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改革应该包括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培养等方面。

同时,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智能制造领域的教学实验室、科研基地建设等投入。

2. 企业技术培训除了教育体制改革外,企业技术培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

企业可以针对智能制造相关技术提供专门的培训,包括培训课程和现场培训两种方式。

通过现场培训,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机器人编程、工艺设计等实际操作能力。

3.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也是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

通过联合举办项目,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可以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局面。

如,企业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到学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也可以到企业实践一段时间,了解企业的最新技术、工艺及企业管理。

三、未来展望智能制造业的人才培养既是当前的压力,也是未来的机遇。

在人才培养方面,我国应该加大投入,改革教育体制,完善企业技术培训和产学研合作等多个方面。

同时,需要鼓励人才回归、留下,营造一种优良的环境,促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和壮大。

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

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

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制造的兴起,传统的制造业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

智能制造的出现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对人才需求也产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如何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人才。

一、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智能制造的兴起使得工厂和企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与传统的手工操作相比,智能制造更加高效、精确和灵活。

因此,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首先,智能制造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全面化的趋势。

智能制造涉及到各个环节和技术领域,需要具备电子技术、机械设计、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背景的技术人才。

这些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跨学科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智能制造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智能制造的引入使得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革新,需要具备与智能设备和系统配合工作的管理人才。

这些管理人才需要具备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够引领企业迈向智能化生产。

再次,智能制造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制造业主要注重员工的技能和操作能力,但智能制造希望能够招揽那些具有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只有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人才面对智能制造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几个培养适应智能制造的人才的策略:首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

高校应该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智能制造的最新发展和技术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培养更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同时,企业也应积极参与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项目,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环境。

其次,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

传统的职业教育主要注重技能培训,但面对智能制造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合作能力。

职业教育应该与企业紧密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项目,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能力。

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实践

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实践

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和实践近年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制造业的主流。

然而,随着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不断普及,相应的需要能够从事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也在不断地增长。

那么,如何培养和实践这些人才,成为了制造业和教育机构急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传统的制造业重视技能和经验的培养,但在智能制造时代,人才需要有更多的综合素质,例如创新能力、协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等。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例如科技竞赛、创意设计课程,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结合理论进行探索和创新。

其次,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强大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许多机械设备都被数字化和智能化,也就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信息技术能力。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加强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教育,开设专业的计算机课程,组织学生进行计算机程序编程和控制系统的实验。

第三,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

如今的制造业已经是全球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制造业都存在着各自的特色和需求。

一个能够胜任智能制造工作的人才,需要具备海外交流的经验,熟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交际方式,同时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语言能力。

因此,教育机构需要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际化的教育和实践活动,提高其跨文化沟通和语言能力。

此外,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还需要强调协作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智能制造涉及到多个领域和科技,需要工作人员之间紧密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交流。

在教育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队合作项目,通过多角度的交流和思考,提高其协作和团队精神。

最后,智能制造时代的人才需要注重实践和工作经验的积累。

制造业是一个注重实践和经验的行业,智能制造时代更是如此。

在教育中,应注重实践教学的培养,鼓励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习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

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新能源汽车专业为例摘要:以互联网高科技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智能制造时代,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全新挑战。

其要求高职教育为其提供创新人才,以更好适应未来网络化社会发展需求。

创新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战略支点,而创新人才则是提高国家创新水平的主要因素。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沿用“先民间、后官方”的举措,构成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国家发展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

关键词:智能制造;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引言《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和人才为本等方针为基准,由最初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

而“十三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推行智能制造工程,创建新型制造体系,壮大高科技产业。

在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工科人才和创新人才的主力军,要明确“智能制造”和“创新人才”的含义,加强人才培育力度,革新人才培育模式,优化创新人才培育机制,助推高职院校实现长远发展。

一、创新人才概述(一)内涵理解现阶段,教育部门与学术界对培育创新人才的价值和重要作用已无异议。

然则,究竟哪些人才可被称之为“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哪些特征,教育部门和学术界未形成共识。

以“创新人才”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展开检索可知,学术界对其研究成果颇多,与此同时,查阅政府和各学校网站,亦能获得多元化政治文件与实践案例。

(二)基本特征创新人才既属于“稀缺性”资源,又属于“战略性”资源,主要呈现在人才所形成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和对国家社会发展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上。

此种特性决定了创新人才始终处在供不应求稀缺状态,亦决定了这些人才具备独特素养特征。

首先,创新人才应德才兼备、才高意广,对探究未知世界拥有浓厚兴趣及丰富想象力,拥有创新创造的勇气与思维方式,具有完备的素养结构与知识结构,及宽阔的国际视野。

其次,创新人才须具有合理完善的知识架构、高超的创新实践能力、较好的非智力因素等。

智能制造:人力资源、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人力资源、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人力资源、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制造作为一种全新的制造模式正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智能制造的推行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具备相关技能的人才来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智能制造的实施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方面,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需要有技术实力雄厚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他们需要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和智能化工具的使用方法。

另一方面,由于智能制造改变了传统制造模式,智能化设备的运营和维护也需要训练有素的操作人员。

智能制造的推广需要企业拥有一支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人才队伍,他们将为智能制造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智能制造领域,人力资源管理还需要关注员工的发展和培训。

由于智能制造技术的更新迅速,员工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来适应新的工作环境。

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为了满足智能制造技术的需求,培养和选拔合适的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教育部门需要开设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的人才。

这些课程应该包括智能制造的基本原理、技术应用以及相关工具和软件的使用方法。

此外,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实战能力的人才。

除了教育部门的培养,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

企业可以与高校合作,提供实习机会和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应用智能制造的技术。

同时,企业也应该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优先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和实践经验的人才。

这样可以确保企业拥有一支适应智能制造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智能制造人才的培训和发展智能制造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快,因此,对于已经从事智能制造工作的人员来说,持续不断的培训和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应该组织定期的培训活动,让员工了解最新的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背景与意义 (3)三、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4)四、智能制造对自动化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5)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6)1. 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 (7)2. 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 (8)3. 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9)4. 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 (10)5. 校企合作与产学研融合 (11)六、智能制造环境下自动化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与优化 (13)1. 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学习 (14)2. 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15)3.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与强化 (17)4. 职业素养的塑造与提高 (18)七、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20)1. 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 (21)2. 推动产学研合作深度发展 (22)3. 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环节的管理与评估 (23)4. 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的反馈机制 (24)八、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就业与发展前景分析 (25)九、结论与展望 (27)1. 研究结论总结 (28)2. 研究不足之处及改进建议 (29)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与建议 (31)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转型,智能制造已成为各国制造业竞争的核心领域。

在这一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正逐步推进,而自动化专业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支撑,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自动化专业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难以满足智能制造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开展“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对于提升我国自动化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培养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智能制造背景下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适应产业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研,分析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明确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其次,结合我国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建设的实际情况,探讨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路径,包括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改革、实践环节强化等方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验证所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摘要:智能制造业关乎着整体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新工科的背景下,现代化建设对智能制造业提出了新的需求,这就决定着,智能制造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迎合国家的发展战略,培养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新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首先论述了智能制造产业对人才的新要求,接着分析了“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内容和作用,并提出“产学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具体举措。

为培养符合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制造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提供可参考建议。

关键词:新工科;智能制造产业群;产品研用,四位一体;人才培养为了顺应国家的发展战略,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应当以新工科和智能制造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准,而新工科和智能制造行业在人才需求方面有较大的交叉性,相似度极高。

因此,将二者统一起来看待人才需求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适应其需求的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机制,“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合作机制的出现,恰好符合这一理念,旨在培养兼备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且直接对接企业和市场的人才缺口,解决未来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也减少了相关行业人才的流失,极大地推动了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

一、新工科对智能制造业人才需求的新变化“中国制造2025”是在客观分析国际产业发展变革及国内经济发展新态势的基础上,为了实现我国成为制造强国梦想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以便更好更快地满足我国战略发展新需求而实施的工程教育改革方向。

不但推动了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改革和升级,还要逐步向高端制造业过渡,实现这一伟大的跨越。

而智能制造业作为制造业的重大组成部分之一,是此规划的着力点,同时,“人才为本”也成为了重要的指导方针之一,其基本原则就是要将资源整合和人才为本有机结合起来。

智能制造总体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及物流配送。

这一整个过程,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有着更高的要求。

论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

论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智能制造作为新一代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创新转型的关键发展方向。

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持。

为此,探索一种适合于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背景自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技术被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这场“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中,智能制造技术因其优越性能和高效率已成为新的制造业的主流趋势。

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技术非常广泛,包括了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等。

这些技术的突破,将极大地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替代人力资源,提升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在这样的前提下,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人才将成为智能制造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为此,探索一种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二、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培养模式1. 学校教育模式学校教育模式是培养智能制造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从现行的教育制度来看,我们的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机构等设有相关的专业和课程,形成了教育与培养人才的体系。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学校教育主要注重学生的理论学习。

大多数学校会设置一些相关的学科,如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等。

学生会在课堂上学习到智能制造技术的一些理论知识,掌握基础的技术概念与应用技能。

学生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加入制造业的生产线,从事与智能制造技术相关的工作。

在学生的专业课程中,可以有效地让学生接触到制造业的生产流程,并掌握相关设备的操作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此外,学校还一般会为学生提供多种实习机会,让学生在校外的真实实践环境中提高自身的实践技能和组织能力等方面。

2. 企业实践教育模式企业实践模式相对于学校教育来说,更注重工作实践的应用。

企业实践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期间就到企业中实践,进行相关教育和多方位任务模拟实践,获得现实中的职业技能和经验。

企业实践教育可以在学生充分理解工业生产流程的基础上,更快地积累重要的实际经验,提高组织能力和实践技能。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智能制造作为当今世界制造业的关键发展方向,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我们制定了以下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全面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智能制造快速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内容1.核心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和工程学科知识,包括计算机科学、电子技术、机械工程等。

2.专业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智能制造基本技能,包括传感器应用、数据分析、自动控制等。

3.创新思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采用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方式,激发其创新潜能。

4.团队合作:通过团队合作项目,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三、培养模式1.课堂教学:开设专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传授。

采用案例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实践操作:建立智能制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智能制造技术的实践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项目实践: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实践,提供真实的智能制造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步骤1.人才选拔:通过学生自愿报名和选拔考核,选择对智能制造感兴趣并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

2.课程设置:制定智能制造相关课程体系,包括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建立课程大纲和教材体系。

3.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班和学术交流,提高其智能制造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4.设施建设:投入资金建设智能制造实验室和实训基地,配备先进的设备和工具,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5.实践推广:与企业合作开展智能制造项目实践,将学生的技能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真正提升其综合素质。

充分实施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案,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出多层次、多领域的智能制造人才,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做出贡献。

“产教融合,同心致远”——智能制造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产教融合,同心致远”——智能制造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收稿时间]2020-04-17[作者简介]吴雁(1970-),女,四川巴中人,博士,副教授,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

[摘要]面向“中国智能制造2025计划”智能制造人才培养需求,文章提出“产教融合,同心致远”智能制造“1+2”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校企协同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文章对校企人才培养,双导师制建设,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开发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文章在建立产教融合机制,服务行业,解决产品全生命周期关键技术共性难题,将智能制造新技术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多学科视野的跨学科复合人才,为长三角企业智能制造转型提供服务,在全国高校智能制造跨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具有示范推广作用。

[关键词]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智能制造;创新实践[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1)05-0157-03University Education美国提出“合作教育”是由企业和学校合作,按照1:1的比例共同对学生实施教育。

学校根据教育计划安排学生在校的学习课程,企业根据教育计划安排学生进行生产实习和实践,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共同评定。

英国建立了英国科学创业中心并成立专门的为加强校企合作设立的高等教育创新资金,促使高校和企业之间开展合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德国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主要是通过建立以高等教育为主导的、与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的联合体,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瑞士、澳大利亚等国普遍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创新创业案例,与学生共同探讨、总结案例中的经验与教训[1]。

总体来说,国外对于校企联合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且相对成熟的教育体系。

国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课程知识外,还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上海交通大学成立创业学院,为学生提供企业见习实习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实践活动能力。

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与建议

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与建议

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与建议一、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智能制造是当今工业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它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致力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然而,智能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储备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下将重点介绍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

一、缺乏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智能制造行业不仅需要具备技术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然而,目前很多培养方案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导致了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无法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业务需求。

二、缺乏企业需求匹配的实践机会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才,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机会相对不足。

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接触到真实的工业环境和实际的生产流程,缺乏对行业的全面了解和深入的实践经验。

这导致一些毕业生在刚刚步入职场时,需要较长时间去适应实际工作环境,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三、缺乏跨学科的综合教育智能制造行业是一个具有高度跨学科性质的领域,涉及到工程、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然而,目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往往局限于各自的学科范畴,缺乏跨学科的融合教育。

这导致毕业生对整个智能制造行业的全貌和内在联系的认识不足,难以进行跨学科的问题解决和创新工作。

二、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建议为了解决智能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构建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提供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方案应该将技术专业课程与通识教育、创新设计等综合素质课程相结合,促使学生在技术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加强与企业的协作高校与企业应该加强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校企联合项目,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案例研究、工程设计和实际生产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行业适应能力。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

制造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尤其重要。

然而,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形势、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环境,使得制造企业不断面临生产成本攀升、劳动力资源短缺、客户需求个性化、产能过剩等问题,企业生存和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挑战。

利用数字化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改造传统制造模式,推进智能制造、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制造企业的必然选择。

我国“十四五”规划和“二十大”报告都强调,要推进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推进智能制造,人才是关键。

制造企业除了引入咨询服务机构和工业软件、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要取得实效,最终还是需要建立自己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制造企业如何建立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如何掌握日新月异的智能制造新兴技术?如何在智能制造推进过程中少走弯路,取得实效?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1制造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面临的挑战智能制造融合了先进制造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现代企业管理和人工智能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业的全价值链。

智能制造是工业软件、智能装备、工业机器人、传感器、互联网、物联网、通信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增材制造、云计算,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等相关技术蓬勃发展并交叉融合的产物,是帮助制造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综合集成技术。

推进智能制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段漫长的“旅程”。

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所有制、不同制造模式的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模式千差万别,个性化很强。

制造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难点问题:●首先,在推进智能制造的战略目标层面,如何通过推进智能制造来提升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缩短交货期?如何实现少人化?如何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如何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如何实现节能降耗?●其次,在智能制造推进策略层面,企业如何正确理解智能制造?如何摸清自身的智能制造推进现状,明确自身的智能制造推进需求?如何制定科学而务实的智能制造整体规划和实施路线图?如何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正确选型?如何能够确保智能制造的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目标?如何能够在智能制造的推进过程中有效规避风险?●第三,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层面,如何实现IT/OT的有效融合?主数据如何管理?如何建立设备数据采集的规范?如何打通信息孤岛和业务流程断点?如何统一各类编码体系?如何能够满足业务部门的个性化需求?如何确保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如何推进柔性自动化?●第四,在智能制造实施落地层面,企业缺乏多层次的智能制造高级人才,这是目前制约制造企业智能制造推进取得实效的主要瓶颈。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思考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思考

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影响和思考智能制造是当今时代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也渐渐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而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它对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智能制造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智能制造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尤其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互联网等方面。

对此,我国政府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高校加快培养人才,同时也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和奖励机制吸引更多技术人才。

此外,很多企业也开始注重培训员工的新技能,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和技术要求。

但是,我们也需要认识到,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智能制造的需要。

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将教育和实际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

同时,技工教育、职业培训等应该得到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这不仅有利于缩小技能短缺的问题,也可以为更多人带来就业机会。

二、智能制造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智能制造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这对于制造业的发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其重要性。

他们开始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以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

这也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换代带来了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对企业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企业想要成功地实现智能制造,就必须转变以往的管理方式,采用更加开放和协同的思路。

这不仅需要企业领导者的意识转变,还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三、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和思考智能制造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更加注重生态化、共享化、安全化和便捷化,这将对以往的设备制造、加工制造等行业造成革命性的影响。

也可以预见到,智能制造将越来越深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设施。

但是,要实现智能制造的大规模普及,仍然需要我们解决很多问题。

例如,如何避免智能化过程中的信息泄露、如何使人工智能更准确、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等等。

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

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哎呀,你们知道吗?现在社会上可是正流行着智能制造呢!这可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而且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

那么,为了让咱们国家的智能制造事业能够更加繁荣昌盛,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所以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关于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些事儿。

首先呢,咱们得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智能制造工程。

简单来说,智能制造就是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手段,将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新型制造模式。

而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呢,就是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咱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呢?这里呢,我给大家分成了三个方面来说。

第一,咱们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这包括相关的数学、物理、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础知识,咱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智能制造的相关技术。

当然啦,这些基础知识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的,需要咱们付出长时间的努力和坚持。

第二,咱们要善于实践和创新。

智能制造工程是一个非常实践性的学科,很多知识和技能都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掌握。

所以呢,咱们要多动手、多实践,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咱们还要敢于创新,勇于尝试新的技术和方法,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咱们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智能制造工程往往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所以呢,咱们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这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培养咱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当然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智能制造工程人才,光靠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咱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比如说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心、较强的心理素质等。

基于“3T”模式的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

基于“3T”模式的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

基于“3T”模式的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
“3T”模式是指技术(Technology)、工具(Tool)和人才(Talent)三个方面的综
合应用,对于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

智能制造技术涉及到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
前沿技术的应用和研发。

对于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培养来说,必须具备扎实的技术功底和
高水平的技术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自动化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视觉等的掌握和
理解,提升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能力,是技术培养的重要方向。

工具是智能制造的实施手段。

工具技术是智能制造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包
括软件开发工具、硬件设备等。

人才培养中,应注重学生对于各种工具的使用和经验积累,培养学生熟悉CAD/CAM/CAE等软件工具的操作,了解各种智能制造设备和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提升其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能力。

人才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资源。

培养智能制造方向的人才,需要结合学术与实践相结合
的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验室,提供学生参与实际项目和企业合
作的机会,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好地掌握智能制造技术和工具的应用。

基于“3T”模式的智能制造方向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工具应用能
力和实践能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培养,才能培养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为智能制造的发展做出贡献。

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调整

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调整

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调整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制造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培养模式也发生了重大的调整。

本文将探讨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培养模式调整。

一、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影响1.1. 技术能力的提升智能制造需要掌握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如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

制造企业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求其精通相关技术,并具备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1.2. 跨学科能力的要求智能制造领域融合了机械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要求制造业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综合能力,能够进行多领域的合作与创新。

1.3. 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智能制造依赖于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制造业需要具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人才,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指导生产决策和优化流程。

二、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2.1.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智能制造要求人才具备实践能力,因此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将课堂学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提供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相关技能。

2.2. 培养创新精神智能制造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因此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

2.3. 跨学科融合教育智能制造要求人才具备多学科综合能力,因此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跨学科融合教育,打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和综合能力,提供综合性的课程和实践机会。

2.4. 产学研结合智能制造的特点是紧密结合产业需求,因此制造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加强与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实习实训、技术创新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产学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三、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的挑战与机遇3.1. 挑战智能制造对制造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的人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与管理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与管理

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与管理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未来的趋势。

而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培养和管理好智能制造的人才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和管理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一、培养智能制造的人才1. 多方面培养指导智能制造的人才培养需要多方面的指导。

首先,教育培训部门要设立先进的智能制造课程和相关培训项目,为人才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技能储备。

其次,企业自身也应加强内部培训,开展实践性和操作性的培训,提高员工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和意识。

同时,还要利用外部资源为员工提供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培训,比如合作伙伴、行业组织以及技术交流等。

2. 培养创新能力智能制造的人才需要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需求。

因此,在培养人才时,应该重视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并注重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的建设和推广,使每个员工都有机会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

3.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关键。

智能制造的行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和技术,而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直接影响到其工作的动力和热情。

因此,企业需要提供宽敞明亮的工作场地和具有先进设施的设备维护,同时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例如充足的奖金激励、海外游学等。

二、管理智能制造的人才1.建立专业的管理体系建立专业的管理体系是保证智能制造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个管理体系应包括员工岗位职责考核和晋升,以及不断进步和拔尖的评价标准。

同时,还需要建立好的团队和项目管理制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促进团队合作和知识共享。

2.由上往下的人才培训计划组织人才培训计划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水平,同时也可以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一个较好的人才培训计划需要由上到下,包括管理层、技术骨干、以及其他员工的培训方案。

相应部门应根据不同员工的需求,定制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培养他们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建立智能制造人才队伍的另一个成功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也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
必然选择。

而推进智能制造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新生事物,这需要一个
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

因此,我们认为即需要培养一批
智能制造总架构师,有需要快速沉淀适用于我国智能制造的系列典型模式,以此为基础开拓
塑造智能制造新未来。

▌智能制造总架构师的必然性
我国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在中国快速发展已有四年。

如何拥抱智能制造,各行业企业进行
了众多积极性努力,做了大量的尝试和验证。

单就推动组织部署方面,从企业内部组织形态
和企业外部资源形态可以采用矩阵图分为四种方式:
在此四种方式中,企业内部都需要一位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负责人专职负责企业智能制造的
推动。

本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成立独立事业部时所需的智能制造负责人能力要求,下文所讲的
智能制造负责人能力要求都是指独立事业部智能制造负责人的能力要求,不再赘述。

其他类
型的可以在此基础上调整。

个人认为企业智能制造负责人最需要两大能力与素养,一是具备
经营战略的思维;二是具备多种成熟的智能制造框架模型积累。

说明如下:
1 ▏第一项能力,是具备经营战略的思维
智能制造说白了,是一套体系,一套用来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体系。

举个简单的例子,服
装行业为什么大力研究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因为市场有广阔的需求,你不走定制的路线,在
市场上你就竞争不过对手,所以整个服装市场很多企业走大规模定制的路子。

但是要注意了,每个企业能在市场上存活下来,一定是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所在的。

具体采用什么样的体系
或者结构,首先需要在企业经营层面进行分析。

包括:细分市场在哪里;细分市场趋势如何;
企业目前的优势在哪里;优势如何保持短板如何补齐;是否需要开拓其他细分市场;其他细分市场有哪些竞争对手;开拓其他细分市场需要哪些优势。

2 ▏第二项能力,是具备多种成熟的智能制造框架模型积累
从零开始构建一套框架的难度和修订成熟框架以适应企业需要的难度,这完全是两个层级上的比较。

从零开始构建会面临大量的试错成本,导致整个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大幅下降。

之前在上ERP的时代,有企业层说过“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

在智能制造时代也有同样的说法。

背后的部分原因是推动过程中企业内部从零开始构建这套体系成本太高,或者是即使外部团队有成熟的架构但是死搬硬套。

▌智能制造的典型建设模式
智能制造推动3年以来,很多企业都做了试水,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一系列框架结构。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智能制造八大典型模式”,具体可以点前面的链接到华制智能公众号里详细了解。

分析完109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我们归纳出8种典型模式。

在熟悉了解八大模式的基础上,根据之前企业经营战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组合搭配调整,形成所在企业在制造框架的原型。

切记不能找搬硬套。

1 ▏模式1: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在服装、纺织、家居、家电等消费品领域探索形成了以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为引领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主要做法是实现产品模块化设计、构建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和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实现定制服务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程、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等信息系统的协同与集成。

2 ▏模式2:产品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实现缩短产品研制周期
在航空装备、汽车、船舶、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探索形成了以缩短产品研制周期为核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一体化模式主要做法是应用基于模型定义(MBD)技术进行产品研发、建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等。

3 ▏模式3:柔性制造-快速响应多样化市场需求
在铸造、服装等领域探索形成了快速响应多样化市场需求的桑性制造模式主要做法是实现生产线可同时加工多种产品/零部件车间物流系统实现自动配料构建高级排产系统(APS)并实现工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之间的高效协同与集成。

4 ▏模式4:互联工厂-打通企业运营的“信息孤岛”
在石化、钢铁、电子、家电等领域探索形成了打通企业运营“信息孤岛”为核心的互联工厂模式主要做法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物料等的唯身份标识生产和物流装备具备数据采集和通信等功能构建了生产数据采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实现这些系统之间的协同与集成。

5 ▏模式5:产品全生命周期可溯-提升产品质量管控能力
在食品、制药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以质量管控为核心的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追溯模式主要做法是让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具有唯一标识应用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工控系统等自动采集质量管理所需数据通过MES系统开展质量判异和过程判稳等在线质量检测和预警等。

6 ▏模式6:全生产过程能源优化管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
在石化化工、有色、钢铁等行业探索形成了以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的全过程能源优化管理模式主要做法是通过MES采集关键装备、生产过程能源供给等环节的能效数据构建能源管理系统(EMS)或MES中具有能源管理模块基于实时采集的能源数据对生产过程、设备、能源供给及人员等进行优化。

7 ▏模式7:网络协同制造- 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优化
在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探索形成了以供应链优化为核心的网络协同制造模式主要做法是建设跨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企业间研发、管理和服务系统的集成和对接为接入企业提供研发设计、运营管理、数据分析、知识管理、信息安全等服务开展制造服务和资源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等。

8 ▏模式8:远程运维服务-提高装备/产品运维服务水平
在石化、钢铁、电子、家电等领域探索形成了打通企业运营“信息孤岛”为核心的互联工厂模
式主要做法是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物料等的唯身份标识生产和物流装备具备数据采集
和通信等功能构建了生产数据采集系统、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并实
现这些系统之间的协同与集成。

▌新时期智能制造的未来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

以纺织服装业为例,去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占
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总额比重已达36.8%,但制造水平充其量只是欧洲同等水平。

在我看来,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必须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走智能制造的
道路。

我国企业需要重视企业的技术研发,用好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推动智能制造。

发展智能制造,既符合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重塑我国制造业新优势、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然
选择。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是实体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