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叶圣陶的生平和思想叶圣陶,字遐迩,号梅坞,1904年出生于长沙,1933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院,担任教授、系主任和院长等职务。
1949年赴香港,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叶圣陶是我国现代文学和教育史上的重要人物,被誉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和国民教育大师。
他以其广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勤奋的工作和博爱的精神,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起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叶圣陶的思想中,“敬天爱人”是核心,他提倡“三自教育”,即“自学、自悟、自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人的天性和人性的本质。
他倡导“教育就是爱”,强调教育必须以爱为基础,培养学生勇气、独立、创新和包容等品格,使其成为思想成熟、文化素养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公民。
二、叶圣陶的教学方法叶圣陶在教学上特别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他创立了“三步走”的教学法,即“启示、启迪、启发”。
通过启示学生观察事物的全貌、深层次和关系,启迪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最终启发其理解、创造和表达能力。
他还提出了“独立学习”的教育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表达。
他强调教师的作用应是“引导者、助长者和啓迪者”,而非“灌输者”或“独裁者”。
此外,叶圣陶还特别重视实践教学,他认为最好的教育是“学以致用”,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三、叶圣陶的文学成就除了在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之外,叶圣陶还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学理论家。
他的代表作有《山居笔记》、《回忆录》、《悲秋》等。
其中,《山居笔记》被誉为古代文人笔记的巅峰之作,记录了他在湖南省桂阳县南岸庄度过的10年时光,其中对自然、社会、人生、文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独特的思考,以独特而又朴实的笔触,刻画了一个秀丽的湖南山乡,及其背后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悲秋》则是他的长篇小说,揭示了一位文化人物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精神矛盾,反映了他对人类精神命运的悲叹和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课文精彩教案优秀4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散文并不陌生,他们能抓住关键词句概述文章内容,也能基本把握文章中人物特点及写作手法。
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应该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应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
三、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自主阅读,以批注的形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四、教学重点: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以批注的形式写下阅读感受,根据学生阅读初体验确定教学内容。
2、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五、教学难点:与《怀念圣陶先生》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文章内容对叶圣陶先生做出评价。
六、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在之前教学中向学生讲解如何写批注。
2、准备《怀念圣陶先生》的学习资料。
3、收集并分析学生批注,确定教学内容。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以批注的形式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七、教学时数: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曾经有这样一个人,他本名绍钧,却多次改名。
他12岁入小学时,请先生章伯寅取一个立志于爱国强国的字,章先生说:“你名绍钧,有诗曰‘秉国之钧’,取‘秉臣’为字好。
”并教育他要爱国就得先爱乡土,晓得乡土的山川史地名人伟业。
1911年10月15日,苏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复了。
绍钧又找到章伯寅先生说:“清廷已覆没,皇帝被打倒了,我不能再作臣了,请先生改一个字。
”先生笑了笑说:“你名绍钧,有诗曰‘圣人陶钧万物’,就取‘圣陶’为字吧。
”这样绍钧满意而去。
1914年6月10日,绍钧在《小说丛报》第2期发表文言小说《玻璃窗内之画象》,署名“圣陶”。
以后他又把姓“叶”与笔名“圣陶”连了起来,成为著名于世的笔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C、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D、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5、回忆先生的身影
A、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治学严谨
B、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待人宽厚
(三)自由阅读课文,解决重要字词,理解重点词句
(1)正确朗读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理解以下词语及句子
搀和:chānhuo掺杂混合
东四八条:北京东城区胡同名
冗长:rǒng chá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经典性著作
3.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待人厚:修改文章;恭送客人;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文风方面重视简洁;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4、回味先生的语言,感知形象
A、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023_2024学年部编人教七下语文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一. 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选自叶圣陶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怀念》。
文章通过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二三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诚恳、真挚,工作认真、一丝不苟,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品质。
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课文,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但文中一些表达叶圣陶先生品质的词语和句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深刻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叶圣陶先生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前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读写“真挚、谦虚、楷模、一丝不苟”等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培养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
2.难点:深刻理解文中一些表达叶圣陶先生品质的词语和句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讲义、相关知识资料、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生平和作品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怎样的品质算是一个优秀的人?”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讲述了一位具有优秀品质的人——叶圣陶先生。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质教案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一、教材解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被安排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课文选自《读书》1900年第一期,有删改。
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说出来,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获得有益启示。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和略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更要善于抓住文章中的人物形象的特点,生发出自己的体会,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一方面对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除了掌握了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借鉴本文写法进行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写作练习。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神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价值观也在形成过程中,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本课的出现,对学生的做人做事都有很多的启发。
所以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适当的激励,来让学生真正高效地参与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同课异构】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说课稿
!》 章,德。
通 “严 对于 但这归 ,所 表并能通 , , 通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一、说教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一篇文本单元学习重点在于讲述人物的故事,并通过故事表现人物的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琐事 过对这些事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叶圣陶先生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二、说学情初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叙事性散文这种文体也较为熟悉了。
个年龄的学生思维逻辑性正在形成期 纳和总结能力较弱,社会经验少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以通过语言, 情,行为等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及思想活动存在一定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 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文章的学习, 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能 并能 通 “ 请 然 ?”经 “ 之 为 ?流。
;对 学 同时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教学重点】 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 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 树立起 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五、说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 同学来讲述故事。
后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 过互动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一、说设计理念。
(一)单元教学要求。
1、课文《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
第四单元是一组以“修身正己”为主题的文章,它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华美德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同时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学生追求素养的更高境界。
2、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能够对文本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与细读领会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叶圣陶先生的高尚人格,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获得人生有益的启示。
根据以上两个要求,从而设计了《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二、说教材。
1、课文的主要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一篇文章,它是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作者回忆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琐事,通过对这些事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敬佩和怀念。
2、课文的预习要求。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式,快速地了解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
”3、课文的选材。
课文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进行组材,“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恭送客人、为我复信等三件事来写,“律己严”从主张写话风格、重视简洁、力求完美等三个方面来写,选材典型,中心突出。
4、课文的写法。
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写法。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文中字词;通过略读了解叶圣陶先生在工作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初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通过精读具体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的高尚人格以及语文观点。
2、过程与方法:运用略读与精读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的美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略读的方式,抓文章关键词句,理解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人律己的品性。
重点难点1.理解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领会文章叙议结合、朴实简洁、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以及以小见大,通过具体事例展示人物全貌的写人方法。
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标好段序,划出生字词。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学习生字词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查阅叶圣陶及作者张中行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教育家,他一生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作等身,他一向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的文字,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吧。
二、检查预习1. 出示任务:小组依次读下列字音,解释词义。
2.全班齐读生字词,并找学生用其中至少两个词造句,以检验学生对词义的掌握。
草率.(shuài) 生疏.(shū) 商酌.(zhuó)恳.(kěn)切譬如..(pì rú) 朦胧.(lóng)累赘.( zhui) 拖沓.(tà) 妥帖..(tuǒ tiē)诲.( huì)人不倦.(juàn) 不耻.(chǐ)下问鞠躬尽瘁....(diān pèi liú lí)....(jū gōng jìn cuì) 颠沛流离三、初读感知1.请学生略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2)请理清文章的思路。
课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品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关于略读,可做如下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时,先让学生采用略读的方式,把握文章的要点,要求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抒情或议论的文字,批注自己的阅读心得,列出自己不懂之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人物品质的深入理解: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人物品质可能难以全面把握,教师应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语文教育的贡献。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语文教育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内容。课文通过讲述叶圣陶先生的事迹,展示了他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等品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和人物品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教学难点:课文第6自然段中,对叶圣陶先生精神品质的总结。教师需通过提问:“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信息,并进行深入分析,如敬业精神、为人师表等,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同时,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突破写作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课堂上,我尝试以提问方式导入新课,让学生们联系日常生活,思考身边的榜样。这样的导入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课文学习中。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让学生们从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中感受其精神品质。同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解析,使学生们对课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思维发展与提升:
-通过分析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学生了解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学习他的品格和精神。
b.学生培养对优秀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本节课内容主要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品格探讨、写作方法学习等。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运用课文写作手法方面还存在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打算在课后辅导中,针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叶圣陶先生品格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通过引导与启发,他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交流。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今后教学中,我将关注这些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举例:如叶圣陶先生对待工作的严谨态度、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等。
b.语言表达技巧:学生需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举例:如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应用。
c.人物品格分析:学生要能够分析叶圣陶先生的品格特点,领会作者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品格的写作方法。
-举例:通过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迹,分析其诚实守信、敬业爱岗等品格特点。
在理论介绍部分,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了解不够,导致他们在后续的分析和讨论中显得有些吃力。因此,我决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课文背景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新课讲授中,我特别强调了叶圣陶先生的品格特点和文章的写作手法。通过案例分析,我发现学生们对这些重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在难点解析部分,仍有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把握。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如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难点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解程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3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重点)4.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重点)5.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难点)教学准备课堂教学中,板书教学是一种直观教学,板书字体规范、工整、大方、有神、有力,能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不能因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放弃了我们引以为豪的书法艺术的教学和欣赏。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好普通话,以有丰富内涵、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优美的语言去打动学生、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感知文意理脉络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个知名的教育家,大家对他的认识与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上的介绍,今天我们就跟着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是什么样的人。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一)预习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商酌(zhuó)累赘(zhuì)朦胧(ménglóng)譬如(pì)颠沛流离(pèi)鞠躬(jūgōng)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拖累,麻烦;拖延;啰嗦。
朦胧:物体的样子模糊,看不清楚或者人所表达的感情思想不太清晰,多含蓄。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做出榜样。
鞠躬尽瘁:竭尽所能,贡献出全部力量。
颠沛流离: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3.走近作者张中行,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三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课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略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赏析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过程与方法: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学习主人公的语文主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叶老高贵的品行,感受作者对叶老深刻地敬佩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略读课文,领会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教(学)法:1、略读: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关键句,梳理文意。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主动读书,养成批注的习惯。
3、讨论法:小组合作,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节课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检查字词导入新课丁卯年( )躬行( )商酌( )譬如( )朦胧( ) 累赘( )别扭( )拖沓( ) 妥帖( )诲人不倦( )以身作则( ) 颠沛流离( )最后讲“做”与“作”的含义,是叶老发现了两个字使用不规范,提出,规范并监督执行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张中行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起走进叶老身边,从小事中感受叶老的情怀。
(板书课题、作者)二、新课教学:(一)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
汉族人,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主要作品: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略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5分钟自由略读课文。
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了解在张中行眼中叶老是个怎样的人?(显示略读方法)2.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读到的关键句子或词语。
明确:三段: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四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六段: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分析和研究这三句话的关键信息。
①三段第一句是总领三到五段,讲述了叶老待人厚的方面,六到八段讲述了律己严的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他一生致力于语文教育事业,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具体描述。这个案例展示了叶圣陶先生在实际教育中的点滴事迹,以及他如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五、教学。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对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贡献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这让我感到很欣慰。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同学们的兴趣,但可能问题设置得不够巧妙,部分同学的积极性并未充分调动起来。以后,我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让导入环节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强化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使同学们能够:
1.提升文学素养,领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培养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从课文中提炼关键信息,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对我国语文教育的贡献;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教育理念和为人师表的品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学会尊敬师长,传承优秀的教育传统。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强化文化自信,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激发对教育事业的尊重和热爱;
4.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为人师表,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1、分析事例,品味叶圣陶先生的优秀品质。
2、学习以生活小事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法
【教学设想】
1、因为文章难度不大,所以教师可以做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探究,经小组代表发言之后,老师可以精讲补充即可。
2、学生模仿写生活小事来展现人物的精神,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片段。
【教学过程】
(总)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五、课堂总结。
一、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学生粗读课文——了解性阅读
1、学生自主粗读一遍课文,整体感知文中写到的叶圣陶的事迹。
2、同桌交流阅读情况。
3、学生开火车说说叶圣陶的事迹。
4、其他学生点评发言学生的发言内容。
(参考)
待人宽和律己严两方面品德。
待人宽:
(第3段)修改文章;(第4段)恭送客生行为
评价
或反思
一、导入新课。
以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两字导入。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指导学生进行了解性阅读。
1、简介作家作品。
2、简介叶圣陶及其代表作。
3、指导学生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中所写到的叶圣陶的事迹。
4、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巡堂了解情况。
5、学生发言时,老师要针对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或补充或扩展。
示例(2)平易近人、治学严谨、谦虚诚恳:从他反复向我求证使用普通话写文章的正误,能够不耻下问,体现他的谦虚和治学严谨,并且尊重我的意见,体现他对人的尊重,而且没有架子体现他平易近人。
示例(3)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而且待人真诚。
2、先写自己以前与叶圣陶先生的交往,引出后面的论述;再把叶圣陶先生与鲁迅、郁达夫相对比,指出叶圣陶先生性格平实规矩;最后从儒、道、释三种思想层面阐述叶圣陶先生在立德方面的过人之处;最后引用《论语》中的话和自己的话再次印证。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精品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号考生。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二、说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新课标》要求:七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引言叶圣陶先生(1904-1997),字仁夫,号高尔基,福建福安人,是中国教育家、教育史学家和教育评论家,被誉为“中国教育界的良心”。
他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文将介绍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教育的独到见解。
二、生平事迹叶圣陶先生在教育领域有许多令人敬佩的成就,以下是他的几个重要事迹:1. 乡村教育实践叶圣陶先生深知农村教育的重要性,他毅然决定放弃在北大的教职,去农村建立了教育实践基地。
他在福建省建立了数十所农村小学,并亲自担任教师,为农村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机会。
通过自己的实践,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农村教育发展方案,对中国农村教育改革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教育理论研究叶圣陶先生不仅注重实践,还深入研究教育理论。
他关注教育问题的本质,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教育理论观点。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为目标,强调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而不仅仅是学术成绩的提高。
他的教育理论对后来的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叶圣陶先生还致力于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
他为学生编写了一系列优秀的教科书,如《求实读本》等,通过这些教科书的使用,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含义,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此外,他还翻译了一些西方优秀的教育著作,为我们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丰富了中国教育的内涵。
三、独到见解叶圣陶先生对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以下是他几个重要的教育观点:1. 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强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品德的塑造。
只有教师自己具备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才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引导式教育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主张采取引导式的教育方法,而不是简单的灌输。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主动去思考和探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一、植根单元说教材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修身正己”,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关键点之一:略读。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本课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
”关键点之二:选材。
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文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
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三个事件来写。
可见,本文也是选材的典范。
二、立足课标说设计《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1、略读,了解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精读,感知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深沉怀念和深挚敬意。
【教学创意】以课文标题为切入点,全课三个板块:从了解二三事,到感知叶圣陶其人,再到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
既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略读”,又在归纳事件、认识人物中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的技巧。
【教学步骤】(主要的教学步骤)(一)、了解二三事浏览全篇,用笔勾画,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你们用了什么方法从文中快速地找出了这些事?提炼略读的技巧。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2.教学难点
(1)课文深入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的内涵和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需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提问、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举例:针对课文中的难点句子或段落,教师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语文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生字词学习与掌握;课文内容分析与理解;叶圣陶先生生平事迹的了解;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叶圣陶先生的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品质;结合课文,进行人物描写和记叙文写作练习。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叶圣陶先生的事迹中汲取人生智慧,培养他们尊重和敬仰优秀人物的品质。同时,通过学习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后续的记叙文写作打下基础。
此外,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发现学生们在分享自己的观点时,有时会重复他人的观点,缺乏独立思考。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思考进行补充和拓展。
在课程总结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仍有待提高。因此,我计划在课后加强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和传承叶圣陶先生的精神”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精品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并修改后使用!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教材分析《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谨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通过这篇文章要让学生体会到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领会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写文的技巧。
所以,在这堂课上,一方面需要深入了解课文的主旨,另一方面需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和感悟。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在经过半年初中语文的学习,在初中现代文的学习方法层面已经有了初步的积累。
另一方面也渐渐开始有了自主合作学习方法上的思考。
这个学段的孩子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一旦调动起来,课堂效率会大大提高。
所以我认为应该着重打开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让学生真正地、高效地参与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而产生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三、说教学目标1.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四、说教学方法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1.自主学习,自学互研。
学生带着导学问题,认真阅读课文,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思考题,展示交流。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提炼。
每个学习小组派代表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说课稿
一、植根单元说教材
主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部编教材七下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修身正己”,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严以律己、宽厚待人的美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敬仰之情。
关键点之一:略读。
本单元重点学习略读,在单元提示中,有对略读的要求:本课还规定了时间要求:“这篇散文约2000字,尽量在5分钟读完。
”
关键点之二:选材。
本单元的“怎样选材”写作专题与单元课文阅读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本文围绕中心,从待人厚,律己严两个方面组材。
待人厚主要从修改文章、送客、复信三个材料写;律己严主要从写话是话、重视简洁、力求完美三个事件来写。
可见,本文也是选材的典范。
二、立足课标说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同时要求:“有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通过略读和细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又要引导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情感,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基于以上的思考,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意。
【教学目标】1、略读,了解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2、精读,感知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体会作者对叶老的深沉怀念和深挚敬意。
【教学创意】以课文标题为切入点,全课三个板块:从了解二三事,到感知叶圣陶其人,再到感受作者的敬仰之情。
既落实本单元的阅读教学重点“略读”,又在归纳事件、认识人物中领会本文以小见大写法的好处,引领学生在学习人物美好品德的基础上掌握写人的技巧。
【教学步骤】(主要的教学步骤)
(一)、了解二三事
浏览全篇,用笔勾画,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你们用了什么方法从
文中快速地找出了这些事?提炼略读的技巧。
你认为文章标题二三()事中间可以填哪个词?归纳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感知叶圣陶
我让学生圈点批注,细读3——8段,思考:叶圣陶是个怎样的人?
提示:可抓住小细节、小事件,从描写、用词……用不同的符号批注,来认识“叶圣陶”这个人。
(三)、感受作者情
抓住“先生”一词探讨:张中行为什么称叶圣陶为“先生”?
这样由事及人再到情感,课堂逐层深入,学生的认知成螺旋式递进。
三、回顾课堂说反思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显示了较高的思维、探究能力。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
1、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花样翻新。
语文课不能缺少朗朗的读书声,不能看不到对语言文字的揣摩品味,不能缺少对优美精彩文段的欣赏和独到的分析。
2、提倡合作学习不能忽视学生的独到思考。
合作学习必须在学生充分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否则,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也是肤浅的、片面的,这样的合作只是给个别优生提供展示的机会。
3、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的尝试、体验、实践,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升华认识,学会学习。
课堂上探究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探究性阅读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本的深层含义进行开放性的,多元化的探究活动。
总之,语文课如何发挥文本的优势,发挥语文的思维、情感优势,以知识去激活知识,以情感去感化情感,以心灵去振奋心灵,以生命去激扬生命,是今后语文新课程教学值得好好探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