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公开课教案
《春》优秀教案设计
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理解与“春”相关的汉字、词语、短语和句子;2.能够通过图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3.能够简单叙述春天的特点、春节的由来及其其中的文化元素,增强民族文化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及春节的由来;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通过画画、诗歌等多种形式感受春天的气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春天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
教师带领学生唱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有关春天的手势动作,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多元感受(20分钟)让学生拿出自己的画纸和颜料,进行自由绘画。
引导学生画出自己对于春天的感受。
并给学生播放节选自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的音频,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诗歌朗诵结束后,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明季朝的杏花的感受,借此进行语言的训练。
3. 文化探究(30分钟)以图画形式展示春节相关文化元素,如年画、灯笼、剪纸、舞狮等,解释春节各项文化元素的由来及含义,并引领学生从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并通过部分范文的指导,引导学生复述和叙述春节相关的题材。
4. 意义总结(10分钟)请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没有春节,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并请学生各自发言,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进行点拨和补充。
5. 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2-3段的作文,讲述自己对于春天的印象,可以围绕春天的感受、春天的特点、春节的文化元素等话题展开,字数不少于150字。
四、教学评价1.作业:根据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评价;2.课堂表现:根据学生的课堂听讲、思考、发言、绘画等表现进行评价;3.实现目标评价:根据学生在本次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情况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五、拓展思考1.如果将这节课放在春节前的一个月,你该怎样调整课程设置?2.除了多媒体、图画、手势动作等方式,你还可以采用哪些形式来帮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3.请简单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节日,并探究其文化底蕴。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七上《春》 (三)
第11课春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朗润酝酿卖弄嘹亮黄晕烘托静默舒活欣欣然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朗润卖弄呼朋引伴黄晕舒活花枝招展掌握“酝酿”、“烘托”的语境。
3.掌握下列多音多义字:涨藏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生动地写景抒情。
三、情感目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为我们所描绘的江南美景的意境。
教学建议一、主题思想《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作者细致地观察春天的景物,抓住其主要特征绘出一幅幅春景图,展现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天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二、结构内容第一部分(1)盼春第二部分(2-7)绘春(五幅画面: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第三部分(8-10)颂春三、写作思路《春》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这三部分的顺序跟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
春尚未来临,热切地盼望她的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的反复吟咏,将那种渴望的心情抒写得淋漓尽致,也为全文定下清新活泼的基调和抒情的旋律。
待到春天降临人间,作者则尽情地欣赏这大地回春的美好景象。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绘出春的色彩。
最后以赞美作结,三个比喻各自成段热情洋溢地颂扬了富有创造力的美好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四、写作特点首先,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真切。
例如写春草,作者突出了春草的旺盛生机,不但写小草的顽强生命力和小草的质地、色泽和长势,还写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又如写春风,突出的其和暖、清新的特点。
总之,作者从不同角度,细致入微地观察春天,抓住了春的特征进行描写。
其次,全文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例如:“水涨起来了”。
春水用“涨”描述,表明春天水多,再现了冰消雪化后春水涣涣的样子。
又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钻”表明春草破土萌发,满山遍野的生长出来,显示了不可压抑的生命力。
春 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春大赛获奖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春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理清行文思路。
能力目标,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词句,积存语言;深入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目标,体会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之情。
第1课时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本文思路。
(重点)2.把握春草、春花、春雨、春风等景物的特征。
(重难点)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放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接着听音乐,看投影,生背诗文)。
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的《春》,看他是如何通过自己的眼睛,用他的语言描绘春天、歌颂春天的。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写作思路1.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春”的?你能划分出文章的结构层次吗?明确: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赞春三个部分。
运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至二自然段盼春,第三至七自然段绘春,第八至十自然段赞春。
2.细读第三至七自然段,交流讨论: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如果将这些景物看成一幅幅的春景图,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拟一个恰当的三个字的小标题?明确:分别从草、花、风、雨、人五个方面具体描绘春天,这五幅画面分别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你认为笔下哪幅画面最美?美在哪里?你能为你最喜欢的画面配上一句古诗吗?明确:示例一:春草图——这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令人见之则精神振奋。
可配“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句古诗。
示例二:春花图——这是一幅百花争艳的画面,色彩明媚。
可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乱花渐欲迷人眼”。
目标导学二:把握景物特点1.比较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
图画名称,景物特征,描写角度(或顺序)春草图,嫩、绿、多、软,由景到人春花图,多、艳、甜,由高到低(树上—花下—遍地)春风图,和煦、芳香与悦耳,触觉、嗅觉、听觉、视觉春雨图,细密、轻快,由物到人、由近到远迎春图,春到人欢,由景及人2.为什么把“迎春图”放在最后面写?明确:细致绘春,前面的草报春、花争春、风唱春、雨润春为人迎春做铺垫,用春的美好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早早做好安排,告诉人们抓住人生的大好春光,奋发向上。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朱自清散文《春》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
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途径,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通过对《春》这篇散文的阅读,了解作者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文中的主要意象,如春草、春花、春风等,感受作者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
探讨文中的主题思想,如生命的活力、生活的美好等。
2.2 语言特点分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其表达效果。
品味朱自清的语言风格,如清新、自然、含蓄等。
学习文中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理解《春》这篇散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和欣赏作者的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3.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探讨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
运用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4.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中的自然景物和修辞手法。
运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阅读材料。
采用在线讨论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过程性评价在课堂上,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鼓励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如写读后感、进行实地观察等。
5.2 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或课程论文,评估学生对《春》这篇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春》课堂教案设计
《春》课堂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认识春天的特征,了解春天的生命力和带来的希望和欣喜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学习,在互动、合作和分享中感受美好的“春”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掌握春天的词汇和语言;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加多元文化体验。
2.教学难点:扩大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1.教学内容(1)理解春天的特征,回忆和讨论春天的风景。
(2)认识春天的词汇,并练习相关的语法点。
(3)指导学生根据图片和音频材料进行口语表达,以及课堂小组讨论。
2.教学方法(1)引导式讲授。
(2)学生主导的学习模式,在引导下进行讨论、合作和分享。
(3)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教师介绍课程主题,并让学生自由讨论关于“春”的词汇或想法。
2.用漫画、图画或音频片段展示春天到来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步骤二:讲授1.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图画和视频,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春天的特征和词汇。
2.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风景以及特征:(1)天气变得温暖,阳光明媚。
(2)花园里盛开着各种色彩缤纷的花朵。
(3)家里的小动物也开始活跃起来,它们玩耍的身影可以在阳光下看到。
3.教师讲解相关的语法点和词汇,例如形容词和代词等等。
步骤三:交流活动1.让学生分组进行口语表达训练,可以利用图片、漫画或者播放音频片段。
2.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课程素材,讨论有关春天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等等。
步骤四:总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五、教学评估1.在讲授时,可以进行小测验,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在课后,可以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春天的文章或者小作文。
3.通过记录课堂表现和综合评估,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改进。
《春》优质课教案 (2)
《春》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3.发现并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2.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括春季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2.实物图片:春季的花朵、昆虫等生物照片。
3.讲义: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和描述的内容。
4.活动道具:放大镜、显微镜等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一些春季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一些问题,例如:这些图片中的事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2. 导入讨论•教师向学生引导,提出春季的特点和变化,例如:阳光明媚,温度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等。
3. 观察春季植物•教师出示春季的花朵图片,让学生观察花朵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并描述出来。
•学生们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花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4. 观察春季生物•教师出示春季的昆虫图片,让学生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行为。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
•学生可以记录观察到的内容,并和同学分享。
5. 小结和评价•教师总结春季的特点和变化,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关键词,例如:阳光、温暖、花朵、昆虫等。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教学延伸活动1.实地观察春季的植物和昆虫。
2.组织学生在校园中搜集春季的植物和昆虫的图片和信息,并制作展板展示给全校师生。
七、板书设计春季的特点和变化: - 阳光明媚 - 温度逐渐升高 - 植物开始生长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季的特点和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春季的变化。
同时,教学中的观察和描述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和显微镜等观察工具,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春季的生物和植物。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11《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写景的基础上,表达对春的赞美。
2、理解作者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听朗读带、老师范读、学生诵读等各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抓住春的特点,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五幅图的生动形象语言。
揣摩恰当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效果。
三、知识与技能1、积累“酝酿”、“欣欣然”、“烘托”、“卖弄”、“花枝招展”等词语并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2、课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揣摩“钻”、“闹”、“静默”等词语。
3、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某些景物的写作方法,在作中能熟练恰当使用。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全文。
2学情分析在本册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散发着芳香,品味诗文优美的语言是一种艺术享受。
学生刚升入七年级,感悟能力较差,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思考来揣摩、欣赏精彩语段,并摘抄下来直至背诵。
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枯燥无味、结构杂乱,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多研究精美文章的写作手法,例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等,提升学生写作技巧。
学生活泼可爱,表现欲望强烈,上课时多给学生发言的机会,让学生充当课堂的主人。
3重点难点1、朗读课文,直至背诵,了解思路。
2、运用生动形象语言及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出标题,吸引学生的兴趣。
2、用PPT课件检查学生预,打通文字关,了解作者。
⑴、字词略⑵、作者:XXX,字佩弦,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重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名篇散文有:《背影》、《绿》、《荷塘月色》。
2【活动】反复朗读1、口述:大家边听边看全文。
放音频、视频文件范读课文。
2、教师范读,提出问题:这篇文章结构是如何安排的?应该分几部分?3、指导学生朗读:用欢快跳跃的语调读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声调里充满喜悦之情,节奏可缓慢一些,语气要轻快。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
《春》公开课优质教案《春》公开课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的朗读,感知春意;2.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3.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重点:通过多角度品读,感受春趣;教学难点通过质疑析读,感悟春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金文春,让学生猜这是个什么字?(春),然后出示解释:春,推也。
草字头中间一个屯字下面一个日字。
屯字像一个幼芽破土而出,即在阳光的推动下,幼芽破土而出。
草长出的季节就是春,表示万木生长,充满生机。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走近《春》,去感受春的魅力、春的神韵吧。
二、朗读,知春意1.自由朗读课文,思量: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是带着什么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明确:作者描写了春天的草、春天的花、春天的风、春天的雨、春天的人。
是带着热爱和赞美的感情描绘这些景物的。
2.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去读呢?明确:用轻松、欣喜的语气读,语调要上扬。
朗读节奏是应该轻盈还是缓慢呢?明确:朗诵节奏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的。
普通说来,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节奏可以轻盈一些;平静、庄重、悲哀、沉重的内容节奏可以缓慢一些。
这篇文章处处充满着轻松、明快的气息,应该带着欣喜的语气去读,整体节奏是轻盈的,中间又有舒缓的地方,这样就给人回环往复的美感。
3.老师范读其中一段。
如1-2段。
4.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段落。
三、品读,感春趣1.(过渡语)同学们,草绿了,花开了,风吹着,雨下着,平时由于习惯,我们对此视而不见,知而不新,但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会发现朱自清先生把这些表现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散文学会会长林非曾经说: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写出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朱德熙曾经说: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哪怕是一个字两个字的问题也绝不放松。
2.同学们,我们在你最喜欢的段落中找找哪些句子通过精确的观察、讲究的用词写出了春天的新鲜、可爱、温和,叫人欢欣,令人惊喜?3.生来交流,老师作评价。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好。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课文中的文字表达和句式结构。
2.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
三、教学难点:1.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来描写春天的美。
2.能用细腻的语言描写春天的细微变化。
四、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1.师生共读课文《春》,了解整体内容。
2.讨论问题: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人的感觉是什么?二、课文学习:1.课文解读: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解读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语言点讲解:教师解释课文中的一些重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意思。
3.课文感悟:学生回答问题:课文通过怎样的描写方式表现春天的美?有哪些词语或句子让你印象深刻?三、语言分析:1.单词和句子操练:教师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引导学生朗读,并组织句子断句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2.造句练习:教师给出词语或句子,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句子结构和词语,造出新的句子。
四、语感培养:1.诗歌朗诵:教师选择一首与春季相关的诗歌,要求学生朗读并感受其中的美。
2.画面描述:教师出示一幅春天的图片,要求学生用文字描写出图片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巩固练习:1.课文填空:将课文中的一些词语或句子提取出来,要求学生填充到空格中,检验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2.阅读理解:出示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学生读后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拓展延伸:1.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春天中的一件事物,并用细腻的语言写出来,展示给同学们。
七、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春天的美有了怎样的认识?也巩固了哪些语言知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对春天的关注和学习兴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春节公开课教案大全(10篇)
【导语】春节,即农历新年,是⼀年之岁⾸、传统意义上的年节。
俗称新春、新年、新岁、岁旦、年禧、⼤年等,⼝头上⼜称度岁、庆岁、过年、过⼤年。
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祈年祭祀演变⽽来。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热闹喜庆的⽓氛洋溢;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化精华。
春节是⼩朋友最开⼼、最快乐的时刻,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春节公开课教案:传统的春节 活动⽬标: 1、认识我国传统的春节,知道过年的由来,了解过年的传统风俗。
2、感受过年的喜庆⽓氛,并会正确对别⼈说⼀句祝福语。
3、深刻对祖国的认识,知道我国是⼀个有悠久⽂化传统的民族。
活动准备:幼⼉⽤书 活动过程: 1、让幼⼉回忆⾃⼰愉快的假期⽣活,⼀起谈论。
由此,引起有关"过年"的话题。
2、先让幼⼉讨论⾃⼰对"年"的认识:为什么要过年?过年是怎样的?等等。
3、教师讲有关过年的故事、传说。
4、再让幼⼉谈论⼤家过年的风俗都有些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知道祖国很⼤,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很有趣。
5、在观察⾓摆放有关物品、布置,让幼⼉深化认识 6、评价、结束课。
【篇⼆】幼⼉园春节公开课教案:春节喜洋洋 活动⽬标: 1、引导幼⼉感受节⽇的喜庆⽓氛,体验节⽇的快乐。
2、发展幼⼉的语⾔表达能⼒,激发幼⼉的想象⼒。
3、让幼⼉知道“春节”是农历新年,了解春节的⼀些习俗。
活动准备: 1、布置新年的环境。
民间乐曲《喜洋洋》等录⾳带。
2、搜集各种有关“年”的材料丰富活动区 3、请家长配合,带幼⼉⼀起购买年货,观察节⽇期间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节⽇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播放民间乐曲《喜洋洋》,启发幼⼉随意⾃由舞蹈,感受欢乐的情绪。
2、请幼⼉说说周围环境的变化。
(评改:告诉幼⼉元旦是公历新年,我国还有⼀个农历新年叫春节。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
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节:导入新课,整体感知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及其作品《春》的背景信息。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结构,了解文章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节:分析第一部分,体会春的美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一部分,体会春的美。
a. 第一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春天的美?3. 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生机、希望、美好。
第三节:分析第二部分,感受春的活力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二部分,感受春的活力。
a. 第二部分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活力场景?b. 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春天的活力?3. 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生机勃勃、活力四溢。
第四节:分析第三部分,领悟春的意义1. 教师引导学生逐段分析第三部分,领悟春的意义。
a. 第三部分描绘了春天对人们的影响有哪些?b. 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来传达春的意义?3. 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希望、奋斗、成长。
第五节: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春天的特点、活力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悟和体会。
3. 教师给出拓展阅读建议,如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荷塘月色》、《背影》等。
4. 布置作业: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朱自清的《春》,使学生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活力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拓展延伸,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但在时间安排上,可以适当减少课堂小结的时间,增加学生自主阅读和讨论的时间,以提高课堂效果。
第六节:对比阅读,深化理解1. 教师提出对比阅读的任务,将《春》与另一篇描写春天的文章《草原》进行对比。
2. 学生分组阅读两篇文章,找出各自的描写手法、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3. 各组汇报阅读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两篇文章的异同。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春》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基本信息年级:七年级授课篇目:《春》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课型:新授课单元教学设计1.单元学习主题:“四季美景"2.单元教学设计说明:本单元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是“四季美景”,能力培养要求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体会汉语之美。
“课程标准"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以自然美景为主要内容,对“课程标准"的要求作了如下细化:(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
(2)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
(3)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阅读部分由三篇现代文和四首古代诗歌构成。
《春》描绘了春季新、美、力的独特魅力;《济南的冬天》描绘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小山和小雪;《雨的四季》描绘了四季中雨的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态度。
四首古诗表达情感各不相同,但都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自有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春》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第一单元的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
学习这个单元,要“重视朗读,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把握好重音和停顿,感受汉语声韵之美”“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这一课的课前预习要求有两个:一是回忆以往读过的描写春天的诗文;二是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春景。
《春》是朱自清于1933年应中华书局之邀为中学语文教材所作的一篇文章。
1933年,朱自清在清华大学任教,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春》可以分为“盼春”(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七年级语文上册 《春》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会珍惜时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懂得分享,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进行教学。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互相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4.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写作练习(1)教师给出写作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教师示范写作,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题。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初中《春》教案
初中《春》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简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深度感受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春》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朱自清和他的散文《春》。
2. 学生齐读《春》的标题,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春》,理解文章内容。
2. 学生解决文章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3. 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2. 各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五、写作练习(1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写一段话。
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评价和修改。
六、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 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建议和意见。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对春天有更深刻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同时,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4篇
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及教学反思篇一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吹泡泡》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语言优质课《吹泡泡》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欣赏诗歌,感受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初步感知事物间的对应关系。
2、能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来朗诵诗歌。
3、指导幼儿寻找、观察“泡泡”,并模仿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5、通过倾听教师对图书书面语言的朗读,提升依据画面展开想象并用较丰富的语汇进行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小蝌蚪、花朵、白云、树叶等图片若干及桃子图片一张,与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一、课题引入教师和幼儿一起随音乐自由唱唱跳跳进活动室,体验快乐情绪。
(吹泡泡的歌曲)1、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你们准备好了吗?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2、这些泡泡真漂亮,是谁吹的呀?老师吹的泡泡是什么样的?(圆的。
大的,小的,五颜六色)这么多漂亮的泡泡和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们高兴不高兴?(高兴)3、今天,泡泡王国呀,也来了许多泡泡,但是这些泡泡和老师刚才吹的泡泡不一样,我们一起看看是哪些泡泡好不好?二、多媒体课件,学习诗歌(一)出示图像引导语:你看到了什么?请你用好听的话来说一说。
(引导幼儿观察图片)1、鸡蛋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鸡蛋泡泡)鸡蛋泡泡到我们班做客,我们拍手欢迎它。
这么漂亮的鸡蛋泡泡会是谁吹的呢?为什么?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2、苹果教师提问:(1)这是什么泡泡?(2)苹果又是谁吹的泡泡?(3)为什么说苹果是果树吹的泡泡?谁能用完整的话说说?3、星星。
老师提问:a.这是什么泡泡?(星星泡泡)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谁吹的呀?(我们一起猜猜看)b.出示月亮,小朋友说的真棒,这么漂亮的星星泡泡是月亮吹的。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文《春》,使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意义,了解春天的来临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使学生对春天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热爱,并培养学生的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习理解课文《春》的内容,把握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方式表达的情感。
2.难点: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手绘板块上绘制春天的景象,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引发学生对春天的思考,询问学生对春天的印象。
2.阅读课文(10分钟)–学生阅读课文《春》,可以自读或分组合作阅读。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和疑惑。
3.文本理解(15分钟)–针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分析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4.课文鉴赏(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词语和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其中的美感。
–学生通过感悟课文,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理解和感受。
5.阅读策略训练(15分钟)–教师介绍几种常用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细节理解等。
–学生通过阅读《春》课文中的特定段落,运用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回答相应的问题。
6.拓展延伸(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春天对人们的生活和心情的影响,并形成小结。
–学生交流小结,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进行总结。
–教师鼓励学生,表扬他们的积极参与和表现。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观察,评价学生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的掌握程度。
2.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其在小组讨论中的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综合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初中《春》教案设计
初中《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春》这篇课文,了解春天的特点和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课的主题《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课文描述了春天的哪些特点?b. 课文中的作者对春天有什么样的情感?3. 合作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合作探讨以下问题:a. 课文中的作者是如何描绘春天的?b. 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对春天有如此美好的情感?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体验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美景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春天的美好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春特点:温暖、生机勃勃、美丽情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能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在合作探讨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感受表达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初中语文《春》教案
初中语文《春》教案一、教材分析《春》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鲁迅。
本文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语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启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教学重点1.理解《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习描写春天景象和表达情感的相关词语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通过描写春天来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1.教材《春》课文。
2.音频设备。
3.板书工具。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音频,播放描写春天的音乐,并问学生他们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
2. 复习(10分钟)教师请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词语和句型。
3. 阅读理解(15分钟)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春》这篇课文,并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以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 分组讨论(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春》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并展示其讨论结果。
5. 板书总结(10分钟)教师将学生提到的关键词和句型整理到板书上,并让学生逐个解释和理解其意义。
6. 情感培养(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美好,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春》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对春天的期盼。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描写春天的手法,并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了预期,但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更加灵活和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同时,布置的作业内容可增加一些拓展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挺好公开课教案【细品9篇】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9篇】《春》是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分享的9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初中七年级语文《春》优秀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领会赞美春天,积极进取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
3、学习全面而细致地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有条理地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表现景物特点的方法。
4、了解文章寓情于景,表达对春天赞美之情的特点,体会精确的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学重点:1、领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表达作用。
教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在朱自清的笔下。
二、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诗人、散文家、学者、*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
1920xx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
代表作《背影》《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
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三、检查预习:蓑suō 黄晕yn 应和h 抖dǒu擞sǒu 呼朋引伴笠l 嘹亮lio 胳ɡē膊bo 酝yn酿ninɡ 花枝招展撑盼望润湿清脆欣欣然卖弄朗润软绵绵四、整体感知:1、听课文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语言美。
3、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围绕一个"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部分。
)五、分析文章结构:(一)第一部分(第1段):1、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到来?是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明确:急切盼望着,盼望着2、此时春天来了没有?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明确:没有近3、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春》教案
《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2. 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 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习文中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2. 难点: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从而引出课题《春》。
2. 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及其作品。
3.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 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写了什么?
-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春天的?
4. 深入研读
-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理解“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
5. 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文章的主旨和语言特色。
6. 布置作业
- 完成课后练习。
- 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特点?
满是的”给人以清新悦目之感。
质地:用“软绵绵”,让人
愿意和它亲近,
这段描写用了较多的叠用的
形容词,对小草喜爱之情油然 而生。
• 朗读后思考:
作者描绘春花图, 春花图
抓住了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修辞 艳 花
手法?
,多 花,
运用了拟人、排比、比喻、甜 花
反衬等修辞手法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春风图
• 春风,最难描绘,作者娴熟地用了 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把春风 写得有感有情。请你分别说说各是 怎样描绘的,你的感受又是怎样呢?
图按
?
什 么 顺 序 描 绘 出 一 幅 诱 人 的 春 雨
作 者 抓 住 了 春 雨 的 什 么 特 点 ,
春雨图
作者抓住春雨细密、 轻盈、绵长的特点。从 静景写到动景,由近写 到远,勾勒出一幅南方 傍晚春雨绵绵的朦胧剪 影图,意境深远,十分 诱人。
齐读赞春部分,思考作者赞 春,运用了哪几个比喻,各突出 了春天的什么特点?
像刚落地的娃娃,突出了“新”,突出 了“生长”让人振奋,给人希望;
像小姑娘,突出了“美”,突出了 “活”,给人以美的感受,让人充满活力;
像健壮的青年,突出了“壮”,突出了 “力”,春天使人健壮,给人以奋进的力 量。
课前,同 学们查找了写 春天的片段或 者写春天的诗 词,请运用今 天所学的方法 进行赏析。
春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感受春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描绘春景的层次; 3、欣赏优美的语言。
作者简介
一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思考:
1.作者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情景? 2.从作者的描绘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春天?
请用“我从作者对 的描绘中,看到 了一个 的春天”这一句式说一段话。
例句:我从作者对春草的描绘中,看到 了一个生机盎然的春天。
谢谢观赏!Leabharlann 2020/11/518
四、找出原句和改句的不同,并说说 哪句的表达效果好。
原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 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改句: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 地飞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连续反复和拟人
齐读后思考:
突出“盼”
1,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突出了一个什么字?
2.第二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哪些景色的变
二、理清层次(连线)
• 第1段 • 第2段 • 第3段 • 第4段 • 第5段 • 第6段 • 第7段 • 第8-10段
• 迎春图 • 盼春 • 春风图 • 春草图 • 春花图 • 春雨图 • 赞春 • 总写
结构分析
三、探究品味:
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你认为表现春的
特点最精彩的句子,试从词语使用、修辞方法、 写作手法等方面体会其妙处。
化?这些景色的变化给人以怎样的感
受? 运用了似人、排比的修辞手
法。总写春天,作者着眼于山、
水、阳光的变化,从宏观上感受
到大地回春,生机勃发。
春草图
情态:用了“偷偷”“钻”,
• 边读边思考: 给人以不知不觉的感觉,
作者从哪些方面 色泽:“嫩嫩”“绿绿”使 描绘春草图?在 小草惹人喜 爱,
词语的运用上有 长势:用了“一大片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