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武陵春》教案范文

《武陵春》教案范文

《武陵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理解《武陵春》的背景、作者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3)分析《武陵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留恋;(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陵春》;(2)理解《武陵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分析《武陵春》的意象和意境;(2)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风格;(2)介绍《武陵春》的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武陵春》,理解诗意;(2)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武陵春》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逝去时光的留恋。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熟读背诵《武陵春》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武陵春》;3. 调查了解李清照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武陵春》的诗意画面,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诗意;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置身于诗境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3. 运用比较法,分析《武陵春》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4. 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诗歌,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

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及时 代背景等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 背景和思想感情。
阐述《武陵春》的创作背景,如作者遭遇 、心境等,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 和主题思想。
同类作品比较阅读
选取与《武陵春》主题、情感或艺术手法相似的作品, 如《声声慢》、《一剪梅》等,进行比较阅读。
从主题、情感、意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对比分析,引导 学生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感和表达上的异同。
完成上述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
作业提交方式及截止时间:请在下节课 前将作业提交至指定平台,逾期将酌情 扣分。
06
评价反馈与改进建议
学生表现评价标准制定
诗词鉴赏能力
01
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武陵春》的主题、情感和意境,以及
运用相关诗词鉴赏方法进行分析。
表达能力
02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语言是否
特点分析
本词语言简练、生动传神,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词 人还巧妙地运用叠词、对比等手法,营造出一种凄婉动人的 艺术氛围。
03
知识拓展与延伸
相关历史背景介绍
03
时代背景
作者生平
创作背景
介绍《武陵春》所处的时代背景,包括政 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作品。
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歌风格奔放、意境深远 ,对后世影响深远。
教学目标与要求
01
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够了解《武陵春》的背 景、作者及诗歌风格,掌握诗 歌的韵律、意象等基本知识。
0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鉴赏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意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武陵春》的背景和作者李清照的生平等知识。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实践活动,提高表达和创新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和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诗歌创作。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武陵春》全诗2.2 教学重点:诗歌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3 教学难点:诗歌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

诗歌创作背景和历史背景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画像和简介,引起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2 朗读与理解:学生朗读《武陵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分析与欣赏: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欣赏诗歌的美感和艺术魅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自己在理解和欣赏诗歌方面的进步。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彼此的看法和理解。

4.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材料:《武陵春》全文及其注释。

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5.2 多媒体材料:李清照的画像和相关历史背景的图片。

与《武陵春》相关的音乐、视频等素材。

5.3 辅助教材:相关诗歌鉴赏的教材和参考书。

写作和表演活动的指导资料。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熟悉《武陵春》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材料,如文本、图片、多媒体等。

设计教学活动和讨论问题。

6.2 教室准备:安排合适的教学场地,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朗读和活动。

《武陵春》公开课详案

《武陵春》公开课详案

《武陵春》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词的内容,能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2、通过品析词句,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体悟词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词,学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理解内容,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教学难点】品析词句,体悟词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今天这节课,老师先送给同学们一幅对联,请看大屏幕: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老师知道对联中“英雄汉”指的是苏轼,那么“女儿花’指的又是谁呢?李清照(学生回答)对,正是李清照。

这位宋代女词人,以她卓越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下面我们就走近这位旷世才女,去学习她的一首词《武陵春》(板书课题《武陵春》)出示幻灯片2师过渡语;这是一首怎样的词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知愁1、指名学生读,要求读准字音。

(师指出:舴艋载的读音并板书)2、师范读生跟读:老师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读准节奏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怎样的情感。

(自由朗读)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我们齐读一遍。

问:你们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出示幻灯片3三、赏愁(一)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朗读已感受到了作者的愁情,那么作者的愁具体表现在哪呢?请你找出来,以同桌两人为一组,讨论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愁情的?(课件:出示幻灯片4)生答:作者的愁表现在欲语泪先流。

“欲语泪先流”还没开口,泪就流出来了。

眼泪是表达情感的。

泪先流,就是她心里面已经很伤心,在流眼泪了。

师:嗯。

心里面愁。

不但是心里面愁,而且已经从外在表现出来了,泪流出来了。

从外在的动作,看到了她内心的愁苦。

九年级语文上册《武陵春》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武陵春》教案、教学设计
1.鉴赏分析:请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李清照诗词,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其词牌、词律、意境等方面的特点,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2.创作练习:以《武陵春》为灵感,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词,要求运用至少两种修辞手法,体现春天的美好。作品字数不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鉴赏能力,他们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仍存在困难。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李清照及其作品的了解可能局限于表面,对于《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深层含义把握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分享等,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自己。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升语文素养。
4.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注重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五)总结归纳
1.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强调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和《武陵春》的艺术特色。
2.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诗词中体会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课后作业:布置与《武陵春》相关的作业,如诗词鉴赏、创作练习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武陵春 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 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武陵春》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武陵春》的诗歌形式和诗意表达。

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培养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武陵春》的文化背景和诗意表达。

2.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主题,触发学生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武陵春》2. 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出示《武陵春》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山水诗的兴趣,并引出课本中的《武陵春》。

2. 介绍背景(10分钟)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武陵春》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作者杜甫以及《武陵春》的写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3. 分析诗歌形式(15分钟)逐句解读《武陵春》,分析诗歌的结构特点,包括字数节奏、押韵方式等。

引导学生发现并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4.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武陵春》,理解诗歌的意思和作者的感悟。

鼓励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主题,并结合背景知识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创作体验(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思念、对自然的赞美等。

鼓励学生用诗歌的形式呈现,但也可以选择散文或其他文体。

6. 分享与展示(15分钟)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展示在课堂上,相互欣赏和交流。

鼓励学生对同学的作品给予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7.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对诗歌《武陵春》有更深入的理解。

鼓励学生思考诗歌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五、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参考《武陵春》的表达方式。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学设计《武陵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武陵春》这首词。

2、引导学生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李清照的词风。

3、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大意,把握词中的意象和情感。

学习通过描写景物和人物动作、神态来表达情感的方法。

2、难点深入体会李清照晚年的愁苦心境。

理解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新颖奇特的比喻。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咱们来玩一个小游戏。

我说出一个场景,你们来猜猜我的心情。

比如说,“阳光明媚,微风拂面,我在公园里漫步,看到五颜六色的花朵争奇斗艳。

”你们觉得我这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愉快、轻松)那如果我说,“乌云密布,狂风呼啸,我独自走在泥泞的小路上,鞋子沾满了泥水。

”这又是什么心情呢?(学生回答:糟糕、郁闷)其实啊,古人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心情,不过他们不是直接说,而是通过诗词。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李清照的《武陵春》,看看她是怎么表达自己心情的。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

她的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这首《武陵春》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当时,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流亡到南方,丈夫赵明诚也去世了,她遭遇了国破家亡的双重打击,生活十分凄苦。

(三)初读诗词,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词的情感。

(四)研读词句,体会情感1、理解词的大意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的意思。

小组交流,互相补充。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2、分析词中的意象提问:词中描写了哪些景物?(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双溪舴艋舟)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凋零、凄凉、孤独)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氛围,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心情。

《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

《武陵春》教案《武陵春》教案《武陵春》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3.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4.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古典文化的思想感情。

5.背诵相关诗词。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比较法鉴赏诗词。

教学方法:诵读品味法比较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幻灯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一首词,他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书博山道中书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我们姑且不去探究这首词的本意,它却让我们感受到少年的轻愁,意气风发;中年的沧桑,韶华已逝;人生就是这样,美好的东西总是无可奈何的失去,令人无限怅惘。

但幸运的是,那些睿智而敏感的人用它们的文字记下了心灵的一次次悸动。

今天我们就走进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丰富的内心世界,看看她如何经过痛苦的挣扎,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

(板书课题)二. 资料交流。

1.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李清照的经历及词作。

2. 老师补充介绍出示幻灯片(1)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出示幻灯片(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李清照《武陵春》教案李清照《武陵春》教案(精选8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武陵春》的背景和意境。

2.领悟李清照的词风及其在词坛的地位。

3.分析《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4.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2.李清照的词风特点。

三、教学难点1.《武陵春》中的意象分析。

2.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坛地位。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李清照的其他词作。

(二)课堂讲解1.介绍《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2.分析《武陵春》的意境和情感。

3.讲解《武陵春》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谈谈对《武陵春》的理解和感悟。

2.分析《武陵春》中的意象,如“武陵春”、“绿肥红瘦”等。

3.讨论李清照的词风特点,与其他词人进行比较。

(四)案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分析《武陵春》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2.分析《武陵春》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3.探讨李清照在词坛的地位及其影响。

(五)课堂小结2.强调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五、课后作业1.背诵《武陵春》。

2.选择一首李清照的其他词作,分析其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鉴赏文章。

【原文】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鉴赏分析】1.意境分析《武陵春》以春景为背景,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失落。

词人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美好时光不再的感慨。

2.情感分析3.修辞手法分析(1)拟人:词中“风住尘香花已尽”,将风、尘、花都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结束。

(2)比喻:词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将愁比作沉重的物体,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内心的愁苦。

4.艺术特色分析《武陵春》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词人内心的情感。

词中采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词意更加深刻。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设计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设计

李清照《武陵春》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用声音表现对词的理解。

2、抓重点词赏析、品味词人的感情;3、采用“知人论世”、对比的方式体悟词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过程:一、导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先让大家猜一副对联谜语,大家看看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谜底是哪位名人?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只(枝)女儿花。

师:聪明,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的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小学时我们已经学过她的词《如梦令》,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从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去亲嗅它的芬芳,去倾听它悠长的叹息。

这瓣春花就是《武陵春》。

2、师朗读:学生跟读,读出语气语速语调,读出词的节奏。

生自读,读出这首词流淌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

抽生读,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出诗人怎么样的情感板书:愁同学们小组合作,用你们集体的智慧用你们认为最好的方式来演绎词人的这份愁情。

表演读。

你们的方式很新颖,每个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

同学们组合在一起有一种一唱三叹的感觉。

二、走进文本,品味语言1、那么大家在反复的朗读中,认为词中那句话最直接最强烈的表达了这份愁情?理由。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那么李清照为什么流泪了?,大家能从刚才找到的这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吗?(人非)哦“人非”是什么意思吗?丈夫离世。

那就是说她“欲语泪先流”是因为思念自己的丈夫了。

2、那么他的丈夫在世时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看李清照的散文《金石录后序》中如何记载。

大家看大屏幕: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

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 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困穷,而志不屈。

我天性博闻强记,每次吃完饭,和明诚坐在归来堂上烹茶,指着堆积的书史,说某一典故出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猜中与否比赛胜负,作为饮茶的先后。

2024年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2024年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掌握《武陵春》的作者、背景、体裁等相关文学常识。

(2)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鉴赏能力。

(3)学会分析、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比较阅读、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3)结合课文,进行仿写、扩写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友情、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分析、品味诗歌中的艺术手法。

2.教学难点:(1)对诗歌意象的深入理解与把握。

(2)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与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李清照,宋代女词人,有“词中之神”之称。

(2)展示课文背景:描绘武陵春景,抒发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3)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意象,感受词人的情感。

2.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诗意。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感受。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小组汇报:各组展示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深入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

(2)结合实例,分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

5.实践活动(1)仿写: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艺术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扩写:以课文为基础,进行故事情节的扩写。

6.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教学重点。

(2)拓展阅读:推荐相关诗词,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宋代诗词。

四、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友情的作文。

3.搜集宋代诗词,进行欣赏与比较。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doc5(2024)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doc5(2024)

2024/1/29
6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29
7
文本概述及结构分析
《武陵春》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 的作品,属于婉约词派代表之一

全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写景, 下片抒情,通过描绘暮春之景和 作者心中的愁绪,表达了词人内
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
结构上,词作采用了层层递进、 情景交融的手法,将景与情紧密
其中,“物是人非”四字,简洁而深刻地概括了词人面对现实时的无奈
和感伤。
03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这句词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双溪春光的美好,反衬出词人内心的愁
苦和孤独。同时,“拟泛轻舟”也暗示了词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9
文本风格特点及表现手法
风格特点
全词委婉含蓄,感情细腻,语言优美,展现了李清照婉约词 派的独特魅力。其中,词人善于运用意象和比喻等手法,将 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形象化,使读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武陵春》公开课教 案doc5
2024/1/29
1
目 录
2024/1/29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讲解与拓展 • 学生互动与课堂表现 • 教学反思与改进建议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1/29
3
《武陵春》背景及作者简介
2024/1/29
《武陵春》背景
介绍该词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 背景、作者遭遇等,帮助学生理 解词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024/1/29
表现手法
词人采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增强词作的艺术感染力,如借景 抒情、直抒胸臆、对比反衬等。同时,词人还注重运用叠字 、押韵等技巧来增强词作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朗读 时更能感受到词作的韵律之美。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9篇)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9篇)

《武陵春》优秀教案(通用9篇)《武陵春》优秀篇1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词五首》中的第四篇。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寓居金华时所著,借暮春之景道出了女词人内心无比的愁苦,用语新奇含蓄,感情细腻深邃,意境也非一般闺阁怨词所比,堪称绝妙好词。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积累了不少古诗词,对古典诗词具备一定的欣赏和感悟能力,对诗词中关键词句、使用意象、修辞运用也有一定的解读能力,加上前面刚学习过《望江南》,这首闺怨词中表现思妇望夫不至的绝望情绪,也为学习《武陵春》这首词奠定了情感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诵读、涵泳诗词,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作品的美点和意境。

2、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环节:首先,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

其次,品析诗词,体味情感美。

再次,拓展延伸,理解意境美。

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围绕重难点开展合作探究,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培植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强化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难点:点拨学生掌握吟诵、品析诗词的技巧和方法。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学媒体资源选择:(1)硬件:计算机、无线网、电子白板、iPad(2)软件:SMARTNotebook10,iTools42、制作微课《古诗词朗诵技巧指导》。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歌曲导入播放《月满西楼》的歌曲,展示歌词,导入作者——李清照。

这样多愁善感、登峰造极的万古愁心,恐怕非“婉约词宗”李清照莫属。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这枚花瓣,咀嚼她千古流芳的英华雅句,聆听她跌宕坎坷的人生传奇。

【信息技术运用】播放音乐,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二)朗诵诗词,感受语言美1、听读录音,感受氛围。

《武陵春》教案范文

《武陵春》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武陵春》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

(2)理解《武陵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李白的生活背景。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武陵春》的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武陵春》。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生活背景。

(3)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诗人李白及其生活背景。

(2)提问:同学们对春天的印象是什么?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

(2)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如寓情于景、虚实相生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身临其境地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春日武陵的美好景色,感受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武陵春》。

2. 结合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一篇短文。

3. 搜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武陵春》的掌握情况。

(2)提问:谁能分享一下你对李白及其诗歌的了解?2. 深入探讨(1)让学生朗读《武陵春》,关注诗歌中的情感变化。

(2)讨论:诗中的情感是如何随着景物的变化而变化的?3.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李白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武陵春》,使学生了解宋代词人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掌握词的基本知识,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意境和情感,提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逝去时光的珍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词牌《武陵春》的格式和特点。

2. 分析并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 词中意象的把握和意境的创造。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武陵春》词文本、相关背景资料、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预习《武陵春》,了解词人李清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宋代词曲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教师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出本课《武陵春》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意,体会词韵。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词牌《武陵春》的格式和特点,分析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情感。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词中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5. 情感体验学生齐读《武陵春》,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词的美感。

6. 拓展延伸教师出示其他有关春天的词作,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课堂小结8. 作业布置9. 板书设计词牌《武陵春》格式特点意象分析情感体会10.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陵春》词牌格式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词中意象、意境和情感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在讨论和互动环节的参与度及表现。

七、教学拓展1. 推荐李清照其他著名词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供学生课后阅读欣赏。

2. 引导学生关注宋代其他词人的作品,比较李清照与其他词人的风格差异。

3. 组织一次词的主题创作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词作品。

八、教学资源1. 李清照词作选集。

武陵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武陵春(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理解诗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2)理解诗人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3)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解释、意象分析;(2)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创作背景;(3)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典故和表达技巧;(2)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态转变;(3)古典诗词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创作风格;(2)激发学生对《武陵春》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字词和意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创作背景;(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和表达技巧;(2)分析诗人在困境中的心态转变;(3)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2)进行全班交流,分享彼此的情感体验。

6. 小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能力。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

(2)理解《武陵春》的创作背景和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3)分析《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词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1. 《武陵春》的字词解释和诗句解析。

2.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和创作背景。

3. 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象分析。

2. 词的节奏和韵律把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筝曲《武陵春》,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2)引导学生回顾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字词含义。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武陵春》的创作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李清照的创作特点。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句中的意象,揭示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词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同理心。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武陵春》的艺术特色和李清照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武陵春》。

2. 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赏析文章。

3. 调查了解李清照的其他词作,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武陵春》的深层含义。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李清照的生平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词作。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武陵春》与其他词作的异同。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武陵春》的熟练程度,包括字词解释、诗句解析和词的节奏韵律。

2. 学生对李清照生平的理解和对其词作特点的把握。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

《武陵春》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理解《武陵春》的诗意和诗人的思想感情;(3)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武陵春》;(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和赞美;(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 理解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3.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2. 艺术特色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课件;2. 《武陵春》全文;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李清照及其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题《武陵春》,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武陵春》,感受诗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诗题,思考诗的意境和主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美好;(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5. 艺术欣赏(1)分析诗中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比喻等;(2)让学生欣赏并体会诗歌的美。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的意境、诗人的情感和艺术特色。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武陵春》;(2)写一篇关于《武陵春》的短文,可以从意境、情感、艺术特色等方面入手。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师需要思考是否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诗文,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师还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

七、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过程参与和成果展示。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

武陵春李清照教案【篇一:武陵春教案】《武陵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舴艨、载的读音。

2、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

3、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4、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像在阅读时的作用。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4、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聪明的同学们一定已经猜出这枝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2、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自由朗读)4、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5、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示: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

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首句: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

次句:写日色已高,而犹“倦”于梳头,从侧面揭示情怀之苦、心绪之乱。

三四句:直抒胸臆,美好东西已尽皆丧失,无一留存,欲哭泪先流。

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

闻说”二句宕开一笔,写自已有意泛舟双溪,观赏春光,精神似稍振起。

但,但“只恐”二句复又折回,跌衬出更趋深重的愁情。

“愁”本无形,难以触摸,而今船载不动,则其重可知、其形可想。

《望江南》课堂实录出示幻灯:课文《望江南》师:文中的主人公在干吗?生:在等待爱人师:爱人等到了吗生:没有师:那么她的情绪是怎样的?生:孤独,寂寞,失望师:好,说的很好,那么我们就带着自己的认识大声地自由地读三遍读后——师: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呢?生:期望,等待丈夫归来的时候在梳洗——师:50多个同学会有50多个画面,我们写一下画面教师巡视,指导——生: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在清晨坐在窗前,精心打扮(实物投影)师:有人愿意修改吗?生:“清晨”这里要修改一下,因为没有意境师;这次梳洗比以前的时候都要早吗?这是怎样的一个清晨?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生:是一个晓雾将歇,启明星打开的早晨……生:在凌晨的前后生:月夜朦胧,江水还在悠悠地泛着月光生:惨淡的白色,别人还在睡梦中教师用红笔在投影里将“清晨”俩字划上了红笔,然后问,还有要修改的吗?生:我要梳洗一下等待丈夫回来师:还有吗?关于丈夫她会怎么想?生:等了那么久,还是希望有个全心的面目出现,可惜现在的是一个憔悴的我师:你很敏感,文学就需要你这样的一颗敏感的心师:我们再看看刚才的‘怎样打扮’生:她抹上胭脂,点上绛唇,梳理青丝三千……那青丝等人来绾,她向天边望去……师:你特棒,……那青丝三千也是三千烦恼?从哪里来的?生:从李白的诗歌里来的师:你太厉害,表达能力很好,别的同学还有吗?还会怎么打扮呢?生:挑上另一件华服,细细抚平那褶皱,走到江边,看着江水东去……师:这简直就是小说……下面,我们挑一个细节,细细地写下来,从(清晨,打扮,心声)三个方面挑一个……三分钟后师:选择早晨背景写作的野马?上来展示一下生:杨柳飘舞,愁绪亦在随风飘舞,天上还是惨淡的白,草上布着朦胧的霜,不知天上挂的那轮淡月,是否知道那女子的心,风吧!带来了几缕凉意,吹落了……师:你写的很有节奏感……风吧!名词活用做了动词生:女子坐在梳妆台前,铜镜里映出如愁绪般的丝丝缕缕的青丝三千,女子扑上粉,抹上胭脂,知识没有人为她点上那一抹绛唇,无血色的脸上终有了颜色,她手执了一只金步摇……师叫学生点评了一下,然后师:写得好,点评的也好写心声的也要展示一下生:她想,丈夫远出这么久,他会回来吗?师:恩,你还没有写好,继续生:用桃木梳细细梳过及腰的长发,丝丝从指间滑过,直到指尖泛白,放开,莫郎……我难道终不及你身边的阿娇?师以及全场鼓掌教师将以上三个写的比较好的东西的作品合起来朗诵一遍——(稍稍做了修改)师:你们都睁大了眼睛,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吗?生:有淡淡地哀愁,……的忧愁生:动作描写,梳妆打扮上加了细节环境,动作,心理都作了刻画师:我们平时喜欢写大而空洞的东西,比方说“清晨”……我们要细节背景出示幻灯——舍大取小绘细节师:剩下的几句诗中还有画面,我们就挑其中一句写吧,最难写的“肠断白萍洲”就留给老师吧……幻灯——配背景写动作听心声同时教师立即就在电脑上即兴写了起来——生……师:你笔下的女子的哀愁,除了一江春水没有人能理解生:女子拂袖走过窗前……江上点点白帆都是匆匆的过客,没有一个是我的归人……师:很有音乐感……生:你在江上凝望着,一艘艘的船过去了,一只没有,两只没有,三只也没有,没有,没有,思念,希望一点点减少……继续展示师:有没有写斜晖脉脉的?生:船只……希望落空……落日本无意,流水也无情……师:我们班真是卧龙藏虎,……老师都不敢给你们看了,你们还要看吗?生一齐:要师:那老师只好献丑了……屏幕展示:江水茫茫,一块孤零零的小洲在烟波浩淼的江面上飘荡着,如一株无根的浮萍无处归宿,小洲上不知名的荒草失却了青绿的颜色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一只离群的孤雁扑啦啦从青草中飞起,发出一声悲鸣,是呼唤?还是哀叹?如血的残阳映照着江面,风夹带的晚露荡漾着,荡漾着,也一定漾进爱人湿漉漉的心……师总结完毕,说:老师送你们几句话(面对作文这座高山(幻灯显示)我们可以仰望但决不跪拜那么,试着换一种简单的方法风景会这边独好《武陵春》教学目标:掌握舴艨、载的读音,能有感情地朗诵全词,掌握几种表达感情的方法: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学会运用诵读品词对比知人论世等方法赏析古典诗词。

感受古典诗词的音韵美节奏美语言美。

体悟词人的情感,理解词人的内心世界一、导入新课初次见面,给同学们带来一份见面礼,这份见面礼是一幅对联,上联是:“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是:“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聪明的同学梦一定已经猜出这支女儿花的芳名是————李清照(学生回答)。

对,正是这位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阆苑中独树一帜。

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

二、朗诵文本,体会情感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老师一人的朗读似乎有些落寞,能否邀请同学们轻声地跟着老师,模仿老师的节奏语气语调,试着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从同学轻轻的跟读声中,老师已经能够感受到词的节奏美了,但是跟读总是不过瘾,不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用自己的心灵静静地体会词人的情感,想想《武陵春》流淌的是何样的情感。

(自由朗读)每位同学都读得特别认真投入,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诵一遍。

(一名学生朗读),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同学们通过反复的吟诵,已经能够体会词人的愁情了,我们不妨让前后几位同学组成一个单位,用你们认为可行的组合,和最能渲染愁情的方式演绎《武陵春》。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推选一位读得最好的同学跟刚才朗诵的同学比一比,;可以用齐读的方法加重愁的浓度;也可以借鉴音乐上双声部的唱法,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当然充满智慧的同学也一定有更好的方法展示。

(学生自由组合,朗读)抽取2-3组三、品味语言1、我们的同学调动了自己的机智,全力地传达了李清照的愁情,那么在朗诵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词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学生回答)(板书:直接抒愁,)我们知道人在最激动的时刻,常常借眼泪来宣泄内心的痛苦。

苏轼因梦见亡妻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柳永因和爱人分别而“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而李清照呢?她欲语泪先流又是为何呢?从文中找出原因。

生答:“人非”(丈夫去世)至亲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这无疑是人生中最沉重的打击,更何况李清照曾一度沉浸在爱情的甜蜜中。

(展示幻灯片:婚姻生活的一个片断)能用一两个词语形容这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么?[幸福美满,琴瑟和谐,夫唱妇随,志同道合、、、、、、]可是那么美满的生活,那么美好的人物却消失在眼前,一切都成回忆,李清照能泪湿衣襟能不发出“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么!2、事事休啊,什么叫事事休?[万事皆休],她感到万事皆休,表现在行动上呢?哪句话?[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倦],倦的本义是疲倦,懈怠,你认为在句中还是这个意思么?梳头是人物的动作,是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而对梳头的懈怠,代表着对生活的什么态度?[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板书:细节传愁)想起曾相亲强爱的丈夫,想起了美满的生活,怎么不令人流泪。

可有是谁勾起了六年前的生离死别,是谁让本已悲凉的心海又泛起苦涩的愁波?触动这份愁情的是什么?李清照见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风住尘香花已尽],能描述一下这个景么?[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词人说“物是”景物依旧,那么我们不妨拿起她早年写就的《如梦令》作一番比照,看看是否能够印证“物是”,请一位女生朗读,其他同学划出与“风住尘香花已尽”相类似的词语。

[女生朗读]问:相似点在哪里?[绿肥红瘦]------[花已尽],雨疏风骤-----[风住],情感一样么?讨论小结:《如梦令》表达的是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与不舍,语气轻快。

但是《武陵春》暮春的景色却更多的勾起了词人伤痛,[板书:触景生愁]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美好的事物美好的人都随落花而逝,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朗诵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齐读上阙4、已经能读出词人沉沉哀愁了,往下阙关照,我们发现李清照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同学们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男生朗读并作答:闻说---也拟---只恐闻说什么意思?---——听说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小结: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

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

“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作者在泛舟之前加上也拟,表明她也希望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是计划实行了么?——没有。

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也拟传达了词人对光明的向往,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我们的心情仿佛也欣喜了许多,但是“只恐”一词又把我们的希望欣喜打破,将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

感情一波三折,起伏跌宕,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可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女生读前两句,最后一句齐读。

5、请把最后一句再读一遍,(齐读)奇怪,愁怎么能用船去载?这个词是不是用错了?[引导]: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是感情是抽象的东西,是无形无影无声无息的而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化虚为实,巧用比喻夸张。

其实它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回想前人种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