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学设计一
《词五首》教学设计1.doc
《词五首》教学设计1 -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悟作品的方法,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教师范读(或放朗诵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推荐读或指名读。
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三、结合注释理解字面义⑴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教师巡回指导。
⑵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究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2、《渔家傲》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定)⑴说说词作的主要内容⑵塞下风景异在何处?⑶燕然未勒归无计,应如何理解?⑷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失泪应如何理解?⑸赏析千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
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面两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4、《望江南》问题组:⑴《望江南》是如何一步步铺写思好的内心感受的?⑵赏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5、诵读赏析:在理解词作的基础上,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两着词,并谈谈更欣赏哪首词,理由是什么?6、拓展练习:假如范仲淹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7、小结:学生谈本节课学到及感悟到了什么?8、巩固练习:默写会《渔家傲》《望江南》。
]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感受了温庭笔下思妇的无限惆怅,跟着范仲淹去领略了壮阔的边塞风光,今天,我们将追随苏轼出猎,和辛弃疾感受军旅生活,感悟李清照连船都承载不动的愁怨。
二、诵读课文(步骤同上节课)二、结合注释理解字面义三、介绍作者及词作的相关情况四、自主合作探究(方法同上节课)1、教师导学:上节课,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
《词五首》教学设计1
《词五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首词的思想内容,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悟作品的方法,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对诗词的鉴赏、感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老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讨论、感悟、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中国诗词的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导入。
二、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朗诵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推荐读或指名读。
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三、结合注释理解字面义四、介绍作者及词作的相关情况五、自主、合作、探究1、教师导学:⑴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教师巡回指导。
⑵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究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2、《渔家傲》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定)⑴说说词作的主要内容⑵塞下风景“异”在何处?⑶“燕然未勒归无计”,应如何理解?⑷“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失泪”应如何理解?⑸赏析“千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
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面两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4、《望江南》问题组:⑴《望江南》是如何一步步铺写思好的内心感受的?⑵赏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5、诵读赏析:在理解词作的基础上,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两着词,并谈谈更欣赏哪首词,理由是什么?6、拓展练习:假如范仲淹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词五首》,具体章节为第8课。
详细内容包括五首宋词:《青玉案·元夕》、《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庐山谣》、《水调歌头·游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通过学习这五首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魅力,了解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悟,激发他们对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特点、词的格律、词意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内容、意境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元宵节、端午节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青玉案·元夕》中的元宵节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2)展示《水调歌头·游泳》中的端午节场景,引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青玉案·元夕》为例,分析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词五首》教案2. 内容:(1)五首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特点(2)词的格律、意境、情感表达(3)五首词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五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仿写·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月如钩。
清风拂面凉,思绪万千长。
望星空,怀古忧今,家国情怀难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案一、《词五首》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九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词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词五首的背景和故事。
2. 理解词五首的意思和感情。
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理解词五首的意思和感情。
2.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1. 九年级上册课本、教师课件、活动素材。
2. 学生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与学生以问答方式导入课题,提问引导学生归纳词五首这个课题主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词五首,你们知道词五首是什么吗?对它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
Step 2 学习教材(1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教材,学生阅读的同时教师做重点解读,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教师:我们现在一起读一读《词五首》中的一个小故事。
学生跟读。
教师:你们感觉这首诗词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是愉快的?还是伤感的?学生回答。
教师:好,下面我们再看一看《词五首》的内容,看看这首诗词是怎么写的。
学生阅读。
Step 3 感悟共鸣(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感悟《词五首》这首诗词的意境和感情,并进行适当的讨论与分享。
教师:同学们,你们能理解《词五首》所表达的情感吗?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理解和感受吗?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你们的理解和感受都很棒。
下面,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首诗词,然后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跟读。
教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用《词五首》这个题目来写这首诗呢?学生回答。
教师:很好,你们的思考非常深入。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这首诗的结构和用词技巧。
学生阅读。
Step 4 创作分享(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创作,要求学生以词五首为题材,写一首自己的诗词,并分享给同学们。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自己对词五首的理解和感受,写一首属于自己的诗词,并分享给大家。
学生创作。
学生们互相分享。
Step 5 小结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价学习效果。
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略)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2、齐读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词五首》【教学目标】1、积累词中优美诗句,培养词的赏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品味高度凝练的语言艺术。
3、领会词中丰富深刻的意蕴,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及难点】1、领会词中意境,明白主旨。
2、背诵课文并会默写。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望江南》、《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
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风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的小说画卷,无不表现了前人对社会国家的情怀,对宇宙世界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词五首》,首先欣赏著名词人温庭筠的《望江南》。
二、师范读《望江南》,注意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认真听,师读完要检测学生对这首词朗读节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点生简介温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预习课文:1、做《古文练习》上的与这课有关的基础题,夯实基础。
2、结合书下注释及古文资料翻译课文。
五、师抽查这课的重点字词,并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推火车的方式翻译课文。
六、揣摩课文:《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诗中人因何而断肠?① 这首小词表现了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她清晨梳洗后登楼远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归来,但是“千帆过尽”却仍旧不见归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肠寸断。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终没有出现又没有音信。
七、师引导学生赏析这首词。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小词,不到30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景物而言,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蘋洲;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
景物层出,情感起伏。
全词没有粉饰、刻板之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望岳》、《登高》、《赤壁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渔家傲·秋思》这五首经典词作品。
这些词作分别选自不同章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豪情壮志、家国情怀以及山水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和词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文学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词作中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表达能力;4.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意境和情感;2. 教学重点: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词牌特点及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词五首》学习资料、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词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2.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词牌特点,让学生对诗词有全面认识;3. 实践情景引入:选取一首词,如《望岳》,让学生设想自己站在泰山之巅,感受诗人豪情壮志;4. 例题讲解:分析《望岳》中关键词语、句子,阐述其意境和情感;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意境和情感,进行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五首词题目、作者、词牌;2. 每首词关键词语、句子、意境和情感;3. 诗词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高》一词中意境和情感;(2)对比《赤壁怀古》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异同;(3)谈谈自己对《渔家傲·秋思》理解。
2. 答案:(1)意境:高远、壮阔;情感:激昂、奋发;(2)相同点:表达对英雄人物敬仰;不同点:《赤壁怀古》以历史为背景,抒发家国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表达对壮志未酬感慨;(3)学生可从词作中意境、情感、词牌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词五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⑴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师生共同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谢。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⑴教师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请字音、节奏。
⑵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⑶师生对擂,比赛朗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敢于挑战,勇于超越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
哪位同学有胆量跟老师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欢迎挑战,携手前进。
(师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概述诗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词五首》教案设计
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了解词学研究的 最新动态和成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展示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 课件,包含词作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等内 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音频和视频资料
搜集和整理相关音频和 视频资料,如名家朗诵 、配乐演唱等,让学生 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词 的韵律和意境。
识和鉴赏方法。
重点
掌握每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手 法和词人情感表达;理解词中运
用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难点
体会词人深层的情感世界和时代 背景对词作的影响;领悟词作中
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教学方法选择及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诵读、讨论和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 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 向。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启发思考
朗读感知
问题探讨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注意 字音、节奏和韵律,整体感知词的美 感。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 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 新精神。
文本解读
逐首讲解《词五首》,引导学生理解 词意、感受词情,深入剖析词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
互动教学软件
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 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 、飞花令等游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词作背诵与默写
词意理解与赏析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所学词作,加深对词 作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撰写赏析文章,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词作改编与创作
词学研究与探讨
教材分析与选用
《词五首》教案
《词五首》教案教案:《词五首》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章节:第三单元第14课《词五首》内容:本课包括《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清平乐》和《西江月》五首古典诗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能够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重点:背诵和赏析五首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词原文;3. 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2. 诗词欣赏:逐首介绍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词,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相见欢》意象:月、花、燕修辞:比喻、拟人2. 《如梦令》意象:雨、云、梦修辞:借代、对偶3. 《浣溪沙》意象:春风、杨柳、江水修辞:排比、设问4. 《清平乐》意象:桃花、燕子、江南修辞:夸张、对仗5. 《西江月》意象:江月、江水、江南修辞: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五首诗词,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词的赏析文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或者邀请专家进行诗词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词知识和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词五首》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是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掌握,以及诗词的背诵和赏析。
一、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意象是诗词中诗人通过描绘景物、人物、事物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基本元素。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李清照《如梦令》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 杜甫《月夜忆舍弟》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五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2. 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词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词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五首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首分析五首词的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如梦令》为例,分析其韵律、对仗、意象等文学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文学特色。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五首》2. 板书内容:a. 五首词的作者、、词牌b. 五首词的情感表达c. 五首词的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分析其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
b. 仿写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等。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
c.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应详细分析每首词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五首词。
2.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词的主题与情感。
3.学生能够构思自己的词,抒发内心感受。
二、教学内容
五首词分别为: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滁州西涧》- 陶渊明
3.《春晓》- 孟浩然
4.《秋风引》- 龚自珍
5.《锦瑟》- 李商隐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
这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认知、理解和创造。
2. 认知:学习五首词
在这部分,教师将会给学生介绍一下五首词的背景、诗人、与主题。
然后教师会逐句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重复几遍展示他们的发音。
3. 理解:阅读并分析五首词
在这部分,学生将会分组,读五首词然后一起讨论这些词的主题,情感和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给出他们的个人理解,同时学习从诗人的角度去思考词的结构和文本。
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讨论和内容决策的框架,同时能够主持一个文本分析的讨论。
4. 创造:写一首词
在第三阶段结束后,教师能够赋予学生词的创作任务。
课堂上,教师将会指导学生将创造力和合适的语素结合起来,同时介绍一些概念来指导学生如何写一个引人入胜的词。
四、教学评估
学生应该能够正确朗读五首词,理解每首词的主题和情感,构思自己的词,抒发内心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听力,讨论质量以及对文本的诠释。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独立的任务,例如写一篇词,然后进行评估。
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词五首教学设计(1)词五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朗读与背诵。
《词五首》教学设计1_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1_词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五首词的思想内容,领会这些诗词所具有的艺术感染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教学重点】整体感悟作品的方法,学习诗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对诗词的鉴赏、感悟。
【课前准备】学生、熟读课文、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老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教学方式】诵读、讨论、感悟、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由中国诗词的源远流长,异彩纷呈导入。
二、诵读课文1、教师范读(或放朗诵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推荐读或指名读。
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
重点突出读环节,力争当堂成诵。
三、结合注释理解字面义四、介绍作者及词作的相关情况五、自主、合作、探究1、教师导学:⑴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
教师巡回指导。
⑵ 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究中有代表性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来,全班讨论,得出结论。
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
(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
)2、《渔家傲》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面定)⑴ 说说词作的主要内容⑵ 塞下风景异在何处?⑶ 燕然未勒归无计,应如何理解?⑷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失泪应如何理解?⑸ 赏析千章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教师导学:以上的学习,同学们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得很好。
运用以上的学习方式学习下面两篇,希望同学们的收获更大。
4、《望江南》问题组:⑴ 《望江南》是如何一步步铺写思好的内心感受的?⑵ 赏析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菽洲。
5、诵读赏析:在理解词作的基础上,学生饱含深情地诵读,这两着词,并谈谈更欣赏哪首词,理由是什么?6、拓展练习:假如范仲淹生活在21世纪的今天,他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况。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词五首教案(优秀模板4套)
词五首教案(优秀模板4套)词五首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心难点1.重心:(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讲演。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词五首》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石壕吏》认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学习通过叙述故事、刻画人物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方法。
2.学会欣赏通过写景、写物抒情的诗词。
3.五篇作品各自的体裁。
(二)能力目标1.在理解《石壕吏》的基础上自读“三吏”“三别”。
2.背诵五首古代诗词。
(三)情感目标1.体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
2.认识战争带给人民的深重灾难。
二、学法引导朗读背诵联系写作背景加深理解,加强积累,用配诗作画的方法体会意境,佐以点拨、讨论、改写等方式加以提高。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l.《石壕吏》中老妇向官吏诉说家中的悲惨遭遇,目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老妇的诉说用意在于想使官吏同情她,使家庭免于服役。
但是官吏不同情她,老妇无可奈何自请服役。
2.五首诗各自的体裁。
教师讲解并加以举例、比较。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l.投影片:①文学常识②随堂练习2.有关配诗、配词的画。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于课内熟读、背诵这五首诗词。
2.课外读“三吏”、“三别”,教师作适当指导。
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l.学习《石壕吏》一诗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内背诵这首诗。
(二)整体感知l.阅读提示,教师讲解此诗背景:诗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期间,当时唐军60万在邺城被叛军打败,为了补充兵力,大肆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
杜甫在安史之乱爆发以后,曾被叛军俘虏,思想和人民贴得更近。
这一年他从华州往洛阳,亲见差役把老人、少年、结婚才一天的青年,都抓去当兵,心情沉痛激愤,创作了“三吏”“三别”,这组诗如镜子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石壕吏》就是其中的一篇。
2.教师范读此诗。
(三)教学过程1.讲解该诗体裁:五言古风。
2.生字、词的掌握。
逾墙:yú越过。
一何:多么。
致词:说话。
邺城戍:shù防守。
老妪: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五首
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作品的思想内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朗读
《望江南》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温庭筠,晚唐诗人。
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2、理解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
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
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答案提示:“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3)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
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人。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思考:(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
无奈。
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
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
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
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第二课时
一、检查导入:检查学生背诵默写。
二、学生自学其他三首。
1、交流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有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号东坡居士。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领,年轻时参加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张一直未被采纳。
2、通读这三首词,讨论大意。
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作者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曼霹雳做响的雕弓。
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
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3、把握三首词的感情。
(1)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
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2)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学生讨论,教师答疑。
答案提示:(1)《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4)总体分析: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
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三、拓展延伸:爱国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古人还有很多人书写自己爱国的激情,请举出几个爱国事例或爱国诗句。
五、布置作业:背诵这五首诗,课后查询有关豪放词和婉约词的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