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词五首》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词五首》,具体章节为第8课。
详细内容包括五首宋词:《青玉案·元夕》、《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庐山谣》、《水调歌头·游泳》、《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通过学习这五首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魅力,了解词的发展历程,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通过阅读、分析和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生感悟,激发他们对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牌的特点、词的格律、词意的理解。
2. 教学重点: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内容、意境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宋代元宵节、端午节的场景,让学生了解词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1)展示《青玉案·元夕》中的元宵节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
(2)展示《水调歌头·游泳》中的端午节场景,引发学生对词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
3. 课文阅读: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
4. 例题讲解:以《青玉案·元夕》为例,分析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格律、意境和情感表达。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异同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词五首》教案2. 内容:(1)五首词的作者、背景、词牌特点(2)词的格律、意境、情感表达(3)五首词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五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选择一首进行仿写。
答案示例:《仿写·夜行黄沙道中》夜行黄沙道中,月如钩。
清风拂面凉,思绪万千长。
望星空,怀古忧今,家国情怀难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教版⼋年级上册语⽂《诗词五⾸》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诗词五⾸》教案⼀ 知识与能⼒ 积累古诗词,增加⽂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
过程与⽅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为了仕途⽽争名夺利,为了升迁⽽不择⼿段,甚⾄扭曲⼈性,残害亲⼈,但是却有少数⽂⼈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兮求”“⼈⽣⾏乐⽿,何须富贵时”的恬淡⽣活。
不同的⼈有不同的⼈⽣追求,不同的⼈有不同的⽣活⽅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位⽥园诗⼈陶渊明的⼀⾸⽥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说名潜,字渊明。
⾃号五柳先⽣,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
九江柴桑(九江县)⼈,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辞赋家、散⽂家。
1.听⾳频朗读,读准字⾳,划出节奏。
结庐/在⼈境,⽽⽆/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远/地⾃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
2.⼩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聚居的地⽅,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与世俗远离,⾃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
⼣阳映照下的南⼭笼罩在⼀⽚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双双飞鸟借着暮⾊结伴飞向林间的巢⽳。
这⾥边有⼈⽣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句深情⽽⾃得其乐;三四句恬静⽽闲适;五六句满⾜⽽得意;七⼋句陶醉⽽悠然;九⼗句深长⽽感慨。
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五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五篇】.篇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3、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4、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词作内容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吟诵词作并默写。
教学难点:1、利用想像、联想等方式培养学生赏析诗词的能力。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词作意境,品味词作的内涵。
教学方法:教师朗读指导、提问、交流、点拨学习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发挥联想和想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并且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词,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哪些? 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岑参:《白雪歌送…》“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陆游:《十一月四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这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词也是描写边塞生活的。
(板课题)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作者简介(略) 背景介绍(略) 三、自读欣赏,整体感知1、老师范读2、齐读3、自由读(提出质疑) 四、品析词作内容师: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知道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的是什么吗? (一)、品析上阕的景物描写1、写了哪里的景色?你觉得这里的景色与作者家乡的景色一样吗? 2、景色的不同体现在哪一个字上?(“异”字,以异统领) 3、“异”在何处?(再次自由阅读,合作讨论,找出“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雁去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紧闭4、以上的景色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荒凉、萧条、寒冷) 过渡:此景会让人产生怎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踏着文字,去体味作者心中的那份情。
(二)、体味词人的思想感情1、作者和将士们长期生活在如此荒凉的边塞之地,他们的内心感想会是怎样的呢?(寂寞、孤独、思乡) 2、从哪些词句的描写中,体现出他们的这种情感?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思乡忧国,但功业未成无归期悠悠羌曲,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无奈、凄凉、苦闷、悲愤(深入理解燕然未勒后的心情) 师:可见,上面的写景,都是为了后面的抒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教案

2.增强历史意识:了解诗词背景,认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3.培养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解读诗词,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诵表演。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词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探讨如何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察。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诗词的基本概念,包括诗词的格律、意象、情感表达等。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独特的艺术魅力传承千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望岳》这首诗。它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景象,表达出自己的豪情壮志。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诗词五首》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词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通过引导他们感受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大多数同学能够逐渐进入状态,跟随我的教学节奏。但同时,我也注意到一些问题。
首先,对于诗词的格律知识,部分同学掌握得不够扎实。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例子和简单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但显然,这部分内容还需要在后续教学中不断巩固。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诗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家国情怀、人生哲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精品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
具体内容包括:《望岳》、《登高》、《赤壁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渔家傲·秋思》这五首经典词作品。
这些词作分别选自不同章节,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豪情壮志、家国情怀以及山水之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和词牌特点;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审美情趣,提高他们文学素养;3. 引导学生理解词作中意境和情感,培养他们表达能力;4.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中意境和情感;2. 教学重点: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词牌特点及诗词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词五首》学习资料、笔记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五首词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世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2. 诗词讲解:详细讲解五首词基本内容、背景、词牌特点,让学生对诗词有全面认识;3. 实践情景引入:选取一首词,如《望岳》,让学生设想自己站在泰山之巅,感受诗人豪情壮志;4. 例题讲解:分析《望岳》中关键词语、句子,阐述其意境和情感;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意境和情感,进行小组讨论;六、板书设计1. 五首词题目、作者、词牌;2. 每首词关键词语、句子、意境和情感;3. 诗词鉴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登高》一词中意境和情感;(2)对比《赤壁怀古》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异同;(3)谈谈自己对《渔家傲·秋思》理解。
2. 答案:(1)意境:高远、壮阔;情感:激昂、奋发;(2)相同点:表达对英雄人物敬仰;不同点:《赤壁怀古》以历史为背景,抒发家国情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以个人经历为切入点,表达对壮志未酬感慨;(3)学生可从词作中意境、情感、词牌特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词五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了解五首诗的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
⑵了解五首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⑶体会五首诗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能力目标:⑴反复诵读,咀嚼涵泳,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语言美。
⑵积累五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感,丰富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
3、德育目标:这五首诗,或忆今追昔、慷慨悲愤,或感时伤怀,或思亲忧国,文笔优美,文思独特。
学习它们可以激发灵性,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难点】深刻体会诗人的胸襟抱负。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迭出,可谓是中华文明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
曾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么请多读读诗吧。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师生共同品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简介作家、作品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出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谢。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2、指导朗读,初步感受⑴教师播放朗读磁带,要求学生听请字音、节奏。
⑵教师指导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重音。
⑶师生对擂,比赛朗读。
师:同学们,生活中挑战无处不在,敢于挑战,勇于超越是现代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
哪位同学有胆量跟老师比赛,比一比谁朗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欢迎挑战,携手前进。
(师大力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3、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概述诗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师提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为人们传诵的名句。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学计划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词五首》教学计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词五首》中的文学常识,把握各篇词的基本内容,欣赏词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基本特点,把握各篇词的意境与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品味词的语言艺术。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典诗词的图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古典诗词的美。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典诗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请学生自主阅读《词五首》,初步了解词的基本特点。
学生根据阅读体验,概括每篇词的主题思想。
3.课堂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篇词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内容包括词的意境、情感、修辞手法等。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补充或质疑。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重点分析词人的思想感情和词的艺术特色。
结合具体词句,讲解词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篇词进行改编,可以是现代诗、散文或歌曲等形式。
各组展示改编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喜欢的词,进行深入研究和赏析。
1.《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词,感知词的基本内容。
课堂讨论:分析词的意境、情感,探讨作者的创作动机。
教师讲解:讲解词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
2.《醉翁亭记》导入:介绍作者欧阳修及其创作背景。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词,感知词的基本内容。
课堂讨论:分析词的意境、情感,探讨作者的生活态度。
教师讲解:讲解词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导入:介绍作者苏轼及其创作背景。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词,感知词的基本内容。
课堂讨论:分析词的意境、情感,探讨作者的人生态度。
《词五首》教案设计

通过学术数据库检索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了解词学研究的 最新动态和成果。
多媒体技术应用展示
多媒体教学课件
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 课件,包含词作原文、 注释、译文、赏析等内 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呈现给学生。
音频和视频资料
搜集和整理相关音频和 视频资料,如名家朗诵 、配乐演唱等,让学生 在听觉和视觉上感受词 的韵律和意境。
识和鉴赏方法。
重点
掌握每首词的主题思想、艺术手 法和词人情感表达;理解词中运
用的意象、典故和修辞手法。
难点
体会词人深层的情感世界和时代 背景对词作的影响;领悟词作中
蕴含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教学方法选择及实施策略
教学方法
采用讲解、诵读、讨论和鉴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加 深对词作的理解和感悟。
明确学习目标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 任务,让学生明确学习方 向。
讲解环节:深入剖析,启发思考
朗读感知
问题探讨
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注意 字音、节奏和韵律,整体感知词的美 感。
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思 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 新精神。
文本解读
逐首讲解《词五首》,引导学生理解 词意、感受词情,深入剖析词的艺术 手法和表现技巧。
互动教学软件
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 课堂活动,如诗词接龙 、飞花令等游戏,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 度。
实践活动拓展延伸
词作背诵与默写
词意理解与赏析
要求学生背诵并默写所学词作,加深对词 作的理解和记忆。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意,撰写赏析文章, 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词作改编与创作
词学研究与探讨
教材分析与选用
《词五首》教案

《词五首》教案教案:《词五首》一、教学内容教材: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章节:第三单元第14课《词五首》内容:本课包括《相见欢》、《如梦令》、《浣溪沙》、《清平乐》和《西江月》五首古典诗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五首诗词;2. 能够分析并欣赏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 能够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词中的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重点:背诵和赏析五首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词原文;3. 相关历史和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2. 诗词欣赏:逐首介绍五首诗词的背景和作者,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诗词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诗词的结构和韵律,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并背诵诗词,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1. 《相见欢》意象:月、花、燕修辞:比喻、拟人2. 《如梦令》意象:雨、云、梦修辞:借代、对偶3. 《浣溪沙》意象:春风、杨柳、江水修辞:排比、设问4. 《清平乐》意象:桃花、燕子、江南修辞:夸张、对仗5. 《西江月》意象:江月、江水、江南修辞: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背诵五首诗词,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诗词的赏析文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课的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比赛,或者邀请专家进行诗词讲座,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诗词知识和文化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词五首》的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是诗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是学生对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的掌握,以及诗词的背诵和赏析。
一、意象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意象是诗词中诗人通过描绘景物、人物、事物等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基本元素。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简介五首词的作者及背景。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讲解《忆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2.讲解《望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3.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4.讲解《武陵春》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5.讲解《渔家傲·秋思》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讲解的五首词。
2.提问:五首词中有哪些共同的修辞手法?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深入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对比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b.讨论五首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生自主分析五首词中的名句a.学生自选名句,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b.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3.课堂讨论:如何鉴赏古代诗词a.讨论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b.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词的学习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词。
2.选择一首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五首词的理解是否深入?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1. 李清照《如梦令》2.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4. 杜甫《月夜忆舍弟》5.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五首词的基本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2. 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五首词的文学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2. 教学重点:理解五首词的情感表达,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五首词的背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
2. 诵读:全班同学齐读五首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讲解:逐首分析五首词的内容、词牌、作者背景及情感表达。
4. 例题讲解:以《如梦令》为例,分析其韵律、对仗、意象等文学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文学特色。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五首词的情感表达,分享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词五首》2. 板书内容:a. 五首词的作者、、词牌b. 五首词的情感表达c. 五首词的文学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选取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分析其文学特色和情感表达。
b. 仿写一首以“离别”为主题的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等。
2. 拓展延伸:a. 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其他经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鉴赏讲座,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
c. 开展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及答案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详细分析教学内容的选择涵盖了不同朝代的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应详细分析每首词的背景、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价值。
《词五首》教学设计

词五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五首词。
2.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词的主题与情感。
3.学生能够构思自己的词,抒发内心感受。
二、教学内容
五首词分别为:
1.《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2.《滁州西涧》- 陶渊明
3.《春晓》- 孟浩然
4.《秋风引》- 龚自珍
5.《锦瑟》- 李商隐
三、教学过程
1. 概述
这个教学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认知、理解和创造。
2. 认知:学习五首词
在这部分,教师将会给学生介绍一下五首词的背景、诗人、与主题。
然后教师会逐句读给学生听,让学生重复几遍展示他们的发音。
3. 理解:阅读并分析五首词
在这部分,学生将会分组,读五首词然后一起讨论这些词的主题,情感和内容。
学生应该能够给出他们的个人理解,同时学习从诗人的角度去思考词的结构和文本。
教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讨论和内容决策的框架,同时能够主持一个文本分析的讨论。
4. 创造:写一首词
在第三阶段结束后,教师能够赋予学生词的创作任务。
课堂上,教师将会指导学生将创造力和合适的语素结合起来,同时介绍一些概念来指导学生如何写一个引人入胜的词。
四、教学评估
学生应该能够正确朗读五首词,理解每首词的主题和情感,构思自己的词,抒发内心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听力,讨论质量以及对文本的诠释。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完成一些独立的任务,例如写一篇词,然后进行评估。
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

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总结、合同协议、管理制度、演讲致辞、心得体会、条据书信、好词好句、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plan summaries, contract agreements, management systems, speeches, insights, evidence letter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词五首教学设计(通用8篇)词五首教学设计(1)词五首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朗读与背诵。
诗词五首(教案)-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诗词的基本概念、意象运用和情感表达。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词内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欣赏诗词的美,并在生活中发现它们的独特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象运用和抒情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不同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诗词朗诵: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4.表达与交流:通过课堂讨论、诗词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
5.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诗词意蕴,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诗词的韵律美与意境美:五首诗词在韵律和意境方面各具特色,教师需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韵律规律,感受诗词所表达的意境。
举例:《登高》一诗的韵律为五言绝句,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忧虑;《望岳》则以五言律诗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泰山的敬仰之情。
(2)诗词中的意象运用:重点分析五首诗词中诗人如何运用意象来表达情感,掌握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举例:《春望》中,杜甫通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意象,表达了战乱时期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生活的关切。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应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难度,让他们从简单的诗词开始欣赏和分析;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探讨诗词的内涵,挖掘更多的情感和价值。
词五首教案(优秀模板4套)

词五首教案(优秀模板4套)词五首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前三首诗,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三首诗歌的意境。
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心难点1.重心:(l)朗读、背诵这三首诗词。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
预习指导:1.查字典,读准下列字的音: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岱宗决眦2.自己练习读这五首诗: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讲演。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一生讲一个曹操的故事教师作简评,引出曹操的远大抱负。
三、学习《观沧海》1.作家作品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剧势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后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
善诗歌,《步出复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2.朗读诗歌指导:先范读再由学生试读。
3.指导学生评析诗句。
逐句分析,先由学生分析,再由教师归纳。
小结:写景的十句,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
这首诗借景抒情。
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的表现。
诗中洋溢着饱含的激情。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请同学们带着感情,再次朗诵这首诗歌。
《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词五首》教学设计(精选13篇)《词五首》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吟诵: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2.理解:比较精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作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比较精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作文。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设想:教给同学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并以生自学为主。
★ 说明:以《望江南》为例。
其余各词均可按此方式学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步骤:第一步骤:介绍:温庭筠具体介绍生平可以有助于生理解诗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此步可以由同学自行查阅资料,提兴奋趣。
)其次步骤:吟诵1.生自读诗歌第一遍,正音。
(可将易错字板书。
)2.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
3.四人一组沟通朗读的状况:留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重音、感情颜色等。
四人一组指导出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来。
4.推举朗读的同学5.大家提出建议,修改,再读。
第三步骤:理解诗意1.四人一组争论每一句诗的意思,由本组中层次较低的同学口述每句诗的意思要求指导出来的同学必需出口成章,语言流畅,表达意思较为精确。
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你听闻过的诗中的名句。
如何理解?如何运用?或者:你对本诗中最感爱好的句子(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是哪几句?请阐述理由或进行赏析。
第四步骤:进行改写扩写等,还可以是用其中的名句、自己喜爱的句子写一段话等。
1.自己选择一种喜爱的方式。
2.小组沟通推选出优秀作品。
3.全班沟通。
(假如课上时间太紧,11、12可留作课下作业)最终,可以是检查默写。
《词五首》教学设计篇2人教版九班级上第六单元《词五首》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词五首》中的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词的背诵、意象分析、情感体验。
2.教学难点:理解诗词中的隐喻、象征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诗词原文、注释、背景资料、PPT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诗词、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江南》1.导入谈论江南水乡的美景,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诗词原文展示展示《望江南》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3.诗意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江南好”、“水乡”、“楼台”等。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体会诗词中的哀愁与美好。
6.背诵与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望江南》。
第二课时:《如梦令》1.导入谈论梦境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诗词原文展示展示《如梦令》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3.诗意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梦”、“令”、“花”等。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孤独与无奈,体会诗词中的梦幻与真实。
6.背诵与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如梦令》。
第三课时:《相见欢》1.导入谈论友情、亲情等情感,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诗词原文展示展示《相见欢》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3.诗意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4.意象分析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如“相见”、“欢”、“离别”等。
5.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相聚与别离之情,体会诗词中的欢乐与哀愁。
6.背诵与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相见欢》。
第四课时:《忆江南》1.导入谈论回忆与怀念,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
2.诗词原文展示展示《忆江南》原文,让学生自由朗读。
3.诗意解析解释诗词中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初三语文《词五首》教案(通用12篇)

初三语文《词五首》教案(通用12篇)初三语文《词五首》教案篇1一、检查导入:检查同学背诵默写。
二、同学自学其他三首。
1、沟通自己搜集的文学常识。
(1)范仲淹(980--1052),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苏州吴县人。
范仲淹散文、诗、词均出名篇传世,其词存世不多,仅三首比较完整,但意境宏阔,气象雄奇,以反映边塞风光和征战劳苦见长。
具有肯定的创新精神。
我们学过《岳阳楼记》,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
剧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山东济南人,诞生时山东已被金兵占据,年轻时参与抗金军,后来提出抗金主见始终未被接受。
2、通读这三首词,争论大意。
不明白的地方提问。
文章大意:《渔家傲》,上片描写塞下景色,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
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下片抒情他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方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乡下思想之泪。
《江城子》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速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消失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肯定会为国效力。
《破阵子》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
词五首教案

词五首教案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五首词的内容和主题,并进行分析。
3. 学会欣赏和朗读五首词,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自行创作一首词。
二、教学内容: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内容和主题分析,欣赏和朗读五首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答的方式,让学生回忆起他们已经学过的词的特点和形式。
2. 学习第一首词《静夜思》:(1)介绍作者李白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读一读《静夜思》,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4)欣赏和朗读《静夜思》,让学生体会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3. 学习第二首词《登鹳雀楼》:(1)介绍作者王之涣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读一读《登鹳雀楼》,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4)欣赏和朗读《登鹳雀楼》,让学生体会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4. 学习第三首词《相思》:(1)介绍作者王维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读一读《相思》,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4)欣赏和朗读《相思》,让学生体会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5. 学习第四首词《夜泊牛渚怀古》:(1)介绍作者杨万里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读一读《夜泊牛渚怀古》,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4)欣赏和朗读《夜泊牛渚怀古》,让学生体会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6. 学习第五首词《钗头凤·世情薄》:(1)介绍作者李清照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读一读《钗头凤·世情薄》,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主题。
(3)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4)欣赏和朗读《钗头凤·世情薄》,让学生体会词的音乐性和美感。
7. 提高写作和创作能力:(1)引导学生写一首自己的词,可以选择其中一首词的主题进行写作,也可以选择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主题。
(2)让学生互相交流和欣赏自己的词。
四、教学反思:通过学习五首词,学生对词的特点和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吟诵: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
2.理解:比较准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习作: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
作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较准确地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和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或改写诗,或运用名句进行造句练习,或写想象作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教给学生学习诗歌的方法和技巧,并以生自学为主。
★ 说明:以《望江南》为例。
其余各词均可按此方式学习。
教学内容和步骤
教学步骤:
第一步骤:
介绍:温庭筠
详细介绍作者生平可以有助于生理解诗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
(此步可以由学生自行查阅资料,提高兴趣。
)
第二步骤:吟诵
1.生自读诗歌第一遍,正音。
(可将易错字板书。
)
2.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声朗读。
3.四人一组交流朗读的情况:注意:朗读的语调、语速、语气、
重音、感情色彩等。
四人一组指导出一名朗读较好的同学来。
4.推荐朗读的同学
5.大家提出建议,修改,再读。
第三步骤:理解诗意
1.四人一组讨论每一句诗的意思,由本组中层次较低的同学口述
每句诗的意思
要求指导出来的学生必须出口成章,语言流畅,表达意思较为准确。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你听说过的诗中的名句。
如何理解?如何运用?
或者:你对本诗中最感兴趣的句子(最触动你心灵的句子)是哪几句?请阐述理由或进行赏析。
第四步骤:
进行改写扩写等,还可以是用其中的名句、自己喜欢的句子写一段
话等。
1.自己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
2.小组交流推选出优秀作品。
3.全班交流。
(如果课上时间太紧,11、12可留作课下作业)
最后,可以是检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