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课时江城子苏轼武陵春李清照破阵子辛弃疾作者简介: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江城子》、《武陵春》和《破阵子》。
2、了解引用典故在诗中的作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指导一:比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自学指导二:比快速正确理解诗意。
要求: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自学指导三:比精彩回答问题一、《江城子》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2、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是怎样具体表现这种心情的?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诗句上?<<渔家傲》明确: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和对朝廷的不满。
苏轼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李清照简介: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
济南人,南宋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
其作品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绝唱》: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简介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1140-1207),别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明确:1.记叙此次出猎的情况(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2.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显得英姿威武,精神抖擞)狂:(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场面二、《武陵春》1、此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内心和生活状态?哪些词句最能这种内心和生活状态?2、下片中“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3、《望江南》和《武陵春》这两首词有何共同之处?三、《破阵子》1、“醉里挑灯看剑”是一种怎样的心境?这种愿望在词壮观,“卷”字说明行走极快,可见猎者情绪高昂)(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表明自己虽已年暮却依然有勇气有能力去抵御外侵)总结: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3 新人教版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章节(课题)名称25 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时5-3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二、了解文学常识一、导语设计婉约词比起豪放词来,则如小桥流水之于大江东去,如杨柳依依之于青松劲直,如曲径通幽之于通天大道,如和风细雨之于暴风骤雨,如蔷薇之于猛虎。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豪放词风。
二、知识要点1.豪放派是与“婉约派”对举之宋词流派。
由北宋词人苏轼所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重要作家还有张元干、张孝祥、陈亮等。
此派词人,多有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胸怀坦荡,抱负远大,故能突破“词为艳科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三、朗读诗歌四、疑难解答五、理解大意”的藩(fān)篱。
凡抒情、状物、记事、说理、怀古、感旧、无事无意不可人间,开拓了词的题材领域。
又敢于突破格律束缚。
“不喜裁剪以就声律”。
畅所欲言,直抒胸臆。
意境雄奇阔大,风格豪迈奔放,语言流利畅达,把词引向健康、广阔的道路。
豪放派词人南宋居多,人才济济,因辛弃疾成就突出,故又称“辛派”。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苏轼是北宋词坛的革新大家。
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
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
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
曾因早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这首猎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5《词五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知识目标】了解与词相关的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能力目标】朗读品味,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重点)【情感目标】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树立报国立志。
(难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我国古代,不同的时代往往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到了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体裁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1.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白洲(pín) 舴艋..舟(zé)(měnɡ)擎.(qínɡ)貂裘..(diāo)(qiú) 麾.(huī) 炙.(zhì)霹雳..(pī)(lì) 羌.管(qiānɡ) 燕.然(yān)2.文学常识:(1)豪放派和婉约派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
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2)《望江南》作者及背景:温庭筠(yún)晚唐(朝代)诗人、词人。
他精通音律,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志。
其词多写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
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3)《武陵春》作者及背景: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父亲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九年级语文上册 25《词五首》教案3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1.检查预习情况。指名朗读,正音。
2.提示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及感情。
3.再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讨论后明确:
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指名回答。
体会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三、合作探究
1. 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
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明确:上阕写出猎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
3.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
“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7..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创作背景:这首《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某某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X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1 新人教版
词五首《望江南》章节(课题)名称25 词五首《望江南》学时5-1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学生特征分析作为一名初三的学生,早已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不陌生了,但他们的学习往往是停留在记忆与背诵默写上的,认为只要能背熟默写对就可以了。
实际上,由于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在记忆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作品数量的增多而导致记忆的混乱,出错率也比较高。
因此,本课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赏析作品、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引导学生收集背景资料、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使得学生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能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并以讨论争鸣形式,让学生进行思想与理解的碰撞,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与反思中,发挥其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创设情境二、朗读诗歌三、了解文学常识一、导语设计词发展到宋代,面对被唐人推到顶峰的诗歌创作,宋人独辟蹊径,把词这种文学样式演绎得更加完美,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
二、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倚yǐ脉脉mòmò蘋pín三、文学常识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
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
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
不为统治者所喜。
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
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通过此环节使学生了解文学常识四、理解大意五、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词五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二单元《词五首》,具体包括《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武陵春·春晚》、《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五首词。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词的背景知识、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理解词的基本知识。
2. 品味五首词的意境美和韵律美,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首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2. 教学重点:词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五首词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
3. 课文精读:逐首分析五首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的内涵。
4. 例题讲解:以《渔家傲·秋思》为例,讲解如何分析词的意境和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其他四首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词五首》2. 五首词的作者、背景和词牌特点3. 词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表达4. 例题:《渔家傲·秋思》意境分析5. 课堂小结:课后复习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意境和情感。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词的意境和情感把握较为困难,今后教学中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优秀词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五首词的意境理解和情感把握。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词五首教学目的1.积累语言,了解作者,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教学设想反复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词,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生活经历、思想风貌理解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望江南》《武陵春》2.了解相关的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与步骤学习《望江南》情景激趣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温八吟”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诗词兼工。
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
他们多写闺情。
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
现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望江南·梳洗罢》是一首写闺怨的小令。
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截取倚楼顒望这一场景,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全词表现了女主人公从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肠断”的感情,情真意切,语言精练含蓄而余意不尽,没有矫饰之态和违心之语,风格清丽自然,是温词中别具一格的精品。
探究生趣第一步,背诵《望江南·梳洗罢》,在背诵过程中积累下列词语:梳洗:梳头、洗脸、化妆等妇女的生活内容。
独:独自,单一。
帆:船上使用风力的布蓬,又作船的代名词。
皆:副词,都。
斜晖:日落前的日光。
晖:阳光。
脉脉:本作“眽眽”,凝视貌。
《古诗十九首》有“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后多用以示含情欲吐之意。
肠断:形容极度悲伤愁苦。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4新人教版
词五首《破阵子》章节(课题) 名称25 词五首《破阵子》学时5-4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背景介绍一、背景1.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
从少年时起,就受其祖父爱国思想的影响。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队伍参战。
回到南宋后,力主恢复中原。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史。
由于投降派当权,辛弃疾两次遭到弹劾,从四十二岁起将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
六十四岁时又出任浙东安抚史、镇江知府等职,但他恢复中原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不久就怀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人世。
辛弃疾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词,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
词中充溢着要求统一祖国的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二、朗读三、词的大意四、探究诗意爱国主义感情,抨击了媚敌苟安的投降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门北固亭怀古》二词就是这种愤懑之情的写照。
这首词作于作者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
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
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
准备杀敌机会的到来。
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这种复杂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5课《词五首》教案4 新人教版
词五首《破阵子》章节(课题)名称25 词五首《破阵子》学时5-4总课时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首词的内容。
2.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方法品味诗歌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学生特征分析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名句。
2、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1、把握作者的感情。
2、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师生互动过程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背景介绍一、背景1.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他出生在金人占领下的北方。
从少年时起,就受其祖父爱国思想的影响。
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辛弃疾组织了一支两千多人的队伍,加入农民领袖耿京的抗金起义队伍参战。
回到南宋后,力主恢复中原。
历任湖北、湖南、江西、福建、浙东等地安抚史。
由于投降派当权,辛弃疾两次遭到弹劾,从四十二岁起将近有二十多年退居江西上饶的带湖。
六十四岁时又出任浙东安抚史、镇江知府等职,但他恢复中原的愿望依旧未能实现,不久就怀着未酬的壮志离开人世。
辛弃疾创作的主要成就是词,他的《稼轩词》存词六百多首。
词中充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二、朗读三、词的大意四、探究诗意溢着要求统一祖国的爱国主义感情,抨击了媚敌苟安的投降派,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永遇乐·京门北固亭怀古》二词就是这种愤懑之情的写照。
这首词作于作者闲居江西上饶带湖之时。
从题目上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
1188年,陈亮到带湖访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交谈,共同商讨战胜敌人的方略大计。
准备杀敌机会的到来。
南渡近三十年,他梦寐以求的是渴望能指挥百万雄师,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然而他的美好夙愿,直到两鬓斑白,也没能实现,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这种复杂的感情。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说课稿:第25课词五首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是根据人教版课程标准编写的一篇诗歌单元。
本课共收录了五首经典的中国古代词作品,分别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李煜的《虞美人·听雨》和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这些词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通过对这些词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同时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古文知识,对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表达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这些词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情感,以及古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还有一定的距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为目标,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五首词的基本知识,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理解词中的历史、文化、民俗等元素,品味词句,领悟词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首词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词意理解、作者思想及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词中的古代文化背景、民俗风情、情感内涵。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授、课堂实践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品。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词的起源、发展历程,引出本课的五首词。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五首词,解决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本问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
2.教学难点: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联系已学过的诗词,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
2.简介五首词的作者及背景。
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讲解《忆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2.讲解《望江南》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3.讲解《江城子·密州出猎》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4.讲解《武陵春》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5.讲解《渔家傲·秋思》a.分析词的内容和情感b.品味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c.学生讨论词的表达效果三、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讲解的五首词。
2.提问:五首词中有哪些共同的修辞手法?二、课堂讲解与讨论1.深入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a.对比分析五首词中的意象b.讨论五首词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2.学生自主分析五首词中的名句a.学生自选名句,分析其意象和修辞手法b.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心得3.课堂讨论:如何鉴赏古代诗词a.讨论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b.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三、课堂小结2.强调古诗词的学习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背诵五首词。
2.选择一首词,写一篇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对五首词的理解是否深入?3.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熟练背诵五首词,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表达,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
25.《词五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代表作。
2.诵读本文的五篇诗词。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4.学习古诗词用语的考究和他的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1.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2.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或者用笔把诗词中的画面画出来,看那位同学画得最接近于诗词的本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一种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2.感受作者的豪迈奔放与婉约细腻,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
2.学习古诗词优美考究的语言。
3.体会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把握诗词中的一些深刻哲理和人生的真谛。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
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导读《望江南》1、题目解读:《望江南》:“望江南”,词牌名,又名“忆江南”,其它名称还有:“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等。
“望江南”,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
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
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
宋人多用双调。
2、作者简介温庭筠:(812—866),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唐宰相温彦博之裔孙。
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3新人教版
词五首课题25.词五首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抓住“狂”,通过品味、朗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点难点理解三个典故的含义。
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业1.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2.拓展阅读。
搜集苏轼的其他诗词阅读赏析。
3.背诵。
板书设计教后反思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复备一、激趣导入中国是诗的国度,五千年灿烂的中国文化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
宋词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今天让我们透过诗歌的字里行间去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搏。
二、整体感知(一)解题(二)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创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词的题目。
学生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三、合作探究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明确:上阕写出猎盛况,表现了他英武的身姿,进而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
同时也为下阕的抒情作铺垫。
3. “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教案
5、《破阵子》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作者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
▲▲▲思考练习
(一)《望江南》
1、本词虽短短27个字,却讲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叙的要素。
(二)《武陵春》
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你同意吗?请作分析。
2、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思念的情感。
3、“问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
3、评论认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说说他奇在何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白发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意境开阔,豪迈激越。所以,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在这五首词中,和也属于“壮词”。
▲▲▲智力练习
欣赏:《武陵春》改写《武陵春》——思念的重量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连绵的战火无休无止,到处是流离失散的人群.生活总是不能安定下来,我的余生象风一样的飘零.经过了灿烂的早春时节,如今我更加感到季节的伤感。鲜花在风中凋零,她们的魂魄会飘向哪里?她们的躯体在尘土中呻吟,淹没在污浊之中,这样的结局是否也是我的归宿呢。春将尽,万紫千红都退去了色彩,真的好无奈。无法挽回从前美好的时光,也无法让这些娇艳的花多开片刻。对着镜子,我的容颜一天天的变得苍老,双鬓的白发刻着我岁月的波痕,虽然我也曾竭力掩饰。每天的清晨我都梳理我的白发,希望能够找回一点昔日的印记,可那些精心地梳理依然无法掩饰我这张苍白疲倦的面容。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5《词五首》
25词五首知识与技能1.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理解词作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赏析词的好词佳句、抒情言志句,感受词的意境,品味词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1.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词作,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
2.利用想象、联想、联系比较等多种方式培养赏析感悟词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词作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爱国之情,树立报国之志,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
重点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难点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1.诵读教学法:通过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引导学生理解词作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2.比较教学法:通过相似流派和主题的合并阅读和比较阅读,多维联系比较,体会词作中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情感表现。
作者的简介及相关的背景材料。
2课时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的先人创作了无数篇至今仍为世人赞叹的名篇佳作,也创造了各种便于表志抒情的文体,词,就是其中的一种。
这一单元选编了五首词作,让我们从此刻开始领略它们独特的魅力吧。
1.温庭筠(约812~866年),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省祁县)人。
他是晚唐有名的诗人,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
他又是大力作词的人,作的词也比较多,有《金奁集》等。
词人有专集自他而始。
由于他精通音律、熟悉词调、在词的格律形式上起了规范化的作用,花间派词人把他列为唐代词的第一人。
2.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今江苏吴县)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
他的诗文能反映人民的疾苦,风格豪放。
《岳阳楼记》《江上渔者》《渔家傲》等分别是他的文、诗、词的代表作。
有《范文正公集》。
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种,有关知识如下:它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
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
词,有词牌。
如“望江南”、“渔家傲”、“水调歌头”、“醉花阴”等,词牌是填词用的曲调名。
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曲调的名称就是词牌。
词牌规定了某一曲调的字数、句数、平仄和韵脚。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课设计词五首教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寄语1.累积文学知识,认识婉约派和豪迈派的风格特色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2.培育学生联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教课感情的能力;经过频频吟咏,培育学目标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经过商讨研究,培育学生合作 . 怀疑的反思精神,概括 . 综合的能力 .3.感悟作品内涵,领悟词作感情,培育学生踊跃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课 1.正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要点 2.概括比较不一样正确默写,理解运用 .教课感悟婉约和豪迈派的词风 .难点教课自主合作研究解析谈论交流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链接】1.李清照( 1084—约 1151),济南(今属山东)人 .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自世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王灼《碧鸡漫志》说她“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长辈 . ”朱弁《风月堂诗话》也记录晁补之常向人夸赞她的诗句. 李清照十八岁时嫁给太学生赵明诚,赵喜好金石之学,也有很品高的文化修养.【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千嶂里()燕然未勒()羌管()擎苍()貂()裘()鬓微霜()千骑()酒酣()何妨()谴冯唐()麾下()炙()了结()的卢()2.《望江南》,选自《》,《望江南》是.作者,是(朝代)词人,诗词兼工,是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3. 范仲淹:(朝代)”的旷达胸襟和“家. 家,他有”的政治志向 . 他的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 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 年( 1040 年),他还在塞外征战.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我们在初二学过他的一文一词,分别是5. 《破阵子》选自《,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作者,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国词人.我们初一时学过他的一首词是.【合作研究】(一)《望江南》1.本词虽短短 27 个字,却表达了一个凄婉动人的故事 . 试给这个故事理清记述的因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词中前八个字写了女子什么心态?3.可以推测白蘋洲是个什么地方?4.频频吟诵本诗,领会词中女子的感情的变化 .5. 由上题推测,全词的主旨句是:.6.由上题推测,本词写了女子什么样的感情?7.词中“过尽千帆皆不是”的“尽”能否改为“境”,为何?(二)《武陵春》1.有人说,这首词的上阕没有一个“愁”字,却句句在写愁. 你赞同吗?请作解析 .2. 上片中“,”句,表达了作者对丈夫无限想念的感情 .3.“问说” . “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如何的感情变化?3.谈论以为“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好多愁”是一个“创意出奇”的句子,请谈谈他奇在哪处?(或问:如何理解鉴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好多愁” ?)第二课时(三)《渔家傲》1. 词中“”字直接点了然季节,“”四字间接点了然季节,紧扣题目.2. 上阕写景,突出了“异“字 . 在词中,景色异的详尽表现有:⑴⑵;⑶;(4)写出了边塞萧瑟.荒凉 .;戒备威严的景色 .3.由“千嶂里,长烟夕阳孤城闭”句,你简单想起王维《使至塞上》的,中“明月楼高休独倚,诗句;从“浊酒一杯家万里”你想起了《苏幕遮》,句. 因此,从环境描述和内容上看,整首词境界宽阔,凄凉悲壮.4.上阕描述边塞凄凉又壮阔的情形,隐约显出边城严重的军事形势,下阕抒怀,抒发了如何的情?5. 由上题推测,全词的主旨句是:“,,.”抒发了守边将士壮志难酬.想念家乡的感情 .6.请找出使用典故的句子,并谈谈典故表现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四)《江城子》1. 上阕叙事,记述了的壮观场面.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表此刻哪些地方?3.下阕抒怀,抒发的爱国之情 .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详尽解析其作用.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如何的人物形象 ?表达了作者如何的心情 ?6.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第三课时【精读精练】理解赏析《破阵子》1. 上片写生活,战前准备. 首句是写,后几句是写.2. 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 富裕特色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 “ ”和“ ”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写军队生活 . “疆场秋点兵”示意战斗马上开始 . 其中“秋”字既点了然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加了的氛围,示意战斗马上开始.3.赏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疆场秋点兵”的壮观场面 .下片写战斗场面,抒发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忿之情 .4.“,.” 用修辞手法,从觉和觉两个方面,概括而又生动地再现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 “了结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与上阕“,”遥相响应,又回到现实,与中间的梦幻形成比较,表达了词人期望立功立业的梦想和的悲忿 .5.诗人尽管“鹤发生”,却仍旧怀念自己以前浴血征战的战场 . 这类怀念的情结从词中哪两个细节可以读出?6.“了结君王天下事,博得生前身后名” 写出了作者如何的理想?结尾一句“可怜鹤发生”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感情?7.全词抒发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感情?8. 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生活情形;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从语言风格上看,境界宽阔,豪迈激越.因此,作者说自己写《破阵子》是“赋壮词”. 在这五首词中,和也属于“壮词”.【主题阅读】赏识:《武陵春》改写《武陵春》——想念的重量(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绵延的烽火无休无止,各处是漂泊失散的人群 . 生活老是不可以平定下来,我的余生象风相同的飘零 .经过了绚烂的初春节气,此刻我更加感觉季节的伤感 . 鲜花在风中凋谢,她们的魂魄会飘向哪里?她们的躯体在灰尘中呻吟,淹没在浑浊之中,这样的结局能否也是我的归宿呢 . 春将尽,花团锦簇都退去了色彩,真的好无奈 . 没法挽回以前美好的光阴,也没法让这些娇艳的花多开片晌 .对着镜子,我的容貌一每日的变得年迈,双鬓的鹤发刻着我光阴的波痕,固然我也曾全力掩饰 . 每日的清晨我都梳理我的鹤发,希望可以找回一点往日的印记,可那些精心地梳理仍旧没法掩饰我这张苍白疲倦的面貌 .( 事过境迁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身旁还是那些我衷爱的东西,有深深的回忆相伴 . 记忆中的你一点都没有改变,可你又在哪里 . 今日的你怎么变为了我的记忆,我多想和你续弦弄诗,我多想和你喝茶对月,往昔的美好日子,此刻怎么都成了梦中的奢望,我翘首以盼的余生怎么可以没有你 . 说真的,没有你的日子我过的真是好累,还是不去想它了. 此刻的我,每件事都感觉不顺情意,又有什么方法.太多的话哽咽在我的喉间,我一句也说不出口. 你能感觉我脸上为你流下泪水的苦涩吗?泪水尚能成双,我倒是孤单无助,我的苦楚能怨你吗?(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有人告诉我,两溪的春季景色很美,要我去看看,去散散心忘掉我的烦恼 . 我也想去,不过去了对我会实用吗?美好的景色能否改变我的命运和人生?在两溪的河流之上,或许我可以驾驶着小舟畅游云雾,我的小舟可以驶向你的身旁吗?我想找寻世外桃源,走开这烽火纷扰的人间,和你在一起度过我的余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好多愁.)全部都是想象,我那盈满的想念,已经似秋天的硕果结满枝头,令我不堪重任 .这叶小舟可以装下它的所有,我会为不可以给你我的所有而丧气. 但我惧怕深重的思念会在这两溪的水滩里搁浅,或则跟着流水而漂失,真的我惧怕 . 只求千万不要让这样的事,在我的眼前发生 .涓涓的水流又何尝可以负载我生命的重量 . 由于我的生命不是泥沙,而是巨石做成的丰碑,在它的上边刻着,只有一句誓词“今生等着你” .【拓展提高】请依据提示,写出你学过的爱国诗词.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③辛苦遭遇起一经,兵戈零散周围星 . 河山破碎风飘絮,出身浮沉雨打萍 . 惊慌滩头说惊慌,零丁洋里叹零丁 .,.(文天祥《过零丁洋》)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教学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词五首》教案【教学依据】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
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
《词五首》就是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
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作家生平,词的风格及代表作品。
2.学习词的基本知识。
3.掌握吟诵欣赏词的技巧与方法。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适当的停顿,节奏与语气。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想象在阅读词时的作用。
3.指导学生结合词的背景来阅读理解词的内容。
4.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
态度情感价值观:1.体会词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思想。
2.认识古人面对自然、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3.在感悟中使学生多一份情感的经历。
[教学方式]1.在词的欣赏中教师以引导为主,避免一言堂,应该是一位起纽带作用的主持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背景资料收集、品味词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无不渗透着学生主体智慧的参与。
3.词的学习中,老师要鼓励活学生间自主、合作,讨论的学习氛围。
通过同伴间对话与交流,团结与互助,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构思]一、学生准备、教师引导: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做好学习古词的准备;老师对准备内容作方向性作引导。
二、学生吟诵、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古词,互相讨论朗读节奏与语气,老师作适当指导。
三、学生体验,老师点拨:学生在吟诵基础上,感受词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与景物、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体验训练;老师对词中与体验相关的重要部分作启发式点拨。
四、学生品味、教师点拨:学生对古词的语言及表达进行深入赏析与品味,着眼于名句、关键词,老师从文学欣赏的角度予以适当的指点。
五、学生讨论、教师主持:在体验与品味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评价表达出来,以讨论争鸣形式,使学生间不同思想与理解互相碰撞,闪现学生学习的灵感,开阔学生学习的视野。
老师在其中作为一个组织者,起一个承接作用。
六、学生反思,教师鼓励。
在经历各种学习形式后,学生对各首词提出质疑,并互相讨论与反思,找到正确的理解途径。
教师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导地位。
七、学生总结,教师归纳。
让学生学习阅读与欣赏词的基本方法,了解吟诵、理解、品味、联想、反思是欣赏词的基本过程。
【教学实录】师生活动专家点评师:大家都知道,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的中国文化就是一部诗歌史,词是诗的姐妹艺术,也是中国诗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初中阶段你们学过哪些词,能吟几句其中的名句吗?生:有苏轼的《水调歌头》,名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生:还有辛弃疾的《西江月》,名句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生:还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名句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生:还有晏殊的《浣溪沙》,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师:看来大家对词的了解还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位作家不同风格的词,来与这些作家作一次心灵的对话,请大家先自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
然后请部分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师:好了,下面请同学起来朗读。
……师:刚才几位同学读得不错,节奏与读音还比较准确,但其中有一些地方应注意:《望江南》中第二句的停顿应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渔家傲》最后一句应读成“将军白发/征夫泪”。
《江城子》里“千骑”中的骑应读成“ji”(第四声)。
《破阵子》中第二句应读为“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只有正确的诵读才能正确的理解词的基本意思,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预习谈谈对五首的理解生:《望江南》读后总觉得有一种淡淡的忧愁之意。
师:说得很对,大家能说说从哪里能看出来吗?生:一个“独”字,点出主人公很孤独。
生:文中“皆不是”有一种失望的心情。
生:“肠断”就是忧愁最好的表现。
师:大家说得不错,从这道词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一种无言的忧愁。
其它几首呢?生:《渔家傲》是通过对塞风景的描写来表现将士对自己家乡的思念的词。
生:《江城子》是通过记述作者出猎的场景,来表现作者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
生:《武陵春》也是一首通过对作者自己感受的描述来展示作者内心对故人的思念,带着浓郁的忧愁。
生:《破阵子》是通过作者梦想中经历的描述,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苦闷与对青年后生的深切希望。
师:看来,在上课之前大家都准备得很充分了解了许多内容,对理解五首词有很好的益处。
不过读词不仅要了解词的内容,更要品味词的佳句与好语,在品味中体会词的精彩,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来品析这五首词中精彩的语句。
生:我觉得《望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写得好。
师:好在哪?生:好在能将人的忧愁以形象化的景物来展现,用夕阳的余晖,用水流的悠长,来寄托忧愁的影子。
师:用“忧愁的影子”来评价,形象又贴切,看来你是花了不少功夫来欣赏这首词的。
生:我觉得词中的“肠断白蘋洲”一句用得也很好,将对别人的那种思念比喻成“肠断”更有一种独特的效果。
师:对,从两位同学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这首词,在写景与抒情上的独特之处。
生:《渔家傲》这首词写得有意思,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怀。
师:上半部分写景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生:我想是一个“异”字,写边关的景色重在写与内地景色的不同之处,大雁南飞,边关号角此起彼伏,长烟、落日下的孤城等都寓示着边关的与众不同。
师:分析得好,那下半抒怀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展开的呢?生:就用文中的“泪”来概括吧,主要写将士们的思念之泪,通过“浊酒”“归无计”“霜满地”“人不寐”“白发”等情与景的描写,将边关将士们的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很好,就要善于从归纳与概括中找到作者思想的脉络。
生:我觉得《江城子》是带有自传性的叙事词。
师:嗯,说说你的理由。
生:词一开始作者就以“老夫”自称,接着就详述出猎时的壮观场面,并在文中不断展示作者那种为精忠报国的豪迈之情。
下半部分,则更是借古喻今,对比自己,那种胸中豪气在文中自然流露。
师:你认为哪些句子可以体现你说的内容?生:“聊发少年狂”是一种老当益壮的心态。
而“亲射虎”“又何妨”“会挽雕弓如满月”等都是体现作者的一种豪迈的英雄形象。
师:除表现作者豪迈与报国之志外,词还有没有别的表现意义?生:有,词中也流露出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师: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生: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可以看出来,作者希望能有当年冯唐一样的人来让他重新报效国家。
师:对,壮志难酬是许多词人笔下的抒写的内容之一。
生:《武陵春》中我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与“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好在哪里?生:第一句能用“物是人非”来暗示人生境地变化,而“欲语泪先流”更是有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忧伤之情,自然流露。
生:第二句是用一个比拟的手法,将人的忧愁形象化,如果用船来盛载,还不能装下,那是多大的忧愁的?可见,“载不动”包含了多少忧伤与痛苦。
师:赏析令人耳目一新。
生:《破阵子》表现的内容好像与《江城子》有点相近。
我觉得词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可怜白发生”等句子写得好。
师:你能说好在哪儿吗?生:“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个醉字,一个梦字,把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态描写得栩栩如生。
而“沙场秋点兵”则将杀敌报国的战场写得极富气势。
“可怜白发生”是一句总结性的话,所有壮志与报国胸怀都只可能无法实现了,白发就是遗憾的见证,作者怎不能感慨万千。
师:评价有水平,从词中读出了作者的深意。
其实从刚才几位同学的发言中,我们明确了,读词就要品味词的语言,玩味词的写法,体验作者真情实感。
这是读词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然读词还要善于除所读词之外有所联想,通过联想来生发自己的人生体验与感悟,提高自己鉴赏词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请同学们针对这五首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的体验。
生:《望江南》中的“肠断白蘋洲”使我想起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人在天涯。
”二者表现手法几乎一致。
师:从词想到曲,思路很好。
生:《望江南》中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所表现的失望与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充满希望刚好相反。
师:嗯,反相取意,能举一反三。
生:《渔家傲》中“长烟落日孤城闭”所表现的景象与名句“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我觉得《江城子》与《破阵子》两首词有许多相似之处。
师:能比较阅读,精神可嘉,你能具体说说哪些相似之处吗?生:写作时的境遇都是一样的:都是有想报国却无门的遭遇;写作表现的情感是一样的,都是在豪迈之中带着深深的遗憾;描写场景的风格都是一样的。
师:比较实际上就是在更大范围中再次阅读。
生:《武陵春》中写愁的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表现手法上非常相近,而且用语都十分贴切生动。
师:说得很好,对名句理解与联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大家在不断积累诗词素养,提高阅读能力的过程。
当然读诗的联想不仅仅在于名句间的联想,还可以是结合词的内容与我们时代间的生活经验的联想。
大家不妨试着从这个角度来想想。
生:读完五首诗,我觉得这些主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个人感伤的,二是壮志未酬的。
前者是《望江南》《武陵春》,后者是《江城子》《破阵子》。
虽然表现手法不尽相同但主题目内容基本相似。
师:那你有什么感想呢?生:这实际上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两类人的照:一类人整天围在自己个人狭小的圈子里,为自己而活着。
一类人时刻忧国忧民,不忘别人的苦与乐。
就社会来讲我们希望后者的人多一些,我们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师:很好,有感悟,也有希望。
生:我不同意前面同学的发言,难道个人不重要吗?如果个人的情感不能得到适当的宣泄与表达,对个人对社会来讲都可能是悲剧。
师:对,有不同意见,又有言之有据,希望大家像他自己的意见。
生:个人也好,社会也好,如果文学都去关注,词的内容都去表现,这不正是丰富多彩生活的一种见证吗?师:观点中肯,观点越来越全面了。
生:我们读词并不是来评价词作者的生活与表现态度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