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都有着重要影响。
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以下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1. 水分:细菌需要水分才能进行代谢和生长。
水分不足会导致细菌的生长受阻或死亡。
2. 温度:不同类型的细菌对温度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通常,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在30-40℃之间。
高温会杀死细菌,而低温则会使细菌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
3. pH值: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pH值,不同的细菌对pH 值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般来说,细菌最适生长pH在6.5-7.5之间。
4. 氧气:大多数细菌需要氧气才能进行代谢和生长。
但也有一些细菌是厌氧生物,它们不需要氧气就能够生长。
5. 营养物质:细菌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进行代谢和生长。
常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矿物质元素等。
6. 渗透压: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渗透压环境。
若渗透压太高或太低,都会对细菌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
以上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了解这些条件可以更好地控制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 1 -。
细菌生长繁殖
(4)无机盐类: 其主要作用是构成菌体的成分;作为酶活性中心 的组成部分或维持酶的活性;调节渗透压、PH值、 氧化还原电位;作为自养菌的能源。 (5)生长因子: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 不能用简单的碳源或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如 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能够提供生长因子的 天然物质有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或细胞 浸液等。 (6)水:是微生物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还是营养 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良好溶剂,并且还参与细胞中 各种生物化学反应。
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微生物的营养物
(1)碳源:凡能提供微生物所需的碳元素的营养源。 构成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物质,也是微生物获取能量 的主要来源。比如有机酸、糖类、脂肪、醇类等。 其中糖类是微生物最广泛利用的碳源。 (2)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所需的氮元素的营养源。 主要用于构成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物质,一般不用于 作为能源。 (3)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 源的营养物质或辐射能。
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 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 有鞭毛的细菌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 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透明、边缘光滑整齐; 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 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2、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结果 大多数细菌生长后使液体培养基浑浊。
3、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结果 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鞭毛的细菌除 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 可见羽毛状或云雾状浑浊生长
纵剖面:1.扁平;2.隆起;3.低凸起;4.高凸起;5. 脐状;6.草帽状;7.乳头状 表面结构。形状及边缘:8.圆形,边缘整齐;9.不规则,边缘波浪;10.不规则;11. 规则,放射状,边缘花瓣形;12.规则,边缘整齐,表面光滑;13.规则,边缘齿状; 14.规则,有同心环,边缘完整;15.不规则似毛毯状;16.规则似菌丝状;17.不规则, 卷发状,边缘波状;18.不规则,丝状;19.不规则,根状
3.第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第三节细菌的生长繁殖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二)环境
3.气体:
(三) 厌氧微生物与氧的关系
1.专性厌氧微生物 产甲烷菌在无氧条件下才生存,遇氧就死亡的微生物。厌氧微生 物不具有过氧化氢酶,被生成的H2O2杀死。O2产生游离O2-˙ ,因专 性厌氧微生物不具破坏O2-˙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而被O2-˙杀死。
梭菌属Clostridium)、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杆菌属 (Fusobacterium)、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所有产甲烷菌
(二)环境
2.温度:
嗜冷性微生物,尤其是专性嗜冷性微生物能在0℃生长。有的在 零下几摄氏度甚至更低也能生长,它们的最适宜温度是5~10℃ 之间。(冰箱中的微生物 )。只有冻结时才破坏微生物生长。 即使在南、北极仍然有细菌生长,在冰河的表面和雪原地区经 常能见到一种嗜冷藻,叫雪藻(多属于Chlamydomonas nivalis)。其孢子呈现鲜艳的红色。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5.水
菌体重要成分。细胞组分、溶媒、参与代谢、适宜反应温度的 保障、维持大分子构象稳定。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化学元素
主要元素 微量元素
C、H、O、N、S、P Na、K、 Ca Mg、Fe、Mn
结构组成 渗透压、一)营养物质
脂类 结核分枝杆菌含量高(40%) 特有成分 肽聚糖 、磷壁酸、吡啶二羧酸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组分
水
蛋白 质
核酸
糖类
脂类 维生
素
所占比重
细菌重量7090%
固形成分4080%
干重 3%
固形成分1030%
2、 细菌的营养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病原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构成。侵袭力的大小 、毒素的性质和数量,决定着病原菌毒力的强弱。
(一)侵袭力:是指病原性细菌突破机体的防卫屏障, 在体内生长、繁殖、扩散的能力。
荚膜 黏附素
菌体表面结构
包括
侵袭性物质
1.荚膜和微荚膜----抗吞噬和定居 有抗吞噬、抗体液中杀菌物质的作用;使病原菌能 留在宿主体内迅速繁殖,产生病变。 所以有荚膜的细菌的毒力比该种细菌失去荚膜时的 毒力明显增强。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结构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
(二)合成代谢产物
热原质(pyrogen):或称致热原。是细菌合 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 应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是革兰阴性 菌,热原质即其细胞壁的脂多糖。 毒素与侵袭性酶:细菌产生外毒素和内毒素 两类毒素。外毒素(exotoxin)是多数革兰阳 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 放到菌体外的蛋白质;内毒素(endotoxin)是 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
第二节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一.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 大营养类型——自养菌和异养菌。
•自养菌(autotroph):以简单的无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
成分。
•异养菌(heterotroph):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合成菌体
成分并获得能量。异养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 (parasite)。所有的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寄生菌。
细菌与外界环境
一、细菌的分布 1、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2、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 道中存在的对人体无害的不同种类与数量的 细菌
正常菌群作用: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免疫作用 抗癌:双歧杆菌激活吞噬细胞 抗衰老:双歧杆菌产生双歧因子,乳酸菌减 少氧化物在人体含量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一)细菌的营养1.营养类型:根据细菌对营养物质需要的不同,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
(2)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如糖类、蛋白质、蛋白胨和氨基酸作为碳源和氮源,仅有少数异营菌能利用无机氮化物,以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所需的能量大多从有机物质氧化而获得。
异营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两类。
腐生菌以无生命的有机物质作为营养物质;寄生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
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
2.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等五类。
3.营养机制: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半透性,只能使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需经细菌的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菌体才能吸收(转运)。
转运的方式有三类:①离子转运;②透性酶转运;③磷酸转运系统。
(1)被动扩散:细菌依靠群体表面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半透性来调节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
(2)主动吸收:细菌将许多营养物质以高于细胞外浓度积累在细胞内的过程称为主动吸收。
(3)基团转位:基团转位亦是一种需要消耗能量的运输营养的方式。
它是靠胞外酶将糖类等物质与一种耐热蛋白(HPr)与磷酸结合,使糖类等磷酸化而运送到菌体内,再与HPr解离。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在合适条件下,细菌从外界摄取营养,进行分解代谢,获得原料和能量,同时进行合成代谢,合成菌体所需的成分。
故细菌代谢的结果,使细菌得以生长繁殖。
其生长繁殖必须的基本条件有4个方面。
1.营养物质:细菌所需的营养物应按一定的方式配比提供。
充足的营养是细菌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包括水分、无机盐类、蛋白胨和糖等。
对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还需某些生长因子。
2.合适的pH:环境的pH对细菌的增殖有很大影响,因营养的吸收、分解及能量的产生,都需要酶参与反应,而酶活性必须在一定pH和温度下才能发挥作用。
细菌的生活方式
细菌的生活方式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
细菌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长繁殖、营养获取、环境适应等方面。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的生活方式。
1. 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繁殖主要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细菌不断吸收营养物质,增长体积后进行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完整的细菌细胞。
这种快速的繁殖方式使细菌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大量的细胞群体。
2. 营养获取
细菌的营养获取方式多种多样,有些细菌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一些光合细菌;有些细菌则通过吸收有机物质或无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和营养。
另外还有一些细菌能够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如高温、高压、高盐等环境,它们具有特殊的代谢途径来适应这些条件。
3. 环境适应
细菌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够在各种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
一些细菌能够产生孢子,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形成耐受形式,等环境条件改善后再回复原状。
另外,一些细菌在面临压力等外界环境变化时能够产生适应性突变,以适应新环境。
4. 与其他生物的互动
细菌在自然界中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
有些细菌与动植物形成共生关系,有益于宿主的生长;而一些病原性细菌则会对宿主造成危害。
此外,细菌还能够与其他微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
综上所述,细菌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性。
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微生物的繁殖规律
微生物的繁殖规律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且具有快速繁殖的能力。
微生物的繁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包括生长、分裂和传播等多个阶段。
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微生物的繁殖规律。
首先,微生物的繁殖依赖于适宜的生存环境。
微生物对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要求。
当环境条件合适时,微生物会迅速进行生长和繁殖。
例如,细菌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37℃,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会抑制其繁殖。
其次,微生物的繁殖方式有两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指微生物自身通过分裂、芽生、分枝等方式进行繁殖。
细菌是一类典型的无性繁殖微生物。
它们的繁殖速度非常快,通常可以在20分钟到24小时内完成一次分裂。
这种分裂方式使得微生物的数量迅速增加,很快便形成一片微生物群落。
而有性繁殖则需要两个不同的微生物个体之间发生配子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真菌是一类典型的有性繁殖微生物。
真菌通过生殖器官的结合和孢子的形成进行繁殖,繁殖速度相对较慢。
此外,微生物的繁殖还受到营养物质的影响。
微生物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才能生存和繁殖。
营养物质的充足与否对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量的营养物质会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然而,当营养物质过度快速地消耗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会变得有限,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营养物质限制”现象。
最后,微生物的传播也是其繁殖规律的一部分。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空气传播、水传播等方式进行传播。
例如,细菌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途径散布到空气中,然后被他人吸入,引起感染。
细菌还可以通过食物、水等途径进行传播。
病毒则主要通过空气、血液等途径进行传播,引发传染性疾病。
微生物的传播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
综上所述,微生物的繁殖规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生长、分裂、传播等多个阶段。
环境条件、繁殖方式、营养物质和传播途径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数量产生影响。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是一类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成功地繁殖和生存于各种环
境下,从深海到高山,从沙漠到冰川都有它们的足迹。
然而,无论在
何种环境下,细菌都需要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以支持它们的生长和
繁殖。
细菌最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碳水化合物,这些物质可以作为能量来源,被细菌发酵或呼吸代谢。
常见的碳源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和木糖等单糖,以及淀粉、纤维素等多糖。
此外,细菌也需要氮元素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大
部分细菌可以利用氨、硝酸盐、氮气等氮源,也有些细菌可以利用氨
基酸或蛋白质本身提供的氮原子。
除此之外,细菌还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钙、铁、镁、钾、硒、
锌等,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
细菌还需要水分,以维持生物正常
的代谢活动。
细菌的生长繁殖还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如适宜的温度、酸碱度
和盐度等。
有些细菌需要厌氧环境生长,而有些则需要氧气存在才能
生长。
总之,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
只有在这些条件下才能进行正常的代谢和生长,从而完成其生命周期。
第二章 23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PPT课件
34
眼结膜
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
人 体 内 正 常 菌 群 的 分 布
阴道
大肠杆菌、乳杆菌 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
非致病性分枝等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 减弱
胆汁、甘油、马铃薯培养基
结核分枝杆菌
卡介苗
13年230代
28
耐药性变异
•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 异称为耐药性变异。
• 有些细菌还同时耐受多种抗菌药物,即多 重耐药性,甚至产生药物依赖性。
含链霉素培基
痢疾杆菌
长期培养
依链株
29
菌落变异
•
在陈旧培养基中长期培养
光滑型菌落
粗糙型菌落
18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1.与致病有关的: 热原质
特点: 引起发热反应,耐高温,121.3℃ 20min不破坏 除去方法: 250℃干烤;吸附剂,特殊石棉 滤板过滤;蒸馏
19
二、细菌的代谢产物
毒素和侵袭性酶 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
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LPS 外毒素:G+菌产生的蛋白质
侵袭性酶: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卵磷脂酶 链球菌产生的透明质酸酶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学习目标
1、叙述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速度 。
2、解释菌落的概念。
3、描述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4、分析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5、简述细菌的变异现象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细菌是一种微生物,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它们是单细胞生物,能够自我复制并进行新陈代谢。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碳源、氮源、磷源、微量元素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一、碳源碳源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可以提供能量和碳骨架。
细菌可以利用有机物和无机物作为碳源。
有机物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等,无机物包括二氧化碳等。
碳源的质量和数量对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二、氮源氮源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另一个重要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所需的氮原子。
细菌可以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作为氮源。
无机氮包括氨、硝酸盐、硝酸铵等,有机氮包括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等。
氮源的质量和数量对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三、磷源磷源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另一个重要营养物质,可以提供核酸、脂质和ATP等生物分子所需的磷原子。
细菌可以利用无机磷和有机磷作为磷源。
无机磷包括磷酸盐、磷酸二氢钾等,有机磷包括核酸、脂质等。
磷源的质量和数量对细菌生长繁殖的速度和产量也有很大的影响。
四、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必需营养物质,包括铁、锌、铜、锰、钴等。
微量元素可以作为酶的辅助因子,参与生物反应的催化作用。
细菌需要适量的微量元素来维持其正常生长和代谢。
细菌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碳源、氮源、磷源和微量元素是最基本的营养物质。
不同种类的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和种类也有所不同。
了解细菌的营养需求对于细菌的培养和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菌的营养与生长繁殖
对 糖 的 发 酵
对 蛋白质的发酵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
尿素酶试验
甲基红试验
吲哚试验
硫化氢试验
单糖发酵试验
VP试验
其他试验
单糖 甲酸 CO2 + H2O
糖发酵:
胱氨酸 醋酸铅 硫化铅 硫化氢 甲硫氨酸 硫酸亚铁 硫化亚铁
配制注意事项
合适配方
注意成分浓度比例
pH适宜
无 菌
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按主要营养物质的来源: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 按物理状态:固体、液体、半固体培养基 按用途:基础培养基 营养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 厌氧培养基
培养基的类型
(二)细菌的培养方法及生长现象
固体培养法: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保存、计数 液体培养法:收集菌体、获得发酵产物、菌种鉴定 半固体培养法:观察运动、保种、测定生化反应 厌氧培养法:厌氧菌的培养
(2)合成代谢产物
2、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血浆凝固酶
3、毒素
、鉴别作用
1.合成产物:如 色素
2.细菌素 (bactericin)
D、补充营养物质
维生素:B6、B12、K等
C、治疗疾病
抗生素(antibiotic) —— 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抑制或杀灭其 它微生物的物质。
复习题目
1.代谢; 分解代谢;合成代谢;发酵;IMViC试验 2.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简单扩散
运输 方式
浓度 方向
载体
动力
构型 变化
营养 物质
简单扩散
高→低
—
浓度梯度
—
水、脂肪酸
促进扩散
高→低
载体
浓度梯度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
第二节细菌的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三大要素。
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影响因素及规律对临床医学及基础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Psychrophiles),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Mesophiles),20℃~40℃;嗜热菌(Thermophiles),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二、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
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
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Generation time),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必须有充足的营养物质才能为细菌的新陈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足够的能量。
2.适宜的温度:细胞生长的温度极限为-7℃~90℃。
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嗜冷菌,最适生长温度为(10℃~20℃);嗜温菌,20℃~40℃;嗜热菌,在高至56℃~60℃生长最好。
病原菌均为嗜温菌,最适温度为人体的体温,即37℃,故实验室一般采用37℃培养细菌。
有些嗜温菌低温下也可生长繁殖,如5℃冰箱内,金黄色葡萄球菌缓慢生长释放毒素,故食用过夜冰箱冷存食物,可致食物中毒。
3.合适的酸碱度:在细菌的新陈代谢过程中,酶的活性在一定的PH范围才能发挥。
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pH7.2~7.6)。
人类血液、组织液PH为7.4,细菌极易生存。
胃液偏酸,绝大从数细菌可被杀死。
个别细菌在碱性条件下生长良好,如霍乱孤菌在PH8.4~9.2时生长最好;也有的细菌最适pH偏酸,如结核杆菌(pH6.5~6.8)、乳本乡杆菌(pH5.5)。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产酸,PH下降,影响细菌生长,所以培养基中应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4.必要的气体环境:氧的存大与否和生长有关,有些细菌仅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有的只能在无氧环境下生长;而大多数病原菌在有氧及无氧的条件下均能生存。
一般细菌代谢中都需CO2,但大多数细菌自身代谢所产生的CO2即可满足需要。
有些细菌,如脑膜炎双球菌在初次分离时需要较高浓度的CO2(5~10%),否则生长很差甚至不能生长。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个别种类要求特殊的环境条件。
但其基本条件包括营养、pH、温度、气体等方面。
1.营养物质:细菌在机体外人工培养,必须按细菌的种类嗜性满足其营养需要。
2.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pH7.2~7.6,在此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
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4~9.2的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在pH6.5~6.8最适宜。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生酸,pH下降,不利于细菌生长。
3.温度: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故实验室中常用37℃恒温箱培养细菌。
个别细菌如鼠疫杆菌在28~30℃的条件下生长最好。
嗜热菌能在50~60℃下生长,海洋细菌嗜低温,可在0~30℃条件下生长。
4.气体: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是氧和二氧化碳。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三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整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有的细菌在低氧压(5%~6%)下生长良好,高氧压(10%)对其有抑制作用,称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菌;②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因为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还受其在有氧环境中产生的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毒害,甚至死亡,如破伤风芽胞梭菌;③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与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一般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可满足需要。
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必须供给5%~10%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提供合适的环境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不完全相同,个别种类要求特殊的环境条件。
但其基本条件包括营养、pH、温度、气体等方面。
1. 营养物质:细菌在机体外人工培养,必须按细菌的种类嗜性满足其营养需要。
2. 酸碱度:大多数病原菌最适的酸碱度为pH7.2~7.6,在此pH下,细菌的酶活性强,生长繁殖旺盛。
个别细菌如霍乱弧菌在pH8。
4~9.2的碱性条件下生长最好,结核分枝杆菌在pH6。
5~6.8最适宜。
细菌代谢过程中分解糖类产生酸,pH下降,不利于细菌生长。
3. 温度:各类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37℃,故实验室中常用37℃恒温箱培养细菌。
个别细菌如鼠疫杆菌在28~30℃的条件下生长最好。
嗜热菌能在50~60℃下生长,海洋细菌嗜低温,可在0~30℃条件下生长。
4. 气体: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气体是氧和二氧化碳。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情况,可将细菌分为三类:①专性需氧菌:具有完整的呼吸酶系统,需要分子氧作为受氢体以完成需氧呼吸,必须在有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
其中有的细菌在低氧压(5%~6%)下生长良好,高氧压(10%)对其有抑制作用,称微需氧菌,如空肠弯曲菌;②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而且因为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还受其在有氧环境中产生的H2O2和超氧阴离子(O2—的毒害,甚至死亡,如破伤风芽胞梭菌;③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与无氧发酵两种功能,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均能生长,但在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菌属此类。
一般细菌在代谢过程中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即可满足需要。
某些细菌如脑膜炎奈瑟菌、淋球菌在初次分离培养时,必须供给5%~10%的二氧化碳才能生长.(二)细菌繁殖的方式和速度1。
细菌的繁殖方式:细菌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