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铝合金压铸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前言
铝合金以其低密度高强度越来越多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对铝合金化学成分的组成与优化,铝合金的铸造成型工艺、热挤压加工工艺和人工时效等工艺,使铝合金的性能得到发挥,铝合金压铸类产品主要用于电子、汽车、电机、家电和一些通讯行业,一些高性能、高精度、高韧性的优质铝合金产品也被应用到大型飞机、船舶等技术要求比较高的行业中,但是其主要应用还是在一些机械零件中。
铝合金压铸工艺较其他铝合金成型工艺有其自身的优势:压铸范围广;逐渐尺寸精度高、稳定性好;表面粗糙度低;生产率高;金属利用率高;铸件强度和表面硬度高等等。
二·服役条件
铝合金压铸模属于热作模具。热作模具在工作时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压应力、张应力、弯曲应力,模具型腔与高温(有时可达1150~1200℃)金属接触后,本身温度可达300~400℃,局部高达500~600℃。还经常受空气、油、水等的反复冷却,在时热时冷的苛刻条件下工作的模具,其型腔表面极易产生疲劳裂纹(即龟裂)。此外,炽热的金属在模具型腔中变形所产生的强烈摩擦,容易因摩擦而使精度降低,因而要求热作模具钢具有足够的热强行、热疲劳性、韧性、硬度和耐磨性、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蚀性,还要求具有较高的淬透性,以保证整个截面具有一致的力学性能。
三·材料的选择
根据被加工金属的种类、负荷大小、使用温度和成形速度等条件,提出不同的要求来选用不同的热作模具钢种。热作模具钢的ω(c)一般在0.3~0.6%,含碳量过高时,钢的韧性和塑性下降,导热性较差;含碳量过低时,硬度和耐磨性达
不到要求。热作模具钢中一般加入Cr、Mn、Ni、Si等元素以强化铁素体基体,提高钢的淬透性强度和韧性,Ni还能改善热疲劳抗力,为了细化晶粒提高强度和硬度、回火稳定性,防止回火脆性,还加入Ni、Mo、V等元素。此外,Ni、Mo、V等元素在回火时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产生二次硬化,使热作模具钢在较高温度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一般把热作模具钢分为三类:
(1)高韧性热作模具钢 5CrMnMo、5CrNiMo、4Cr5MoVSi(H11)等,适宜制作一般的锻造模具;
(2)高热强钢 3Cr2W8V、Y4、Y10、以及基体钢5Cr4Mo2W2SiV等,宜用作热挤压模、压铸模等;
(3)强韧兼备的热作模具钢 4Cr5MoV1Si(H13)、HM3、4Cr5W2SiV等,宜用作热锻模、热挤压模、压铸模等、高速锻模。
目前一般用作压铸模的钢种有H13钢、3Cr2W8V钢,传统用钢是3Cr2W8V
钢。这类钢属于中耐热韧性模具钢,这类钢与低耐热高韧性热作模具钢相比主要特点是含有较多的Cr、Mo、V、W等碳化物形成元素以及含碳量较低,ω(c)一般为0.32~0.45。由于钢中含较多的Cr元素,因而具有很好的淬透性,直径100mm的棒材在空气淬火的条件下可完全淬透,故被称为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在截面尺寸<150mm时具有与5CrNiMo钢相近的韧性,而在工作温度500~600℃却具有更高的硬度、热强性和耐磨性。与4Cr5MoSiV相比,H13(4Cr5MoSiV1)的热强性和硬度更高,在中温条件下具有较高的热强度,热疲劳性能、高的韧性和一定的耐磨性;在较低的奥氏体化温度条件下进行空气淬火,热变形处理变形小,空冷淬火时产生氧化皮的倾向小,而且可以抵抗熔融铝的冲蚀作用。
4Cr5MoSiV1钢,即美国钢号AISI-H13,也是日本钢号JIS-SKD61,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一种空冷硬化热作模具钢,进口设备上都配用H13钢制造的模具。H13钢有较高的韧性和耐冷热疲劳性能,不容易产生热疲劳裂纹,即使出现了热疲劳裂纹也细而且短,不容易扩展,因此用其制作的模具生产的压铸件外观质量有很大的
提高。模具在使用前无须预热,而且可以采用自来水喷冷,以抑制模具的升温,减轻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该钢材同时具备较高的热强性,是一种强韧兼备的优质廉价钢种,既可用作热锻模材料,也可在模腔升温低于600℃的工况下用作压铸模材料。
H13钢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如下:
C:0.32%~0.45%;Si:0.80%~1.20%;Mn:0.20%~0.50%;Cr:4.75%~5.50%; Mo:1.10%~1.7-5%;Ni≤0.25%;V:0.80%~1.20%;
P≤0.03%;S≤0.03%。
H13钢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如下:
线膨胀系数αl:11.5×10-6/℃,(22~500℃);12.2×10-6/℃,(22~800℃);
热导率λ:28.4W/(m·K) (800℃);
密度ρ:7.8g/cm3 ,(20℃);7.7g/cm3 ,(400℃);
临界点:Ac1 860℃;Ac3 915℃;Ar1 775℃;Ar3 815℃;Ms 340℃。四·模具的热处理工艺
该铝合金压铸模的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下料锻造球化退火粗加工稳定处理精加
工淬火两次回火钳修打磨渗碳或渗氮
本文仅对模具的热处理工艺做详细研究,机加工工艺不做评述。
1 锻造
经下料后须锻造成毛坯件,而不是将原料直接进行机加工成毛坯件,一方面减少材料的损耗,节约材料:另一方面,经锻造后,钢发生塑性变形,晶胞拉伸,成形变胞,沿流线方向的抗拉强度大,有利于提高毛坯件的强度。
首先对型材进行加热,加热温度1100~1160℃,始锻温度1060~1150℃,以保证锻造过程中钢处于奥氏体状态,可塑性强,终锻温度≥800℃。
2 球化退火
加热保温时间和等温时间由模具材料、尺寸及加热设备类型而定,模具退火一般采用箱式炉,加热保温时间按照模具有效厚度计算,加热系数1~2min\mm。
原始组织的好坏对模具钢的韧性和冷热疲劳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为改善热作模具钢的强韧性配合,对于性能要求比较高的模具,可采用预调质处理或者采用淬火加高温回火或退火相结合的方法,以获得细小的珠光体和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组织,为最终热处理提供很均匀的组织,从而使得最终热处理后能达到优良的强韧性配合。
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的制定过程中,奥氏体化温度及等温转变温度十分重要。奥氏体化温度较高时,未溶碳化物数量较少,奥氏体晶粒较大,而且其中的碳含量的分布也比较均匀,因而有利于球化过程的进行。等温转变温度较低时,碳(及合金元素)在奥氏体中扩散较困难,也不利于球化过程的进行。只有当奥氏体温度较低,等温转变温度较高的处理规程下,才能得到球化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