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判定AAS

合集下载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尺规作图五种基本作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及尺规作图五种基本作

以上内容是基于给定的大纲和指令进行的扩 展,但请注意,由于缺乏具体细节和背景信 息,某些描述可能不够精确或全面。如有需 要,请进一步补充和修正。
04
asa-aas在实际问题中的 应用
在几何证明题中的应用
在几何证明题中,asa-aas判定定理常常用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比较两 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夹角,如果满足条件,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可以得出其他 相关结论。
asa-aas的发展方向
拓展适用范围
实际应用研究
研究如何将ASA-AAS判定应用于更广 泛的情况,例如处理只有一边和两个 角的情况或者只有两边和夹角的情况。
研究如何将ASA-AAS判定应用于解决 实际问题,例如几何证明、建筑设计、 工程测量等领域。
引入其他判定方法
研究如何将其他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 (如SAS、SSS、HL等)与ASA-AAS 判定相结合,以拓展其应用范围。
经过一点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总结词
垂线的作法
详细描述
在给定的直线上选择一个点,然后使 用圆规在该点上画圆,与直线相交于 两点。连接这两点即可得到经过该点 的垂线。
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
总结词
角平分线的作法
详细描述
在给定的角内,使用圆规以角的顶点为圆心画圆,与角的两 边相交于两点。连接这两点即可得到该角的角平分线。
Hale Waihona Puke VS应用在尺规作图中,可以利用asa-aas判定三 角形全等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例如,已 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边,可以通过 asa-aas判定另一个三角形与之全等,从 而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利用asa-aas解决实际问题
• 实例:在建筑设计中,常常需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使得该点到 两个已知点的角度相等。通过asa-aas判定定理,可以确定未知 点的位置,从而满足建筑设计的需求。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定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定理)

(一)、自学导读: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我们学过了什么方法?它有几个条件,它们之间有什么限制。

2、如下图,试填空:3、前面我们学习了两个判定定理来判定三角形全等,我们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呢? 判断下列推理是否正确:(二)、阅读教材P78页4、角角边定理的内容 。

类比边角边定理 。

类比角边角定理 。

得出角角边定理: 。

(1)、在△ABC 与△DEF 中: ∵ = ∠D =∠A =∴△ABC ≌△DEF (SAS ) (2)、在△ABC 与△DEF 中 ∵∠ACB =∠DFE= ∠ABC =∠DEF∴△ABC ≌△DEF (ASA )(2)、在△ABC 与△DEF 中,若已知,∠BAC =∠EDF ,∠ABC =∠DEF , CB =FE ,则△ABC ≌△DEF 证明∵∠BAC =∠EDF ,∠ABC =∠DEF ,∠ACB =1800- ∠BAC - ∠ABC ∠DFE =1800- ∠DEF - ∠EDF ∴∠ACB =∠DFE (等式的性质)CB =FE ∠ABC =∠DEF ∴△ABC ≌△DEF (ASA )BCEFADB C E FA D定理的理解:如下图定理有三个条件,其中有 组边的关系,有 组角关系,边一定是一组相等角的对边。

加深对AAS 的理解。

记住边的相等关系一定要是对应角(相等的角)的对边。

(三)定理的运用:5、如下图,已知BE ∥DF ,∠B =∠D ,AE =CF ,(1)试证明:△ADF ≌△CBE ;(1)、在△ABC 与△DEF 中: ∵∠A =∠D ∠C =∠FAB =( )∴△ABC ≌△DEF (AAS ) (2)、在△ABC 与△DEF 中 ∵∠B =∠E( )=( ) AB =DE∴△ABC ≌△DEF (ASA )下列证明过程对吗?如果不对,请予以改正 (1)、在△ABC 与△DEF 中: ∵∠A =∠D ∠C =∠F AB =EF∴△ABC ≌△DEF (AAS ) (2)、在△ABC 与△DEF 中∵∠B =∠E ∠C =∠FAC =DF∴△ABC ≌△DEF (ASA )分析:(1)已知有一组角相等,并有线段相等,我们观察能否得到边相等,(三种方法都必需有边的相等关系) 给出了平行,我们能联想到角的关系。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6种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6种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6种
1、SSS(Side-Side-Side)(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2、SAS(Side-Angle-Side)(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3、ASA(Angle-Side-Angle)(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4、AAS(Angle-Angle-Side)(角角边):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

5、RHS(Rightangle-Hypotenuse-Side)(直角、斜边、边)(又称HL定理(斜边、直角边)):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它的证明是用SSS原理)
下列两种方法不能验证为全等三角形:
1、AAA(Angle-Angle-Angle)(角角角):三角相等,不能证全等,但能证相似三角形。

2、SSA(Side-Side-Angle)(边边角):其中一角相等,且非夹角的两边相等。

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全等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下: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SSS(边、边、边):三边长度相等。

2.SAS(边、角、边):两边夹角相等。

3.ASA(角、边、角):两角夹边相等。

4.AAS(角、角、边):两角非夹边相等。

5.RHS(直角、斜边、边):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
直角边相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两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3.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4.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和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和AAS)
∴ ∠B=∠DEF , ∠ACB=∠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你能行吗?
× AB=DE可以吗?
B A
C
F
D E
1、如图∠ACB=∠DFE, BC=EF,那么应补充一个条 件 ------------------------- ,才 能使△ABC≌△DEF (写出 一个即可)。
为两角夹边
B
C 图2
在图2中, 边BC是∠A的对 边, 我们称这种位置关系为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
二、合作探究
(一)探究一:已知两个角和一条线段,以这 两个角为内角,以这条线段为这两个角的夹边, 画一个三角形.
45°
3 cm
30°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小组其他组员画的三角形进
行比较,所有的三角形都全等吗? 都全等
利用“角怎边么角办?定可理以”帮帮可知,带B
A
块去,可以配我到吗?一个与原来全
等的三角形玻璃。
B
考考你
1、如图,已知AB=DE, ∠A =∠D, ,∠B=∠E,则 △ABC ≌△DEF的理由是: 角边角(ASA)
2、如图,已知AB=DE ,∠A=∠D,,∠C=∠F,则
△ABC ≌△DEF的理由是: 角角边(AAS)
Q AB AC
AB AD AC AE (等式的性质)
BD CE
3.已知ABC中,BE AD于E,CF AD于F,
且BE CF,那么BD与DC相等吗?
A
证明:Q BE AD,CF AD
BED CFD 90 (垂直的定义)
F
Q 在BDE和CDF中
B
D
C
BED CFD(已证)

人教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_AAS)

人教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_AAS)

over
例: 如图,O是AB的中点,∠A= ∠B, △AOC与△BOD全等吗?为什么?
两角和夹边 对应相等
C
A
O
B
解:在 DAO和 CDBOD中
D
A B(已知)
AOBO (中点的定义) AOCBO(D 对顶角相等)
\ DAOC DBOD (ASA)
例: 如图,O是AB的中点,∠C= ∠D,
A
A
B
C
B
C
探究5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 ∠A/ =∠A, ∠B/ =∠B (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 △A/B/C/剪下,放到△ABC上,它们全等吗?
C
A
B
已知:任意 △ ABC,画一个△ A/B/C/, 使A/B/=AB, ∠A/ =∠A, ∠B/ =∠B :
练一练:
1、如图∠ACB=∠DFE,BC=EF,根据SAS,ASA或AAS,
那么应补充一个直接条件
AC=DF或∠B=∠E或∠A=∠D
--------------------------,
(写出一个即可),才能使△ABC≌△DEF.
A
A
F
E
B
C
D
E
1
2
D
B
C
2、如图,BE=CD,∠1=∠2,则AB=AC吗?为什么?
∠A=∠A(公共角) AC=AB(已知) ∠C=∠B(已知)
D
E
O
∴△ACD≌△ABE(ASA)
B
C
∴AD=A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又∵AB=AC(已知)
∴BD=CE
(2) (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练习
注意边角对应关系
在应用AAS判定定理时,要特 别注意边和角的对应关系,确 保角度和边长能够匹配。
简化计算过程
在证明三角形全等时,尽量采 用简单的计算方法,避免复杂 的运算过程,提高解题效率。
多做练习
通过多做练习,加深对全等三 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提高解题能力。
05 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基础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综合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题目5
题目:已知$bigtriangleup ABC cong bigtriangleup DEF$,且$angle A + angle D = 150^circ$,则$angle C + angle F = ($ )
综合练习题答案与解析
• A.$150^\circ$ B.$130^\circ$ C.$120^\circ$ D.$100^\circ$
04 解题思路与技巧
解题思路分析
检查答案
最后,检查推导出的答案是否符合题目的 要求,确保解答正确无误。
理解题意
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给出的条件和要求, 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AS的含义和 应用场景。
分析条件
根据题意,分析给出的已知条件,如角度 、边长等,并确定哪些条件可用于证明三 角形全等。
逻辑推理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01
02
03
04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 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和对 应角所对的弧都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中线、 角平分线也相等。
全等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内角和 外角。
02 AAS判定定理的介绍
AAS判定定理的内容
两个三角形中,如果两个角和一边分 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ASA,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ASA,AAS)

12.2 全等三角形判定二(ASA ,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注意:如图,如果∠A =∠'A ,AB =''A B ,∠B =∠'B ,则△ABC ≌△'''A B C .题型1:用ASA 判定三角形全等1.已知:如图,E ,F 在AC 上,AD ∥CB 且AD =CB ,∠D=∠B.求证:AE =CF .【答案与解析】证明:∵AD ∥CB∴∠A =∠C在△ADF 与△CBE 中A C AD CBD B Ð=Ðìï=íïÐ=Ðî∴△ADF ≌△CBE (ASA )∴AF =CE ,AF +EF =CE +EF故得:AE =CF【总结】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线段(角)相等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如下:(1)找到以待证角(线段)为内角(边)的【变式1-1】如图,已知AB=AC,∠B=∠C,求证:△ABE≌△ACD.【答案】证明:在△ABE和△ACD中,∵∠A=∠AAB=AC∠B=∠C,∴△ABE≌△ACD(ASA).【解析】【分析】利用ASA证明△ABE和△ACD全等即可.【变式1-2】如图,AB=AE,∠1=∠2,∠B=∠AED.求证:△ABC≌△AED.【答案】证明:∵∠1=∠2,∴∠1+∠EAC=∠2+∠EAC,∴∠BAC=∠EAD,在△ABC与△AED中,∠BAC=∠EADAB=AE∠B=∠AED∴△ABC≌△AED(ASA)【解析】【分析】由∠1=∠2,证明∠BAC=∠EAD,再结合:AB=AE,∠B=∠AED,利用角边角公理可得结论.全等三角形判定——“角角边”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角边”或“AAS”)题型2:用AAS 判定三角形全等2.已知:如图,AB ⊥AE ,AD ⊥AC ,∠E =∠B ,DE =CB .求证:AD =AC .【思路点拨】要证AC =AD ,就是证含有这两个线段的三角形△BAC ≌△EAD.【答案与解析】证明:∵AB ⊥AE ,AD ⊥AC ,∴∠CAD =∠BAE =90°∴∠CAD +∠DAB =∠BAE +∠DAB ,即∠BAC =∠EAD在△BAC 和△EAD 中BAC EAD B ECB=DE Ð=ÐìïÐ=Ðíïî∴△BAC ≌△EAD (AAS )∴AC =AD【总结】我们要善于把证明一对角或线段相等的问题,转化为证明它们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变式2-1】如图,在△ABC 和△CDE 中,点B 、D 、C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ACB=∠E ,AC=CE ,AB ∥DE ,求证:△ABC ≌△CDE .【答案】证明:∵AB ∥DE ,∴∠B =∠EDC ,在△ABC 和△CDE 中,∠B =∠EDC ∠ACB =∠E AC =CE,∴△ABC≌△CDE (AAS ).【解析】【分析】利用“AAS”证明△ABC≌△CDE 即可。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ASA,HL)教案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ASA,HL)教案
-在复杂图形中,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观察、画辅助线等方法,找出隐藏的全等三角形;
-针对实际问题时,引导学生将问题抽象成几何模型,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如:在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通过全等三角形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的情况?”(如拼图、制作三角形框架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奥秘。
另外,对于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的例子较为有限。这说明我对这个知识点的实际应用案例介绍还不够丰富,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补充更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价值。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学生的疑问,比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一节课的复习环节中,专门设计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这方面的技能。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__角边角和角角边(ASAAAS)定理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3__角边角和角角边(ASAAAS)定理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3>--角 边角和角角边定理<ASA、A AS
A E
B
FC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有哪些方法? 边边边〔SSS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SAS>
有两边和它们夹角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 三角形模具打碎为两 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 中的一块碎片到商店 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 一样的三角形模具吗? 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 适? 你能说明其中理由吗?
∠ A=∠ D, A B =D E , _________;
练一练
3、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 的距离,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 C,D,使BC=CD,再定出BF的垂线 DE,使A, C,E在一条直线上,这时 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为什么?
A
B CD F
E
练习2
如图,AB⊥BC, AD⊥DC, ∠1=∠2.求证AB=AD
例3、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
上,AB=AC,∠B=∠C.
求证: AD=AE
A
证明:在△ABE和△ACD中 ∠A=∠A(公共角) D
∵ AB=AC(已知) ∠B=∠C(已知) B
∴ △ABE≌△ACD(ASA) ∴AD=AE
E C
1、要使下列各对三角形全等,需要增加什 么条件?
∠ A=∠ D , ∠ B=∠ F, _________;
怎么办?可以 帮帮我吗?
A D
C
E
B
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 △A/B/C/,使A/B/=AB,∠A/ =∠A,∠B/ =∠B 把画好的△A/B/C/剪下,放到 △ABC上,它们全等吗?
作法: 1、作A/B/=AB; 2、在 A/B/的同旁作∠DA/ B/ =∠A , ∠EB/A/ =∠B, A/ D与B/E交于点C/.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三角形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由三条边和三个夹角构成。

在三角形的研究中,全等三角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是指具有相同形状和大小的三角形,它们的边长和夹角都完全相同。

在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我们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其中之一就是AAS定理。

AAS定理是指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和一个对应角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在AAS定理中,A代表Angle(角度),A代表Angle(角度),S代表Side(边)。

换句话说,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个角和两边在另一个角处分别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现在让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AAS定理的证明过程。

假设有两个三角形ABC和DEF,它们有相等的角A和D,相等的边AB和DE,以及相等的边AC和DF。

我们要证明三角形ABC和DEF是全等的。

根据AAS定理,我们知道角A和角D相等。

根据给定的信息,我们知道边AB和DE相等,以及边AC和DF相等。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边对应的性质来得出边BC和EF也相等。

因为两个三角形的三对边都相等,我们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通过AAS定理,我们可以简单且明确地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AAS定理的证明过程不仅简单,而且逻辑严密,使我们能够准确地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除了AAS定理,我们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来判定三角形的全等性,比如SSS定理、SAS定理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性。

AAS定理是三角形全等的一个重要判定定理,它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AAS定理,我们可以简单地证明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从而推广到更复杂的几何问题中。

希望通过本文对AAS定理的介绍,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关概念,并在几何学的学习和研究中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即根据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两个对应边的长度相等来判断是否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AAS)
在△ABC和△DEF中
A D
∠A=∠D
AB=DE ∠B=∠E
B
C F E
∴ △ABC≌△DEF(ASA)
如图,应填什么就有 △AOC≌ △BOD:
B
∠A=∠B,(已知)
AO=BO (已知) ,
C
1 2
∠1=∠2(对顶角相等)
∴△AOC≌△BOD (ASA)
A
O
D
小明踢球时不慎把一块 三角形玻璃打碎为两块,他是 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 到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于原来 一样的三角形玻璃呢?
等。(可以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用符号语言表达为:
A D
在△ABC与△DEF中 AC=DF
∠C=∠F BC=EF
B
C F E
∴△ABC≌△DEF(SAS)
继续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思考: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一条边,那么两个角 与这条边的位置上有几种可能性呢? A A
B
图1
C
B
练习:
三步走:
①要证什么;
②已有什么;
A
D
=
=
③还缺什么。
B
E C
F
大显身手
练习1:已知如图,AB⊥BC,AD⊥DC,垂足
分别为B、D,∠1=∠2,求证:AB=AD
证明:∵AB⊥BC,AD⊥DC ∴∠B=∠D=90° 在△ABC和△ADC中 ∠1=∠2 ∠B=∠D AC=AC ∴△ABC≌△ADC(AAS) B ∴AB=AD
C E ′ C D
A
B A ′
B′
观察:△A ′ B ′ C ′ 与 △ABC 全等吗?怎么验证? 思考: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是满足哪三个条件?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_概述及解释说明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 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详细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即“两角一边对应相等”的判定条件。

通过这个定理,我们可以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更准确地解决有关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了解和掌握AAS判定定理对于学习几何学以及解题非常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进行介绍。

首先是引言部分,概述本文的内容和目的。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包括AAS判定定理的介绍、标准条件以及应用举例;同时还会解释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并与其他判定定理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将详细阐述使用AAS判定定理解决问题的步骤,并分析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总结AAS判定定理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进一步研究和应用该定理可能带来的益处。

1.3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使读者充分了解并掌握AAS判定定理,具备应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够正确理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能够正确运用AAS判定定理进行几何推理,并且在解题过程中避免常见错误。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读者对几何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并展望将来可能在该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

请确认是否满意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2.1 定理介绍: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AAS(Angle-Angle-Side)是几何学中用来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的一个重要定理。

根据AAS定理,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相等,并且它们对应的边长度也相等,则可以得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结论。

2.2 AAS标准条件:根据AAS定理,两个三角形ABC和DEF是全等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两个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B和DE相等。

- 两个三角形的某一条边AC和DF相等。

- 两个三角形的某一个夹角∠BAC和∠EDF相等。

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三角形是全等的。

2.3 应用举例:为了更好地理解AAS判定定理,现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和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和ASA)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梳理】1、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四):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三个角对应相等的情形: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选用:要根据具体情况和题设条件确定,其基本思路见下表:已知条件可选择的判定方法一边一角对应相等SAS、AAS、ASA两角对应相等ASA、AAS两边对应相等SAS、SSS【例题精讲】【例1】如图⑴,AB=CD,AD=BC,O为AC的中点,过O点的直线分别与AD、BC相交于点M、N,那么∠1与∠2有什么关系?请说明理由。

若将过O点的直线旋转至图⑵、⑶的情况时,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图⑴中∠1与∠2的关系还成立吗?【变式1-1】如图,在△ABC中,AB⊥BC,AB=BC,D为AC上一点,AE⊥BE交BD的延长线于E,BE⊥CF 于F,求证:EF=CF-AE。

【变式1-2】如图,AD∥BC,AB∥DC,MN=PQ,求证:DE=BE。

【变式1-3】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1=∠2,CE⊥BD的延长线于E。

求证:BD=2CE。

【变式1-4】如图①所示,OP是∠MON的平分线,请利用该图形画一对以OP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全等三角形。

请你参考这个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⑴如图②,在△ABC中,∠ACB是直角,∠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CE相交于点F。

请你判断并写出FE与FD之间的数量关系;⑵如图③,在△ABC中,如果∠ACB不是直角,而⑴中的其他条件不变,请在⑴中所得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变式1-5】线段AC与BD相交于点O,连结AB、DC,E为OB的中点,F为OC的中点,连结EF(如图所示)。

⑴添加条件∠A=∠D,∠OEF=∠OFE。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和AAS)

全等三角形判定(ASA和AAS)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你能行吗?
B A
AB=DE可以吗?
×
C
F
1、如图∠ACB=∠DFE, BC=EF,那么应补充一个条 件 ------------------------- ,才 能使△ABC≌△DEF (写出 一个即可)。 ∠B=∠E AB∥DE (ASA)
B
E
F
在△ABC和△DEF中 ∠B=∠E BC=EF ∠C=∠F ∴△ABC≌△DEF(ASA)
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 你能从上题中得到什么结论? 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如 何 用 符 号 语 言 来 表 达 呢
C
′ C
BC′ 中
∠A=∠A ′ ∠B=∠B ′
D B
C
A S S S AD=AD ∠BAD= ∠CAD AB=AC BD=CD
2.如图,要证△ACB≌ △ADB ,至少选 用哪些条件可 证得△ACB≌ △ADB
△ACB≌ △ADB
C
A A S S S B AB=AB ∠CAB= ∠ DAB AC=AD BC=BD D

继续探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两角一边
3
D
4
(2)∠1=∠2
O
1 2
B
C
练习1 已知:如图,AB=A′ C ,∠A=∠A′,
∠B=∠C 求证:△ABE≌ △ A′ CD
证明:在 △ABE 和 △A’CD中 ∠A=∠A’ ( 已知 ________ AB=A’C ( 已知 ________ ∠B=∠C ( 已知 ________ ) )
A
证明: BE AD,CF AD Q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教案、教学设计
2.详细讲解AAS判定方法的原理,即两个角和它们之间夹边相等,则两个三角形全等。
3.结合教材中的例题,逐步引导学生掌握AAS判定方法的步骤,如:先确定两个角相等,再找到它们之间的夹边,最后判断另一个角是否相等。
4.强调在运用AAS判定方法时,要注意元素的对应关系,避免出现错误。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然后给出几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和阶段测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4.教学资源: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几何画板、教学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设计将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2.提高题:给出一个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求学生找到符合AAS判定条件的两个全等三角形。
3.应用题: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形的面积、求线段长度等。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特别是AAS判定方法的原理和步骤。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AAS判定方法的要点,加深理解。
1.教学重点:
-掌握AAS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7.在△ABC和△DEF中,AB=DE,∠A=∠D,若△ABC≌△DEF,则还需要()A.∠B=∠E B.∠C=∠FC.AC=DF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21.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CAB=∠DBA C.∠C=∠D D.BC=AD22.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27.如图,点C,D在AB同侧,∠CAB=∠DBA,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D≌△BAC的是()A.∠D=∠C B.BD=AC C.∠CAD=∠DBC D.AD=BC30.如图,AE∥DF,AE=DF.则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使△EAC≌△FDB.()A.AB=CD B.CE∥BF C.CE=BF D.∠E=∠F32.如图,点B、E在线段CD上,若∠C=∠D,则添加下列条件,不一定能使△ABC≌△EFD的是()A.BC=FD,AC=ED B.∠A=∠DEF,AC=EDC.AC=ED,AB=EF D.∠ABC=∠EFD,BC=FD33.如图,已知∠BDA=∠CDA,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BD=DC B.AB=AC C.∠B=∠C D.∠BAD=∠CAD34.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A.AB=DE B.DF∥AC C.∠E=∠ABC D.AB∥DE35.在△ABC和△A′B′C′中,AB=A′B′,∠A=∠A′,若证△ABC≌△A′B′C′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B=∠B′B.∠C=∠C′C.BC=B′C′D.AC=A′C′37.如图,已知△ABC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三个三角形中和△ABC全等的图形是()A.甲和乙B.乙和丙C.只有乙D.只有丙38.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ADB=∠ADC B.∠B=∠C C.DB=DC D.AB=AC3.(2017•玉环县模拟)如图,给出下列四个条件,AB=DE,BC=EF,∠B=∠E,∠C=∠F,从中任选三个条件能使△ABC≌△DEF的共有()A.1组 B.2组 C.3组 D.4组7.(2017春•宝丰县期末)在△ABC和△DEF中,AB=DE,∠A=∠D,若△ABC≌△DEF,则还需要()A.∠B=∠E B.∠C=∠FC.AC=DF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以8.(2017春•深圳期末)如图,已知AB=AD,∠BAD=∠CAE,则增加以下哪个条件仍不能判断△BAC≌△DAE的是()A.AC=AE B.BC=DE C.∠B=∠D D.∠C=∠E9.(2017春•黄岛区期末)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ABC与△DCB不能全等是()A.AC=DB B.AB=DC C.∠A=∠D D.∠1=∠211.(2017春•乳山市期末)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AD=AE,BE与CD交于点O,下列条件不能判定△ABE≌△ACD的是()A.∠B=∠C B.BE=CD C.AB=AC D.∠CEB=∠BDC12.(2017春•胶州市期末)如图,AC,BD交于点O,∠ABC=∠DCB,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CB的是()A.∠ACB=∠DBC B.AC=DB C.AB=DC D.∠A=∠D16.(2017春•永定区期中)如图,DB⊥AE,AB=DB,AC=DE.则△ABC≌△DBE 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HL19.(2016•新疆)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21.(2016•金华)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CAB=∠DBA C.∠C=∠D D.BC=AD21.(2016•金华)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CAB=∠DBA C.∠C=∠D D.BC=AD27.(2016•长沙模拟)如图,点C,D在AB同侧,∠CAB=∠DBA,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D≌△BAC的是()A.∠D=∠C B.BD=AC C.∠CAD=∠DBC D.AD=BC30.(2016•琼海校级模拟)如图,AE∥DF,AE=DF.则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使△EAC≌△FDB.()A.AB=CD B.CE∥BF C.CE=BF D.∠E=∠F33.(2016•闸北区二模)如图,已知∠BDA=∠CDA,则不一定能使△ABD≌△ACD 的条件是()A.BD=DC B.AB=AC C.∠B=∠C D.∠BAD=∠CAD34.(2016秋•巫溪县期末)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CF,∠A=∠D,再添一个条件仍不能证明△ABC≌△DEF的是()A.AB=DE B.DF∥AC C.∠E=∠ABC D.AB∥DE35.(2016秋•西青区校级期末)在△ABC和△A′B′C′中,AB=A′B′,∠A=∠A′,若证△ABC≌△A′B′C′还要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B=∠B′B.∠C=∠C′C.BC=B′C′D.AC=A′C′38.(2016秋•涞水县期末)如图,已知∠1=∠2,要说明△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ADB=∠ADC B.∠B=∠C C.DB=DC D.AB=AC1.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A.①和②B.②和③C.①和③D.①②③4.在△ABC和△Aˊ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5.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哪个条件不能判定△ABM≌△CDN ()A.∠M=∠N B.AB=CD C.AM∥CN D.AM=CN22.如图,AB∥DE,CD=BF,若要证明△ABC≌△EDF,还需补充的条件是()A.AC=EF B.AB=ED C.∠B=∠E D.不用补充28.如图,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还添加一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下列不能添加的条件是()A.∠B=∠E B.BC=EF C.∠C=∠F D.AC=DF29.如图,AB∥CD,BC∥AD,AB=CD,BE=DF,图中全等的三角形的对数是()A.3 B.4 C.5 D.633.如图,如果AD∥BC,AD=BC,AC与BD相交于O点,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一共有()A.3对 B.4对 C.5对 D.6对35.如图,AC、BD相交于点O,∠A=∠D,要使得△AOB≌△DOC,还需补充一个条件,下面补充的条件不一定正确的是()A.OA=OD B.AB=DC C.OB=OC D.∠ABO=∠DCO37.(2016秋•临城县期末)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分别补充下列条件中的一个条件:①AC=DF;②∠B=∠E;③∠C=∠F;④BC=EF,其中能判断△ABC≌△DEF的有()40.(2016秋•宁江区期末)如图,已知MB=ND,∠MBA=∠NDC,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M≌△CDN的是()A.∠M=∠N B.AB=CD C.AM=CN D.AM∥CN1.(2016春•山亭区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18米,MA⊥AB于点A,MA=6米,射线BD⊥AB于B,P点从B点向A运动,每秒走1米,Q点从B点向D运动,每秒走2米,P、Q同时从B出发,则出发x秒后,在线段MA上有一点C,使△CAP与△PBQ全等,则x的值为()A.4 B.6 C.4或9 D.6或93.(2016秋•萧山区期末)如图,AC是△ABC和△ADC的公共边,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ADC的是()A.∠2=∠1,∠B=∠D B.AB=AD,∠3=∠4 C.∠2=∠1,∠3=∠4 D.AB=AD,∠2=∠14.(2016秋•乳山市期末)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与△DEF全等的是()A.AC=DF,BC=EF,∠C=∠F B.AB=EF,∠A=∠E,∠B=∠FC.∠A=∠F,∠B=∠E,AC=DE D.AB=DE,∠B=∠E,∠C=∠F5.(2016春•揭西县期末)如图,AB∥EF,AB=EF,添加下面哪个条件不能使△ABC≌△EFD()A.BD=FC B.∠A=∠E C.AC∥DE D.AC=ED6.(2016秋•泗阳县期末)如图,∠CAB=∠DBA,再添加一个条件不一定能判定△ABC≌△BAD的是()A.∠DAB=∠CBA B.AD=BC C.AC=BD D.∠C=∠D15.(2016秋•阜阳期末)如图,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且EB=CF,∠A=∠D,增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仍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DF∥AC B.AB=DE C.∠E=∠ABC D.AB∥DE16.(2016秋•三亚校级期末)如图,已知∠1=∠2,要使△ABD≌△ACD,还需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是()A.∠B=∠C B.DC=BD C.∠3=∠4 D.AC=AB17.(2016春•城固县期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三角形中至少有两个锐角B.两条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C.两个角及一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D.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不相邻的内角19.(2016秋•红桥区期末)如图,AE∥DF,AE=DF,则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使△EAC≌△FDB的为()A.AB=CD B.CE∥BF C.∠E=∠F D.CE=BF21.(2016秋•抚宁县期末)如图,已知∠ADB=∠ADC,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AD=∠CAD24.(2016秋•西城区期末)在△ABD与△ACD中,∠BAD=∠CAD,且B点,C 点在AD边两侧,则不一定能使△ABD和△ACD全等的条件是()A.BD=CD B.∠B=∠C C.AB=AC D.∠BDA=∠CDA25.(2016春•深圳期末)如图,已知AB∥EF,AB=EF,则下列条件中,不能作为判断△ABC≌△EFD的是()A.AC∥DE B.AC=DE C.BD=CF D.∠A=∠E26.(2016春•埇桥区期末)如图,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D≌△ACD的是()A.∠ADB=∠ADC,BD=CD B.BD=CD,AB=ACC.∠B=∠C,BD=DC D.∠B=∠C,∠BAD=∠CAD29.(2016秋•大同期末)如图,∠BAC=∠DAC,若添加一个条件仍不能判断出△ABC≌△ADC的是()A.AB=AD B.BC=DC C.∠B=∠D D.∠ACB=∠ACD30.(2016秋•红山区期末)如图,在△ABC与△A′B′C′中,AB=A′B′,∠A=∠A′,要说明△ABC≌△A′B′C′,还需要增加一个条件,下列条件中不符合的是()A.∠B=∠B′B.∠C=∠C′C.AC=A′C′D.CB=C′B′32.(2016秋•官渡区期末)如图所示,AD平分∠BAC,AB=AC,连结BD、CD并延长分别交AC、AB于F、E点,则此图中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A.2对 B.3对 C.4对 D.5对33.(2016秋•昆山市期末)如图,点E、F在AC上,AD=BC,AD∥BC,则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CBE的是()A.DF=BE B.∠D=∠B C.AE=CF D.DF∥BE37.(2016秋•江都区期末)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C=BD C.∠ACB=∠DBC D.AB=DC5.(2016秋•汕头校级期中)如图,AB=3,BC=8,AB⊥BC,l⊥BC于点C,点E 从B向C运动,过点E作ED⊥AE,交l于D.(1)求证:∠A=∠DEC;(2)当BE长度为多少时,△ABE≌△ECD?请说明理由.6.(2016秋•锡山区期中)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 在同一直线上,AE=CF,∠D=∠B,AD∥BC.求证:△AFD≌△CEB.11.(2016秋•蕲春县期中)已知:如图,AB∥DE,∠A=∠D,BE=CF.求证:△ABC≌△DEF.12.(2016秋•姜堰区期中)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BE=CF,∠A=∠D,∠B=∠C,AF与DE交于点O.求证:△ABF≌△DCE.13.(2016春•市北区期中)己知:△ABC、△A1B1C1均为锐角三角形,AB=A1B1,BC=B1C1,∠C=∠C1求证:△ABC≌△A1B1C1.15.(2016秋•宁阳县校级期中)已知(如图):点D,E分别在AB,AC上,BE,CD交于O,且AB=AC,∠B=∠C.(1)试说明:AD=AE;(2)△BOD与△COE全等吗?为什么?17.(2016秋•淮阴区期中)如图,已知点A、F、E、C在同一直线上,AB∥CD,∠1=∠2,AF=CE.(1)写出图中任两组全等三角形;(2)从(1)中任选一组进行证明.21.(2016秋•宜兴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BC上有两点D、E,且BD=CE,AD=AE,∠1=∠2,AB和AC相等吗?为什么?22.(2016秋•京口区月考)已知,如图,∠1=∠2,∠C=∠D,AD=EC,△ABD≌△EBC吗?为什么?24.(2016秋•泰顺县校级月考)如图,△ABC与△BAD中,AD与BC相交于点M,∠1=∠2,∠C=∠D,试说明△ABC≌△BAD.请你在横线上添加一个条件,使得它可以用“AAS”来说明△ABC≌△BAD,并写出说理过程.28.(2016秋•亭湖区校级月考)已知,如图,AB=DC,AC=BD,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AOB≌△DOC.29.(2016秋•句容市月考)已知:如图,AC=EC,E、A、D在同一条直线上,∠1=∠2=∠3.试说明:△ABC≌△EDC.31.(2016秋•泉山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CD,∠B=∠C,求证:△ABO≌△DCO.33.(2016春•英德市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DE,D是BC的中点,∠A=∠E,证明:△ABD≌△EDC.35.(2016秋•新沂市校级月考)已知:如图,MS⊥PS,MN⊥SN,PQ⊥SN,垂足分别为S、N、Q,且MS=PS.求证:△MNS≌△SQP.39.(2016秋•弥勒市校级月考)如图,∠ABC=∠DBC,请补充一个条件:AB=DB 或∠A=∠D或∠ACB=∠DCB,使△ABC≌△DBC,并说明理由.4.(2017•哈尔滨)已知:△ACB和△DCE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连接AE,BD交于点O,AE与DC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1)如图1,求证:AE=BD;(2)如图2,若AC=DC,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对全等的直角三角形.7.(2017•常州)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AD上,∠BCE=∠ACD=90°,∠BAC=∠D,BC=CE.(1)求证:AC=CD;(2)若AC=AE,求∠DEC的度数.9.(2017•北京)在等腰直角△ABC中,∠ACB=90°,P是线段BC上一动点(与点B、C不重合),连接AP,延长BC至点Q,使得CQ=CP,过点Q作QH⊥AP于点H,交AB于点M.(1)若∠PAC=α,求∠AMQ的大小(用含α的式子表示).(2)用等式表示线段MB与PQ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2017•宜宾)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B=DE,∠A=∠D,AC∥DF.求证:BE=CF.22.(2017•开县一模)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点A,D在BC异侧,AB∥CD,AE=DF,∠A=∠D.求证:AB=CD.28.(2017•官渡区模拟)如图,在△AFD和△BEC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D,AD∥BC.试说明DF∥BE.36.(2017•石狮市模拟)如图,点C,E,F,B在同一直线上,AB∥CD,AE=DF,∠A=∠D.求证:AB=CD.37.(2017•涿州市一模)如图,在△ABC和△DBC中,∠ACB=∠DBC=90°,E是BC的中点,DE⊥AB,垂足为点F,且AB=DE.(1)求证:BD=BC;(2)若BD=6cm,求AC的长.38.(2017•官渡区一模)如图,点A,B,D,E在同一直线上,AD=EB,AC∥EF,∠C=∠F.求证:AC=EF.3.(2017•广东模拟)如图,点C、E、B、F在同一直线上,AB∥DE,A C∥DF,AC=DF,判断CE与FB的数量关系,证明你的结论.4.(2017•如皋市一模)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F.(1)求证:△AEF≌△DEC;(2)连接BF,若AF=DB,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5.(2017•桂林二模)如图,已知△ABC中,AB=AC,BD、CE是高,BD与CE相交于点O.(1)求证:BD=CE;(2)若∠A=80°,求∠BOC的度数.7.(2017•大理市模拟)如图,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直线上,AE=CF,∠B=∠D,AD∥BC.求证:DF=BE.11.(2017•新洲区模拟)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C=DF,AB∥DE,∠A=∠D,求证:BE=CF.21.(2017•石景山区一模)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E是CB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D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求证:AB=FC.24.(2017•张家港市模拟)如图,△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且AF=BD,连接BF.(1)求证:△AEF≌△DEC;(2)若AB=AC,试判断四边形AFB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7.(2017•福建模拟)如图,在△ABC中,AC=BC,∠ACB=90°,点D在BC的延长线上,连接AD,过B作BE⊥AD,垂足为E,交AC于点F,连接CE.(1)求证:△BCF≌△ACD.(2)猜想∠BEC的度数,并说明理由;(3)探究线段AE,BE,CE之间满足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8.(2017•泰安一模)如图一,∠ACB=90°,点D在AC上,DE⊥AB垂足为E,交BC的延长线于F,DE=EB,EG=EB,(1)求证:AG=DF;(2)过点G作GH⊥AD,垂足为H,与DE的延长线交于点M,如图二,找出图中与AB相等的线段,并证明.38.(2017•石家庄模拟)已知:∠ACB=90°,AC=BC,AD⊥CM,BE⊥CM,垂足分别为D,E,(1)如图1,①线段CD和BE的数量关系是CD=BE;②请写出线段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2)如图2,上述结论②还成立吗?如果不成立,请直接写出线段AD,BE,DE 之间的数量关系.40.(2017•滦南县一模)如图所示,△ABC中,D是BC边上一点,E是AD的中点,过点A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1)求证:△AEF≌△DEC;(2)若D是BC的中点,则图中FB和AD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请说明理由.1.(2017•罗平县三模)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B=∠DEF,BE=CF,求证:AC∥DF.7.(2017春•雅安期末)如图,已知:在△AFD和△CEB中,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E=CF,∠B=∠D,AD∥BC,请问:AD与BC相等吗?为什么?10.(2017春•深圳期末)填空:把下面的推理过程补充完整,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已知:如图,△ABC中,D、E分别为AB、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DE 的延长线于F,求证:AB=2CF.证明:∵CF∥AB(已知)∴∠ADE=∠F()∵E为AC的中点(已知)∴AE=CE(中点的定义)在△ADE与△CFE中∠ADE=∠F,,AE=CD∴△ADE≌△CFE()∴AD=CF()∵D为AB的中点∴AB=2AD(中点的定义)∴AB=2CF(等量代换)12.(2017春•吉州区期末)如图:已知∠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5.(2017春•胶州市期末)已知:∠ACB=90°,AC=BC,AD⊥CM于点D,BE⊥CM 于点E.(1)如图①,试写出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②,试写出AD,BE,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1.(2017春•沙坪坝区校级期中)如图①,在Rt△ABC中,∠ACB=90°,AC=BC,l是过点C的任意一条直线,过A作AD⊥l于D,过B作BE⊥l于E.(1)求证:△ADC≌△CEB;(2)如图②延长BE至F,连接CF,以CF为直角边作等腰Rt△FCG,∠FCG=90°,连接AG交l于H.求证:BF=2CH.(3)在(2)的条件下,若AD=12,BF=15,BC=13,请直接写出点G到直线AC的距离.22.(2017春•东阿县校级期中)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①请说明△ADC≌△CEB的理由;②请说明DE=AD+BE的理由;(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在横线上写出这个等量关系: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在横线上写出这个等量关系:DE=BE﹣AD.25.(2017春•合浦县期中)如图,已知△ABC中,∠ACB=90°,且AC=BC.过点C作一条射线CE⊥AE于点E,再过点B作BD⊥CE于点D.试证明AE=BD+DE.28.(2017春•文登区期中)如图,已知在Rt△ABC中,∠ABC=90°,AB=BC,BO 是AC边上的中线,点P,D分别在AO和BC上,PB=PD,DE⊥AC于点E.(1)求证:△BPO≌△PDE.(2)若PB平分∠ABO,其余条件不变.求证:AP=CD.(先将图形补充完整,然后再证明)31.(2017春•巴南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在对角线AC上,AB ∥DE,∠ACB=∠EDA,AB=EA,求证:AC=ED.32.(2017春•乳山市期中)如图,点E在四边形ABCD的边AD上,∠BAE=∠BCE=∠ACD=90°,且BC=CE,求证:AD=AE+AB.36.(2017春•沙坪坝区校级月考)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在等腰Rt△BDE中∠BDE=90°,BD=DE,连接AD,点F是AD的中点.(1)如图1,当点E和点F重合时,若BD=,求CD的长;(2)如图2,当点F恰好在BE上,AB=AD时,求证:BD=CD.39.(2017春•九龙坡区校级月考)如图,AB∥ED,已知AC=BE,且点B、C、D 三点共线,若∠E=∠ACB.求证:BC=DE.40.(2017春•平南县月考)在△ABC中,AB=AC,AD⊥BC于D,BE⊥AC于E,AE=BE.求证:(1)∠DAB=∠EBC;(2)AF=2CD.2.(2017•陕西)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BCD=90°,连接AC.若AC=6,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7.(2017•泉州模拟)如图,在面积为16的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点P,则DP的长是.9.(2017•武汉模拟)如图,在四边形ABCE中,∠ABC=45°,AE=CE,连接AC,∠ACB=30°,过A作AD⊥AE交BC于D.若AD=AE,则=.11.(2017•苏州一模)如图,在等腰Rt△ABC中,∠ABC=90°,AB=BC=4.点P 是△ABC内的一点,连接PC,以PC为直角边在PC的右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PCD.连接AD,若AD∥BC,且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12,则BP的长为.17.(2017春•老河口市期中)如图,正方形①,②的一边在同一直线上,正方形③的一个顶点也在该直线上,且有两个顶点分别与正方形①,②的两个顶点重合,若正方形①,②的面积分别3cm2和4cm2,则正方形③的面积为7cm2.19.(2017春•泰山区期中)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C=∠ABC=90°,AD=CD,DP⊥AB于点P,若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48,则DP的长是4.24.(2016•南充模拟)如图,在Rt△ABC中,∠ACB=90°,BC=3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2cm.26.(2016•虞城县一模)如图所示,线段AB=8cm,射线AN⊥AB于点A,点C 是射线上一动点,分别以AC、BC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得△ACD与△BCE 中,连接DE交射线AN于点M,则CM的长为4.30.(2016•河西区一模)如图,∠ACB=90°,AC=BC,AD⊥CE于D,BE⊥CD于E,AD=2.4cm,DE=1.7cm,则BE的长度为0.7cm.31.(2016•松北区模拟)如图,点A为线段DE上一点,AB=AC=,∠D=∠BAC=2∠E=120°,若AE﹣BD=BD﹣CE=1cm,则△ACE的面积=cm2.39.(2016秋•自贡期末)如图,∠ACB=90°,AC=BC,BE⊥CE,AD⊥CE于D,AD=2.5cm,DE=1.7cm,则BE=0.8cm.40.(2016秋•昆山市校级期末)如图,在△ACB中,∠ACB=90°,AC=BC,点C 的坐标为(﹣2,0),点A的坐标为(﹣6,3),则B点的坐标是(1,4).10.(2016秋•宜春期末)如图,Rt△ABC中,∠BAC=90°,AB=AC,BD⊥直线L 于D,CE⊥直线L于E,若BD=5cm,CE=4cm,则DE=9cm.14.(2016春•道里区期末)如图,△ABC,AB=AC,∠BAC=90°,点D,E分别在AC,AB上,AD=AE,△ABC的高AF交BD于G,过点E作BD的垂线交BC于点H,若GF=3,CH=4,则点A到BD的距离为.17.(2016秋•孟津县期末)如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CE⊥DE,BD⊥DE,若CE=2,DB=6,则DE的长为8.19.(2016春•山亭区期末)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的中点,∠BDE=∠CDE,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DE=DF,你添加的条件是∠B=∠C或∠BED=∠CFD (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22.(2016秋•宁江区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3),以点B为直角顶点,点C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则点C的坐标是(﹣3.5).23.(2016秋•丹江口市期末)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0,3),点B(9,0),且∠ACB=90°,CA=CB,则点C的坐标为(6,6).24.(2016春•驿城区期中)如图,已知△ABC中,∠ABC=45°,AC=4,H是高AD 和BE的交点,则线段BH的长度为4.26.(2016秋•临清市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90°,AE是过A 点的一条直线,CE⊥AE于E,BD⊥AE于D,DE=4cm,CE=2cm,则BD=6cm.28.(2016秋•盐都区期中)如图,∠AOB=90°,OA=OB,直线l经过点O,分别过A、B两点作AC⊥l交l于点C,BD⊥l交l于点D.若AC=10,BD=6,则CD= 4.31.(2016秋•秦皇岛期中)如图所示,∠A=∠E,AC⊥BE,AB=EF,BE=18,CF=8,则AC=10.35.(2016秋•夏津县期中)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BAD=90°,AB=AD,BC=2,AC=6,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24.39.(2016春•西安校级期中)如图,在Rt△ABC中,∠BAC=90°,AB=AC,分别过点B,C作经过点A的直线的垂线段BD,CE,若BD=3厘米,CE=4厘米,则DE的长为7厘米.2.(2016秋•秀英区校级期中)如图,已知∠DCE=∠A=90°,BE⊥AC于B,且DC=EC,BE=20cm,则AC=20cm..(2016秋•和平区期中)如图,∠BAC=∠ABD,BD、AC交于点O,要使OC=O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AC=BD.8.(2016秋•和平区期中)(1)如图(1),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a,其中a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1.(2016秋•东台市期中)在△ABC中,∠C=90°,AC=BC,分别过A、B向过点C的直线CD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若AE=3,BF=1,则EF=4或2.13.(2016秋•睢宁县期中)如图,a∥b,点A在直线a上,点C在直线b上,∠BAC=90°,AB=AC,点B到a、b的距离分别为1和2,则△ABC的面积为5.15.(2016秋•重庆期中)课间,顽皮的小刚拿着老师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放在黑板上画好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图),已知直角顶点H的坐标为(0,1),另一个顶点G的坐标为(4,4),则点K的坐标为(3,﹣3).16.(2016秋•盐城期中)如图,点D在边BC上,DE⊥AB,DF⊥BC,垂足分别为点E、D,BD=CF,BE=CD.若∠AFD=140°,则∠EDF=50°.18.(2016秋•同安区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2,0),点B的坐标为(0,n),以点B为直角顶点,点C在第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ABC.则点C的坐标是(﹣n,2+n).(用字母n表示).22.(2016秋•蕲春县期中)已知,如图在坐标平面内,OA⊥OC,OA=OC,A(,1),则C点坐标为(﹣1,).23.(2016秋•重庆期中)如图,直线l1∥l2∥l3,且l1与l2的距离为1,l2与l3的距离为3.把一块含有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顶点A、B、C恰好分别落在三条直线上,则△ABC的面积为.29.(2016秋•沈丘县期中)如图,∠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N=M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③④(将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序号都填上)30.(2016秋•江阴市期中)如图,AO⊥OM,OA=4,点B为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AB为直角边,B为直角顶点,在OM两侧作等腰Rt△OBF、等腰Rt△ABE,连接EF交OM于P点,当点B在射线OM上移动时,则PB的长度为2.32.(2016秋•丹江口市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8,0)、B(0,6),以AB为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则另一顶点C的坐标为(7,7),(14,8),(6,14).38.(2016秋•老河口市期中)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OB=90°,OA=OB,若点A的坐标为(﹣1,4),则点B的坐标为(﹣4,﹣1).39.(2016秋•南开区期中)如图,点D在BC上,AB=AD,∠C=∠E,∠BAD=∠CAE,若∠1+∠2=110°,则∠ABC的度数是70°.如图,AD是△ABC的中线,过C、B分别作AD及AD的延长线的垂线CF、BE.求证:BE=CF.已知:如图,AC与BD交于O点,AB∥DC,AB=DC.(1)求证:AC与BD互相平分;(2)若过O点作直线l,分别交AB、DC于E、F两点,求证:OE=OF.如图,在Rt△ABC中,∠ABC=90°,点D在边AB上,使DB=BC,过点D 作EF⊥AC,分别交AC于点E,CB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AB=BF.如图,已知∠E=∠F=90°,∠1=∠2,AC=AB,求证:△AEB≌△AFC.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分别过点B、C作AD及其延长线的垂线BE、CF,垂足分别为点E、F.求证:BE=CF.已知:如图,∠ACB=90°,AC=BC,CD是经过点C的一条直线,过点A、B 分别作AE⊥CD、BF⊥CD,垂足为E、F,求证:CE=BF.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BC=20cm,DB=17cm,则D 点到AB的距离DE为_________.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P 是OC 上一点,PD ⊥OA 交于点D ,PE ⊥OB 交于点E ,F 是OC 上除点P 、O 外一点,连接DF 、EF ,则DF 与EF 的关系如何?证明你的结论.如图,直线 L 过正方形 ABCD 的顶点 B , 点A 、C 到直线 L 的距离分别是AE=1 ,CF=2 , 则EF 长(图片缺少字母)如图,已知AC 平分∠BAD ,∠1=∠2,求证:AB=AD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请说明理由.已知:如图,AB =AC ,BD ⊥AC ,CE ⊥AB ,垂足分别为D 、E ,BD 、CE 相交于点F ,求证:BE =CD .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2cm ,AB =20cm ,AC =8cm ,求DE 的长.已知:如图,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FD=CD ,求证:BE ⊥A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