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答案
水力学 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水力学 第六章课后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a200cd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2f.png)
思考题
6.6 明渠水流有哪三种流态,是如何定义的,判别标准是什么? 明渠恒定均匀流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 、明渠非恒定非均匀流。 明渠恒定均匀流:流速的大小和方向均不随时间及距离而变的明渠水流。 明渠恒定非均匀流:流速不随时间变化,但其大小和方向或二者之一沿程变化 的明渠水流。 明渠非恒定非均匀流:流动要素随时间变化且其大小和方向或二者之一沿程变 化的明渠水流。
2
2
R A 41.8 2.43m
17.24
C
1
1
R6
1
1
2.436 82.8m0.5 / s
n 0.014
Q CA Ri 82.8 41.8 2.43 0.002 241.3m3 / s
6.2 一梯形混凝土渠道,按均匀流设计。已知Q为35m3/s,b为8.2m,m为1.5 ,n为0.012及i为0.00012,求h(用试算——图解法和迭代法分别计算)。
6.10 何谓断面比能曲线?比能曲线有哪些特征? 答 水:深由的函Es 数h ,2g即QA22 知Es ,f (当h),流按量此Q和函过数水绘断出面的的断形面状比及能尺随寸水一深定变时化,的断关面系比曲能线仅即仅是是断 面比能曲线。 特征:是一条下端以水平线为渐近线,上端以过原点的 45o直线为渐近线的二次 抛物线;在K点有最小Esmin ,K点上部Es 随h增加而增大,K点下部 Es随h增加而减 小。
23
v Q 23 1.25m / s A 18.4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f01082b9d528ea81c779c7.png)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第六章法律方法
![第六章法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8fb8546c85ec3a86c2c512.png)
第六章法律方法一、名词解释1.法律方法2.文义解释3. 体系解释4. 逻辑解释5. 目的解释6. 历史解释7.限制解释8. 扩充解释9. 法律推理10.法律论证二、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法律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解释就是对法律规范、法律概念、立法目的等的说明B. 狭义法律解释是法律解释的科学概念之一C. 法律解释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D.法律解释的对象与客体是不同的2.有的公园规定:“禁止攀枝摘花”。
此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也可以解释为:不允许无故毁损整株花木。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扩大解释B文法解释C.目的解释 D.历史解释3.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是一种正式解释、官方解释或有权解释B. 是指立法机关对自己及下位机关立法的解释C严格意义的立法解释是一种效力最高的法律解释D. 包括地方性的立法解释4.在很多车站码头都有“禁止随地吐痰”的规定,从法学的角度看,此规定可以解释为:在公共场所,不准在专门设施以外的地方吐痰。
这一解释属于下列哪一项?( )A.目的解释B.系统解释C.文法解释 D. 限制解释5. 将法律解释分为规范性解释和非规范性解释,其分类的依据是( )。
A. 解释主体和法律效力的有无B.法律解释方式和效力范围C. 法律解释的方法D. 法律解释的尺度和结果6. 2001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 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
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B. 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7.侧重对法律规定和案件事实的实质内容进行价值评估或在相互冲突的利益间进行选择的推理是下列哪种推理?( )A.演绎推理 B. 归纳推理C.辩证推理 D. 形式推理8.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对在审判过程中对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的效力?( )A. 对下级法院具有普遍约束力B. 没有普遍的约束力C. 对下级法院没有约束力D. 有普遍的约束力9“大前提一小前提一结论”,这种推理方式属于( )。
马哲练习答案第六章
![马哲练习答案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215eceaa0029bd64783e2c91.png)
39、阶级分析方法是( B ) Leabharlann A、研究和分析整个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
B、研究和分析阶级社会历史的根本方法
C、研究和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方法
D、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根本方法
40、社会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B )
A、议会斗争 B、暴力革命
C、和平转变 D、自然过渡
A.直立行走 B.抽象思维 C.制造劳动工具 D.语言的产生
56、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57、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B)
27、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B )
A、是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
B、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它和经济基础矛盾的性质
D、它本身内部矛盾的性质
28、政治上层建筑中的物质设施属于社会的( C )
A、政治关系 B、纯粹的观念形态
C、思想的物质附属物 D、经济关系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
一、 单项选择
1、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C )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A、生产工具的落后,从而表明了生产工具这一物质要素的决定作用
B、生产者素质低下,说明了人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C、地理环境恶劣,说明了地理条件对生产力发展的支配作用
D、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表明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27f8256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5.png)
基础会计学第六章习题答案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会计分录1、借:银⾏存款28,820贷:应收账款-北⽅公司28,8202、借:库存现⾦10,000贷:银⾏存款10,0003、借:在途物资-A材料400,000 (原材料?)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0贷:应付账款-前进公司468,0004、借:银⾏存款374,400贷:主营业务收⼊32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4,4005、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贷:库存商品-甲产品200,0006、借:⽣产成本-⼄产品18,000贷:原材料-A材料18,0007、借:管理费⽤1,460库存现⾦40贷:其他应收款1,5008、借:管理费⽤1,880贷:银⾏存款1,8809、借:管理费⽤200贷:待摊费⽤20010、借:财务费⽤650贷:应付利息650 (按旧的会计准则计⼊待摊费⽤也可)习题⼆会计分录★习题⼆经讨论,将习题⼆中19题的第⼆⾏“⽣产B产品耗⽤甲材料1500千克”改为150千克,第8题改为“每件售价300元,共90,000元”。
2008年新的《中华⼈民共和国所得税法》规定⼀般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为不误导学⽣,按照所得税税率改为25%,后⾯的会计分录做了相应调整。
同时,对发现的答案的部分问题进⾏了修正,⽤红⾊字体进⾏了标注。
1、借:在途物资-甲材料10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贷:应付账款-奔腾公司117,0002、借:原材料-甲材料100,000贷:在途物资-甲材料100,0003、借:其它应收款2,500贷:库存现⾦2,5004、借:银⾏存款100,000贷:短期借款100,0005、借:应付账款-奔腾公司117,000贷:银⾏存款117,0006、借:库存现⾦2,000贷:银⾏存款2,0007、借:固定资产35,500贷:银⾏存款35,5008、借:应收账款-新兴公司105,300贷:主营业务收⼊-B产品9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5,300 9、借:销售费⽤1,000贷:银⾏存款1,00010、借:银⾏存款70,200贷:应收账款-新兴公司70,20011、借:管理费⽤2,440库存现⾦60贷:其它应收款2,50012、借:库存现⾦66,000贷:银⾏存款66,00013、借:应付职⼯薪酬-⼯资66,000贷:库存现⾦66,00014、借:在途物资-⼄材料4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6,800贷:银⾏存款46,80015、借:在途物资-⼄材料3,000贷:银⾏存款3,00016、借:原材料-⼄材料43,000贷:在途物资-⼄材料43,00017、借:待摊费⽤600贷:库存现⾦60018、借:管理费⽤200贷:待摊费⽤20019、借:⽣产成本-A产品95,000-B产品24,000制造费⽤11,000管理费⽤1,200贷:原材料-甲材料101,000-⼄材料30,20020、借:制造费⽤21,000管理费⽤9,000贷:累计折旧30,00021、借:销售费⽤40,000贷:银⾏存款40,00022、借:财务费⽤780贷:预提费⽤78023、借:银⾏存款175,500贷:主营业务收⼊-A产品15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0 24、借:销售费⽤1,800贷:银⾏存款1,80025、借:⽣产成本-A产品25,000-B产品20,000制造费⽤11,000管理费⽤10,000贷:应付职⼯薪酬-⼯资66,00026、借:⽣产成本-A产品3,500-B产品2,800制造费⽤1,540管理费⽤1,400贷:应付职⼯薪酬-职⼯福利9,24027、制造费⽤(19)11,000(20)21,000(25)11,000(26)1,54044,540分配率=44,540÷(1,200+1,400)=17.13(元/⼯时)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 17.13×1,200 =20,556(元)⼄产品分配的制造费⽤= 44,540 -20,556 =23,984 (元)借:⽣产成本-A产品20,556-B产品23,984贷:制造费⽤44,54028、借:库存商品-A库存商品-B 70784贷:⽣产成本-A产品144,056-B产品70,784⽣产成本-A产品⽣产成本-B产品(19)95,000 (19)24,000 (25)25,000 (25)20,000 (26)3,500 (26)2,800 (27)20,556(27)23,984 144,5670,784A产品单位成本=144,056÷800=180(元/件)B产品单位成本=70,784÷550=129(元/件)29、借:营业税⾦及附加24,000贷:应交税费24,000 30、借:主营业务成本128,700贷:库存商品-A产品90,000-B产品38,700 已售A产品⽣产成本=180×500=90,000(元)已售B产品⽣产成本=129×300=38,700 (元)31、借:主营业务收⼊240,000贷:本年利润240,000 32、借:本年利润220,520贷:销售费⽤42,800管理费⽤24,240财务费⽤780营业税⾦及附加24,000主营业务成本128,700管理费⽤(11)2,440(18)200(19)1,200(20 )9,000(25)10,000(26)1,40024,24033、利润总额=240,000-220,520=19,480(元)所得税费⽤=19,480×25%=4870(元)借:所得税费⽤4,870贷:应交税费4,87034、借:本年利润4,870贷:所得税费⽤4,87035、净利润=19,480-4870=14,610(元)盈余公积=14,610×10%=1,461(元)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1,461贷:盈余公积1,461 36、应付利润=14,610×30%=4383(元)借:利润分配4383贷:应付股利4383。
习题答案(第六章)
![习题答案(第六章)](https://img.taocdn.com/s3/m/f01390f50722192e4536f6d2.png)
1、R n 中分量满足下列条件的全体向量1(,,)n x x 的集合,是否构成R n的子空间?①10n x x ++=;②120n x x x ⋅⋅⋅=;③2211n x x ++=。
解:①是,设(){}111,,|0n n V x x x x =++=,显然V 1≠∅,1,,,a b F V ξη∀∈∀∈,设1212(,,),(,,)x x y y ξη==,则()()()1111,,,,,,n n n n a b a x x b y y ax by ax by ξη+=+=++,而1111()()()()000n n n n ax by ax by a x x b y y a b ++++=+++++=+=所以1a b V ξη+∈,所以V 1是R n 的子空间; ②不是,取(1,0,,0),(0,1,,1)αβ==,则(){}11,,,|0n n V x x x x αβ∈=⋅⋅=,但(1,1,,1)V αβ+=∉,所以V 不是R n 的子空间;③不是,取(1,0,,0),(0,1,0,,0)αβ==,则(){}2211,,,|1n n V x x x x αβ∈=++=,但(1,1,0,,0)V αβ+=∉,所以V 不是R n 的子空间。
2、子集{}1|,,V X AX XB A B n ==为已知的阶矩阵是否是()n M F 的子集?解:是()n M F 的子集;证:显然1V ≠∅,1,,,X Y V a b F ∀∈∈,有()()A aX bY aAX bAY aXB bYB aX bY B +=+=+=+,所以1aX bY V +∈,所以1V 是()n M F 的子集。
3、设12(1,0,1,0),(1,1,2,0)αα==-,求含12,αα的R 4的一组基。
解:因为101010101010112001100010⎛⎫⎛⎫⎛⎫→→⎪ ⎪ ⎪---⎝⎭⎝⎭⎝⎭,取34(0,0,1,0),(0,0,0,1)αα==,所以{}1234,,,αααα为R 4的一组基。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的答案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5a39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2.png)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的答案
1、单选题:
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途径与方法中最为根本的是()。
选项:
A: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B:坚决抵制“颜色革命”
C:强化意识形态工作
D:开展经济贸易战
答案: 【加强党自身的建设】
2、多选题:
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务必()。
选项:
A: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B: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C: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
D: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答案: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
把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
;
正风肃纪和反腐败斗争。
;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
】
3、多选题:
近年来,反华敌对势力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包括()
选项:
A:利用课堂讲坛。
B:利用地下教会。
C:利用独立媒体。
D:利用信息网络。
答案: 【利用课堂讲坛。
;
利用地下教会。
;
利用独立媒体。
;
利用信息网络。
】
4、判断题:
“颜色革命”只是发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事情,对中国没有任何影响和挑战,因此不需要防备和警惕。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错】
5、判断题: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政治安全处于根本和核心地位。
()
选项:
A:错
B:对
答案: 【对】。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8aa3af7ec4afe05a1df17.png)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迄今为止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B.垄断资本主义和非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C.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两个阶段D.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2,一般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体形成于A.16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后B.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C.19世纪末20世纪初D.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3.垄断产生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A.社会分工的发展B.自然分工的发展C.社会化生产力的发展D.商品经济的发展4.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A.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B: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C.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D.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5.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6.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金融资本概念是指A.垄断的工业资本B.垄断的银行资本C.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生长构成的资本形式D.私人垄断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结合的资本形式7.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A二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 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8.金融寡头在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A.通过实行“参与制”实现的B.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C.通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实现的D.通过自由竞争实现的9.垄断资本主义可进一步分为A.私人垄断和一般垄断两个阶段B.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两个阶段C.国内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D.国家垄断和国际垄断两个阶段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A.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C.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反映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11.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12.垄断价格的出现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13.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B.经济政策引导C.国民经济计划化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5.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16.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1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18.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9.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财力基础是A.资本的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过剩资本”的出现D.银行垄断的形成2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A.一般都是无偿的B.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方式C.对发展中国家是完全不利的D.是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2.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3.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关系方面的一系列新变化表明A.其社会性质已经根本改变B.其基本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其社会状况并无变化D.其社会发生了阶段性的部分质变24.以下不属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关系方面新变化的是A.出现资本社会化趋势B.工会的产生和发展C.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D.出现工人持股现象25.资产阶级造就的置自身于死地的社会力量是A.工人阶级B.社会化的生产力C.科学技术D.巨大的社会财富26.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日益完备的社会经济基础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B.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C.社会矛盾的加剧D.国家管理经济的经验二、多项选择题1.垄断价格A.是垄断组织规定的旨在保证最大限度利润的市场价格B.并未否定价值规律.C.由垄断组织随主观愿望制定D.不能由垄断组织随心所欲制定2.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离开商品的价值B.按垄断价格进行买卖仍然是等价交换C.全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仍然等于商品的价值总额D.垄断价格改变的只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3.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D.垄断与竞争并存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A.促进充分就业B.保持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C.保持币值和物价稳定D.促进国内国际收支平衡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币值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6.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7.发达市场经济中国家调节的主要对象是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力市场D.外汇市场8.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调控货币量的主要手段有A.公开市场业务B.最低准备金率政策C.再贴现利率政策D.利率政策9.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扩大市场10.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A.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B.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C.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11.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销售的全球化D.资本的全球化12.资本主义生产在其自身范围内的调整包括A.股份公司的出现B.从自由竞争到垄断C.从私人垄断到国家垄断D.国际垄断资本和国际垄断同盟的发展【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A2.C3.C4.C5.B6.C7.A8.B9.D10.B11.B12.D13.D14.D15.C16.A17.C18.B19.D20.C21.B22.B23.D24.B25.A26.B二、多项选择题1.ABD2.ACD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9.ACD10.ABC11.ABD12.ABCD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2f3946b307e87101f69617.png)
第六章习题答案1.什么是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表区域中的列和行交叉点上的长方形方格就是一个单元格。
工作表是指由按列和行排列的单元格所构成的一个表格。
所谓工作簿是指:在Excel环境中用来储存数据和处理工作数据的文件,其扩展名为xls关系:单元格是Excel工作表的基本元素,是工作表中的最小组成单位;工作簿中的每一张电子表格称为工作表,工作簿是Excel中重要的基础概念之一,一个Excel文件就是一个工作薄。
2.简述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的几种方法。
在工作表中输入数据有许多方法,可以通过手工单个输入,也可以利用自动填充柄功能在单元格中自动填充数据。
数据导入从word表格文本或其他文本导入3.复制和填充有什么异同?使用“自动填充”功能输入“星期一”到“星期日”复制相同的数据,填充既可以是相同数据也可是序列。
将鼠标移动到“星期一”上时,鼠标右下角将显示为一个瘦加号(填充柄),此时用鼠标往下拖动可以自动填充到“星期日”。
4.如何进行单元格的移动和复制?Excel对公式和一般数据的复制有什么不同?移动和复制单元格的操作步骤如下:(1)选定需要移动和复制的单元格。
(2)将鼠标指向选定区域的选定框,此时鼠标形状为形状。
(3)如果要移动选定的单元格,则用鼠标将选定区域拖到粘贴区域,然后松开鼠标,Excel将以选定区域替换粘贴区域中现有数据。
如果要复制单元格,则需要按住Ctrl键,再拖动鼠标进行随后的操作。
当对公式单元格进行复制时,Excel会根据公式中的“相对引用”和“绝对引用”的情况来自动进行处理:对采用“相对引用”所引用的单元格,Excel会根据被复制的单元格和原单元格间的位置相对关系来改变被应用的单元格,以反映单元格间的位置相对关系;对采用“绝对引用”所引用的单元格,Excel精确复制对特定单元格的引用,以保持原引用关系。
5.删除单元格和清除单元格之间的区别?清除单元格、行或列是指将选定的单元格中的内容、格式或批注等从工作表中删除,而单元格仍保留在工作表中,删除单元格、行、列则是将单元格和内容一起从工作表中删除掉。
第6章习题答案
![第6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6ea8b5960590c69ec3764e.png)
习题6一、单项选择题1、系统设计阶段主要目的是( D )。
A.设计新系统的目标B.程序设计C.代码设计D.将系统的逻辑方案换成物理方案2、输出设计应由( A )完成。
A.系统分析员根据用户需要B.系统设计员根据用户的需要C.程序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D.系统设计员根据输入数据3、描述模块层次结构,而不关心模块内部结构的工具是( A )。
A.层次结构图B.HIPO图C.系统流程图D.数据流程图4、系统设计报告的主要作用是作为( C )的依据。
A.系统规划B.系统分析C.系统实施D.系统评价5、为保证数据输入的正确性,通常在代码设计中加入( B )。
A.十进制编码B.校验位C.专用代码D.组合编码6、代码的功能不包括( D )。
A.唯一识别B.便于存储检索C.提高处理效率和精度D.位数较少7、系统设计时应( C )。
A.按用户要求划分子系统B.按领导要求划分子系统C.按逻辑功能划分子系统D.按职能划分子系统8、在控制结构图中,应要求模块具有凝聚度和耦合度分别为( A )。
A.最高和最小B.最高和最高C.最低和最高D.最低和最低9、IPO图是( D )。
A.系统结构图B.数据流程图C.组织结构图D.模块展开的输入处理输出图10、系统设计过程中应( B )。
A.先进行输入设计,后进行输出设计B.先进行输出设计,后进行输入设计C.同时进行输入输出设计D.只进行输出设计,不进行输入设计11、系统开发中,系统的物理设计是( B )阶段的工作。
A.系统分析B.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调查12、下面哪项工作不属于系统设计阶段内容?( A )。
A. 程序设计B. 文件设计C. 处理过程设计D. 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二、填空题1、系统设计阶段,是根据系统分析阶段得出的逻辑模型,设计新系统的物理模型。
2、系统设计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部分3、系统的总体设计包括划分子系统、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物理配置案设计。
4、耦合类型主要包括五种它们是数据耦合、特征耦合、控制耦合、公共耦合、内容耦合。
管理会计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管理会计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4f80302020740be1e9b4c.png)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1.解:(1)预期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应等于流出的现值:1045822元 (2)收回的流动资金现值=145822×(p,10%,5)=145822×0.6209=90541(元)(3)每年需要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投资摊销额)=(1045822-90541)/(p/a,10%,5)=955281/3.7908=252000(元)(4)每年税后利润=252000-(900000/5)=252000-180000=72000(元) (5)每年税前利润=72000/(1-0.4)=120000(元)(6)销售量=(500000+180000+120000)/(20-12)=100000(件)2. (1)NPV=[500×(1-33%)+3000×(1-10%)÷5] ×(P/A ,10%,4)+300×(P/S ,10%,4)+3000×(1-10%)÷5×33%×(P/S ,10%,4)-3000=100.36(万元) NPV=875×(P/A ,10%,3)+300×(P/S ,10%,3)+540×2×0.33×(P/S ,10%,3)-3000 =-330.92(万元)n=3+77.336.10092.33092.330=+(年)(2)他们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现金流入持续时间达到3.77年方案即为可行。
3、因新旧设备使用年限不同,应运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平均所成本比较二者的优劣。
(1)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的现值=()22.54256048.3%)301(2150)5%,12,/(%3012150=⨯-⨯=⨯-⨯A P (元) 年折旧额=(14950-1495)/6=2242.5(元) 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81.16154018.2%305.22423%,12,/%305.2242=⨯⨯=⨯⨯=A P (元)残值收益的现值=[]54.949)5%,12,/(%30%)10149501750(1750=⨯⨯⨯--S P 旧设备变现收益=[]75.8416%30)35.224214950(85008500=⨯⨯---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5425.22+8416.75-1615.81-949.54=11276.62 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1276.62/(P/A ,12%,5)=3128.22 (2)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购置成本=13750(元)每年付现操作成本现值=28.2446)6%,12,/(%)301(850=⨯-⨯A P 年折旧额=(13750-1375)/6=2062.5每年折旧抵税的现值=2062.5*30%*(P/A ,12%,6)=2543.93(元)残值收益的现值=()[]52.1095)6%,12,/(%30%101375025002500=⨯⨯⨯--S P 更换新设备的现金流出总现值=13750+2446.28-2543.93-1095.52=12556.83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12556.83/(P/A ,12%,6)=3054.15(元)因为更换新设备的平均年成本低于继续使用旧设备的平均年成本,故应更新设备4、(1)设内含报酬率为i,则10=14.4×(P/S,i,5)(P/S,i,5)=0.6944(P/S,7%,5)=0.713;(P/S,8%,5)=0.6806用插值法求得i=7.57%(2)年现金净流量=(6.5-1)×(1-33%)+10/5×33%=4.345万元未来的NCF现值=4.345×(P/A,7%,5)×(P/S,7%,2)=15.56万元现值指数=15.56/10=1.556年税后利润=4.345-10/5=2.345万元会计收益率=2.345/10=23.45%(3)设年复利率为i,则15.56=1.945×(P/A,i/2,10)故(P/A,i/2,10)=15.56/1.945=8由于(P/A,4%,10)=8.1109(P/A,5%,10)=7.7217按内插法计算求得:i/2=4.2849%i=8.57%实际利率=(1+4.2849%)2-1=8.75%(4)设每次从银行收回现金A万元,则15.56=A(P/A,5%,10)故A=2.02万元5、(1)计算税后现金流量(2)计算净现值净现值=1920×0.909+2520×0.826+(3720+600)×0.751-6000=1745.28+2081.52+3244.32-6000=1071.12元(3)计算回收期回收期=2+(6000-1920-2520)/4320=2.36年(4)由于净现值大于0,应该接受该项目。
第六章 答 案 1.用 45 钢制造机床齿轮,其工艺
![第六章 答 案 1.用 45 钢制造机床齿轮,其工艺](https://img.taocdn.com/s3/m/6b88b47002768e9951e7388c.png)
第六章 答 案1.用 45 钢制造机床齿轮,其工艺路线为:锻造—正火—粗加工一调 质一精加工—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一低温回火—磨加工。
说明各热处理 工序的目的及使用状态下的组织。
答:锻造后的 45 钢硬度较高,不利于切削加工,正火后将其硬度控制 在 160-230HBS 范围内, 提高切削加工性能。
组织状态是索氏体。
粗加工后, 调质处理整个提高了 45 钢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组织状态是回火索氏 体。
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是要提高 45 钢表面硬度的同时,保持心部良好 的塑性和韧性。
低温回火的组织状态是回火马氏体,回火马氏体既保持了 45 钢的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的耐磨性,又适当提高了韧性。
2.常用的合金元素有哪些?其中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一一一:碳化物 形成元素有一一一;扩大 A区元素有——;缩小 A区元素在一一。
答:常用的合金元素有:锰、铬、钼、钨、钒、铌、锆、钛、镍、硅、 铝、钴、镍、氮等。
其中非碳化物形成元素有:镍、硅、铝、钴等;化物 形成元素有:锰、铬、钼、钨、钒、铌、锆、钛等;扩大 A 区元素有:镍、 锰、碳、氮等;小 A 区元素有:铬、铝、硅、钨等。
3.用 W18Cr4V 钢制作盘形铣刀,试安排其加工工艺路线,说明各热 加工工序的目的,使用状态下的显微组织是什么?为什么淬火温度高达 1280℃?淬火后为什么要经过三次 560℃回火?能否用一次长时间回火代 替?答:工艺路线:锻造十球化退火 → 切削加工→淬火+多次 560℃回火→喷砂→磨削加工→成品热处理工艺:球化退火:高速钢在锻后进行球化退火,以降低硬度,消除锻造应力, 便于切削加工,并为淬火做好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后的组织为球状珠光体。
淬火和回火:高速钢的优越性能需要经正确的淬火回火处理后才能获 得。
淬火温度高(1220-1280℃)的原因是:合金元素只有溶入钢中才能有 效提高红硬性,高速钢中大量的 W、MO、Cr、V 的是难熔碳化物,它们只有 在 1200℃以上才能大量地溶于奥氏体中,使奥氏体中固溶碳和合金元素含 量高,淬透性才会非常好;淬火后的马氏体才会强度高,且较稳定,所以 淬火加热温度一般为 1220-1280℃。
第6章参考答案
![第6章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99d1e669b6648d7c1c7464a.png)
3、输入1 个正整数 n, 计算并输出 s 的前n项的和。
s = 1/2 -2/3 + 3/4 - 4/5 + ……(-1)n-1 n/(n+1)
#include <stdio.h>
4、输入一个整数,将它逆序输出。例如reverse(123)的返回值是321。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
{ long n;
long reverse(long number);
printf("Enter an integer:");
scanf("%ld", &n);
void f(int x,int y)
{
int t;
if(x<y){ t=x; x=y; y=t; }
}
void main( )
{
int a=4,b=3,c=5;
f(a,b); f(a,c); f(b,c);
printf("%d,%d,%d\n",a,b,c);
#define PRINT1(a) PR(a);putchar('\n')
void main()
{
int x=2;
PRINT1(FUDGE(5)*x);
}
A、12 B、14 C、16 D、18
fun(5,2,a);
printf("%d",,a);
}
A、0 B、 29 C、31 D、 无定值
2、以下程序运行后的输出结果是 d 。
物理化学第六章课后答案完整版
![物理化学第六章课后答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0bdb1f183c4bb4cf7ecd1d3.png)
第六章相平衡6.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相数P及自由度F。
(1) I2(s)与其蒸气成平衡;(2) CaCO3(s)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3) NH4HS(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与其分解产物NH3(g)和H2S(g)成平衡;(4)取任意量的NH3(g)和H2S(g)与NH4HS(s)成平衡。
(5) I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2O和CCl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解:(1)C = 1, P = 2, F = C–P + 2 = 1–2 + 2 = 1.(2)C = 3–1 = 2, P = 3, F = C–P + 2 = 2–3 + 2 = 1.(3)C = 3–1–1 = 1, P = 2, F = C–P + 2 = 1–2 + 2 = 1.(4)C = 3–1 = 2, P = 2, F = C–P + 2 = 2–2 + 2 = 2.(5)C = 3, P = 2, F = C–P + 1 = 3–2 + 1 = 2.6.2 已知液体甲苯(A)和液体苯(B)在9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和。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今有系统组成为的甲苯-苯混合物5 mol,在90 ℃下成气-液两相平衡,若气相组成为求:(1)平衡时液相组成及系统的压力p。
(2)平衡时气、液两相的物质的量解:(1)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每个组分服从拉乌尔定律,因此(2)系统代表点,根据杠杆原理mol.nmol.nn)..(n)..(.nnn)xx(n)xy(lglgglll,Bo,Bgo,Bg,B78432161253345565==-=-=+-=-6.3 单组分系统的相图示意如右图。
试用相律分析图中各点、线、面的相平衡关系及自由度。
6.4 已知甲苯、苯在90℃下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54.22 kPa和136.12 kPa。
两者可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取200.0 g甲苯和200.0 g苯置于带活塞的导热容器中,始态为一定压力下90℃的液态混合物。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149882d4d8d15abe234e1d.png)
第六章 习题参考答案1、举例说明下列各词的意义。
(1)旋光体 (2)比旋光度 (3)对映异构体 (4)非对映异构体 (5)外消旋体 (6)内消旋体 解:略2、下列化合物分子中有无手性碳原子(用*表示手性碳原子)。
(1)(2)(3)(4)BrCH 2 CHDCH 2ClCOOHCHCl COOH OHClCH 3CHOH CH 2CH 3解:(1)(2)(3)(4)BrCH 2 CHDCH 2ClCOOH CHCl COOH OH ClCH 3CHOH CH 2CH 3无****3、写出分子式为C 3H 6DCl 所有构造异构体的结构式。
在这些化合物中哪些有手性?用投影式表示它们的对映异构体。
解:分子式为C 3H 6DCl 的化合物共有5个构造异构体,其中3个有对映异构体。
无*ClDCHCH 2CH 3CH 3CDClCH 3DCH 2CH 2CH 2Cl(5)(1)(2)(3)无*ClCH 2CHCH 3D*DCH 2CHCH 3Cl(4)(1)(3)Cl HD CH 2CH 3Cl DH CH 2CH 3CH 2Cl H D CH 3CH 2Cl DH CH 3CH 2D H Cl CH 3CH 2D Cl H CH 3(4)4、(1)丙烷氯化已分离出二氯化合物C 3H 6Cl 2的四种构造异构体,写出它们的构造式。
(2)从各个二氯化物进一步氯化后,可得到三氯化物(C 3H 5Cl 3)的数目已由气相色谱法确定。
从A 得出一个三氯化物,B 给出二个,C 和D 各给出三个,试推出A 、B 的结构。
(3)通过另一合成方法得到有旋光性的化合物C ,那么C 的构造式是什么?D 的构造式是怎样的?(4)有旋光性的C 氯化时,所得到的三氯丙烷化合物中有一个E 是有旋光性的,另二个是无旋光性的,它们的构造式是怎样的? 解:(1)Cl 2CHCH 2CH 3 CH 3CCl 2CH 3 ClCH 2CHClCH 3 ClCH 2CH 2CH 2Cl (2)A 的构造式为:CH 3CCl 2CH 3(3)C 的构造式为:ClCH 2C*HClCH 3 ,D 的构造式为:Cl 2CHCH 2CH 3 (4)E 的构造式为:Cl 2CHC*HClCH 3另外两个的构造式为:ClCH 2CCl 2CH 3 ClCH 2CHClCH 2Cl 5、写出下列构型式是R 或S 。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d58be958f5f61fb7366668.png)
A、运动战
B、阵地战
C、地雷战
D、敌后游击
战争
7、1938年9月至11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举行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
在这次全会上,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 )这个命题。
A、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C、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8、1941年5月,毛泽东做了( )的报告,整风运动首先在党的高
五、论述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 作用? 4、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弱国战胜强国的范例?其基本经验是什 么? 论述题答案: 1、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2、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是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3、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大溃退的主要原因在于它实行了消极抗
日积极反共的方针。
4、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是民主革命的重要时
期,因此抗战时期也必须开展土地革命,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给无
地或少地的农民。
5、抗战爆发后,英美政府采取了坚决支援中国抗战的立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
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改造我们的学
习》Βιβλιοθήκη E、《论持久战》9、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及其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它们有( )
A、苏联
B、美国
C、英国
D、加拿大
E、
法国
10、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有(
)
A、民族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B、民族精神是奋进的动力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物理第六章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ecf3ea32d7375a41780b2.png)
第六章 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 6 -1 将一个带正电的带电体A 从远处移到一个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则导体B 的电势将( )(A ) 升高 (B ) 降低 (C ) 不会发生变化 (D ) 无法确定 分析与解 不带电的导体B 相对无穷远处为零电势。
由于带正电的带电体A 移到不带电的导体B 附近时,在导体B 的近端感应负电荷;在远端感应正电荷,不带电导体的电势将高于无穷远处,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2 将一带负电的物体M 靠近一不带电的导体N ,在N 的左端感应出正电荷,右端感应出负电荷。
若将导体N 的左端接地(如图所示),则( )(A ) N 上的负电荷入地 (B )N 上的正电荷入地(C ) N 上的所有电荷入地 (D )N 上所有的感应电荷入地分析与解 导体N 接地表明导体N 为零电势,即与无穷远处等电势,这与导体N 在哪一端接地无关。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3 如图所示将一个电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一个半径为R 的不带电的导体球附近,点电荷距导体球球心为d ,参见附图。
设无穷远处为零电势,则在导体球球心O 点有( )(A )d εq V E 0π4,0== (B )dεq V d εq E 020π4,π4== (C )0,0==V E(D )R εq V d εq E 020π4,π4==分析与解 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处处各点电场强度为零。
点电荷q 在导 体球表面感应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q′,导体球表面的感应电荷±q′在球心O 点激发的电势为零,O 点的电势等于点电荷q 在该处激发的电势。
因而正确答案为(A )。
6 -4 根据电介质中的高斯定理,在电介质中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这个曲面所包围自由电荷的代数和。
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没有自由电荷(B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等于零,曲面内电荷的代数和一定等于零(C ) 若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积分不等于零,曲面内一定有极化电荷(D ) 介质中的高斯定律表明电位移矢量仅仅与自由电荷的分布有关 (E ) 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和极化电荷的分布有关分析与解 电位移矢量沿任意一个闭合曲面的通量积分等于零,表明曲面 内自由电荷的代数和等于零;由于电介质会改变自由电荷的空间分布,介质中的电位移矢量与自由电荷与位移电荷的分布有关。
财务管理学第六章习题答案
![财务管理学第六章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d0d2bba1aa8114431d9c5.png)
财务管理学第六章习题答案名词解释1、资本结构:2、资本成本3、个别资本成本率4、综合资本成本率5、边际资本成本率6、营业杠杆7、财务杠杆8、联合杠杆9、资本结构决策10、利润最大化目标11、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12、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13、资本成本比较法14、每股收益分析法15、公司价值比较法二、判断题1、一般而言,一个投资项目,只有当其投资收益率低于其资本成本率时,在经济上才是合理的;否则,该项目将无利可图,甚至会发生亏损。
()2、企业的整个经营业绩可以用企业全部投资的利润率来衡量,并可与企业全部资本的成本率相比较,如果利润率高于成本率,可以认为企业经营有利。
()3、某种资本的用资费用大,其成本率就高;反之,用资费用小,其成本率就低。
()4、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企业债务的利息不允许从税前利润中扣除,从而可以抵免企业所得税。
()5、根据所得税法的规定,公司须以税后利润向股东分派股利,故股权资本成本没有抵税利益。
()6、一般而言,从投资者的角度,股票投资的风险高于债券,因此,股票投资的必要报酬率可以在债券利率的基础上再加上股票投资高于债券投资的风险报酬率。
()7、F公司准备发行一批优先股,每股发行价格6元,发行费用0.3元,预计年股利为每股0.8元,则其资本成本率约为14.04%。
()8、当资本结构不变时,个别资本成本率越低,则综合资本成本率越高;反之,个别资本成本率越高,则综合资本成本率越低。
()9、在企业一定的营业规模内,变动成本随着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也是因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不是保持固定不变。
()10、在一定的产销规模内,固定成本总额相对保持不变。
如果产销规模超出了一定的限度,固定成本总额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
()11、资本成本比较法一般适用于资本规模较大,资本结构较为复杂的非股份制企业。
()12、公司价值比较法充分考虑了公司的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资本结构的决策以公司价值最大化为标准,通常用于资本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答题答案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答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e13ee7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b.png)
国家安全教育第六章答题答案1、问题: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
选项:A:人生观B:世界观C价值观D:荣辱观答案:【价值观】2、问题我国的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其灵魂是()。
选项:A:价值观B社会主义价值观C核心价值观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问题: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
诜项:A价值观B社会主义价值观C核心价值观答案:【核心价值观】4.问题;国家文化安全,最核心的是()。
选项A:风俗习惯B:意识形态C价值观念D文化传统答案:【意识形态】5、问题:文化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包括:()选项:A:世界观B:人生观C价值观D消费观答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问题;国家文化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文化的:()选项A:国家特质B:民族个性C精神基因D传统优势答案:【国家特质民族个性精神基因传统优势】了、问题保障文化安全,需要对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所形成的()进行发掘、保护、展示和利用。
选项:A:文化资源B:文化遗应C文化精神b交化风习答案:【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文化精神文化风习8、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国传统文化,对国外的东西,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经过科学的扬弃后使之为我所用。
选项A:对B错答案:【对】9、问题: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学等属于文化的意识形态的部分。
选项:A:对B错答案:【错】10、问题我们要坚决打击一切在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言行,决不能让其图谋得逞。
诜项A对B错答案:【对】。
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6章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08db1c77da26925c5b0b3.png)
第6章习题解答1.思考题(1)什么是存储过程?为什么要使用存储过程?答:存储过程是SQL Server服务器中一组(预编译)的T-SQL语句的集合,是存储在数据库中的程序,这些程序是用来完成对数据库的指定操作。
存储过程具有如下优点:1) 存储过程只在创造时进行编译,以后每次执行存储过程都不需再重新编译,而一般SQL 语句每执行一次就编译一次,所以使用存储过程可提高数据库执行速度。
2) 当对数据库进行复杂操作时(如对多个表进行Update,Insert,Query,Delete 时),可将此复杂操作用存储过程封装起来与数据库提供的事务处理结合一起使用。
这些操作,如果用程序来完成,就变成了一条条的SQL 语句,可能要多次连接数据库。
而使用存储过程,只需要连接一次数据库就可以了。
3) 存储过程可以重复使用,可减少数据库开发人员的工作量。
4) 安全性高,可设定只有某此用户才具有对指定存储过程的使用权。
(2)系统存储过程和自定义存储过程有何区别?答:最简单的区别就是系统存储过程是系统自带的,用户不可更改删除;而自定义的存储过程是用户自己编辑的。
在自定义存储过程中可以调用系统存储过程。
(3)当某个表被删除后,该表上的所有触发器是否还存在?为什么?答:因为触发器(trigger)是SQL Server数据库中一种特殊类型的存储过程,不能由用户直接调用,而且可以包含复杂的T-SQL语句。
触发器是为表上的更新、插入、删除操作定义的,也就是说当表上发生更新、插入或删除操作时触发器将执行。
所以,当某个表被删除后,该表上的所有触发器将自动被删除。
触发器主要用于强制复杂的业务规则或要求。
(4)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有什么区别?什么时候用存储过程?什么时候用触发器?答:存储过程和触发器,它们都是独立的数据库对象和存储在数据库上的特殊的程序。
存储过程由用户调用,完成指定的数据处理任务;触发器则由特定的操作触发,从而自动完成相关的处理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小分子蛋白质
答案:B
解析:茶碱作为一种磷酸二酯酶抑制物,能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从而cAMP破坏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内cAMP含量增高,cAMP作为一种中枢发热介质,进而引起发热反应增强。
试题 下列哪项是产白细胞致热原细胞:
A.T淋巴细胞 B.浆细胞 C.肥大细胞
答案;A B D
解析:小儿高热时可出现热惊厥,常见于6个月至6岁的儿童,多数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新生儿由于中枢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发热不敏感,不常发生热惊厥。
试题 下列哪些是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A.单核细胞 B.肝星状细胞 C.郎罕氏细胞
D.动脉内皮细胞 E.白血病细胞
答案:A B C E
解析:生理性体温升高是一种生理反应,比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及妊娠期等。
试题 发热时,体温上升期机体变化是:
A.体温高于调定点B.体温低于调定点
C.体温与调定点相适应 D.产热小于散热
E.产热与散热相等
答案:B
解析:发热的高峰期是体温上升至体温调节中枢的新调定点水平,和新调定点水平保持动态平衡,体温不再增加,这时散热过程相应增加,使产热和散热在高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体温也保持在高水平上。
D.细菌感染 E.病毒感染
答案:D
解析:体内某些类固醇产物对人体有明显致热作用,其中睾丸酮的中间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是一典型代表,其致热活性与5-β-H构型有关,而5-α本胆烷醇酮则无致热性。
试题 内毒素是:
A.革兰氏阳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革兰阴性杆菌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C.革兰阳性杆菌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116.分解;增强;升高
117.升高;分解;增多
118.分解;负氮
119.乳酸;酮体;代谢性酸
120.18;10
121.增加;加快;减弱
122.交感-肾上腺髓质;窦房结
123.自我限制;稳态
疑难解析
试题 有关发热的概念中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0.5℃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是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所致
E.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
答案:D
解析: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出现的一种调节性反应,而不是体温调节障碍的结果。发热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发热既和生理性体温升高(是在生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其体温调节功能是正常的)不同,也和过热(体温调定点不上移)不同。
87.出生后6月-6岁的儿童,高热中可出现局部或全身的肌肉抽搐。
88.在人体,发热时最高体温很少有超过41℃-42℃者;在动物实验中,在
一定范围内,发热效应随致热原剂量增加而加强,量-效曲线上出现斜坡;但到达一定水平后,发热效应不再增强,曲线出现平坡。这种体温上升
被限制在一定高度以内,称为热限。热限是机体对调节性体温升高的自
38.B C D
39.A B D
40.C E
41.A B C E
42.A C D
43.A D E
44.B C
45.C D
46.A D E
47.C E
48.C D
49.A B D E
50.B E
51.A B D E
[B型题]
52.A
53.D
54.C
55.E
56.E
57.C
58.A
59.D
60.B
61.B
试题 属于内生致热原的有:
A.白介素-1 B.淋巴因子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本胆烷醇酮
答案:A C D
解析:过热是指因体温调节机构失控或调节障碍所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可以超出调定点水平,比如产热过多的情况:甲状腺机能亢进,散热障碍的情况:先天性汗腺缺乏,环境高温引起的中暑,体温中枢受损或功能系乱:肿瘤及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TNF
干扰素 →POAH→cAMP↑→PGE↑
炎症蛋白-1
→Na+/Ca+↑→调定点上移产热 ↑ →体温升高
散热 ↓
91. 体温上升期 高峰期 退热期
调定点 >中心温度 =中心温度 <中心温度
热代谢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产热<散热
(高水平平衡)
临床表现 皮肤苍白、恶寒 皮肤潮红、自觉酷 出汗
寒颤、“鸡皮” 热、干燥
试题 前列腺素是细胞膜磷脂的代谢产物,其前身是:
A.甘油三酯 B.磷脂酸 C.白三烯
D.花生四烯酸 E.血栓素
答案:D
解析;内生致热原是多数发热发生中的共同信息分子,通过内生致热原对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调节定点发生上移。外源性致热原需通过内生致热原才能引起发热反应。中枢发热介质只是内生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后,使调定点上移的生物活性物质。
→代谢性酸中毒
③蛋白质代谢:组织蛋白分解↑→血浆蛋白↓→
→氮质血症→ 尿氮↑负氮平衡
93.一、体温上升期:血管收缩→皮肤蒸发↓
→尿量↓ →水、钠、氯潴留
二、高峰期: → K+外逸
分解代谢↑→酮体↑
→乳酸↑ →代谢性酸中毒
三、退热期:高热→呼吸↑
→皮肤蒸发出汗 →脱水
[填空题]
94.致热源;调定点
95.发热;过热
96.微生物;致炎物和炎症灶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淋巴因子;类
固醇
97.脂多糖;脂质A
98.本(原)胆烷醇酮;5-b -H
99.白细胞致热原(或白介素-1);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炎
症蛋白-1
100.白介素-1
101.耗氧量;糖酵解;水解酶
102.激活;产生;释放
103.巨噬
104.种属;交叉致热性;特异性
试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过热:
A.先天性汗腺缺陷 B.脱水热 C.中暑
D.严重创伤 E.甲亢
答案:D
解析:过热是由于体温调节机构失调或者调节障碍引起机体被动性的体温升高,这种体温升高可以超过体温调定的水平,体温调定点并未发生移动,属于非调节性体温升高。
试题 引起发热最常见的原因是:
A.无菌性炎症 B.恶性肿瘤 C.变态反应
试题 发热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
A.产热大于散热 B.产热等于散热 C.产热小于散热
D.产热障碍 E.有出汗
答案:C E
解析:退热期致热原的作用减弱或消失,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逐渐恢复到正常。此时血液温度高于调定点,热泪盈眶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从而散热增加。反之,冷敏神经元受抑制,产热中枢兴奋性下降,产热减少,散热大于产热。
62.C
63.B
64.B
65.A
66.E
67.B
68.C
69.E
70.B
71.C
72.A
73.C
74.A
75.B
76.C
77.A
[名词解释]
78.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
升高。
79.人体在某些生理性情况下,如月经前期,妊娠期或剧烈运动时,体温也可上升高于0.5℃,属于生理性反应,称为生理性体温升高。
我限制,是重要的稳态调节机制。
[问答题]
89.①(简述LP的概念)
②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1〉不耐热。70℃,20可失去致热活性
〈2〉蛋白酶可破坏其致热活性
③具有高度抗原特异性
④有交叉致热性
5、有很强的致热性:0.1-0.2ug较纯的LP可使家兔体温升高1℃
90.共四个环节(讲义图7-3)
发热激活物→产EP细胞→EP IL-1(LP)
试题 发热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
A.中心体温低于调定点 B.出汗 C.皮肤血管扩张
D.寒颤 E.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答案:A D E
解析:体温上升期是发热的第一期,此期由于调定点上移,体温中枢发出冲动经交感神经引起皮肤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同时,由于皮肤温度相对调定点低,可以刺激皮肤冷感受器,通过反射引起皮肤竖毛肌收缩以及骨胳肌不随意周期性收缩,使产热明显增加。这一时期散热明显减少,产热明显增加,产热大于散热,体温不断升高。
致热原。
84.属内生致热原的一种,是指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产生并释放的致热原。现已证明白细胞致热原就是白细胞介素-1。
85.指由下丘脑发出冲动,经运动神经传递到运动终板使骨骼肌产生不随意
的周期性收缩所致。
86.在发热的体温上升期,由于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皮温下降并
刺激冷感受器,信息传入中枢而自感发冷,出现恶寒。
试题 一般认为腋温超过多少为罕见:
A.39℃B.39.5℃C.40℃D.40.5℃E.41.1℃
答案:D
解析:高热病人由于体温升高后,体表和呼吸道水分蒸发增加,加上大量出汗,出汗过程中,盐比水排出的少,因此这时病人容易发生高渗性脱水。
试题 过热见于:
A.先天性汗腺缺乏 B.中暑 C.剧烈运动
D.甲状腺功能亢近 E.恶性肿瘤
机制 皮肤血管收缩、 皮肤血管扩张、 皮肤血管扩张
骨骼肌周期性不 水份蒸发多 汗腺分泌
随意收缩竖毛肌收缩
92.概括为分解代谢增强,能源物质和营养物质消耗增加。
①糖代谢:肝、肌糖元分解↑→血糖↑→糖尿
糖异生↑→血乳酸↑→代谢性酸中毒
↑
②脂代谢:氧气相对不足
脂动员↑→β-氧化↑
→酮体生成↑→酮血症→酮尿
D.单核细胞 E.胰岛R细胞
答案:D
解析:外源性致热原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促进体内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
试题 调节体温的高级中枢位于:
A.大脑皮层 B.海马回 C.视前区-前下丘脑
D.桥脑 E.脊髓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