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BQ问题背后的知识
总结QBQ
![总结QBQ](https://img.taocdn.com/s3/m/102852aa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fb.png)
总结QBQQBQ,全称为“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是由约翰·米勒(John G. Miller)创造的一种问题解决方法。
它提倡个人责任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本文将对QBQ方法进行总结。
QBQ的核心理念QBQ的核心理念是:不要将问题归因于他人,而是要通过反思自己的行动和态度来寻找解决之道。
QBQ倡导个人责任感,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QBQ的问题形式QBQ方法通过一种特定的问题形式来引导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格式为:「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背后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
与传统的「为什么」问题不同,QBQ的问题形式更侧重于个人的行动和责任。
通过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我们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身上,而不是去责备他人或抱怨局面。
QBQ的应用场景QBQ方法适用于各种场景,无论是个人生活中的问题,还是团队合作中的挑战,都可以通过QBQ来寻找解决方案。
以下是QBQ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场景举例:个人生活•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问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做些什么?」来找到解决方法,而不是抱怨和埋怨。
•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我们可以思考自己的选择和行为,以寻找改进的空间。
工作环境•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可以转变思维,从责怪他人转向自己的行动和选择。
通过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团队合作中,当出现冲突和问题时,我们不仅要问别人「你为什么这样做?」,还要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以促进合作和解决问题?」。
教育领域•在教育工作中,QBQ方法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思考责任和个人行动。
通过问自己「我能做些什么」,学生可以培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态度,教师也可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QBQ的优点QBQ方法有以下几个优点:1.强调个人责任感:QBQ方法鼓励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负责,不将问题归因于他人,从而激发个人内在的动力和积极性。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47c26556294dd88d1d26b6b.png)
2
产生的原因
提出这些问题既没有 正面积极的作用,又
缺乏行动力量 和\"个人责任\"精神 背道而驰,每个问题 都暗示其他人或者某 事该为此问题负责人
3
怎么做?
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 请选问题之中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
以\"什么\"或 \"该如何提问 \"像两个词发问, 不不是用\"\" 为什么,\"什么 时候\"或者\"
6
作出有积极意义的作 用的选择
5
2
不抱怨团队,而要充 分认识到个人的力量
3
适应变化,不断完善 自我
4
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 和工具实现目标
02
心态
心态
01
面对现状我只 能改变自己
02
不要试图改变 别人
03
习惯
习惯
当事情不严重时,就 把他处理掉吧!
01
02
先仔细想想,决定下 一步该做什么,就立
刻付出行动吧
03
04
工作中要言行一致
\"重复\"是学习的 动力
04
QBQ
QBQ
精髓
借由提出更好的问题,立 刻做出更好的选择
文义
以\"什么\"或\"该如何提 问\"像两个词发问,不不 是用\"\"为什么,\"什么
时候\"或者\"谁\"
内涵
个人责任
05
故事感悟
故事感悟
给我拿可乐的服务员 一个小小的举措往往会给别人带来更深
刻的印象 个人的责任感不同,造就了个人事业的差 异 飞行员父女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7c711a14791711cc79177f.png)
如果认为『错』都是别人的,就没读通 这本书。
二六、学习的动力
『重复』是学习的动力。 再说一遍? 『重复』是学习的动力。 没听清楚,再说一遍? 『重复』是…… 喔,我懂了!
请把本书再看一遍。
结语
态度决定一切。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 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学习能改变命运; 学习帮助我们顺利渡过人生关卡。 我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愿意为自己的行 为负一切责任。 我要改变自己:
八、他们为什么不沟通好呢?
⃟沟通的意义? QBQ的问法:「我该如何更了解对方?」 而不仅意味着自己被对方了解? 而是要主动去了解真相。 ⃟沟通不是: ø 以自己的想法、立场来揣摩对方。 ø 用假设性的想法,以为对方应该怎样。 ø 不是命令、指示、说教。
九、别问「什么时候?」
当我们问「什么时候?」,表示别无选 择,只能在一旁亁等,把行动推迟到未 来。 会失去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就这样失 去时机!?
十二、如何运用听来的知识?
心智习性:旧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孙子兵法用
于两伊战争;老子哲学对环保的启发;儒家思想造成日本第一)
把学来的知识,在新情境中,赋予新的 意义。(南怀瑾的论语别裁,把论语精神赋予新时代的意义) 贯通古今中外知识。(管仲说:仓廪实则知礼义;衣
食足则知荣辱。跟Moslow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达成,才会有自 尊,才能自我实现相通)
十四、我们全在同一团队里
我们全在「同一个」团队哩,如果我们 经常争吵、抱怨、推托、对抗,只会内 耗组织的生命力。 个人内在不和谐,就会痛苦,生病、发 疯,开始伤害旁边的人。 家庭不和谐,就会同床异梦,互相伤害, 家破人亡。烧炭,开瓦斯,跳楼。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caaae8daef5ef7ba0d3cb0.png)
作者:John G. Miller目录前言1第一章个人担当的图景1第二章做更好的选择3第三章QBQ——问题背后的问题3第四章别问“为什么?4第五章受害者5第六章“为什么发生在我身上?”5第七章“为什么我们必须要经历这些改变?”5第八章“他们为什么不能沟通的更好?”6第九章别问“什么时候?”6第十章拖延是失败的朋友6第十一章“我们何时有更多的工具和更好的体制?”7第十二章“我们何时才能听到点新鲜的东西?”7第十三章别问“谁?”8第十四章糟糕的水手责怪风向9第十五章部门间的壁垒高9第十六章击败裁判10第十七章谁的失误?10第十八章主人翁精神11第十九章团队合作的基础11第二十章让个人担当落实每个人身上:所有的QBQ包含一个“我”11 第二十章我只能改变我11第二十二章“不是他,是我”12第二十三章“什么时候他们才会说到做到?”13第二十四章考验你的诚实与正直13第二十五章个人的力量13第二十六章QBQ式的祈祷词13第二十七章真正的模范,请起立!14第二十八章实践个人担当——所有QBQ强调行动14第二十九章什么也不做的危险14第三十章谢谢来Home Depot购物15第三十一章所有阶层都有领导16第三十二章领导力的根本16第三十三章领导者不是解决问题者17第三十四章麻烦问题的伟大列表17第三十五章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精神20第三十六章智慧20第三十七章我们买了太多的书20第三十八章最后一幕20第三十九章学习的发动机21前言从休斯顿高速公路旁树立的广告牌上看到这个问题——“个人担当这个概念到哪儿去了?”我不知道是谁把它放在那里的,但它确实让我大吃一惊。
首先,它似乎说的很真实——个人担当这个想法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人们对他们自己的问题、行为或感觉老是去指责其他的地方、人或者事?有一些例子:有一天,我在加油站的便利商店,想找一杯咖啡喝,当时咖啡壶是空的,于是我跟柜台后的先生说:抱歉,没咖啡了。
他指着距离不到十五呎的同事说:咖啡归她的部门管!我大为感叹:部门?在一个跟我家客厅同样大小的路边加油站?另外,在某班越洋班机上,空服员透过对讲机说:各位旅客,由于餐点部送错片子,我们将无法为您播放原订的影片,敬请原谅。
QBQ行动方案
![QBQ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705a0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d.png)
QBQ行动方案QBQ(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是一种管理和领导力概念,旨在帮助个人和组织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责任感。
本文将介绍QBQ行动方案,解释其重要性,并提供一些建议,以帮助读者在实践中运用QBQ原则。
第一部分:QBQ行动方案的背景和原则QBQ行动方案的核心理念是:个人和组织的成功与效能取决于如何提问并承担责任。
具体而言,QBQ行动方案强调以下几个原则:1. 转变问题:将负面和无效的问题转化为积极和富有成效的问题。
例如,不要问“为什么别人不关心我的问题?”而要问“我能做些什么来解决这个问题?”2. 承担责任:个人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抱怨、指责他人或逃避责任。
只有通过积极行动和个人责任感,才能达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
3. 解决问题:QBQ行动方案鼓励个人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不是等待他人解决或指责他人。
通过思考和行动,个人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并为自己和团队创造价值。
第二部分:QBQ行动方案的应用场景QBQ行动方案适用于各个层面和领域,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组织管理。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场景:1. 个人责任:个人在工作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时,可以运用QBQ行动方案来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
通过问自己正确的问题,个人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并提高工作效率。
2. 团队合作:QBQ行动方案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建立积极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团队合作和沟通效果。
通过转变问题和承担责任,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提高团队绩效。
3. 组织改进:组织在面临挑战和变革时,可以运用QBQ行动方案来鼓励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通过积极思考和行动,组织能够不断创新、改进和适应市场需求。
第三部分:QBQ行动方案的实施建议要有效地应用QBQ行动方案,以下是一些建议:1. 自我反思:在面临问题和挑战时,停下来思考并问自己正确的问题。
不要陷入抱怨和指责他人的循环中,而是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
3.QBQ_问题背后的问题
![3.QBQ_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4a886768011ca300a6c390bf.png)
QBQ 问题背后的问题宝成集团宝元科技IETBoris Li 李华兵2009/02/232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课程目的•了解及运用QBQ 的想法于日常工作及生活中。
–QBQ 这本书在讲述什么概念?–修炼正确的想法–判断哪些是坏问题?哪些是好问题?–实际运用QBQI n t e rn al s eO n ly3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大纲•QBQ 简介•QBQ 精神–何谓个人担当–实践个人担当ü修炼自己的想法ü问比较好的问题ü付诸行动•结语4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QBQ 问题背后的问题2001年,本书由约翰·米勒独立出版,至2004年,3年间仅团购直销达30万册!•2004年10月登上美国《商业周刊》畅销书排行榜。
•QBQ 的原则,已经在以波音公司、西方石油、宝洁、通用电气、诺基亚、美国国税局、辉瑞制药、美洲银行、拜尔公司、可口可乐、捷星(安利)、丽家酒店为代表的美国近400个团购组织中成功实践!I n t e rn a l s eO n ly6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某班越洋班机上,空服员透过对讲机说:「各位旅客,由于餐点部送错片子,我们将无法位您播放原订的影片,敬请原谅。
」故事分享--空服员不是我的错!I n t e rn al8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以下问题是否似曾相识?•不是我的错!•不干我的事!•不是我的问题!•什么时候才有人来教导、训练我?•这个部门什么时候才会做这些他们应做的工作呢?请试试QBQ !I n t e rn al10For Sino Majesty training from IETQBQ 的精神:个人担当ü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承担责任。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51c3b68cd0d233d4b14e695e.png)
做更好的抉择搬到丹佛市不久,我们就发现了一种以前从未见过的东西:羊头草,它是一种恼人的代词植物,生长在这一带,外形像山羊的耳朵、犄角和鼻子,羊头草一犄角朝上的方式掉落地面,万一不幸踩到,或者脚踏车轮子碾过,可真是大大扫兴了。
事实上,自从搬到西部的几年来,我们更换脚踏车轮胎的次数,比住在上中西部的所有时间还要多,即使是轮胎最厚的登山脚踏车,认真的骑士也会为了羊头草,而采取多重的防护措施。
每一天,在来到个人与职业生涯未曾探索过的荒原时,我们通常有无数多个选择要做。
选择什么呢?不是下个行动,而是【下个想法】,这【错想法】等于是落入情绪的羊头草中,结果是责怪、抱怨与拖延。
相反地,【对的想法】赋予我们更丰富、更快意的人生,让我们做出更有力量的决定,也连带产生尊严与成就感。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的基本概念是,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且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不】或【没办法】的话来,殊不知任何人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
永远。
即使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择。
有了这番认知,并为自己的寻则负起责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将离你不远了。
你想远离羊头草,让美好的事物降临吗?做更好的抉择。
问更好的问题现在,我们来谈谈实践【个人担当】的工具:QBQ。
【问题背后的问题】建立在一项观察上:每个人在第一时间,往往会做负面的反应,因此脑海中浮现出【错的问题】或【烂问题】。
但是,如果能再每个抉择的当下修炼自己的想法,看到原始问题背后的意涵,再提出更好的问题,那么问题本身将引导我们获得更圆满的结局。
QBQ的指导原则之一是:【答案就是问题之中】,换句话说,提出更好的问题,就会获得更好的答,因此QBQ的精神,就是【提出更好的问题】。
如何让分辨问题的好坏呢?比较好的问题,究竟【长什么】模样?本书将帮助读者分辨并提出比较好的问题。
对初学者来说,以下是创造QBQ的三项简单指导原则:1、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解析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dae612844769eae009ed2d.png)
其积极意义是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思想、行为及其产生的 后果担起责任。
不要再试图改变别人
秃鹰 海豚 海豚? 长颈鹿?
『队友就是把你看透以后,仍然觉得你很好的那个人。』
让我们欣赏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优点, 这是团队精神的基石。
从自身做起!心口合一
• 『每个人都被赋予充分的权力,这是我们的新计划……』 • 『员工是我们最伟大的资产……』 • 『今年我们报计划的方式有所改变…… 』
负面,又无助于 改变现状 『顾客要到什么时候才学会看菜单?』
QBQ
『我该如何改变现状?』
『我该如何尽自己的力量,来支持我的团队或组织?』
QBQ的精髓
藉由提出更好的问题, 当下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是一个选择
这是电影《骇客帝国》里一句著名的台词。 每一个选择都打开一扇门,门背后是不同方向的道路。
明日保证没有工作可做。
•即使行动蕴藏风险,但『 不行动』这项替代方
案,却几乎永远不可能成为更佳的选择。
附件一
• 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学习和成长;
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缩。
• 行动需要勇气,不行动往往表示退怯。
• 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你是领导人吗?
• 撇开角色与层级不谈,领导是实践个 人担当,决定做出正向贡献的人。 • 只要用领导人的角度思考,每个人都
•车子又坏了
•你正面临改变吗?妨碍难行吗?
如果是的话,提出个正向问题吧! 把『我怎么碰到这么倒霉的事?』 或 『为什么我得经历这些改变? 』 转变成 Q B Q:『我该如何适应这多变的世界,
才能让工作/生活变得更好?』
他们为什么不沟通好呢?
事实上,沟通不仅意味着自己被对方了解, 也包括了解对方。 QBQ是:我该如何更了解对方?
问题背后的问题2
![问题背后的问题2](https://img.taocdn.com/s3/m/5e7f9411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19.png)
➢ 每个组织的制度都不完美,资源也有限。一味将注意力集中在更新的工具、更 完善的制度、更多人手,以及更高的预算等并不存在的事物上,也将造成拖延;
每个人都有自由做出更好的决定,并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有时人们自以为别无选择,因此说出“我不得不”或“没 办法”的话来。殊不知任何人永远都有选择的余地。即使 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择。有了这番认知,并为 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生命中美好的事物就离你BQ)
远不可能成为更佳的选择:
➢ 即使行动导致错误,却也带来了学习与成长,不行动则是停滞与萎 缩;
➢ 行动的结果是解决,不行动充其量维持现状,让我们活在过去; ➢ 行动需要勇气,不行动往往表示恐惧; ➢ 行动建立信心,不行动助长怀疑。
被人告知“你等会儿”的人,胜过等着被人告知的人。 先仔细想想看,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之后,就付诸行动吧!
2023/4/15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13
波妮塔对生命保持着高度的热忱。而“对生命保持热忱”, 正是做了更佳抉择后,发生的好事之一;
重点不在“我们”相对“他们”,也不是“他们为什么超收 乘客”,更不是“这是谁的失误”;比较好的问法是:“这 时候我该如何扭转现况”
尽量善用不利的状况吧!
2023/4/15
问题背后的问题2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 )
也许很多人都有过以下问题:“谁该为这些失 误负责任”、“我们为什么得忍受这些改变”、 “什么时候才有人来教导、训练我”……
以上问题看似天真无邪,却暴露出个人缺乏 责任感,或说是个人担当的缺乏,并直指当今许 多问题的核心。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8d235810066f5335a8121bc.png)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原来是组织气候的问题在求学、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被灌输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不该推诿塞责,我们也都认同这样的观念与太度。
但是,在组织日常运作当中,我们却又经常看到、听到这样的现象:业绩不好怪景气差;行销活动达不到效果公司给的资源不够;专案进度延迟怪协力单位配合不力;部门绩效不彰怪部属素质能力太差;个人表现不佳怪主管没教……。
为什么,人性使然,在组织行为当中,原本就存在趋吉避兇、自我保护的因子,而这些自然的现象具有传染性,不加以注意而任其在组织中试广大,结果便形成一种推诿躲避责任的习性与文化,导向恶质的组织气候.既然如此,则防范避免之道也要从良好组织气候的营造着手。
首先,组织在功能职掌的分工上,应该尽量将每个单位、个人的工作范围座落在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使其余其他单位、个人之间的相对应关系,有较为简明的脉络可循,减少职掌割分所产生的灰色地带,使得责任归属可较为明确。
此外,组织当中应该明确地禁止成员将某些说词当作问题发生的理由,并且立即点破其背后隐含的思维倾向,例如,‚我已经跟他说了,?:但是否让对方充分掌握事情的内涵与重要性,:‚目前没有进度是因为我在等他完成某部分?:但是否持续地跟催掌握,:这些说词看似小事,在组织中也几乎每天都会不断听到,然而,其背后隐含的,欲正是推诿塞责的态度,并且足以将组织气候到往负面的方向。
一般谈论企业文化、组织气候的书籍,惯常将题目谈得很大,但是,如何维系良好企业文化,营造好的组织气候,欲必须从小处著手,这正是《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值得推荐之处。
当发现组织中的政策落实度不佳,执行力出问题时,追根溯源,问题往往在组织气候。
这也是一本非常易阅的书,利用许多小故事、小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谈论‚个人担当?这个中心主旨,并且提出具体可行的落实方法。
对于所有听场工作者而言,是一本很好的‚自省?手册。
建议可以将这本书随手带着,利用任何片段的时间,信手翻阅任何一页读起,每次读一、两个篇章,然后仔细思考最近在工作中是否也出现类似的现象,相信可以有所收获。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b0cacdc79ec3d5bbfd0a74d5.png)
二、问更好的问题
QBQ问题与烂问题的比较: QBQ问题与烂问题的比较:
发生错误事件:
烂问题:「是谁搞砸的?」 QBQ:「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QBQ:「我能做些什么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想一想,消除指责、抱怨、受害者心态及拖延, 将会带来什么影响。
※关于QBQ的完整探讨,建议大家阅读 关于QBQ的完整探讨,建议大家阅读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十五、用「心」服务的价值
电话交谈的内容逐渐变得像朋友之间的对话,麦可 告诉克莉丝蒂要去登山的事,他们一起推断出他 大概想要适合「耐寒」的靴子,也就把选择的产 品缩窄到比较好处理的十几种。然后麦可仔细描 述他从型录上记得的每一项细节,他们两人终于 更准确地找出三种可能性---几乎快达到目标了。 更准确地找出三种可能性---几乎快达到目标了。 这时候,克莉丝蒂问:「请问您什么时候要?」 麦可有点尴尬地开口:「不瞒您说,我后天就要, 因为这个周末我们就要出发。」 「嗯,」她说:「我最快要到明天才可能把东西送 出去,所以,我们正常的两天货运就行不通了。 而且,我们仍然不能确定您需要的是哪一双。」 麦可开始感到失望。
每个人都可以藉其自身的聪明才智解决问题 但不见得每个问题都得靠你来想办法。
十三、成功运用现有的资源
烂问题:
「我们为什么不能拥有更多工具来把工作做好?」 「谁会提供我所需要的信息?」 「我们什么时候才会有更好的计算机系统?」 「我什么时候才找得到既努力有可靠的员工?」 「我为什么不能拿到较多的预算?」
九、不要制造借口
一则小品: 这里躺着强纳森的躯壳 他到死也要坚持自己在马路上有优先通行权 他是对的,到死也是对的,因为他坚持向前 但是,无论对错,他终究是死了! 注意别人!连环车祸的追撞,通常都是因为其中的 一部车没保持安全距离,可是也都是因为多数车 辆的车速没有保持适当注意力。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的基本概念
![问题背后的问题(QBQ)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8c8a58271fe910ef12df8a5.png)
每个人都有自由作出更好的决定, 每个人都有自由作出更好的决定,并且为自己的 决定负责,即使决定「 决定负责,即使决定「不」选择,也算是一种选 选择, 择.当心中发出一些怪罪他人的怨言时,其实自 当心中发出一些怪罪他人的怨言时, 己总是有权利可以扭转这样的情况, 己总是有权利可以扭转这样的情况,关键在于问 问题. 问题.
造就自己,成就他人 造就自己, 成就他人, 成就他人,造就自己
9
�
" Words have POWER!!" 文字力量不可轻忽
与人沟通的用语,用字务必小心!!!
5
慎选பைடு நூலகம்的用语
我以前都说 我有问题 Problem 这个有困难 Difficult 我会试试看 I will try my best 我今天以后只说 我要挑战 Challenge 这个有意思, 这个有意思,有趣 Interesting 我会全力以赴 I will do my best
1
有那些心灵上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要面对这些挑 战或改变?? 战或改变?? 有谁可以训练我?? 有谁可以训练我?? 谁的错?? 谁的错??
那个部门什么时候才可以 把他们的事情做好?? 把他们的事情做好??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谁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什么时候可以找到好的 员工?? 员工??
他们为什么不先沟通好再 来跟我说?? 来跟我说??
他们为什么不先告诉我? 他们为什么不先告诉我?
2
利用QBQ发问的三项原则
1.以「什么」或「该如何」这两个词来发问, 而不是「为什么」「什么时候」或「谁」. 2.包含「我」字在内,而不是「他们」「我们」 「你」或「你们」. 3.将焦点放在行动上. 比如说,「他们怎么不先沟通好呢?」就可以改 成这样问「我该如何主动了解他们?」
QBQ培训PPT
![QBQ培训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f1aa5990c69ec3d5bb75ad.png)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9月15 日星期 二上午1 时1分4 3秒01: 01:4320 .9.15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9 月上午1 时1分2 0.9.150 1:01Se ptembe r 15,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9 月15日 星期二1 时1分4 3秒01: 01:4315 September 2020
•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9.15 01:01:4 301:01 Sep-201 5-Sep-2 0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1:01:4 301:01: 4301:0 1Tuesday, September 15,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9.15 20.9.15 01:01:4 301:01: 43Sept ember 15, 20践个人担当? *修炼自己的想法 *问比较好的问题 *付诸行动
QBQ精神:个人担当
不在改变他人 先改变自己 进而改变现状
实践个人担当
(一)修炼自己的想法 克服“小媳妇”心态 主人翁精神 少责怪别人 别在拖延 在现有资源下做出成绩 (二)问比较好的问题 问题问对 答案就有了! (三)付诸行动
谢 谢 大 家 020 1:01 AM9/15/2020 1:01 AM20.9.1520.9.15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5-Sep-2015 S eptember 202020.9.15
•
9、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 强不息 。上午 1时1分 43秒上 午1时1 分01:0 1:4320. 9.15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18c2fdc8d376eeaeaa3128.png)
不抱怨! 不責怪! 不拖延!
我現在能做什麼來改善現況 ???
付諸行動 !!!
成功的人都保有失敗者所不喜歡的習慣!!
心理學曾有一項研究,認為一個習慣的形成,至少必須重複二十一次。同樣的, 若要創造一個新習慣來取代舊習慣, 除非有強大的自覺與毅力,否則仍要靠自我要求才 能有所改善。 剛開始時,或許有點痛苦,像是戒菸、早起或運動等習慣的破除與養成。然而一次、 兩次、三次到二十一次或更多時, 我們會開始享受一個嶄新的自己。習慣是好的,它讓 我們省時有效率,但我們不應讓 習慣造成我們保守、封閉、不求進步、不肯創新,形 成抗拒改革的「逆變」心理。 南丁格爾曾說:「成功的人通常都保有失敗者不喜歡的習慣,因為他們願意做
QBQ 祈禱文 …
QBQ 祈禱文
「願上帝賜我帄靜,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人; 願上帝賜我智慧,了解那人就是我。」
從自身做起吧! 言行合一, 發揮“個人”力量 !
QBQ Last Words …
問題問對了, 答案就有了 !! 動動腦筋, 多問些與“個人擔當”有關的問題, 才 是改善組織, 改善個人生活最有力, 也最有效的方 法!!
問題的焦點擺在如何將力氣用在能力 所及的事物時,將大幅提升我們的影
響力, 更不用說使我們更快樂,也較 不沮喪。
個人擔當 Personal Accountability
藉由提出更好的問題,當下做出更好的抉擇
Don’t ask “Why”, Think “What”
Why me ? Why does it happen ? Why don’t they communicate ? Why did he not do his job ? Why don’t she take care it ? Why don’t we have good products ? Why don’t we have enough resources ? Why …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228840be1e650e52ea9924.png)
What is Life ?
Life is a challenge ….. Life is a gift ….. Life is a tragedy ….. Life is a duty ….. Life is a mystery ….. Life is a song ….. Life is an opportunity ….. Life is a promise ….. Life is a goal ….. Life is a love ….. Meet it Accept it Face it Perform it Unfold it Sing it Take it Fulfill it Achieve it Love it !
自己並 不十分樂意做的事,以獲得成功的果實。 然而失敗者卻只願意做自己 不十分樂意做的事,以獲得成功的果實。 喜歡做的事,最後只能接受令人不甚滿意的結果。 喜歡做的事,最後只能接受令人不甚滿意的結果。」 成功 成功來自重複做簡單的事情。
從陌生到熟悉,從改變到適應,本不是一件易事,但也不是艱難的事。只要再試一 下,多做幾次,懂得虛心檢討, 懂得自我調適,個人或企業都會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痛 苦只是短暫的,凡事只要養成習慣就好了。
QBQ Book Study
在目前的企業文化中,缺乏個人擔當是滿 普遍的問題,諉過、抱怨與拖延到處可見。 欠缺個人擔當的組織或個人,將無法達成 目標、無法在市場上與同業一較長短、無 法實現願景,更無法讓個人和團隊更上一 層樓。 作者米勒提出解決的方法,要我們 我們 別只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 別只是把「團隊合作」掛在嘴邊,而是問: 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 ?」以及 「我該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以及「我要 如何改變現狀?」 如何改變現狀?」 「問題背後的問題」(The Question Behind 問題背後的問題」(The 」( QBQ)是工具,它經過多年的 the Question, QBQ)是工具 開發與去蕪存菁,透過改進問話的方式, 幫助包括我在內的個人,發揮個人擔當的 精神。一旦開始實踐QBQ式的思維,你將 獲得更多樂趣。選擇做個有擔當的人,生 命將更充實、更愉悅。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分享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df0fa5214b35eefdc8d333e7.png)
He They We You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核心:提高个人责任意识
何为个人责任意识?
怎样提高个人责任意识? 如何评判个人责任意识是否提高?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何为个人责任?
个人责任
传统意义
QBQ中的个人责任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思维各个层次的核心
个人责任意识核心:行动
行动关键:问好的问题 好的问题来源:提炼好的想法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想法:遇到问题,不要将责任归咎于外部,推卸责任。
外部
他人
无法控制的因素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祈祷文
❖愿上帝赐我平静,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人。
❖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 ❖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这个人。
❖ 沟通:自己对被对方了解,了解对方。 ❖ 团队:欣赏团队中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与优点。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的关注点
VS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关于QBQ的反思
❖ QBQ是思维方式,而不是具体的、系统的解决方 案。
❖ 核心:终极目标是“行动”,并非一味工作,而 是以积极心态去面对工作,用新的思维方法、方 式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
QBQ准则
❖ 自我:基于现状,在现有的框架与资源中,我能 做些什么改变这一现状?(将力气与精神放在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能及的事物之中,更好的运用现有方法。) 现有工作完成之后,不断地自问:我还可以做 些什么?(适应变化,不断完善自我)
❖ 他人:我们无法改变他人,除非他真正有心改变; 即使你是管理也无法改变这一现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序:企业竞争的最高境地是文化的竞争(代序)星巴克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目录导言做个有责任感的人1 关于个人责任2 做更好的选择3 问更好的问题4 不要问“什么缘故?”5 克服“小媳妇”心态6 “什么缘故这种事总是找上我?”7 “我如何会碰到这么倒霉的事?”8 “他们什么缘故不沟通好呢?”9 不问“什么时候?”10 差不多上拖延惹的祸11 在现有的资源下做出成绩12 “还有什么新方法能够用?”13 少责备不人14 无能的水手责备风向15 我们全在同一个团队里16 击败你生命中的裁判17 谁为发生的问题负责18 主人翁精神19 团队精神的基石20 提高个人责任意识,从“我”做起21 只能改变自己22 “我不再试图改变不人”23 从自身做起吧!24 你“言行一致”吗?25 “个人”的力量26 QBQ的祈祷文27 谁能做真正的榜样,请站出来!28 实践个人责任29 什么都不做的风险30 不讲个人的阻碍力微不足道31 人人差不多上领导32 谦逊是领导的基石33 领导者不是问题的解决者34 “错问题”大全35 QBQ的精神36 学习箴言37 买专门多书不代表学会专门多东西38 真实的故事——个人责任意识的写照39 学习的动力企业竞争的最高境地是文化的竞争(代序)方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大学教授魏新傅豫波女士嘱我为《QBQ!问题背后的问题》一书题写推举语,并为该书作序。
作为一个企业治理者为一本讨论企业治理深层意识问题的书作序,我觉得我应该慎重行事。
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资格做如此的情况?假如自己在治理的企业上尚无什么值得点评之处的话,我凭什么自以为敢为如此一本讨论治理的书作序呢?因此,接到傅女士的邀请信后的第一反应是,我得想个法子推掉它!那么,什么缘故最终我又同意了那个任务,决定为此书作序呢?答案事实上也不复杂:我怎么讲是学者出身,至今仍然依旧北京大学的一名教授。
作为学者,对书与知识的兴趣,促使我即使已预备婉拒傅女士的邀请,但对送上来的预读版依旧禁不住要翻阅一番。
殊不知,一读之下,爱不释手,觉得“问题背后的问题”实际上是任何一个组织运行过程中都应关注的深层次意识问题,对如何重新认识北大方正集团那个企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解之题亦颇有启迪。
作为学者,应朋友之邀为某本书作序,本是常事。
那么,既然以一个企业治理者的身份作序我还心存疑虑的话,干脆就以一个学者的身份写几句吧。
《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本身不是一本纯粹探讨治理理论的学术书籍,全书自始至终找不到引经据典的痕迹。
如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写作风格,作者约翰·米勒(John G·Miller)以一种通俗易明白的叙事风格讲述了一个深层次的组织理论问题。
全书深入浅出,事例生动,核心只有一个:如何提高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问题。
从企业运行的角度来看,每个企业都难免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如此或那样的难题。
读完这本书,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有豁然爽朗之感。
许多企业家在治理实践中采取了许多的改进措施,以图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比如不断地对企业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引入新的激励机制,出台各种规章制度等。
但令人遗憾的是,大多数企业的运行效率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
许多所谓的企业治理专家也到许多企业“指手划脚”一番,引经据典开了药方要企业依方治病。
但大部分企业运行效率低下的顽疾仍不见好转。
我讲这些绝无贬低上述做法的意识,相反,我个人在北大方正集团的企业运行过程中也在做同样的情况。
问题的核心是,仅仅做这些依旧十分不够的。
一个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其组织架构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无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有效的激励机制有关之外,还与那个企业的理念体系及文化建设紧密有关。
组织架构、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是有形的一面,而理念与文化是无形的一面。
而且理念和文化关系到组织成员的工作态度问题,他对企业运行效率的高低阻碍也许更大一些。
我在我们企业内部常常讲“企业竞争的最高境地是文化的竞争。
”记得当年我们在对方正科技这家上市公司的内部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方案研究时,我曾经在干部会上讲过如此一段话:“组织架构的调整当然是重要的,但我希望我们的干部要明白一个道理,那确实是组织架构没有最优一讲,其合理性是一种相对概念。
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的组织架构去适应。
但同样的组织架构,换一个团队去运行可能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我当时讲这番话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的干部,人的意识是企业运行好坏的关键要素。
人在认识上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仅靠机械的架构设置或强制措施的制约能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绝不可能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这本小册子讲的确实是这么一个道理,同时把核心问题聚焦在了组织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的养成上。
我个人认为该书作者抓住了组织运行过程的一个核心要素,而且是企业在治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的要素,尽管它不是唯一的核心要素。
尽管这本书中讲了许多经典事例,比如讲在本书开篇中提到那个具有高度个人责任意识的他“最喜爱的服务员”的故事,我依旧想到了另外一个故事。
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一个代表团到南韩洽谈商务,代表团车队的先导车由于开得较快,为了等待后续车辆,暂停在了高速公路的临时停车带。
几分钟后,一对驾驶“现代”跑车的年轻夫妇停靠了过来,问代表团的同志,车辆是否出了什么问题,是否需要他们的帮忙,因为他们中的男士是现代汽车集团的职员,而代表团的车辆恰好也是他们生产的汽车。
我相信读完那个故事的每个人都会为这名年轻的现代汽车集团职员的个人责任意识所叹服。
在非工作时刻,而且是上级不在现场的情景下,对一个与本人职责并无直接关系的问题给予必要的关注,恰恰讲明了这名现代汽车集团职员的深层意识里差不多将与本企业有关的任何情况都当成了自己的个人责任。
试想一下,假如一个企业的组织成员都养成了如此的个人责任意识和思维适应,那么这些成员的行为适应又将对企业组织运行效率的提高,以及执行力的提升带来多大的正向作用呢?我曾为企业文化下过一个如此的定义:企业文化确实是企业全体职员的行为适应的总和。
读读这本文字不多、道理浅显却寓意深刻的小册子吧!改变每个组织成员的思维适应,形成明确的个人责任意识,才能改变每个组织成员的行为适应。
最终也就形成了一个企业的优秀文化。
每个组织成员,包括“你”,包括“我”,也包括“他”。
从每个人自己责任意识的提高入手,最终会改造一个企业,一个社会,提升整个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心与能力!星巴克热情积极的服务态度徐光宇(现任统一星巴克公司暨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公司总经理)约翰·米勒写的这本小书,轻溥短小、容易阅读、言简意赅、发人深省,我已迫不及待地想向大伙儿推举这本好书了!就在我看完一遍之后,难道在最后一章的最后一句“再读一遍”的呼唤下,又重新看完第二遍。
现在为了写这篇推举文,又看了第三遍,还做了笔记,此刻内心不断涌现“个人责任”概念的重要。
甚至,我还在隔天早上的统一星巴克营销体验营中,立即和全体店经理以上的领导干部分享这次的读书心得,确实是前一天晚上读完这本书两遍后的感想。
我觉得通过这次特不有意思的体验后,我对“个人责任”的信念,更加强化与进步,在此也特不感谢出版社,给我这次与读者分享的机会。
作者提到:QBQ(问题背后的问题)最终极目标确实是“行动”,而要实践“个人担当”的方法确实是:先修炼自己的方法,接着能问较好的问题,最后付诸行动。
我们星巴克的每一位工作伙伴在每天营运的过程中,确实是不断地实践“one cup at time”(当下专注认真煮好一杯咖啡的精神)这种一次务实地做一个选择的积极态度,正是展现“个人责任”改变世界的方法。
星巴克伙伴透过每一次和客人在店里相遇的机会与瞬间,制造独一无二的服务与体验价值,在此同时也正考验着每一位工作伙伴,是否能承担起咖啡馆的主人精神:“承诺用自己的智力、心力和劳力,热情地解决问题,而且绝不再争功诿过。
”这又和作者所提到“个人责任”的重点,不在改变他人,而是先改变自己,进而改变现况的方法不谋而合,个人责任确实是个人力量的实践,确实是每一位默默领导者日常生活的自我实践。
在星巴克中我们强调“人人领导·人人跟随”,致力创建企业首领品牌(Leader Brand)的格局,以谦虚的心与个人担当为领导的基石,然而我们确实还有不明白的地点,仍然持续努力学习中。
我喜爱书中的这两句话:“有责任的人会责备谁?谁都不怪,甚至包括自己在内。
”作者还改写了美国闻名神学家尼布尔闻名的祈祷文,“愿上帝赐我平静,同意我无法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勇气,改变我能改变的人;愿上帝赐我智慧,了解我自己那个人。
”导言做个有责任感的人在美国通往休士敦的告诉公路上,有一块横跨道路的高耸的广告板上写着如此一行醒目的打字:“个人的责任感何在?”不明白是谁在把它矗立在那儿的,但它确实一语讲中了我心中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讲的完全正确。
责任感何在?什么缘故现在社会上学多人常做的,是把手指向不处,为自己面临的问题、自己的行为、自己的情绪,而怪罪东、怪罪西呢?举个例子:有一天,我在加油站的便利商店,想买一杯自助的咖啡喝,但发觉当时柜台上的咖啡是空的,因此我跟柜台后的服务员讲:“抱歉,先生,没咖啡了。
”这时,他指着距离他不到3米的另外一位服务员讲:“添咖啡归她们部门管!”部门?在一个跟我家客厅同样大小的路边加油站的便利店里?再举个例子。
某越洋班机上,空服人员正在通过对讲机广播讲:“各位旅客,由于负责本航班提供餐饮及给养武夫的部门送错了片子,因此我们将无法为您播放原订的影片,敬请原谅。
”——言下之意,不是我的错!再来看看如此的一个例子:在一次我们全家的旅行途中,我进了一家PIZZA外卖店,在点了餐之后,我待在一边等待取餐。
但服务员显然漏掉了我们所点的餐,我踱着方步等待了专门久,饥肠辘辘的家人则在车内等待着。
但就在我忍不住询问的时候,柜台后面的年轻人出其不意地答复我讲:“嘿,不怪我,我才刚换班哩”——这与我没关系!我们常听到——“不是我的错”,“这不关我的事”。
“这不归我负责”或“不是我的问题”等类似的话。
我觉得高速路广告牌上的文字,讲到了我的心坎上,我特不赞同这一观点,看来,确信也是因为有人对“责任感”的问题感触颇多,才会在高速路旁立这块看板,抒发己见,并警示大伙儿的。
我也是深有所感,才写下这本书的。
那么,谁应该看这本书呢?我认为曾经听过或问过下列问题的人都应该看看这本书:● “这工作应该归哪个部门负责?”“那个部门什么时候才会做这些他们应做的工作呢?”“他们如何不事先沟通好呢?”“谁该为这些失误负责?”“我们什么缘故得忍受这些改变?”“什么时候才有人来指导我,给我足够的培训呢?”“没有明确指示,我不明白如何办呀?”“什么缘故没人来协调一下这件事呢?”以上的方法看起来大概也没什么不正确,但却暴露出了一个我们今天时时在面对,并隐藏在当今组织当中的推委、抱怨、拖延、执行不力、目标不能达成等许多表面问题背后的核心问题——缺乏个人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