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30张)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总汇ppt
文言虚词总汇
Wgsh1945制作
之 做动词,到,往 1辍耕之垄上 2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3恐太后玉体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 独立性 有所隙也 4父母之爱子, 宾语前置的标志 则为之计深远 5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虚用,无实意。 6久之,目似暝。
乃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见。(《曹刿论战》)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 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 蔺相如列传》)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钟山记》) 4.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 传》)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 十八骑。(《项羽本纪》)
故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 之。 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 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用作副词。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夫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畏。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5.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有几人欤 ?
大,
代词。表近指 或远指,相当于“这”那“”或 在“这”“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用作副词。相当 于“将”“将 要”,“暂
然
然不自意能先 入关破秦…… 輮使之也。 不然,籍何以 至此? 大石……森然 欲搏人…… 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成然之。 表示赞成、同意, 即“认为是”“认 为对”的意思。
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 关系,可译为“可 是”“但是”。
Wgsh1945制作
之 做动词,到,往 1辍耕之垄上 2是寡人之过也 结构助词,的 3恐太后玉体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的 独立性 有所隙也 4父母之爱子, 宾语前置的标志 则为之计深远 5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虚用,无实意。 6久之,目似暝。
乃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 见。(《曹刿论战》)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 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 蔺相如列传》)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 钟山记》) 4.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如列 传》)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 十八骑。(《项羽本纪》)
故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 之。 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 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用作副词。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夫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畏。 4.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5.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 有几人欤 ?
大,
代词。表近指 或远指,相当于“这”那“”或 在“这”“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用作副词。相当 于“将”“将 要”,“暂
然
然不自意能先 入关破秦…… 輮使之也。 不然,籍何以 至此? 大石……森然 欲搏人…… 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成然之。 表示赞成、同意, 即“认为是”“认 为对”的意思。
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 关系,可译为“可 是”“但是”。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ppt优秀课件
虚词词性
代 词 副 词 介 词 连 词 助 词 叹 词
文言虚词简介 P语文基础知识手册443-450
代 类: 词 ①人称代词。
③疑问代词。
代替名词、名词性词组成句子的词。分为三
②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如“吾”、“尔”、“汝(女)”; 等。
疑问代词如“何”、“奚”、“焉”等。
指示代词如“是”、“此”、“彼”、“兹”
文言文阅读之 文言虚词
考点解读
1、《考试大纲》中的要求:理解常见虚词在文 中的用法。
①“常见虚词”共18个。 ②“在文中的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 用法而言,表现为常见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 对该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2、考查方式:选择题为主,比较异同; 翻译题为辅。
攻略:概括总结文言虚词常用词性、意义; ——>学会根据语境辨别虚词用法。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 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代词 副词 代上文的“君子” 相当于“难道”,加强反诘语气
要确切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还应常 与现代汉语进行比较,弄清一些常见虚词 的古今变化,准确掌握这些词与现代汉语 中那些词相当。
学不可以已 A、少数沿用下来 B、有的完全消失 发语词夫、盖,语气词矣、哉 C、有的用法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原因(现结果)。 D、有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古今异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介从实词借用或实 词虚化而来的,因而某个词可以同时 兼有实、虚两种用法的情形极为常见, 学习时必须分清哪是实词,哪是虚词。
有些虚词不仅兼有实词的用法,而且 在虚词范围内又大都有多种用法,这要根 据它在句子里的作用来确定。
原因介词、方式介词、人事介词四种。介词 结构主要充当句子的状语 。 例如: ①公【为我】献之。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王。 ③请【以剑】舞。 ④【以资政殿学士】行 ⑤故燕王欲结【于君】。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总汇优质课PPT
▪
D.有容之大,就是容得下天,容得 下地, 自然、 也应该 容得下 那些个 日夜不 宁于创 造的艺 术灵魂 。因此 ,对待 艺术要 放开手 脚,任 其发展 。
▪
4.仿真编排系统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尝 试,使 科研人 员开发 出能实 时渲染 的仿真 系统, 与此同 时,还 形成大 型文艺 表演管 理指挥 的技术 原型系 统。
乎
▪ 1.几寒乎?欲食乎? ▪ 2.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3.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 4.胡为乎遑遑何之? ▪ 5.生乎吾前…… ▪ 6.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作词尾。
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11.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12.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
“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 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 13.荣样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 14.何以战?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 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 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 等。
▪
10.本文叙述和议论相结合,展来自人 物的精 神面貌 ,突显 人物的 性格特 征,语 言流畅 有感染 力,也 增强了 传记文 的可读 性和情 感力度 。
▪ 大石……森然 欲搏人……
▪ 而半山居雾若 带然。
▪ .成然之。 表示赞成、同意, 即“认为是”“认 为对”的意思。
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 关系,可译为“可 是”“但是”。
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 “这样”“如此”。
用作助词。用在形容词之 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 语的“……地”。
高考语文 文言文 文言虚词讲解课件
词、形容
词、副词 范围、情 ③村中闻有此人,咸.(表示范围,全、都)来问讯。(《桃花
态、语气 源记》)
或全句的
等。 虚词。
④如听仙乐耳暂.(表示情态,顿时)明。(《琵琶行并序)》
⑤臣诚.(表示强调语气,确实)知不如徐公美。(《邹忌讽齐
王纳谏》)
副 词
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性质、状态的程 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虚词。
气助词,呢)?(《鸿门宴》)
助 古代汉语中的助词指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 词 充当句子成分,只在句中起某种辅助作用的
词。它一般分为:
结构助词(“之”),
语气助词(“焉”“为”)、
音节助词(“其”“之”“而”)
及其所之既倦。
叹 词 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
巧记虚词
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2.对称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 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 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 辞并序》)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 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文言虚词推断法
二、掌握通法——准确解题 文言虚词推断 5 大技法
1.词性界定法 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性质,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 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 2021 年高考全国乙卷中“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 欲杀之.”中的两个“之”,前一个“之”是助词,用在主语“选人”与谓语“多诈”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义;后一个“之”作代词,代指“诈冒事觉者”,可译为“他们”。
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30张)(优质版)
虚词
以题说法 如何回答虚词翻译题 设问方式 ①选择题,判断正确与否;②句子翻译题中也有虚词的翻译。 规范思路 (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 1.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 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 其意义和用法。
2.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 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 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 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 连接状语,可不
起。《捕蛇者说》
译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2.何
疑问 代词
疑问 副词 复音 虚词
王 《示师儿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5.其
代词
副词 连词
第三 人称 第一 人称 远指 代词 指示 代词 测度
反诘
婉商
期望
表选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我,自
也。《游褒禅山记》
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1.而
连词
关系 并列 递进 承接 转折 假设 修饰
以题说法 如何回答虚词翻译题 设问方式 ①选择题,判断正确与否;②句子翻译题中也有虚词的翻译。 规范思路 (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 1.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 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 其意义和用法。
2.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 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 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 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 连接状语,可不
起。《捕蛇者说》
译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你的、你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2.何
疑问 代词
疑问 副词 复音 虚词
王 《示师儿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
5.其
代词
副词 连词
第三 人称 第一 人称 远指 代词 指示 代词 测度
反诘
婉商
期望
表选择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他(们)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我,自
也。《游褒禅山记》
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那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1.而
连词
关系 并列 递进 承接 转折 假设 修饰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虚词复习》精品PPT
好像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如果
3、予我千金,吾生若 4、不若与人乐
你们 比得上
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比得上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好像
7、天若有情天亦老
如果
所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名词,地方
2、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表被动
3、所欲有甚于生者
做主语,想要的东西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做宾语,听到的事情
①北冥有鱼,……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成为;叫、是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介词,替、给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介词,因为
④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皆为利往。 介词,为了
⑤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介词,表被动
⑥此可为知者道,难为外人言也。 介词,对、向
⑦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句末语气词
⑧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介词,因为
区分“以”字介词和连词的用法
一、介词,可翻译成:用、把、拿、在、于、 从、凭借、根据、依照、因为……
后跟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但要注意省略宾语 和宾语前置的情况
二、连词,同“而”(转折除外),可表并列、 顺承、因果、修饰、目的等关系
后跟动词、形容词或句子
请判断以下句中“以”字是介词还是连词
1、举匏尊以相属 2、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8、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 9、作《师说》以贻之 10、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11、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 2、以刀劈狼
介词,用
• 3、宋人执而问其以 名词,原因
高考复习文言文虚词复习专题PPT (共72张PPT)
①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②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逍遥游》。
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 “却”“竟(然)”“反而”等。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 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 ③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一)用作副词 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 “只”“仅”等。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项羽本纪》) 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 “是”“就是等。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 褒禅山记》
(二)用作代词
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 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①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 事》)
我自己做了这件事,回过头来要探索做它的目的意义,反而得不出。
(四)固定用法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 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例释: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例释: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 织》) 【何乃】译为“怎能”。 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 例释: 《孟子· 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 【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 例释: 《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 例释: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也!”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文言虚词课件20张
高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
考 专 题 复
文文 言
习
虚
文 言 文 阅 读
言词
专
题
壹 考点剖析
【
考
文言虚词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具体意义的文言词
点
解
语。文言虚词有两个方面的特点:①从意义上看,虚
析
词表示实词之间、句子之间的意义关系、结构关系以
】
及语气,有的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有的不能。②从语
法功能上看,有的虚词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词
【
代 词 人称
代词
】
指示 代词
疑问 代词
分类 ①第一人称 ②第二人称 ③第三人称 ④复数 ①近指代词 ②远指代词
③无定指代词 ④辅助性代词
①代人 ②代事物 ③表处所
举例 吾、予、余、我 女、汝、若、尔、而、乃、子 之、其、彼、厥、渠 属、辈、侪、类、徒 是、此、斯、兹、之、然
彼、夫、其 或、莫 所、者 谁、孰
②以+动词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子路、 前面没有动词或动词性
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短语,为介词
③动词(动词性短语)+ 以+动词(动词性短语)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为连词
“以”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与妻书》)
【 “与”作连词和介词区别 】
类别
举例
释义
①令
②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
名词(名词性短语)+与
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互换,意义
赋》)
+名词(名词性短语)
没有改变,即为连词。①、②
③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为连词,③为介词
(《鸿门宴》)
“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如: 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鸿门宴》)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鸿门宴》)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ppt课件(64页)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 远。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连词,因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连词,用来,表目的
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把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于是、就 才 居然
居然 仅仅
你的
是
〔1〕表揣测 可能 大概 或许 实迷途其未远
1副词〔2〕表反问语气 其孰能讥之乎
〔3〕表舒缓语气 还是 吾其还也
(4) 表祈使语气 从其计
b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
〔2〕第一人称 我 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
2、代词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助词,表陈述 助词,表疑问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助词,表解释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助词,表感叹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助词,表陈述
6、廉者,赵之良将也
助词,表推断
7、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助词,表解释
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2〕以故其 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犹可识
〔4〕独其为文
〔A〔51〕〕有〔6碑〕〔仆8道〕〔,9其〕/文〔漫2〕灭〔3〕〔4〕〔/〔65〕〕〔则7其〕/好〔游10〕 者B〔不1〕能〔穷2〕也〔3〕〔4〕〔5〕〔6〕〔7〕/〔8〕〔9〕/〔10〕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连词,因为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连词,用来,表目的
3、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介词,把
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于是、就 才 居然
居然 仅仅
你的
是
〔1〕表揣测 可能 大概 或许 实迷途其未远
1副词〔2〕表反问语气 其孰能讥之乎
〔3〕表舒缓语气 还是 吾其还也
(4) 表祈使语气 从其计
b他、它 秦王恐其破壁
〔2〕第一人称 我 自己 而余亦悔其随之
2、代词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2、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助词,表陈述 助词,表疑问
3、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助词,表解释
4、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助词,表感叹
5、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助词,表陈述
6、廉者,赵之良将也
助词,表推断
7、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助词,表解释
8、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2〕以故其 后名之曰:“褒禅〞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犹可识
〔4〕独其为文
〔A〔51〕〕有〔6碑〕〔仆8道〕〔,9其〕/文〔漫2〕灭〔3〕〔4〕〔/〔65〕〕〔则7其〕/好〔游10〕 者B〔不1〕能〔穷2〕也〔3〕〔4〕〔5〕〔6〕〔7〕/〔8〕〔9〕/〔10〕
B〔 1 〕 〔3〕〔4〕/ 〔2〕 〔5〕/ 〔6〕〔7〕〔8〕
C〔 1 〕 〔3〕 〔5〕/〔2〕〔4〕/〔6〕〔7〕〔8〕
高考_文言虚词专题ppt60张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 课件( 共60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⑶作定语,什么、为什么一、而 ★★★★★来自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作连词 常见的助词:所、也、者、之、乎。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课件(共6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①①位卑则青足羞,,官盛取则近谀之。 于蓝,而青于蓝。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课件(共6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②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译。
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课件(共60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天下做父辈的归依了他(文王),他们的子辈会往哪儿去呢?
②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十八个必考文言虚词用法索引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 课件( 共60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 1·而 ▪ 2·何 ▪ 3·乎 ▪ 4·乃 ▪ 5·其 ▪ 6·且 ▪ 7·若 ▪ 8·所 ▪ 9·为
▪ 10·焉 ▪ 11·也 ▪ 12·以 ▪ 13·因 ▪ 14·于 ▪ 15·与 ▪ 16·则 ▪ 17·者 ▪ 18·之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 课件( 共60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①危乎高哉! ②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滕王阁》 (4)表感叹或祈使语气。啊、呀。
①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赤壁赋》 (6)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的样子、地。
精编优质课PPT高考——文言虚词专题 课件( 共60张P P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虚词》PPT课件
3、位置推断法
例6、(2009年高考江西卷)A.何忧 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说明:“为”都放在问句句末,动词 后,表示语气,所以两词用法相同。 例7明:这是一个主谓倒装句,两个 “乎”都放在谓语形容词的后面,表 示语气“啊”。
例7、(2010年高考上海卷)A.饥民赖以 全活 以吾一日长乎尔
说明:第一个“以”,放在句中,连接“ 赖”和“全活”,表修饰;第二个“以” ,放在句首,不可能有“修饰”作用,可 推断两词用法不同。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义 ——文言虚词
教学目标: 1、明确把握文言虚词词义在文言文阅 读及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虚词 词义的方法。 3、学会知识迁移, 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掌握准确把握虚词词义的方法 2、 学会知识迁移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轮相关知识回顾:
一、文言虚词中的特殊现象
1、兼词:指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作用的单音词:诸﹑ 焉﹑盍﹑叵。 诸: ⑴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之于)
⑵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之乎)
焉:⑴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于之)
⑵惧有伏焉(于之) 盍:⑴盍请济师于王(何不)
⑵夫子盍行邪无落我事(何不) 叵:居心叵测(不可)
二、虚词含义和用法的推断技巧。
1、互为代入法 前面已经提到,高考考查文言
虚词的题型绝大部分是将每个虚词 都放在两个句子中加以比较来考查 其异同。因此,最为简单的常用的 方法就是互为代入,看看是否通顺, 通则同,不通则异。
例1、(2010年高考江西卷)A 于是又请以 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拔剑切而啖之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性词 语,记住这些有代表性的句式或标志词, 可以提高答题准确率和速度。例如“见 ”“为”“为……所”“于”等表被动;“ 之”“是”表宾语前置。
高考复习文言虚词用法PPT (共48张PPT)
十二 以 (一)译为“因为”时词性的辨析 1.臣是以无请也。 ①.介词,因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为,由于: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4.不赂者以赂者丧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6.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 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②.连词, 因为,由 于
• • • • • • • • • • •
1四体康且直。 2河水清且涟漪。3磐石方且厚。 并列 连 4且歌且舞。 5太尉笑且入 6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递进,并且 7且在邦域之中矣 递进,况且 8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让步,尚且 9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 那么 词 10且何谓阁子也 11不出,火且尽。 12彼且奚适也 将要 副 13若属皆且为所虏。 14旦暮且下。 暂且,姑且 15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6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词 •将近
• • • • • • • • • • •
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于是,就 2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4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甚至
5公乃反迎而贺 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8家祭无忘告乃翁 9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0无乃尔是过与
•竟然,却
• 十二 以 • (一)介词 1.率领 2.按照 3.凭,凭借 4.凭……身份 5.用 6.在 7.从 8.因为,由于 (二)连词,相当于“而” 1.表目的 来,用来 2.表结果 以致 3.表修饰 不译 4.表并列 并且 5.表顺接 6.表因果,因为 (三)动词,以为,认为。 (四) 通“已” (五)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是
•代词,你,你的
•恐怕
• • • • • • • • •
五、其 (一)代词 1人,物 他,她,它;他的,她的,它的; 我(自己) 2那,那些 3其中 (二)副词 1祈使 2推测 3反问 4商量 5选择 (三)助词,不译
上海高考文言文虚词复习 课件 (30张)
等。
5.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 俎” 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
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论语》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 衡„„《赤壁之战》 这、这样、如此
连词
表假设
如果、假设
像、好像 比得上、及、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动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9.所
在动 词前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孔雀东南飞》 所„„的 人(事物)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吾王庶几无 表疑问或反诘, 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句中有疑问代 (《庄暴见孟子》) 使秦复爱六国之 词 人……谁得而族灭也? (《阿房宫赋》) 表示祈使语气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
呢
吧
8.若
代词
第二 人称
指示 代词
若毒之乎?《捕蛇者说》更若役, 你、你们、你的 复若赋„„《捕蛇者说》
1.而
关系
并列 递进 连词 承接 转折 假设 修饰 代词 复音 虚词 而已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 起。《捕蛇者说》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啻。可译为:只、只是、只有、
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 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 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 、 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 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 、啊、吧。 2.记忆特殊用法。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 法。如:“乃”,只记(1)副词,反而、竟然;(2)代词,你的。
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6.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 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 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 “之”“是”等。
(二)复习方法 1. 重视课内虚词积累。分类记忆理解。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许多:
6.且 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 且涟漪。《伐檀》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1.而
关系
并列 递进 连词 承接 转折 假设 修饰 代词 复音 虚词 而已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 起。《捕蛇者说》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 蛇者乎!《捕蛇者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吧
啊、呀
词尾 相当于 “于”
„„的样子 对、对于、 比、向、跟
介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乃 顺承 紧接 逆转 相背 范围 限制 确认 判断 代词 第二 人称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就、才 《曹刿论战》 这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却、竟 反而、 才
副词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仅 《项羽本纪》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是、就 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示儿、》
5.其
第三 人称 第一 人称 远指 代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也。《游褒禅山记》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他(们) 我,自 己 那 其中的 大概 难道 还是 可要 是„„ 还 是„„
代词
指示 代词
测度 反诘 副词 婉商 期望 连词 表选择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子 产而死,谁其嗣之?(2008年江西 卷翻译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勿悲。《与妻书》 汝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译
又 而且、并且 就、接着,或不 译 但是、却 连接状语,可不 译 你的、你 限止语气,罢了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2.何
作宾语 疑问 代词 作定语 作谓语 句首、 动词前 形容 词前 何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前置,哪里、 什么 什么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什么原因、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
虚词
以题说法 如何回答虚词翻译题 设问方式 ①选择题,判断正确与否;②句子翻译题中也有虚词的翻译。 规范思路
(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
1.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
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 其意义和用法。
2.位置分析法
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
法。
4.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 定。如“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后句没有紧承前句对“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 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为什么、怎么 《赤壁之战》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疑问 副词
复音 虚词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怎么样、什么 《鸿门宴》 样
3.乎 疑问 语气 语气 助词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 语气
感叹 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3.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对于“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
词的差别。类似的如“其”、“与”、“之”等词语。
4.注意特殊虚词。(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 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 (2)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 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 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3)古是两个单音词,今变为 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 以”“是以”等。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 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 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 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温故求新法 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
等。
5.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 俎” 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
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
仅仅。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 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 儿、片刻。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 、 呜呼噫、若夫。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 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译为:吗、呢、了 、啊、吧。 2.记忆特殊用法。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 法。如:“乃”,只记(1)副词,反而、竟然;(2)代词,你的。
末的“为”是表疑问的语气词,因为它不表示实在意义。
6.标志识别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如能掌握课文或成语中出现 过的一些特殊文言句式中的标志性虚词,就能帮助我们理解虚词在文 中的意义和用法。 如:表示被动的“见”“于”“为”“为所”,表示宾语前置的 “之”“是”等。
(二)复习方法 1. 重视课内虚词积累。分类记忆理解。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许多:
6.且 河汉清且浅。《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 且涟漪。《伐檀》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赤壁之战》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鸿门宴》
1.而
关系
并列 递进 连词 承接 转折 假设 修饰 代词 复音 虚词 而已
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例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指南录〉后序》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吾恂恂而 起。《捕蛇者说》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 蛇者乎!《捕蛇者说》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赤壁赋》
吧
啊、呀
词尾 相当于 “于”
„„的样子 对、对于、 比、向、跟
介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4.乃 顺承 紧接 逆转 相背 范围 限制 确认 判断 代词 第二 人称 刿曰:“„„未能远谋。”乃入见。就、才 《曹刿论战》 这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石钟山记》 却、竟 反而、 才
副词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才、仅 《项羽本纪》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 是、就 是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示儿、》
5.其
第三 人称 第一 人称 远指 代词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 也。《游褒禅山记》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他(们) 我,自 己 那 其中的 大概 难道 还是 可要 是„„ 还 是„„
代词
指示 代词
测度 反诘 副词 婉商 期望 连词 表选择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子 产而死,谁其嗣之?(2008年江西 卷翻译题) 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其勿悲。《与妻书》 汝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译
又 而且、并且 就、接着,或不 译 但是、却 连接状语,可不 译 你的、你 限止语气,罢了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如果、假如
2.何
作宾语 疑问 代词 作定语 作谓语 句首、 动词前 形容 词前 何如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前置,哪里、 什么 什么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什么原因、为 《廉颇蔺相如列传》 什么
虚词
以题说法 如何回答虚词翻译题 设问方式 ①选择题,判断正确与否;②句子翻译题中也有虚词的翻译。 规范思路
(一)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技巧
1.词性分析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
性,如“之”有代词、助词、动词三种词性。通过分析词性,以理解 其意义和用法。
2.位置分析法
例句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比较,从而快速高效地理解句中虚词的用
法。
4.语境判定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 定。如“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后句没有紧承前句对“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 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为什么、怎么 《赤壁之战》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怎么、多么、 怎么这样
疑问 副词
复音 虚词
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怎么样、什么 《鸿门宴》 样
3.乎 疑问 语气 语气 助词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 语气
感叹 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3.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对于“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
词的差别。类似的如“其”、“与”、“之”等词语。
4.注意特殊虚词。(1)兼词,即一个单音词兼有两个词的意义和用法。如: 诸(之于,之乎)、耳(而已)、盍(何不)、曷(何不)、叵(不可)、尔(而已)。 (2)虚词连用,如:“借第令毋斩”中的“借第令”就是“假使”的意 思;还有句末语气词的连用,一般是两个或三个词的连用,起主要、 关键作用的是看最后一词的意义和用法。(3)古是两个单音词,今变为 一个双音词;解释时要当两个词来理解。如:“于是”、“所 以”“是以”等。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
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 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作语气助词,表感叹、疑问或 反问,一般位于句尾或句中作词尾,用在形容词后。作介词时它位 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 范围、对象等,用于形容词后,表示比较。 3.温故求新法 我们应尽量回顾过去学过的有关虚词的例句及有关知识,将这些
等。
5.语法切入法 即通过分析句中的语法结构去理解虚词在句中的用法。如: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句中有三个“为”,前两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 俎” 和“鱼肉”,句中的两个“为”应为动词谓语,译为“是”;末
句“何辞”,即“辞何”,是个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