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1 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及答案对于历史的学习,除了背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一的历史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店铺一起来做份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① B ②C①② D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8.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⑷ 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初一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三十六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复习特训【含答案解析】三十六第1题【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经考古资料证明,我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黑龙江流域D、松花江流域【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在长江流域的某原始遗址,发现了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和稻壳。

据此推断,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B、半坡原始居民C、炎帝部落D、黄帝部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面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我们能知道( )①河姆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②河姆渡人会饲养家畜了③河姆渡人会使用火了④河姆渡人会使用石器了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生动地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是(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有些陶器会莫明其妙的出现裂纹,甚至会掉皮(釉),其原因主要是( )A、原泥质量差B、釉的质量差C、火候不够D、泥和釉的收缩系数不一致【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A、山顶洞人B、大汶口中晚期C、河姆渡氏族D、半坡氏族【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观察下边的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请问该房屋应该属于( )A、干栏式房屋B、石屋C、半地穴的房屋D、砖和茅草混搭【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能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北京人使用天然火B、半坡人使用耒耜耕地C、山顶洞人使用骨针缝制衣服D、河姆渡人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我国最早会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居民生活在( )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全国周口店D、珠江流域【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距今约7000年前,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最可能吃的主食是( )A、面食B、小米粥C、大米饭D、玉米【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不同B、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C、自然条件不同D、劳动技术的差异【答案】:【解析】:第13题【填空题】对比填空①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使用______石器,叫______时代。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三十四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三十四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三十四第1题【单选题】几千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但种植的农作物却各不相同,其根本原因是( )A、饮食习惯不同B、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同C、自然条件不同D、劳动技术的差异【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们在历史课堂学习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时候,提到“黄江流域、半地穴式房子、粟”,那么此文化遗址有可能是( )A、北京人B、半坡人C、河姆渡人D、北京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建造结构主要是哪一种形式( )A、干栏式B、吊脚楼C、窑洞D、半地穴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很多同学平常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大汶口D、浙江河姆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小红家有复制的鱼纹陶盆,小丽认为:它如果是真品肯定最早是( )生产的。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 )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是我国氏族社会时期的典型代表,当你来到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参观时,你看到了什么呢( )①居住的房屋大多是干栏式的②那里的居民主要以粟为生③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④陶器已成为那时日常的主要用具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生活在黄河流域、最早种植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很多同学喜欢吃米饭,你可知道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浙江河姆渡D、山东大汶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要是( )A、彩陶B、黑陶C、白陶D、黄陶【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B、制造陶器C、种植粟、水稻D、饲养猪、水牛【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居住在下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聚落D、河姆渡聚落【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古代这里土质虽不好,但人们却栽培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四篇第1题【单选题】某考古学家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们在这里发掘过一座完整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在里面发现了一些小罐罐,打开一看,竟然是小米,只是没有米瓤。

”文中的“土木建筑的房子”可能是( )A、山洞B、半地穴式房子C、砖木瓦房D、干栏式房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黄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该地区的居民最早培育成功的农作物是( )A、粟B、小麦C、玉米D、大豆【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已经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明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英语单词china的意思是“瓷器”。

当第一个字母大写时,意思就是“中国”。

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如下图所示精美的彩陶。

他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原始人从住山洞到自己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发生这种变化,最根本的原因是( )A、人们学会了建造房屋B、人们认识到住房子比住山洞舒适C、生产力发展了人们学会了农耕,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D、随着人口的增加,山洞不够住了【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南方地区气候潮湿闷热,在远古时代有哪一远古人群建造干栏式房屋,为自己提供一个比较舒适的居住环境(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元谋人遗址【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选择在大河流域生活,主要是因为( )A、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B、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C、土地肥沃,适宜农耕种植D、邻近大河,便于生活取水【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曩(音nǎng,以往,从前)古之世,无君无臣,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古书里讲述我国远古人类生活情况的一段话,你觉得和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最符合( )A、北京人时期B、山顶洞人时期C、河姆渡、半坡聚落时期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

七年级历史上册 1.2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2)(含解析)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1.2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2)(含解析) 华东师大版

1.2 原始农业的产生》同步练习卷(2)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中,可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2.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末耜、种植水稻等原始农耕生活图景的文化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3.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A.公元前10000年左右B.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C.公元前9000年左右D.公元前4000年左右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5.“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6.我国的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A.北京人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7.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8.如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 D.半坡人9.如果半坡居民用“祭天祀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A.水稻 B.玉米 C.小麦 D.粟10.如图所示为我国云南某少数民族的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曾发现于()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11.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有关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12.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13.“民以食为天”。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新版)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新版)

半坡遗址——黄河流域 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
半坡
河 姆 渡
代 表
所 在 地 区
距今 发现 房屋 种植的主 饲养 年代 地点 特点 要农作物 禽畜 品种
生产 工具
陶器
半( 黄 坡北 河 方流 聚) 域 落
河 (长 姆 南江 方流 渡 )域 聚 落
六 七 千 年 七 八 千 年
陕 西 西 安 半 坡 村 浙 江 余 姚 河 姆 渡 村
(3)都过着定居的生活。 (4)都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
农耕文 明的特 征
原因: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
自然环境不同。
1、下列各项与半坡原始居民无关的是( C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C、种植水稻
B、会圈养猪、狗等家畜
D、住半地穴式房屋
2、我国南方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两种作物是(B
A、玉米 B、水稻 C、粟 D、棉花
石磨盘、 棒 石 镰
比一比: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有什么不同?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的不同
1.使用的时间不同
打制石器广泛应用于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则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特征
2.制作方法不同
打制石器仅仅是将石块打制成形 磨制石器是将打制成形的石器磨去不必要的棱角而成
3.劳动效用不同
打制石器比较粗糙难用 磨制石器精致好用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导学提纲:
1、半坡遗址在哪里?这里的原始先民的生产生活是怎样 的?(吃、用、住方面) 2、河姆渡遗址位于哪里?这里的原始先民又是如何生产 生活的?(吃、用、住方面) 3、原始农耕产生的时间、地点?南北方的农耕有何不一 样?为什么会不一样?什么是“新石器时代”?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点练习八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点练习八十八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点练习八十八第1题【单选题】假如要实地参观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著名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河姆渡遗址D、陕西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李敏看到下图中国古代某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老师问居住在下图式房屋的原始居民时,她立即脱口而出它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半坡居民D、河姆渡居民【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我国古代,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居民的房屋( )A、山洞B、半地穴式C、干栏式D、瓦房【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省大汉口D、浙江河姆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黄河”与“长江”共同孕育了中华文明。

在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新石器时期”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

如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化被后人称为“农耕文化”,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你知道农耕文化的特点有哪些(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建筑房屋,过定居的生活③饲养家畜④种植农作物⑤有成熟的文字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白米饭、喷喷香,每天饭时摆桌上……”这首儿歌生动地记录下了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筐——大米。

你知道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半坡人B、河姆渡人C、山顶洞人D、北京人【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小华参观某文化遗址博物馆,看到了如图所示文物,工作人员介绍该文物上刻着精美的鱼纹彩陶图案,栩栩如生。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练习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练习 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一、单项选择题。

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下列遗址中,最有可能为这一结论提供证据的是()A北京人遗址B 山顶洞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2 下列能展现长江流域居民制作骨耜、种植水稻鞥原始农耕生活图景额文化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山顶洞人遗址3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大约在()A 公元前10000年左右B 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C 公元前9000年左右D 公元前4000年左右4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

他们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A 北京人B 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5 .“民以食为天”,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

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遗址包括()①北京人遗址②半坡遗址③元谋人遗址④河姆渡遗址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6 我国的哪一原始人类建造的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A 北京人B山顶洞人C 河姆渡人D 半坡人7 我国古代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神话传说。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 农耕文明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 神话传说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8 右图是胡明同学做的复习卡片,在其“”处应填写的标题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9 如果半坡居民用“祭天祀地”的方式庆祝粮食丰收,你知道他们祭祀所用的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吗()A 水稻B 玉米C 栗D 粟10 我国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的住宅选用的是干栏式建筑。

相似的建筑曾发现于()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11 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信息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A 元谋人遗址B 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 河姆渡遗址12 图中的文物图片集中反映了某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该原始居民应是()A.北京人B.半坡人C.元谋人D.河姆渡人13 “民以食为天”。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九第1题【单选题】假如要实地参观考察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著名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B、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C、浙江河姆渡遗址D、陕西半坡遗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古代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农耕文化的特点有( )①种植农作物②饲养家畜③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普遍使用打制石器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日本农学家认为,大约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粟就向东传入日本、朝鲜,向西传入阿拉伯、小亚细亚、俄国等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种植粟的是( )A、北京人B、黄帝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今在云南省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居住地还存有一些干栏式建筑,相似建筑最早曾发现于(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我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被列为五谷之首。

袁隆平先生成功培育出优质杂交水稻,为人类解决“温饱”问题作出重大贡献。

目前已知水稻种植最早出现于下列哪一地区( )A、黄河中游B、长江下游C、珠江三角洲D、辽河流域【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

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C、种植粮食作物粟D、使用磨制石器生产【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于流域,居住的房屋是______。

【答案】:【解析】:第8题【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作答。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材料二:“在北京人生活的洞穴里,用火遗迹十分集中。

灰烬堆积很厚,最厚处有6米。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七十四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七十四

2019年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七十四第1题【单选题】我国原始居民将狗尾巴草驯化,培育出粟(俗称谷子,去壳后称小米).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粟的遗存,下列人类遗址中与之相关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D、半坡原始居民遗址【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我国某地新发现一处文化遗址。

发掘资料记载:①有灰烬层②有磨制的石刀、石斧③有骨针④有黑、白陶片⑤建造房屋且形成村落⑥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

上述材料证明该处遗址最有可能是( )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

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人类最早制造和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木质工具D、青铜器【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七年级同学在中国原始社会图片展中,能见到的有关半坡氏族居民生产、生活的图片有( )①用铁制鱼钩钓鱼②住半地穴式的房子③用牛耕地种粟④用彩陶盆盛水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目前已确认、被称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最早古人类遗址位于( )A、云南元谋县B、北京周口店C、浙江河姆渡D、陕西半坡村【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在下列哪一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稻谷和稻壳( )B、河姆渡遗址C、元谋人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解析】:第8题【填空题】完成下面连线半坡原始聚落居所______ 多采用半地穴式建筑河姆渡原始聚落居所______ 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农耕时代北方主要农作物______ 种植水稻农耕时代南方主要农作物______ 种植粟【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个典型部落和它们种植的农作物。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八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八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华师大版习题精选九十八第1题【单选题】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①种植粟②能制造陶器③种植水稻④铸造铁器⑤发明瓷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形式。

下列文物是考古学家在我国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它们所反映的文明形式是( )A、商业文明B、海洋文明C、工业文明D、农耕文明【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对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的不同表述正确的是( )A、半坡聚落位于长江流域,河姆渡聚落位于黄河流域B、半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半地穴式结构,河姆渡聚落居住的房屋为干栏式结构C、半坡聚落主要种植粟,河姆渡聚落主要种植水稻D、半坡聚落已会制造黑陶作品,河姆渡聚落会制造彩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

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C、饲养家畜制造陶器D、确立土地私有制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 )A、用火烧烤食物B、使用打制石器C、种植粟D、过群居生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农耕生活的出现为人类定居奠定了基础,下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A、北京人和半坡人B、元谋人和北京人C、半坡人和河姆渡人D、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哪项符合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特征(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B、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陶器的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畜牧业的国家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列原始居民中,已开始从事农耕的有(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半坡人④ 河姆渡人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④D、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历史老师在介绍我国一处早期文化遗址时,提到“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

初中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一、选择题1.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2.你认为半坡人开始了定居或半定居生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B.学会了种旱地作物C.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D.这些先民生活的地方气候比较温暖3.下列关于河姆渡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我国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C.这些先民最早生活在长江下游地区C.最早栽培了水稻D.还能够饲养家畜4.河姆渡先民居住的房屋特点为( )A.地穴式B.半地穴式C.砖瓦结构D.干栏式二、填空题5.南、北方的先民都已公制作磨制的______和______。

考古学家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______。

6.干栏式建筑对后世_______和_______的出现有所启发。

三、识图题A B读上图回答问题:①图A的名称是,出土于遗址;图B的名称是,出土于遗址。

②由图得知,原始农耕时代陶器主要有两种,即和。

③仔细观察陶器上的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说明了什么?四、简答题7.从自然条件、生活方式和住居特点三个方面比较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不同点。

五、活动探究8.试一试:请你以一位小导游身份,带着一群小游客走进半坡遗址或者是河姆渡遗址,向他们作生动形象的讲解参考答案:一、1.C 2.C 3. A 4.D二、 5.石器;陶器;新石器时代 6.阁楼;楼房样式三、①猪纹黑钵河姆渡鱼纹彩陶盆半坡②黑陶彩陶③A.说明当时有了饲养业 B.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渔猎生活,有了原始的艺术美。

四、7.从自然件看:半坡人生活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比现在温暖,黄土肥沃;河姆渡人生活中长江一游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肥沃。

从生活方式看:半坡人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河姆渡人饲养家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

从居住特点看:半坡人居住的是半地穴式的房屋;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建筑。

五、8.内容不限,学生可以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自由发挥。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第六十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第六十三篇

最新精选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华师大版练习题第六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昙石山文化遗址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在半坡遗址发掘过程,考古人员发现一个罐子里存储芥菜籽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皿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舌尖上的中国》反映了我国丰富的饮食文化。

假如你参与拍摄半坡原始居民的饮食时,他们的餐桌上可以出现的食物有( )
A、主食是粟,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B、主食是米饭,副食有鱼和蔬菜
C、主食是麦,副食有肉和蔬菜
D、主食是玉米,副食有鱼、肉和蔬菜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半坡人掌握的生产技术包括( )①打制石器②磨制石器③牛耕技术④青铜冶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最早种植这种作物的原始农耕居民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

第一单元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点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 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

2. 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相关链接: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

3. 所处的大河流域:长江流域。

4. 生产生活状况(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相关链接: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

在尖木棒下端绑一段横木就制成耒,使用时便于用脚踩。

耜是用磨得较锋利的片状石板,或用个体较大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绑在木棒下端制成的。

耒一般用木削成,耜也可用木制成,所以古人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

木耜在地下容易腐烂,所以出土的主要是骨耜和石耜。

(2)种植作物:种植水稻。

误区警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3)房屋建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会挖掘水井,方便了饮水。

相关链接: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

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

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通风、避潮,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

干栏式房屋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充分显示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

(4)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

(5)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乐器。

误区警示:制陶业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

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第一次创造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存储粮食和水,是人类能够定居的前提和基础。

知识点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 生活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

2. 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第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时作业(无答案)

第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2016)第一单元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  课时作业(无答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课时作业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A.单项选择题1.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A、火的使用B、原始农业的产生C、建造房屋D、使用陶器2.下列哪个古人类遗址是最早种植粟的遗址?()A、河姆渡遗址B、半坡遗址C、大汶口遗址D、周口店遗址3.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B、河姆渡遗址C、大汉口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4.反映夏王朝历史的考古挖掘都城遗址的是()A、河姆渡遗址B、二里头遗址C、半坡遗址D、北京人遗址5.在黄河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A、山顶洞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6.“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人面鱼纹彩陶盆”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C、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7.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是紧密结合的,河姆渡人的生活就是一例。

下列图片中哪一项不属于他们的生活()A、 B、 C、 D、8.下面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我们能知道()①河姆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了②河姆渡人会饲养家畜了③河姆渡人会使用火了④河姆渡人会使用石器了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9.“神农耕而作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半坡原始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B、大汶口墓葬中有大量陶器随葬品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原始手工业的产生D、大汶口原始居民中晚期出现了贫富分化B.连线题10.半坡原始聚落居所多采用半地穴式建筑河姆渡原始聚落居所多采用干栏式建筑农耕时代北方主要农作物种植水稻农耕时代南方主要农作物种植粟C.综合题11.下图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①图中的A是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居住式的房子。

活动在流域。

②图中的B是原始居民遗址,人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居住式的房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3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3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基础达标一、填空题1.距今约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动地展现了我国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他们已利用磨制石器,用耕地,种植,住着屋子,过着居住生活。

他们已挖掘,饲养家畜,会制造,还能制造简单玉器和原始。

2.在陕西西安周围半坡村,发觉了距今约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普遍利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收割庄稼,要紧粮食是。

他们居住在屋子里,能制造色彩艳丽的,上有刻画。

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

3.距今约年的山东大汶口居民,农耕经济有更大进展,耕具有磨制、等。

二、选择题1.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一起点是()A.以原始农业为主 B.以饲养家畜、家禽为主C.以搜集、狩猎为主 D.以原始农业生产为主的多种经济生活2.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居住生活的要紧缘故是()A.学会建造衡宇 B.掘井饮水方便C.原始农耕经济的进展 D.自然环境的转变3.以下现象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A.北京人利用天然火 B.半坡人利用耒耜耕地C.山顶洞人利用骨针缝制衣服 D.河姆渡人利用弓箭狩猎4.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而言,最不可能发生的是()A.尝试着培育野生猪、野生狗尾草,使之成为自己的主食—粟和稻B.发明了弓箭狩猎,并将吃不完的野兽饲养起来C.会建造衡宇,过着居住生活D.普遍种植棉花,穿棉平民服5.促使原始居民过居住生活的要紧缘故是( )A.自然环境的转变B.氏族公社的形成C.原始农业的进展D.学会建造衡宇能力提升1.反映我国长江流域农耕生活的文化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大汉口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2.右图所示的文物是在什么地址出土的()A.山顶洞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元谋人遗址D.河姆渡人遗址3.很多同窗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

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定,以下哪个地址的先民最先能够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 B.陕西半坡村 C.山东大汉口 D.浙江河姆渡4.假设你生活在半坡原始居民时期,在猎获一头野猪后,要把猪腿剁下,你所利用的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青铜剑 D.铁斧5.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的陶器主若是()A.彩陶 B.黑陶 C.白陶 D.红陶6.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形成南稻北粟的农业布局的要紧缘故是()A.自然条件的不同 B.人们不同的生活适应C.北方人喜好吃粟,南方人喜好吃稻 D.北方不产稻,南方不产粟7.阅读以下材料: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耕具名),教民农作。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2 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习题2 华东师大版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一、选择题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A. ①B. ②C. ①②D. ③④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A.大豆和小麦 B.花生和高粱C.甘薯、玉米 D.水稻、粟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C.住干栏式房屋D.住半地穴式房屋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A.元谋人遗址B.半坡原始居民遗址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6.促使原始人过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优劣B.原始农业的发展C.氏族公社的形成D.学会建造房屋技术7.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不同B. 使用的工具不同C. 生活习惯不同D. 思想意识不同二、材料分析题。

8.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

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

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

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4)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D 2. D 3. C 4. C 5. B 6. B 7. A二材料分析题:(1)半坡(2)半坡人面鱼纹盆(3)粟⑷没有文字记载。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
一、选择题:
1. 右图是原始居民使用的骨耜和装有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的功能是( )
A.制陶
B.耕地
C.造房
D.捕鱼
2. 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3.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我国的( )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A.学会建造房屋
B.自然环境的变化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掘井饮水方便
5.下列关于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描述不相同的是( )
A.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B.都能制造陶器,饲养家畜
C.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D.种植粟和蔬菜
6. 在长江流域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遗址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 世界上最早种粟的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8. 半坡原始农耕村落遗址距今约( )
A.三四千年
B.四五千年
C.五六千年
D.七八千年
二、问答题:
1. 比较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

2. 在原始农耕生活中有哪些具体反映?大家讨论讨论,在现实生活中应受到什么教育?
自设创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B
2.A
3.C
4.C
5. D
6. A
7. B
8. C
二、问答题
1.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

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

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
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

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

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

2.关于神农氏教民种植五谷的传说,古史多有记载。

《白虎通》引文是讲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耕,要讲究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适合种植水稻,黄河流域的半坡适合种植粟。

同时它也影响了两大流域的居民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建造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住半穴式房屋都与上面提到的条件有关。

现实生活中要学会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的科学规律,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