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
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2023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华东师大版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教学方法讨论法、联系讲述法、图表法、图片分析法。
教具历史文物、遗物图片、投影仪、小黑板。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最古老的人类,了解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知道了在早期人类时期,他们是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住在洞穴和树上,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但也有很多不便之处,随着人类的进步,人口的增多,这种状况发生了变化,人类开始过着较为稳定的生活,然而靠采集渔猎为主的生活,对原始人类来说是否有保障?为什么?有什么好的办法让原始人的生活有保障呢?请大家阅读“导入框”的内容:这是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它至少给我们一些启示,那么原始农耕到底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以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
学生:原始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生活中,逐渐发现植物生长是有规律的,注意到了可食用的食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的现象。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摸索,初步掌握了一些植物的种植方法,然而,这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就是这个漫长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原始农耕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渐渐由采集过渡到农耕,河母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整理
七年级上册《主体知识纲要》◆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人类的起源距今至少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
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二、目前所知,生存年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懂得使用火,学会把石快打制成简易的工具。
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考古学上称“旧石器时代”。
三、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半坡聚落(黄河中下游流域), 距今约8000多年,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半坡聚落种植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是陶器。
二、河姆渡聚落(长江下游流域),是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河姆渡聚落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
河姆渡人饲养猪、狗等家畜,掌握一定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当时,南、北方的先民都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半地穴式。
南方先民居住的房屋结构是干栏式。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相传5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二、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德才兼备的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
他们以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首领,史称“禅让”。
二、尧舜时期,黄河流域经常发生水灾。
禹采取“疏”的办法,降服了洪水,史称“大禹治水”。
三、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起于公元前21世纪前期,止于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夏朝。
而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教案华东师大版(2)
第二课原始农业的产生教学模式:四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
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教师需讲解: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2、在讲述的同时PPT展示相关图片(三)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1、通过对表格中的内容分析你认为哪一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是什么?教师引导:从工具的使用、原始手工业、音乐绘画等方面分析学生探究结论:半坡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
(需教师讲解)教师总结提升: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作物的收成,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使人们可有多余的粮食发展养殖业,有相对空余的时间去进行手工业业生产,所以生产力的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2、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来,两者居民所住的房屋不同,主要农作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教师引导:从两个文明遗址所处的地区(流域)去分析学生探究结论:长江流域炎热、湿热、多雨,房屋要防潮防水,干栏式房屋可以做到;这种气侯又适合水稻的生长;而黄河流域相对寒冷、干旱、少雨,半穴式房屋可以保温;而粟这种作物耐干旱。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山顶洞人一万八千年和现代人基本一样打制石器磨光、钻孔人工取火审美氏族采集、狩猎、捕鱼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制造工具3、我国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原始居民地域距今时间生产工具房子畜牧手工业河姆渡居民长江流域约七千年磨制石器耒耜干栏式家畜纺织陶器半坡居民黄河流域约五六千年磨制石器骨箭头半地穴式猪狗纺织彩陶1、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半坡居民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3、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源于半坡彩陶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
第三课华夏之祖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黄帝——→人文初祖1、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2、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3、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叫“禅让”制。
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夏的都城在阳城,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朝代暴君亡国之君夏朝夏桀夏桀商朝纣纣西周周厉王周幽王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内容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商朝曾几次迁都,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才稳定下来。
后来又称商朝为殷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
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
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1、夏、商、西周是以农业为主的社会。
那时候,农业上以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
2、、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的内容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的夏商周时期。
以下是这一课的主要内容:
1. 夏朝:大禹治水的故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夏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九州,实行分封制。
夏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植水稻、麦子等农作物。
2. 商朝:商汤是商朝的建立者,他推翻了暴政的夏桀,建立了商朝。
商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诸侯国,实行分封制。
商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商朝的文字是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之一。
3. 周朝:周文王和周武王是周朝的建立者,他们推翻了商朝的暴政,建立了周朝。
周朝的政治制度是世袭制,国家分为诸侯国,实行分封制。
周朝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了手工业和商业。
周朝的文化以礼乐制度为核心,强调礼仪和音乐的重要性。
4.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分为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两个阶段。
春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各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和政治斗争。
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是封建制度,各国之间也经常发生战争和政治斗争。
5. 总结:通过学习这些历史知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变迁,以及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在七年级上册历史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第二课的内容,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历史的起源”。
本文将按照任务要求,详细描述这一课的内容,并对其中涉及到的关键概念和重要事件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课的学习目标是了解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历史的起源,了解人类的起源、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以及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能够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和演变,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
在人类社会的进化和历史的起源的课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起源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化石和遗传学等多种方法,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通过迁徙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过程,逐渐分化和进化成不同的人类物种。
我们还学习了人类的祖先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例如早期的人类属于狩猎采集社会,生活在小团体中,主要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
人类社会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等重要转折点。
农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标志着人类从狩猎采集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过渡。
农业的出现使人类能够定居下来,开始种植和养殖,逐渐形成了农业社会。
而工业革命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转折点,它的发生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工业化的时代。
工业革命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加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在学习人类社会的形成和演变的基本过程的同时,我们也了解了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古代文明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它包括了古代埃及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罗马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例如,古代埃及文明的建立和发展与尼罗河的水文条件密切相关,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水源发展了灌溉农业,并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和文明。
古代希腊文明则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希腊人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2016(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的产生》课件(精品)
具把兽皮和麻布缝合起来。
1、左图住房 样式叫什么? ——半地穴式房屋 2、你认为这 是南方还是北方 的住房?理由是 什么?
小结:半坡原始聚落(距今六七千年)
自学思考讨论:在人类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半坡人在生
活中学会了什么?(学会了种植、饲养、制作什么、学会了 使用什么?半坡人种植这种农作物与当地的气候环境有关 系吗?为什么?
究一下这两个遗址的原始农耕文化。
讲授新课
一、半坡遗址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三、原始农耕的产生
学习目标
1、了解南北方原始聚落不同的生活状况
2、了解中国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异同
一、半坡遗址
半坡原始居民
பைடு நூலகம்
活动时间 六七千年前 活动区域 陕西西安半坡
学习活动
走进原始农耕文化遗址
陕西西安半坡村原始社会聚落遗址
3.农业工具
石镰
收割庄稼
骨耜(si)
耕种土地
石耜
这是原始农耕时代的石器。 与北京人的石器相比,他们有何 不同? ——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
这是陕西临潼姜寨原始聚落复原图。是 黄河流域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原始聚落遗址。
课堂小结
原始农业的产生
1、北方的农耕文化:
时间:距今8000年前后。
地区:黄河中下游。 生产、生活状况:①种植粟、黍等作物; ②饲养猪、狗等家畜;③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④住半地穴式房屋,过定居和半定居生活。 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这说明了…..
半坡人从河水中取水用的尖底瓶其特点是:小 口、短颈、粗腹、尖底,腹部两侧一对环耳用于 穿绳。空陶瓶在水中自动下沉,注满水后,由于 重心转移,瓶口朝上竖起,再用绳将瓶吊出水面, 滴水不漏。
《第2课 宋明理学》(同步训练)高中历史第七分册_华东师大版_2024-2025学年
《第2课宋明理学》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张载2、下列哪项不属于宋明理学的特点?A、强调道德修养B、重视历史研究C、注重实践应用D、提倡“格物致知”3、下列哪位思想家是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A、朱熹B、王阳明C、程颢D、程颐4、宋明理学强调“格物致知”,其中“格物”指的是什么?A、研究自然界和事物B、规规矩矩做事C、改变事物的本质D、对事物进行哲学思考5、题干:《的中庸之道》强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这反映了宋明理学中的哪种思想?A、心学B、格物致知C、性即理D、知行合一6、题干:宋明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主张的目的是?A、提倡节俭,反对奢侈B、反对道教、佛教,弘扬儒家思想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D、提倡仁爱,反对兽欲7、宋明理学中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家是:A. 朱熹B. 王阳明C. 张载D. 陆九渊8、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 周敦颐B. 程颢C. 王守仁D. 朱熹9、【题目】下列关于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错误的是:A. “格物致知”B. “心即理”C. “天人合一”D. “存天理,灭人欲” 10、【题目】宋明理学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C. 提高了士人的道德修养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11、宋明理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儒家哲学体系,其核心命题“理”主要体现出哪一种哲学思想?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无为而治D、法家思想12、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探讨“理”的来源和存在方式时存在分歧。
程朱理学认为“理”存在于:A、人的内心世界B、先验的世界C、社会伦理规范D、自然现象之中13、宋明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理论,强调的是人的哪种认知途径?A. 直觉感悟B. 经验归纳C. 实践探究D. 经典著述14、以下哪种做法最能体现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A. 儒家经典的学习与研究B. 古代的祭祀仪式C. 推崇节俭反对奢华D. 三纲五常的社会规范15、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A. 周敦颐B. 张载C. 朱熹D. 王阳明16、明朝心学的代表人物王阳明提出的著名观点是:A. “格物致知”B. “知行合一”C. “致良知”D. “性善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知识点中国古代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
作为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课的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的朝代,传说中的大禹是夏朝的开国君主。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朝代,商王朝通过青铜器的制作和贸易活动,得以繁荣发展。
周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周朝的封建制度周朝采用了封建制度,将领土划分为诸侯国。
诸侯国是周王朝的统治者,他们对周王朝负责,同时享有一定的权力和特权。
封建制度使周王朝凝聚了大量的力量,保持了政权的稳定和统一。
3.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战国时期是分裂和战乱的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
这一时期的文化繁荣,诸子百家的思想迸发出灿烂的光芒。
4. 秦朝的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始皇是秦朝的开国君主。
秦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标准,建立了长城,推行了法律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汉朝的兴起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的兴起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并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汉武帝时期,中国迎来了长达两百多年的相对稳定和繁荣。
6. 西汉的衰落西汉末年,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西汉开始走向衰落。
外部侵袭和内部政治腐败导致了朝廷的动荡和社会的动乱。
最终,刘秀建立了东汉朝,结束了西汉的统治。
7. 本课知识点总结本课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夏商周时期,周朝的封建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以及西汉的衰落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以及对今天的影响。
七年级上册第2章整式及其加减2-4整式的加减新版华东师大版
知2-练
感悟新知
2-1. [中考·宜宾]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B ) A.4a - 2a=2 B.2ab+3ba=5ab C.a+a2=a3 D.5x2y - 3xy2=2xy
知2-练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去括号法则
知3-讲
1.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面是“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 +” 号去掉,
2 3
-53=-6316
.
感悟新知
5-1.先化简,再求值:(-x 2 + 3xy - y2) -(-3x2+5xy知3-练
-2y2),其 中x=12, y=-12. 解:原式=-x2+3xy-y2+3x2-5xy+2y2= 2x2-2xy+y2. 当 x=12,y=-12时, 原式=2×122-2×12×-12+-122=54.
感悟新知
知1-讲
知识链接 1. 同类项的对象是单项式,而不是多项式,但
可以是多项式中的单项式; 2. 同类项可以有两项,也可以有三项、四项或
更多项,但至少有两项 .
感悟新知
2. 判断同类项的方法
知1-讲
(1)同 类 项 必 须 同 时 满 足“ 两 个 相 同”:① 所 含 字 母
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两者缺一不可 .
感悟新知
知4-练
例7 已知 a2 - ab=3, ab - b2= - 2,求 a2 - 2ab+b2, a2 - b2的值 .
解题秘方:巧妙利用添括号法则,将要求的代数 式变形为已知代数式的和或差的形式, 进行整体代入求值 .
感悟新知
知4-练
解: a2 - 2ab+b2 = a2 - ab - ab+ b2 = (a 2 - ab) –(ab - b 2). 把 a2 - ab=3, ab - b 2 = - 2 代入,得原式 =3 -(- 2 ) =5. a2 - b2 = a2 - ab + ab - b2 =(a2 - ab ) +( ab - b 2 ) . 把 a2 - ab=3, ab - b 2 = - 2 代入,得原式 =3+ (- 2 ) =1.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笔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笔记
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课的笔记: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1. 半坡居民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里,他们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时代),还会制造彩陶。
- 河姆渡人居住在干栏式建筑里,他们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也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擅长制造黑陶。
2. 原始农业的发展:
- 起源:大约在10000 年前,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3. 历史遗址反映的社会发展:
-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是中国原始农耕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它们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水平。
- 这些遗址的发现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了解了原始农耕生活的基本情况,包括半坡居民和河姆渡人的居住环境、生产方式和文化特点。
同时,我们还认识到原始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图片、地图和相关史料,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内容。
同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5.下列哪一地区原始居民的房屋,对后世的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影响最大( )
A.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B.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居民
C.陕西临潼姜寨原始居民D.河南新政裴李岗原始居民
材料分析题
下面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参观某一古代人类遗址时写下的诗句:
上饶县中学七年级历史导学案(个案)
执笔:审核:审批:学案编号:2011002
授课人:授课时间:姓名:班级:小组:
课题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课型:新授课时:1
教师复备栏
或学生笔记栏
【学习目标】
1.简述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掌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异同点。
3.掌握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3、大汶口居民距今时间是__;地点____;出现___陶和____陶;
在后期,出现了_____和,原因是:_______的发展。
【合作探究】
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达标测评】
1.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距今时间是______;生活位置:_____流域;使用______石器。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_____和的国家。河姆渡居民居住在,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半坡居民居住在___。会制造,上面的符号是我国的雏形。会纺线、织布、制衣。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时间是_____;生活位置:__流域__村;使用工具---____石器;半坡居民种植____。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⑷郭沫若参观此遗址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整理学案】
【教学反思】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内容距今久远,时间跨度很大,学生掌握本课知识有一定难度。
【知识链接】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发明和创造,表明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国的母亲河,共同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学法指导】
讨论交流,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
(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
A①B②C①②D③④
2.下列哪两种农作物最早是由我国劳动人民种植的()
A.大豆和小麦B.花生和高粱
C.甘薯、玉米D.水稻、粟
3.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饲养猪狗家畜B.种植粟等农作物
C.住干栏式房பைடு நூலகம்D.住半地穴式房屋
4.下列哪一考古遗址能够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 )
“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诗歌的内容请你猜测出这是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绘?
(2)你能举出“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的一个彩陶文物代表吗?
(3)“农耕既普及”诗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