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基于《望月》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基于《望月》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d20cc1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1.png)
《望月》是清代文学家曹雪芹所写的一篇骈文,读起来既婉转动人,又极具情感色彩。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中的情感与思想,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呢?下面将介绍一种基于《望月》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1.了解《望月》的文体特点,领悟其中的情感、思想与审美意义;2.培养学生的经典阅读能力和文艺鉴赏能力;3.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正能量,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内容】1.文本赏析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望月》,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情感与思想。
比如,可以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文中的月亮象征什么?2)文中的“照我心窝”一词是什么意思?3)文中表现的爱情观是什么?4)在文中,女子的形象是如何刻画的?学生可以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探究文本中的内涵。
2.文化背景引入《望月》是一篇典型的古文名篇,其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介绍《望月》的文化背景,比如带领学生了解作者曹雪芹和《红楼梦》等经典作品,或让学生对比文化差异,了解中国古代的文艺传统,这些都可以协同教学,加强理解。
3.形式化知识讲解了解文本的文体特点和结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和文艺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的难点,除了内容深度之外,还有阅读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性知识,比如古文的修辞手法、名著中的典故、文化符号等。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度加入形式化知识的讲解,梳理文本的结构和修辞特点,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活动】1.文本研读首先让学生单独阅读《望月》,并标注重点。
随后,教师可以就前文提到的问题进行单独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找出文本中更深层次的思想和情感。
2.文化背景介绍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中国传统诗歌、小说等,并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细节和意义。
3.让学生演绎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得到启迪、改变和成长。
因此,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情景训练环节,让学生通过演绎,模拟实际情境,挖掘阅读所带来的实际生动的体验。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f4e1c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b3.png)
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东坡望月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也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重要材料之一。
本文将根据这篇文学名篇,设计一节针对中学生的东坡望月群文阅读教学。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东坡望月的作者及背景知识;2. 熟悉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阅读技巧;3. 能够理解和解读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介绍东坡望月的作者苏轼及其背景知识,包括其官职、历史地位和文学成就等。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到东坡望月是苏轼在一次宴会上写下的诗篇,反映了他的人生观和文学追求。
2. 分析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包括用词、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通过对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解读,学生将更好地理解东坡望月中的意境和表达。
3. 细读东坡望月,分析其结构和篇章组织。
引导学生观察文章的篇章结构,明确文章中各个部分的主题和联系,帮助学生全面理解作者的意图。
4. 解读东坡望月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通过解读文中的细节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5. 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在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苏轼及其背景的介绍,引起学生对东坡望月的兴趣。
2. 共读:带领学生一起朗读东坡望月,并解读其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3. 细读:引导学生将东坡望月分为不同的段落,分析每一段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4. 解读:结合学生的细读结果,引导学生解读东坡望月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加深对诗篇的理解。
5. 提问:提出一些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东坡望月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并展开讨论。
6. 总结:总结东坡望月的内容和意义,让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学生的朗读和分析表达能力;2. 学生对象征意义和隐喻的解读能力;3. 学生参与讨论和提问的积极性和深度。
《望月》教学教案
![《望月》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8ba7b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a.png)
《望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望月”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述,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意图。
(3)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提高朗读水平。
(3)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望月”景象,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望月”的感受和经历。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2)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望月”景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自己心中的“望月”景象。
(2)分享自己的作品,大家互相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我眼中的月亮”的短文。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意境。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dbd570d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9.png)
《望月》教学设计(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望月》教学设计《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7篇)《望月》教学设计篇1佚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望月》教案设计2
![《望月》教案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2c95eba8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望月》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
(3)学会用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审美能力。
(3)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提高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珍惜亲情和友情,关爱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会欣赏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望月》的课件或黑板报。
2. 学生准备诗歌《望月》的文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学习的氛围。
(2)简介诗歌《望月》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望月》,理解诗歌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领会作者的意图。
(2)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展示:(1)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望月》的理解和感悟,可以是通过朗读、表演、绘画等形式。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
5. 欣赏与创作:(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望月》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学生发挥想象,创造性地描绘诗歌中的画面,可以是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五、课后作业: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望月》。
2. 写一篇关于诗歌《望月》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望月》阅读理解练习教案设计
![《望月》阅读理解练习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367e225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3e.png)
本教案设计是围绕《望月》这一篇优秀的中文课外阅读材料展开的。
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文本,提高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豁发出精彩的个性与情感。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望月》这篇文本的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初衷。
2.学会对于中文短文注重有效的阅读操作与词汇、作文素材的挖掘。
3.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中文语言独立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反映中华传统文化回忆的文本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对于中文短文注重有效的阅读及作文素材的挖掘方法。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与写作能力,提高中文语言独立运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1.课前活动在课前,需要让学生们阅读文本。
学生们可以主动研究词汇,逐个理解内容并总结文章。
同时,请学生们注意文本中涉及的文化内涵,比如:“仙人掌,孟婆汤,琵琶,梅兰芳”,理解作品的深刻含义。
2.内容讲授第一步,了解文本的背景。
本文是曹禺先生的作品,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回忆。
学生们需要明白作者作品的时间背景和文化背景,尽可能理解作品中的心理描绘和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
第二步,重点讲解文本的语言。
分析学生所需要的关键词,比如:“晚霞, 孤峰, 朝露, 皎月”;这些词汇可以用于学生自己的作文中,并灵活运用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第三步,向学生示范如何自主阅读。
请学生们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找出重要的句子和关键词,并自己译解出词汇意义和文本含义,以展现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我看晚霞,牢记孤峰,看守望皎月”)第四步,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需要自己阅读和分析作品,并尽可能多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比如历史事件和旅游地点。
同时,学生也需要注意分析文本和提出个性观点,例如:作品表达的情感、文化和历史意义。
3.课后总结让学生在课后总结清楚这篇文章的内涵意义,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深意,并通过写作,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
四、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讨论文本在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集中讨论关键人物和文化情节。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5bb2bb16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2.png)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望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1)师生交流(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1)学生读课文【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3)3—一三小节写了什么呢?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
(教师板书:挑战背诗)(4)14-21小节呢?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
(教师板书:谈论月亮)【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
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6)师生交流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望月教案初中语文
![望月教案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84674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e1.png)
望月教案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望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散文的鉴赏能力,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追求。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文章主题的把握和作者情感的分析。
教学难点:1. 文中一些诗意表达的理解。
2.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美丽月光,谈论对月亮的感受。
2. 提问:你们知道有关月亮的诗词吗?可以分享一下。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望月》,边读边理解,标记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进行查阅。
2. 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和总结。
三、合作探讨(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如景物描写、情感表达等。
2.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本组的讨论成果。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情感体验(10分钟)1.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描绘的月光之下,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记忆和文章主题的理解。
2. 提醒学生要关注自然美景,学会用心去感受和欣赏。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
2. 背诵本节课学习的一些诗词,以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但在情感体验环节,部分学生显得较为被动,可能是因为对文章的理解不够深入。
《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e1bf8de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2.png)
《望月》的教学设计《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月》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
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
哪四个地方?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
(出示画面)。
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
苏轼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苏轼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e3036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0.png)
苏轼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目标: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苏轼《望月怀远》这首诗的内涵,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导入:引用苏轼《望月怀远》的开头两句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请你们思考一下,苏轼在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思考一下他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拓展导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你们对月亮的感受和想法。
你们认为月亮对你们有何意义?教学设计一:诗歌欣赏1. 学生分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苏轼《望月怀远》的诗歌复印件。
2. 请同学们静读这首诗,并在纸上用自己的话记录下对诗中意象、情感和意义的理解。
3. 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提出一个共同的诠释。
教学设计二:文学探究1. 同学们已经对《望月怀远》有了初步的理解,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其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
2. 请阅读课本上关于苏轼和《望月怀远》的相关资料和解读,了解苏轼的创作背景和写作动机。
3. 分小组进行深入探究,讨论以下问题:a. 诗中的月亮象征着什么?苏轼想要通过月亮表达什么?b. 诗中的意象、音韵和修辞手法对诗歌的意境和节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c. 苏轼的诗歌以及其中蕴含的感慨和思考对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学设计三:创作与表达1.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望月怀远》的理解和感悟,运用自己的语言撰写一篇短文或写一首诗,表达自己对月亮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2. 每位同学独立完成,可以选择读出或朗诵自己的作品,也可以交给老师收集。
教学设计四:诗歌朗诵和分享1. 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苏轼的《望月怀远》或自己的创作作品。
2. 通过朗诵的形式,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体会诗歌中的音韵和意境,并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3. 朗诵结束后,同学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望月》教学设计(通用13篇)
![《望月》教学设计(通用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f638a6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4.png)
《望月》教学设计(通用13篇)《望月》篇1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8《望月》教学设计五21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教学准备:月下江景图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答)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二、感知大意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2、交流讨论: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相机解释:小外甥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闪烁光斑沐浴瞳仁比喻云絮封锁呵欠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一)感受月色美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望月》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案例:《望月》](https://img.taocdn.com/s3/m/6a1ac7b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3.png)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望月》是一篇散文,作者文化深厚,描述了她对月亮的热爱之情,以及她对于月亮背后所代表的人生哲理和情感表达的领悟。
本篇作品适合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月亮之美及内涵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以及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2.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通过本篇作品的阅读,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对月亮的热爱和喜欢,引导学生通过心灵之窗,去观察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兴趣。
(2)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联想文章,理解隐含的信息。
通过阅读,使学生积累相关的月亮知识以及人文哲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篇作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阅读教学-《望月》(2)教学方法①讲授法:解读课文,讲解篇章结构和文本内容,指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去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②情景模拟法:通过情境再现,让学生通过感性体验认识月亮之美及内涵的表达。
③讨论法:通过探讨让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并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④写作法:让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品味和风格,并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实施本次教学分为三个环节:预习教学、课堂教学、课后拓展。
1.预习教学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做课前练习,让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为课堂的深入讲解和学习打下基础。
2.课堂教学(1)供生读课文,听取读音译文,让学生了解生词的意义。
(2)文章阅读:通过解读文章,教学生从文章中提取出文本的主旨,让学生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受。
(3)情感诉说:让学生在课堂上模拟月亮的情境,让学生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眼中的“月亮之美”。
(4)小组讨论:让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分析课文阅读的心得体会,在集体讨论时把各个小组在讨论时得出的结论汇总,总结学生的收获和体会。
《望月》活动教学设计
![《望月》活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2929b30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97.png)
《望月》活动教学设计第一篇:《望月》活动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齐读课题。
(声音轻柔一点)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月》这篇课文围绕月亮,先写了作者看到的江中月(生齐读),接着写了诗人们看到的诗中月(生齐读),最后写小外甥看到的幻想中的月(生齐读)。
(课前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过渡:夜深人静,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首先到江轮甲板上欣赏江中月。
二、活动一:江中月1、轻轻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安详宁静皎洁(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感觉月亮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清辉。
你的朗读,让大家都沐浴在了一片清辉下。
我仿佛已在这片清辉下沉醉了。
你还画下了哪些令你心动的句子?(2)月光洒落在长江里……跳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有了流动的江水作衬托,月光又有了一份动态美。
)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
评价:你的朗读有了月光灵动的美。
其他同学也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独特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点点光斑就像一个个月精灵在跳动!听了你的朗读,江面上宛如又多了许多起舞的精灵。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江两岸……起伏着。
谈感受。
隐隐约约——朦胧美。
(把这份朦胧美读出来。
)(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里的花边是镀上去的,见过什么东西是镀上去的?(用镀组词)看老师手上这条镀了白金的手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很亮)对!就是这种感觉!月亮就像装饰品一样,为芦荡、树林和山峰镀上了一层闪着银光的花边。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351a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af.png)
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望月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月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月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提前从书籍或网络上搜集积累有关月亮的成语、诗句以及月亮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课前交流:有关月亮的谜语、成语、儿歌、诗句一、情境导入1、(多媒体课件出示月夜图)教师谈话导入:刚才我们课前交流的内容都与月亮有关。
是啊,自古以来,月亮和文学就有着不解之缘。
月亮,这位夜空女神,给人间带来多少美好的情趣!每当她在夜空出现,大地便呈现出梦幻景象。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亮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
今天,让我们和著名作家赵丽宏一起走上江轮的甲板,去欣赏江中的月亮,激发我们的情思与灵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静静的夜晚望月,要读得轻而静)二、整体感知1、师: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快速回顾一下课文,看看课文讲了些什么事?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赏江中月背诗中月谈心中月师:同学们预习的收获可真不少。
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与作者以及小外甥共同感受这迷人的月夜。
三、精读感悟(一)细赏江中月,感受月光清辉1、(课件出示月夜图片)师: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怎样的一幅江月美景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二自然段,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美美地读一读。
《望月》教学设计完美版
![《望月》教学设计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c3cf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6a.png)
《望月》教学设计完美版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望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望月》的背景介绍:通过给学生讲解作者、情节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文学技巧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作者使用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等,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阅读理解练: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并提升阅读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望月》的作者、情节背景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3. 文学技巧分析:选择几个关键的文学技巧,与学生一起分析,并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文学技巧。
4. 阅读理解练: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理解练的成绩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望月》的文本材料和相关资料。
2. 阅读理解练题目。
3. 课堂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教学延伸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撰写一篇关于《望月》的读后感或批评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望月》教案
![《望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35b753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d7.png)
《望月》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通过对中国古代诗歌《望月》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通过分析诗歌的音韵、意境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望月》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掌握《望月》的诗歌形式、韵律和修辞手法。
•分析《望月》的意象和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关注自然景物的美感和哲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月亮的浪漫情怀与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望月》的背景介绍•介绍白居易作为唐代诗人的背景和成就。
•分析《望月》的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望月》的艺术形式和特点•分析《望月》的诗歌形式和韵律。
•解读《望月》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 《望月》的意象与意义•分析《望月》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分析《望月》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讨论《望月》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4. 诗歌写作和赏析•引导学生进行《望月》的创作实践。
•分享和赏析学生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方法•讲授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讲解《望月》的背景、形式和意义。
•群体讨论: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分析与讨论《望月》的意象和意义。
•创作实践:学生通过自己创作诗歌,深入理解和表达对月亮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望月》的背景介绍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成就。
2.分析《望月》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分享《望月》的诗句,引发学生对月亮美感的探讨。
第二课时:《望月》的艺术形式和特点1.解读《望月》的诗歌形式和韵律。
2.分析《望月》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运用。
3.学生进行朗读演绎,感受诗歌韵律和意境。
第三课时:《望月》的意象与意义1.分析《望月》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2.通过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望月》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分享学生对月亮的感悟和理解。
《望月》教案设计1
![《望月》教案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97dfe06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b6.png)
《望月》教案设计1第一篇:《望月》教案设计125、望月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初读课文,学习了本课的生字生词,今天我们再次随着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一起去——望月(学生齐读课题)。
二、新授1、师读: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
此时此刻,我看到的江上月景如何?请同学们轻声朗读文中相关部分,并谈谈你的感受。
2、学生谈感受,并结合感受指导朗读。
3、在赵丽宏先生眼中,今晚的月亮是——安详的。
(板书:安详)4、好一幅安详的月夜江色图,让我们一起读出今晚月光的安详。
(配乐,全班齐读)5、在江轮的甲板上,只有我一人独享这美丽的月色吗?(引出小外甥)6、月亮,在“我”的眼中是安详的,那么在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默读文中相关段落,勾画出小外甥的解答,细细读一读,从中体会到什么?7、小外甥不假思索地回答:“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个比喻使“我”惊讶,“我”惊讶什么?——小外甥的爱幻想、聪明8、使“我”惊讶的不止小外甥这个别出心裁的比喻,还因为他是一位小诗人呢!你们看:(出示儿童诗)我们不禁感叹这小外甥可真是——爱幻想、聪明9、在小外甥的眼里这月是——调皮的(板书:调皮)10、让我们品味品味这首儿童诗!(全班齐读)11、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也像小外甥一样是爱幻想、聪明的,那现在不如你们也来练练笔,创作一首有关月亮的儿童诗,好吗?12、学生写诗后集体交流。
13、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也像你们一样描写过月亮。
(出示古诗)14、望着这一轮安详、调皮的月亮,这舅甥俩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请同桌的两位同学来像“我”和小外甥一样来对诗。
15、配乐,指名对诗。
16、文中那个大大的省略号,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起往下对。
我背“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你对“。
”我背“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你对“。
”我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对“。
”我背“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你对“。
”我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如何阅读散文教学设计(望月)
![如何阅读散文教学设计(望月)](https://img.taocdn.com/s3/m/b67cea2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41.png)
如何阅读散文教学设计——(望月)一、教学内容1、了解关于散文的根本知识;2、依据所提供的方法,感受散文的内容、行文思路;会赏析散文精美的言语,感受散文言语精妙,从而把握作者感情。
二、散文根底知识〔一〕、关于散文散文:与小说、戏剧、诗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散文主要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选材自由,形式灵敏。
神不散———主题明确集中。
〔二〕、散文分类按照表达方法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三〕、散文阅读的方法1、抓“标题〞,感知主要内容。
2、理“线索〞,理清行文思路。
3、品“言语〞,感受言语精妙。
4、悟“感情〞,把握作者感情。
5、析“哲理〞,感想生活真谛。
三、教材分析赵丽宏的散文,在上海、乃至全国都称得上独特。
有人曾以“清新、宏阔〞来概括赵丽宏的散文风格。
也有人称赵丽宏的散文为“美文〞。
其散文诚恳、清新、诗意、抒情,同时也是深邃、悠长的。
(望月)是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慧好学、爱梦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对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生动,聪慧好学、爱梦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四、教学过程〔一〕、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边读边思考:课文围绕“望月〞写了哪些内容?〔二〕、品读江中月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赏月,我观赏到了怎样的一幅月夜江景图呢?A、请大家自由的朗读这段江中月,注意轻轻地读,柔柔地读,读出你对这段文字的感觉来。
B、同学们,假设此时你就在这个晚上,你置身在这一片江天月色之中,你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C、让我们带着各自不同的感受轻轻地、柔柔地读一读这一片江天月色。
2、揣摩顺序引导学生揣摩从上到下、从近及远地观察写作顺序。
3、体会用词精当这段简短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优美的江中月色图,让我们身临其境。
这样的表达效果,一方面因为作者写的极有条理,另一方面因为作者用词精当传神。
哪些词你感觉用得好,画下来做批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使学生积累更多优秀的古诗文。
2、引导学生走进李白的内心,体会诗人狂放不羁想象,浪漫、豪放的性格及乐观、旷达的胸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诵读、感知,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结合网络资源体会诗歌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宇宙观、激发积累古诗的欲望。
教学重点:诵读并积累古诗文,感受人物内心。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狂放不羁想象,浪漫、豪放的性格及乐观、旷达的胸怀。
教学流程:一、了解诗人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吟诵几首关于月亮的古诗,走近一个人。
千百年来文人们都喜欢望月抒怀,王安石望月时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李清照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张若虚写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诗圣杜甫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仙李白写道:月初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常相随。
师:知道李白吗?你了解李白什么?生:我知道李白字太白,著有《李太白集》师:传说妈妈生他时做了一个梦,天上的太白金星钻到了她的肚子里。
孩子出生后,妈妈就给儿子取名为白,字太白。
生:号青莲居士。
师:他还称自己是谪仙人,“谪仙人”是什么?就是天上的仙人被贬到了人间。
生:诗仙。
师:李白诗写得特别好,所以称他为“诗仙”。
李白除了诗仙之外,还有一个“仙”,谁知道?生:李白性格豪放,特别喜欢喝酒交朋友,他还是浪漫主义诗人。
生:他与杜甫称为大李杜是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小李杜区分。
师:的确,李白性格豪放,喜欢饮酒作诗,难怪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中国历史上真正成为诗仙的,只有李白。
李白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歌,其中378首写到了月亮,所以李白又称为“月亮诗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群文阅读。
(板书:太白望月)二、初探眼中月,心中情1、检查预习情况师:课前要求大家朗读与预习群文阅读的资料,大家都预习了吗?(出示)——生(齐读):《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师:读得很熟练,学过这首诗吗?生:在一年级时学过前四句。
师:读一读.还在哪学过?生:在老师发的古诗积累里,学过前八句。
师:你来读一读?2、寻找诗人眼中月,心中情。
师:在这几句中诗人望到的是一轮什么样的月亮呢?(板书眼中月)生:读诗句汇报,白玉盘和瑶台镜。
师;表达诗人心中怎样的情感呢?(板书心中情)生读五六两句,表达了诗人喜爱之情。
是啊诗人之所以描写如此美轮美奂的仙境,实则是诗人追忆,开元盛世,国泰民安的社会景致。
但好景不长,接下来诗人又看到一轮什么样的月亮呢?3、探究眼中月,心中情。
请同学们画出描写月亮的诗句,并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在旁边批注诗人的心中情。
生:我从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了解到诗人此时看到的是一轮残月师:(板书:残月)是啊,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正置安史之乱前期,唐玄宗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边疆擅权把国家搞的乌烟瘴气。
诗人写这首诗意在唤醒当朝皇帝。
同时他也多么希望有后羿这样的大英雄出现啊。
生:读“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从这句话中我多出了渴望英雄出现,拯救国家于水深火热之中。
师:而诗人当时被皇帝赐金还乡,报国无门,对于李白这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侠义之士来说,是莫大的悲痛啊!读--生1:我从这句中还读出了诗人对当朝者的无奈: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师:是呀月亮都已沦没不清,还有什么可看的呢?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生2: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我从诗人这句话中看出诗人的担忧。
师;是呀,诗人不忍一走了之,内心依旧矛盾重重,忧心如焚。
(板书)师:我们一起尝试背诵一下这首诗的后四句,好吗?4、形成群文,小组探究师:在后面的两首诗中,诗人又会望到什么月亮呢?心中又有怎样的情感呢探究提示:1、先自读诗句,用横线画出后两首诗中写月亮的句子。
2、利用网络资源,小组探究:诗人的眼中月,心中情是什么?完成《太白望月》学习卡。
三、举杯邀月成三人1、巩固学法,汇报眼中月师:李白被称为“月亮诗人”,除了和我们一样“望月”,还会什么?一起看第二首诗歌(出示),谁来朗读?生:《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师:大家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那句话是写月亮的?生:读写月亮的诗句师:此时诗人眼中的月亮还是白玉盘吗?还是那轮残缺不全的月亮吗?生;不是,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诗人已把月亮当成了自己的朋友,师:是呀,诗人已把他当成了活生生的人。
(板书:人)2、分享成果,体会心中情师:中国有句古话叫“一人不喝酒,二人不赌博”。
这首诗却写了什么?生:一个人喝酒,没人陪伴,感觉很孤独。
师:(板书:孤独)为什么感到孤独?生:我们组根据收集的资料汇报,李白在朝中不能被重用,加之权贵们的排挤,嫉贤妒能。
师:相机补充。
诗人天生我初四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壮志。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英雄气概师:还从哪里看出李白一人喝酒,与众不同?生: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我唱歌的时候,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的时候,月亮也伴随着我。
师:为什么李白喝着喝着,就要载歌载舞呢?生:想和月亮、影子欢愉,因为月亮是有生命、有情感、有心灵的,想和月亮倾诉。
3、走进诗人,读出情感师:李白把月亮邀请到自己身边,和自己同欢同乐。
那么读这首诗,你读出热闹,还是孤独?生1:李白很孤独。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没有亲朋好友陪伴。
生2:李白很孤独。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没有人陪伴,只能邀请月亮、影子。
生3:既孤独,又欢乐。
邀请了明月、影子以后,变得不孤独了。
师:李白一人喝酒,也能喝出情调、浪漫、快乐!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给我们的启示。
(板书:浪漫)我们再读这首诗(教师示范,相机指导,学生诵读)师:读诗,怎样才算读好了?就是要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既孤独,又欢乐。
孤独的是他的行,欢乐是的他的心。
李白和月亮之间的情缘,太深太深。
四、青天有月来几时师:李白虽然一生壮志未酬,打他一直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出示《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1、形成方法,交流眼中月师:有哪些句子写了月亮?生:汇报读诗句2、分享心中情师:从这些写月亮的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青天有月来几时?诗人向月亮发问,所问的问题也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通过查阅资料,对于月亮什么时候有的?至今仍是个迷。
足以见得诗人旷达的胸怀。
师:(板书旷达)这首诗仅仅是在探讨这些问题吗?生:读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诗人感叹人生短暂就像流水一样稍瞬即逝,课明月却是永恒的。
3、升华情感,把握当下,珍惜时间师:说得多好啊!难怪诗人最后发出如此慨叹,读生读最后一句。
师:这是诗人惊醒后人珍惜今生点滴光阴,在瞬间把握永恒啊!这就是这位伟大的诗人的不同处,他在望月时不仅仅是在表达: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情(手指黑板)此时跟诗人交流的还是那轮残月吗?还是与他载歌载舞的友人吗?师:(板书神)既能照古人,又能照后人的神啊。
一起诵读这首诗歌。
(生诵读全诗)五、拓展群文1、老师引导读其他关于李白写月亮的诗句。
李白咏月,不像别的诗人仅留下若干名篇名句,他还用多不胜计的篇句勾勒出了一个特殊的世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将进酒》节选《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节选前代诗人还只是在看到明月之后联想到异地的亲友或进而想托明月寄去自己的一片深情,而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所在。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还有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的情愫《子夜吴歌.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月朗风清,风送捣衣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
同时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能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2、学生汇报读诗句。
《峨眉山月歌》《雨后望月》总结:一位名人说过: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伟人,是不可爱的;一个民族出了伟人而不知道崇拜,那就更加可悲。
我们民族有幸诞生了李白这样的伟人,就让我们走进李白、学习李白、崇拜李白!板书:眼中月心中情残月忧心如焚友人孤独浪漫神旷达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