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属性及其民事损害赔偿问题
论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属性及其民事损害赔偿问题

The legal nature of the diseases caused by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ir damages 作者: 冯开红;陶建华
作者机构: 浙江开红律师事务所
出版物刊名: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页码: 36-39页
主题词: 血液制品;侵权责任;民事赔偿;医疗事故;合同责任;输血感染疾病
摘要:因输血导致受血者感染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诸如此类案件的定性、因果关系的判断、归责原则的确立、甚至法律法规的适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致使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既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供遵循,也无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据引用,以致相同的案件会产生差距甚远或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属性及其民事损害赔偿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归责原则及法律责任

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归责原那么及法律责任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归责原那么及法律责任[摘要] 输血是治疗疾病与保障患者生命的重要医疗措施,由于输血感染疾病案件的频繁发生,输血平安问题及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归责问题成为医学和法学领域关注的焦点。
本文通过分析无过错输血感染的特征及法律适用现状,进一步明确其归责原那么,并对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责任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无过错输血感染无过错责任法律责任1.无过错输血感染概述1.1 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概念输血感染,是指血液被细菌污染或含有病毒而使患者出现血液污染反响或感染其他疾病,包括有过错的输血感染和无过错的输血感染。
所谓无过错输血感染,是指医方在没有成心或过失等主观过错的情况下,所造成患者出现血液污染反响或感染其他疾病的损害后果【1】。
造成无过错输血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窗口期〞和“漏检率〞的存在。
病毒感染初期血清检测病毒抗体一般不能呈阳性反响,经过80-180天左右才能呈阳性反响。
这段时间虽然检测不出病毒抗体,但其血液中已存在病毒,具有传染性。
另外,目前我国病毒抗体诊断试剂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在95%左右,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即存在漏检的可能【2】。
“窗口期〞和“漏检率〞的存在直接导致了无过错输血感染问题的不可防止性,也使无过错输血感染成为了医学和法学领域的焦点。
1.2 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构成要件一般来说构成无过错输血感染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第一,患者在医疗机构内输入其提供的血液后感染,造成身体伤害的事实发生;第二,医疗机构输血、手术的整个治疗过程是按医疗常规进行的,手术器械和手术室的环境消毒等工作是严格按标准执行,无医疗上的过失;第三,血站整个供血过程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的,检验所用的试剂是标准试剂,血浆、全血血样经初检、复检结果均为阴性;第四,采供血方不能提出原告感染的事实与输血无关的资料,也不能提供证明原告自己通过其它途径感染证据。
因此,从医学角度来说,无过错输血感染属于目前科学水平难以防止的并发症。
输血致感染病毒的损害赔偿问题分析

输血致感染病毒的损害赔偿问题分析
陈兴华;李英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年(卷),期】2003(016)002
【摘要】输血是抢救意外受伤者经常使用的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因输血导致受血者感染病毒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何界定血液的法律属性,是否适用产品侵权责任,怎样从法律上保障对因输血造成感染病毒的受害者进行救济是本文思考和讨论的重点.【总页数】4页(P67-70)
【作者】陈兴华;李英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0223;云南大学法学院,云南,昆
明,65002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F51
【相关文献】
1.一例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损害赔偿案评析 [J], 殷宏;侯德强
2.一例因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损害赔偿案评析 [J], 程宗璋
3.输血致胎儿病毒感染的损害赔偿研究 [J], 李菡;蒲川
4.输血感染责任之归责原则的反思与重构——以"输血感染HIV病毒案"为例 [J], 张玲
5.输血感染,究竟谁之过?——为一起输血感染病毒案“辩护”之后…… [J], 徐青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

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探究焦作市中心血站裴和平血液是生命的活力,力量的源泉,自从输血技术临床应用以来,输血行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同时也成为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输血感染病毒的法律是务研究显的十分重要。
输血感染病毒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1995以前血液安全观念的淡薄,由于医疗机构技术操作的不规范,采供血混乱所造成。
随着医学界对血液病毒认识的深入,血液病毒诊断标准和检测手段的规范化为法学上民事责任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参数。
使医患双方明确自己在输血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
一、输血感染病毒赔偿的请求权(一)损害赔偿关系的基本结构损害赔偿关系的基本结构是加害人和被害人。
在输血感染病毒诉讼中,加害人是医方,被害人是患方。
医方包括医院和血站。
一般而言,输血医疗行为的完成依赖于医院和血站的配合。
在输血感染病毒诉讼中,虽然输血行为都是由具体医务人员而为,但法律意义上的损害赔偿义务人应是医疗机构,即医院和血站。
患方包括患者本人和患者的利害关系人。
对应而言,直接受到病毒感染的患者当然是患方的一部分。
除此之外,根据《民法通则》第119条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1条规定,患者的法定扶养权人、父母、配偶、子女及为患者支付丧葬费的人都是患者的利害关系人,也有权主张损害赔偿。
故患者和患者的利害关系人均为赔偿权利人。
(二)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的一般原理由于现代法律均为抽象的规定,并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调整社会关系,因此时常发生同一事实符合数个法律规范的要件,致使这些规范都可以适用该事实的现象,在学说上称之为规范竞合。
当医患之间存在医疗契约时,医疗损害行为既因为没有适当地履行债务而构成债务不履行,也因为侵害了患者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而构成了侵权行为,这时就形成了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
患方可以本着以最低的费用保障自己最大权益的原则来选择行使权利。
(三)患方选择侵权请求权更有利于纠纷的解决医方同患方的关系可以分为医方同患者的关系和医方同患者的利害关系人的关系。
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

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研究导论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和动力,自从输血技术临床应用以来,输血行为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同时也成为传播疾病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比注射毒品、性接触和母婴接触等传播途径,输血传播病毒的机率最高,因而输血感染艾滋病、丙肝、梅毒等疾病给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1983年,法国爆发了世所罕见的“输血丑闻”,引发了全球对输血感染病毒法律责任的讨论。
1997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曾在《血……输血感染病毒事件的激增,是由于国家血液安全观念的淡薄,是由于医疗机构技术操作的不规范,更是由于医疗损害赔偿理论研究的缺失。
医患双方地位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致使许多本已不健康的患者雪上加霜,也使医方因诉累而感慨。
在司法实践中,输血行为的过失标准、因果关系的认定、损害赔偿的范围及其计算方法,直接关系到赔偿的具体数额,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利益平衡。
随着医学界对血液病毒认识的深入,血液病毒诊断标准和检测手段的规范化为法学上民事责任研究提供了更为清晰的参数。
能够借助侵权行为法律的规范功能,使医患双方明确自己在输血治疗活动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减少临床输血损害的发生,增进患者的身心健康,促进临床用血技术的发展,将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法律生活得不到理论的指导,医患双方的权利将都得不到切实的维护,本文意在为输血感染病毒侵权赔偿理论系统化尽绵薄之力。
一、输血感染病毒赔偿中责任竞合时的请求权选择(一)损害赔偿关系的基本结构损害赔偿关系的基本结构是加害人和被害人。
在输血感染病毒诉讼中,加害人是医方,被害人是患方。
医方包括医院和血站。
一般而言,输血医疗行为的完成依赖于医院和血站的配合。
本文所指医院是广义上的,包括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医院、卫生院、疗养院、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以及急救站等医疗机构。
本文所称血站,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采集、制备、储存血液,并向临床提供血液的公益性医疗机构。
论无过错输血感染的法律责任与患者补偿机制

[ 关键词 ]无过错输血 ;法律 责任 ;患者补偿
[ 中图分 类号 ]D 9 1 3 [ 文献标识 码]A [ 文章编 号]1 0 0 3— 7 4 6 2( 2 0 1 3 )0 5— 0 0 7 4— 0 4
无过错输 血感 染是 指医方在没有故意或过失等 主观过错 的情况下 ,所造成 的患者 出现血液 污染反应 或感染其 他疾病 的损 害后 果。 无过错输血感染应具备 以下要件 :第一 、输血感染 发生 在患者输血的过程 中,排除在输 血前 或输血后感染的所有情况 ;第二 、必须有损害发生 的结果 ,即患者 由于输血感 染造 成人体 损害 的事实 ,患 者健康 权 或生命权 受到损害 ;第 三 、医方严格按照相关规定 以及技 术规范 进行输 血 ,尽到 了合理 注意义务 ,主观 上不存 在过错 。临床输血实践显示 ,无过错输血可能感染 的病原 体主要 包括 :乙肝病毒 、丙 肝病毒 、丁肝病 毒 、艾 滋病
展 ,是极为不 妥的。我国多位学者也对无过错输 血感 染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提 出了否定意见 。 “ ( 二 )无过错 输血感染不应 当采用公平 责任原则 。
公平 责任原则 是指在双方 当事人对 损害结果的发生均无 过错情况下 ,根 据公平 正义精神 及 当事人 财产状 况及 其他实 际情况 ,由加害人对受害人损害 给予适 当补偿 的归 责原则 。其 主要 特征是 只适 用于各 方均无 过错 的情形 , 根据各方财产状 况及其实际情况 ,以公平 的观念 作为分配损害 的标准 。《 民法通则 》第 1 3 2条规定 :“ 当事人 对造 成 的都没有过错 的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由当事人 分担民事责任” 。该条规定 了公平责任原则 。在我 国,鉴 于过错
论输血感染案件的损害赔偿责任

论输血感染案件的损害赔偿责任
李黎明
【期刊名称】《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7(029)005
【摘要】在输血感染案件中,血站所承担的民事责任性质应当是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产品责任;就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而言,存在着输血感染事故的责任竞合问题;对患者的损害赔偿包括患者及其近亲属的财产损失赔偿和精神损害赔偿.
【总页数】3页(P52-54)
【作者】李黎明
【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
【相关文献】
1.输血感染丙肝纠纷案例的民事赔偿责任 [J], 黄畦;宋咏堂
2.从两起人身损害索赔案件看连带赔偿责任 [J], 杜寿兴
3.数人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中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 [J], 薄晓波
4.医疗意外险赔偿责任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分析
——以无过错输血感染HIV的医疗损害赔偿为例 [J], 王小荣
5.输血感染丙肝损害案件分析 [J], 裴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因果确定王慧

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和因果确定王慧发布时间:2021-09-22T09:26:04.009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18期作者:王慧[导读] 随着临床用血的大量增加,患者因接受输血治疗而感染病毒的案例屡见不鲜。
对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血液方面并未加以修改。
西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摘要:随着临床用血的大量增加,患者因接受输血治疗而感染病毒的案例屡见不鲜。
对此,《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血液方面并未加以修改。
但从司法实践来看,由于对该法条的理解不同,法院在审理输血感染致害案件时往往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
本文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政策、医学技术和伦理等方面,分析输血感染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因果关系等问题,以期早日建立起完备的输血感染的救济体系。
关键词:输血感染;无过错原则;盖然性因果关系;风险分担一、问题的产生与《侵权责任法》相比,《民法典》根据新的《药品管理法》,在被求偿范围中增加了药品上市许可人,其与生产者之间可能不是同一主体,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对药品质量终身负责。
还用消毒产品替代了消毒药剂,涵盖更为广泛,也更符合实际情况,但在血液方面并未加以修改。
该条将血液与医疗产品合并在一起并列规定,确立了我国血液致害侵权责任认定的基本规则,由此引导了一种较为普遍的认识:血液致害适用与医疗产品相同的严格(无过错)责任原则。
王利明教授、杨立新教授均持这种观点。
然而梁慧星教授则认为:该条文仅是旨在方便患者索赔,并未改变归责原则,故仍应适用作为一般条款的过错责任原则。
除此之外,由于病毒感染的途径并不唯一,患者缺乏专业知识,输血感染侵权的举证也成为该类型案件处理中的一个重大障碍,因果关系的证明究竟应当达到何种程度?再加之“窗口期”和“漏检率”的存在,更是给输血感染侵权问题的解决增加了难度。
输血感染案件频发,而医患关系不容乐观,输血感染侵权问题亟需解决。
二、输血感染的归责原则笔者认为,在无过错输血的情况下,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和公平公正的理念,应该明确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输血感染民事责任研究

四、民事证明责任的确定因素
四、民事证明责任的确定因素
确定证明责任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案件的性质、当事人的举证能力、证 据的来源和可获得性、以及法律的规定等。例如,对于一些涉及公共利益的案件, 可能需要将证明责任分配给特定的当事人;而对于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可 能需要将证明责任分配给另一方当事人。此外,当事人的举证能力也会影响证明 责任的确定,例如,一方当事人可能拥有更多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
二、输血感染及民事责任概述
二、输血感染及民事责任概述
输血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输血过程中,因血液制品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的污染,导致患者感染的一种风险。这种感染可能导致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死 亡。因此,输血感染的风险是医方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输血感染及民事责任概述
在法律上,因输血感染导致的民事责任主要表现为赔偿责任。根据中国《侵 权责任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过程中因过失导致患者人身损害的,应 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对于输血感染案件,医方通常被认为负有主要责任,因 为他们有责任确保所提供的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在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的分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不同的案件情 况和法律规定,证明责任可以由原告、被告或者法院进行分配。一般来说,原告 需要承担提供证据证明自己主张的责任,而被告则需要承担反驳原告主张并提供 证据的责任。如果法院认为案件事实不清,可以要求当事人提供更多的证据或者 对已有的证据进行质证。
五、结论
五、结论
输血感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还给社会带来 了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输血安全,通过法律手段规范医 疗行为,保护患者的权益。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降低输血感染的风险,为 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输血感染致损赔偿归责原则的探究--从《侵权责任法》第59条窥见

输血感染致损赔偿归责原则的探究--从《侵权责任法》第59条窥见张倩;钱矛锐【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4(43)8【摘要】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至今对血液的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灭活技术尚未完全解决,输血感染还难以完全避免[1]。
细菌、病毒、寄生虫、螺旋体均可经输血传播,其中病毒对受血者威胁最大,特别是丙型肝炎病毒(HCV )和艾滋病病毒(H IV ),丙型肝炎容易慢性化,对受血者健康危害大;艾滋病病死率极高,无特殊治疗方法[2]。
而其他因输血感染的疾病如乙型肝炎、梅毒、疟疾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对受感染者造成经济、心理和生理上的打击。
虽然,我国2010年颁布的《侵权责任法》第59条指出,输血感染赔偿问题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输血感染者求偿仍然困难,甚至部分感染者得不到赔偿。
为改善这一状况,有必要以该法条为基点,对我国输血感染的致损赔偿归责问题进行探究。
【总页数】2页(P1001-1002)【作者】张倩;钱矛锐【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重庆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 40001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浅论我国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论公平责任原则能否成为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 [J], 张璐;曹珊珊;丁超萍;2.论侵权责任法雇主转承责任之归责原则——兼评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第9条[J], 尹海文3.《侵权责任法》中医疗损害赔偿归责原则及举证责任分配探析 [J], 王文艳4.扩展中的侵权责任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抛坠物致损责任为视角 [J], 谭玲;5.扩展中的侵权责任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7条抛坠物致损责任为视角 [J], 谭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输血损害赔偿纠纷的民事责任探讨

输血损害赔偿纠纷的民事责任探讨【摘要l 输血引起的赔偿纠纷时有发生,而目前尚缺乏调整该类案件的法律规定,由此引起了司法实践中的混乱。
本文从民事责任的性质、民事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等方面来探讨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输血,医疗纠纷,民事责任【中图分类号】d913;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297(20XX)01一o032—03临床输血感染上乙肝、丙肝、艾滋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而诉至人民法院的案例也不在少数,人民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应当适用什么样的法律、遵循什么原则,目前尚无定论,各地法院也根据不同的原则进行裁判,从而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一致响。
本文主要从民事责任的性质、民事归责原则、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等方面来探讨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的民事责任的相关问题。
一、输血引起感染的原因输血引起感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所输血液含有肝炎或艾滋病等病毒,这样一份含有病毒的血液从献血者体内采集后为什么会被输入病人的体内呢?原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血站或医疗等单位违反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在供血方面,各供血单位应当遵循一定的义务。
具体来说血站有不得违反操作规程采血、对献血员在采血前必须进行体检、血液采出后必须进行检验、不能向医疗机构提供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等义务;医疗机构有不得将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用于患者及遵循临床用血规范等义务。
对这些义务,法律都有明文规定,若有关部门不遵守这些规定,就可能使这份含有病毒的血液输入病人体内造成受血者的感染。
(二)“窗12’期”因素在病毒感染初期,血清检测肝炎病毒抗体呈阴性反应,经过20~180天左右血清检测肝炎病毒才呈阳性反应,从肝炎病毒感染到血清肝炎病毒抗体转阳性这段时间,虽然检测不出肝炎病毒抗体,但其血液中已有肝炎病毒存在,具有传染性,这种现象即称为血液检测的“窗口期”。
我国以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均是通过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方法进行血液筛选的,处于“窗口期”的血液输给健康人,便会造成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导致丙肝赔偿标准

输血导致丙肝赔偿标准摘要:1.输血导致丙肝背景介绍2.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3.赔偿标准的具体内容4.实际案例分析5.结论正文:一、输血导致丙肝背景介绍丙型肝炎(HCV)是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血液制品管理和检测技术的局限,输血成为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国自20 世纪80 年代起,已逐步加强对血液制品的管理,降低了输血传播的风险。
但对于那些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的患者,他们的权益保障问题仍然值得关注。
二、赔偿标准的法律依据针对输血导致丙型肝炎的赔偿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提供了依据。
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主张损害赔偿。
三、赔偿标准的具体内容关于输血导致丙型肝炎的赔偿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医疗费用:包括诊断、治疗丙型肝炎所产生的费用。
2.误工费:患者因治疗丙型肝炎而导致的误工损失。
3.护理费: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专人护理的费用。
4.残疾赔偿金:如果患者因感染丙型肝炎导致残疾,可依法主张残疾赔偿金。
5.精神损害抚慰金:对于因输血感染丙型肝炎给患者带来的精神痛苦,可主张精神损害抚慰金。
四、实际案例分析以某一实际案例为例,患者A 因手术需要输血,在输血过程中感染了丙型肝炎。
经过诊断和治疗,A 花费了一定的医疗费用,并因此影响了工作。
A 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审理后认为,医疗机构在血液制品管理和检测方面存在过错,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医疗机构赔偿患者A 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
五、结论输血导致丙型肝炎的赔偿问题涉及患者的合法权益保障。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患者可以向医疗机构主张损害赔偿,包括医疗费用、误工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输血法律法规详解

输血法律法规详解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救治手段,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有效和合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输血行为。
首先,我们要了解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伴随着各种风险和问题。
例如,输血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等。
为了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输血操作,预防和控制输血相关的风险,制定输血法律法规就显得尤为必要。
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是输血领域的重要法律之一。
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提倡十八周岁至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这一规定旨在保障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同时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
法律还对献血的组织、管理以及采血机构的职责等方面作出了详细的规定,以保证献血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另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也是输血管理中的重要法规。
该办法对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管理组织和职责、临床用血计划、血液储存、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审核、临床用血不良事件监测报告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范。
例如,医疗机构应当设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负责本机构临床合理用血管理工作;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临床用血需求设置输血科或者血库,并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在输血操作方面,相关法律法规也有严格的要求。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输血的操作规程,进行输血前的检查和评估,包括对患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等。
同时,要对输血过程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对于输血后的效果,也应当进行跟踪和评估。
在血液制品的管理上,法律法规同样严格。
血液制品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和质量控制,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对于非法采集、供应血液或者制作、供应血液制品的行为,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
这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血液制品流入医疗市场,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输血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涉及到法律责任的问题。
输血导致丙肝赔偿标准

输血导致丙肝赔偿标准丙肝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其主要途径为静脉传播,如输血、血液制品的使用以及注射毒品等。
由于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有时会因为输血而导致丙肝,所以在此情况下,需要予以相应的赔偿。
对于因输血导致丙肝的赔偿,通常是以两种方式进行处理,分别是法律赔偿和医疗赔偿。
法律赔偿是指患者通过司法途径,要求输血机构或相关医疗机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赔偿金额,而医疗赔偿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进行调解和协商,由相关机构或保险公司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
在法律赔偿方面,赔偿的标准通常由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判决或调解,并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输血机构或相关医疗机构的过失程度:如果输血机构或医疗机构存在明显的过失行为,例如没有严格执行献血者筛查制度,未能排除携带丙肝病毒的献血者,那么赔偿的金额可能会更高。
2. 患者的损害程度:这包括患者对丙肝的影响以及丙肝对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影响。
例如,丙肝可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这些后果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能力。
3. 法律的规定和标准:各地区的法律对于医疗事故的赔偿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进行裁决。
在医疗赔偿方面,通常是由医疗机构或保险公司来支付患者的医疗费用,赔偿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等与治疗丙肝相关的医疗费用。
2. 康复费用:包括康复训练费用、康复设备费用等,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和功能的费用。
3. 误工费用:如果丙肝导致患者在一定期间内无法工作,医疗机构或保险公司可能会支付相应的误工费用。
4. 抚慰金:在一些案件中,为了平衡患者的心理和精神损失,医疗机构或保险公司可能会支付一定的抚慰金。
需要注意的是,输血导致丙肝的赔偿标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的,不同的案件可能会有不同的赔偿结果。
对于受害者而言,重要的是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寻求专业的法律或医疗援助,确保能够获得应有的赔偿和补偿。
浅谈输血感染侵权的归责原则

但是 , 应 当以什么理论作 为诉讼 根据 , 学界却 直 缺乏明确主张 。 若其诉讼请求 一直无 法得到法 律理 论的支持则会背离 民法保护弱者 的基本立 场 。 首先是 血液的法律属性 问题 。部分学者认 为 ,
一
根据 《 药 品管理 法 》 第 1 0 2 条规定 , 血液 制品属于
理方式 。
、
原 告谷某某 为治疗 痔疮 而到被告 某某 县 医院 手术 。治疗过程 中 , 被告 医院并未按照法律规定对 原 告所输 血液进行合 理全 面的病 毒检测而 导致原 告染上丙肝 ,因此 , 谷某某一纸诉被告某某县 医院 承担 医疗损害侵权责任 。 法庭认定被告医院在输血过程 中存在过错 , 从 而导致原告被输入 了 “ 不合格血液”造成 了损害 , 根据 过错责任 原则要求 被告 医院对原 告承担 侵权
收稿 日期 :2 0 1 7 . 0 4 . O 1 作者简介 :魏海滨 ( 1 9 9 1 一) ,男,福建福州 人,福建 师范大学法学院 2 0 1 5 级 研究生 ,法律硕士 ( 非 法学 ) ,研 究方 向 : 民商 法 。
9l
药品的范畴,而药品属于产品。而有的学者则认为 , 医院及血液中心不以营利为目的, 血液的使用仅收取 成本费用而并非经营销售 ,因此血液不是产品。 ‘ 由法律属性的问题 可以引 出J J j 责责任的分歧 。 部分学 者认 为 , 若 医院或血液 中心对于输血致受血 者感染 病毒存在过错 , 则应按照过错责任原则或过 错 推定原则来处理 , 同时在 医院及血液 中心 内部 可 以适 用公平责任原则 , 共 同分担损 害。而部分 学者 认为, 血液作 为产 品 , 就应 当根据无过错责任 原则 来处理 ,由医院或血液 中心共 同承担 责任。然而 , 在这些问题上 ,学术界仍未有统一 的定论 。 二 、输血感 染侵权 的归责原则及其困境 ( 一) 输血感染侵权 的归责原则 1 . 血液 的法律属性及其对应的归责原则 目前 ,国 内因输 血感染侵权的归责原则体 系包 括: 过错责任原则 、 过错推定原则及无过错责任原则。 ( 1 ) 过错责任原则 梁慧 星教授 认为 ,依据文 义解 释 ,“ 加工”是 指l l 业加 日必须改变原材料 的某些基本特征 , 而输 血用血液 不符合我圈 《 产品责任法 》 规定 的产 品定 义,不构成加 l 厂 。另外 ,血液并非劳动生产 的 成果 ,输 行 为也不等同于产品销售 。
输血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基本案情张某某,男,35岁,因突发心脏病入院治疗。
入院后,医院对张某某进行了血液检查,发现其血红蛋白值低于正常范围,需进行输血治疗。
经家属同意,医院为张某某进行了输血。
然而,输血后不久,张某某出现了发热、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经检查发现,张某某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家属认为,医院的输血操作存在过错,导致张某某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遂将医院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1. 医院是否尽到了输血前的告知义务?2. 医院是否存在输血操作过错?3. 张某某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操作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三、法院判决1. 医院尽到了输血前的告知义务。
法院认为,医院在为张某某进行输血前,已向家属说明了输血的目的、可能出现的风险以及输血后的注意事项,并签署了《输血同意书》。
因此,医院尽到了输血前的告知义务。
2. 医院不存在输血操作过错。
法院认为,输血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医疗行为,医院在输血过程中严格遵守了相关操作规程,对输血器材进行了严格消毒,并选择了合格的血液制品。
根据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医院在输血操作过程中存在过错。
3. 张某某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操作不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认为,虽然张某某在输血后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但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输血传播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例,应排除其他传播途径的可能性。
经调查,张某某在输血前已有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故法院认定张某某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与输血操作不存在因果关系。
四、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输血纠纷案,涉及输血法律法规的多个方面。
以下是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该法规定了献血的原则、献血者的权利和义务、采血机构的职责等,旨在保障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医疗机构的基本条件、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明确了医疗机构在输血工作中的职责和义务。
3. 《血液制品管理条例》该条例规定了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管理,保障血液制品的质量和安全。
刍议输血感染案件的法律责任

刍议输血感染案件的法律责任【摘要】有关输血感染损害赔偿等医疗纠纷是近来医学界、法律界所经常涉及的话题,对此的研究存在着诸多的观点。
本文x寸输血感染赔偿纠纷是否适用产品责任、是否存在侵权与违约的竞合以及无过错输血感染案件是否采用公平责任发表作者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输血感染,医疗损害【中图分类号】D922.16: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297(XX)01—0043—03Legal liabilities on the cases of transfusion infection.HUANG Liang.The People’s Court of Nanchang ,Jinng5“W“ i214021[Abstract] Dispute on compensatlon arising from transfusion infection is now become a hot tonc for both medica1 and 1e—gal profession ,over which there exist numerousviewpoints.This article seeks to express author’s position in terms of whetherthe product liability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eases of transfusion infection,whether the concerned party ma3r select tort law orcontract law for remedy,and whether the fair liability may be applied to non~default blood transfusion infected cases.【Key words】Transfusion infection,Medical compensation claims近年来,临床输血感染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疾病的事件时有发生,为此诉至法院的也不少,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对此类案件作了一些研究,存在着诸多的分歧ll。
输血感染艾滋谁担责 律师解析医疗责任划分

输血感染艾滋谁担责律师解析医疗责任划分导语:医院,对于大多人来说都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医生被我们亲切的称为“白衣天使”,因为她帮助我们驱赶病魔,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
可是,当你被这位天使伤害时,你该怎么办?面对层出不穷的医疗事件,在我们抱着得到健康的心态去医院接受治疗时同样也会多了一丝担心……热点事件53岁的工程师李杰(化名)因患有肝硬化到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先后多次输入来自广州某血液中心的红细胞和血浆,之后李杰被检测出HIV结果转阳性。
李杰认为是输血感染了HIV 病毒,于是将广州某血液中心告上法院,索赔治疗费、精神抚慰金等共计38万余元。
昨日,记者从广州市黄埔区法院获悉,本案在主审法官调解下,当事人双方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血液中心一次性向李杰支付7万元,且双方约定以后不再因本案相互追究任何赔偿责任。
>>详细内容(链接:/news/62337.aspx)律师观点路焜律师:感染HIV的途径,主要是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血液传播。
本案中,如果排除了性传播、母婴传播,那输血导致HIV的可能性就很大,文中李杰也称“依据广州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也明确说明李杰感染艾滋病是输血所致”。
我国现行法律对血液的采集、供应以及血液制品的生产、经营活动等有严格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依法执行,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刑事犯罪。
血液中心在本案中也声称其采供血过程中完全合法、不存在过失、提供给李杰的血液完全合格。
故本案的争议焦点是李杰感染HIV的具体途径是什么?与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是由于输了血液中心提供的血液导致的,则血液中心就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不是,则血液中心没有责任。
因本案是以法官调解方式结案,故无法对本案的争议焦点给出准确结论。
董补民律师:血液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存在的动力。
不洁的或被病毒感染的血液直接输入人体又将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渠道,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命。
特别是人类发现HIV病毒后,血液成了重要的传染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属性及其民事损害赔偿问题【内容提要】因输血导致受血者感染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我国司法实践中对诸如此类案件的定性、因果关系的判断、归责原则的确立、甚至法律法规的适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致使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既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供遵循,也无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据引用,以致相同的案件会产生差距甚远或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
本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输血感染疾病的法律属性及其民事损害赔偿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因输血导致受血者感染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已成为全球性的话题。
1985年,法国爆出了世所罕见的“输血感染案”丑闻,致使引出对输血感染者疾病法律责任问题的讨论。
在我国,输血感染疾病引起的法律诉讼也越来越多。
仅1995年,全国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统计中就发现供血者有697例是爱滋病病毒感染者,至1997年9月底,中国爱滋病病毒感染者总数已上升到8227例,病人168例,其中经血液途径感染的就有1440例(注:阿计:《血祸——“献血法”出台背景透视》,载《人民警察》1998年第9期。
)。
由于输血感染疾病的医疗事件日趋增多,同时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和法律意识的提高,受害者向人民法院得起的诉讼也随之增加,要求血站和医疗机构予以损害赔偿的案件已呈快速上升趋势。
自从1983年8月黑龙江肇东市人民法院判决全国第一起输血感染乙肝、丙肝混合型肝炎案,法院判令肇东市血站赔偿原告宋子平245,000元后(注:朱强:《关注输血感染丙肝案件》,载《南方周末》1999年2月26日第2版。
),河南、山东、山西、湖北、上海、浙江、广西等许多省、市、自治区先后出现了一系列因输血感染疾病而引发的民事损害赔偿案件。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司法实践中对诸如此类案件的定性、因果关系的判断、归责原则的确立、甚至法律法规的适用等一系列问题都存在不同的看法。
法院在审理这类案件时既无明确的法律法规可供遵循,也无相应的司法解释可据引用,以致相同的案件会产生差距甚远或者截然不同的审判结果。
例如:欧美仙诉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输血感染丙肝损害赔偿案和史海燕诉南昌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南昌市第一医院两个输血感染丙肝损害赔偿案,欧美仙与史海燕分别因在被告医院治病输血而感梁丙肝。
经查,所输血液的供血者均为抗-HCV阳性,只是一供血者在供血后十余天作出阳性结果;另一个则在供血前即呈抗-HCV阳性。
但前者被海宁市及嘉兴市两级法院驳回诉讼请求;后者被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由被告承担赔偿234435元(注:[1996]海硖民初字第38号及[1997]嘉民终字第29号民事判决书;[1996]东民初字第429号及[1997]洪民终字第116号民事判决书。
)。
以上两案审判结果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
实践中的差异反映了立法和理论上的迷惘与对立。
本文拟对输血感染疾病纠纷所体现的法律关系性质、尤其对血液的法律属性,血站、医院与患者之间属侵权损害赔偿纠纷还是医疗服务合同纠纷抑或两者竞合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欢迎法律界的同仁批评指正。
[!--empirenews.page--] 二、输血感染疾病法律性质的界定任何一项涉讼纠纷,对于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性质的认定都是首先必须解决的。
就程序而言,它涉及到原、被告人之间举证责任的分配,为法官最终对案件因果关系的判断打下基础;就实体而言,关系到归责原则的确立和法律的适用,也即为判决定下基础。
输血感染疾病所引起的纠纷自然也不例外。
而且不同于目前法律依据明确、法律关系清晰的绝大多数民事案件而言,恰恰在这一问题上,输血感染疾病案件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聚讼纷争,莫衷一是。
(注:应该说明的是,由于到目前为止笔者所见讨论研究这方面问题而又公开载于报刊杂志的文章很少,因此,笔者引用的观点有些是学术交流会,内部文件或在相互探讨中提出来的,因此无法一一注明出处。
)争议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血液是否属于我国《产品质量法》所规范的“产品”范围,亦即因输血感染疾病属于产品责任还是一般的侵权责任;第二、输血感染疾病属于侵权责任还是合同责任;抑或侵权责任和合同责任的竞合;第三,此类纠纷是否属医疗事故范畴,应适用行政处理程序还是由人民法院直接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1、关于血液法律属性的界定关于血液的法律属性,有观点认为:为患者输血是出于救死扶伤的目的,血站、医院均不以营利为目的,不作经营销售,使用中仅收取成本费用,故不属产品(注:持这一观点的代表是梁慧星教授。
梁教授在《输血感染案件的法律适用——民法学家梁慧星答读者问》中对此作了分析。
见《人民法院报》1998年9月29日第3版。
)。
但另有观点主张,输血使用的全血或成分血(除供血者与受血者当场直接输外)均经过加工制作,是包含在产品总类中的医药产品,由血站限制流通到医院,作为特殊商品由医院输注给患者。
由于其在采集、加工、检测、包装等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问题,使之在正常、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也存在着危及他人身体健康的风险,所以应适用有关缺陷产品致损的产品责任法。
(注:“产品论”主要为华东政法学院唐荣智教授所主张。
唐教授在其与陶旭东先生合著的《再论输血感染案件的法律适用》(未刊稿)一文中对此作了阐述。
)研究血液的法律属性,首先要界定血液是否属于产品,我们不妨先从产品责任法中关于“产品”的定义来讨论。
美国是产品责任法最为发达的国家,但对产品的概念一直没有定论。
司法实践中,出于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考虑,法院倾向于采用更为广泛、灵活的定义。
在立法方面,美国商务部于1979年公布的供各州立法时参考的《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将产品规定为“真正价值的,为进入市场而生产的,能够作为组装整体或作为部件、零件交付的物品,但人体组织、器官、血液组成成份除外”。
我国《民法通则》第122条没有对产品的概念作出具体的界定,但《产品质量法》第2条给予产品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法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
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法规定。
”对于血液的定性,虽然《美国统一产品责任示范法》给了我们一个“示范”,但从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得不出当然的结论,学术界的分歧由此产生。
笔者以为,法律意义上的物是否属于产品除了物所蕴含的属性外,应以法律规定为基本依据。
对于法律没有明确的,则应从相关立法的基本精神结合物本身所蕴含的天然属性加以演绎、确定。
正如行为是否具有法律意义,能否产生当事人希望产生或被法律强加的法律后果,除了行为本身性质外,还应由立法加以确定。
前述美国的例子不能不说是一个启示。
从此切入,血液只能认为是一种人身组织,而不能认为是产品,因而输血感染疾病产生的损害赔偿,也就不能以产品责任论处。
[!--empirenews.page--] 2、关于输血感染疾病的责任竞合: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问题输血的前提在于受血者与医院之间已有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即受血者均是因某种疾病在医院就医时,由于疾病需要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
因此,当输血感染疾病而诉至法院时,就存在着法院究竟以什么为根据来判定血站、医院承担责任或不承担责任。
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即同一个损害事实既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又符合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时,受害人应依侵权责任还是违约责任提起诉讼;法院又应如何确定义务人责任的承担。
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关系,是民法学上著名的长期争论的问题。
国外曾经有过法条竞合说和请求权竞合说及请求权规范竞争说等不同的观点。
在有医疗服务合同存在的一般的医疗活动中,若医方造成患者不应有的人身损害时,其在构成违约的同时,也是对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的侵害,即构成侵权。
这就是说,患者在请求损害赔偿时具有了追究违约责任和侵权两个请求权。
对于医疗赔偿的请求权竞合问题,如同请求权竞合问题本身一样,理论界及司法实务中也存在不同认识,其中主要有法条竞合说和请求权竞合说两种观点。
主张法条竞合说者认为,当事人双方既然成立了特别的合同关系,那么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之间既形成了特别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依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排除侵权责任的适用,而仅适用违约责任;主张请求权竞合说者主张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两种请求权相互并存,债权人可以任择其一,但在选择哪种请求权为宜的问题上各国法律规定各异,主要存在三种情况:(1)在一些医疗卫生事业的很大一部分属于社会福利事业,医疗机构是受国家的委托而为社会成员提供卫生保健服务的国家,多主张按侵权行为追求医疗责任;(2)在大陆法系的许多国家如法国、比利时、意大利、瑞士、希腊等国,都以合同关系来追求医疗责任;(3)在美国采取的是两者兼济的办法,即允许受害人在两种独立的请求权中任选一种,并授予法院根据具体的案件予以确定的权力。
(注:参见杨立新:《疑难民事纠纷司法对策·第2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29-132页。
)。
笔者认为,因输血感染疾病提起的损害赔偿应选择适用侵权责任。
理由如下:第一、法条竞合学说原为刑法上的概念,它是指“对于同一犯罪事实具备数个规范之要件,该数规范间具有阶位关系,或为特别关系,或为补充关系,或为吸收关系,而仅能适用其中一种规范”(注:参见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
其理论基础在于一个犯罪行为只能给予一种刑事处罚。
现代民法以规范民事法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为宗旨,保护消费者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和声势浩大的法律运动,在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时候,应该以更全面、更有利的保护方法给受害者以救济。
请求权竞合说与请求权规范竞合说的依据也在于此。
以上学说均主张在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竞合的情形下,债权人可依有利于己的规范主张权利。
在输血感染疾病损害赔偿案件中,所染疾病对受血者的损害均较严重,以侵权责任更有利于保护其权益。
[!--empirenews.page--] 第二、虽然可以认为在医疗损害赔偿关系包括输血感染疾病中,医院与患者有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存在,但从我国的现状看,大多数患者还不具有明确的医疗合同的意识,有关履约行为的规定往往不够具体明确,当医院发生瑕疵履行给患者造成损害时,患者对其权利损害程度往往并不明了。
依据医疗合同主张违约损害赔偿往往很难追究医疗单位的责任,以保护其自身利益。
医院为免除将来可能发生的损害赔偿责任,很有可能预先约定免责条款,这种免责条款在合同中往往有效。
而若按侵权责任原则,可依在一般情况下对医方的医疗过失事先免责无效的原则追求医方责任。
第三、输血感染疾病诉讼受血者除了向医院主张权利外,更多的是向血站主张损害赔偿,如果该医院与患者(受血者)尚有医疗服务合同存在,血站与受血者之间显然无任何合同关系。
应该认为,在输、受血之间其主体双方是医院与受血者。
因此,受血者不能依合同关系要求血站承担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