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统编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写法、体会感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有关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文章通过任务动作、神态、语言来表现人物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理解题目的含义:1)课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怀念)。
怀念谁?)2)为什么要在“怀念”前面加上“秋天的”(因为是发生在秋天的事);(2)课文分为几段来写,每一段写什么?(重病母亲的劝慰——临死前的牵挂——怀念母亲)2.听老师范读课文第一段㈠自主思考:(1)哪个句子是详写“我”的“暴怒无常”的?(注意写句子要具体);(2)每当"我"暴怒无常时,母亲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心痛、难过、爱怜)(3)"母亲喜欢花……都死了"这句话起什么作用?(1)“喜欢花”说明了母亲为什么要带“我”去北海看花;2)“死了”说明了母亲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我”身上,没有心情弄花了)㈡汇报学习情况。
3.举手读第二段㈠自主思考:(1)作者是怎样写母亲临死前叫我去北海看菊花的?母亲的神情有什么变化?(央求--喜出望外--笑了)分别用"﹏﹏"、"~~"、"="画出表示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体会母亲的感情。
(爱怜)(2)母亲临死前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感情(无私忘我的爱,无尽的牵挂)㈡讨论、交流。
㈢汇报交流情况。
4.齐读最后一段,看谁能快速回答(1)那句话是描写菊花盛开的情景的?作者为什么要细致描写一下菊花?(这是因为母亲生前要我去看的花,体现了作者对妈妈的怀念);(2)课文为什么要用"要好好儿活"结尾(1)这是妈妈的话,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2)照应前面,突出"怀念"的感情)5.有感情朗读课文看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的,提出来。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叠韵不尽母爱幽幽——《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展开《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的说课。
一、说教材双线组元的教材基本结构:部编版教材七上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亲情之爱。
相关的语文要素是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作品或直接或含蓄的表达。
朗读时,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注意语气、节奏的变化;要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作品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秋天的怀念》是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怀念母亲的散文,作者通过回忆的方式,把生活中的小事串联起来,写出了自己在瘫痪时,怀着博大无私之爱的母亲是怎样细心、耐心、小心地照顾自己,越是细细品味,我们越是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因自己的残疾而忽视母亲病痛的追悔,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由此而重燃的生命勇气与信心。
作者以其凝重的笔触,通过回忆母亲细致入微的照顾,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讴歌了伟大母爱,并表达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同时也带给人们无限的思考和人生的启示。
二、说学情、学法教法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与理解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从内心深处希望表达自己,但缺少有效方法,对文字及隐含文意的理解也有待提高。
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达到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阅读能力是有效学习和适应生活的关键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步骤。
那怎样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呢?《秋天的怀念》是作者用凝重的笔触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愧疚和怀念之情,书写了自己历经生死之后的生命感悟。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文章的母爱主题并不难,但是让学生内心受到震撼,唤起真切的情感体验并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却不容易。
徐世荣先生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入文本,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掰开,朗读是融贯显现。
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让人知道,朗读更能让人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通用10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抓住“看花”线索,进一步体会母爱。
(重点)2.体会标题内涵,理解重要语句。
3.拓展阅读,领悟文章的表达特色。
(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秋天是个多情的季节,最易让人产生怀念之情,尤其是当秋菊怒放时。
今天,让我们继续陪同作者去看菊怀人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线索,体会情感1.课文三次写到看花。
请勾画出相关句子,完成下面表格。
看花“我”的态度第一次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第二次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什么时候?/好吧,就明天。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2.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明确: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
3.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明确:“我可活什么劲儿”(绝望)→“要好好儿活”(再生)。
4.找出文中直接表现“我”懊悔的语句,体会其深层意思。
明确:在第二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为自己没能关心母亲的健康而难过;(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为突如其来的生离死别而悲伤,为自己的“暴怒无常”而懊悔。
目标导学二:分析细节,理解标题1.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什么作用呢?明确:母亲带“我”看花,是对生命的热爱;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2.母亲把“好好儿活”这句话重复了两次,究竟要告诉儿子什么呢?明确:要接受现实,不要自暴自弃,你的路还长着呢。
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朗读、感悟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简要介绍《秋天的怀念》的作者史铁生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的第一课时,大家能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吗?二、课堂讲解a.课文中哪些细节描写让你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b.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a.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体现在哪些细节上?如:母亲为作者夹菜、母亲陪作者散步等。
b.作者表达情感的特点:真挚、深沉、细腻。
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a.“秋天的怀念”:这里的“秋天”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母亲离去的日子。
b.“我懂得了什么”:作者在母亲离去后,逐渐明白了母亲的爱和付出。
4.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情感,提问: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感染力?b.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分享一下吗?三、课堂活动a.你认为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特点?b.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2.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补充发言。
2.布置作业:a.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与母亲的故事。
b.深入阅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
教学反思:1.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分析课文情感时,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进行深入感悟。
3.在课堂活动中,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附录:《秋天的怀念》原文(节选)母亲啊,你让我怎么感谢你呢?你给予了我生命,又用你的爱滋养着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统编版)】《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第1段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愤怒地拒绝了母亲要推我去看看菊花的建议,我与母亲对话时,非常激动,情绪是愤怒的,语气应稍扬,语速宜稍快。
第2段的情绪陡然一落,作者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病情的严重,事后想起来,无比悔恨。
语气应该是压抑的,语速应该慢一点儿。
请同学们试着在任务单上画出全文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展示全文的情感起伏和节奏变化。
第3段是我和母亲之间的又一次对话,这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可以读出点儿轻松愉快的语气。
声音宜稍扬,语速宜稍快。
第4段“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是一个独句段,紧承上文,让前文稍有愉悦的心情,陡然低沉。
第5、6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了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
都要读得特别沉重、缓慢。
第7段则是痛定之后,细赏菊花,泼墨描写,回味反思,意味深长。
读第7段之前,要停顿较长时间,拉开回忆的时空,读得沉着、淡定,读出引人深思、耐人寻味的感觉。
总之,本文的感情一张一弛,一高一低,朗读时要注意节奏的起伏变化,不能把全文读成一种语速,一个腔调。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角度一:我是否去看菊花。
愤怒拒绝——勉强答应——欣然前往
角度二:我对母亲的态度。
忽略母亲——体谅母亲——铭记母亲“好好儿活”的教诲,怀念母亲。
初中语文《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
2、合作探究:“我”的暴怒无常有哪些具体源自现?体悟“我”对母爱的顿悟与反思。
学生:
1、自主批注,勾画“我”暴怒无常的具体表现。
2、小组探究,总结归纳,确定小组发言人,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
1、指导点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学会总结归纳。
3、分组合作,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师:
1、观察指导学生养成思考做批注的习惯。
2、合作探究时学会交流沟通,深入理解课文。
《我与地坛》摘抄批注。
这个环节是本课学习的重点环节,指导学习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能养成品读文章、深入思考的意识。
学
情
分
析
年级整体:
初一新生学习兴趣较浓,但学习习惯不好,对课文的理解较为浅显。要求预习不到位,书写能力差。
授课班级:
学习目标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人物形象。
评估
任务
通过课后练习四进行评估。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估要点
分析文中“我”人物形象。(15分钟)。
学生:
1、学生自由诵读、独立思考,体会分析“我”人物形象
课题: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史铁生)
教材版本:统编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
授课人:授课班级:年级班授课时间:
学
习
目
标
确
立
依
据
课
标
分
析
一、课标摘录:(2011版)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建议黑体字部分不要,它是对有感情朗读的解释说明,摘抄课标力求简洁。)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编辑短评《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_初中语文人教版部编本能成功地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平台。
可供作文教学参考。
前言下载提示: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Download tips:Instructional design is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aching objects, the orderly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element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suitable teaching plans and plans. Generally, it includes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of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steps and time allocation.本课教学设计运用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秋天的怀念》教学课件(第2课时).ppt [在线阅读]一、教学目标细化朗读脚本,进一步感知形象,体会作者情感,理解题目含义,理解作品主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题目和主题中关于生命的感悟。
三、教学策略朗读法、任务驱动法、合作探究法。
四、课时安排2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完善朗读脚本展示朗读成果,教师点评,引出进一步完善朗读脚本的任务。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七年级上册修订版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经历,掌握“瘫痪、捶打、憔悴、侍弄”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3.通过文中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感受母亲的形象。
4.深切领悟文章蕴涵的深沉无私的母爱,联系生活实际,激发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重点词语检测1、指名读词语(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正音。
2、指名听写重点词语,规范字形。
3、根据意思猜词语,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侍弄:经营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诀别:多指不再相见的分别。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事情而特别高兴。
二、内容梳理,感知“母爱”的具体表现。
1、那个秋天,“我”的生活出现了什么变故?这场变故让“我”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小结:双腿瘫痪;暴怒无常2、面对“我”的暴怒和悲观,母亲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说的?找出文中对母亲的具体描写的语句,说一说你对母爱的理解。
学习过程:找出相关的句子,批注对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母爱的具体体现。
示例: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母爱是“理解”。
学生展示所找到和批注的句子,并交流对于母爱的理解。
三、重点问题解读1、作者多次在文中多次提到菊花,有何用意?学习过程:学生从文中标注,展示交流。
母亲带“我”看花,是想唤起“我”生存的欲望。
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
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
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
菊花在“我”眼里五彩缤纷,泼泼洒洒,也是在告诉读者“我”的人生态度发生了转变。
2、课文中反复出现“好好儿活”这个关键语句,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好好儿活”,一句朴素至极的话语,寄托着母亲对儿子最纯粹的爱与期望,她是在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
3、细读本文,你能体会到作者在写作此文时是怎样的心情吗?学习过程:学生思考、作答老师小结:悔恨、悲痛、怀念四、主旨探究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难点
学习朗读,在语句的朗读中揣摩合适的语气,在全文的朗读中把握感情基调的变化。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的内容,是第二单元以“亲情”为主题的代表课文。本文是史铁生散文的代表作之一,作者用凝重的笔触,回忆了母亲在自己瘫痪时的几件小事,一个个平凡的细节为读者诠释了伟大母爱的内涵。课文是作家对母亲的追忆,更是一篇充满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课文语言含蓄内敛,情感真挚细腻,学习本文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感悟亲情的美好。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7段。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对母亲的漠视、对母亲的愧疚?你是否读懂了那细微处的母爱?
同学们,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财富。一桌准备好的饭菜,一件放在床头的衣服,一杯热好的牛奶,一句体贴的话语,都凝聚着亲人对我们的关怀。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我与地坛》,感受他对母亲的怀念、对母爱的理解,并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开头给你的母亲写一封信,表达你对她的理解与感激。
教学方法
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数
2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导入新课
品读课文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秋天对于农人来说无疑是丰收的季节,然而在作家史铁生的心里,秋天却有着不同的意义。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起走近史铁生生命的秋天。
教师提问:
1、文中关于母亲的细节描写哪些让你深受感动?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05.《秋天的怀念》(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2024版)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朗读,把握全文感情基调的变化。
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体会母亲的形象。
3.掌握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4.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恩之情,学会感受爱,表达爱,反思爱,并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信念。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教学难点:感悟人间真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父母的情感。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史铁生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有这样一位儿子,在他二十一岁风华正茂之时,却不幸患病,导致双腿瘫痪。
他痛不欲生,不能自拔。
有这样一位母亲,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精心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他重新点燃生活的信心。
可就在北海菊花烂漫开放的时候,母亲却带着无限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而这个特别的秋天,也成了儿子永生的怀念。
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走近作者教师要求:布置预习这课的作者,了解这课作者的情况,在课上交流。
预设: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 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
其中,《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人。
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属于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教师出示课件,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史铁生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初读课文,与作者对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
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史铁生的简介。
同学们,你们认为接下来的日子,他会怎样度过呢?猜想一下。
……预设:由于长期瘫痪坐在轮椅上,史铁生大腿长满蠕虫,而且还得了另一种病。
史铁生一直在轮椅上坐着,身体也缺乏足够的锻炼,他的生活特殊艰巨。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他接下来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我们来看一下史铁生直接地描述。
再来看看外界对他的评论。
请一位同学朗读。
与作者对话目的:阅读教学中的补白,通常是指教学过程中,对与课文有关,但课文没有写或者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解释说明。
其中对作者经历的补充,能缩短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引领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体验作者的经历,揣摩作者的情感,最终实现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和心灵对话。
【活动二】再读课文,与书中人物对话过渡:史铁生最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绩,究竟是谁让他鼓起了如此大的勇气呢?下面请同学们用心感受,自由朗读,用一两句话告知我你最初的阅读感受。
正如同学所说,这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在母亲去世后,每到秋天,史铁生总会去北海,去看望母亲。
同学们请看文章的最后一段,用换词法理解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
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深沉——母爱的炽热与深沉与母亲对话: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能够体现母爱热烈而深沉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并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母爱——理解,包容,鼓励母爱——热烈扑、抓写出了速度快,力度大。
母亲可以隐忍我的暴怒,但无法忍受我的自我伤害,变得激动和难以自持。
母爱——忘我我的稍微转变和母亲的忘乎所以形成鲜明对照母爱——深沉挡,母亲想用自己的身躯挡住窗外萧瑟的风景,更想阻挡住我对生命的绝望。
有看出来,把这种爱、这种痛都藏在自己心里,他的儿子一点都不知道。
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基调,他当时不知道,等他母亲去世了,才幡然觉悟,但是一切都来不及了。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秋天的怀念(2课时)教案
课题2秋天的怀念课时 2 课型讲授修订与补充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母亲的形象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过程与方法走进秋天——读出味道;走出怀念——读出思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领悟文章饱含的深深母爱,受到熏陶感染。
联系生活,学会感恩和爱。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感悟文章中蕴含的母爱。
教学难点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如何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教学方法老师引导体会、师生共同探讨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师生共同完成如下表格:第一次第二次母亲的话“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的情况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的表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我”的表现“不,我不去!”“什么时候?”母亲的表现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喜出望外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精品备课资源(统编版)
第5课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教学目标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学习课文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3.感悟平凡、无私的母爱和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的情怀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1.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2.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本文唤起了你对母爱和生命的哪些感悟?教学难点深入地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自己的悔恨与愧疚,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课件中的歌词选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对妈妈的思念。
引导学生联想本文作者在其母亲去世后,他的怀念之情。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说说母亲提出带“我”看花的原因。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母亲为了让“我”“好好儿活”付出的爱和关心,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做铺垫。
二、文本研读【活动内容】分段朗读课文,找出各段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师指导学生从动作、神态、语言等细节描写入手,并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再根据课件中出示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展开讨论交流,教师加以点拨。
1.朗读课文第1段,如何理解母亲“悄悄”“偷偷”的一系列行为?2.用低沉的语气朗读第2段,说说本段交代母亲的病情,有什么作用。
3.再读第3段,思考问题。
(1)怎样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行为?(2)怎样理解母亲“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3)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喜出望外、坐立不安,“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4.用沉重、缓慢的语气朗读第4~6段,说说母亲“一生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5.文章尾段对菊花的描写有何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细节,从细节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活动内容】出示课件问题:从全文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推选个别学生加以概括总结。
七年级初一部编版语文第二单元5《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课件 教案 教学设计
5秋天的怀念教学详案(第2课时)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理解了“好好儿活”的含义,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在文中对母亲的怀念。
(作业检查形式灵活)二、合作探究1.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在课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1)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2)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3)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这些句子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怀念和立志要“好好儿活”的情感。
2.课文多次写到了秋天的景色,这些描写有哪些不同的意义?课文结尾处写到北海菊花的不同颜色,你认为有什么深意?用秋景的凄凉肃杀来暗示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也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做了铺垫,突出了母亲的深切关怀和艰辛。
课文结尾写到的各色菊花,表明“我”已懂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真谛,这也象征着母亲的期望:无论遭遇怎样的厄运,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之路,都要活得坚忍,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
3.从全文的叙述描写来看,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活得最苦,却又无比慈爱、包容、细心、无私、坚忍、睿智的母亲。
她的慈爱,体现在深深理解儿子的痛苦,能够包容儿子的暴怒无常,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她的细心,体现在平日生活的细节中,比如“悄悄”地出去、“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挡在窗前”,不说“跑”“踩”等敏感的字眼;她的无私和坚忍,体现在自己身患绝症,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也没和任何人说,只是一心为了自己的儿女;她的睿智,体现在她懂得人生无论遭遇什么厄运,都要“好好儿活”,而且要活得坚强,活出尊严。
4.越是懂得“好好儿活”的含义,就越是无比地怀念,就如飘落的树叶片片飘到儿子的心里,融入了生命,化作了血液。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5.《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把握课文中描写母亲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人间真情。
【教学难点】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通过品悟对菊花的描写,深刻理解母亲说的“好好儿活”的含义,学会感恩,学会爱。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感受了深沉、伟大的母爱。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品析文章的景物描写,把握作者的复杂感情以及文章情感波澜起伏、细节生动感人的写作特色。
二、合作探究1、文中有哪两处景物描写?找出来并理解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2、文章回忆了哪几次“看花”的经历?有何用意?【答案见课件】3、文章回忆了“看花”的经历,为什么反复写“看花”?明确:(1)“看花”是本文的中心事件,也是本文的线索,它将文章内容串联为有机的整体。
(2)“看花”是母爱的具体体现。
母亲央求“我”去看花是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
(3)“看花”是“我”开始新生活的象征。
文章结尾写“我”去看花,表明“我”已振作起来,开始新的生活,完成了母亲的遗愿。
(4)母亲生前爱花,文章反复写看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及自己的悔恨。
4、三次看菊花的过程中,“我”的表现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不,我不去!”②“什么时候?”③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悲观、绝望 -----坚强、重生5、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怀念母亲而写的,找找文中哪些语句蕴含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是如何体现的?【答案见课件】6、本文流露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①对母亲无尽的怀念之情。
《秋天的怀念》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重点】1.继续体味本文深沉含蓄的特点,深入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2.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本文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分析,感受到了史铁生母亲深沉的母爱。
文章中,面对绝望痛苦的儿子,母亲强忍着眼泪说娘儿俩要“好好儿活”。
在文末“我”说和妹妹“好好儿活”。
“好好儿活”,究竟有着怎样的含义?设计意图:回顾旧知,连接新知。
二、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问题母亲说“咱娘儿俩”“好好儿活”。
面对生活困境,她是如何“好好儿活”的?2.探究过程(1)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当时生活中的困境。
(2)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母亲是如何应对这些困境的。
3.成果展示(1)面对儿子的重大变故,她没有被现实击倒,而是一直照顾儿子,想要儿子“好好儿活”;(2)面对瘫痪后暴怒、绝望、消极的儿子,她没有弃之不顾,而是处处为“我”着想,体贴“我”敏感的情绪,照顾“我”,想要开导我。
(3)面对自己身体病痛的折磨,她选择默默承受,不让孩子们担心,并仍然希望带瘫痪的儿子去北海看花。
在危重之际仍然挂念着两个孩子。
教师点拨:上节课我们说到,母亲要带“我”去北海看花,是出于深沉的母爱。
请同学们深入思考,“看花”对于病重的母亲意味着什么?“看花”中有母亲怎样的期待?明确:看花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包含着母亲对“我”振作起来的期待。
4.探究小结从母亲的生活环境来看,母亲是不幸的——儿子瘫痪一蹶不振、女儿未成年,自己也重病不起。
但她没有自怨自艾,而是依然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儿子、心心念念挂念着子女,希望儿子振作起来。
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诠释着“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通过文章中关键词的理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旨。
(二)自主探究二过渡:母亲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好好儿活”,“我”懂母亲的意思了吗?1.探究任务默读全文,找出表现“我”生活态度的语句,分析“我”的生活态度的变化过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爱
细节
自暴自弃的儿子
坚忍慈爱的母亲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继续阅读课文,并查阅有关史铁生的资料,思考:史铁生在母亲去世后有没有“好好儿活?”下节课进行分享。
人物形象:
母亲:坚忍慈爱(参考)
儿子:自暴自弃
活动二:
1.学生找到细节描写(自主学习后小组合作),并说说细节描写的作用。(重点关注课后思考探究积累第二题)
任务三:运用细节,写至爱亲情。
学法:
运用本节课有关细节描写所学的知识,写一段小练笔,可以运用到到动作细节、语言细节或神态细节等。
活动四:
1.学生在导学案的横线处,写一写:在哪个细节的瞬间,你感受到了亲人对你的爱?要求至少有一处细节描写,不少于20字。
2.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并开展评价活动。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表现在一系列美好而温暖的细节当中,希望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发现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爱意。
1.我认为自己本课表现的等级是A/B/C。
2.通过本节课,我学习到了:
3.我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3.学习目标确定
1.能通过设计重音、停连,语气变化和节奏变化的方式,完成母子对话的朗读。
2.能在文中细节描写,写出亲人之间的感人瞬间。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难点:理解亲人之间的至爱亲情,学会运用细节描写记事。
5.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评一体化课时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 七年级 2024年9月21日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秋天的怀念》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八仙筒镇中学七年级语文导学方案23回顾导课强化目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探究文本课堂小结反馈练习1分钟1分钟6分钟9分钟8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
学生明确(一)用心地读课文:划出最能体现母爱的句子,并能说明理由。
(二)品读课文:抓住一组对比性强烈的动词:(这些细节应该是渗透着愧疚、追悔、怀念的。
)1.一组对比性的动词:“我”:突然砸碎、猛地摔向、狠命捶打、喊着母亲:躲出去、听我的动静、进来、扑过来、抓住、忍住哭明确:母亲忍受着我暴躁的脾气,忍受着儿子瘫痪对自己的打击,把痛苦埋藏在心里,坚定的鼓励儿子。
2.一组重叠词:悄悄地躲出去;偷偷地听我的动静;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明确:刻画了细腻深沉的母爱,她让“我”尽情地发泄心中的苦痛,又强忍着内心的悲伤。
突出母亲的谨慎小心和慈爱细心。
对儿子的体谅、包容和理解,无私的关爱呵护儿子。
3.一组否定含义的词:“不,我不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可我一直都不知道”;“就再也没有回来”“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明确:自己从没有考虑过母亲的感受,从未为母亲着想,对母爱的浑然不觉,母亲的去世激起了“我”对生命的感悟,对自己少不更事的追悔,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4.一组饱含深情的话语:A、“咱娘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B、“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还未成年的女儿……”明确:母亲本要和我相依为命,共度难关的,临别人世时母亲对孩子是多么不舍、牵挂和惦记。
领悟主题,感悟人生:(一)理解: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47分钟2分钟11分钟懂得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明确:盛开的菊花犹如坚强勇敢地活过来的“我”,艳丽的色彩是对“我”成功人生的描绘,我最终懂得了母亲“好好儿活”的真正含义,而菊花却成为了我怀念母亲永远的寄托。
(二)理解主题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很想对自己、或是对母亲、或是对史铁生说些什么?当苦难、逆境来临的时候,我们首先应想到的是好好活,让这唯一一次的活热烈而辉煌。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案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案调不太一致,那这幅图选得是否合适呢?同学们怎么看?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角度一:我是否去看菊花。
愤怒拒绝——勉强答应——欣然前往角度二:我对母亲的态度。
忽略母亲——体谅母亲——铭记母亲“好好儿活”的教诲,怀念母亲。
角度三:我对美好事物的态度。
破坏——无所谓——欣赏角度四:我对生命的态度。
自暴自弃——比较积极——积极向上,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由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拒绝感受美好事物,对生活课后知能演练基础巩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shì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chuí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1.根据拼音写汉字。
shì()弄chuí()打2.给加点的字注音。
瘫.痪()沉寂.()3.在文中“□”里填入合适的标点符号。
4.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摔默默B.摔偷偷C.砸默默D.砸偷偷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只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本质和价值。
B.衡量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要看此产业能否提供更多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产品。
C.小清河之所以越来越清澈的原因,是因为济南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D.随着各地景区惠民政策的实施,吸引了更多人走出家门,拥抱自然。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节选)
10
品读“秋天的怀念”
学习任务三:品读“秋天的怀念”。
怀念:指向母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怀念中还有自己深深的悔恨之情。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重读“一直”“整宿整宿翻来覆去”,语速要慢。一直:表明了作者只顾沉浸在自己的悲苦情绪中,完全没有注意到母亲的严重病情,事后想起来无比悔恨的心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渲染母亲病情的严重,回想自己当时的不懂事,无比悔恨。)
结合链接材料,进一步品读史铁生的“好好儿活”。
他的人生就是一部苦难史,但他始终微笑着。史铁生的名言就是:“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他直面人生苦难,微笑着弹奏从容的弦乐,微笑着面对挫折,微笑着接受幸福。
——苗向东《史铁生的微笑》
走出生命的低谷后,他一直以微笑面对人生,面对大家,用微笑来点亮生活,同时也感染周围的人,他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激励着无数的人,奋勇前行。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重读“再也”。再也:表达了对母亲离去的无比痛苦和遗憾的心情。)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重读“绝”“竟”。绝、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病情的严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诗歌中的菊花:
菊花象征着高洁:“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早晨我饮用木兰花上滴落的露水,傍晚我咀嚼秋菊初开的花瓣。屈原在《离骚》中,用早晚服用芳香之物,比喻自己志洁行廉。
菊花象征着恬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篱之下,信手采摘菊花,无意间抬头,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无意见山,心与山遇,物我两忘,悠然自在,陶渊明借菊花写出了自己不慕名利,闲适恬淡。
菊花象征着坚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苏轼在《赠刘景文》中,赞扬菊花傲霜斗寒,坚强不屈,同时借物喻人,意味深长。
菊花象征着气节:“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南宋遗民郑思肖借菊花言志,表现了誓死不降元的凛然气节。
他立足自我,积极思考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等重大问题,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苦苦地追寻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对我们普通人的精神影响深远。
总结“好好活儿”的内涵。
史铁生是在真正地好好活儿,不仅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坚强,永远洋溢着微笑,始终与疾病抗争;活出对家庭的责任,和妹妹一起好好儿活;还活出了对社会、对人类的担当,病榻上坚持文学创作,让他的文章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成为我们普通人前进的一盏心灯。
15
品读“我”的变化
学习任务一:品读“我”的变化。
请同学们以“看菊花”为线索,自选角度,梳理“我”的变化。
角度一:我是否去看菊花。
愤怒拒绝——勉强答应——欣然前往
角度二:我对母亲的态度。
忽略母亲——体谅母亲——铭记母亲“好好儿活”的教诲,怀念母亲。
角度三:我对美好事物的态度。
破坏——无所谓——欣赏
角度四:我对生命的态度。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
成名作《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老屋小记》《往事》,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散文、随笔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此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死神与少女》等。
文学创作上,史铁生成就颇丰。病榻之上,笔耕不辍,这不仅仅需要文学才华,更需要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毅力,他用自己的执着奋进,用自己的丰厚创作,点亮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点亮了我们的生活。
菊花象征着乐观:“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毛主席借菊花表达豪迈旷放的情怀,对革命充满必胜的信心。
“淡雅”展示了淡定从容的生活状态,“高洁”显露了高尚纯洁的品格风骨,“热烈而深沉”表现了饱满深厚的思想感情,“泼泼洒洒”更是写出了无畏的气概与神色,这一段对菊花的描写,绘出了生命的真谛。不论经历多少坎坷、磨难,都要用积极、乐观、洒脱的心态面对未来,活出自身的精彩,绽放生命的光芒。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秋季学期
课题
《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 年 7月
教学人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字号不统一)
品味细节描写,读出儿子情感的波澜变化,分析儿子的形象。注意把握朗读的重音、停连。
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品读菊花的意象,理解“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注意把握朗读的语气、语调。
教学重点:理解“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好好活儿”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1
导入
上节课我们讲到,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而忧伤的。老师注意到咱们的语文书上配了一幅史铁生的插图,插图中的史铁生笑得那么阳光,那么灿烂,感觉和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不太一致,那这幅图选得是否合适呢?同学们怎么看?
自暴自弃——比较积极——积极向上,明白了生活的意义。
由双腿瘫痪后的暴怒无常,拒绝感受美好事物,对生活充满绝望,自暴自弃,到最后能牢记母亲的嘱托,在秋风中尽情欣赏千姿百态、泼泼洒洒的菊花,史铁生终于走出了自己生命的低谷,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开始积极乐观地好好儿活了!
12
品读“好好儿活儿”
学习任务二:品读“好好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