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19课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痛定思痛,十年文革的深刻教训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必须对原有的体制进行变革,才能使社会主义在我国更好的发展。《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走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重温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一、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决策是那次会议确立的?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哪三次重大转变?

1、背景: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决策:改革开放、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意义: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人民公社的弊端是什么?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农村改革有哪些内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

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含义:前提:土地公有生产上: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分配上:“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2).主要特征:包产到户(3).安徽、四川试点

(4)作用: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有何不同?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发展后果迥异

3.乡镇企业的发展

乡镇企业:是指农村集体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乡镇企业原来叫社队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前基本没有活力。

二、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是如何产生的?改革前有哪些弊端?

1.背景: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

2.中心环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迈开了稳健的步伐。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92年十四大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我国的工业经济体制经历了哪三次重大变化?

从建国初到1958年,从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创立

△2.特征:

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国家恩能够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实行有力的宏观调控。

3.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解放了中国的生产力,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加快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