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用药评价原则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优秀课件 (2)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PPT 精品课堂讲义

9
风疹
• 临床特点:轻中度发热、皮疹细小色淡出现早, 全身症状 轻微、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 实验室检查:确诊依靠从细胞培养中分离风疹病毒,临床可 检测血清中抗风疹病毒抗体。 • 并发症:罕见风疹脑炎,胎儿发育迟缓或胎儿畸形等 • 隔离:病人出疹后5天解除隔离。
10
水痘
• 发病季节:冬、春季
• 前驱表现:发热、轻中度卡他症状 • 出疹时间:发热1d/当日出诊
由上而下蔓延
四肢
手足心底
6
麻疹
• 皮疹形态:玫瑰红色斑丘疹, 压之褪色,分布较密,可相 互融合;按出诊顺序退疹(5-7d),可有脱屑和色素 沉着 • 并发症 :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支气管肺炎 、中耳炎、脑炎、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 • 本病特点:体温高、全身及卡他症状重,皮疹密集可融 合,有Koplik斑
药疹
• 鉴别:药疹与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上均有发热和皮 疹2个共同的特点;用药史、皮疹与发热常同步发 生,皮疹形态多变 • 药疹患者的口腔粘膜损害,可被误诊为麻疹患者口 腔内的科氏斑;眼结膜损害可被误诊为麻疹或风 疹患者前驱期的眼结膜表现;药疹并发的肝损害, 常易被误诊为麻疹和传染性单核细胞性增多症的 肝脏并发症;药疹的肾损害也可被误认为是猩红 热导致的蛋白尿
பைடு நூலகம்
病毒性出血热
• 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包括流行性 出血热、登革出血热等 • 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及皮疹、休克、少尿、肾 功能衰竭等 • 疾病特点:发热多为双峰热或持续热;流行性出血热 患者面、颈、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呈 醉酒貌,皮肤黏膜可见出血点、淤斑。登革出血热 患者四肢、面部、腋下、软腭散在淤点、淤斑,并 可出现红斑、斑丘疹、风团样皮疹。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教学课件ppt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教 学课件ppt》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特性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评价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抗药性管理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 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广谱 抗菌药物等。
控制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抗菌药物专项 整治等。
抗药性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临床观察等方式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 抗药性。
报告制度
0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 学特性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抗菌谱
是指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范围。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 活性。医生需要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
是指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高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能够更好地抑制和 杀灭细菌,从而有效地治疗感染。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给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 生。
案例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与实践
总结词
预防为主,控制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但术后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 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 。同时,应注意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和疗程等,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抗菌药物概述 •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特性 •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评价 •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与抗药性管理 •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抗菌药物概述
抗菌药物的定义与分类
抗菌药物的定义
抗菌药物是指能够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 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
耐药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广谱 抗菌药物等。
控制措施
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建立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开展抗菌药物专项 整治等。
抗药性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方法
通过实验室检测、临床观察等方式监测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和 抗药性。
报告制度
02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及药理 学特性
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与抗菌活性
抗菌谱
是指抗菌药物对细菌的抗菌范围。不同的抗菌药物对不同的细菌具有不同的抗菌 活性。医生需要根据感染的细菌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抗菌活性
是指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细菌的能力。高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能够更好地抑制和 杀灭细菌,从而有效地治疗感染。
详细描述
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抗菌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 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注意给药剂量和疗程,避免耐药性的产 生。
案例四: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管理与实践
总结词
预防为主,控制感染
详细描述
外科手术是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但术后感染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感染的重 要手段。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预防性用药 。同时,应注意给药时机、给药剂量和疗程等,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应用原则ppt课件

体感染等感染 (2)产母有羊膜腔感染或其它活动性感染 (3)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和宫内或分娩过
程有羊水吸入 预防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虫感染 肠道脱污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3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病原体 来源
外源性—医用器材 医用环境 医用药品
内源性—皮肤粘膜 感染病灶
34
有植入物的手术; 指
暴露时间长; 证
8.7h
12 ~24h
1 .6 ~1 . 7h 4~6h 停4天
2 ~3天 0.5 qd×3--------
20
组织浓度
骨浓度高的药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前列腺中浓度高的:氟喹诺酮 磺胺类 四环素 多西环素
CSF中浓度高: 氯霉素 磺胺 利福平 异烟肼 氟胞嘧啶
21
不良反应
•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
•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 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0
(一)品种选择
• 根据病原菌种类。 • 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经验选择。 • 标准
1、是否有效; 2、有无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大小,权衡利弊。 3、是否易产生耐药。 4、治疗部位浓度的高低。
•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 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 情况,妥善处理。
•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和扁桃本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 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16
• 败血症:症状消退后1-2周,清除病原菌。 • 感染性心内膜炎:杀菌剂,4-6周。 • 化脓性脑膜炎:症状消失,CSF正常。 • 伤寒:体温正常后7-10天, • 布鲁菌病:6周以上。 • 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不少于10天。 • 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
程有羊水吸入 预防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肺孢子虫感染 肠道脱污染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33
外科手术预防用药
病原体 来源
外源性—医用器材 医用环境 医用药品
内源性—皮肤粘膜 感染病灶
34
有植入物的手术; 指
暴露时间长; 证
8.7h
12 ~24h
1 .6 ~1 . 7h 4~6h 停4天
2 ~3天 0.5 qd×3--------
20
组织浓度
骨浓度高的药物: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磷霉素、氟喹诺酮类
前列腺中浓度高的:氟喹诺酮 磺胺类 四环素 多西环素
CSF中浓度高: 氯霉素 磺胺 利福平 异烟肼 氟胞嘧啶
21
不良反应
• 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 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 方案。
• 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 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0
(一)品种选择
• 根据病原菌种类。 • 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 经验选择。 • 标准
1、是否有效; 2、有无毒性反应;毒性反应的大小,权衡利弊。 3、是否易产生耐药。 4、治疗部位浓度的高低。
•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 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 情况,妥善处理。
• 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 咽炎和扁桃本炎、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 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16
• 败血症:症状消退后1-2周,清除病原菌。 • 感染性心内膜炎:杀菌剂,4-6周。 • 化脓性脑膜炎:症状消失,CSF正常。 • 伤寒:体温正常后7-10天, • 布鲁菌病:6周以上。 • 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不少于10天。 • 深部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
最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与处方点评-精品课件

【C】1.医院抗菌药物采购目录(包括采购抗菌药 物的品种、剂型和规格)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 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有特殊感染患者治疗需使用本院采购目录 以外抗菌药物,可以启动临时采购程序的制度与 程序。
【B】符合“C”,并对抗菌药物购用有专项监督。 【A】符合“B”,并根据监督结果,分析、改进工
追踪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临床应用。 (检验科细菌耐药监测的资料提供;院感科细菌耐
药监测院内公示;医务处和药剂科如何干预?)
27
卫生部要求报告的多重耐药菌
对三种以上不同机制的抗菌药物同时耐药的细菌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 产超广谱酶细菌
ESBL
★ 产金属酶细菌
与制定行动计划 8. 检查评估结果与后续追踪
17
建立标准
评价正确用药的指标 (运用循证医学)—
▪ 使用:正确的药品适应证,无禁忌症 ▪ 选择:适合临床症状的药品 ▪ 剂量:适合于临床适应证的剂量、间隔时间及疗程 ▪ 给药方式(尤其是注射) ▪ 相互作用:无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之间及药物与实验
室之间的相互作用 ▪ 准备:包括准备使用药品的步骤 ▪ 应用:包括调配和用药的步骤 ▪ 患者教育 (书面指导和口头指导) ▪ 监测用药 (实验室检查) ▪ 患者治疗结果 (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 药房管理指标 (正确支出, 记账)
6.每天按理想体重给予每天 15mg/kg的维持剂量(肾功 能不全者除外)
7.换用庆大霉素、妥布霉素 或其他细菌培养敏感的较为 便宜或更为合适的药物
“阿米卡星”的药物使用评价(DUC)数据表
四、治疗结果指标
治疗结果指标
阈值 是/否 是/否 是/否 是/否 平均值
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问题及药学建议ppt课件

不达标
达标
2014年7月份对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了分析:
病历:346 份
预防用抗菌药物病历:67份
不合理病历比率:55.6% 术后给药, 头孢硫咪, 头孢呋辛2.25g, 疗程3-4天,头孢他啶
问题3: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剖宫产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
科室 手术名称 子宫下段横切口 剖宫产术 给药方案 头孢呋辛钠, 1.5g 给药时机 夹脐后给药一次; 术后追加一次
5 half-lives = 97% of drug eliminated
当仃止用药时间达到5个药物的t1/2时,药物的血浓度 (或体存量)仅余原来的3%,可认为已基本全部消除。
临床常见头孢菌素的半衰期
头孢曲松是半 衰期最长的头 孢菌素: •6~10小时 •平均 8小时
头孢曲松 头孢替坦 拉他头孢 头孢派酮 头孢他啶 头孢唑啉 头孢唑肟 头孢磺啶
不需住院,有 基础疾病 ,老年 需住院
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
氨苄西林/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维 酸±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大 环内酯类 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
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 大环内酯类,氨苄西林/ 舒巴坦或阿莫西林/克拉 维酸±大环内酯类
重症患者
同上;革兰阴性 杆菌,金葡 菌
3 4 急性感染性腹泻 疗程7~10天,以减少复发。 20 白喉 5 细菌性前列腺炎 中耳有渗液时需采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21 百日咳 【病原治疗】 6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22 猩红热 初治宜口服阿莫西林。如当地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 7 败血症 23 鼠疫 产β内酰胺酶菌株多见时,也可选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8 感染性心内膜炎 24 炭疽 口服。 9 腹腔感染 25 破伤风 其他可选药物有复方磺胺甲噁唑和第一代、第二代口服头 10 骨、关节感染 26 气性坏疽 孢菌素。 青霉素过敏患者除有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外,确有用药 11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7 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12 口腔、颌面部感染 指征时可慎用头孢菌素类。 28 布鲁菌病 13 眼部感染 29 钩端螺旋体病 细菌性结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细菌性眼内炎 30 回归热 31 莱姆病 治疗原则及病原治疗 32 立克次体病
常用抗菌药物及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PPT课件

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 替硝唑 奥硝唑
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咪诺环素
二代 对革兰阴性菌效力较强 毒性降低 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培氟沙星
三代 增加对抗革兰阳性菌活性 毒性减小 左氧氟沙星 司帕沙星 氟罗沙星
四代 增强对抗革兰阳性菌活性 增加对厌氧菌的抗菌活性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曲伐沙星 吉米沙星
19
大环内酯类抗菌特点
抗菌谱相对较窄 高
G+菌和G_球菌厌氧球菌 耐药率
13
碳青霉烯类抗菌特点
抗菌谱广
对大多数细菌有强大作用
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稍 弱
对窄嗜假单胞菌无 效
菌无效
对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金属酶可将其灭活
过敏现象极少
不需作皮试
给药途径 易产生二重感染
静脉给药 部分品种有中枢毒 14
碳青霉烯类常用药物
亚安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配南
G_菌: 氨基糖苷类、及多粘菌素 广谱抗菌药: 二 、三、四代头孢类、 广谱青霉素
类、氟喹诺酮类、 磺胺类
4
四按作用原理分类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β-内酰胺类、万古霉
素、磷霉素、杆菌 肽等
抑制蛋白质合成: 大环内酯类、 氨基糖苷
类、林可霉素类、氯霉素
抑制核酸代谢类:利福平、喹诺酮类
抗代谢:磺胺类、甲氧苄啶
分2~3次静脉给
静脉给药宜用生理盐水溶解
并尽快使用
大部分药物经肾排泄 性
有一定肾毒
10
头孢菌素常用药物(注射剂)
第一代 头孢唑啉 头孢拉啶 第二代 头孢替安 头孢呋辛 第三代 氨噻肟类(+舒巴坦)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点评方法ppt课件

5. 过分依赖抗菌药,忽视引流、营养 支持等措施;
6. 市场误导,不用要地运用高档、价 高抗菌药。
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科室
• 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50%以上,比 例大。
• 住院患者82%运用了1种或1种以上 抗菌药,而根据药敏实验而选择的只 占10% 。
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科室
• 内科抗菌药物运用 • 无指征预防运用:病毒性感染,无细
• ⑵药剂科担任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包括 单种类用药总量监控季度公示、药品 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凡月预警、药品新 种类筛查、处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改良继续措施。
• ⑶检验室担任提供全院及重点科室的 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健全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组织及制度
• ⑷感染科担任抗菌药物合理运用专项 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良继 续措施。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行政措施
• 2.医师抗菌用药监控季度通报制度,医 院计算机管理员每季度经过HIS系统, 对运用了被公示抗菌药的医师,要按 照其用药数量进展排序,报临床合理 用药监视小组结协作专业特点和任务 量进展综合评价,对排在前十位的进 展内部通报。由院出息展对排名靠前 的医师实行“诫免说话〞,发现问题 的及时予以处置。
• 医师对住院患者在运用或更改抗菌药 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 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 必采。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技术措施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评价细那么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行政措施
• 3.处方点评制度,经过院行政总查 房和每季全面质量管理检查及每月 处方、医嘱点评,特别是无指征用 抗菌药以及超剂量用抗菌药,包括 超顺应证用药、该停药而未及时停 药、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抗 菌药等。对于严重的不合理处方, 每月进展内部公示。
6. 市场误导,不用要地运用高档、价 高抗菌药。
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科室
• 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50%以上,比 例大。
• 住院患者82%运用了1种或1种以上 抗菌药,而根据药敏实验而选择的只 占10% 。
抗菌药物滥用的主要科室
• 内科抗菌药物运用 • 无指征预防运用:病毒性感染,无细
• ⑵药剂科担任开展合理用药评价包括 单种类用药总量监控季度公示、药品 用量动态监测与超凡月预警、药品新 种类筛查、处方点评,对存在的问题 及时提出改良继续措施。
• ⑶检验室担任提供全院及重点科室的 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
健全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的组织及制度
• ⑷感染科担任抗菌药物合理运用专项 督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良继 续措施。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行政措施
• 2.医师抗菌用药监控季度通报制度,医 院计算机管理员每季度经过HIS系统, 对运用了被公示抗菌药的医师,要按 照其用药数量进展排序,报临床合理 用药监视小组结协作专业特点和任务 量进展综合评价,对排在前十位的进 展内部通报。由院出息展对排名靠前 的医师实行“诫免说话〞,发现问题 的及时予以处置。
• 医师对住院患者在运用或更改抗菌药 物前要采集标本作病原学检查,以明 确病原菌和药敏情况,力求做到有样 必采。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技术措施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评价细那么 •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和评价方法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合理运用抗菌药物评价规范的制定
抗菌药物监管详细的行政措施
• 3.处方点评制度,经过院行政总查 房和每季全面质量管理检查及每月 处方、医嘱点评,特别是无指征用 抗菌药以及超剂量用抗菌药,包括 超顺应证用药、该停药而未及时停 药、针对性不强的“大包围〞用抗 菌药等。对于严重的不合理处方, 每月进展内部公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用药评价原则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ppt课件

13
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的 指征---适应证
14
预防用药指征:
《指导原则》—— 内儿科 有预防用药指征 : 1. 一种/两种特定病原菌感染(如:风湿、流脑、 鼠疫、伤寒) 2. 一定时间段内发生的感染(如:流脑、鼠疫、 伤寒等流行期) 3.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 4. 特定人群高危状况下的病原体感染(如:新生 儿病房链球菌)
□无指证 □增加毒性 □产生拮抗(治疗指南推荐除外) □重复 □多品种(3种以上)]
□适应证(如无适应证,不再评价余下各项) □药物选择 □单次剂量 □每日给药次数 中 心 □溶 媒 □用药途径 □治疗用药疗程 □更换药品 □联合用药[若不合理,请选择:
□无指证 □增加毒性 □产生拮抗(治疗指南推荐除外) □重复 □多品种(3种以上)]
11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的 指征---适应证
12
适应证 治疗用药指征: 《指导原则》——
治疗用药有指征: 诊断为细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诊断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结果(血 、尿常规等) 治疗用药无指征: 缺乏细菌感染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 者, 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表3-3:有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合理) 无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不合理)
不合理
无细菌感染的临床诊断 无内儿科预防用药指征 无预防用药指征
II类手术:有指征
III类手:术有指征
28
药物选择
表3-3:用药选择符合《原则》及相关管理规定—— 合理 《指导原则》——用药选择原则 品种选择(疗效、不良反应)
·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敏感试验 ·药物PK/PD特征 ·经验治疗:危重患者 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前
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 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分析ppt课件

• 处方八: 患者,男,45岁 诊断:尿道炎 头孢西丁 3.0g
NS 250ml ivgtt qd
• 处举方例九:: 患者,男,47岁 诊断:输尿管结石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2粒 po bid
• 处方十: 患者,男,41岁 诊断:胃炎 呋喃唑酮片 0.1g ×100片/瓶× 14片 用法:0.1片 po bid
• 处举方例七:: 患者,女,41岁 诊断:创伤性关节病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 处方八: 患者,男,83岁 诊断:腹痛待查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 处举方例九:: 患者,男,78岁 诊断:感染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3.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
3-1.给药频次不适宜; 3-2.药物剂量不适宜(偏大、偏小); 3-3.药物的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种类及溶媒量); 3-4.药物的给药时机、给药速度等。
4.给药途径不适宜
4-1.能口服给药者选用静脉给药; 4-2.抗菌药物给药途径选择不适宜。
5.越级开具抗菌药物; 6.超量开药; 7.皮试结果未注明;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 选 择 相 对 广 谱、有 效(杀 菌 剂)、能 覆 盖 大多数SSI病原菌、安全、价廉的药物;
2.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3.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时应注意; 4. 一 般 不 用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可 用 于 泌 尿 系 统
手术).
• 3、对于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分析可能是医师对所选 的抗菌药物抗菌谱以及抗菌活性不十分了解,也可能是 对感染部位病原体不清楚,且未重视病原学的培养及诊 断,或者经验性用药;另外有些医师可能对抗菌药物相 应的法律法规及使用指导原则不熟悉,引起药物选择不 适宜。
NS 250ml ivgtt qd
• 处举方例九:: 患者,男,47岁 诊断:输尿管结石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2粒 po bid
• 处方十: 患者,男,41岁 诊断:胃炎 呋喃唑酮片 0.1g ×100片/瓶× 14片 用法:0.1片 po bid
• 处举方例七:: 患者,女,41岁 诊断:创伤性关节病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 处方八: 患者,男,83岁 诊断:腹痛待查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 处举方例九:: 患者,男,78岁 诊断:感染 头孢克肟胶囊 0.1g×6粒×2盒 用法:0.1g po bid
3.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适宜
3-1.给药频次不适宜; 3-2.药物剂量不适宜(偏大、偏小); 3-3.药物的溶媒选择不适宜(溶媒种类及溶媒量); 3-4.药物的给药时机、给药速度等。
4.给药途径不适宜
4-1.能口服给药者选用静脉给药; 4-2.抗菌药物给药途径选择不适宜。
5.越级开具抗菌药物; 6.超量开药; 7.皮试结果未注明;
•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
1. 选 择 相 对 广 谱、有 效(杀 菌 剂)、能 覆 盖 大多数SSI病原菌、安全、价廉的药物;
2.头孢菌素列为首选; 3.氨基糖苷类有耳肾毒性,选择时应注意; 4. 一 般 不 用 喹 诺 酮 类 药 物( 可 用 于 泌 尿 系 统
手术).
• 3、对于抗菌药物选择不适宜,分析可能是医师对所选 的抗菌药物抗菌谱以及抗菌活性不十分了解,也可能是 对感染部位病原体不清楚,且未重视病原学的培养及诊 断,或者经验性用药;另外有些医师可能对抗菌药物相 应的法律法规及使用指导原则不熟悉,引起药物选择不 适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低DDDs的措施
该抗菌药物总消耗量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减少=联合用药
缩短疗程 减少无指征用药
DDD值
该抗菌药物每日消耗量×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
DDD值
= 该抗菌药物每日DDD数×用药天数×用药人数
ü 就某个抗菌药物而言,它的DDD值是固定不变的, 但每日DDD数会因为日剂量不同而变化
用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DDD不同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用药评价原 则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前言
2011年开始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产生了重大影 响
- 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40DDDs以下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 •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疗效或安全性方面的临床资料较少,不优于现用药物的抗菌药物;价格昂贵 的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目录由卫生部另行制定。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第二十九条 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 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 具处方。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 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 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 第三十条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 1 天用量。
•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 例。
– 卫生部颁布了统一的限定日剂量(DDD)值;
• 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第二十四条
•
• 医疗机构应当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为非限制使用、限制 使用与特殊使用三级。
• (一)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 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剂枚数
DDDs
• 表示每一药物的消耗量除以该药的DDD值 • 反映用药频度,可以累加 • DDDs大,对该(类)药的选择倾向性大 • DDDs小,对该(类)药的使用较少
计算公式
DDDs = 总用药量/DDD
DDDs的优势
• 不会受到药品销售价格、包装剂量的影响,较以往单纯的 药品金额和消耗量更合理
DDD值的确定标准
• DDD是根据成人用药制定的值,儿童尚无相应系统; • 当推荐的剂量需根据体重计算时,体重设定为70kg;
• 确立DDD通常根据药物的维持剂量; • DDD通常是治疗剂量,但如果主要适应证是为了预防,就
选择预防剂量; • 用药途径不同剂量也不同时,应制定不同的DDD; • 对于剂量不能用活性物质的重量来表示的复方制剂,其 DDD是以单位剂量数为基础来确定,如片数、胶囊数或栓
• 不受治疗分类、剂型和不同人群的限制 • 不会受到各种药物每日剂量不同的影响,解决了因为不同
药物一次用量不同、一日用药次数不同而无法比较的问题 • 不同药物的DDDs可以累加
• 不同部门(科室或医院)的DDDs可以累加 • 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某类药物的使用频度,并进行比较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
• 例如:
– 哌拉西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DD 14.0g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
DDD 14.0g
– 哌拉西林钠舒巴坦
DDD 14.0g
联合用药对DDDs的影响
以治疗CAP为例:临床中的两种治疗方案 1、莫西沙星静脉单药治疗
2、头孢呋辛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治疗
药品
用法 DDD值 日DDDs 治疗方案 合计DDDs
莫西沙星 0.4 QD 头孢呋辛 1.5g bid 阿奇霉素 0.5g qd
主要内容
抗菌药物的DDD与DDDs 抗菌药物强度 如何降低抗菌药物强度
限定日剂量 DDD(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值: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协定剂量 • WHO在1969年制定了解剖-治疗-化学的药物分类系统
(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ATC),确定了将DDD 作为用药频度分析的单位 • DDD定义为:用于主要适应症、成人每日常用剂量。 • DDD本身不是一种用药剂量,而是一种技术性测量单位,不 能反映推荐日剂量或处方日剂量,也不能反映不同药物治疗 上的等效剂量。
=
×100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测算住院人群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程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指每100人天中累计消耗抗菌药物的DDDs
累计DDDs(累计抗菌药物消耗量)=所有抗菌药物DDDs的和 = n1DDDs+n2DDDs+……+nnDDDs •某抗菌药物的DDDs(n1DDDs)=该抗菌药物消耗量/DDD值 •同期收治患者人天数 = 同期出院患者数*平均住院日
• (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相比较,在疗效、安 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级 药物使用。
• (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 抗菌药物;需要严格控制使用避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的抗菌药物;新上市不 足5年的抗菌药物,
• 例如:
– 阿奇霉素 口服 DDD 0.3g – 阿奇霉素 注射 DDD 0.5g
– 环丙沙星 口服 DDD 1.0g – 环丙沙星 注射 DDD 0.5g
– 庆大霉素 口服 DDD 0.3g – 庆大霉素 注射 DDD 0.24g
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制剂
• β-内酰胺类药物与酶抑制剂的组合制剂,在计 算其DDD数时,只考虑主要药物的含量,不 统计酶抑制剂的量
分级管理、限制使用
• 2012年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整治活动方案(重点内容) –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不得在门诊使用 – 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 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 微生物送检率不低于8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