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合集下载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介优秀版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简介优秀版

3. 任务型教学的基本原则
(1) 主导和主体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起主导的
作用;学生是任务的完成者;
(2) 真实语言信息原则: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交
际情景;
(3)民主和谐原则:教师应公平、平等、和蔼、信
任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4)合作学习原则: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合作学习。
综合语言 运用能力
文化意识
意跨文文 识文化化 和化理知 能交解识 力际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听说读写
语词语功话 音汇法能题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语言技能 二、语言知识 三、情感态度 四、学习策略 1. 基本学习策略 2. 认知策略 3. 调控策略 4.
交际策略 5. 资源策略 五、文化意识 分二级、五级、八级要求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 生,注重素质教 育
二、整体设计目 标,体现灵活开 放
三、突出学生主 体,尊重个体差 异
四、采用活动途 径,倡导体验参 与
五、注重过程评 价,促进学生发 展
六、开发课程资 源,拓展学生发 展
三、设计思路
国家课程要求从3年
级开设英语课程。
八级
第二级为6年级结束
2. 任务型教学的优点
英语作为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技能,不应 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学习语言的真实性,也就是说语言要贴近生 活实际,有利于培养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用归纳法进行教与学;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 独立的学习,形成有效的学习策咯;
学生通过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调动学习的 积极性,发展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发展健 康的人格。
1.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的定义: M. Long (1985): A piece of work undertaken for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篇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篇

高三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5篇一、指导思想高三数学教学要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20xx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全面复习并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坚持以人为本, 强化质量的意识,务实规范求创新,科学合作求发展。

二、教学建议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新动向,有的放矢,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考试说明》是命题的依据,备考的依据。

高考试题是《考试说明》的具体体现。

因此要认真研究近年来的考试试题,从而加深对《考试说明》的理解,及时把握高考新动向,理解高考对教学的导向,以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有针对性地选配例题,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我们的复习质量。

注意08年高考的导向:注重能力考查,反对题海战术。

《考试说明》中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是: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加以表述;能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对新颖的信息、情境和设问进行独立的思考与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

08年的高考试题无论是小题还是大题,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体现出这种能力的要求和对教学的导向。

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目的地关注学生能力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好高三复习的动员工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性。

3、注重学法指导,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复习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养成学生善于结合图形直观思维的习惯;养成学生表述规范,按照解答题的必要步骤和书写格式答题的习惯等。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一、意义:1、校本课程是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课程设置中的选修课,是福建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评估标准(试行)》的新66条指标中要求的范围(见a3:b7:c24-c26)。

2、校本课程的实行有利于更好地同时实现教育目标和办学特色、学校课程的实行与改良、教育决策的民主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实施细则:3、学校非政府各年段设立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行领导组,成员由下段行政、段长、备课组短和班主任共同组成,副组长由一名行政出任。

4、高二、三年段在上一学期期末(教师离校前一周)各备课组提供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科目(语文、数学、英语等各3门,其他学科各2门)及其摘要到教务处资料室,,以供下学期初(第1—2周)学生选课。

高一年段各备课组在学期初第一周按上面要求提交以上科目及摘要给段长,以供第二周学生选课。

5、学期初(第1—2周)领导组成员指导学生选修后与教务处协同,经教务处核准,确认临时班各班人数及适当的教室后由班主任发布:临时班(1)学生名单(包含原行政班、学号);(2)讲授教师;(3)开办科目;(4)开办课时(至少连考试及考查共8课时)。

6、学生逢双周在规定时间开始上课,至本门课程修完(时间最迟不延伸至本学期期末复习考试)。

7、各年段的校本课程实行完结后的第二周由备课组短将本学期实行的校本课程材料:(1)教案(2)试卷及答案(3)一个临时班的学生试卷(存有评阅或存有评语)(4)其他过程性材料(5)经教研组短审查亲笔签名的教材(6)计划(7)总结共七项材料以电子文本形式呈交教务处林昭昕老师。

8、校本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周,主讲教师须将学生成绩(百分制或等级制,后者分合格与不合格)或过程性材料送原班主任,班主任统一汇总送段长,再由段长送教务处黄德财老师。

9、提前顺利完成的校本学科,原课时精心安排由本学科讲授教师上班增筑上课。

10、学校校本课程委员会在适当时期组织对各年段、各学科的教材及实施情况进行评比,推出优秀校本教材若干门。

高中学校教学计划方案 高中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实用(6篇)

高中学校教学计划方案 高中学校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实用(6篇)

高中学校教学方案方案高中学校教学方案主要内容实用(6篇)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程度开展,常常需要提早准备一份详细、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方案,是详细行动施行方法细那么,步骤等。

那么方案应该怎么制定才适宜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方案筹划范文,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学校教学方案方案高中学校教学方案主要内容篇一本学期,教导处将坚持以毕业班工作为中心,结实树立质量意识。

以“关注课堂”、“开展有效教学”为工作主线,确立高标意识,精心、创新、标准管理流程。

强力推进全员育人机制,确立“抓习惯就是抓质量”的意识,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全面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理论才能为重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进步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的1、作风目的:坚持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成功的理念,把该做的事做好,不求名,不求花,实实在在,重视检查结果反响,实现教导处工作由检查催促向示范引领的转化。

2 、教学质量目的:20xx年中招我校获得优异成绩,256人参加中招考试,一中上线人数18人,五中上线60人,升重点人数89人,升重点率全区中招七学科中,历史和化学,全区第一名;语文物理和政治,全区第二名;综评全区第二名。

全体毕业班教师圆满完成方案目的,向学校,家长和社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被评为卧龙区教育质量先进单位,受到教体局的表彰和奖励,20xx年全体毕业班教师将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实现毕业班毕业合格率100%,中考中力争化学、政治、历史等三门以上学科全区总评全区争一保二,升重点人数135以上,超过去年36.6%争取全区理化生实验加试优秀90%以上,体育加试合格率90%以上。

非毕业年级争取两门以上全区其它全区第二。

3 、团队建立目的:实在加强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建立,进一步浓重教学集体研究气氛,进步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整合教育资、激活集体智慧、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培养青年教师和构建特色教学形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努力抑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单兵作战、各自为阵的场面。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教基[2002]7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正文:
----------------------------------------------------------------------------------------------------------------------------------------------------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通知
(教基[2002]7号2002年4月26日)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配合从2003年起高考时间提前一个月的改革举措,我部组织部分专家对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进行了调整,重新修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试验修订版)》,调整了课时。

现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希望各地认真组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的学习、研究,全面落实课程计划精神。

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加强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做好师资培训、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等工作,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发单行本,供各地订购、使用。

附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略)
——结束——。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指出: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

学校对课程的具体安排需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这就提出了校本课程的问题。

一、为什么要提出校本课程1.论与实践间的张力促使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转向具体的学校实践。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理论与实践应当呈何关系,一直论争不下,说法不一。

这种讨论虽然没有得出什么一致的认识,但引导着教育工的思维方式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既然理论总是抽象的,总是“灰色”的,总是无法全面解决任一具体实践问题的,也就是说,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脱节现象的。

那么,何不从一定的理论出发,直面具体的学校实践,于一般的理论与丰富的学校实践的结合中去探寻学校发展的方向及理论重新建构的路径呢?可以说,关注校本,既是实践界的渴求,更是理论工自觉的转向。

2.校在教育中所处的位置使得“校本”逐渐纳入人们的视野。

教育法令的颁定,教育政策的实行,教育方针的贯彻等等,若忽视具体的学校实践,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反过来,只有经由学校这一环节才能践其言,成其行。

素质教育何以在某些地区沦落为“只打雷,不下雨”的境地,创新何以在某些学校仅仅属“纸上谈兵”,问题就在于没有在学校尤其是具体的学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忽视了课堂,忽视了教学,忽视了师生关系的调整等,再好的教育主张都只能是外在于学校的。

此外,相对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等而言,学校是教育中的正规的、独特的机构,突出学校在各类教育中的作用,把具体的、特殊的学校实践作为教育的抓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3.校的复杂性使校本层面日益凸显出来。

按照以往的思维方式或研究逻辑,常常是先由某种理论作先导,然后在学校实践中贯彻、实施这种理论;或者先进行研究,然后加以开发,再逐渐在学校中应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1]中学体育教学大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说明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自身发展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体育与健康课是学校教学科目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殊要求制订的.高中是普通教育中高层次的基础教育.高中学生身心的发展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他们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与功能,既有现实意义又有长远意义,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把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通过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促进学生身心得到和谐发展.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指导性文件.它是国家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的基本要求,是编写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评估教学质量和对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进行管理与督导的依据.一,教学总目标体育与健康教学以育人为本,配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高中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培养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准备.(一)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健康的体魄,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促进学生的身体形态,生理机能的发展和对自然,社会的适应性及应变能力;增进健康,抵御疾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身心素质和心理的承受能力.(二)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满足高中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要,,使学生懂得体育在个人发展中的意义与作用,以及体育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对健康在人的生存与发展中重要意义的认识,掌握体育锻炼的知识和卫生保健的方法,学会运用体育等手段增进健康;在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学会科学地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团队活动和比赛;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能够运用已学过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自主设计锻炼计划,自我调控,自我检测和自我评价.(三)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中,使学生明确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受到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提高现代体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能够把健康与生存,学习,生活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对体育的兴趣言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提高体育欣赏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针对体育的特点,培养活泼愉快,顽强拼搏,主动迎接困难和挑战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格;加强人际交往,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能够与同学友好合作.二,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的依据,指导思想和原1F(一)构建本课程内容的依据根据国家和社会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需要以及有关教育法规,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现状,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构建本课程内容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学科教育的综合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三)构建本课程内容的原则1.教育性和发展性原则确定教学内容,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接班人的要求,切实反映现代化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为学生的自身发展,特别是个性发展,优选最佳内容和途径,以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充实愉快的生活,锻炼健壮的体魄.教学内容要反映时代精神,先进性和创造性.能够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2.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特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与方法.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强调在实践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3.科学性和可行性原则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要符合高中学生生长发育的需要,理论知识内容在科学上应是有定论的;实践内容要适度,有益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体育与健康的内容与方法,既要改革创新,体现时代精神和学科的新发展,同时又要考虑到我国各地区的实际和可能性.4.健身性和文化性原则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应有益于丰富和拓宽体育与健康知识,保护和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防止伤害学生健康.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既不能"竞技化",又要积极吸纳符合选材原则的运动项目与技术,服务于教学目标.并充分地发挥运动项目对锻炼身体,提高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5.统一性和选择性的原则统一性是指对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提出的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是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的最低要求.选择性是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和兴趣的需要与地区,学校的差异性选修教材.为加强教材的选择性和灵活性,在构建教学内容时,应加大弹性(指纵向的缩短或延长,横向的减少或增加项目).有的教学内容间隔排列;或只排列内容,不具体划分年级,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留有余地.三,课程安排(一)根据教育部教基厅〔2000〕13号文件,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规定,本学科的名称定为"体育与健康",以体现健康第一和课程的综合性.体育与健康包含体育和健康两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身体锻炼的实践内容.(二)本学科的授课时数,除每周2课时体育与健康课外,根据课程计划的规定,由学校自行安排每周3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其中应有1课时在体育教师指导下进行体育锻炼.(三)高中体育与健康的教学内容分为必修和选修两大类,选修内容又分为限制性选修(简称"限选")和任意性选修(简称"任选")两种.选修内容约占60%.必修教学内容,包括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田径,体操,武术.这些内容是根据构建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经过筛选和简化,作为完成高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而确定的教学内容;限选教学内容包括足球,篮球,排球,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任选教学内容包括民族和民间体育项目,现代科学健身方法,新兴或开发的体育项目,以及在必修内容的基础上提高与拓宽或其他可能选学的体育活动内容.关于选修教学内容的选择方式:1.提倡选修的内容.游泳是学生普遍喜爱的运动项目,实用性强,锻炼身体的效果好,特别是在较炎热的夏季,是最佳的体育教学内容.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普遍开设游泳课,大纲中没有将其列为必修内容.但应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生能够学会游泳.2.在必修或限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延伸或提高.大纲中规定的必修内容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有的没有年年出现,可以在不出现的年级选修.如必修内容中跳高和跳远是间隔排列的,在同一年级只学一项,如必要可将两项同时列人教学内容.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延伸和提高.如体操可以提高难度;田径可以增加重复次数;限选教学内容中的球类可以提高要求;武术,韵律体操和舞蹈可以丰富或扩展教学内容.3.选修和拓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和新兴体育项目.如乒乓球,羽毛球,短式网球,垒球,手球,三网球,滑冰以及新出现的健身方法等.选修体育健身方法和运动项目时,应考虑其健身效果,文化性,以及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地区,学校的条件.4.民族,民间的体育内容.我国各地区,各民族有着丰富的体育健身方法,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增选可替换为选修内容.选修内容有较大的灵活性,应根据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以及教育性和安全性,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选用.(四)必修和选修内容,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一般是在一堂课中,必修和选修内容统一安排,并不严格划分选修课还是必修课,只是在教学内容中包括必修和选修的内容;也有的每周两节体育与健康课,必修和选修各上一节,由学校体育教师制订计划;也可采用一年级上必修课,二,三年级上选修课,或者一,二年级上必修课,三年级上选修课.单独上选修课有困难的学校,一般可采用必修和选修兼容的形式.(五)关于教学内容的分类.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体育与健康的学科特点,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分为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和锻炼身体的实践内容.实践部分,根据历史上形成的各种体育项目,兼顾锻炼身体的动作形式,文化性,分成田径,体操,武术,球类,韵律体操和舞蹈,游泳等.任选内容在大纲有关原则的指导下,不受教学内容分类的限制,可以包括拓宽,提高各形式的内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有的内容用运动项目的名称,主要是根据其功能与意义及其文化性作为完成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而使用的,要避免"竞技化"的倾向.(六)各项教学内容在各年级的授课时数参考比重.各项教学内容参考授课时数比重表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知识可用以指导学生进行身体锻炼实践,培养文明行为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卫生习惯,提高学生体育和卫生保健的文化素养.教学内容是在初中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知识,体育对促进身心发展的作用.体育文化方面的知识,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自我锻炼,自我调节与评价的方法等.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教学应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增强体育意识,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树立终身体育观念.田径田径以及各种走,跑,跳跃,投掷等人体的基本活动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把田径作为教学内容,主要是用田径的手段和文化内涵教育学生,锻炼身体,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田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田径项目的初步技术,动作要求不高,并不要求学生学会较复杂的技术细节.但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是必要的,因为这是发展能力所必需的,也是学生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为了精简教学内容和突出重点,跳高和跳远每年级只选择一项作为必修内容.跑,跳跃,投掷是人们生产,生活和参加各项体育活动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掌握跑,跳跃,投掷的基本技术,知识;了解田径教学内容对锻炼身体的意义与作用;学会用田径运动的手段和方法发展体能;除田径项目以外,还应充实跑,跳,投等多种健身手段与方法,把发展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密切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以及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锲而不舍,战胜自我和对手的坚强意志.体操体操是高中阶段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包括队列和徒手体操,技巧,单杠和支撑跳跃,双杠以及各种体操项目以外的健身手段与方法,如使用健身器械锻炼身体,发展身体素质的各种练习等.队列和体操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群体的协同动作,时空知觉,组织纪律性的基本训练;徒手体操和轻器械体操,是全面锻炼身体,培养健美的身体姿态,发展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力量的有效锻炼手段.高中教学内容要加强动作的力度,增大动作的幅度以及动作的组合和变化.技巧和器械体操对促进学生灵敏,协调,柔韧,平衡等身体素质的发展,增强肌肉力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技巧和器械体操对改善和提高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状况,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实效性强,并具有实用意义.针对学生器械体操水平有相对降低的趋势,要适当加强身体素质的练习,特别要培养学生刻苦锻炼的良好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迎接困难和挑战,发扬主动精神和创造性.器械体操有一定的难度,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器械体操的兴趣.教学中应加强保护帮助和安全措施,避免发生伤害事故.技巧,支撑跳跃,单杠,双杠,考虑到有的地区和学校全部教授这些内容有一定的困难,大纲规定每个年级重点教两项内容.除单杠(男生),双杠(男生)在高中三个年级必须有一个年级作为必修内容外,其他各年级都可以由教师和学生选修以上四项教材内容中的两项内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一些典型的,实用性强的体操技术,技能;了解体操运动的锻炼价值,基本原理及有关知识;注意发展学生的力量,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武术武术是我国民族,民间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体育项目.本大纲只将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中的武术列为必修内容.其他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中国传统的养生,健身方法均列为选修教学内容.武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的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民族文化的瑰宝.它具有独特的技击性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等特点,能强筋骨,防病祛病,锻炼意志.对于强身健体,发展速度,力量灵敏,协调,耐力等素质,培养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武术教学内容要加强基本功的练习,一年级学习形神关拳,二年级学习剑术(女生)和刀术(男生),三年级学习太极拳.大纲中规定的这些内容都是范例性质的,教师和学生可以概括民族,地区的传统更替当地喜闻乐见的武术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可向学生介绍一些防身自卫的方法.但决不能主动攻击别人.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动作和锻炼方法;了解动静,起落,转折,轻重和快慢结合的运动规律,达到协调用力,动作到位,手眼相随,形神兼备的要求.应结合武术和其他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武德教育和文化礼貌教育,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如果学生有武术的基础,教师和学生都具备一定的条件,可将摔跤,柔道和跆拳道作为选用教学内容,并注意安全,严防伤害事故.球类球类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其特点是集体性和竞争性强,学生兴趣浓厚,锻炼身体的综合效果好.对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以及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根据各种相关条件的比较,将篮球,足球,排球列为限选的球类教学内容.但学校也可将乒乓球,羽毛球,短式网球或三网球,以及学生喜爱的其他球类项目作为任选教学内容.为了集中学习一种或两种球类技术,在限选的"三大球"中每年只选其中一或两项球类教学内容.为适应开设某项球类的起点不同,各年级选修的内容不同,本大纲限选的"三大球"没有按照年级划分教学内容.而是按球类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三个年级哪一个年级学什么内容,从哪一个层次开始教学,可由学校自行决定.球类教学内容,强调学生的主动A与相实践,并在游戏和比赛中指导学生学习初步的技术动作和简单的战术.评价的标准是要求学生"会打球",在打球中学习和掌握球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提高体能,培养勇敢,顽强,积极进取和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韵律体操和舞蹈韵律体操和舞蹈,这两项教学内容都是以节奏,音乐和身体姿态为基本要素,所以将其归为一类,是高中学生的限选教学内容.对锻炼学生身体,培养健美的形体,发展表现力,抒发情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韵律体操和舞蹈在大纲中规定了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舞步和舞步组合及民族,民间舞蹈;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外国舞蹈.重视学习集体舞,并初步学习交谊舞,为他们走上社会生活和自娱做准备.韵律体操和舞蹈内容既有健美的形式和风格,能够反映时代的精神风貌,又要有民族的形式和特点.通过教学发展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培养韵律感,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精神.教学中,应注意发挥音乐的作用,音乐的选择应注意内容健康向上,使学生感受音乐的丰富内容,提高动作的韵律感和节奏感,催人上进.女学生不再学习单杠和双杠,可适当增加韵律体操和舞蹈的授课时数与数学内容.发展身体素质练习强调和重视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是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它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锻炼身体七,增强体能的有效内容.为了方便教师整体地构建和搭配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本大纲不再单独编选发展身体素质练习,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课课练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应结合各项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全面安排和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学.五,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其教与学的成绩,特别是学生的学习状况,是衡量本学科教学质量的标志,是检查和评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及素质教育结果的组成部分.体育与健康的成绩考核,应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视综合素质的考查与评价.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态度,实际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以及是否刻苦锻炼和学习方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评价的方法,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教师通过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观察和记录,单元进行小结,对主要的教学内容要进行考查或测验.其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上进,提高学习兴趣,激励学习热情,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发展能力,提高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保健习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考核与评价的具体办法如下:1.严格考勤制度,学生要遵守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常规,教师根据学生遵守常规和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与表现,评定学生的成绩.2,必修教学内容中的体操,武术和限选教学内容中的球类(当年选修的项目),韵律体操和舞蹈(已教授过的成套韵律体操和舞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质量,评定成绩.3.跑,跳跃,投掷等基本活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及游泳(指有条件上游泳课,并选作教学内容者),能够作为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应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阶段性的测验,并认真记录其速度,距离,远度,高度等,并结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评定学习成绩.4.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是高中学生应当了解和掌握的.教师应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予以评价,以鼓励学生的积极性.评价不加重学生负担,可采用学生口头表述,问答(口头语言或简单的书面语言)进行评价的方法.这部分评价结果可作为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综合评价的参考.5.任选教学内容,由于其不确定性和差异性,不进行固定形式的评定,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和自身发展的状况,可作为对本学科课程总评时参考.6.考核评定成绩的方法,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意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教学内容中,凡可进行定量测验的(主要是跑,跳,投等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应进行阶段性的测验,认真记录成绩.这些记录是判断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的依据,也是了解和评价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身体综合素质的参考数据.7.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和进步的幅度,进行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特别是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体弱学生的特殊情况,使每个学生都有前进的信心.每学期评定一次成绩,每学年进行一次综合等级评定.六,贯彻执行大纲的要求(一)全面认识和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本大纲确定了以育人为本,全面锻炼身体,增进学生身心键康;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体育能力;对学生进行体育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这一总目标是与学校各科教学和整体教育工作。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

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课程计划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各地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中光高级中学学校课程计划

中光高级中学学校课程计划

中光高级中学学校课程计划中光高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可寄宿的高级中学,是华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实验学校、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基地学校,上海市文明单位,嘉定区教育系统优质学校。

学校现有18个教学班,近700名学生,教职工近72人,高级教师占30%,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市、区优秀班主任和骨干教师数十名。

学校积极开展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全面引入ISO9000学校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嘉定区首家通过国家ISO9000质量认证的学校。

近年来学校锐意改革,不断进取,努力打造“自主发展、人文见长”的办学特色,从校园环境建设、制度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入手,构建起新时期与时俱进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洋溢着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特色。

一、学校背景分析1.历史传承中光高级中学的前身,是一个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老校,教师勤恳敬业、校园文化氛围浓厚。

一代代中光人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朴实精进,致知力行”的中光校训、“严谨、坦诚、创新、重效”的教风和“勤奋好学,求实进取”的学风,这些优良的中光精神,都将在中光高级中学得到新的继承和发扬,这将为中光高级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源泉。

2.办学条件中光高级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可寄宿高中学校,它的搬迁得到了嘉定区政府、区教育局在资金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新校址地处嘉定中心城区,改建后的中光高级中学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一流。

学校拥有综合教学楼、学科专用教室、技能实训室、综合实验楼、多媒体教室、图书信息中心、宿舍楼、师生专用餐厅、塑胶运动场等现代化教学设施,这都为中光高级中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3.师资力量学校师资力量优良,师德高尚,拥有全国优秀教师、市、区优秀班主任和区骨干教师数十名,高级教师比例达30%以上。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主体力量,16%的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研究生课程班毕业。

二、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依据《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配置和市教委2022年度课程计划,按照“夯实基础、优化课程、丰富内涵、多元发展”的学校课程优化目标,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教学大纲(供实验用)劳动技术课是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必修学科,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重要课程。

开设这门课,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措施,对于培养和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类人才的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目的1. 在初中劳动技术课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现代社会生产、生活所必须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设计和创新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有关的劳动技术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使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认真负责、团结协作、遵守劳动纪律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增强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和参与当地经济建设的意识,具有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课程安排1. 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程由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等组成。

2. 按照《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规定安排,必修课时为188,限定选修课课时为234。

必修课开设的教学内容是每个高中生必学的内容。

限定选修课开设的教学内容侧重就业预备教育,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志向、爱好和需要选择学习。

劳动技术课实际操作的时间应占全部劳动技术课教学时间的60%以上。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普通高级中学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应符合以下原则:1. 要根据素质教育对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要求,结合当地条件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注重项目的实用性,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2. 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相适应,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技术的兴趣,掌握学习技术的方法。

4. 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二) 教学要求1. 本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分为基本项目和参考项目两大类,基本项目的教学要求是高中劳动技术必修课的基本教学要求。

2. 每个学生学习的项目不得少于三项,其中至少有二项是选自本大纲所列的基本项目。

海宁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

海宁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

海宁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根据《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2012年秋季学校将全面深入推动普通高中课改,为贯彻落实相关文件精神,保证我校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实行,特制定《海宁市高级中学课程规划和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的办学基础学校的办学定位是把海宁市高级中学建设成为“在浙江省内具有一流水平,在国内具有示范作用的学术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作为浙江省内第一批的重点高中,作为省级文明单位,培养出了一大批学术性人才和具有学术性质的人才,所以学校始终要定位在浙江省内一流的学术性普通高级中学。

而且,学校在积累办学经验,提炼办学理念的基础上,还有责任就学术性普通高级中学的办学承担相对应的示范作用,同时也要向国内其他同类兄弟学校学习他们举办学术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经验。

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富有学术潜力,兼具职业水平,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高中生”。

根据学校历届学生毕业后的基本去向,尤其是学生在大学后的工作去向,发现很多学生在大学后都在进一步深造,毕业后的工作也都带有一定的研究性质的工作。

据此,学校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学术潜力,包括培养学生的学术意识、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和丰富学生的研究方法等三个方面。

与此同时,还要兼顾学校另外一局部同学的职业水平,还要兼顾从事学术类工作时所需要的职业水平,所以在培养学生学术潜力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兼具职业水平。

作为生活活力,就要求学生能够积极、乐观、主动地对待人生,这是一种态度,在我们看来也是一种水平,一种能够被培养起来的水平。

二、课程改革规划体系课程是学校办学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影响学生的核心手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途径。

在近三年内,结合我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成长需要”,根据“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办学需要”,将初步形成一个完善的课程体系,全面提升必修课程的校本化水平,逐步提升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质量,提升学生的选课水平和学习水平,完善学生学习综合水平评定方案。

丰富并精品化校本课程建设,初步形成“学科课程、学术课程、职业课程和生活课程一体化”的学校课程体系。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_17_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_17_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部分前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 使英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 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许多国家在基础教育发展战略中, 都把英语教育作为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将其摆在突出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英语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教育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然而, 英语教育的现状尚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此次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 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课程性质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英语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英语课程的学习, 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 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拓展视野,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素质教育。

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 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 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2、高中生物选修课普通高中课程计划规定,高中生物选修课每周3课时,共78课时。

其中讲课的参考课时为55课时,实验等的参考课时为13课时。

具体教学内容见下表。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要认真进行生物基础知识的教学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种种能力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

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要求获得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

因此教师要重视通过生物科学事实过渡到有关概念的形成,以及对重要概念的正确表述,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在备课中要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有的放矢。

高中生物课的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教师在备课时还必须认真分析教材中生物知识的内存联系,生物学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起生物学知识网络,使他们对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能够灵活应用,触类旁通。

在教学中,同时要注意生物必修课和选修课知识的内在联系,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分工与衔接。

(二)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要紧密结合生物学教学内容,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做到教书育人。

在教学中要做到潜移默化,寓德于教。

既要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德育的倾向,又要克服脱离学科实际的空洞说教的倾向,要坚持教学的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含有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因素。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和认识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关于生物与环境知识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态学观点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通过关于生物界的发展的科学事实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生物进化观点的教育。

通过教学实践活动,结合我国的国情,介绍生物学发展的新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热爱科学,科学,建立科学的观。

通过课堂教学、实习、参观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

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课程计划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各地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对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物理知识在教学评价在生活、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探索自然具有普遍意义。

学生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学到物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熏陶,这对于他们提高文化素养,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学习科学技术,都是十分重要的。

物理课是普通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物理教学应该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实现普通高中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更好地作出贡献。

一、教学目的(1)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

(2)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二、课程安排本大纲提供两类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具有不同兴趣、特长的学生的需求。

必修物理课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简称Ⅰ类物理课。

必修加选修物理课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简称Ⅱ类物理课。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

普通高中是面向大众基础教育。

高中物理课应该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最重要、最基本的主干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

要处理好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并在经典物理知识的教学中注意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

物理知识有广泛的应用,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与基础知识联系密切的实际知识。

要引导学生弄清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

要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课程发展规划

课程发展规划

仁荣中学课程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速素质教育的推进实施,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充满活力的学校高中课程体系。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本规划。

本课程规划遵循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力求实现新课程纲要指导下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教育教学管理等方式的变革。

课程规划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这一过程而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步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的,具有我校特色的课程体系,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规划既有必修课程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自主性,有利于开发和建设适应学校、学生、教师实际,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选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规划注重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构建适合我校的新的教学评价体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规划立足于实现学校现在执行的教育部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向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过渡,使课程结构不断趋于合理。

是学校安排课程、选用教材、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二、课程目标我校课程的目标是构建新的课程框架,基础型课程与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总体课时比例更趋科学合理,并随着年级的提高而增加拓展课程、研究型课程的课时比例,课程实施学分制管理。

规范课程管理,加强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一套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开发和课程评价制度,选修课学生管理和成绩评价制度,教师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校本教研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共享制度等。

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打造强势学科,提升发展学科,扶持薄弱学科,力争2—3个学科组成为汕尾市优秀学科组;坚持稳步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_试验_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_试验_

学 科
高 高二
高三 必、限 必、限
选周课 选授课
一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时累计 总时数
思想政治 2 2 2 2 2 2 2
语文 必修 4 4 4 4
限选
24 2
必修 4 4 4 4
数学
限选
22 4
必修 4 3 3 3
外语
限选
24 4
必修 2 3/ 2 3/ 2 3/ 2
物理
限选 必
2
修 化学 必修 2 2 2 2
本课程计划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 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 贯彻教育必须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 充分发挥课 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 全面提高普通高中的 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坚持以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以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人类文明发展的 优秀成果教育学生;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 施教, 促进受教育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以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坚持依据培养目标和学 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合理安排课程, 既有统一 的基本要求, 又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以适应不 同办学模式的学校的需要, 鼓励学校在实现国 家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办出特色。
·5·
修课时的集中 安排为: 高一、高二年 级各 1 周, 共 2 周。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 2 周, 3 年共 6 周。
( 三) 课程设置的说明 1. 时事政策教育是普通高中阶段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通过组织收听、 收看广播电视的时事新闻, 并结合思想政治课 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 使学生及时了解国内外 重要时事, 进行时事政策教育。时事政策教育 时间每学年不少于 17 课时。 2. 职业指导、人口教 育、国防教育和环境 教育等主要渗透在思想政治、劳动技术、生物、 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等相关学科中, 也可利 用任意选修课和活动类课程的课时开设专题 讲座。 3. 劳动技术学科以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 安排。学校应根据本计划的规定, 认真组织教 学。 4. 积极推进计算机教育。凡具备进行计算 机教学条件的学校, 应把计算机课程作为必学 内容, 并根据《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中 有关高中阶段开设计算机课程的要求组织教 学。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可把计算机课程作为 劳动技术学科的一部分内容, 也可作为必修或 选修学科, 在相关的教学时间内安排。 5.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社会 调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和军训活动等。各 校要认真按照本计划规定, 精心安排, 使学生 走出学校, 深入社会, 联系实际, 受到教育与锻 炼。 6. 高中三年级总复习阶段, 校会、班会及 体育锻炼等活动应照常进行。 三、考试考查 1. 普通高中的学期、学年和毕业考试、考 查或考评, 是对学生学业的合格水平的考核, 通过对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的有关知识 和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核,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 的提高和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 必修学科中的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 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等九门课程作 为考试学科; 必修学科的体育、艺术、劳动技术 和全部选修学科作为考查学科; 活动类课程只 进行考评。 3. 考试、考查的命题要以学科教学大纲为 依据, 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要求。学期和学年 考试、考查一律由学校命题。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教育委员会(已更名)•【公布日期】1996.06.07•【文号】•【施行日期】1996.06.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的通知(1996年6月7日)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国家教委在总结十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的经验基础上,组织制订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研究部门和教师意见,进行了必要的修订。

今年4月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已审议通过。

现印发试行,并就贯彻实施提出以下意见:一、充分认识《课程标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标准》规定了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师进行教学和考核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据,也是指导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教学的评估依据,以及指导编写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的依据。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和全体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各项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二、抓好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课程标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伦理学、法学、教育法规,以及教材教法等多方面的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

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培训思想政治课教师工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以增强贯彻《课程标准》的自觉性。

三、《课程标准》自1997年秋季开学后逐步在高中各年级试行1997年秋季开学,《课程标准》先在试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的省市中试行;1998年秋季开学后,《课程标准》在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各年级中试行,同时1992年国家教委印发的《全日制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用)》(高中部分)逐步停止使用。

22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22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

22年基础教育培养目标(一)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教育目标体系中属中间层次,它比较具体地规定了各级教育所应达到的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1.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发展打下“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2.初中教育的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初步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观点,具有良好的品德,以及一定的分辨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养成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3)体育方面: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志趣和爱好。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择业的一般常识,具有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及《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订,与《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相衔接,适用于三年制普通高中。

本课程计划体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编订各科教学大纲和编写教材的基本依据,是课程实施评价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本课程计划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本课程计划按照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各地学校实际,合理安排课程,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功能,既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又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一、培养目标普通高中教育是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高一层次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各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特别强调: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对国家和民族具有责任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民主和法制精神,学习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公民义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具有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具有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2.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文化科学知识;形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解决问题;进一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具有健康体魄和身心保健能力,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

4.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对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和艺术美具有一定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5.具有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一定的择业能力,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能够对自己的生活和发展做出恰当的选择。

二、课程设置普通高中必修课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英语、俄语、日语等语种)、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和保健、艺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

选修课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门学科,以及地方和学校根据学生兴趣要求和发展需要所开设的课程。

(一)课程安排1.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40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0-11周;机动时间1-2周。

各学年40周教学时间安排:高一、高二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3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高三年级上课26周,复习考试12周,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2周。

2.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3.课程设置表学科必修、选修周课时累计授课总授课时数时数政治必修6 184184语文必修12368 368外语必修 12 368368数学必修8280 324-368选修2- 444-88信息技术必修2 7070-140选修 270物理必修 158 158-294选修5136化学必修 4140140-259选修 119生物必修3 105105-171选修3 66历史必修3 105 105-228选修123地理必修3105 105-193选修488体育和保健必修6184 184注:周课时累计指各学科每学年周课时之和。

(二)课程设置说明1.普通高中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基础开设的,每位学生必须修习。

选修课是在必修课基础上,为拓宽和增强学生有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和能力开设的,学校除按照国家规定开设选修课外,地方和学校为满足学生多样发展的需要也应创造条件开设灵活多样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志向、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修习。

2.时事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通过组织学生每天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时事新闻进行。

3.国防教育、环境教育、人口教育等专题教育内容主要渗透在相关学科和活动中进行,也可利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开设专题讲座。

4.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四部分内容。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劳动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

学校可以结合实际,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条件。

5.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职业技术类课程,可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中安排。

学生可结合个人兴趣和需要选择修习。

6.校、班、团等集体活动原则上每周1课时,可在地方和学校选修课中安排,并且要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紧密结合。

7.学校要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特点,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团、俱乐部、兴趣小组等课外、校外活动。

三、课程实施课程实施是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

课程实施应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程实施主要涉及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组织等因素。

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应体现科学性、基础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课程实施要充分发挥和利用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开发课程资源方面的巨大潜力,引导和启发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2.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在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活动的组织、课程资源的选择、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应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教学应是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应当不断提高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

3.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

课程实施应当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诸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根据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现代化的学习手段;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主动、富有个性的过程。

4.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

四、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

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是实施课程评价的关键。

课程评价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教育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

同时,课程评价也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它可以及时地指导和帮助师生改进教和学的活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评价应以尊重学生为基本前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目的。

课程评价应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重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和人格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应根据普通高中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需要,正确地确定评价标准和使用恰当的评价方式;积极地发挥评价结果的作用,通过评价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成就和问题,增加自尊和自信,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

1、考试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

考试应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确地对待考试结果。

教师要指导每个学生认真分析考试结果,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进一步提高学习成绩;教师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和说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不允许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名次。

2、普通高中毕业会考或其他形式的毕业考试都要坚持毕业水平考试的性质,要依照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标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水平。

学科会考应在学科必修内容的教学活动全部结束后进行。

3、要利用学分制管理综合实践活动,各地要指导学校制订相应的学分制实施办法,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取得相应学分后方可毕业。

五、课程管理普通高中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体制。

教育部规定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颁布各学科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本课程计划的精神,结合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课程计划,并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备案。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当地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开发、完善地方课程,并对综合实践活动和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给予全面的指导。

学校应根据教育部和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课程方案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认真实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以及地方课程,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

学校对课程的具体安排需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后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