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庄小学历史沿革

合集下载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龙源期刊网
启迪智慧,润泽心灵
作者:
来源:《中国教师》2013年第19期
上庄中心小学地处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1989年由三所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现有教职工42人,其中区级学科骨干教师8人、区兼职教研员2人、北京市紫金杯班主任3人、小学高级教师17人,所有教师均达到本科学历。

学校现有20个教学班,学生700人,其中借读学生占全体学生的80%,来自全国17个省市。

三年来为了解决服务区内借读学生的入学问题,学校经过扩建,从原来的16个教学班扩展为20个教学班。

不论是本市学生还是借读学生,在学校都能接受到同等的教育。

上庄中心小学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形成特色办学理念——以爱启迪智慧,以爱润泽心灵,致力于把学校建成学生探索知识的学园、健康向上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和四季美丽的花园。

上庄中心小学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植入浓郁的文化元素,突出科学精神、艺术品味和人文关怀,从而营造愉悦向上的育人环境。

在整体校园建设中,重视校园环境与实践活动相关、校园环境与课程开发相关、校园环境与育人相关,让校园环境中的每一处都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燃点”。

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诊断课堂教学,了解教学困惑,带领教师大胆探索教学改革,并专门聘请专家进行指导。

同时,学校一直坚守教学、德育两条路同行,被评为海淀区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本期《特别关注》撷取上庄中心小学的一些实践成果,供大家分享和借鉴。

小学学校简介

小学学校简介

小学学校简介一、学校概况我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小学,建校于1990年,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学校共有30个教学班,学生人数约900人。

学校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活动中心等各类教育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教育理念学校秉持“全面发展、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创造力的社会栋梁之才。

三、教学特色1.优秀师资队伍: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其中包括多名省级骨干教师和市级名师。

教师们注重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2.科学教学管理:学校注重教学管理创新,建立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通过定期教学检查、学生评价和家长满意度调查等方式,及时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育教学质量。

3.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

学生可以参加各类社团、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综合素质。

四、教育成果多年来,我校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学校被评为市级“优秀学校”和“文明单位”,并多次获得市级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学生们在升学考试中表现优异,被各所中学录取率达到90%以上。

五、校园文化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校园氛围。

学生们参与各类文化活动,如校园艺术节、运动会、读书分享会等,培养了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家校合作学校高度重视家校合作,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定期组织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通过家校互动平台,及时沟通家校信息,促进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未来发展学校将继续秉持优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丰富的教育资源。

同时,学校将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小学历史沿革

小学历史沿革

星火小学历史沿革
解放后五O年大桥村创办了大桥村初级小学1—3年级,主要接收附近村民子女入学,地点设在下坂村小组,初小归咀上小学管辖,初时由金、吕等六位老师主教。

五五年部队迁入子女增多,部队开始办学,地点设在西汪部队营区内,后朱、下坂、炉塘、谢家等自然村子女在该校完成高小学业,学校为部队创办、部队管理,学校主要领导先后为殷校长、何校长、刘校长。

六八年文革中,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原驻军127部队让出部分家属房供学校从西汪搬迁到后朱营区内,学校接受部队子女及周边四个自然村的儿童入学,学校由部队和地方联办,正式命名为星火小学。

七二年,下坂村小撤消,1—3年级学校全部划入本校就读,教师先后增加了民办教师。

时任校长刘秀芙。

八十年代初,随着裁军部队减员,学校划归地方管理。

八七年部队子女转市一校就读,学校主要接收四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

九四年,学区作了调整,星火小学接收大桥七个自然村和咀上二个自然村的适龄儿童入学。

九八年,在侨胞沈炳麟先生资助下,星火小学“恩美楼”落成,学校搬出旧营房住进教学楼。

九八年的特大洪水给河背三个自然村儿童上学造成安全隐患,其子女先后转入渔场小学就读。

二OO一年,西汪家长要求来校就读,学校接收了他们的子女入学,现学校担负着七个
自然村村民子女的小学教育。

小学学校简介(8)

小学学校简介(8)

小学学校简介新世纪飞歌——xx镇中心小学校史xx镇中心小学,地处xx省xx市东北部、xx中心镇、全国千强镇——xx镇的玉屏峰下,渼沙溪畔,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

她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教育之乡。

一个多世纪来,学校共培养毕业生:小学98届,16200余人;初中4届,850人;高中二届:80余人。

1978年被确定为xx地区重点小学。

1999年,学校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xx省示范学校”。

XX年学校被命名为xx省“百年名校”。

学校现在占地面积2038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515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8990平方米;固定资产1465万元,其中多媒体教室42个,音乐、美术、科学等专用教室8个,舞蹈房1个,室内体育馆1个,学生食堂1座,塑胶操场一块,语言室2个。

学校有独立的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有校园网落系统,每个教室有电视机、多媒体电脑投影和广播,每位教师配备两台电脑。

学校的体育器具、铜管乐器、民乐器材具有相当规模。

xx镇中心小学的前身xx小学和坦然小学均创办于公元1906年1月(清光绪三十二年),是年正月,由xx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和xx公嗣孙贡生赵鹤书分别创办了坦然小学和xx小学。

xx二房的xx学堂校址一直设在xx“懿德堂”①。

xx小学首任校长由韦希贤。

xx四房坦然公嗣孙赵渊玑受到蔡汝霖②影响,在xx创办坦然学堂。

xx“五芳塘”门下子弟一律免收学杂费。

坦然小学堂初设赵氏四房祠“三和堂”(现xx浙东书画院)、“理和堂”(书画院东厢)、“永成堂”和“雍贞堂”(现xx国药店)。

附贡生赵云谷是首任校长。

坦然初时是七年制,毕业后直接可考东中。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赵渊玑联络乡绅,捣毁长安殿④旁厢房坦然庵、慧业庵内五百罗汉,将坦然小学堂搬进了长安殿内。

“坦然小学堂”更名为“xx县立第三小学”(简称“三小”)。

扩大了招生范围,赵姓之外的贫寒子弟也在招收范围。

1913年,三小为xx五大学区之一,负责辅导xx、玉山、蔡宅一带范围的各个学校师资培训。

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

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

校史范例及点评(教志办推荐)一、中心校范例:陶村中心校二、初中校范例:陶村镇中三、小学校范例:陶村小学四、撤并校范例:东纽小学附件:陶村中心校陶村镇地处盐湖区东北部,西南与安邑、禹都相接,东与夏县为邻。

下辖16个行政村,常住人口27600人。

地理位臵重要,运城机场、半坡车站、半坡油库、部队营房座落该镇。

交通便利,大运公路、同蒲铁路、太风运三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地杰人灵,古有炎、黄、蚩尤美丽传说,也有陶朱公(范蠡)、张良、曹参动人故事。

环境优美,春有辛曹桃花芬芳,夏有东花园清凉,秋有石碑庄葡萄晶莹,冬有张良红薯飘香。

如今厂房、商铺林立,康杰中学、康杰初中、新港实验小学、少林武校云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闪光。

陶村中心校现有一所四轨初中,8所小学,共有学生2253人。

专任教师153人,全部持有教师资格证,其中大学本科学历63人,专科学历67人,中师学历(中专、高中)23人,中级职称70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2人、教学能手5人,市级骨干教师15人。

陶村镇中1998年被评为地区文明学校,辖区所有学校在2008年省标准化学校验收中全部达标。

石碑庄小学在2010年获市、区两级“绿色校园”称号。

一、历史沿革:陶村中心校成立于1949年,始称陶村联区,第一任联区长是黄思惠。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政府积极办教育,各村设小学,较大的村设完小。

五十年代初有陶村、张良、张孝、张金四所完小,教师由安邑县文教科派,每所完小有3-5名教师,学生70多人,多采用二级复式、包班教学模式。

每所初小一名教师,学生30人左右,四级复式教学。

教师多为完小、初中毕业生,以20来岁的年轻男性为主。

学校多占关帝庙、娘娘庙或私家祠堂,房屋破旧昏暗潮湿。

1954年裴郭小学改用的药王庙坍塌,所幸当时室内无人。

后随条件改善,各村先后迁移新建学校,为土木结构,学生仍自带桌凳或土坯垒、砖垒搭板做成课桌。

每校由一名学董管理,教师派饭。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范文

农村小学学校简介范文

农村学校简介范文**中心学校是我县一所老牌农村小学。

学校现有在校教职工 78人,有在校学生1200余人,其中留守学生近千人。

学校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分布合理;多媒体教室、图书室、心理咨询室、活动教室、留守儿童之家等各室设备齐全。

满足留守儿童开展各种活动,是学生活动的乐园。

安全是学校工作的始终。

学校定期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轻松掌握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懂得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道理。

学校是学生温暖的家。

留守儿童之家主活动室布置得温馨、大方,琴棋书画、吹拉弹唱,深受学生喜爱。

图书室、阅览室藏书丰富,定时开放。

音乐室里,钢琴、电子琴、音响等设备齐全,室内布置得体。

文体活动室是孩子们跳绳、踢毽子,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无论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愿意在这里一试身手。

书画活动室是书画兴趣小组孩子们在课余时间里修身、养性、提高技艺的好地方。

课外活动,孩子们聚集在这些活动室里,在老师的指导下,或对弈,或挥毫,或翩翩起舞,或纵情歌唱,想起父母时还可以随时与远在他乡的父母在网上见面、谈心,让亲人分享学校生活。

学校还配备了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各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老师会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的心理问题进行专门的诊断,并及时给予疏导,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生营养餐实施以来,学校的食堂管理规范,饭菜营养搭配合理,学生就餐文明、有序。

教室书声朗朗,墙报翰墨飘香,琴房歌声嘹亮,活动丰富多彩,校园健康快乐——这就是每天的麦元中心学校,留守孩子温暖的家。

我校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隶属于安新县大王镇总校,招生范围为大王、小王、南河三个村,辐射人口5126人。

她始建于1945 年8月,至今已有63年历史。

全校占地面积9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

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生275名,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教职工21名,学历达标率100%。

近年来,村两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85万元,学校自筹资金十余万元,完成了学校校舍建设,配备了充足的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达到或是超出了国家、省规定的农村小学标准。

历城区小学

历城区小学

1.历城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84年,位于山东大学新老校之间,历城区政府西侧,占地面积8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550平方米。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17人,其中女教工104人,男教工1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

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230人。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在学校管理、教师素质、教育教学质量、校园环境的建设等方面都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赢得了社会、家长及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

学校环境优美,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和设备日益完善,图书室、阅览室、仪器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蝴蝶馆、红领巾广播室、科技活动室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与创新的舞台,学校还建起了班级宣传窗、展示栏、开放式温馨书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学生开辟了个性发展的广阔天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一批省市级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示范带头作用,其中胡晓婷、王霞、江莉、彭滨、彭霞等老师多次在全国执教观摩课或优质课获一等奖。

邢生珍、张洁、康静、巩锋、黄健等20余名老师被评为市优秀教师、区教学能手;邢生珍老师被评为中央教科所科研先进个人;有40余人次获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学校拥有一批市区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在全区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着带动、辐射作用。

以德为先,以人为本。

学校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格局,充分利用各科教学、少先队活动等渠道进行品德教育及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校积极开辟校外德育基地,与72212部队、区武装部建立共建关系,与董家十里堡小学、西营龙湾小学等学校结为'手拉手'互助学校,设立'五育节'、'活动月',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采的体验教育活动,与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启迪学生学会关心、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素质教育是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人才的需要,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特长,学校在大面积提高艺术课质量的基础上,成立了'春笋艺术团',下设古筝社团、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社等艺术团队,每年'六·一'、'元旦'组织丰富多采的节目进行汇演,在各级各类艺术活动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简介

学校简介[ 概况]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成立于2007年2月13日。

经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的统一领导,分片管理,于2009年10月15日正式搬迁新址——原牛心坨小学位置,实现实体性合并。

学校现有36 个教学班,小学24 个,中学12个。

在校生1330人。

其中小学生908人,中学生422 人。

在岗教师119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25人,小学高级教师71 人。

[ 分年概述]2007年2007 年2 月13 日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正式成立。

成立伊始,实行统一领导,分片管理。

学校由六所小学和一所中学组成。

分别是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部、牛心坨分校、李胡分校、小黑分校、寇家分校、连三湾分校、老虎岗分校。

变更之初学校总占地面积8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205 平方米,教职工157 人,班级数54个,学生总数1540人,其中中学510 人,小学1030人。

2007年7月12日,牛心坨小学拆迁,8月开始建造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9月牛心坨小学师生到李胡分校上课。

2007 年是深化教育改革年。

学校举行了校级青年教师课改之星评比活动,培养出有特色的青年课改名师。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充实自己,取长补短,努力开创教学改革新路子,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7—9 年青年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公开课,1—6 年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评优课,进一步推动我校多媒体教学的全面化,优质化,特色化,把深化教育改革落到了实处。

2008年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总占地面积827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205 平方米,拥有42 个班,在校生1472 人,教职工139 人。

此时牛心坨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一所中学和五所小学组成,还是实行统一领导,分片管理。

新校址正在建设中。

2008 年是教育质量提升年。

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山东卷-莱州驿道部分

山东卷-莱州驿道部分
财政金融:2011年地方财政收入1125万元,同比增长
32."3%。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83万元,增值税474万元,企业所得税134万元,个人所得税10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34元,比上年增加32%。
四、社会发展
教育:2011年末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845人,专任教师35人;小学2所,在校生1521人,专任教师11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16人,专任教师149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驿道镇概况
一、政区概况
名称来历:
因镇政府驻驿道而得名。此地古时为官府传递公文的人途中休息之所,称为驿站。东晋太元年间,王姓由青州迁此立村,取名驿道。
地理位置:
驿道镇位于东经120°16′,北纬37°22′。
地处山东半岛西北部,位于莱州、招远、莱西三市交界处,同时受烟台、青岛两个中心城市的辐射。镇街区划调整时,周边五个镇全部撤并,现辐射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形成优于其他的盆地效应。镇人民政府驻驿道村,电话区号0535,邮政编码:261426,距莱州市区
268."2人。
二、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南依崮山,北跨王河,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可分为二带:
北部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崮山、大沟山、天齐山等。
气候:
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降水量约610MM,属于半湿润地区。年平均温度约为12度。
水文:
驿道是莱州市最大河流-王河的发源地,流域面积广泛,水库、塘坝众多,水资源充沛,有利于农林牧渔业的全面发展。
供水:2011年末自来水生产能力1200吨/日,生活用水

肥城市安驾庄镇中、小学简介

肥城市安驾庄镇中、小学简介

安驾庄镇初级中学简介安驾庄镇初级中学,坐落于镇政府南首,省道104线东,环境优雅,三季有花,四季常青。

学校前身为安驾庄镇第二初级中学,于1997年落成投入使用,占地80亩,建筑面积24900平方米。

2004年12月,原安驾庄镇第一初级中学合并至第二初级中学,更名为安驾庄镇初级中学。

学校目前有教职工124人,在校生1372人,学校环境优雅,品位高洁,设施齐全,办学行为规范,教科研能力雄厚,机制健全,特色鲜明。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素质教育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始终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努力争创“规范加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为孩子储备可以终生享用的‘财富’”的办学理念,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确立了“合作探究,勤学多思,严肃活泼,规范有序”的校风和“敬业爱生、善诱创新”的教风。

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控辍保学活动,•学生巩固率达98.67%。

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完善了各项制度,建立了长效机制,实行了安全目标责任制,做到了“人防、物防、技防、心防”四落实。

学校积极推行“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体制改革”,以干部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根本,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很大提高。

2000年被评为泰安市规范化学校,2005年被评为泰安市教学示范校,2007年顺利通过了泰安市“AAA”级学校的验收,2009年又顺利通过了泰安市规范化学校复验,2010年3月获肥城市安全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连续多年被评为“肥城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教学质量先进单位”、“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安全工作先进单位”、“教育督导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将抢抓机遇,完善配套,深化改革,•奋力赶超,争创市内外有影响的一流名校。

安驾庄镇中心小学简介安驾庄镇中心小学位于安驾庄镇政府驻地,始建于一九八四年,其前身是安驾庄镇第一小学,下设第二小学、第三小学两处分校,后因生源实际和教学需要,2002年将三处小学合并到一处,成为了现在镇驻地的唯一一处小学。

茅坪场中心小学镇志

茅坪场中心小学镇志

茅坪场中心小学简介茅坪场中心小学始建于1947年,已有68年的办学历史。

经过六十多年的扩大改造,学校规模扩大,面貌焕然一新。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34人,在校学生311人,设10个教学班,服务范围20公里,服务对象1万余人。

学校占地面积10944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24.3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920平方米(含新教学楼),生均13平方米。

办学条件符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条件要求。

多年来,学校坚持走改革立校、质量强校、教研兴校、管理活校的道路,端正办学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服务宗旨,以“自主探索、和谐发展”八字校风为工作立足点,更新教育观念、克难奋进、艰苦创业,努力实现了校风实、学风正、校风优而誉满社会的办学目的。

多年来,教师获国家、省、市、县优秀论文、教案设计优质课竞赛、课件制做等奖励150余人次。

2000年学校被县政府授予示范学校,多次被镇委、镇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两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被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共青团远安县委授予学雷峰志愿服务先进集体。

2009年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获得宜昌市“寄宿保育制示范学校”、“零辍学单位”“科技节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五年被评为远安县“科技节先进单位”,被远安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保持先进性教育先进单位”称号,县教育局授予“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先进单位”、“师生满意食堂”等称号,2011年,学校被宜昌市授予“花园式学校”称号。

2013年,学校被县教育局授予“乒乓球特色学校”称号,被县纪委授予“廉政文化进学校示范单位”。

学校教学质量一直位居全县同类学校前列,体育艺术教育取得好成绩:2009年女子乒乓球赛全县小学组第一名,体育运动会团体总分第四名,全县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二名。

茅坪场中心小学沿革茅坪场中心小学始建于1947年,当时茅坪乡茅坪保决定将原何家湾村、钢铁村、茅坪场村三处私塾集中于茅坪场村原陈家祠堂,合办茅坪小学,招收1至4年级学生(大多为住宿生),学校属官办性质,共有教师5人,熊植休老师任校长。

教育志1

教育志1

教育志一.高官营小学简介(一)历史沿革高官营小学于1954年建立,起初为复式班,两个年级,20名学生,开设了语文、数学两门课程.1960年将学校由村中迁至村东,学校由单一小学发展为高官营联中,班级增至七个教学班,学生达到300多人,吸引了本村及邻村六个村庄的学生,名声大噪.1983年,高官营联中达到顶峰.由于形势的变化,该联中撤并,成为高官营完小,学校办得蒸蒸日上.1999年在村两委的支持下,多方筹措资金3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教学楼一幢,建筑面积640平方米,能容纳8个教学班. 2006年对学校危房进行了拆除,并重建了八间高标准的功能用房,建筑面积224平方米.2008年春,又新建花园四个,使学校达到三季有花,四季见绿,并硬化路面800多平方米.把高官营小学打造成了我镇独树一枝的花园式学校,2009年12月被市教育局评为:〝市级园林化学校〞.我校现有教师20名,本科2名专科5名学历达标率100% .现有15个教学班,下辖马军营﹑永年集两个教学点.在校生488名,学校配齐了实验室﹑器材室﹑图书室﹑微机室,并藏有图书2万余册, 购置电脑31台.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力争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二).历任学校校长基本情况二.学校管理1.德育工作新学年伊始,由校长作德育工作规划,明确本年的德育工作目标,要求全体师生认真履行,并评选出本年度德育小标兵.2.少先队工作由少先队辅导员安排本年度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好活动记录. 3.安全工作首先制定了安全应急措施,与每位教师签订本年度安全目标责任书,并适时进行防火、防震演练,讲解交通安全常识等.三.教育教学1.各时期学制和课程设置情况1985年,小学为“五年制”课程设置,一至四年级6-7门:思品、语文、数学、自然、体育、音乐、美术;五年级10门:思品、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

每周在校活动总量31-35小时。

龙源小学校档案资料

龙源小学校档案资料

龙源小学校史档案资料一、学校简介1、建校时间剑阁县龙源小学是一所具有100多年悠久历史的百年老校,她位于川北剑南路上。

龙源小学校创建于1902年,始名“龙源寺永宁书院”,下辖7所村保学堂。

1912年—1925年改名为“龙源寺高级小学校”,下辖10所初级小学校。

1926年—1949年命名为“龙源寺中心国民学校”,下辖12所保国民村小学校。

1950年—1960年命名为“龙源寺小学校”,下辖14所村小学校。

1961—1976年改名为“龙源公社小学校”,下辖16所村小耕读学校;1977年—1989年命名为“龙源乡小学校”,下辖18所村小学校。

1990年—2002年,国家提倡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命名为“龙源镇第一中心小学校”,下辖23所村小学校、江石乡第二中心小学校、永红村第三中心希望小学校。

2002年—2009年,缩小学校布局,收回所有村小学,改名为“剑阁县龙源小学校”,同时被列为剑阁县B类小学。

2010年—现在,龙源小学校被列为剑阁县A类小学。

2、学校规模剑阁县龙源小学校占地3760平方米,建筑面积4898平方米。

学校现有12个教学班,5个幼儿班,800名学生。

龙源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历来为社会所认可。

学生毕业率历年保持100%。

目前,学校作为一所公办寄宿制学校,办起“留守儿童之家”,常年住宿生600余人。

3、教学设施1996年以来,学校乘普九政策,以校园标准化建设为契机,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来改善环境。

老校舍全部推翻,陆续修建了3幢教学楼和两幢师生住宿楼;2011年新建一幢生活楼。

校园内师生书画作品、板报设计、双语布置等尽展现时代风貌。

健全的设施更是令学子向往:校内操场、有线广播、闭路电视、程控电话、校园网络、图书阅览、多媒体教室、以及饮水、饮食设施、防盗设施、应有尽有。

为学生舒展身心、发展个性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走进校园,让人感受到小巧玲珑,典雅气派的文化韵味。

4、师资力量学校现有教职工56名,在职教师43名。

青岛地名小考

青岛地名小考

青岛地名小考青岛地处黄海之滨,在中国绵长的海岸线上,北有天津、南有上海,此处的胶州湾无疑是沿岸航行的必经之途。

青岛前后经历了三次殖民侵略,多个政权更迭。

青岛的城市发展可谓是历经沧桑。

关于青岛城市名称的由来,争议颇多。

其中岛说和村说为多数人推崇。

经过对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反复查阅、考证和分析,使我们对青岛城市的形成有了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

一般来说,我国地名的命名大多与人类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如山、江河、湖泊、岛屿等自然地理实体为参照命名。

它是城市地名对城市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的直观反映。

随着城市的出现,人们仍习惯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为命名依据,因此,城市名称中存在很多代表该地地理环境特征类的地名。

青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一、青岛(岛屿)青岛为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俗称“小青岛”,别名琴岛,面积0.012 平方公里,海拔17.2 米,北侧距陆地约720 米。

从现有的可见资料来看,关于青岛这一称谓,最早由明万历七年(1580 年)版《即墨县志?海岛》记有“青岛”两处,一处未注明具体地理方位,另一处记“青岛,在县东一百里”。

同版《即墨县志?艺文》收录即墨知县许铤《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

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曰管,曰白马、香花,曰田横、颜武。

”按地理方位、排列次序与本志所附县境图对照,后两处“青岛”当指今即墨三平岛,而非现在的小青岛。

万历十九年(1591)版《胶州志?舆图》在胶州湾口标注岛屿有“青岛”、“黄岛”、“薛家岛”、“陈家岛”,“青岛”位于“淮子口” 附近。

清康熙十七年(1678)版《胶州志?图说》所载《舆图》和《海运》中亦标注有“青岛”二字,并与黄岛相对,为海中岛屿。

清同治版《即墨县志》所载《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青岛为海中岛屿,位于淮子口附近,淮子口为明清时期胶州湾口的通称,按其地理方位,此处“青岛”则为今之小青岛。

(1)清乾隆十六年(1751 年)刊写的《灵山卫志》中记有“小青岛在淮子口对岸,入海者必由之道”。

沙井有哪些公立小学

沙井有哪些公立小学

沙井有哪些公⽴⼩学沙井有哪些公⽴⼩学 ⼩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学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内,⼩学教育不收取任何费⽤。

以下⼩编为⼤家整理了沙井有哪些公⽴⼩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沙井有哪些公⽴⼩学 1、荣根学校 2、蚝业⼩学 3、壆岗⼩学 4、万丰⼩学 5、新桥⼩学 6、上寮⼩学 7、黄埔⼩学 ⼆、学校简介 1、荣根学校 荣根学校位于⼴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是⼀所九年⼀贯制公办学校,现任校长范光明。

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是⼀所九年⼀贯制公办学校,由⾹港爱国⼈⼠陈荣根先⽣于1982年捐资兴建,占地55829.37平⽅⽶。

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学48个,初中12个),学⽣3063⼈,教职⼯193⼈,专任教师183⼈,⾼级教师16⼈,研究⽣33⼈,区级名师5⼈。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明礼仪教育⽰范基地、全国中⼩学校园⽂化建设⼗佳⽰范学校、全国校园法制安全教育⽰范基地、全国⽹络实验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球特⾊学校、⼴东省⼀级学校,⼴东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东省信息技术教育⽰范校、⼴东省书法名校、⼴东省校园⾜球推⼴学校、⼴东省航空特⾊学校、深圳市围棋特⾊学校、深圳市体育传统项⽬学校、中国国家体育总局⽆线电模型运动管理中⼼授牌航空飞⾏营地等。

学校坚持“⽂化⽴校,和谐发展”的发展策略,以“传承⽂化,创新发展,特⾊兴校,科研强校”为发展思路,强化管理,内聚⼈⼼,外树形象,提升质量,奋⼒创建“学⽣向往、家长放⼼、⼈民满意”的湾区品牌学校。

2、蚝业⼩学 深圳市蚝业⼩学创办于1958年,校园占地⾯积9537平⽅⽶,建筑⾯积5000平⽅⽶。

学校以⼀流的教学设施配备,优美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化氛围,为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蚝业⼩学创办于1958年,是深圳市宝安区优质化学校、双优学校。

1985年,由港澳同胞,蚝业村民捐资,村委会建设新校舍,占地⾯积9381平⽅⽶,建筑⾯积5000平⽅⽶,绿地覆盖率达到72%,教学设备设施配置合理,校园环境恬静优雅,⽂化氛围⽐较浓厚。

南岸小学沿革史

南岸小学沿革史

南岸小学沿革史南岸小学是一所国有公办全日制农村普通小学,它最初隶属坎上教学网点,村小点。

成立于1951年,它以村祠堂为学校,教学设备简陋,只有两个教学班。

教师余荣海,余善乐等三名教师,只有50多名学生。

1954年撤点并入坎上完小,1955年恢复南岸小学,校名至今未改。

1958年,南岸由高级社改为大队,三名教师有的因自身原因,有的因阶级成份问题,先后离开学校,由余春枝、杨林枝和余春辉老师接替任教。

当时由余炳夏会计主持办校,校址照旧,学生自带课桌凳到校上课,男生多女生少。

1965年,教学网点下升,南岸办成完小,有一到六年级6个班,12位教师,学生人数达到260多名,为适应办学需求,大队书记聂水生筹集了7000多元人民币,扩建了一幢400多平方米的校舍(即现古戏台前面的商店)。

刘泉林任校长。

1970年,学生人数继续上升,大队书记余昌焱便将校址迁至沈家墩(即现校址)。

只一年时间,建好了教师办公用房一幢,教学用房两幢,均为砖木结构。

建筑面积达132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为目前学校面积的三分之二,有10个教学班,16名老师,学生达到450多人。

汪联清任校长。

二十多年过去了,人口与经济同步增长,1995年村委会在书记余火生主持下改建学校砖木为砖混教学大楼,同时扩大了校园面积,教学大楼的占地面积达到了384平方米,大楼的建筑面积达到了1152平方米。

1996年师生进入新教学大楼,原平房教室部分留用。

学生人数上升到700多个。

有34名老师,教学班级达到了15个,余发浩任校长。

2003年,村委会在书记余水根主持下又为学校兴建了一幢砖混综合教学大楼,原砖木房全部拆除,校园绿化和其它配套项目逐步完善。

目前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2329平方米,占地面积达到4700平方米。

学校依村傍水,环境清静优美。

现有教学班10个,教职工20人,小学高级19名,学生330人。

学校在不同时期,曾荣获全市教研工作评估一等奖和市督导评估二等奖,教师有的被评为景德镇市优秀班主任和师德标兵,学生有的在市举行的奥数竞赛中荣获二等奖。

龙泉镇简介

龙泉镇简介

龙泉镇简介龙泉镇情况简介第一章历史资料一、地理位置龙泉镇位于牟平区南部,东、西、南三面环山。

上泽公路纵贯镇域南北、俚李公路横穿镇域东西,其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全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4.9万亩,总人口2.45万人,辖52个行政村,6个片区。

二、历史沿革解放前日伪统治时期,全乡现有村,属伪牟平县第四区管辖。

1942年春,上庄口子以东133个村庄划归文西县,全乡所属村,大部分归文西县六区。

1944年8月解放,1946年文西县改为昆嵛县,六区改为昆嵛县十区。

1952年,昆嵛县十区改为龙泉区,下设12个乡,枣园夼内的24个自然村合并成8个行政村。

1956年5月撤销昆嵛县,龙泉乡划归牟平县其中东殿后、西殿后、南观、钓鱼石、西庄、西口子、卧龙堡、埠前、滩上、马家都、潘格庄、涝夼、河北等村划归文登县。

1958年划回牟平县。

1957年撤区并乡,原龙泉区所辖村庄及1946年划归昆嵛十一区的东殿后、西殿后等13个村庄,和划归牟平九区的枣园夼中的18个村,分别划归六甲、上庄、龙泉三个乡管辖。

1958年9月,六甲、上庄、龙泉三个乡并入姜格庄乡。

1958年9月底,成立群星人民公社,1959年以驻地更名为姜格庄人民公社;1962年1月从姜格庄人民公社划出成立龙泉人民公社,管辖58个大队。

1981年2月,邹家庄大队所属自然村孔家庄、玉石夼析出自成大队孔家庄因重名更为孔庄。

此后,全乡共辖60个生产大队。

1984年3月20日政区改革,改龙泉公社为龙泉乡,辖区范围同以往。

11月改大队为村民委员会。

1992年4月,龙泉乡撤乡设镇,至今。

龙泉镇因驻地位于龙泉汤村而得名。

驻地因有一温泉汤,汤水涌流如龙吐水故得名。

第二章自然资料一、地形地貌龙泉镇南高北低。

自南向东有南天门(南疃)、金山、小岛、南猴子疃、狗塔、偏松盈、林家葬、东口子、黑山(又名东山)、麒麟谷、光棍顶等10余座大小不等的山丘,半弧形环抱村庄,腹地随诸山丘坡度向北延伸减缓为平泊地,土地肥沃,山明水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庄小学历史沿革
王家后乡上庄小学位于王家后乡上庄村。

2008年9月由陕县支建煤矿职工子弟学校和上庄小学合并而成。

由于新校修建曾接受三星集团、和香港密法归华慈善基金会捐资,故也称“空海入唐上庄小学”和“王家后乡三星希望小学”生源来自王家后乡上庄村、刘家山村、鹿马村、硖石乡东岭村、黄坡村和支建矿业公司。

服务半径5千米,学校现管理人员1名,专任教师15人,其中专科学历1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72人。

校园总占地面积6514.5㎡,建筑物建筑总面积1679㎡学校有教学楼、餐厅、师生宿舍、美术、音乐功能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