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替代药物的研究
肝素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类药物 临床应 用的研究进展
李 凤 ( 江苏 省盐 城卫生职 业技术学院 药学院 盐城 2 2 4 0 0 5 )
摘要 : 肝素类药物的临床用途有很 多, 如治疗毛细支气管 炎、 预防过敏性紫癜性 肾炎、 抗肿瘤等 。对肝素类药物结构和功能研究 的不断完善 , 有望对临床 更多疾病 的治疗Fra bibliotek供新 的途径 。
关键 词 : 肝 素 临床 用途 抗 凝 血 肿 瘤 中图分类号 : R 9 6 9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3) 0 8 — 0 0 4 4 — 0 1
肝素是一种抗凝剂 , 最早 发 现 于 肝 脏 , 是 由两 种 多 糖 交 替 时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而且增加护士的工作量 。彭易 、 程 连接而成的多聚体 。 在体 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 , 临床上 主要 用 云等人通过大量文献的调研发现 :单独持续滴注肝素稀释液 , 于治疗 血栓栓塞性疾 病 、 心肌梗死 、 心血管手 术 、 心脏导管 检 对预防新生儿输注过程中 P I C C的堵管有显著效果 ;在肠外 营 查、 体外循环 、 血液透析等 。随着药理学及临床医学 的进展 , 肝 养液中添加肝素稀释液持续滴注对于预防新生儿应用 P I C C输 素的应用 范围不断扩大 , 对 其类 似物 的研究逐渐广泛 。现将 近 注过程中的堵管和预防因血栓而发生的拔管也有显著效果 。 年来肝素类 药物临床用途 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5 肝素及其衍生物对肿瘤 的抑制作用 1肝素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 管炎 肝素及其小 分子肝素 ( L MWH)除了具有抗凝血 的作用 毛细支气管炎通常是 由普通感 冒 、流行性感 冒等病毒 性 外 , 还有很 多其他 的生物学 活性 , 如抗肿瘤 、 抗 血管生 成和抗 感染引起 的并发症 , 也可能 由细菌感染所致 , 是婴幼儿 常见的 炎作用 。肝素是属 于葡糖胺 聚糖家族 的硫酸化多糖类 , 而低 分 种急性下呼 吸道感染 。临床症状像肺 炎 , 但 以喘憋为主 , 此 子量肝 素( L MWH s ) 是对 肝素进行酶解 或化学解 聚而成 的 , 研 病多发生在 2 . 5岁 以下 的小儿 , 8 0 %在 1岁以内,多数 是 6个 究显示 : 肝素和 L MWH 具有抑制肝 素酶( HP S E) 活性 、 减少 细 月 以下 的d , J L 。刘爽 、 王霞等人通过临床研究 , 发现小 剂量肝 胞外基质 ( E C M) 中H S P G降解 以及 阻断肿瘤 细胞 向其他组织 素雾化吸入治疗呼 吸系统疾 病 ,可以提高细支气管及 肺泡 内 和 器官转移 的活性 的作用 l 引 。硫酸 乙酰肝素 ( h e p a r a n s u l f a t e , 肝素的浓度 , 使其在肺泡 巨嗜细胞内储存 , 药效持久 , 同时可 以 HS ) 广泛存在 于哺乳动物和一些植物体 内 , 它通过共价键结 合 湿化气道 , 改善喘憋 , 缓解气道狭窄 , 且小剂量应用不会影响患 在核心蛋 白的丝氨酸甘氨酸残基上 ,共 同组 成硫酸 乙酰肝 素 儿的凝血功能 , 提示肝素雾化吸入联合 常规治疗婴幼儿毛细支 蛋 白聚糖 ( h e p a r a n s u l f a t e p r o t e o g l y c a n , S P G) , 研究 证实 H s可 气管炎安全 、 有效 , 且能改善患儿气道炎症和免疫状态 , 这将为 以通过 抑制肿 瘤细 胞增 殖肿 瘤血管 生成 而具 有抗 肿瘤 的作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 提供新 的思路 和途径i ” 。 用嘲 。肿瘤耐药 是晚期肿瘤治疗的棘手问题 , 肝素及其衍 生物 2 低分子肝素对 A C S患者 的抗凝治疗 的抑制肿瘤作用 的发现及 机制 的逐 步 明确 , 为解 决肿瘤耐 药 急性 冠脉综合 征( A c s ) 是指 冠状 动脉 内不稳定 的动脉粥 提供 了新 的思路 。 样 斑块破 裂 或糜烂 引起 血栓形 成导 致 的心脏 急性 缺血综 合 6 问题 与 展 望 征, 它是指 急性 心肌缺血 引起 的一组 临床症状 , 包括 s T段抬 肝 素 因其特 殊 的功效 已广 泛应 用 于临床 很 多疾 病 的治 高急性心肌梗 塞与非 s T段 抬高急性 心肌梗 塞以及不 稳定 型 疗 , 而且效果较好 , 如肝素是需要迅 速达到抗凝作用 的首选药 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 ( L MWH) 是 由普通肝素解 聚制备而成 的 物 ,同时它也在心脏手术 和肾脏透 析时维持血液体外循 环畅 类分子量较低 的肝索的总称 ,常见的低分子 肝素有依诺肝 通 。但不 同的剂量和使用的方法也会导致 一些 并发症 , 如肝素 素钠 、 那 曲肝素钙 、 达肝素钠等 。低分子肝 素在临床 已被广 泛 诱 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就是一种肝素诱 发 、免疫介 导的促血栓 用 于血栓性疾 病的防治 , 近期研究 发现 , 低分 子肝 素仅选择性 形 成并 发症 。以后可 以通过改变注射剂量 、 与其他药物联合使 地提高 t P A活性 , 而不影 响 P A I 一 1 活性 , 有间接抑制体 内血 小 用或者对肝素 的结构进行 改造 等方 式来 减少并发症 和不 良反 板 活化 的作用 ,达肝素和那 曲肝素钙可以用于 A C S患 者的抗 应。此外 , 肝素低聚糖 和一些非抗凝肝素衍生物有望成为安全 凝治疗 , 而且安全 、 有效 。 有效的抗血管生成 , 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抑制转移 和抗 炎症的 3 肝素对过敏性紫癜 性肾炎预 防和治疗作用 药物。随着研究 的不断成熟 和技术 的改进 , 可以对肝素类化合 过 敏性 紫癜性 肾炎 ( H S P N) 是在 过敏性 紫癜 患者 的病 程 物进行结构改造 , 有望获得一种高效低毒 的抗 肿瘤药物 , 并且 中极易出现的症状 , 它对患者的损害较大 , 如不能及时 给予 治 能在较低成本下进行 较大规模 的生产 。 疗和控制 , 容 易进展为 终末期 肾病或 肾衰 竭 , 所 以, 对 于过 敏 参考文献 性紫癜性 肾炎的防治十分重要。 肝素有抑制肾小球系膜及基质 【 1 】 刘爽 , 王 霞, 等. 肝 素雾化吸入 治疗毛 细支 气管炎疗效及 血 增生以及阻止胶原纤维形成 的作用 , 也可 以直接影响患者免疫 I g E和 T细胞亚群 改变f J 1 . 中华 实用诊 断与治疗杂 志 , 2 0 1 2 , 2 3 6 ) : 6 0 5 — 6 0 7 . 复合物 。 肾炎的发生机制 , 所以肝素可 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 肾小 ( 球疾病和减小 肾小球损伤 。邓满玲等人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在过 [ 2 】 赵向 阳, 徐建, 等. 低分子肝 素对 A C S病人 内源性抗 纤溶 系 敏性 紫癜患者 出现 肾损 害之前 , 对 患者进行肝 素治疗 , 能够有 统及血 小板 活化 影响 【 J 1 . 青 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 2 0 1 2 , 4 8 ( 6 ) : 6— 478 . 效地降低 H S P N的发生率 ,并且一定 程度上延迟 了患者 出现 47 肾炎的时间 。这一研究表明对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适时适量 [ 3 1 x l  ̄ 满玲 . 肝 素预 防过敏 性 紫癜 性 肾炎的临床效 果[ J ] . 当代 医 的肝素治疗 , 有积极 的临床意义 , 是一项较好的方案 。 学, 2 0 1 2 , 1 8 ( 2 1 ) : 1 3 7 — 1 3 9 . 4 肝素稀释液维持新生儿 P I C C导管通畅的作用 [ 4 】 彭易, 程云 , 芦吉洁 , 等. 肝素稀释液维持新生儿 P I C C导管通 P [ C C是指导管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导管 , 由外周静脉穿 畅作用的 me t a分析l J 1 . 中华护理杂志, 2 0 1 2 , 4 7 ( 1 1 ) : 1 0 2 3 — 1 0 2 7 . 刺插管, 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中长期的静脉输液治疗 。P I C C已 『 5 ] E l a i n e G, B a r b a r a M, T r e v o r W, e t a 1 . H e p a r i n a n d l o w —m o l e — 在新 生儿 中应用 , 通过肠外营养 的供 给可 以很好地提高早产儿 e u —l a r - _ w e i g h t h e a p O ] . T h r o m b H a e mo s t , 2 0 0 8 , 9 9 ( 5 ) : 8 0 7 — 8 1 8 . 存活率和改善早产儿预后 的恢 复状况。导管堵塞 是长期 留置 【 6 1 马琳艳 , 刘浩, 蒋志文. 肝 素与硫 酸 乙酰肝 素相 关抗肿 瘤药 P I C C导管最常 见的非感染性并发症 ,它会影响患者 的治疗 , 同 物 的研 究进展『 J 1 _ 中国药理学通报 , 2 0 1 2 , 2 8 ( 9 ) : 1 1 9 3 — 1 1 9 6 .
抗凝药物的桥接原则探讨
抗凝药物的桥接原则探讨抗凝药物的桥接原则探讨在现代医学中,抗凝药物是一类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
血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等,它们不仅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还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重大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抗凝药物需要进行桥接治疗,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将探讨抗凝药物的桥接原则,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相关问题。
1. 什么是桥接治疗?桥接治疗是指在需要进行手术、操作或其他创伤性操作时,暂时暂停患者长期使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并使用短效的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来替代,以防止手术引发的出血风险。
桥接治疗的关键是平衡手术和出血风险,确保在手术期间的安全性。
2. 桥接治疗的适应症桥接治疗适用于一些特定情况,主要包括:高危血栓栓塞疾病患者、机械心脏瓣膜患者、部分非瓣膜性心脏手术患者、中风和静脉血栓栓塞疾病的高危患者等。
这些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目的是预防新的血栓形成,但同时也增加了手术过程中出血的风险。
3. 桥接治疗的桥接方案根据不同的患者情况和手术类型,桥接方案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桥接治疗方案包括三个步骤:停药、桥接和恢复。
在停药阶段,患者需要提前停用口服抗凝药物,并根据药物的半衰期来确定停药时间。
在桥接阶段,使用短效抗凝药物来替代口服抗凝药物,以保证手术期间的抗凝效果。
在恢复阶段,根据手术的创伤程度和个体特点来决定何时恢复口服抗凝药物的使用。
4. 桥接治疗的安全性与风险虽然桥接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引起的出血风险,但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
短期使用的抗凝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桥接治疗需要严密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以确保达到恰当的抗凝效果。
某些患者可能会由于过度抗凝而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在进行桥接治疗时,医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风险,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桥接治疗的新进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抗凝药物(如直接口服抗凝药)的出现给桥接治疗带来了新的选择。
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
!!!!!!!!!!""""药物与临床!低分子肝素的药理作用海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剂科(五指山572200)邢强1976年,Johnson 首次证实由肝素凝胶过滤得到低分子量组分肝素(LMWH )皮下用药,其抗Fxa 作用大于母体肝素(UFH ),但其抗凝血酶的作用小于母体肝素。
进一步研究又表明LMWH 具有皮下注射吸收好,半衰期长,生物利用度高,同质性较好等优点,且能降低出血等不良反应,因此LMWH 在国外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有取代肝素之势。
本文拟从LMWH 药理作用方面作一概述。
1.抗凝与抗栓作用肝素的抗凝作用一般认为主要通过两个方面[1]:!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对凝血活性因子xa (Fxa )的抑制作用,两者都依赖于肝素的戊糖结构对抗凝血酶#(AI #)的结合,经肝素结合的AT #结合凝血酶和Fxa 的能力增强,其中肝素抗凝血酶的作用不但要求肝素与AT #的结合,还同时要求肝素与凝血酶的直接结合,这就需要肝素分子有足够的长度(至少18个单糖的长度,分子量至少为5400da ),但肝素增强AT #抑制Fxa 的作用不需要肝素与Fxa 直接接触,此种作用对肝素无最低分子量上的要求。
LMWH 由于片断较短,大部分分子长度均低于18个单糖的长度,因此其抗凝血酶的作用远低于其抗Fxa 作用,研究表明肝素抗Fxa 与抗凝血酶的活性之比约为1,而LMWH 抗Fxa 与抗凝血酶的活性之比(即Axa /APTT )介于2-4之间[4]。
Laforest 等[2]也发现UFH 的APTT 较Enoxaparin 的为长,前者为233s (30min 时测定)和135(60min 时测定)和135s(60min 时测定),而后者则为43s (30min 时测定)和35s (60min 时测定),说明Enoxaparin 对$a 的作用远低于UFH 。
Saivin[3]等的研究也表明LMWH 的Axa 活性强于其A $a 活性。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
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进展低分子量肝素(LMWH)是近十多年才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
它的抗血栓作用优于普通肝素(SH),而抗凝血作用却低于SH,并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体内半衰期长、出血倾向小、口服易吸收等特点,临床可应用以下方面。
1.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在常规治疗(血塞通静点、神经营养剂等)的基础上[1],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壁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阿司匹林100mg,口服,1次/d,治疗中未见出血等并发症。
结果显示,治愈率及总有效率(84%、96%)明显,为避免大剂量应用阿司匹林会出现不良反应,应采用小剂量(即100mg)口服。
此方法治疗短暂性脑出血发作较为安全,疗效可靠。
2.低分子肝素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每次8U/kg,每12h一次,连用10d。
资料研究表明,使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10d后,分别追踪1月后、3个月后患儿的尿β2-MG(β2微球蛋白)和尿Aib(尿蛋白)的指标均明显降低,疗效安全可靠,未发现出血倾向。
说明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肾损害具有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3.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在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阿司匹林、ACEI药物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速碧凝)5 000U,2次/d,皮下注射[3],连用7d。
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1次/d,总有效率92.3%。
低分子肝素钙通过抑制凝血酶的生成,部分消除凝血酶对血小板的凝固作用,防止血栓形成。
低分子肝素尚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因此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
低分子肝素应用安全,出血并发症少,抗凝效果明显。
阿托伐他汀通过调整血脂降低心血管病病死率及总死亡率。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4.低分子肝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无明显出血倾向的肾病综合征,采取小剂量激素加低分子肝素[4],泼尼松0.5 mg/(kg.d),低分子肝素0.4 mg/d皮下注射,2周为一疗程。
107关于低分子肝素类药品药学审评的思考
发布日期20051024栏目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标题关于低分子肝素类药品药学审评的思考作者赵慧玲部门正文内容审评四部赵慧玲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简称LMWH)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一代肝素类抗血栓药物,LMWH的抗血栓作用优于肝素,而抗凝血作用低于肝素,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由于低分子肝素为生化药,其多糖链组成复杂,不能沿用一般化学药的研究思路。
下面我将根据在审评工作中发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对研发低分子肝素类药品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背景欧洲药典2000年版和英国药典2002年版收载了5种LMWH,分别是达肝素钠(Dalteparin sodium)、依诺肝素钠(Enoxaparin sodium)、纳肝素钙(Nadroparin calcium)、帕肝素钠(Parnaparin sodium)和汀肝素钠(Tinzaparin sodium)。
欧洲药典和英国药典对低分子肝素的定义是:低分子肝素是硫酸化聚氨基葡萄糖盐的混合物,重均分子量小于8000,其中至少60%(按重均分子量计)的分子量小于8000。
多糖链的还原端和非还原端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
按干燥品计算,抗Ⅹa因子活性应不低于70IU/mg,抗Ⅹa因子与抗Ⅱa因子活性比应不不低于1.5。
由于我国申报的低分子肝素没有分级,基本上只能满足两个条件,重均分子量小于8000和抗Ⅹa因子活性应不低于70IU/mg、抗Ⅹa因子与抗Ⅱa因子活性比应不不低于1.5,且新药标准(试行)均未转正,不能仿制。
而我国进口的低分子肝素制剂包括了低分子肝素钠或钙注射液、纳肝素钙注射液、依诺肝素钠注射液、达肝素钠注射液、帕肝素钠注射液。
按现法规,仿制上述制剂,应为化药注册分类6类。
由于上述制剂的原料药在我国未上市,仿制上述制剂的原料应属化药注册分类3.1类。
二、制备工艺:通常制备LMWH的原料药为肝素,肝素分子量在3 000~30 000D之间。
低分子肝素应用现状与选择
对肝素的多糖链进行化学和酶聚解而制成,含有不同分子量链 25%~50%的戊聚糖含有>18糖单位,不能使凝血酶和因子Xa失活。但含有<18糖单位的戊聚糖仍然使因子Xa失活,但不能使凝血酶失活 与凝血酶失活相比,通过抗凝血酶水解对因子Xa抑制的作用更强 与UFH相比,主要优点有与血浆蛋白和内皮细胞结合减少,清除呈剂量依赖性并且半衰期长,一天1~2次皮下注射就可获得持续抗凝作用 无需实验室监测其活性 不同制剂的药代学和药动学特性不同,平均分子量为4200~6000道尔顿。因此,其抗因子Xa与抗因子IIa的比率不同,大约为1.9~3.8
30
0.80
0.85
0.90
0.95
非死亡/心梗率
随机入组天数
UFH (aPTT 50-70 sec)
依诺肝素 1 mg/kg s.c. bid
The SYNERGY Trial Investigators et al. JAMA 2004;292:45-54 Mahaffey et al. Am Heart J 2005;149:581-90
1 mg/kg SC Q12H
The SYNERGY Trial Investigators et al. JAMA 2004;292:45-54 Mahaffey et al. Am Heart J 2005;149:581-90
1.00
HR=0.96 (0.86-1.06)
0
5
10
15
20
25
2
8
Antman EM et al. N Engl J Med 2006;354(14)1477-68
UFH
依诺肝素
% 事件
严重出血 (致死 +非致死)
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
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肝素(Heparin)是一种高度糖基化的天然多糖,它的发现和研究史可以追溯到近一个世纪前。
肝素在医学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病、血栓病等疾病,是常用的抗凝药物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肝素的生物和药理学。
一、肝素的生物学特性肝素是一种由肝脏细胞、血小板和内皮细胞等产生的天然多糖。
在人体内,肝素主要存在于血细胞内和血管内膜上。
肝素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它主要由硫酸化甘露聚糖和葡萄糖胺聚糖组成,其中硫酸化甘露聚糖是构成肝素分子的主要成分,其硫酸化程度和结构决定了肝素的活性和特性。
肝素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发挥其生物学作用。
第一种方式是通过结合并激活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 III,AT-Ⅲ)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能够结合AT-Ⅲ的同源结构域,从而促进AT-Ⅲ与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结合,抑制凝血过程。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与其它细胞表面受体(如炎性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8(IL-8)受体)结合来具有抗炎作用。
二、肝素的药理学作用肝素作为常用的抗凝药物,它的药理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抗凝作用肝素能够抑制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活性,促进AT-Ⅲ与凝血酶和因子十活化酶的结合,从而阻断凝血过程。
它可以用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并可作为手术前后的抗凝治疗药物。
2. 抗炎作用肝素能够结合炎性细胞表面的白细胞介素-8(IL-8)受体,从而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肝素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和其抗炎作用有关。
3. 抗血小板作用肝素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聚和黏附,从而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研究表明,肝素对于预防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疾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三、肝素的临床应用肝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凝药物。
它通常以注射、静脉滴注等方式使用。
在临床上,肝素可以用于预防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等疾病,也可以用于心脏手术、血液透析等过程中进行抗凝治疗。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近年来,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已成为危重患者肾脏功能衰竭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CRRT治疗过程中,低分子肝素被广泛应用作为抗凝剂,以避免在血液循环中发生凝血事件。
然而,低分子肝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以确保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抗凝效果,同时又不会出现出血等不良反应。
本文旨在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相关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低分子肝素的抗凝原理和应用标准,我们希望能够为提高CR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帮助。
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质量。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概念进行概述,并明确本文的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首先介绍CRRT治疗的概述,包括定义、适应症、治疗原理等内容;其次阐述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探讨其在CRRT治疗中的重要性;最后详细讨论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包括给药途径、剂量调整、监测方法等方面。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并展望未来在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性强,旨在全面阐述CRRT治疗低分子肝素抗凝标准的相关内容。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CRRT治疗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的标准。
通过对低分子肝素抗凝的原理及标准进行深入分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治疗指导,确保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和疗效。
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也可以为今后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促进临床实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2.正文2.1 CRRT治疗概述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一种用于重症患者进行血液净化的技术。
它主要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患有急性肾损伤(AKI)或其他严重的肾脏功能障碍的患者。
肝素钠分析报告
肝素行业分析报告一、肝素行业和主要产品的简介 (3)1、肝素简介及临床应用 (3)2、肝素类产品 (4)(1)肝素粗品 (6)(2)肝素原料药中间体 (6)(3)精制肝素原料药 (6)(4)标准肝素制剂 (7)(5)低分子量肝素 (7)(6)低分子量肝素制剂 (8)(7)肝素类产品在抗肿瘤方面的具体应用 (9)二、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10)1、肝素行业技术水平及发展趋势 (10)(1)行业技术水平 (10)(2)发展趋势 (11)2、我国肝素行业发展历程 (12)(1)粗品出口阶段 (12)(2)整体产业提升阶段 (12)(3)肝素原料药高速发展与肝素制剂突破阶段 (12)(4)未来发展趋势 (13)三、行业监管 (13)1、行业主管部门及监管体制 (13)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14)(1)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 (14)(2)新药证书和药品批准文号制度 (15)(3)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 (15)(4)药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5)(5)药品定价制度 (16)(6)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制度 (16)(7)国家药品标准制度和药品召回制度 (17)3、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17)(1)产业政策 (17)(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18)四、医药行业发展概况 (19)五、肝素类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20)1、肝素类药品市场需求概况 (20)(1)肝素类药品市场需求增长的驱动因素 (20)(2)肝素类药品市场需求情况 (23)(3)肝素类产品市场供求情况 (23)2、肝素原料药市场需求 (24)3、肝素制剂市场需求情况 (25)(1)我国标准肝素制剂市场需求情况 (26)(2)我国低分子量肝素制剂市场需求状况 (27)六、行业的关联性、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对本行业的影响 (28)1、上游行业的发展及对肝素行业的影响 (29)2、下游行业发展对行业的影响 (30)七、我国肝素行业出口情况 (31)1、我国对肝素钠原料药的出口政策 (33)2、国际药典标准、国际认证证书及主要国家对肝素原料药进口政策 (33)3、主要进口国同类产品的竞争情况 (33)4、贸易摩擦对产品出口的影响 (34)八、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34)1、技术壁垒 (34)2、行政许可准入壁垒 (35)3、药品出口认证壁垒 (35)4、人才壁垒 (35)5、资金实力壁垒 (36)6、产品质量壁垒与品牌壁垒 (36)7、成本及规模经济壁垒 (36)8、市场渠道壁垒 (37)九、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7)1、完整的产业链与利润水平 (37)2、肝素原料药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38)3、标准肝素制剂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38)4、低分子量肝素钙制剂的利润水平变动趋势 (39)十、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39)十一、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40)1、有利因素 (40)(1)国家产业政策扶持 (40)(2)丰富的肝素粗品供应 (41)(3)行业集中度提高 (41)(4)肝素制剂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 (41)(5)产业基础与运行环境持续改善 (42)(6)全球抗凝血和抗血栓药品市场增长迅速,肝素类药品临床适用范围日益拓宽 (42)(7)对肝素类药品认识程度日益加深 (42)(8)随着国内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提高 (43)2、不利因素 (43)(1)肝素类药品的政府定价政策 (43)(2)肝素粗品价格上涨 (44)(3)融资渠道不畅 (44)(4)人民币的升值 (44)十二、肝素原料药行业竞争格局 (45)1、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与主要厂商情况 (45)2、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与主要厂商情况 (46)十三、标准肝素制剂行业竞争格局 (48)十四、低分子量肝素制剂行业竞争格局 (49)一、肝素行业和主要产品的简介1、肝素简介及临床应用肝素(Heparin)是一种由葡萄糖胺、L-艾杜糖醛酸、N-乙酰葡萄糖胺和D-葡萄糖醛酸以及他们的硫酸化衍生物组成的糖胺聚糖。
肝素研究及应用简介
肝素研究及应用简介到目前为,肝素最大的功劳莫过于它作为抗凝剂在临床中的应用。
历经70年左右的考验,为心血管外科和血液透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没有肝素就没有现代外科。
肝素在现代医学中的抗凝血领域中确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很多研究发现它还有很多其他与抗凝方面无关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这些作用也有很多在临床中得到了实际运用。
本文就肝素的研究历史、药理作业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知识做一简介,最后还就低分子肝素的研究进展做一概括。
关键词:肝素,抗凝血作用,小分子肝素,非抗凝血作用,临床应用一.研究进程1916年,McLean首先发现了具有抗凝血作用的心磷脂和脑磷脂,从此开创了抗凝血剂研究的新领域。
后来,很多学者证实了他的发现。
1918年Howell 和Heparin详述了这种磷脂的性质。
因为当时这种物质是在狗肝中发现的,故命名为肝素(heparin)。
后来试验研究发现肝素在肝脏中的含量并不高。
1933年Charles和Scott 开发了肝素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并改用牛肺作原料,大大提高了产量。
50年代瑞典科学家利用猪肠黏膜和粘液提取肝素,不但收率高而且质量好。
现在,猪肠黏膜已经成为制备肝素的理想原材料。
1976年,Andersson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肝素分子的不均一性不仅表现在结构和功能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分子的大小方面。
他们还发现肝素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组分对凝血酶的抑制作用不大,而对FXa的抑制作用明显。
1982年,Bjork 等人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阐明了肝素分子结构与作用机制的部分关系,这为肝素类似物的开发与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肝素分子极为复杂多变,对其序列结构的研究较多,但对各种活性与结构的关系仍缺少了解。
对肝素分子结构的研究一直是十分艰巨的任务,历经曲折的发展,现在人们基本上认为其结构组分中含有等比例的2-氨基-2-脱氧-D-葡萄糖、D-葡糖醛酸和另一种糖醛酸。
根据现有的理论,部分肝素类似物也已研发成功。
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
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肝素是一种重要的抗凝血药物,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由于肝素的特殊性质和技术要求,其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肝素药物的质量分析不仅关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还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
加强对肝素药物质量的分析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更新换代,肝素药物质量分析的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传统的质量控制方法虽然经验丰富,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
而现代的质量控制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分析等技术的应用,则显著提高了肝素药物质量的检测精度和分析效率。
随着药物生产、流通和使用的跨境扩张,质量控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困境。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肝素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及传统与现代质量控制方法的优缺点,分析质量控制面临的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对肝素药物的质量进行综合分析与控制,旨在提高肝素药物的质量水平,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的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肝素药物的质量水平。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肝素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探讨传统质量控制方法的局限性;2. 探讨现代质量控制方法在肝素药物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前景;3. 分析当前质量控制中存在的挑战,从而寻找解决方案;4. 探讨未来肝素药物质量控制的发展方向,为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可以深入了解肝素药物的质量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为肝素药物的生产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本文旨在对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肝素药物质量的保证提供重要参考。
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肝素药物的质量分析方法、传统质量控制方法和现代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肝素药物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指标,为药品的生产制定科学的质量控制方案提供技术支持。
抗凝治疗替代方案
抗凝治疗替代方案引言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抗凝治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某些情况下抗凝治疗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或无法实施的情况,寻找替代方案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抗凝治疗的现状抗凝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液凝固过程来预防和治疗血栓疾病。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等。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来达到抗凝效果。
肝素则通过增强抗凝酶活性来阻止血液凝固。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则具有方便使用和更好的安全性等优点。
然而,抗凝治疗不适用于所有的患者。
有些患者存在肝肾功能障碍,或者有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等情况,可能存在抗凝药物应用的禁忌或者改良的需求。
因此,寻找替代方案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机械性预防机械性预防是一种无药物干预的方法,通过使用外部设备来阻止血液凝固。
常用的机械性预防方法包括下肢弹力袜、气压泵等。
下肢弹力袜通过增加下肢的压力来促进静脉血流回流,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气压泵则通过提供定时的气压波来推动血液循环。
机械性预防方法在一些情况下被广泛应用,如手术后、长时间卧床患者等。
然而,机械性预防方法并不能替代抗凝治疗的效果,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营养治疗营养治疗在一些特定情况下也可以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例如,大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可以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Omega-3脂肪酸可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和凝血过程,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除了食物摄入,营养治疗中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B6也被认为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
维生素E可以增加红细胞的柔韧性,改善血流动力学;维生素B6则可以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营养治疗只适用于特定的患者群体,不能广泛推广。
替代药物除了传统的抗凝药物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作为抗凝治疗的替代方案。
例如,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阻止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肝素替代药物的研究
【关键词】凝血系统关键词:体外循环;凝血系统;肝素替代药物体外循环(ecc)期间使用肝素作为抗凝剂,但肝素在抗凝、拮抗和体外循环后出血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在阐述心脏手术凝血系统激活机制的基础上,对近年来有关肝素替代药物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1 ecc期间凝血系统的激活1.1 凝血系统激活途径正常情况下,血液通过内皮细胞和循环中血浆蛋白抑制物的作用维持于流体状态。
ecc 时,凝血与抗凝之间严密调节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凝血系统通过两条途径被激活,第一条途径,当血液与心肺机的人工非内皮细胞表面相接触时,内源性凝血途径被激活,激肽释放酶原转化为激肽释放酶,它可以激活因子?,最终会导致共同凝血通路的激活及凝血酶形成。
凝血系统激活的第二条途径是外源性途径,是由组织损伤所诱发的,当血管的完整性受到损害时,血浆因子ⅶ与受损组织分泌出的组织因子相接触,组织因子与因子ⅶa结合形成的复合物可使因子ⅹ转化为因子ⅹa,最终使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ⅶa-组织因子复合物也激活因子ⅸ转化为因子ⅸa,组织因子在浆细胞表面表达,也在激活的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表达,组织因子一旦激活,即可导致凝血酶的形成[1]。
近年来,内源性与外源性途径是否为泾渭分明的两条途径越来越受到质疑,因为两条途径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参与两条途径中的某些凝血因子能相互激活,外源性与内源性途径各自在ecc期间所起的确切作用尚不完全清楚。
但近期的发现支持这样的推断,即ecc期间外源性途径的激活在诱发凝血反应及凝血酶形成方面起关键性作用[2]。
1.2 凝血与内皮及炎性反应之间的关系凝血发生在血液和内皮的接触面上,很明显血管内皮在调节凝血方面起关键作用[3]。
ecc 期间的凝血已不再被认为是孤立的过程,凝血和炎性反应在分子水平上有紧密联系[4],炎性反应是机体对潜在威胁的细胞和体液防御机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的极端形式是多器官功能失常综合征,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是心脏手术难以避免的问题[5]。
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
浅析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及控制研究作者:田玉晔来源:《科技风》2020年第13期摘;要:肝素是临床医学较为常用的一种抗凝剂,近年来,临床医学和药理学两大学科的科研成果不断显现,使肝素的应用范围也随之扩大,尤其在抗炎杀菌、调节免疫、抗动脉硬化、抗肿瘤等药理学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由于肝素提取自天然动物组织,质量属性难于控制,无形当中增加了患者的用药风险。
因此,本文将以提高肝素药物质量的安全可靠性为主要目的,围绕系列肝素药物的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展开论述。
关键词:系列肝素药物;质量分析;控制方法本文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肝素分子量进行检测,利用离子色谱法对肝素中氨基糖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对肝素中的硫酸根进行定量定性分析。
通过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能够深入探究肝素中各个成分的结构特点,进而对肝素药物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患者的用药风险,为肝素药物在临床医学与药理学的实际应用提供确凿的数据支持。
1 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肝素分子量1.1 质量分析基本原理聚丙烯酰胶凝胶电泳检测法将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中间介质,该介质主要由甲叉双丙烯酰胺以及丙烯酰胺聚合而成,较为常见的两种聚合方法为化学聚合与光聚合。
化学聚合的基本反应原理是:S2O82-+e-→SO42-+SO4-,如果R·表示自由基,M表示丙烯酰胺单位,聚合过程反应式可以表示为:R·+M→RM·,RM·+M→RMM·,RMM·+M→RMMM·;ect·当CH2=CH-乙烯基依次聚合,就构成了丙烯酰胺长链,进而为甲叉键交联创造了有利条件,然后在甲叉键交联作用下形成一个三维网状结构。
而用于光聚合的催化剂是核黄素,该物质在光合作用下,本身产生自由基,并在两到三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化学聚合反应。
1.2 实验阶段此次分析肝素分子量实验采用的标准样品是检定合格的肝素钠,实验样品来自于国内某制药企业,而酶部分降解低分子量肝素与肝素8糖样品均产自美国Sigma-Aldrich公司。
肝素原应用研究进展
肝素原应用研究进展陈祥娥【摘要】Heparosan is a polysaccharide found in the capsule of certain bacteria ,as well as the biosynthesis precursor of heparin and heparan sulfate of animals .Now researches mainly focus on the non‐animal origin produc‐tion of heparin which employs chemical or biological modifications and takes the heparosan from fermentation as precursor .It has been recently found that heparosan can serve as a good drug carrier and regulate the intestinal flora and so o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latest progress of its application .%肝素原(heparosan)是某些细菌荚膜中多糖骨架的二糖重复单位,同时也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的生物合成前体。
以发酵获得的肝素原为前体骨架多糖,采用化学或生物修饰生产肝素及其类似物是目前非动物来源肝素生产的研究热点。
近来发现,肝素原还可作为良好的药物载体,具有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
本文对其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济宁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53-155,158)【关键词】肝素前体;肝素;药物载体;肠道菌群【作者】陈祥娥【作者单位】济宁医学院生物科学学院,山东日照 27682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33肝素原(heparosan,又称 N-acetylheparosan),(-4-β-D-GlcA-1,4-α-D-GlcNAc-1)n(其中 GlcA 代表葡糖醛酸;GlcNAc代表乙酰氨基葡糖)[1],是某些细菌荚膜中多糖骨架的二糖重复单位,同时也是肝素和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的生物合成前体。
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
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肝素(Heparin)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药物,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肝素药物的发明对人类是意义深远的,它不仅可以解决血管栓塞等抗血凝现象,而且还可以在手术中帮助人体对抗出血风险。
此外,肝素药物还广泛用于各种心脏手术、肾脏疾病、深静脉血栓等。
本文主要探讨肝素药物的研发与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知识和理解。
一、肝素药物的发明历程肝素药物由加拿大生物化学家麦克莱恩(Jay McLean)在1916年首先提取,其后由美国癌症研究院的沃特曼(William Henry Howell)和研究小组进一步研究。
肝素最初是从牛肺和人肺中提取的存在于粘多糖类似于硫酸肝素的物质。
从此开始,肝素药物就成功地进入到了人类医学的领域。
但是,当时的肝素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因为它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限制了人们对它的深入研究。
肝素药物的重大突破出现在1930年代。
当时瑞典生物化学家桑德斯陪伴了一位病人死亡,该病人在治疗跳骨头内侧静脉血栓的过程中,血栓并未得到很好的控制。
此时桑德斯想到了之前已经在动物实验中成功使用肝素的研究成果,于是便自行加入肝素进入了该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并取得了成功。
这引发了人们对肝素药物的重视,肝素药物的研究方向也逐渐转向医学领域,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肝素药物的分类及作用原理肝素药物可以分为无需监管的抗血小板聚集剂和需要监管的抗凝血剂。
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是指那些能够防止血小板粘附或聚集的药物;抗凝血剂则是指那些可以抑制凝血因子活性的药物。
这些药物在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同时,也成为了重要的危险信号。
肝素药物的作用原理是通过干扰凝血过程,阻止凝血因子活性并促进其降解。
在人体内,凝血过程是由一系列凝血酶分子的激活过程所引起的。
当血液中的血小板粘附在炎性细胞上时,这些炎性细胞和肝脏将通过调节凝血因子的产生和降解来维持身体的新陈代谢状态,并干扰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
因此,在不稳定的炎性环境中,肝素药物就可以调整血小板活性的增强程度,并保证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