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3四下第五单元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5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的性质。
学生将学习如何将一个整体分成若干等份,并理解分子、分母的含义。
本单元还将介绍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分数与整数的转化。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将分数与整数相互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分数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 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加减运算。
3. 分数与整数的转化。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分数卡片、彩色卡片、磁性黑板。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入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以及性质,通过举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练习,培养合作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
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 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运算分数与整数的转化作业设计1. 填空题:让学生填写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等相关内容。
2. 选择题:让学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正确的分数性质。
3. 计算题:让学生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加减运算。
4. 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学生对分数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进行分数运算时的熟练程度。
3. 学生对分数与整数转化的掌握情况。
4. 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方向。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引入引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可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例如,将一块披萨分成几等份,每份都是披萨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引入分数是表示整体的一部分的概念。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冀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为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水平要求: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学会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二、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本质;2.学会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3.掌握分数的性质,包括相等性质、加减性质,熟悉分数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难点则是让学生学会将分数化简为最简分数。
四、教学方法1.归纳法:通过分析分数的定义和性质,归纳总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和讲解。
2.演绎法:通过给出分数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掌握分数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练习的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视频或画图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如何表示分数。
2. 讲解分数的意义1.分数是用来表示整体中的一部分的数。
2.分数的本质是数的比值。
3.分子代表被分的部分,分母代表分成的份额。
4.分数可以是有限小数,也可以是无限小数。
3. 讲解分数的性质1.相等性质:相等的分数可以化为相同的最简分数。
2.加减性质: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减时,只需将分子加减即可。
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时,需要先通分,再按分母相同的情况计算。
3.乘除性质:分数的乘法就是分子相乘,分母相乘;分数的除法就是分子相除,分母相除。
4. 练习和讲解通过多次训练,在巩固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讲解示例,引导学生掌握分数的化简方法,并能够将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5. 提高拓展引导学生自行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如计算批发商的进货量或营业额等问题,加强对分数的应用和掌握。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掌握分数的定义、意义和性质,并指导学生在课后多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1.熟悉相关概念,掌握相关知识点;2.练习题:P32 第 1 题、P33 第 2、3、5 题;3.拓展练习题:P33 第 4 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_教案4

【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过程。
2.了解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3.再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知识的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分数可以表示具体的量,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谁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师:观察1/2米、1/3米、2/5千克这几个分数,看看这几个分数和以前学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
四、总结
师:说说今天的收获。
生:4个人平均分3块月饼,每人不够一块。
学生小组合作分月饼,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生1:把每个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1块是1/4个,3个1/4个就是3/4个,每人分得3/4个月饼。
难点: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结果。
教具准备
情境图、彩带、圆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平均分月饼
师: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几个?可以怎样列式?3÷4
师:那每人能分几个呢?
师:那到底能分几个呢?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圆片分一分,想想可以怎样分,结果是多少?
师:哪个组愿意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列出的算式和结果是什么?
生:漂亮。
学生估计,教师告诉学生彩带长1米。
生:每份是5分米。每份是50厘米。每份是0.5米。每份是这根彩带的1/2。每份是1/2米。
学生说算式,师板书:1÷2
生:1/2米,教师板书:1÷2=1/2米
学生自己做,请一名学生板演。算式:1÷3= (米)
生:把1米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列出除法算式1÷3,因为其中每份是1的1/3也就是1/3米。所以1÷3=1/3(米)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与性质一.分数的意义1. 分数的意义:(1)一个物体或一些整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
(2)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取其中的几份 就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3)25 ①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
②表示2除以5的商③表示2个15 2.单位“1”的含义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分数的意义与性质 分数的意义 单位“1” 分数单位 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简分数 约分与通分 分数的大小比较 分数化简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如:一袋米,一个工厂,一车间工人等。
3.分数的定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分数单位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如35的分数单位是15。
注意: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反之亦然。
5.求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用分数表示为部分量总量。
6.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在直线上不仅可以用点表示自然数,还可以用点表示分数。
平均分的份数就是分母,从0开始有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7.分数的大小比较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首先看是分母相同还是分子相同,如果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如果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二.分数与除法(1)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除数≠0),用字母表示为a÷b=ab(b≠0)。
反过来,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2)分数与除法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分数不等同于除法。
除法时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三.分数的基本性质1.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应用可以把不同分母的分数化成同分母的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 分数的表示:分子表示取的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3. 分数的读写:先读分母,中间的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
4. 简单的分数运算: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地读写分数,并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特别是通分的概念和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学会正确地读写分数。
3. 活动与实践:设计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认识。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探讨分数的性质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总结与归纳: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思维活跃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8-冀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掌握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
3.学习分数的性质,如分数相加、相减、乘除的规律等。
4.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进行数学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3.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约分4.分数的加减乘除法5.分数的性质及其应用实践活动1.分数的可视化展示2.分数的比较练习3.分数的计算练习4.分数的应用练习3. 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法。
3.分数相加、相减、乘、除规律的掌握。
难点1.分数性质的掌握,包括:分数的大小比较和分数的约分。
2.分数的应用练习,培养学生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过程4.1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分数的概念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如玩具小车的比例,幼儿园蛋糕切割时的分配等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及表示法。
步骤二:讲解分数的表示法通过黑板、幻灯片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分数的表示法,如分数线、分子、分母等。
步骤三:讲解分数的计算根据教材,讲解分数的加减乘除法,引导学生理解规律,逐步掌握运算方法。
步骤四:分数的性质讲解分数的性质及实际应用,如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约分方法等。
步骤五:实践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分数的可视化展示、分数的比较练习、分数的计算练习和分数的应用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应用。
4.2 教学方法1.演示法:利用黑板、幻灯片等演示分数的表示法和性质。
2.对话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意义,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互动式教学: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分数的知识。
5. 教学评价5.1 评价内容1.对课堂的秩序控制和管理是否有效。
2.对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评价。
3.对学生表现的课堂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
5.2 评价方式1.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包括学习成果和难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反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及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的分数意义、读写方法、大小比较、加减运算等知识进行总结。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内容,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1.学生对分数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学生能读写简单分数,但对分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规律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加以引导和巩固。
2.学生在数学思维方面的差异: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较强,能够迅速掌握分数相关知识;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引导,以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
3.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四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通过设置有趣的教学情境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
4.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有的善于表达,有的较为内向。教师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
5.学生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多数学生对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了解有限,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分数知识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强调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知识巩固:
a.请学生完成课本第56页的练习题1、2、3,加强分数读写、大小比较的练习。
3.提高拓展:
a.完成课后作业第3题,进行分数加减法运算的练习,特别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新知识点】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分数与除法真分数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最大公因数约分求最大公因数最简分数约分及其方法最小公倍数通分求最小公倍数分数比大小通分及其方法小数化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分数化小数【教学要求】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
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
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
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与除法》教案

-约分和通分的应用:学生往往在确定公因数和公倍数时感到困难,需要掌握寻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如何将不同分母的分数转换为相同分母的分数,以便进行加减运算。
-分数的实际应用:将分数概念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建模、如何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是学生需要突破的难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分数与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约分和通分,我会通过实际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分数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一块披萨平均分给小组成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用纸片代表披萨,剪刀代表切割工具,实际操作分数的分割和合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能够正确表示分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正确表示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 教具:课件、实物模型、彩纸等。
2. 学具:彩笔、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分数在购物、烹饪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分数。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分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实物模型,如蛋糕、长方形纸片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实物模型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
(3)教师总结分数的意义,并板书定义。
(4)讲解分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跟读、跟写,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3. 实践操作(1)组织学生进行“分一分”活动,让学生用彩纸剪出各种形状,并将它们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分数的意义。
4. 巩固提高(1)出示一些分数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2)布置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分数现象,并用分数表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的意义,掌握了分数的读、写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分数的意义-冀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 分数的意义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
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同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知道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2. 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能够正确书写分数。
3. 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概念。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特别是分数的书写规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铅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分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后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3.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具体的分数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4. 实际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将一张纸等分,然后用分数表示出其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分数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板书分数的意义2. 板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的分数相关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分数进行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讲解、实际操作、练习巩固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分数的概念、表示方法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练习巩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课堂气氛不够活跃,部分学生掌握程度不够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环节。
四年级下册数学备课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备课达标检测题填一填1.把单位“1”( )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 )的数,叫做( )。
2.2个15是( ),( )个19是89 ,7个( )是713。
3.小学生每天的在校时间大约是6小时,占一天时间的( )( )。
4.有20块橡皮,平均分给5位同学。
每人分得的橡皮数是橡皮总数的( )( ),每人分得( )块橡皮。
5.79里有( )个19,13个15是( )。
6.712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单位是1。
7.五(1)班今天到校46人,有3人请病假。
到校的人数是全班人数的( )( ),请病假的人数是到校人数的( )( )。
8.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小数,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5105.018.12811达标检测题老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3 和31都表示阴影部分这一块,它们之间是相等关系。
【学生可以根据整数除法的含义,列出除法算式;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直接说出结果。
这样就把除法计算与分数联系了起来。
】(2)平均每个书签用多少米塑料板?2÷9=92(米)(师板书)可以把2米看做两个1米来研究。
通过画图,我们知道,把2米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92米。
(让学生真正体会把2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92)(3)说明92的意义。
谁来说一说,92表示什么意义?指出:92是把单位“l”平均分成9份,表示这样2份的数;也可以看做把2平均分成9份,表示l份的数,也就是2除以9的商。
【把多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学生容易理解,但计算结果为什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在充分交流、感知的基础上,来理解商的由来。
】(4)讨论交流,有何发现。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三道算式,你发现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时,被除数、除数和分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联系?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汇报:根据上面的算式,我们发现分数与除法有这样的关系:被除数除以除数,商可以写成分数,用除数做分母,被除数做分子。
《分数的意义》(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

《分数的意义》(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关系。
同时,学生能够运用分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正确读写分数,以及进行简单的分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1. 分数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数表示的是整体被等分的一部分或几部分。
2. 分数与整数的区别:引导学生明确分数与整数的区别,理解分数表示的是不完整的数量。
3. 分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能够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分数现象,如分数表示的蛋糕、水果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2. 探究与讲解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分数的概念,解释分数的表示方法和读写规则。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一些分数的例子,让学生发现分数的特点和规律。
教师讲解分数与整数、小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3. 练习与讨论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独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用分数表示某个物品的数量。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2. 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与整数、小数的关系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完成练习册上关于分数的意义的练习题。
2. 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解释其意义。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一课时分数的意义(1)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及思想教育等方面)1、结合具体事例,在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初步认识分数的过程。
2、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3、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和关键重点: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几的真正含义,能用分数表示整体的一部分。
教具准备小棒、圆片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1”这个数以前我们就认识,谁能说出哪些可以用1表示的事物呢?师:1不但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物品,还可以表示由许多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如:1捆小棒。
今天我们就学习把一个整体平均分的问题。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完成问题(1)师:这是一捆小棒,共有10根,如果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师:那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师:这样的4份、5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2、完成问题(2)师:如果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呢?请同学们分一分师:2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师:3份是这捆小棒的几分之几?是几根?4份呢?三、尝试应用师:刚才我们共同解决了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1份、2份、5份,也可以说分成若干份的问题。
如果一筐西红柿有12个,你能把它平均分成若干份吗?学生可能会说:1支铅笔,1张白纸,1块黑板,1千克糖,1个教室,1捆小棒等生:每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一,是1根。
生:3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三,是3根。
因为一份是十分之一,三份就是三个十分之一,是十分之三。
一份是1根,三份就是3根。
生:4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四,是4根。
5份是这捆小棒的十分之五,是5根。
学生分一分,然后交流生:把这捆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捆小棒的五分之一,是2根。
人教版数学四下《分数的意义》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分数的意义》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对数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分数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各有不同,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让学生体验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分数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如图片、实物、分数卡片等。
2.准备课件和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些图片或实物的一部分?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 12、34 等,并通过实例解释分数的意义。
3. 操练(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表示和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 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的表示和计算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和分析。
5.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从而引出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进行分数的通分和约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 通分和约分: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通分;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通分和约分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通分和约分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通分和约分的计算方法。
通过举例、演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3.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分数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4. 小结: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分数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分数的意义: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为分数。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 通分和约分:将异分母分数化为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叫通分;将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分子和分母互质的分数叫最简分数。
青岛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认识、理解单位“1”,掌握分数的意义。
能通过自己的操作创造分数。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作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解释问题解决的思考过程。
能用分数进行简单的表述和交流,获得与同伴合作探索和相互交流的体验。
情感态度主动地参与数掌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重点:分数意义的归纳与单位“1”的抽象。
难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
教学设计―、谈话导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数学课。
既然是数学课,就离不开数,你们能说一个数吗?(7,这是什么数?你们还能说出不同类的数吗?)学生说到分数(教师板书)师:有关分数,我们在以前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你们能说说自己知道些什么吗?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分数。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研究意义1、课件展示例1师:把1块红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块橡皮泥的几分之几?把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这些橡皮泥的几分之几?生:我们借助学具来研究。
生:把一块橡皮泥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14。
生2:把4块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块占这样的1份,是这个整体的14。
生3:我知道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14,2份就是……师: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绿色纸平均分给3人呢?生:用学具分一分就知道了。
生:把4张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2。
生:把6张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整体的13。
师: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12表示,一个13用表示呢?生:把4张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2张占其中的1份,用12表示。
生:把6张纸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2张占其中的1份,用13表示。
师: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及分数的基本性质。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知道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比较熟练地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2、在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并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学习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初步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今后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解决有关分数问题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的内容在以后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单元教学重点: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单元教学难点:理解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教学建议:9课时分数的意义教学内容: 63-64页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说一说、分一分、画一画、写一写、折 一折、涂一涂等体验中理解单位”1”,感受什么是分数,进而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2、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建立单位“1”的概念和对分数意义及分数单位含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出示信息窗:分发制作材料仔细观察信息窗,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有关分数的数学问题二、 合作探索:1、 解决红点问题:把1块红色橡皮泥和4块黑色橡皮泥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红色橡皮泥的几分之几?多媒体展示:把四块黑橡皮泥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1块占这样的1份,是整体的 41 2、 教师: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个整体的41 3、 想一想:2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3份呢?4份呢?4、 解决问题:把4张黄色纸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这些纸的几分之几?把6张绿纸平均分给3人呢?5、 用学具分一分21 31 6、提问:每份都是2张,为什么一个用 21 表示,一个用 31表示呢?(同样是2张,因为整体不同,所以表示的分数也就不同)7、试一试:用分数表示涂红色的部分,并说说什么是分数。
8、认识单位“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9、认识分数单位: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0、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如 32 的分数单位是31 ,它里面有2个31 。
三、自主练习:65-66页1—3题四、师: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主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探索—解释应用”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
2、在感受分数的意义中发展数感教学重难点:巩固分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处理自主练习题。
1、做自主练习的第8题。
这是分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解决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分数意义的角度说一说是怎样得到这些分数的,并让学生再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2、做自主练习的第9题。
第9题是从反方向理解分数意义的题目。
以左图为例:同一个分数,为什么所表示的实物数不一样呢?因为单位“1”(铅笔总数)不同,所以同样是,每人拿出的铅笔枝数不相同,从而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此题也可延伸一下,让学生推想谁的铅笔更多一些,为什么?3、第10题是一道游戏题。
首先要通过做游戏获取数据,然后才可得出胜、负的次数占总次数的几分之几,此题,可让学生合作在课下完成。
4、第11题是一道思考题,露出的彩带一样长,而表达这段彩带的分数不一样。
目的是让学生依据分数的意义,根据一份的数量相等,而分的份数不等,来判断单位“1”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学生可通过通过画线段图或比较分数的大小,从而推想出彩带的长短。
答案为:从左到右彩带依次越来越长教后反思: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内容:65页红点问题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懂得整数与假分数的关系。
2、能正确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3、培养用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43表示什么?49表示什么? 二、 合作探索:1、解决红点问题:涂一涂43 49 66 23 542、小组讨论:你有什么发现?3、有的分数分子小于分母,有的分数的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4、认识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5、认识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6、认识假分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带分数7、小结: 分子小于分母: 真分数<1分子等于分母: 假分数≥1分子大于分母:三、 自主练习:1、用分数分别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 ) ( )2、把下面的分数填在相应的圈里。
431023313335663、填一填(1)9个是()。
(2)是()个想一想,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吗?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表示真分数的点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表示假分数的点呢?5.在括号里填上﹥、﹤或=。
四、小结:教学反思:真分数和假分数练习教学目标: 巩固真分数与假分数的区别教学重难点: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什么样的分数是真分数?什么样的分数是假分数?二、巩固练习:第4题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点的位置及分数,从而发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第6题是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题目,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观察这些假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可以化成整数,当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时只能化成带分数。
第7、9题都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
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然后再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将除法算式改写成分数。
第10题是整数化成假分数的题目。
练习时,先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怎样将整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试一试,将其他非零的整数化成分母分别是1、2、3……的假分数。
7181781第12、13题是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
第14题是一道思考题,与第4题、第10题是一个系列。
做题时要将a 的值范围,分数的名称,分数的值融合在一起进行训练。
本题的答案为:在中,当a ﹤7时,分数的值小于1;当a=7时,分数的值等于1;当a ﹥7时,分数的值大于1。
当a 是7的倍数时,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并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解决单位换算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到知识分享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归纳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区分并解决“每份是几分之几?每份是多少?”这一类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纸片、剪刀(一)复习回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谁能说说 表示什么意义? 呢?2、课件出示填空题,复习分数单位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1、探究新知,用分数表示商师:把1米长的毛线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米毛线?怎样列式?生:1÷4= 师:谁会求出商? 生:0.25; 师:究竟是不是这样呢?每个小组都有一张白色的圆片,它就代表一个饼,小组内的四名成员就代表四人,在小组内分分看。
生操作。
师:分好了吗?哪个小组想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分法?组1:我们把这个圆片对折,再对折,然后(按折痕)展开。
师:真聪明。
计算除法,在得不到整数商时,除了可以用小数外,还可以用分数表示。
2、师: 3个圆片月饼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多少个圆片?生:3÷4=( )(个)师:为什么用3除以4?生:因为师把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师提问:把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能分到1个圆片吗?商用什么数表示?生有的喊分数,有的喊3/4.师: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张,是不是像我们想的那样呢?师:每个小组都有三张彩色圆片,就代表这三张饼。
小组四人先商量商量怎样分才公平,然后确定出一种方案,一起动手分分看。
小组操作。
4121107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展示自我的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
交流:组1:我们师吧这3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一共分成12块,每份是得3块。
师:请你们小组的成员将自己得到的饼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
(请一生将自己所得的饼拿到黑板上拼一拼。
)这是多少呢?生:3/4张。
师:真不错。
你们同意他们组的分法吗?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2:一个圆片一个圆片地分。
先将第一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二个圆片也平均分成4份,每份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圆片同样平均分成4份,每份又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每份得到的圆片拼在一起,也是3/4个圆片。
师概括:每份分得3个个,就是 个圆片。
是这样吗?师:真不错,真会动脑筋。
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组3:三个圆片叠在一起,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其中的一份。
师:将每人得到的圆片,分别拼在一起看看各是多少?生:也是 个圆片。
师概括:每人分得3个圆片的 ,也是 个圆片。
同学们太棒了,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
现在咱再回过头来一起分析一下刚才的过程,用课件演示。
3、概括提升: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老师:观察一下黑板上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课件出示,他们的关系。
板书:a÷b=想一想:这里的b 能为0吗?为什么?启发学生说出在整数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在分数中分母也不能是零,所以这里b≠0。
板书:(b≠0)这是给学生留有一点时间,大声读一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及时强化巩固。
再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师:你发现了他们形式的不同。
还有吗?生:分数师个数,除法师个算式;师:你真善于思考。
是呀,就像这位同学所说的,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
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刚才呀,同学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认真的思考,发现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