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睡眠的生理心理知识
睡眠调节生理学理解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睡眠周期
睡眠调节生理学理解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睡眠周期睡眠是人体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睡眠调节生理学是研究睡眠的调控机制和睡眠周期的科学领域。
通过了解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睡眠周期,可以更好地理解睡眠,并采取措施调节睡眠,提高生活质量。
一、睡眠调节机制1. 内因和外因对睡眠的影响睡眠的调节主要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共同影响。
内因包括体温、代谢率、神经系统活动等;外因包括光线、噪音、社交环境等。
这些因素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释放和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影响睡眠的产生和维持。
2. 神经递质在睡眠调节中的作用多种神经递质在睡眠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腺苷和血清素可促进睡眠的产生;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则具有唤醒作用。
这些神经递质通过与脑内不同区域的神经元相互作用,调节睡眠状态的切换。
3. 生物钟对睡眠的调控生物钟是一种内生性时间节律系统,控制着人体对时间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生物钟通过组织位于脑内的视前区和视后区的神经元,调节人体的睡眠-觉醒周期。
这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夜晚容易入睡,在早晨则容易醒来。
二、睡眠周期1. REM睡眠和非REM睡眠睡眠周期通常分为REM(快速眼动)睡眠和非REM睡眠。
非REM睡眠又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从浅睡到深睡逐渐加深,然后再逐渐转入REM睡眠。
这个周期通常会重复多次,每个周期约为90至110分钟。
2. REM睡眠的特点REM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睡眠阶段,脑电图呈现快速波动,类似醒觉状态。
在REM睡眠中,大部分梦境发生,眼球快速运动。
此外,肌肉松弛,呼吸和心率增加。
REM睡眠对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3. 睡眠周期的重要性睡眠周期调节和维持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不同阶段的睡眠有助于恢复和修复身体组织,促进大脑功能的整合和巩固记忆。
研究表明,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与认知能力、情绪调节和免疫系统有着密切关系。
总结睡眠调节生理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睡眠的调节机制和睡眠周期。
睡眠心理学深入了解睡眠和梦境
睡眠心理学深入了解睡眠和梦境睡眠心理学是指研究人类睡眠过程及其与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学科。
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不仅能够恢复体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大脑进行重要的修复和整理工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睡眠心理学的知识,包括睡眠的基本概念、睡眠的阶段和周期、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及梦境的意义。
一、睡眠的基本概念睡眠是一种生理状态,是人类大脑和身体的一种休息方式。
睡眠有两大基本特征:一是可逆性,即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被唤醒;二是周期性,人们一天内需要多次进行睡眠。
在睡眠的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处于暂时性的停止状态,大脑进入一种休眠状态,肌肉得以放松,身体得以恢复和重建。
二、睡眠的阶段和周期睡眠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快速眼动睡眠(REM)和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
睡眠周期通常从非REM睡眠开始,然后经历一系列的REM和NREM阶段,每个睡眠周期大约持续90至120分钟。
在NREM睡眠中,大脑的电活动呈现出较为平稳的模式,有助于肌肉修复和组织生长;而在REM睡眠中,大脑活动频率增加,眼球快速运动,同时伴随着生动的梦境。
三、睡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充足的睡眠对于人类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睡眠不足或者质量不佳会导致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和抑郁等。
研究表明,睡眠不良与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障碍密切相关。
而良好的睡眠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改善心理状态,增强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四、梦境的意义梦境是人类睡眠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研究梦境对于理解人类心理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梦境往往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经验和情感状态密切相关。
弗洛伊德将梦境解读为对潜意识的一种象征性表达,认为梦境是人类内心冲突和欲望的一种释放和反映。
梦境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有助于提高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五、如何改善睡眠质量为了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睡眠。
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在相同的时间入睡和起床。
人体睡眠的生理和病理学机制
人体睡眠的生理和病理学机制睡眠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睡眠期间,身体不仅可以彻底地放松,同时还能使大脑充分恢复和修复,为人体的新一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是,睡眠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人们深入了解其生理和病理学机制。
本文将从两方面介绍人体睡眠的生理和病理学机制,以便更好地理解睡眠对我们的重要性。
一、睡眠的生理学机制睡眠的生理学机制是指在睡眠期间身体内部出现的生理变化。
人们常见的进入睡眠状态主要与下丘脑、杏仁核、络维核和脑干的相互作用有关。
同时,人体的体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在睡眠期间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1.下丘脑的作用下丘脑是大脑的底部区域之一,主要调节人体生理节律和内分泌系统。
在睡眠期间,下丘脑会逐渐放松,释放出一种叫做褪黑素的化学物质,它会诱发疲劳感和昏睡感,使人体进入睡眠状态。
2.杏仁核的作用杏仁核是大脑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是情绪和压力的关键控制器。
在进入睡眠时,杏仁核会释放一些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会影响锥体细胞,使其进入状态,帮助人们进入深度睡眠。
3.络维核的作用络维核是大脑中的一个小区域,是提供感觉信息和出发睡眠的关键区域之一。
在睡眠前,络维核的活动会逐渐增加,使人体变得困倦并延缓血流量,使人体慢慢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4.体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作用在深度睡眠期间,体温下降。
同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比如,身体逐渐放松,呼吸变得平和,肌肉和神经放松,体内的大多数器官都经历了一种放松和恢复的过程。
二、睡眠的病理学机制尽管睡眠的生理学机制如此复杂,但是睡眠不良症状也非常常见。
人们常见的睡眠障碍有许多种类型,包括失眠、呼吸暂停、多梦和不安。
这些病理学机制不仅会影响人们的健康状况,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
1.失眠失眠是指人们在入睡之前或入睡后很快醒来,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或在夜间短暂醒来频繁。
这种状况经常会导致疾病、焦虑、失去注意力等许多问题。
2.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是指在睡眠过程中,人的呼吸情况不正常,甚至短暂中断,对肺部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睡眠的生理学和作用
睡眠的生理学和作用睡眠是每个人都必不可少的生理需求,它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睡眠的生理学角度出发,探讨睡眠对我们的身体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一、睡眠的生理学睡眠是一种周期性的生理状态,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阶段: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和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
1. 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NREM睡眠包括三个阶段:睡眠初期、中期和深睡眠。
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活动逐渐降低,身体开始放松,呼吸和心率变得较为平稳。
这时,身体会进行一系列的修复和恢复工作,包括修复细胞和组织、增强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
2. 快速眼动睡眠(REM)REM睡眠是睡眠的一种特殊状态,大脑的活动变得活跃起来,而肌肉则完全松弛。
这个阶段通常伴随着快速的眼球运动,因此得名。
REM睡眠对于记忆的巩固和情绪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二、睡眠的作用1. 身体修复和恢复睡眠是身体进行修复和恢复的重要时间段。
在睡眠过程中,身体会释放生长激素促进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此外,睡眠还有助于调节心血管功能、维持正常的免疫系统功能、调节血压和血糖水平等。
2. 记忆和学习睡眠对记忆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睡眠可以促进大脑对新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转化,并帮助形成长期记忆。
同时,睡眠还可以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升。
3. 情绪调节睡眠与情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夜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的人往往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易怒和焦虑等问题。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稳定情绪,减少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4. 调节新陈代谢睡眠对于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会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食欲失调、代谢紊乱和体重增加等问题。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代谢水平。
5. 免疫力增强睡眠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睡眠的心理卫生PPT课件
-
46
失眠的临床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2. 药物治疗-催眠药物合理使用
(1)治疗失眠原发疾病 3. 治疗原则:
(2)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 (3)短期﹑小剂量间歇使用催眠药物
改善症状
-
47
? 我们自己能对失眠做些什么?
-
48
失眠的心理和行为治疗
松弛疗法 睡眠限制疗法 刺激控制疗法 认知疗法
-
34
失眠的原因(一)
旅行时差
适应性睡眠障碍
1 人际关系冲突或心理内心冲突 2 生活重大改变(结婚 离婚 生小孩) 3 工作繁重或事业面临重大转变 4 突然发生非常失望和非常害怕的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5
失眠的原因(二)
不良的睡眠卫生行为所致失眠
1、 睡前过于刺激清醒包括: ① 晚上临睡前锻炼身体 ② 午夜进行强烈的脑力活动 ③ 睡觉前喝大量的咖啡﹑ 茶或抽烟, ④ 卧室光线太亮或噪音太大, 室温太冷或太热。
-
6
睡眠结构
3/4期睡眠(中期~深睡期)占总睡眠时间约25% -对恢复体力 心理功能起重要作用 -肌肉活动消失 -很难唤醒
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 20%~25% -大脑对白天的经验进行整合 -呼吸加快、变浅、不规则 -眼球向各个方向快速运动,肢体肌肉暂时瘫痪
-
7
-
8
睡眠结构的重要性
只要影响睡眠结构,均可能影响机体 的生 理功能。完整的睡眠结构与睡眠的生理作用 有着密切的关系。
失眠对人的影响
警觉性和注意力受损(注意力减退 思考困难 反映迟钝)
易出现精神和心理障碍(精神萎靡 困乏 情绪低落 焦躁)
与躯体症状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情绪心理症状 紧张性头痛 肠胃问题 非特异性疼痛 过敏反应
心理睡眠知识科普
心理睡眠知识科普睡眠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体健康和心理状态的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心理睡眠知识为主题,科普一些关于心理睡眠的知识,帮助读者了解睡眠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获得良好的心理睡眠。
睡眠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睡眠是人体为恢复体力和精神状态而进行的一种生理活动。
它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对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学习和工作效率。
相反,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那么,如何获得良好的心理睡眠呢?首先,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固定每天的起床和睡觉时间,让身体建立起一种规律的生物钟,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其次,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也是必要的。
保持房间的安静、整洁和温度适宜,选择一款合适的床垫和枕头,都可以提高睡眠的舒适度。
此外,避免在睡前过度饮食、饮酒、饮咖啡等刺激性物质的摄入,也是获得良好心理睡眠的重要因素。
放松自己在入睡前也是获得良好心理睡眠的关键。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的活动,如听音乐、泡澡、读书等,帮助放松身心,减少焦虑和压力。
此外,避免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等刺激性活动,以免影响入睡。
如果入睡困难,可以尝试一些呼吸放松法或冥想等技巧来帮助入睡。
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管理压力也是保持良好心理睡眠的关键。
人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在面对压力时,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如寻求社交支持、进行运动、学习放松技巧等,以减轻压力对睡眠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睡眠对于人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通过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放松自己在入睡前以及合理安排生活和管理压力等方法,我们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心理睡眠知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获得更好的心理睡眠。
【优秀文档】第一节 睡眠的生理
第一节睡眠的生理睡眠时人体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睡眠也已经有了清晰的认识。
睡眠不同于睡觉,有人总是会混淆这两个概念,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有嗜睡的习惯,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目前医学上又是如何定义睡眠的?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的了解睡眠的生理相关内容。
一、中医的睡眠理论中医学从唯物的形神统一观出发认为,睡眠,清醒是人体寤与寐之间阴阳动静对立统一的功能状态,并运用阴阳变化、营卫运行、心神活动来解释睡眠过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睡眠理论。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昼夜阴阳消长决定人体寤寐由于天体日月的运转,自然界处于阴阳消长变化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昼夜交替出现。
昼属阳,夜属阴。
与之相应,人体阴阳之气也随昼夜而消长变化,于是就有了寤和寐的交替。
寤属阳为阳气所主,寐属阴,为阴气所主。
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类活动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种比较严格的节律。
正如《灵枢·营卫生会》言: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已,与天地同纪。
在《灵枢·口问》又进一步解释说:夜半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白昼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二)营卫运行是睡眠的生理基础人的寤寐变化以人体营卫气的运行为基础,其中与卫气运行最为相关。
《灵枢·卫气行》说:卫气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灵枢·营卫生会》也说: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
起指起床,止即入睡。
由此可见,卫气行于阴,则阳气尽而阴气。
睡眠生理篇
总结
• 睡眠不仅只是睡!而是影响到体力,精力,记忆 力,内分泌和免疫力等。
• 睡眠的周期性完整是健康的基础。对于预防神经 衰弱 ,抑郁、焦虑,帕金森和阿兹海默有重要意 义。
• 评价睡眠好坏的标准:首先是迅速入睡;睡眠过 程安稳;睡醒后感觉精力充沛 , 头脑清晰 。
结语
谢谢大家!
大脑的单位-神经元
神经递质
5-HT(5-羟色胺) 掌管情感, 意志和欲望
NE(去甲肾上腺素) 掌管生 命动力
多巴胺 传递快乐
人脑中的神经递质
最主要的三种神经递质
5-羟色胺(血清素)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 如果神经递质失去平衡 神经元接收到的信号会减弱或改变,人就会出现失眠、焦虑、抑郁、
恐惧等症状
梦是协调人体心理世界 平衡的方式,是大脑健 康发育和维持正常思维 的需要。
睡眠神经调节
目前认为 , 生物体的脑部 存在着两个系统 , 一个促 进睡眠 , 另一个促进醒觉。
要使睡眠得以发动 , 力量 相对较强的醒觉系统的活 动首先必须被动性地减弱 , 然后力量相对较弱的睡 眠 系统才能够发挥作用 , 使 生物体入睡。
表现:与清 醒状态大脑活跃无异,心率呼吸加速,血压升高, 脑血流及耗氧增加,肌张 力麻痹,多梦 。
功能:处理情感创伤,创造力 。
NREM和 REM 的生理意义 完整的睡眠周期至关重要! NREM 和 REM 睡眠反映了脑的不同功能状态,都是生理上所必需的。
睡眠的功能
一
消除疲劳 , 恢复体力
三
增强免疫,康复机体
其他因子对睡眠的调节
• (1)睡眠肽 • (2)S -因子 • (3)尿性睡眠促进因子 • (4)前列腺素 • (5)褪黑色素 • (6)其 他
睡眠知识讲座讲义
睡眠知识讲座讲义
1. 睡眠的重要性
-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修复的重要过程,对健康至关重要。
- 足够的睡眠可以提高注意力和记忆力,增强免疫力,促进身
体健康。
- 缺乏睡眠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2. 睡眠的生理过程
- 睡眠分为REM睡眠和非REM睡眠两个阶段。
- REM睡眠阶段是大脑活动最活跃的时期,梦境常发生。
- 非REM睡眠阶段分为四个阶段,大脑活动逐渐降低。
3. 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 环境因素:舒适的床铺,安静的环境,适宜的温度等有助于
提高睡眠质量。
- 生活惯: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午睡过长,限制咖啡因和酒
精的摄入等有助于良好的睡眠。
- 心理因素:情绪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能导致睡眠
问题。
4. 睡眠障碍与常见疾病
- 失眠:难以入睡或保持睡眠的问题,可能导致白天疲劳、注
意力不集中等。
- 睡眠呼吸暂停症: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导致短暂醒来,常见
症状为打鼾和疲倦。
- 嗜睡症:持续性的过度嗜睡,影响日常生活。
5. 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 建立良好的睡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舒适的睡眠环境。
- 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
- 注意饮食和生活惯,尽量减少咖啡因和酒精的摄入。
- 如果存在严重的睡眠问题,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睡眠治疗师。
以上是关于睡眠知识的讲座讲义,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
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建议。
如有睡眠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人类睡眠的生理与病理
人类睡眠的生理与病理睡眠,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是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的。
但是,不同人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这其中,除去外界环境的影响,睡眠的生理和病理原因也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人的生物钟是由大脑调节的,它会影响到我们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在生物钟的作用下,大脑神经元会释放出一种名为脑垂体前叶激素的物质,来影响到人的睡眠。
同时,睡眠中还会进行各种代谢和组织修复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睡眠中人体会释放出大量的生长激素,核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修复组织细胞。
因此,睡眠是维持人体健康的必需品。
二、人类睡眠的病理1. 失眠症失眠症指的是人在入睡和睡眠质量上持续存在困难。
据统计,约10%-15% 的人群在一年内至少有一个月出现失眠症的症状。
失眠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环境因素、精神压力等,都可以导致失眠症的发生。
2. 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指睡眠过程中,因上呼吸道堵塞或呼吸暂时停止,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并伴有鼾声的一种症状。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症状的严重程度不尽相同,轻度的呼吸暂停只会导致轻微的醒来和打呼噜,但是重度的呼吸暂停却会对心脏和肺部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导致窒息。
3. 不良睡眠行为综合症不良睡眠行为综合症是指在睡眠中产生的各种不规则的行为,比如走路、吃饭、甚至是开车等。
不良睡眠行为综合症症状与睡眠记忆的形成相关,这种症状通常存在于睡眠不规律的人中,在睡眠时,患者会产生类似梦游的症状,产生各种不规则行为。
4. 嗜睡症嗜睡症是指患者在日间出现过度嗜睡的症状,常常感到无法控制地瞌睡或昏昏欲睡,这种感觉在下午或晚上会更加明显。
嗜睡症与睡眠质量有关,通常与难以入睡、睡眠时打呼噜等症状相伴随。
三、如何改善睡眠质量1. 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适应性调整睡眠质量。
2. 调整环境睡眠环境的噪音、温度等影响着睡眠质量。
睡眠的生理和神经学机制
睡眠的生理和神经学机制睡眠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起到了恢复身体能量、巩固记忆、促进身体健康等重要作用。
而这些作用都是依赖于睡眠的生理和神经学机制来实现的。
一、睡眠的生理机制在进入睡眠时,我们的身体会逐渐降低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功能,这些生理变化主要是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协调发挥的。
交感神经负责调节身体处于“应激和活动”状态时需要的动力和代谢,副交感神经则负责将身体带到“休息和自我修复”状态。
此外,睡眠与体内各种激素分泌密切相关。
其中,褪黑素是睡眠的重要调节物,它可以抑制松果体分泌的肌酐,使人产生睡意。
随着夜晚降临,褪黑素的分泌逐渐增加,使人身体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理机制是内啡肽系统调节睡眠。
内啡肽是一种内源性的镇痛物质,具有镇痛、抗紧张、制动等作用,并且与睡眠状态密切相关。
比如,在摄入大量镁质、大麻和止痛药等物质后,内啡肽的分泌会增加,导致人们更容易入睡。
二、睡眠的神经学机制睡眠的神经学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涉及到大脑皮层、下丘脑和脑干等多个脑区的功能调控。
1. 大脑皮层的作用睡眠中的大脑皮层处于低活跃状态,它不再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从而使人进入休息状态。
此外,大脑皮层还会调节其他脑区的功能活动,以便更好地适应睡眠状态。
2. 下丘脑的作用下丘脑是调节睡眠的重要脑区之一,它通过分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来影响脑神经元的活性和某些脑区的功能。
当人处于睡眠状态时,下丘脑会抑制体温、兴奋水平、代谢率等生理变化,从而有利于人们进入深度睡眠。
3. 脑干的作用脑干是负责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中枢。
在睡眠中,脑干会调节呼吸、心率、性功能、肌肉张力等生理变化,从而维持人体的基础功能。
总结起来,睡眠的生理和神经学机制是由大脑、身体和环境等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的。
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人们应该重视并注意睡眠的质量。
最新生理心理学讲义:人类睡眠的特点
生理心理学讲义:人类睡眠的特色简述人类睡眠分哪几种?特色是什么?人类的睡眠能够分为两种种类: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
在慢波睡眠中,脑电活动以慢波为主,脑电活动的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平行,从入眠期至深睡期,脑电活动渐渐变慢并陪伴着渐渐加深的行为变化,表现为肌张力渐渐减弱,呼吸节律和心率渐渐变慢。
在异相睡眠中,脑电变化与行为变化相分别,脑电活动近似慢波睡眠的入眠期,以肌张力为代表的行为变化却比深睡期还深,肌张力完整丧失,还伴有快速眼动现象和桥脑-膝状体-枕叶PGO 波周期性高幅放电等特别变化。
异相睡眠又常称为迅速眼动睡眠。
这类种类的睡眠与做梦的关系比慢波睡眠更加亲密。
睡眠一期(入眠期),行为上寂静困倦开始进入眠眠状态,清醒寂静状态下的脑电活动(以 8-13 次/秒的α节律为主)。
在慢波睡眠以后,常出现异相睡眠。
此期睡眠者肌肉呈完整废弛状态,甚至肌肉电活动完整消逝,睡眠深度仿佛比慢波四期更深,体温仍较低,对外面刺激的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难以将睡眠者此后期立刻唤醒。
与行为变化相反,脑电活动为极不规律的低幅快波,近似清醒期和慢波睡眠一同的脑电变化。
从异相睡眠中唤醒后,80%以上的人宣称正在做梦,尚可陈说梦幻的故事情节,形象生动以视觉变换为主。
人的每夜睡眠大概由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交替变换 4-6 个周期所构成,均匀每个周期历时 80-90 分钟,包含 20-30 分钟异相睡眠和约 60 分钟的慢波睡眠。
成人入眠后,一定先经过慢波睡眠 1-4 期和4-2 期的次序变化后,才能进入第一次异相睡眠。
从上子夜到下子夜每次更替一个周期,异相睡眠的时间都有所增加。
所以,后子夜睡眠中,异相睡眠时间的比率增大。
睡眠功能:歇息和从疲惫中恢复是睡眠的重要功能之一,从更积极的意义上理解,睡眠还有促使生长发育、易化学习、形成记忆等多种功能☆脑干网状构造在睡眠与觉悟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用什么实验做的?1937 年生理学家布瑞莫成立了猫的孤立脑标本和孤立头标本。
睡眠和觉醒的生理学
来自内部的或外部的刺激激活了顶、枕、和颞叶, 而枕叶的视觉辨别能力受抑制,前额叶的审查机 制失灵,因此梦就演绎为幻觉。
睡眠的剥夺 全部睡眠剥夺 被试心里和行为发生变化可
出现错觉、幻觉、行走不稳、甚至妄想。
快波睡眠剥夺 需要唤醒的次数会越来越多, 人 有增加快波睡眠的趋势。
脑干尾端“睡眠中枢”,通过上行抑制系统 作用于大脑皮层,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 系统的作用相拮抗。
2.递质调节学说 ●慢波睡眠:中缝核头部(5-HT) ●异相睡眠:中缝核尾部(5-HT) 蓝斑中、后部(NE)
3.内源性睡眠物质 δ睡眠诱导肽、促睡眠因子、褪黑激素等
• 觉醒与睡眠的产生机制 • 觉醒状态的维持 • 脑电觉醒 •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Ach能) • 蓝斑上部(NA能) • 行为觉醒:黑质(DA能)
睡眠-觉醒周期
• 第一周期:觉醒-慢波1期 -慢波2期-慢 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1 次快波睡眠
• 第二周期 :慢波2期-慢波3期-慢波4期- 慢波3期-慢波2期-第2次快波睡眠
• 在第3次不再重复慢波4期 • 第4次只重复慢波2期
睡眠-觉醒周期
• 第一周期:觉醒-慢波1期 -慢波2期-慢 波3期-慢波4期-慢波3期-慢波2期-第1 次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SWS) 快波睡眠(FWS)
异相睡眠(PS)
快动眼(REM)睡眠
脑电图 同步化慢波
去同步化快波
感觉功能 ↓
↓↓ (唤醒阈↑↑)
运动功能 ↓
↓↓,阵发性眼球快
(肌张力、 反射运动)
速运动,部分肢体抽 动
自 主 神 经 ↓ 心率、血压、呼 ↑心率、血压、呼吸,
功能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
一个人睡眠的知识点总结一、睡眠的定义睡眠是生物体周期性地出现的一种可逆的、意识形态改变和行为自我限制的生理状态。
在睡眠中,人的感觉、知觉和意识几乎完全或者完全地减弱,反应性下降,以便机体得到休息、恢复和储存能量。
二、睡眠的周期1. 快速眼动睡眠(REM睡眠):在这个阶段,人的眼球在闭合的情况下做出快速运动。
肌肉松弛,心率和呼吸变快,这个阶段是梦境出现的时候。
2. 非REM睡眠(NREM睡眠):NREM睡眠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包括浅睡眠、均衡睡眠和深度睡眠。
随着阶段的过渡,人的大脑活动逐渐减少,肌肉放松,身体进入深度休息状态。
三、睡眠对身体的影响1. 对于身体健康: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减少慢性疼痛和炎症。
2. 对于代谢和体重: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维持体重,稳定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调节食欲激素,减少诱导肥胖的食欲。
四、睡眠对心理的影响1. 对于情绪调节: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情绪稳定性,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2. 对于认知能力:睡眠有助于记忆巩固和学习能力提高,保持大脑清醒和专注。
五、睡眠障碍1. 失眠症:指持续困难入睡、维持睡眠或早醒的症状,导致白天功能障碍。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SDB):是指在睡眠期间出现呼吸暂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3. 小睡舌综合征:睡觉时出现舌头滑入喉咙,引起呼吸暂停,造成睡眠质量下降。
六、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1. 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凉爷舒适,避免光线和噪音干扰。
2.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按时上床睡觉,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建立睡眠规律。
3. 改善生活习惯:减少摄入咖啡因,尽量避免在睡前长时间看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适度运动。
七、儿童睡眠儿童的睡眠对于他们的成长发育和学习能力都有重要影响。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适当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儿童睡眠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
总之,睡眠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主动睡眠
睡眠开关
• 瑞士生理学家赫斯(Hess,1931)以低频电 脉冲刺激猫的间脑,使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
• 他还发现,刺激下丘脑后部产生觉醒征兆。 • 因此Hess认为,在间脑存在一个睡眠中枢,
它主动地引起睡眠。
• 根据这些发现他认为,睡眠是由调节皮层细胞 兴奋性的丘脑-皮层系统有节律的活动所诱发 的主动过程。
• 想了解你的睡眠过程是怎样 运转的吗?
•梦是哪里来?意味着什么?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4
• 世界上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 家,都曾经试图阐明睡眠与做梦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5
用出古 来:希 诊睡腊 断眠哲 疾的学 病体家 。液和
学科 说学 ,家 并亚 认里 为士 梦多 可德 以提
第一章 睡眠的 生理心理知识
何金彩 教授、主任医师 温州医学院心理学系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
主要内容
• 绪论 • 睡眠-觉醒周期以及阶段 • 睡眠的神经机制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
一、绪论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3
• 你有过失眠的困扰吗?
• 1957年克莱特曼教授和学生德门特 (Dement)将非眼动睡眠分为四期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9
• 1953年在美国《科学》杂 志上 Kleitmen 和 Aserinsk 发表文章,提出 REM睡眠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0
• 1960年,法国 M. Jouvet把动物 的REM睡眠取名为 异相睡眠(ps)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6
有非西
目因方
的体医
的疾学
而之
起父
,希
则波
必克
定拉
是底
灵认
魂为
...
:
梦 是
梦 若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7
《梦的解析》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8
“ "
理 论 。
巴 甫 洛 夫
的
梦 是 睡 眠 时 脑 的 兴 奋 活 动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7
被动的去传入机制
因为安静所以睡觉
• 比利时科学家布雷默(1937年):特异 性的感觉输入对维持睡眠-觉醒有重要意 义
• 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缺乏感觉激动而引起 的被动过程。
• 孤立脑、孤立头;猫;实验 • 他以此证明在延脑至中脑的脑干中,存
在着调节睡眠与觉醒的脑中枢。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1
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
睡眠分期一直沿用至今
慢波睡眠
睡眠1期(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age 1 sleep) 睡眠2期(stage 2 sleep) 睡眠3期(stage 3 sleep) 睡眠4期(stage 4 sleep)
快波睡眠与梦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2
梦的研究
记录 • 做梦的大部分生物物质被确认→梦的再现? • 通过对梦的研究最终揭开精神障碍的奥秘?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6
睡眠与觉醒机制研究
• 被动的去传入机制—观点:睡眠只 是简单的觉醒状态的停止
• 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程 机制的提出
• 体液调节机制的提出与证实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9
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主动调节过 程机制的提出
• 克利福德·塞波尔等科学家们(2003 )报告说,下丘脑腹侧视前核是人 类控制睡眠的总开关。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4
梦的研究
梦与REM有关
• REM—80%做梦 • NREM—<20%做梦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5
梦的研究
怎么会做梦?
• 梦的生理学:对梦的猜测进入到实验室观察
– 快速眼动、肌张力消失、PGO波
• 梦的生理学研究从人→动物模型 • 电生理→细胞水平生理学,尤其细胞内微电极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1
大脑皮层电活动
记录到人脑电
• 1929年,德国精神病学家伯 杰(Berger)在人头皮上记 录到脑电活动,因而提出脑 电图---临床脑电图的奠基人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2
• β—兴奋状态的脑电波 • α—清醒状态的脑电波 • θ—入睡状态的脑电波 • δ---深睡状态的脑电波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6
大脑皮层电活动
发现了产生电流的神经细胞
• Luigi Galvani进行动 物研究,提示神经细胞 产生电流.
• Emil Dubois Reymond等发现神经 细胞产生电能, 可传递 信息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7
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
睡眠时并不安静
9
1.睡眠医学基础研究的重要 发现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研究手段的提高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0
大脑皮层电活动
记录到动物脑电
• 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发现为睡眠医 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1875年,英国生理学家卡顿 (Caton)
–家兔和猴脑上记录到微电流
–但这一发现的临床意义直到50年 后才被认识到
• 1928年,俄国科学家发现:婴儿 熟睡时,快速眼动时伴肢体和肌 肉的运动以及呼吸频率变化
• 他们的发现20年后才被注意。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8
快速眼动睡眠的发现
眼动与睡眠周期有关
• 195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克莱特曼 (Kleitman)和阿塞林斯基( Aserinsky)发现快速眼动睡眠期, 眼动与脑电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 系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3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4
大脑皮层电活动
多导睡眠图
• 多导睡眠图—为睡眠障碍的 诊断和治疗提供全面信息。
• 脑电图、肌电图、眼动电图 、心电图、呼吸电图和呼吸 运动图、鼾声监测器等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15
大脑皮层电活动-诱发电位
• 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 限区域引导出的形式较为固定的电位变 化,如P300
梦=?
• 未开化的部落社会里:梦=神的 指示和魔鬼作祟
• 现代化的文明社会里:梦=? • 东西方文化里梦的含义异同?
睡眠医学(11心理)-2014.3
23
梦的研究
梦的解释?
• 著名的研究: –梦的解析(弗洛伊德)
–做梦与快动眼睡眠(美国芝加哥 大学Kleitman和Aserinsky)《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