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文言文复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文言文复习
1.《与朱元思书》四、通假字1、有时见日见同现,显现,显露。
2、窥欲忘反“反"同“返”、返回五、古今异义词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莺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六、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七、一词多义(1)蝉则千转不穷。
(尽,完)欲穷其林。
(走完)(2)猿则百叫无绝(停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消失)(3)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至)果如鹤唳云端。
(叫)十一、理解性默写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怎样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2、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3、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4、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5、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苦奔。
7、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
8、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9、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那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它飘向哪个方向。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流水比箭还快,凶猛的浪好像飞奔的马。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吕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
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
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③,可列坐而庥④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⑤而盈。
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乙】钴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
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⑥门来告曰:“不胜⑦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⑧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⑨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
则崇⑩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11 。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
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款?(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一泉水名。
②桥:建桥、架桥。
③箭:小竹。
④麻:同“休”,休息。
⑤酾(shī):疏导,分流。
⑥款:叩,敲。
⑦胜:承受。
⑧芟(shān):割草。
⑨贸财:以物变卖换钱。
⑩崇:加高。
11 潀(có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⑩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上述文章均为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时所作)(1)参考《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的解释,谈谈“亟”字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亟”的义项:①jí急,赶快。
②qì(气),屡次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
八下语文必背期末古诗词及文言文《观刈麦》唐代: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悯农》(其一)唐代: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悯农》(其二)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泊秦淮》唐代: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临安邸》唐代: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滕王阁序》节选唐代: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以上为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及文言文部分内容,供同学们复习参考。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第一篇: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 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
八下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加注释《论语》十则孔子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此句意为:学习了知识并时常复习它,不是很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2.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孔子说:复习旧知识并从中悟出新的道理,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了。
3.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则加以改正。
4.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孔子说:知道的人不如爱好的人,爱好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孔子说:不到愤懑的时候不启发,不到困惑的时候不点拨。
如果举一个例子,不能推知其他三个,就不再教导了。
6.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注释】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而不感到厌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危险。
8. 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注释】孔子说:我曾经整天思考,但不如片刻所学到的东西。
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孔子说:智慧的人喜欢水,仁德的人喜欢山。
智慧的人善于变通,仁德的人内心宁静。
智慧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1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注释】孔子说:有志之士和仁德的人,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宁愿牺牲生命也要完成仁德。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
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八年级文言文理解性默写复习资料(一)、《桃花源记》1、写出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写出出自本文的四个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怡然自乐;无人问津。
3、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甚异之。
4、文中描写桃花源生活心情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描写桃花源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6、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8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9文中描写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10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出自本文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12文中作者理想的社会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未果,寻病终。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5、桃源人与世隔绝的原因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6、关于桃花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二)《陋室铭》1、文中的名句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陋室不陋的原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初二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人教版八下复习八年级下册文言诗文知识点归纳霜林菊影一、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
“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 ,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
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
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归纳复习(完整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2、执策而临之 策:鞭子 临:面对 3、其真无马邪 其: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4、其真不知马也 其:表推测语气,相当于“恐怕” 5、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餐 6、食之不能尽其材 或:有时 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材:通“才”,才能 食:通“饲”,喂
(二)本文写法: 托物寓意(借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统治者不能识人
才,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1)表明食马者无知的句子或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3)写食马者的愚妄(平庸浅薄)的句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望峰窥谷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造:往,到 辄:就 1、造饮辄尽 屡:经常 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2、箪瓢屡空,晏如也 俦:辈、同类 3、兹若人之俦乎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戚戚:忧愁的样子 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5、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许:处所 会:体会、领会 意:要旨 6、每有会意 7、亲旧知其如此 亲:亲戚 旧:朋友
(9)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0)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11)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 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12)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13)“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古仁人“不以物 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轼《灵璧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刺股的原文+翻译19、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鲁山(今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分类复习(古今异义词)21课1一百许里(许:古义表示约数,“上下,左右”;今指“应允”,“允许”,“或许”等。
)2鸢飞戾天者(戾:古义“到,到达”,今指“罪过”或“乖张”。
)3经纶世务者(经纶:古义为“筹划,治理国家大事”,今常指“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4窥谷忘反(窥:古:看,观察,侦探,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藏处倫看)5蝉则千转不穷(穷:古:穷尽。
今义:贫穷)22课1或置酒而招之(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用作连词,表选择关系)2造饮辄尽(造:古义为“往,到”。
今义:“创造,制作”等)3亦不详其姓字(字:古义:表字,另取的别名。
今义:认为)4因以为号焉(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作为今义:认为)5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古义:为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今义:只6求懂个大概,不求常常深刻的了解<含义>)7每有会意(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
今义:领会到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8亲旧其如此(旧:古义指旧交旧友。
今义指过去的,过时的)9曾不吝情去留(曾: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的语气。
今义:曾经)10颇示已志(颇:古义:略微。
今义:很)11赞曰:黔娄之妻有言(赞:古义: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
今义:称颂,夸赞)23课1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古义为“有时”。
今义:表选择关系连词,或者)2执策而临之(策:古义为“马鞭子”。
今常指“政策、决策”等)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古义:助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4故虽有名马(虽: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古义:这样的。
今义:表判断动词)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古义:同样。
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或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7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古义:怎么。
八年级语文八下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名著专题(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二)文言文对比阅读+名著阅读一、对比阅读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天目袁宏道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①,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奥巧②,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结室③之想矣。
[注]①缟:白色精细的生绢。
②石骨奥巧:山石的棱角形态巧妙,难以形容。
③出缠结室:归隐山林。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尤:_________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___(3)以其境过清.清:__________________(4)无逾.此者逾:__________________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
3.两文都描写了“石”的___________;《天目》一文描写“石”的颜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
4.“触景生情”是说受到当前情景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感情。
中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
中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中考文言文复习:岳阳楼记(八年级下册)一、生字读音。
滕子京(téng) 谪守(zhé) 骚人(sāo) 淫雨(yín) 霏霏(fēi) 樯倾楫摧(qiáng jí) 冥冥(míng) 谗言(chán) 波澜(lán) 岸芷汀兰(zhǐ tīng) 心旷神怡(yí) 偕忘(xie)嗟夫(jiē)二、重点宇词解释。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2.越明年(及,到)3.政通人和(顺利;和乐)4.增其旧制(规模)5.浩浩汤汤(水流大而急)6.横无际涯(边)7.朝晖夕阴(日光)8.前人之述备矣(详尽)9.然则北通巫峡(虽然如此,那么)10.迁客骚人(诗人)11.连月不开(放晴)12.至著春和景明(日光)13.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1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15.把酒临风(持)16.不以物喜(因为)三、通假宇。
1.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四、一词多义。
1.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2.极南极潇湘(最远到达)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3.一在洞庭一湖(一个)一碧万顷(一片)而或长烟一空(全)五、古今异义。
1.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气象万千古义:景象今义:天气情况六、词类活用。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用作动词,做州郡的长官。
2.或异二者之为:动词用作名词,心理活动。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前;在……之后。
七、成语。
1.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
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
2.百废俱兴:许多被废置的事又都兴办起来。
3.浩浩汤汤:即“浩浩荡荡”。
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4.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气象,情景。
5.心旷神怡:指心胸开阔,精神愉快。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剖析
• 16.记之而去 离开
• 二、句子翻译。 • 17.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
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 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 18.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 8.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经营
通“返”,返
• 9.横柯上蔽: 树干回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 5.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 6.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 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
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 人了。
• 8、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 我求学时的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 • 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 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 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
之先达执经叩问。
• (我)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
到百里以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请教。
性格?
• 好读书; 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 平和、旷达的性格 • 2.文中哪句话是陶渊明归隐形象的总体勾勒,使
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隐世名士飘然而生?
•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
自终。”表现了五柳先生怎么样的性格特点?
• 自得其乐,淡泊名利
• 4.“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汇编: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详版)01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五柳先生。
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
《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
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2)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地散在地上。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对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这类(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
(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八下复习课外文言文翻译
八下课外文言文翻译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2、齐田氏祖于庭,3、王曰:“寡人忧国爱民,4、饶州路大饥米价翔踊原文及翻译5、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原文及翻译6、石渠记7、业不知书,忠烈武勇8、游江9、范仲淹罢宴的翻译10、《右溪记》原文及翻译11、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12、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13、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14、小石城山记15、范仲淹家贫,就学于南都书舍,16、观第五泄记17、六一居士初谪滁山原文及翻译18、苏秦刺股的原文+翻译19、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原文及翻译:20、德佑初,江上报急,1、《右溪记》原文及翻译原文: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休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解读: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译文:在道州城西边一百余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便激起冲天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居住的,如果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市民游览的胜地.喜欢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徘徊.为此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栽上了松树.桂树.又种植了鲜花香草.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水在道州城的西面.便命名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是为了让后来的人知道.作者: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鲁山(今河南鲁山县)人.唐代文学家.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天宝十二年(753)举进士.曾任山南西道节度参谋.水部员外郎.道州刺史等官职.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度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深受道州人民的爱戴.其诗文大部分都能反映政治现实和社会矛盾.文风质朴.清淡简洁.纯真自然.明人辑有<元次山集>.注释:①道州:州名.唐时属江南西道.治所在今湖南省道县.②营溪:河流名.发源于今湖南省宁远县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县西入湘水.③攲(qí)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的样子.④休木:休.美好.⑤阴:树荫.荫:遮盖.⑥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⑦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指有居民的地方.⑧静者:喜欢清静的人.⑨置州已来: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唐高祖武德四年(621)置营州.后改为道州.已.通[以".⑩香草:芬香的花草.2、【原文】齐田氏祖于庭①,食客千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师原创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期末复习讲义(文言文阅读)★《马说》(P14-16)【基础复习】一、请在括号内对解释文中加点词。
世有伯乐,然后..(这以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所以)虽.(即使)有名马,①只.(只是)辱.(受屈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马厩)之间,..(并列而死)于槽枥不以.(拿,用)千里称.(称呼,称作)也。
马之.(表定语后置,不译)千里者,一食.(吃)或.(有时)尽.(吃尽)粟一石。
食.(同“饲”,喂养)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是.(这样的)马也,虽.(虽然)有千里之能,食.(吃)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见”同“现”,显现),②且.(尚且)欲与常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能够),安.(怎么)求其能千里也?③策.(驱使)之.(它)不以.(按照)其道.(方法),食之不能尽其.(它的)材.(同“才”,才能),鸣之.(音节助词,无实意)而不能通.(通晓)其意.(意思),执策..(握着鞭子)而临.(到(它)跟前)之.(它),曰:“天下无马!”呜呼,④其.(难道,表反问语气)真无马邪.(同“耶”,表疑问语气)?其.(表推测,“恐怕”)真不知马也。
二、请依次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①只能在马夫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把它称作千里马。
②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③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到他嘶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
④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课文要点】1.文学常识:作者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字退之,与柳宗元共倡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2.文体知识:“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本文通篇皆用比喻,属论说文体。
3.内容:(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
论述的是识别和发现人才的问题。
作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伯乐”是指能发现并赏识任用人才的人或是知人善任的贤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 C ) 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文: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 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潭中的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向潭西南望过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 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对“明灭可见”的理解错误。根据小溪 曲折的特点,想象其情景,最后一句应译为“时隐时现”。】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这两段文字向人们展现了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光图画,那里民风 淳朴,人们热情好客、和谐幸福,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
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
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 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 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 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 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D )
A.佁然(yǐ)隶而从者(lì) B.珮环(pèi) 寂寥无人(liáo) C.清冽(liè) 往来翕忽(xī) D.日光下澈(chè) 参差披拂(chā) 【“差”应读“cī”】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若:是。 【若:好像】 B.不可知其源 其:指代小溪。 C.以其境过清 以:因为。 D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解析:
结合景物描写和对桃花源中人的言行的描写来概括。从“土地平 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 以看出桃花源景色优美,人民生活安乐。从“便要还家,设酒杀鸡 作食”和“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以看出桃花源人的淳 朴好客。从桃花源不易被发现,及“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 论魏晋”说明桃花源是一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参考答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 奉壹。
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
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xī, 即醋),而溪中多枸杞
[gǒu qǐ],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
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
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选自苏轼
《和桃源诗序》)
(翻译在下页)
日光折射入潭中,将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原因是潭水清澈。 能够看清鱼影投在石上,原因是石潭面积小。
10.统观全文,小石潭和作者的境遇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 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解析:
第一问,抓住描写小石潭的境遇的相关语句,结合写作背景,进行 对比分析。如“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与作者被贬后遭 遇坎坷、前途迷惘对比。“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与 作者被贬后孤凄悲凉的心境对比。 第二问,抓住“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理解作者当时的感受。 参考答案:
小石潭岸势曲折、不知其源和作者被贬谪后遭遇坎坷、前途迷惘 相似;小石潭周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环境和作者被贬谪后的 孤凄悲凉、悲哀深沉的心境相似。给作者带来了幽深冷寂、孤苦 悲凉、悲哀深沉的感受。
(三)核舟记 魏学洢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6.本文的作者是 柳宗元(人名), 唐代 (朝代)文学家。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水尤清冽 (清凉)
(2)佁然不动 (静止不动的样子) (3)悄怆幽邃 (凄凉) (4)隶而从者 (跟随)
8.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小石潭的美? 解析: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表明小石潭的水特别清澈。“全 石以为底”写小石潭以整块石头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写潭岸岩石形状各异。由“青树 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可知岸边树木茂盛秀丽。 参考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落英缤纷( 繁多的样子) (2)仿佛若有光(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 (3)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 (4)咸来问讯( 全,都 ) (5)便扶向路( 先前的 ) (6)诣太守( 拜访 ) (7)欣然规往( 打算,计划 )
2.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阡陌交通 【“交通”的古义是“交错相通”,
【本文着意渲染小石潭寂寞、凄凉、幽怆的气氛,借景抒 发了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哀、凄怆的感情】
5.仿照示例,赏析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示例: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 句中没有“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 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 写鱼,对水只字未提,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读者面 前了】
15.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南阳菊水”和“青城山老人 村”的事例,是为了说明什么? 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水甘食简, 人皆长寿罢了。
(二)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 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 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A项中“之”为助词,其他三项均为代词。】
4.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B.不足为/外人/道/也
【解析正确停顿应为:不足/为外人/道/也】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其中/往来种作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D)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7.文学文化常识。
本文作者,陶渊明 ,一名潜,字元亮, 东晋 (朝代)著名诗人。 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
8.在《桃花源记》中,渔人离开桃花源后,“便扶向路”, 又“处处志之”,后来寻找桃花源时“寻向所志”,却“不 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 A ) A.暗示桃花源是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境界,是作者虚 构的。 B.暗示通往桃花源的路曲折而遥远。 C.暗示庸俗的人是无法进入美好境界的。 D.暗示桃花源已经绝迹,无法寻觅。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D )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法展示小石潭环 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 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 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者高兴愉悦的心情。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复行数十步( 又、再 ) (2)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
(3)具答之( 详细 ) (4)此中人语云( 告诉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 桑树、竹林之类。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中人告诉(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 说啊。”
6.按原文填空。 (1)文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文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3)《桃花源记》中描写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的句子是: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今义是“运输事业”】 B.来此绝境 【“绝境”的古义是“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出路的境地”】 C.遂与外人间隔 D.无论魏晋 【“无论”的古义是“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为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 的一项是( A ) A.忘路之远近 B.渔人甚异之 C.具答之 D.闻之,欣然规往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罔不因势象形(wǎnɡ) 尝贻余核舟一 (yí)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guān) jiǎo (矫)首昂视 舟尾横卧一jí (楫) 居右者椎jì (髻)仰面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赠) (2)如有所语 (说话) (3)其船背稍夷 (平)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八下文言文总复习
(一)桃花源记(节选) 陶渊明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 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 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 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 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 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