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制度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4篇)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一、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不断提高。
教师队伍是推动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而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专业发展则是保证学校教育工作不断进步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研活动制度,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概述学校教研活动制度是指学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进行规范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三、制度内容1. 教研组织机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和协调教研活动。
教研组织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可以根据学科、年级等进行划分。
2. 教研活动内容学校的教研活动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可以通过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和探讨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效果。
(2)课程研究:教师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进行课程改进和创新,提高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深度。
(3)教育研究:教师可以针对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4)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形式学校教研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研讲座:学校可以邀请内外的专家学者来进行教学研究的讲座,为教师提供专业知识和经验。
(2)教学观摩:教师可以相互之间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教材研讨: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进行教材的研讨,讨论教材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要点。
(4)教学反思:教师可以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教学改进的措施。
(5)教学研究报告:教师可以撰写教学研究报告,分享自己的教学研究成果。
四、实施步骤1. 教研计划的制定学校教研活动应该有明确的计划,包括教研的主题、目标、时间等。
学校教研组织机构应该制定年度的教研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优势,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本,通过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集体备课教研领导小组,负责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集体备课教研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各学科组成立备课小组,负责本学科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
四、活动原则1. 集体性:备课活动以学科组为单位,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2. 开放性:备课活动面向全体教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3. 实效性:备课活动注重实际效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4. 创新性:备课活动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新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
五、活动内容1. 教材分析: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
2. 教学设计:根据教材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
3. 教学反思: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
4.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
5. 教学研讨: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开展研讨活动,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6. 教学案例分享: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共享。
六、活动要求1.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应定期开展,每学期至少组织4次。
2. 参与教师应按时参加集体备课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3.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应做好记录,包括活动时间、内容、参与人员等。
4. 活动结束后,备课小组应形成书面总结,并及时上报领导小组。
5. 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不得流于形式。
七、考核与评价1. 对参与集体备课教研活动的教师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出勤率、活动参与度、教学成果等。
2. 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考核,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建立教研活动制度文案(3篇)
第1篇一、总则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教研活动制度。
二、制度目标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3. 优化课程设置,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4. 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为学校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研办公室,负责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
3. 各教研组设立组长,负责本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2. 教学经验交流: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会,分享教学心得,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3. 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进行教学研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
5. 学科竞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
6. 教师培训:定期举办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五、教研活动形式1. 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学设计、教学策略等。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的优秀课例,开展评课活动。
3. 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4. 教学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教师进行研讨。
5. 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六、教研活动实施1. 计划制定:教研办公室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和教研需求,制定年度教研活动计划。
2. 组织实施:各教研组根据教研活动计划,具体组织实施教研活动。
3. 记录总结:教研活动结束后,各教研组应及时总结活动成果,形成书面报告。
4. 成果推广:将优秀教研成果在学校内部进行推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教研活动评价1. 过程评价:对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进行评价,确保教研活动质量。
小学各教研科组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小学各教研科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1. 各教研科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组成。
2. 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成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内容1. 教研活动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
2. 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研讨、教学观摩、课题研究、学术讲座等。
四、教研活动安排1. 教研活动每周至少安排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
2. 教研活动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每月至少有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3. 教研活动地点为各教研科组活动室或学校会议室。
五、教研活动要求1. 教研活动前,组长应提前通知成员活动时间、地点、主题等,成员应按时参加。
2. 教研活动期间,成员应积极参与,认真聆听,做好笔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3. 教研活动后,组长应汇总活动情况,形成活动总结,并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4. 教研活动应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确保活动质量。
六、教研活动评价1. 教研活动评价以活动质量、成员参与度、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依据。
2. 教研活动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教研活动评价结果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七、教研活动奖励与惩罚1. 对教研活动表现突出的教研科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教研活动组织不力、成员参与度低的教研科组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
3. 对严重违反教研活动纪律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学校教务处负责解释。
2. 本制度如与国家、地方及学校其他相关规定相冲突,以国家、地方及学校其他相关规定为准。
3. 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九、具体实施1. 各教研科组应根据本制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2. 各教研科组应定期召开教研活动总结会议,对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研活动制度百度文库(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教研活动制度。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核心,以教育教学研究为抓手,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各学科教师代表组成,负责教研活动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2. 设立教研组:根据学校学科设置,成立各学科教研组,负责本学科的教研活动。
3. 建立教研活动中心:负责收集、整理、发布教研信息,提供教研资源,组织教研活动。
四、教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备课质量。
2. 课堂教学观摩:开展课堂教学观摩活动,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3. 专题研讨:围绕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 课题研究: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5.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查找教学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6. 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五、教研活动形式1. 教研组活动:各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制定详细的教研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2. 校级教研活动:学校定期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如教研组长会议、教育教学研讨会等。
3. 跨校教研活动:与其他学校开展联合教研活动,交流教育教学经验,促进共同发展。
六、教研活动要求1. 积极参加: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2. 认真准备:教师应认真准备教研活动内容,确保活动质量。
3. 积极发言: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加强教师间交流互助的一种重要形式。
建立健全教研活动制度,并规定相应活动要求,对加强教研活动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下面是一篇关于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的文章,供参考。
一、教研活动制度1.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为了保证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学校应该规定定期的教研活动时间,如每周或每月组织一次教研活动。
同时,制定教研活动的安排,明确教师们具体要做什么,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
2.设立教研小组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活动,学校应该成立教研小组,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教学水平的教师担任组长,并邀请其他教师加入。
教研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教研主题、组织教研活动、收集教育教学资源、整理教研成果等。
3.落实教研成果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学校应该鼓励教师落实教研成果。
例如,教研成果可以在班级中进行示范教学,教师可以将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4.留存教研资料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应该建立教研资料库,并编制教研报告、教案、教学视频等,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同时,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互助。
二、教研活动要求1.确定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的需求以及教学内容等来确定。
主题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也要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2.选择适当的教研方法教研活动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评课等。
教研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研主题和参与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确保教研活动的效果。
3.完成教研成果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教研成果。
教师在活动中应该完成相应的教研任务,如编写教案、整理教研心得等。
教研成果的质量应该得到保证,同时,也要鼓励教师积极分享自己的教研成果,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
4.反思和总结教师在教研活动结束后,应该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教研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引言概述:教研活动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各学校普遍建立了教研活动制度,并对教研活动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一、教研活动制度1.1 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通常由学校教务处、学科组长和教研组成员组成。
教务处负责协调和指导教研活动,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学科的教研活动,教研组成员则是具体参与教研活动的教师。
1.2 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安排应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研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通常,每学期会有一到两次集体教研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一般为半天或一整天。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安排个别教研活动,以满足教师个性化的教研需求。
1.3 教研活动的形式和流程教研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包括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流程通常包括确定教研主题、组织教研活动、撰写教研报告和总结、推广教研成果等环节。
二、教研活动要求2.1 确定教研主题教研活动的主题应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目标和教师的教学实际密切相关。
通过教研活动,可以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2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可以借鉴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3 落实教研成果教研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应将教研成果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三、教研活动的意义3.1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教研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了解教学新理念、新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和教学资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
3.2 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教师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学校校本教研制度(通用12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的今天,各种制度频频出现,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
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校校本教研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校校本教研制度篇1为了深入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日照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适合我校实际的以校本教研机制,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特制定日照市实验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一、校本教研的基本目标和任务1、校本教研工作,是指基于学校发展、教师提高、学生成长而开展的常规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通过群众性、经常性和持久性的研究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实现学校自我发展和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实现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引导老师学习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法律与政策,进行专业研修,提高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研究课程标准与教材,开展集体备课,制定教学工作阶段性任务目标和实施计划、措施;展开课题研究,对教学问题、评价问题等进行反思与研讨,并提出对策与建议;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课题研究。
二、校本教研的实施要求1、建全组织。
学校成立了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和相关校本教研实施小组,形成以校长、教科研处、教务处、教研组共同参与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备课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教研的基本单位,学校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并充分发挥其在校本教研中的作用。
2、落实责任。
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要担负起组织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责任;业务校长是校本教研的主要组织实施者,要担负起协调管理与过程指导的任务;中层业务干部、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是专题教研和学科教研的主要组织者,要对学科的校本研究具体负责;教师是实施校本教研的主体,要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教研活动管理规章制度_校本教研工作规章制度
教研活动管理规章制度_校本教研工作规章制度对于教研活动的规范管理,既是对学校的负责也是对于师生们的负责,需要制定好管理的规章制度。
店铺为你整理了教研活动管理规章制度,希望你喜欢。
教研活动管理规章制度篇一1、每学期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相应学科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教学要求,研究教材教法、学法。
2、每学期每位教师应根据学校教改思路,于学期初制订好教研计划、并实施,期末做好汇报,上交书面总结。
3、每位教师应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积极参与教改试验。
4、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课。
青年教师三年内应过好“五关”验收(即备课关、说课关、上课关、评课关、操作关)。
5、落实教师听评课制度,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15以上。
平时互听课,同级相同学科教师应参加,其他教师没课的也可参加。
6、每次教研活动每位教师应做好活动记录,期末上交业务学习记录本和听评课记录表。
7、每位教师应认真总结教学经验,撰写论文,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论文。
8、各教研组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做好督导工作,协助教导处组织教学常规检查和定期教研活动。
9、各教研组根据学校教学活动计划组织学科竞赛活动。
10、各教研组期初制订教研工作计划,期末写好工作总结。
教研活动管理规章制度篇二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学校教研工作在校长和教务处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起四级教研网络:校长和业务主任、教研组、备课组、教师。
各级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制度,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现代教育理论,端正教育思想,明确培养目标,按照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各级工作制度如下:一、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在校长领导下,全面制定学校教研工作规划与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教研队伍,并负责监督实施。
1、选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工作,组织全校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努力做好自培工作,包括学校自己组织的业务培训和教师的自我学习培训。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引言概述:教研活动是教师们进行专业交流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学校制定了教研活动制度并明确了活动要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1.1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1.2 教研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3 教研活动可以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活动组织与管理:2.1 学校将成立教研组织,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教研活动。
2.2 每学期将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活动内容、时间和参预人员。
2.3 学校将建立教研档案,记录教研成果和活动过程,供后续参考和评估。
三、活动形式与内容:3.1 教研活动可以采取集体备课、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
3.2 活动内容应密切结合教学实际,关注教师关心的问题,提供实用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3 活动内容还可以包括教材研究、课程设计、评价方法等方面的专题研讨。
四、活动要求与评估:4.1 参预教研活动是教师的义务,应按时参加并积极参预讨论和交流。
4.2 教师要准备充分,提前阅读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工作。
4.3 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进行评估,对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和总结。
五、活动成果与应用:5.1 教研活动的成果应及时总结和分享,可以通过教研报告、教学展示等形式进行。
5.2 学校将鼓励教师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5.3 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活动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总结: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规范的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质量。
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5篇)
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1.学期初教研组根据学校工作意见、教导处工作计划及教学计划制订教研组的教研计划和活动安排。
2.教研组集中活动每周至少一次,由教研组长主持,学校分管领导参加。
教师应积极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
3.教研组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集体备课、听研究课和评课等活动,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努力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特色,不断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4.搞好师徒结对工作,组织新老教师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5.教师应根据教研活动安排,就本学科教学情况,听评课工作以及教育理论学习等认真做好准备,积极参加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提高。
6.教研组要详细记载每次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促进学校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运行。
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2)学校教研组是教师们进行教学研究和交流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和成长。
因此,建立健全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学校教研组活动制度的框架:1. 目标与任务:明确学校教研组的整体目标和任务,例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推动校内课程发展等。
2. 组织架构:设立教研组组长和各部门负责人,建立教研组的领导机构。
3. 成员组成与资格要求:确定教研组的成员组成,包括全体教师或选取部分教师组成教研组。
同时,明确教师加入教研组的资格要求,如教学经验、学历等方面的要求。
4. 活动内容与形式:制定教研组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如定期组织教研活动、研讨会、调研等。
此外,可以制定活动的时间安排、具体活动形式以及资源支持等细节。
5. 活动评估与奖励机制:建立活动的评估体系,对教研活动进行定期评估,以提高活动质量。
同时,可以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给予在教研活动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奖励和肯定。
6. 相关文件与记录:制定和保存教研组活动相关的文件与记录,如教研组活动计划、会议记录、活动材料等。
园办教研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增强园所教研活动规范化、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幼儿为本,以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开展园内教研活动。
三、组织机构1. 成立园内教研工作领导小组,由园长担任组长,副园长、教研组长、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等为成员。
2. 设立教研办公室,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管理和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3. 各年级组成立教研小组,负责本年级组的教研活动。
四、教研活动内容1. 教学研究:针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研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2.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教育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教育理论、幼儿心理学等,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4. 教育科研: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5. 教师培训:针对教师需求,开展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6. 教学反思: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五、教研活动形式1. 定期教研会议:每周或每月召开一次教研会议,总结工作,部署任务,交流经验。
2. 教学观摩研讨:组织教师进行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开展教学研讨。
3. 教育理论学习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
4. 教育科研课题研讨:组织教师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开展课题研讨。
5. 教师技能培训:开展各类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6. 教学反思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分享经验,共同进步。
六、教研活动要求1. 教研活动要有计划、有组织、有记录,确保活动质量。
2. 教研活动要注重实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研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互动交流。
4. 教研活动要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研模式和方法。
外出教研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1. 通过外出教研活动,拓宽教师视野,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2.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 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组织与管理1. 组织机构:成立外出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2. 成员构成:领导小组由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
3. 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门的外出教研活动经费,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四、活动内容1. 专题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为教师提供前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2. 观摩学习:组织教师到先进学校、优秀班级进行观摩学习,借鉴其成功经验。
3. 学术研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4. 教学交流:开展校际间、城乡间教师教学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五、活动形式1. 集中学习:定期组织教师集中参加外出教研活动。
2. 分组学习:根据教师专业特长和需求,分组参加不同类型的教研活动。
3. 自主参加:鼓励教师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参加相关教研活动。
六、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时间、地点等。
2. 组织实施:按照活动方案,组织教师参加各项活动。
3. 总结反馈: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经验,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
七、考核与评价1. 参与度:教师参加外出教研活动的出勤率、参与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
2. 学习成果:教师在外出教研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应体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3. 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领导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的外出教研活动进行评价。
八、奖励与惩罚1. 奖励:对积极参加外出教研活动、学习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2. 惩罚:对无故不参加外出教研活动、学习成果较差的教师进行批评教育。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一、背景介绍教研活动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探讨教学方法,进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效果,制定教研活动制度及活动要求是必要的。
二、教研活动制度1. 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教研活动的意义在于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
2. 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教研活动的组织机构包括教研组长、教研组成员和学校教研领导小组。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协调教研组成员的工作;教研组成员积极参预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学校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校的教研工作。
3. 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共享等。
教研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教研讨论会、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
教研活动的具体安排由教研组长组织制定,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教研活动的时间和频率教研活动的时间普通安排在每学期的教学工作日,具体时间由学校教研领导小组确定。
教研活动的频率可以是每周一次或者每两周一次,根据教研组成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5. 教研活动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教研活动的评价主要依据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可以作为教师绩效考核和晋升的重要依据。
学校可以设立教研奖励机制,对在教研活动中表现优秀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教研活动要求1. 积极参预教研活动教师应积极参预教研活动,主动交流经验,分享教学资源,提出问题,探讨解决方案,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提交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教师应按时提交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总结经验教训,为教研活动提供参考和借鉴。
3. 参加教学观摩和研讨教师应积极参加教学观摩和研讨活动,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教研活动制度(15篇)
教研活动制度(15篇)教研活动制度1一、学期初,教导处、教研组须根据学校工作意见和教学计划制定学校、学科教研组的教学研究计划,安排活动。
二、每月召开一次教研组长会议,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组活动,每周举行一次备课活动。
三、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观摩课,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四、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组织新老挂钩,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帮助新教师熟悉业务,协助老教师总结教学经验。
五、有计划地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定期抽查学生作业,了解作业份量、难易程度和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的情况;进行试卷抽查,了解、分析教学情况;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
六、学校要关心和组织多种形式的进修活动。
青年教师要制定文化学习和业务进修计划,中高年级教师要制定教学科研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七、提倡写教学专题总结或教研论文,鼓励教师向报刊或出版社投稿,每学期召开一次教学经验总结交流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论文评奖活动,推广先进经验,奖励优秀论文作者。
八、教研组要详实记载每次教研活动的情况,及时向教导处报告工作,反映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以便于领导改进工作。
九、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做好教研组工作总结和个人教学工作总结,存入学校业务档案,作为晋升、调资、晋级、评比的重要依据。
对教学教研有突出成绩的个人或教研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教研活动制度2教学研究活动是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特别是课题研究又为教改注入了新的血液,真正将理论教研上升到实践应用的新高度,它对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一、教研活动的原则1、目的性原则。
教研活动应以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不是单纯的学术研究。
2、普遍性原则。
教研活动应研究教学中普遍的共同性问题,探讨其内在规律性。
3、实效性原则。
教研活动应讲求实际效果,不应流于形式,真正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指导作用。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范文(三篇)
学校教研活动制度范文一、制度目的学校教研活动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个人和集体的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不断发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制度依据该制度的依据包括:国家法律法规、教育部文件、学校的办学方针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三、制度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校所有教师,包括教研组长、学科组长、任课教师等。
四、教研活动的类型和形式1. 教研组活动:教研组活动是教师个人与集体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
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要,开展系统的教学研究,包括教材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等。
2. 联合教研活动:学校可以组织学科教师进行跨学科联合教研活动,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学质量。
3. 研究性讨论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研究性讨论活动,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共同探讨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
五、教研活动的内容1. 教学思路与方法研究: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2. 教材解读与分析:教师通过研读教材,分析教材的理念、目标和内容,合理调整和优化教学。
3. 教案设计与分享:教师可以分享自己的教案,与其他教师一起讨论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4.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问题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5. 教师素质提升: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六、教研活动组织与实施1. 组织形式:学校设立教研组,由教研组组长负责组织和安排教研活动。
2. 会议安排:学校可以每学期安排教研组会议,进行教研工作总结、经验交流和教研计划制定等。
3. 教研资料与资源共享:学校建立教研资料库,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资料和教研成果上传到资料库,供其他老师参考和借鉴。
4. 教研成果的宣传与奖励:学校可以通过展示教研成果和介绍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宣传教研活动,并给予优秀教研成果和教研组织者一定的奖励和激励。
每月教研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每月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性、针对性和持续性。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 增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团队建设。
4. 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新思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活动内容1. 教学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政策、课程标准、教材教法等,提升教师理论素养。
2. 教学经验交流: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3. 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观摩优秀课例,开展教学研讨,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 教学课题研究:围绕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教学技能培训: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技能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
6. 教学资源建设:组织教师共同开发、整理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7. 教学评价与反思: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四、活动组织1. 成立教研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 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负责具体实施,各学科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3. 教研活动时间安排: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活动不少于2小时。
4. 教研活动地点:原则上在教师办公室或会议室进行。
五、活动要求1. 参与要求:全体教师应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不得无故缺席。
2. 准备要求:教师应提前了解活动内容,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3. 记录要求: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长应组织教师进行总结,并将活动记录存档。
4. 评价要求:教研活动结束后,教研组应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
六、活动评价1. 教研活动效果评价:通过教师满意度调查、教学成果展示等方式,对教研活动效果进行评价。
2. 教师参与度评价:通过教师出勤记录、活动参与情况等方式,对教师参与度进行评价。
教研组研讨活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加强我校教研组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特制定本制度。
二、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通过教研组研讨活动,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三、组织机构1.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研组活动,协调组内教师,确保教研活动顺利进行。
2. 教研组副组长:协助教研组长工作,负责教研活动的具体实施。
3. 组员:全体教研组成员,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四、活动内容1. 教学理论学习: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
2. 教学观摩与研讨:组织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课后进行研讨,交流教学心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教学案例分享: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4. 教学反思与改进: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学技能培训:针对教师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组织专项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6. 教学竞赛与展示: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展示教学成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五、活动形式1. 定期会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教研组会议,总结工作,布置任务,交流心得。
2. 教学研讨:根据教学需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3. 教学观摩: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
4. 教学讲座:邀请专家学者或优秀教师进行专题讲座,拓宽教师的教育教学视野。
5. 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的教学比赛,展示教学成果。
六、活动时间1. 教研组会议: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下午进行。
2. 教学研讨:根据教学需要,每月至少组织两次。
3. 教学观摩: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
4. 教学讲座: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
5. 教学比赛:每学年至少组织一次。
教研活动记录制度(3篇)
第1篇一、目的和意义教研活动记录制度是为了规范教研活动,提高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项制度。
通过记录教研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可以全面了解教研活动的开展情况,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持续发展。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教师、教研组长、教务处、教科研部门等。
三、内容1. 教研活动记录的基本要求(1)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不得虚构、篡改。
(2)记录格式统一,使用规范的表格和文字。
(3)记录时间、地点、主题、参与人员、活动过程、成果等内容。
(4)记录人应具备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教研活动记录的内容(1)教研活动计划: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参与人员、活动目的等。
(2)教研活动过程:包括活动开展、讨论交流、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
(3)教研活动成果:包括教育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
(4)教师专业成长: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提升。
3. 教研活动记录的形式(1)纸质记录:使用统一的教研活动记录表格,由记录人填写。
(2)电子记录:使用电子文档,如Word、Excel等,进行记录。
四、实施步骤1. 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教研活动,并安排专人负责记录。
2. 教研活动前,记录人应准备好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电子设备等。
3. 教研活动过程中,记录人应认真记录活动内容,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教研活动结束后,记录人应及时整理记录资料,形成书面报告。
5. 教研组长负责对记录资料进行审核,确保记录的规范性和真实性。
6. 教务处、教科研部门定期对教研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五、监督检查1. 教研组长负责对教研活动记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制度落实到位。
2. 教务处、教科研部门定期对教研活动记录进行检查,对违反制度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3. 教师应自觉遵守教研活动记录制度,对记录内容负责。
附中教研活动制度(4篇)
附中教研活动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附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同时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特制定本教研活动制度。
第二条教研活动是指教师或教育工作者为了优化教学手段、教学改革和更新经验,进行的集体讨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教研活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第三条教研活动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教案编写、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探讨、课程评价、教学资源共享等。
第四条附中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包括会议讲座、学习研讨、课题研究、教学观摩等。
第五条教研活动由学校教研部门负责组织和协调。
第六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研究能力,并且熟悉相关政策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动态。
第二章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第七条教研活动可以由学校教研部门组织,也可以由学科教研组、年级组、备课组等自行组织。
自行组织的教研活动应报备学校教研部门并获得批准。
第八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提前确定教研活动的主题、目标和日程,并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或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参与。
第九条教研活动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进行。
线上教研活动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讨论和交流,线下教研活动可以在学校的教研室、会议室等场所进行。
第十条教研活动的时间应根据教师的工作安排合理安排,并尽量避免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
第十一条教研活动的参与者应按时参加,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第十二条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应及时总结和归纳教研成果,并将其通报给学校教研部门。
第三章教研活动的保障措施第十三条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参与教研活动,并提供必要的资金和设施保障。
第十四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经费管理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经费使用透明、规范和合理。
第十五条学校教研部门应建立教研活动档案,记录教研活动的内容、成果和参与人员等信息,以便日后参考和查阅。
第十六条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第四章教研活动的评价和奖励第十七条学校教研部门应及时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价和总结,根据教研成果对教师进行评优,并公示评优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研活动制度
1.建立学科教研组,各教研组在组长领导下进行教研活动。
2.组织学习教学大纲、研究教材,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和教研活动计划, 教研活动计划要定专题、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
3.组织集体备课。
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凡两人以上的要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在教师独立钻研的基础上进行,每周一次,以单元备课为主。
4.组织观摩教学。
除了组织教师互相听课、组织研究课外,还要组织组内的或全校性的观摩教学,通过观摩教改示范课、优质课交流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收集、整理、保存有关教学参考资料、学习资料、试题,供教师参考使用。
6.组织教师业务进修,练好读、写、解、算、画、唱、说、操作、演示、表演等教学基本功和课堂教学技能。
7.组织单元测试和期中、期末考试的统一命题、试卷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教学工作的措施。
8.组织教改经验交流会,总结教学先进经验,评选优秀论文和经验总结、心得体会等文章。
教师进修制度
1.组织教师进修是为了解决新教师经验不足和老教师知识、观念更新的司题。
2.学校统一规定业务学习时间,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学习教育理论、教学圣验、业务知识和教学基本功,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学校组织教师通过观摩教学、赛讲、参加学术会、经验交流会、学习班扣研讨会等形式手段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4.不达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要在职进修,尽快达标;达到国家规定学历的教师,要争取再提高一级学历层次,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5.新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新老教师结成互帮互学关系,使新教师尽快胜任独立教学。
6.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教师业务学习考核,考核成绩记人教师业务档案,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扬奖励。
为了促进教师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严谨的教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凡各级各类教学工作检查和各类测试、考试后都要就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组织相应的教学评议和教学质量分析,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方法。
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和备课组所组织进行的公开课、研究课、考核课和优质课等都要开展集体评课活动,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互相切磋,提高教学艺术。
各类教学评议和分析都要记录在案,存人教学档案或记人有关教师业务档案。
组织教师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每学期应撰写一篇以上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文章,学校交流、存档,支持报刊发表或出书。
教师的教学论文、经验总结或心得体会文章,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结集成册,大会交流,以此鼓励教师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整体素质。
业务学习制度
1.为了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工队伍的业务能力,学校要加强业务学习的领导和管理。
2.认真制定学习计划。
每学期开学初,教务处和总务处要分别制定教师和职工的业务学习计划,具体安排学习研究内容和方法。
3.组织学习要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
学校安排每周一次集体学习在每星期一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业务学习与理论学习隔周一次。
内容与主讲人,教师由教务处在计划中安排,职工由总务处在计划中安排。
4.学习形式和方法。
组织学习要采取集体学和个人学、小组学相结合,座谈和演讲相结合,看录相与评议相结合等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教职工业务学习要认真做学习笔记。
笔记本要统一,字迹要清晰,字体要工整,一学期检查一次,并做检查记载,做为考核内容之一
参与组织教师培训和研讨工作,选编教师学习资料,对教师进行科研方法的辅导,及时总结并介绍校内外成功的经验、案例和相关资料信息,为教师提供咨询和指导。
协助教务处,参与课程实施各个环节的组织工作,为学生提供与课程研究相关的指导与咨询。
负责与专家、学者及有关人士的联系,举办各种专题辅导讲座,对教师、学生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各种共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负责校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信息资料和经验的收集整理工作。
负责学生课题的评奖、申报等工作。
负责学生各课题组研究资料的存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