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伋简介+生平+评价+主要作品+成就荣誉
儒家代表人物和作品
代表人物和作品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1]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
[2]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论语《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
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
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
周子曰:“圣学,一为之要。
”庄子曰:“道又名一,其号无双。
”月牙山人曰:“诸子之学,无文不一,无一不文。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
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子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 ǎng)氏。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
白发人送黑发人儒家创始人孔子(孔丘)的一生(-551~-479) 73岁-551年出生孔丘简介:孔丘,男,曾用名(亦名):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孔老二,后代敬称孔子或孔夫子;西方人称Confucius、Con-Fu-Ci。
出生: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出生于东周春秋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父母:父亲为孔纥[hé](叔梁纥),母亲为颜征在背景:家系背景:远祖是殷商王室,武王克殷后,被分封到宋国。
十六世祖是殷商帝乙十五世祖为宋国第二任国君宋公仲十二世祖是宋前闵公十一世祖弗父何让位给弟宋厉公,拜为宋国上卿。
七世祖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邹邑定居,作鲁国的大夫。
父亲背景:父亲孔纥(前623年-前549年),亦称谓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为邹邑大夫。
叔梁纥与原配施氏连出九个女儿,他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得一子名孟皮,却脚有残疾。
叔梁纥在七十二岁时三度娶妻,娶了十八岁的颜征在,由于婚姻不合礼制,被史书称为野合,约在鲁襄公廿二年(公元前551年)生下次子孔丘。
母亲背景: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颜襄第三女。
母亲颜氏在年仅18岁时,嫁给年近72岁孔纥作为小妾。
母亲颜征在曾私下至尼丘山祭祀尼丘山神以求子,故取名丘,字仲尼。
-550年2岁-549年3岁老父亲去世:年近75岁的父亲孔纥[hé](前623年-前549年)去世,此时孔子的母亲颜征在(前568年-前535年)年仅20岁左右。
孔父葬于鲁国东部的防山(今曲阜东25里处),孔母未将墓的所在地告诉孔子。
孔家小妾颜氏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将孔子抚养成人。
-547年5岁孔子弟子秦商生,商字不慈,鲁国人。
-546年6岁弟子曾点生,点字皙,曾参之父。
-545年7岁弟子颜繇生,繇又名无繇,字季路,颜渊之父。
-544年8岁弟子冉耕生,字伯牛,鲁国人。
-543年9岁-542年10岁跟随外祖父颜襄求学:外祖父颜襄,一生教书为业,博学多才,礼、乐、书、数、射、御六艺精通。
大器晚成的故事-孔子的成就
大器晚成的故事-孔子的成就孔子的成就孔子的成就孔丘-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汉族,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祖上为宋国贵族。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活在春秋晚期。
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方面的重要贡献:在政治思想方面:孔子关心人民的疾苦,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暴政。
在教育方面:孔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贱。
开启了平民教育,打破了“学在贵族教育。
他提出一系列宝贵的教育材施教”“温故知新”提倡启发式教学理古代文化典籍:编成《春秋》一书,《诗》、《书》、《礼》、《易》等经典文言论被收录在《论语》里。
子是伟不分贵官府”的思想“因等等。
整修订献。
他的孔个政治子是一个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家,但他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知识份子。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局限性:但是,孔子轻视实际生产劳动,鼓吹求学为做官。
影响:孔子的学说被历代封建统治者利用,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有哪些?思想上: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罚。
教育上:⑴、他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
⑵、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⑶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⑷、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个人成就孔子的个人成就孔子的个人成就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
孔子后代辈分对应的字_孔子后代辈分生平简介孔子的后代至今已有七十六代了,每个后代都有相应的成就,把你知道他们的字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后代对应的字第二代,孔鲤,字伯鱼。
第三代,孔伋字子思。
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圣元年(公元1330年)追封沂国述圣公,孔氏后人称其为三世祖。
他受业于孔子学生曾参,颇得孔子思想的真传,著作《中庸》,以述父师之意。
孔伋成为述圣,前继承孔子,后通过门人传给孟子。
孔伋享年82岁。
第四代,孔白,字子上。
博通群书,又善兵法,齐威王召为国相,不就,享年47岁。
第五代,孔求,字子家。
享年45岁。
第六代,孔箕,字子京。
享年46岁。
第七代,孔穿,字子高。
博学、清虚、沉静,有遁世之志。
当时楚、魏、赵三国争相聘请,孔穿不仕。
享年51岁。
第八代,孔谦,字子顺。
为魏相。
享年57岁。
孔鲋,字子鱼,或子甲。
博通经史,秦始皇召为鲁国文通君。
秦始皇焚书坑儒时,将其家传《论语》、《尚书》、《孝经》、《礼》等书藏于孔子故宅墙壁中,得以保留下来。
第九代,孔腾,字子襄。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封孔腾为奉祀君,专管祭祀孔子的事务,此为奉祀孔子之始。
享年57岁。
第十代,孔忠,字子贞。
有高尚之志,被汉文帝封博士、褒成侯。
享年57岁。
第十一代,孔武,字子威。
汉文帝封为博士。
早卒。
第十二代,孔延年。
博览群书。
汉文帝时以治《尚书》出名,征为博士,转继太傅,后又任大将军。
享年71岁。
第十三代,孔霸,字次孺。
少年时就显示出非凡才华。
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赐爵关内侯,食封800户,号褒成君,并赐黄金200斤,宅一区,昭帝时征为博士。
此为世袭爵位奉祀之始。
享年72岁。
第十四代,孔福。
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封为关内侯。
享年62岁。
第十五代,孔房。
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袭封关内侯,赐932户。
第十六代,孔均,字长平。
本名莽,因避王莽讳,改名均。
历史趣谈:谁是中国的阿Q精神鼻祖?竟是孔子的儿子孔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谁是中国的阿Q精神鼻祖?竟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导语: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有些“阿Q”情结的,鲁迅发现了这一“真理”,率先取得了文学上的版权,如匕首投枪,刺中了许多国民的隐藏着的心灵:“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有些“阿Q”情结的,鲁迅发现了这一“真理”,率先取得了文学上的版权,如匕首投枪,刺中了许多国民的隐藏着的心灵:“哦,原来我也曾如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确是国人的一项伟大的“发明”,甚至比“四大发明”历史还悠久,影响还巨大,乃至于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
若论阿Q鼻祖是谁,还得上推一辈古人,他就是孔夫子的独生子孔鲤!孔鲤,字伯鱼,据说是生他时恰好鲁国的国王鲁昭公送来的贺礼是一条大鲤鱼。
臣子生孩子,国王送礼,这也算是一件古今罕有的大事,值得大夸特夸炒作之,让子孙后代做为荣耀永远铭记的,于是孔夫子便借事件为名,给自己的独生儿子取名孔鲤,字伯鱼。
“鲤”就别说了,就是国王送的那条大鲤鱼了,“伯”字在古代当“大”讲,第一的意思,“伯、仲、叔、季”,在兄弟排名中就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伯鱼者,大鱼也!古人的“字”是很讲究的,名是小名,字便是大号,学名的意思,在正规场合才用的。
孔夫子给儿子起的学名加了个“着重号”,呼之为“伯鱼”,足见对这件事的重视。
孔鲤果然名如其人,深得乃父“中庸”之道,既是个大大的“滑头”,又属于“溜边派”,虽然孔夫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但优秀者并不包含孔鲤。
孔鲤一生无建树,乃至于就连孔鲤的儿子孔伋也不肯拜其父为师。
孔伋字子思,他最终拜的是祖父的高足曾参,收下的徒弟是孟子,创立了“思孟学派”,将祖父孔子的儒学发扬光大。
孔鲤的学习属于“懒懒婆”式,就象阿Q的“革命”,有点“起哄”性质,你让学我就学一点,生活常识分享。
孔子
端木赐,前520~前456,字子贡,姓端木,名赐,卫国人 (今河南浚县人),曾任鲁、卫两国之相,是孔门七十二贤 中最有作为者,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子贡是春秋时期了不 起的外交家和商人,被后世奉为“儒商鼻祖”。孔子曾称其 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 事通达。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 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 仲尼弟子 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 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 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 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 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 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 商能力高超。
孔子的资料50字
孔子的资料50字孔子是个伟人,如何快速地记住他?下面由为大家带来孔子的短篇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孔子简介50字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家世渊源孔子的先世出自王家,为子姓殷商遗民。
在商朝,孔氏长支被封为宋公负责商朝历代君王的祭祀。
商朝灭亡后,孔氏远祖微子启(商纣王的哥哥、殷末“三仁”之一)受封于宋,都商丘,奉殷商祀。
由微子经微仲衍、宋公稽、丁公申,四传至泯公共。
泯公长子弗父何让国于其弟鲋祀(即宋厉公),自为宋国上卿,孔子先祖遂由诸侯之家转为公卿之家。
弗父何生宋父周(名周,字宋父),周生世父胜(名胜,字世父),胜生正考父(名正,字考父)。
正考父接连辅佐宋戴公、武公、宣公,久为上卿,以谦恭著称于世。
他熟悉商代文献,曾校“商之名颂”。
他受君委命,一命而偻,二命而伛,三命而俯。
循墙而走,不争于人。
正考父生孔父嘉(名嘉,字孔父)。
嘉继任宋大司马。
后宋太宰华父督作乱,弑宋殇公,杀孔父嘉。
嘉子木金父(名木,字金父)避难奔鲁,定居陬邑(孔氏为鲁国人自此始),卿位始失,下降为士,世为鲁大夫。
根据古代宗法制度“五世亲尽,别为公族”,自弗父何让位至孔父嘉已有五代,子孙以嘉字为氏,遂为孔氏。
木金父生夷父睪(名睪,字夷父又作祈父),睪生防叔(名失考,为防邑大夫,因号防叔),防叔生伯夏(其字,名失考),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
叔梁纥为鲁国陬邑大夫,颇以勇武闻名于时。
《左传;襄公十年》载:公元前563年,叔梁纥随诸侯军讨伐伯阳。
伯阳虽是个附庸小国,却长于诡计。
当诸侯军兵临城下四面楚歌之时,伯阳人大开城门,妄称受降。
诸侯军不知其诈而争入,军人方半,伯阳人猛然放下高悬的城门,诸侯军有被拦腰截断、各个歼灭的危险。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孔子创办私学,号称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这一说法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所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所谓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下面列出其中最有成就的弟子名单及其简要事迹。
颜回,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十四岁即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
闵损,字子蹇(闵子骞),以字广为人知。
比孔子小十五岁,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弟子,七十子之一。
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冉耕,春秋末鲁国人。
字伯牛。
为人端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
在孔子弟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
孔子哀叹其“亡之,命矣夫!”(《雍也》)唐元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郓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东平公”。
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改封为“郓公”。
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冉子”。
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春秋末鲁国人。
字子有,通称冉有。
孔子弟子。
以政事见称。
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前487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
宰予,字子我,鲁国人。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公西舆如,字子上。
司马耕,名耕,字子牛。
春秋末年宋国人。
生年史料无征。
《左传》记载他在哀公十四年去齐,去吴,至鲁时死于鲁国门之外,即公元前481年。
中国古代的神童
2023-11-06
目录
•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童 • 秦汉时期的神童 • 魏晋南北朝的神童 • 隋唐宋元的神童
01
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童
项橐
总结词
智慧过人、难倒孔子、神童之首
详细描述
项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神童,据说他7岁就难倒了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公” 。《三字经》中也有“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记载。根据历史记 载,项橐因其智慧过人、难倒孔子而成名,被誉为神童之首。
03
魏晋南北朝的神童
蔡文姬
总结词
魏晋才女、博学多才、琴艺高超、文学成 就突出。
详细描述
蔡文姬是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书法家、 音乐家,以其博学多才、琴艺高超、文学 成就突出而著称于世。她精通经史、书法 、音律等多方面才艺,是中国古代才女代 表之一。
房玄龄
要点一
总结词
唐初名相、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房玄龄是唐朝初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历任唐太 宗李世民的丞相、尚书左仆射等要职,为唐朝贞观之治 立下汗马功劳。他学识渊博,善于文辞,著述颇丰,被 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之一。
李白
总结词
唐代大诗人、被誉为"诗仙"。
详细描述
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其诗作具有广泛 的影响力和传承价值。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 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司马光
总结词:哲学神童
详细描述: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自幼聪慧 过人,喜欢独立思考。他在十二岁时便能背诵《左传》 ,并对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进行深入剖析,展现出了卓越 的哲学思维。
刘孝绰
文学_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
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孔子72贤人名单及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是中华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的哲学思想提倡“仁义”,“礼乐”,“德治教化”,以及“君以民为体”。
儒学思想渗入中国人的生活,文化领域中,同时也影响了世界上其它地区的大部分人近两千年。
据《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上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夏邑。
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孔父嘉子木金父避灾逃到鲁国的陬邑定居。
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其官职为陬邑大夫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原姓子),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另一说法为孟皮小时候爬树摔下来)。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孔子人物传记
孔子人物传记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中国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又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孔子,生于周灵王廿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黄帝纪元2146年,前551年)夏历八月廿七(现行阳历9月28日),出生于鲁国。
孔子的先世可追溯至宋国公室及殷商王室,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邹邑,从此孔氏在邹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父亲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邹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为邹邑大夫。
《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
《孔子家语·本姓解》当中则记载叔梁纥的元配施氏为孔纥一连添了九个女儿,孔纥望子心切,于是续娶一妾,虽然生了一个儿子名为孟皮,却脚有残疾。
所以孔纥在72岁时三娶18岁的颜征在,生孔丘仲尼。
为得子,其父曾在尼丘山求拜,表示欲子心切,后果然得一健壮之子,故取名丘,字仲尼,仲是排行老二的意思,但是大排行为老二,小排行,仍然位老大,也就是说,孔子是其生母的长子。
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被称为「长人」。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
字仲尼,姓孔氏」。
即有孔子之名「丘」来源于此的说法。
唐朝司马贞认为:「圩言乌。
顶音鼎。
圩顶言顶上窳也,故孔子顶如反宇。
反宇者,若屋宇之反,中低而四傍高也。
」即孔子头顶中部有凹陷。
清朝陈立相信此说,「是孔子首形象邱,四方高,中下,故名丘焉。
」史学家钱穆在《孔子传略》中也持此说。
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
孔子事迹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氏,因为家道破败, 无力偿还所欠债务 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 债务, 无力偿还所欠债务,逼逃至鲁国。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其曾祖父孔防叔 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叔梁为字, 宋国内乱 鲁国。 叔梁纥( 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 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 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 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 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 排行称伯, ),但有足疾 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 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 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 三女征在为妻,生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故起名为丘,排行第 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本姓解 本姓解》 叔梁纥, 二,故字曰仲尼(以上据《孔子家语 本姓解》载:叔梁纥,虽有九女而无 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 子。其妾生孟皮,孟皮一字伯尼,有足病。于是乃求婚于颜氏。颜氏有三 其小曰徵在。 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 女,其小曰徵在。……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 私祷尼丘之山以祈焉 生孔子,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由于身处乱 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 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 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展的空间,但在治理鲁国的三个月中,使强 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 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 大的齐国也畏惧孔子的才能,足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的称号。政治上 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 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 周游列国, 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 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 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七十二人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建安七子简介及其代表作
建安七子简介及其代表作一、孔融(153—208)“七子”之首,字文举,汉末鲁国(今山东省曲阜县)人。
历任北海相、将作大匠、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为人秉性刚直,先后触犯何进、董卓等权臣,受到他们的排挤。
后因屡次讥讽曹操,被杀害。
他好学博览,是汉末有名文士,为“建安七子”之一。
其散文议论尖锐,富有气势,表现出鲜明个性。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他的文章“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词”。
有《孔少府集》。
与曹公论盛孝章书孔融岁月不居,时节如流。
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公为始满,融又过二。
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
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
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春秋传》曰:“诸侯有相灭亡者,桓公不能救,则桓公耻之。
”今孝章实丈夫之雄也,天下谈士,依以扬声,而身不免于幽执,命不期于旦夕,是吾祖不当复论损益之友,而朱穆所以绝交也。
公诚能驰一介之使,加咫尺之书,则孝章可致,友道可弘矣。
今之少年,喜谤前辈,或能讥评孝章。
孝章要为有天下大名,九牧之民所共称叹。
燕君市骏马之骨,非欲以骋道里,乃当以招绝足也。
惟公匡复汉室,宗社将绝,又能正之。
正之之术,实须得贤。
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故乐毅自魏王,剧辛自赵往,邹衍自齐往。
向使郭隗倒悬而王不解,临溺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莫有北首燕路者矣。
凡所称引,自公所知,而复有云者,欲公崇笃斯义也。
因表不悉。
——选自《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孔少府集》读解:这是汉献帝建安九年(204),孔融任少府时向曹操推荐盛孝章的一封信。
盛孝章名宪,会稽人,也是汉末名士。
曾任吴郡太守,因病辞官家居。
孙策平吴后,对当时名士深为忌恨,孝章因此曾外出避祸。
策死后,孙权继续对其进行迫害。
孔融与孝章友善,知道他处境危急,所以特地写了这封信,向当时任司空兼车骑将军的曹操救援。
【孔门】子思:刚毅好大,承志安贫(上)
【孔门】子思:刚毅好大,承志安贫(上)孔伋字子思,以字行,他是孔子的嫡孙,尽管他算不上是孔子的弟子,然而他跟随孔子参加过一些活动,并亲承孔子教诲,同时他的思想直接继承于孔子,所以子思被视之为孔子重要传人。
元至顺元年,子思被封为“沂国述圣公”,明嘉靖八年,改称“述圣”。
关于子思是否亲承孔子一事,后世争论不休,出现争论的原因,乃是因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载子思年龄有问题,《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
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
尝困于宋。
子思作中庸。
”《史記》一百三十卷汉司马迁撰明归有光评点清光緒二年武昌張裕釗刻本《孔子家语·本姓解》中称:“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至十九,娶于宋之亓官氏,一岁而生伯鱼。
鱼之生也,鲁昭公以鲤鱼赐孔子。
荣君之贶,故因以名曰鲤,而字伯鱼。
鱼年五十,先孔子卒。
”按照这段话可推出,孔子七十岁时,孔鲤去世了,《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中记载,颜回比孔子小三十岁,他去世时是三十一岁,故颜回去世时孔子是六十一岁,如此算来颜回比孔鲤去世早九年。
但是《论语·先进》中称: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
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
【孔门子思像】《圣庙祀典图考》五卷.清顾沅编.孔继尧绘图清道光六年吴门赐砚堂顾氏刻本颜回去世时,其父亲向孔子提出希望孔子能卖掉自己所乘之车,为他喜爱的弟子颜回买一椁,孔子没有同意,并且说自己的儿子孔鲤去世时也是有棺而无椁。
如此说来,孔鲤乃是先于颜回去世。
后世学者大多是根据孔鲤的卒年来推断孔伋的年龄,以此算出他是否能够受到孔子亲炙。
按照钱穆的观点,他推论出子思至迟生于公元前483年,卒年为公元前402年,给出这种结论的根据是:“伯鱼之卒,在周敬王三十七年。
或谓遗腹生子思,则子思生,至迟亦在周敬王三十七八年也。
檀弓:'子思之哭嫂也为位,妇人倡踊’。
孔伋:孔子之孙,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孔伋:孔子之孙,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本文导读:孔伋,字子思,鲁国(今属山东省)人。
祖籍河南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终年八十二岁。
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
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主要作品《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汉唐儒者如郑玄、孔颖达等认为《小戴礼记》中之《中庸》即为孔伋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这一说法(偶有怀疑者,如南宋的叶适在其《习学纪言序目》中就表示怀疑)。
程朱一派对《中庸》尤为尊崇,以为"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唐宋开始,"道统"论兴起。
学者一般认为,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但近世学者对《中庸》是子思所作的传统说法颇有疑问,认为其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语,当出自秦汉之际儒者之口而非子思所撰。
陈盘在《大学中庸今释》中,举隐公元年《左传》"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为例,说明"车同轨"这话,在孔子以前就有。
至于"书同文",他也认为华夏的文字都是从六书发展下来,春秋时尽管国别很多,然而朝聘天之,会盟诸侯,文书使节交互往来,不可能彼此之间的文字不通晓,这就是同文了。
孔子的孙子--孔伋
孔子的孙子--孔伋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
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称孟子求学于子思的门人,《孟子题辞》则称孟子是子思的学生。
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受儒教祭祀。
《荀子· 非十二子》称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
子思唱之,孟轲和之……。
"八儒中韩非子将子张列为首位。
陶渊明将贫民子思,列为首位,颜氏指孔子死后尊颜回的留在曲阜之徒,也是《论语》的编纂者。
可见出走的子张的与原宪的教育方法,知名度超过了老师孔子。
所以老儒家只能算是第三位从《韩非》与《庄子天下残文》,我们足以了解到,战国末年,子张,子思虽然学术影响巨大,但是已经处于少数派地位。
《天下残文》歌颂其他六儒,按诗书礼乐春秋易,六艺顺序对六儒家,进行了褒扬,单独对子张,子思进行嘲讽。
可知一,原来分裂出去的五儒,已经在战国末年趋于统一,而且承认了鲁国的曾子学派的正统地位。
论功行赏,不再固执的予以对抗。
可知二,唯独子张之儒,子思之儒抗拒到底,成为乱臣贼子,道家不耻。
孔子著春秋,言行记述成论语,孔子之孙孔伋著中庸,爷孙成就比肩
孔⼦著春秋,⾔⾏记述成论语,孔⼦之孙孔伋著中庸,爷孙成就⽐肩我们知道孔⼦的⼉⼦叫孔鲤,孔鲤出⽣后鲁国国君送⼀条鲤鱼祝贺,寓意鲤鱼跳龙门,对孔⽒家族这个从宋国迁移鲁国的外来户寄予了厚望和关怀,这对于孔⼦亓官⽒夫妇来说是很⼤的荣幸。
孔⼦之⽗孔纥从外来户底层⼩⼈物逆袭成长为县令,孔家在鲁国体制内站稳了脚跟,步⼊社会的中坚阶层。
到了孔⼦这⼀代,更上⼀层楼,孔⼦担任过鲁国⼤司寇兼代理丞相的职务,并且在教育事业上建树很⼤,弟⼦三千,还有著作《论语》传承千古。
孔⼦之⼦孔鲤⼀辈⼦忠厚⽼实,是个普通的读书⼈,在学术上没有什么建树,在职业发展上也没当过⼤官,与爷爷孔纥、与⽗亲孔丘⽐起来,在事业上那就有很⼤的距离。
到了孔⼦的孙⼦,也就是孔鲤的⼉⼦这⼀辈,孔⽒家族⼜出了⼀个了不起的⼈物。
这就是孔鲤的⼉⼦孔伋,字⼦思。
孔伋⾃幼是爷爷孔⼦抚养长⼤的,为什么是爷爷孔⼦抚养的呢?当年,孔鲤有了⼉⼦孔伋那⼀年,孔鲤就永远的⾛了,孔鲤先孔⼦⽽去。
没有了孔鲤,孔鲤的妻⼦就改嫁到卫国了,把新⽣⼉⼦孔伋留给了爷爷孔⼦抚养。
这孔伋⾃幼与博学多识的⼤学问家爷爷朝⼣相处,孔⼦对这个孙⼦也是悉⼼教导。
在爷爷孔⼦的教育和熏陶下孔伋从⼩就对追求学问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志向。
这孔伋的第⼀任⽼师也是启蒙⽼师,就是爷爷孔⼦。
爷爷孔⼦临终前,把孙⼦孔伋托付给了⾃⼰的弟⼦曾⼦。
让曾⼦担任孔伋的⽼师传道授业。
这个曾⼦是孔⼦晚年招收的⼀个学⽣,勤奋好学,颇得孔⼦真传,是孔⼦学说的主要继承⼈。
曾⼦为⼈很是可靠,孔⼦也很信任。
孔⼦临终时牵挂的就是⾃⼰的孙⼦,因为孔⼦之⼦孔鲤离开的早,是孔⼦抚育这个孙⼦,所以,孔⼦就把孙⼦孔伋托付给了⾃⼰可靠的徒弟曾⼦。
这个孔伋于是师从曾⼦,学习他爷爷孔⼦创⽴的儒学。
曾⼦作为孔⼦的真传弟⼦,那是深习孔⼦儒学的精髓,把⼀⽣的所学倾囊相授毫不吝啬毫⽆保留,没有辜负⽼师孔⼦的嘱托。
孔伋的第⼀任⽼师是爷爷孔⼦,爷爷离开后⼜成为曾⼦的学⽣,这两任⽼师都是悉⼼传授,孔伋也是很⽤⼼努⼒,在儒学发展上有创新成果。
天蚨园之苟变——孔子的孙子孔伋向卫侯推荐的卫国唯一的名将
天蚨园之苟变——孔子的孙子孔伋向卫侯推荐的卫国唯一的名将天蚨园会议室嵩山天蚨园位于登封少室山清澈崖下,占地60余亩,黛瓦白墙,茂林修竹,古朴秀丽,环境幽美,宛如世外桃源。
非常适合研学旅行、企业培训、旅游接待、团体聚会、禅修辟谷、书画写生、丹道修真、道医养生等活动。
历史上颍考叔、管仲、鬼谷子、张良、李渤等均在此隐居耕读,号称天蚨园五友。
天蚨园是嵩山的“隆中”,坐标对比史上之春秋孔夫子杏坛、战国鬼谷子道场、隋唐文中子龙门等。
蚨子学堂是以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概念建立的一个国学讲堂,追慕春秋古风,学习吸收春秋战国“士”的精神,蚨子学堂所教乃大人之学,定位为实学。
追求真才实学,修炼雄才大略。
不袖手空谈心性,也不沉迷逐物异化。
凭盛德立命,以大业安身。
今天讲讲战国时期卫国唯一的名将苟变苟变(约公元前440年—约公元前370年),今山东省成武县城东苟村集人,战国时期卫国名将。
苟变像卫国,周朝的诸侯国,首都朝歌,第一代国君为周文王嫡九子康叔封。
卫国立国前后共计907年,传41君,是生存时间最长的周代诸侯国,也是众多姬姓诸侯国中最后灭亡的国家。
卫国疆域大致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南鹤壁、安阳、濮阳,河北邯郸和邢台一部分,山东聊城西部、菏泽北部一带,先后建都于楚丘、帝丘、野王。
卫武公时一度强盛,周平王东迁时,卫武公曾出兵帮助平戎。
公元前254年,被魏国覆灭,卫国领地已成为魏国的一个封君之地。
公元前241年秦取卫国的濮阳等地。
公元前239年卫元君被迫迁往野王县,卫国名存实亡。
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秦二世废为庶人,卫国彻底灭亡。
孔子在卫国游学10年,春秋时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赞赏“卫多君子,其国无患”。
卫国的后代建立了卫满朝鲜。
卫国地图据《资治通鉴·周纪一》记载:孔子的孙子孔伋(jí)(字子思,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一度迁居卫国,颇得卫侯慎公(卫国第37代国君,公元前416年—公元前375年在位)重用。
孔斌(孔斌孔子六世孙战国时期魏国国相)详细资料大全
孔斌(孔斌孔子六世孙战国时期魏国国相)详细资料大全孔斌是孔子的六世孙,曾出任战国时期魏国国相。
生卒年月不详。
曾说过“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孔斌在战国年代的末期,看出六国已经羸弱,秦国将会一统天下。
基本介绍•本名:孔斌•别称:子顺•所处时代:战国时期•民族族群:汉族•出生时间:不详•去世时间:不详•主要成就:曾担任魏国国相人物生平:,轶事典故,人物生平:《资治通鉴》载:子顺者,孔子六世孙也。
秦之始伐赵也,魏王问于诸大夫,皆以为秦伐赵,于魏便。
孔斌曰:“何谓也?”曰:“胜赵,则吾因而服焉;不胜赵,则可承敝而击之。
”子顺曰:“不然。
秦自孝公以来,战未尝屈,今又属其良将,何敝之承?”大夫曰:“纵其胜赵,于我何损?邻之羞,国之福也。
”子顺曰:“秦,贪暴之国也,胜赵,必复他求,吾恐于时魏受其师也。
先人有言:燕雀处屋,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自以为安矣。
灶突炎上,栋宇将焚,燕雀颜不变,不知祸之将及己也。
今子不悟赵破患将及己,可以人而同于燕雀乎!” 初,魏王闻子顺贤,遣使者奉黄金束帛,聘以为相。
子顺谓使者曰:“若王能信用吾道,吾道固为治世也,虽蔬食饮水,吾犹为之。
若徒欲制服吾身,委以重禄,吾犹一夫耳,魏王奚少于一夫?”使者固请,子顺乃之魏;魏王郊迎以为相。
子顺改嬖宠之官以事贤才,夺无任之禄以赐有功。
诸丧职秩者咸不悦,乃造谤言。
文咨以告子顺。
子顺曰:“民之不可与虑始久矣!古之善为政者,其初不能无谤。
子产相郑,三年而后谤止;吾先君之相鲁,三月而后谤止。
今吾为政日新,虽不能及贤,庸知谤乎!”文咨曰:“未识先君之谤何也?”子顺曰:“先君相鲁,人诵之曰:‘麛裘而芾,投之无戾;芾而麛裘,投之无邮。
’及三月,政化既成,民又诵曰:‘裘衣章甫,实获我所;章甫裘衣,惠我无私。
’”文咨喜曰:“乃今知先生不异乎圣贤矣。
”子顺相魏凡九月,陈大计辄不用,乃喟然曰:“言不见用,是吾言之不当也。
言不当于主,居人之官,食人之禄,是尸利素餐,吾罪深矣!”退而以病致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伋
孔伋(前483-前402),战国初期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孔子之孙。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生平
孔伋,字子思,祖籍河南省商丘,生于公元前483年(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卒于公元前402年(周威烈王二十四年),终年八十二岁。
与孔子、孟子、颜子、曾子比肩共称为五大圣人。
因此旧时以子思、孟子、颜子、曾子配祀孔子于孔庙,所以又与孟子、颜子、曾子并称“四配”。
《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
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
《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生鲤,字伯鱼。
伯鱼生伋,字子思”;“尝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子思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据说他曾师事曾参,孟子是其再传弟子,又据《孟子》中记载:子思曾被鲁缪公、费惠公尊为贤者,以师礼相待,但终未被起用。
评价
社会评价
在这里,《中庸》没有明文说性善,实际是说性善。
这是《中庸》的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论点。
在思想史上,《中庸》是人性论的创始人,是孟子性善论的先行者。
《中庸》的作者强调素其位而行。
他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
素贫贱,行乎贫贱。
素夷狄,行乎夷狄。
素患难,行平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
正己而不求于人,
则无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激幸。
”这就是说,要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处境,作好自己份内的一切活动,要一切要求自己,不要埋怨别人。
这是顺从天命而率性,尽性的为法,也是作者企图用以消解矛盾的办法。
孔子罕言命。
孔子言性与天道,子贡不得与闻。
《中庸》则以言性与天命为重要的内容。
孔子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敬鬼神而远之。
《中庸》则说君子之道“质诸鬼神而无疑”,“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视之而弗见,听之而弗闻,体物而不可遗。
”对于孔子的继承来说,《中庸》是对于儒学的唯心主义的放大,其间还涂抹了浓厚的神秘色彩。
历史评价
孔伋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公元1330年(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主要作品
《汉书·艺文志》著录《子思》二十三篇,已佚。
汉唐儒者如郑玄、孔颖达等认为《小戴礼记》中之《中庸》即为孔伋子思所作,宋儒基本都肯定这一说法(偶有怀疑者,如南宋的叶适在其《习学纪言序目》中就表示怀疑)。
程朱一派对《中庸》尤为尊崇,以为“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唐宋开始,“道统”论兴起。
学者一般认为,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中庸》亦为儒家心性理论的主要渊薮之一。
但近世学者对《中庸》是子思所作的传统说法颇有疑问,认为其
中有“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之语,当出自秦汉之际儒者之口而非子思所撰。
陈盘在《大学中庸今释》中,举隐公元年《左传》“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为例,说明“车同轨”这话,在孔子以前就有。
至于“书同文”,他也认为华夏的文字都是从六书发展下来,春秋时尽管国别很多,然而朝聘天之,会盟诸侯,文书使节交互往来,不可能彼此之间的文字不通晓,这就是同文了。
因此,子思的实际思想究竟是否就是《中庸》的学说,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成就荣誉
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谓“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
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
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
子思唱之,孟轲和之……”韩非子在其《显学》篇中论孔子死后“儒分为八”,“子思之儒”亦为其中一派。
他们虽都是从否定的角度来论述子思的,但从中亦可想见子思的学说卓然自成一家。
《史记·孔子世家》说,子思曾困于宋,“子思作《中庸》”。
《汉书·艺文志》有“子思二十三篇”,本注云:“名伋。
孔子孙,为鲁穆公师”。
子思二十三篇久佚。
《中庸》为《礼记》所收,流传于世。
《孔丛子》记有子思固于宋的细节及子思与鲁穆公的问答,都不一定可信。
《中庸》,司马迁称其为子思作,但不一定是子思一人之作。
《中庸》所说“载华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浅,”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都是秦汉人的口气,当非出于战国时人之手。
《中庸》作者认为,人的贫富穷通、国家的治乱兴衰,都有天命来决定。
人的本性能对天命作出正确的反应,表现为行为的准则,这就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