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①“仁”②“礼”③“为政以德”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2、下列孔子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是()A、“仁”和“礼”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D、“忠恕”之道老子是中国历史上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请回答3-6题。
3、下列对老子哲学中的“道”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万物的本原B、抽象的概念C、具体的物质D、不可名状的自然本体4、老子主张无为,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这在当时主要反映了()A、新兴地主的要求B、没落奴隶主贵族的要求C、手工业者的要求D富裕商人的、5、老子的代表作是()A、《论语》B、《道德经》C、《春秋》.D、《大学》6、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A、仁政学说B、人性本善说C、先义后利,舍生取义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7、韩非是()家的代表人物。
A、儒家B、道家C、法家D、兵家8、《孙子兵法》是下列哪个人的作品()A、孙武B、孙膑C、孙权D、孙中山、9、西汉建立之初的约70年的时间里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A、法家思想B、道家的黄老之学C、儒家的仁政D、董仲舒的儒家思想、10、下列对黄老之学中“无为而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无为而无不为”B、“积极有为”C、毫无作为D、“待时而动”11、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A、大一统思想B、“天人感应”学说C、三纲五常D、仁政学说12、对理学的发展起了突出作用的是“二程”,“二程”指的是()A、程颢B、程颐C、程颢和程颐D、都不是13、继承“二程”的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的是()A、陆九渊B、王守仁C、李贽D、朱熹14、程颢被称为()A、明道先生B、伊川先生C、象山先生D、阳明先生15、下列被称为“异端”思想家是()A、程颢B、朱熹C、李贽D、王守仁16、()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唤。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1右图是2011年西安世园会会徽“长安花”,它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其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
据此判断,该思想源于A.《道德经》B.《孟子》C.《四书章句集注》 D.《日知录》2.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是清代后期影响最广的儿童道德启蒙读物,右图中有一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这突出反映了清朝教育A.提倡家庭自身教育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3.儒学自创立后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A.“仁政”的学说 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4.有学者在评价中国某位先哲的思想时说:“强调万物存在意义上的齐一性,而不排斥实在意义上的个别差异。
”这一先哲思想当为A.老子的“无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庄子的“齐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5.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7.经历战国、秦、汉三个阶段,儒家思想从碌碌无为到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理解和拥护 B.它与其他学说糅合在一起C.适应了专制制度的时代需要 D.它主张仁政、民贵君轻8.“礼教始行,渊溯春秋,谁挚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麾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
”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守仁9. 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
人民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4分,共6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
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骚》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4.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5.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A、君主专制被颠覆B、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C、君权至上的后果D、君主权利受到制约8.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9.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A.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高二历史必修3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历史必修3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孟子2.就论证端午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而言,下列哪方面的证据应当最具有说服力?A.古籍的记载B.屈原的作品C.政府的声明D.学者的解释3.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4.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国与国的关系 D.夷夏关系5..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6.“奉法者强,是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A.墨翟B.孟轲C.荀况D.韩非7.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
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8.“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这一主张属于A.儒家“仁爱”思想B.墨家“兼爱”思想C.儒家“礼治”思想D.墨家“非攻”思想9.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10.(02上海历史3)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1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

必修三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1.(原创)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2.《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启发诱导B.学思结合C.因材施教D.温故知新3.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4.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质是要()A.改革旧制度,建立新制度B.维护奴隶制度C.主张建立封建制度D.主张“百家争鸣”5.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6.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张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7.下列思想中属于儒家倡导的思想道德准则范畴的是()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B.“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C.“制天命而用之”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8.儒家思想创立并完美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
其核心是()A.“仁”、“仁政”、“爱人”、“政在得民”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C.“三纲五常” “独尊儒术”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10.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11.(2007年宁夏文综)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必修三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60分)1、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C.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2、.(2009·济南高二检测)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因材施教B .有教无类C .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师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A 儒家的“仁政”思想B 墨家的“兼爱”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4、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某中学准备开展以“弘扬人文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
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最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的是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天下为主,君为客”③君主专制,君权神授④“民贵君轻”“君舟民水”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5、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败之道,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
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
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施行仁政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发展 D.君主的地位是可动摇的6、左图是一位艺术爱好者塑的孔子泥塑像,上传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因是孔子被塑成愁眉苦脸、老泪纵横的样子。
这说明该泥塑的主题是表达:A.网络恶搞孔子,反映了人们的变态心理B.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甚至与其精华背道而驰C.先进的文明终要取代落后的文明D.艺术表达的内涵不是人们所能正确理解的7、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A.博学于文,行已有耻 B.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8、2009年10月29日下午四时许,温家宝在费县一中高二(8)班听取了文言文《张衡传》这堂课。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35*2=70分)1、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这些优秀传统思想包括下列:①以德治国②依法治国③轻徭薄赋④“仁”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2、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人不分贫富贵*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3、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4、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
在塑造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的发展模式5、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不包括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以仁政,不能治天下”C、“水则载舟,水亦覆舟”D、“施仁政于民,省刑法,薄税敛”6、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7、在明清的反封建思想中,反封建的矛头首先指向程朱理学,这是因为程朱理学()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摧残人性B.破坏传统文化C.反对任何意义上的社会进步D.不适合时代的发展8、儒家思想之所以能为历代统治都所推崇,其根本原因是A.孔子是“至圣先师”B.儒家思想有助于消除分裂C.“仁者爱人”思想与休养生息政策不谋而D.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理论支柱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完整word版)【精品试题】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时间: 9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每小1.西方学者,公元前2 分,共 48 分)6—公元前 3 世是人文明的“ 心代”( Axial Age),“人意” 首次醒,理性思所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民族的文化走向。
在当的中国,最具典型意的象【】A.子并立,百家争B.以法教,焚坑儒C.黜百家,独尊儒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2.春秋国期学派林立,学点异彩呈,然“天下一致而百,同而殊途”。
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B.关注社会C.人与社会的和D.关注人的价3.思想家在世往往是孤独和寂寞的,据《史?孔子世家》,周游列国推自己思想并“知其不可而之”的孔子受到了多同代人的嘲笑和刺,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家之狗”等。
致扎子如此尬局的主要原因是【】A .他的宣方式不得法B.他的主不符合当侯争霸的需要C.他的思想不利于治固治D.他的思想念相旧保守4.“《礼》者,法之大分,之也⋯⋯隆礼至法国有常,尚使能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而王,重法民而霸⋯⋯”下列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的主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A.犬之声相,民至老死不相往来B.民,社稷次之,君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舟,水覆舟D.利用大臣,以的威来震臣民5.“天下之人皆不相,不弱,众不劫寡,富不侮,不敖,不欺愚。
凡天下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生也”。
以上言出自【】A.孔子B.墨子C.孟子D.老子6.儒家典著作之一《尚》中最早提到“民主”一,:“天惟求民主,乃大降于成。
”含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才是民主。
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文中的“民主”,即作民之主,与君主同B.肯定了成革命是推翻暴虐之政的正C.明早期儒家已有“天人感”思想D.“主在民”,人民有推翻治者7.“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侯者,以其威也。
”下列各中,与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 “天地之人,众人之中王本”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C.“从道不从君,从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者勉以分人”8.右《三教》。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2分。
本大题共60分)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据此回答1~9小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中国历史上一场A政治运动 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①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③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下列不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墨子 C孔子 D荀子4.孟子被称为“亚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A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C把孔子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D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忠孝有道,人际关系到和谐6.全世界75位诺贝尔获得者于1988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
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应包括A“克已复礼”B“民贵君轻”C“已所不欲,勿施于人”D“以德服人”7.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8.下列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B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在中国思想界占绝对统治地位C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是孔子的思想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而形成的D孔子的思想,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9.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高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测评

高二历史第一单元单元测评(本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讨论、发表不同见解。
这一现象在历史上被称为A.儒家形成B.百花齐放C.百家争鸣D.贤良对策2.以下孔子的哪一言论不能反映他的政治思想A.泛爱众而亲仁B.温故而知新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我欲仁则仁至矣3.“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孟子“民为贵,君为轻”的主张A.否定了君主制度B.具有民主政治的性质C.体现了当时民众的利益D.适应了君主统治的需要5.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主张的是A.制天命而用之B.以法为教,今必胜昔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万物虚无,祸福相倚6.董仲舒的新儒学包含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皇帝的以下行为不能呈现这一思想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取消宰相以加强皇权C.发生自然灾害时,皇帝下罪己诏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7.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它最早设立于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8.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到重要作用的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9.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10.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严刑峻法B.实行仁政C.清静无为D.外儒内法11.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1、李贽曾评论先秦诸家:“申(不害)、韩(非)何如人也?彼等原与儒家分而为六。
既分为六,则各自成家;各自成家,则各各有一定之学术,各各有必至之事功。
举而措之,如印印泥,走作一点不得也。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李贽认为诸家之间曾是平等的B、李贽认为诸家都曾发挥作用C、李贽放弃传统儒学的价值取向D、李贽否定了儒家的独尊地位2、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B、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C、普罗塔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D、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3、有同学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17~18世纪、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在一起寻找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
他的研究性学习主题应该包括( )①政治民主化②阶级结构变化③新旧思想观念冲突④制度创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5、(2015•安徽)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6、(2015浙江)宇宙是人生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5 浙江)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必修3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必修3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1.春秋战国时期狼烟四起,诸侯争霸。
但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 ( )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3.如图是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石牌坊,两边有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与这一对联思想相吻合的言论是 ( )A.“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B.“兼相爱,交相利”C.“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D.“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4.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5.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
造成两种分歧的根源是()A.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学术思思想不同D.讨论的话题不同6.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腐败不可食”。
上述经济状况的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黄老之说D.大一统思想7.对漫画反映的信息进行延伸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漫画中的“胜出”是指在西汉时期形成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局面B.儒家思想的“胜出”,是董仲舒融合黄老之学、阴阳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的结果C.汉武帝让儒家“胜出”,主要是看中了儒家的“仁政”思想D.儒家思想的“胜出”,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8.“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2×32=6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2分]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D.民贵君轻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2分]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2分]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2分]A.秦统一六国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佛教传入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2分]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2分]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2分]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8.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
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2分]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张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2分]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D.吸收了道教思想10.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2分]A.①②B.②③D.①②③11.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2分]A.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1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2分]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3.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2分]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4.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2分]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5.关于“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与“大一统”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A.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C.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D.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16.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2分]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17.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2分]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18.下列关于宋明理学的评述,正确的是()①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②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③王阳明创立“心学”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④理学和心学成为明清两代的官方哲学[2分]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9.儒家思想开始受到近代社会思潮的批判,始于()[2分]A.明朝后期B.鸦片战争时期C.维新运动时D.新文化运动时期20.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2分]A.花木兰替父从军B.梁祝化蝶相随C.商鞅变法D.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21.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2分]A.以“异端”自居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D.批判君主专制制度22.明末清初,顾炎武强调做学问要“经世致用”,这主要是基于()[2分]A.八股取士使得知识分子不讲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B.清朝大兴文字狱使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事C.君主专制日益强盛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23.明末清初产生民主思想的根本原因是[2分]A.抗清斗争的高涨B.对文字狱的抗争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D.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24.韩非子主张实行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依据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正确的评价是[2分]A.都是进步思想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有利于专制主义统治2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2分]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B.农本思想C.有教无类思想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26.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2分]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7.《齐民要术•序》中说到:“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附答案)

必修三历史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道小题共计50分)1.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演员们手持竹简高声吟唱“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并多次出现“和”字。
它所蕴含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3. 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4.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5. 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特别反感,认为孟子有些话“非臣子所言”“使此老在今,宁得免乎?”这主要是针对孟子所主张的A.仁政学说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性善论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阿南看到一则连环画,内容如下,漫画中老爷爷的言论最接近下列哪一位学者的思想A.孟子B.荀子C.庄子D.韩非子7. 老人们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
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们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8. 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9.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完整word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测试题

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5×36=5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4.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C.“士”阶层崛起和“学在民间”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7.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8、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9、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5×36=54分)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D.教育不应分类别3.有一次孔子家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着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于财产损失却只字未提。
这件事反映了孔子的哪一思想主张A.克己复礼 B.性善主张 C.仁者爱人 D.兼爱主张4.老子是我国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道家思想发展为道教B.其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是汉初黄老之学的源泉C.他提出“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倡导法治D.他提出“天人感应”,主张顺其自然5、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B.政治上周王室衰微C.“士”阶层崛起和“学在民间” D.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百家争鸣”,这里的“百家”的含义是A.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不同学派B.是泛指,意为数量多,当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C.每个不同学派都创办了一百家以上的私学D.知识分子中出现了一百多个著名的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7.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8、电影《墨攻》讲述了由香港影星刘德华饰演的墨家智者革离孤身拯救遭十万赵国大军围攻的梁城的故事,据说拍戏前刘德华苦读相关剧本资料,下列介绍故事背景的资料违背史实的是A.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B.原先地位低的“士”阶层开始崛起C.有些墨家学派成员会使用铁犁牛耕 D.“学在官府”导致墨家不能办私学9、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朱元璋对孟子异常仇视,命人将孟子的塑像拆掉,撤出圣人庙,并亲自将《孟子》一书删减大半。
你认为被删减掉的部分最可能是A.民贵君轻说B.人性本善说 C.先义后利说 D.浩然之气说10、下列思想家的思想能为今天建立和谐社会提供思想理论基础的是①孔子②墨子③韩非子④孟子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11、有的学者将战国于春秋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这些流派按顺序应是A.儒、道、墨、法B.道、法、儒、墨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12.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13.秦朝和西汉的主流思想分别是A.儒家、墨家B.道家、法家C.法家、儒家D.道家、儒家14.我国古代儒家经典成为官办学校的教科书始于A.春秋B.西汉C.唐朝D.明朝15.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16.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人法,以礼人俗 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17、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18、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19.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B.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20.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的主张是在A.南北朝时期B.隋朝时期C.唐朝时期D.明清时期21.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2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日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
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他所抨击的是A.先秦儒学 B.汉代经学 C.隋唐佛学D.宋明理学2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质,何处惹尘埃?”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思想吻合A.孔孟之学B.程朱理学C.陆王心学 D.格物致知24、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是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25.下列各项中,发挥和光大儒家思想的是①“制天命而用之” ②“焚书坑儒” ③“天人感应” ④“存天理,灭人欲”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6.下列关于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中,不包括A.主张工商皆本B.主张学以致用C.主张追求人性D.主张君主立宪27.某中学高中历史选修班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2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29.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的思想实质上是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30、某欧洲文化旅游团在一所中学图书馆参观时问学生,"The river can carry a boat,yet,it can turn the boat over as well,,,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作舟和水,这句话最早见于中国哪位古代思想家的著作?这位学生正确的回答是A.Li ErB.Zhuang ZhouC.Meng KeD.Xun kuang31、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点是①反传统反教条②反封建专制③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④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33.我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突出,主要是因为A.农业发展的需要B.手工业发展的需要C.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D.是在封建迷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34、《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A、都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活B、都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C、都对传统农学进行了总结D、都形成了完整的农学体系35、传统中医学的成就主要是下列哪三项①经络学说②四诊法③吃药输液法④针灸疗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6、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评述,正确的是:A、造纸术发明于东汉B、现存最早有明确时间记载的印刷作品是唐朝的《金刚经》;C、雕版印刷术省时省物,效率很高D、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属于木活字。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
其中第37题24分,第38题14分,第39题8分,共46分)37.(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人民,因此全国人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这叫做“大一统”。
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请回答:(1)扼要指出材料一、二的核心思想。
(8分)(2)从时代背景方面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差异的原因。
(8分)(3)试从客观作用方面简要评析上述材料中的思想观点。
(8分)38、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
”(朝夕,指东西方向)《鬼谷子·谋》称:“郑(国)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
”(惑,指迷失方向)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
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材料四: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材料说明司南至迟发明于何时?司南和指南针在哪些方面发挥了辨别方向的功能(6分)(2)应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2分)(3)材料四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4分)(4)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2分)39、(8分)读下面史料:儒家学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和“礼”的主张。
后来孟子和荀子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在人性论方面,他们的观点是调和的。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学说,他的学说和孔子的学说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