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实验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阿基米德原理、杠杆的原理等。
3、测量物理量
测长度、质量、体积、密度,测大气压、测滑轮组和 斜面的机械效率、测功率等。
探究物理量影响因素
(1)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利用图甲(或图乙)的器材,将木块分别平放和侧放,用弹簧测力计 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并加以比较。
(5)小明同学还对该实验装置进行了改动,如下图所示,他重复 实验后,发现效果更好。你知道好处在哪吗?
长木板
木块
好处是: 1.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 2.测力计示数稳定,方便读数。
(4)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密度ρ=
(2)测滑轮组机械效率
原理:
测量的物理量?
物重G,重物上升的距离 h 拉力 F,绳端移动的距离 S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7.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
行了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表格的空格处,填上合适的数据。
F
(2)在右图中用笔画线代替细绳组装滑轮组。
弹簧测力计、密度大于水的塑料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实验,其 中d测量空桶受到的 重力,此实验操作的正确顺序是 adbc(或dabc),
公式? 由a、b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F浮为 0.5 N;
被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G排为 0.5N;如果关系式 F浮=G排 成立,就 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力学实验
实验探究的几个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结论与评估 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专题
八年级下册实验总结实验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让同一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的目的:使小车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2.改变小车阻力大小的方法:在水平桌面上铺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实验时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观察小车运动距离的远近4.转换法的应用: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后,通过比较小车在水平面运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阻力的大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阻力越小5.科学推理法的应用: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作用,将做匀速直线运动6.比较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距离,总结结论:小车所受的阻力越小,在水平面运动的距离越远7.推理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运动情况: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8.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继续运动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9.小车最终在水平面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0.小车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从斜面滑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在水平面上由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11.小车沿水平面运动时的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阻力作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支持力作用,且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12.判断小车在不同水平面上运动时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小车的机械能全部克服阻力做功,所以克服阻力做功的大小均相等13.实验评估:多次测量过程必须保证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且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变14.测量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的阻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15.利用本实验装置还可进行的实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实验结论:①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在水平面上运动得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②若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实验2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2.测量滑动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拉力的大小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块对接触面的压力,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控制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比较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6.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像:先标出各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依次连接各点7.分析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定量关系: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判断9.实验方案设计: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关系: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不变,将木块平放、竖放、侧放,比较木块匀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10.实验评估:(1)得出“接触面积越小,滑动摩擦力越小”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2)得出“物块运动的速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的错误结论的原因:木块做变速运动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的可能原因:①没有匀速拉动木块;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4)弹簧测力计不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等于滑动摩擦力,因为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11.实验存在的不足(1)不容易保证木块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导致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2)弹簧测力计在运动中不方便读数,误差较大12.实验改进优点(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拉动长木板,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示数等于摩擦力①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②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便于读数13.摩擦力大小的判断(1)逐渐增大拉力,木块始终静止:摩擦力变大;(2)物体在相同水平面加速、减速运动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3)只改变接触面积: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14.实验结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所受的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就越大.实验3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1.实验器材(1)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2)质量相同的若干钩码:改变力的大小(3)用小车或卡片及较光滑水平面的原因: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4)卡片的作用:卡片方便剪开,便于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5)选用质量较轻的卡片的原因:减小重力对实验的影响,保证二力作用在一条直线上2.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大小相等:保持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改变两端托盘里钩码质量,判断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2)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保持两边钩码质量相同,扭动小车或纸片,观察小车或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探究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保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两边钩码质量相等,用剪刀剪开纸片,观察纸片是否处于平衡状态3.选择静止作为研究状态的原因:操作方便,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多次实验的目的:寻找普遍规律9.评估选用不同实验器材对实验的影响:评估用木块、小车、轻卡片、钩码、弹簧测力计等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实验 4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海绵、小桌、砝码等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控制压力大小一定,改变受力面积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控制受力面积大小一定,改变压力大小,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5.比较不同条件下海绵的凹陷程度,总结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6.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7.选用海绵的原因:海绵易于变形,实验现象明显8.替代海绵的材料:沙子、橡皮泥等较易发生形变的材料9.压强大小的比较:海绵凹陷程度越深,压强越大10.实验方案评估:得出“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错误结论的原因:没有控制压力不变实验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①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②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实验 5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1.实验前U形管液面应调平:若不相平,可能是软管中有气体,应拆除软管重新安装,使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2.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用手按压金属盒上的橡皮膜,观察U形管中两边液柱是否变化,若液柱明显发生变化,则气密性良好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来比较压强的大小,高度差越大,液体压强越大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方向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改变金属盒的方向,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深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同种液体中,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金属盒的深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金属盒在相同深度,金属盒方向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观察U形管液面的高度差5.比较不同条件下U形管压强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总结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的因素6.液体压强的计算(用公式p=ρgh)7.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的关系:无关8.判断U形管是否为连通器:U形管不属于连通器9.实验现象分析(1)探头移动方向的判断:改变液体密度,为使液体压强不变,若密度增大,探头应向上移动;若密度减小,探头应向下移动;(2)保持深度不变,将水换成盐水,U形管两侧高度差的变化情况:变大10.判断深度和液体密度均不同时能否进行探究:不能,因为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11.应用实验结论解释生活现象实验结论: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各方向压强都相等;③在同种液体内部,深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④在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实验6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2.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F示)3.实验材料的选取:(1)物体体积的选取:体积稍大些,浮力变化明显,便于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2)液体体积要适量:能测出物体排开液体的最大体积,且物体不能接触到容器底部5.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控制液体密度相同,改变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探究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改变液体密度,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关系:使同一物体浸没在同种液体内不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8.换用不同液体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使结论具有普遍性9.根据浸没前后浮力的变化总结结论10.F示-h图像(如图甲)、F浮-h图像(如图乙)分析:随着物体逐渐浸入液体中,测力计示数不断减小,浮力变大,物体完全浸没后,所处深度不断增加,测力计示数不变,浮力不变11.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重力的关系:使体积相同、重力不同的物体分别浸没在同种液体的相同深度处,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12.实验误差分析:若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拉力,再测量物体的重力:所测浮力偏大14.实验方法的改进(如图):实验时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物体悬在空烧杯中,向烧杯中逐渐加水,可以保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稳定,方便读数15.F浮=ρ液gV排的应用(注:物体完全浸入液体或水中时,各物理量的计算)实验结论:①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和物体的密度及重力无关;②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实验7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1.测量浮力大小的原理:称重法(F浮=G2-F)3.测量G排的原理:利用G总-G杯计算4.溢水杯中水量要求:溢水杯中必须装满水,以保证排开的水的体积等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5.实验主要步骤:(1)测出空桶的重力G1和物体的重力G2;(2)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测出拉力的大小F;(3)测出桶与排开水所受的总重力G;(4)比较G2-F与G-G1是否相等8.多次测量的目的和方法(1)目的: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2)方法:换用不同液体、不同物体多次测量10.分析F-h图像:随着物体浸入液体深度的增加,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后,物体继续下沉,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11.误差分析:(1)先将物体放入水中测浮力,再测物体的重力:物体沾水所测重力偏大,所测浮力偏大;(2)先测桶和排开液体的重力,再测桶的重力:所测桶沾水重力偏大,所测排开液体的重力偏小;(3)溢水杯中未注满水,所测物体排开水的重力偏小12.实验方案评估:只将物体一部分浸在水中,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13.阿基米德原理的利用:计算浮力、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判断物体的浮沉情况等实验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实验8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1.物体的动能可能与物体的质量、运动速度有关2.主要实验器材的作用及使用:(1)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2)斜面:让钢球在某一高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钢球在水平面上的动能;(3)水平面:使钢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摩擦力3.转换法的应用:通过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反映钢球动能的大小;实验中探究的动能是指钢球撞击木块时的动能4.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保持质量不变,改变运动速度,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相同的钢球从斜面上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2)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控制运动速度相同,改变质量,具体做法是让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5.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6.让钢球从同一位置处由静止释放的目的:控制钢球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9.根据两个钢球的质量、在斜面上的高度和它们分别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总结结论10.根据题中给出的数据,总结动能大小受速度和质量哪个影响大:速度对其影响较大11.比较木块在水平面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同12.钢球在水平面上不能立即停下:钢球具有惯性13.木块在水平面上最终会停下来:受到摩擦力(阻力)的作用14.实验中的能量转化:小球加速下滑时或下降时主要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木块被撞后运动过程中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15.实验评估:(1)探究过程是否满足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不能比较木块通过的距离,无法完成实验16.实验改进(1)实验中木块被撞出了水平面,重做实验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注意控制变量)①换用更长的水平面进行实验;②减小钢球的质量;③减小钢球下滑的高度(2)木块在水平面滑行距离太短:减小木块的质量或增大钢球由静止释放的高度实验结论: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②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③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实验9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中杠杆平衡状态的判断:处于静止状态2.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3.支点处于杠杆中点的目的: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4.实验前调节杠杆水平平衡的方法:左高向左调,右高向右调注:实验进行中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8.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使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9.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F1L1=F2L210.判断在杠杆两端加减或移动钩码后杠杆的状态:若F1L1≠F2L2,则哪边的乘积大,杠杆哪边降低11.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1)为了使杠杆平衡,判断钩码的移动方向和距离或增、减钩码的数量;(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力、力臂12.将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的好处:可以直接读出力的大小,实验操作更方便13.弹簧测力计从竖直拉杠杆变成倾斜拉杠杆(如下图),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及原因:(1)现象: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2)原因: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力臂逐渐变小14.实验评估:(1)杠杆一端多处悬挂钩码进行实验:力臂过多,实验操作不够简便;(2)支点没有在杠杆中点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杠杆自重对实验有影响;(3)在杠杆的支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垂直于杠杆向上的力是否影响杠杆的平衡:不影响,这个力的力臂为零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实验10-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主要测量仪器及其作用:(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物体;(2)刻度尺:测量钩码上升的距离和弹簧测力计移动的距离2.测量拉力的方法:使物体匀速上升,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物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高度相同,改变物重;(2)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的关系:控制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质量和高度相同,改变动滑轮的重力4.承担重物绳子段数n的判断5.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的关系:s=nh8.根据实验数据判断选用的滑轮组:根据拉力移动的距离和重物上升的高度计算出n,然后进行判断9.根据数据计算动滑轮的重力:G动=nF-G物10.根据数据计算机械效率:η=W有/W总=Gh/Fs=G/nF11.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结论:(1)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高;(2)使用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重力越大,滑轮组机械效率越低;(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及滑轮组的绕绳方式无关12.表格错误数据分析:①刻度尺、弹簧测力计读数错误;②滑轮组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判断错误,导致距离算错13.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物重、减小动滑轮重、减小机械间的摩擦14.随着物重增大,额外功变大的原因: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力增大15.实验评估:(1)弹簧测力计静止时的读数:忽略了摩擦力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测出的数据误差较大;(2)去掉刻度尺:利用η=G/nF×100%仍可计算出滑轮组机械效率,计算结果更精确。
八下物理 实验探究专题复习
八年级下册物理期末实验探究专题复习专题1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考点解读【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 重力 和 支持力 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 减速 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 动能和内能 ;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 机械能不守恒 ,但能量的总量 不变 ;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实验复习专题.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复习专题 一、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1、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次数 物体质量/kg物体重力/N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N/kg ) 10.1 0.98 9.8 20.2 1.96 9.8 3 0.3 2.94 9.8(1)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2)试根据表中数据,作出物体重力与质量关系图像,并分析表中的实验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3)在实验中,测量物体重力时,应使物体处于 (选填:“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 的物理意义是: 。
(5)如果在月球上,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 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2、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为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小车的运动速度的改变的影响情况,应做到小车在受到不同的阻力作用,开始运动时的速度相同,在实验中用什么方法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速度相同? 。
(2)实验表明:表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 ,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 。
这是通过 法研究阻力作用效果。
(3)进而推理得出:假如运动的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 。
(4)在三次实验中,小车速度的改变量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5)实验中,板面必须水平,目的是 。
(6)小车在水平板面上滑行时,受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力。
三、探究:二力平衡条件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和图乙所示,老师指出实验桌面必须水平,并且越光滑越好,其原因是 、 。
(2)两种实验中,木块与小车的质量相等,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
(3)某组同学思考后认为,用图丙中的小纸片悬挂在支架上代替图乙中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更加合理,关于他们选择最合理的解释是( )丁丙A.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影响B.可以任意改变小纸片的形状C.小纸片的重力可以忽略不计D.小纸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器材 (4)该组同学利用图丙进行了实验,试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①改变两侧所挂钩码个数,探究 。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G排
m排=ρ水V排=1×103kg/m3×2.7×10-5m3=2.7×10-2kg。
排开水的重力
G排=m排g=2.7×10-2kg×10N/kg=0.27N 。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0.27N 。
F浮
G排
F浮
F浮
G排
G排
采用“空心”的办法能增大可供利用 的浮力,人们利用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造 了轮船。
4.在“阿基米德解开王冠之谜”的故事中,若王冠在空气中称 时重5 N,浸没在水中称时重4.7 N,则这顶王冠浸没在水中所 受的浮力为___0_._3__N,它排开的水重为____0_._3_N。
5.将金属块浸在水中,排开水的质量是0.8 kg,金属块受到 的浮力是___8__N__。(g取10 N/kg) 6.一物体浸没在水中,其排开水的体积为1×10-3 m3,则该物 体所受的浮力为多少?(g取10 N/kg)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导学设计
一 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观察如图10-3-1所示的实验,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步骤D中的小铁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0_._3 __N。 问题2:比较图A、D、E可得到结论: __液__体_密__度_一__定__时_,__浮_力__的__大_小__和_物__体__浸_在__液_体__中__的_体__积_有__关____。
实验探究 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关系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 液体的多少有关,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
如图所示,先在空气中测量出石块所 受重力的大小。再把石块浸没在水中,读取 弹簧测力计示数,计算出石块受到的浮力。
然后,测量被石块从小桶排到另一小 桶的水的重力,你有什么发现?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题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物理课程中,实验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并且培养实践能力。
下面我们来一起学习本学期的实验题知识点。
一、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通过某种介质传播。
在室内,声音的传播路径是多样的,要考虑声音的反射、衍射、绕射等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使用光电门或者超声波探测仪等器材来测量声音的传播速度。
二、热的传递
热的传递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传导、对流和辐射。
其中,传导是固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对流是流体介质中热量的传递方式,辐射则是通过热辐射传递的热量。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热电偶或者红外线热像仪等器材来测量热的传递。
三、电路知识
电路知识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掌握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电路元件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制作简单电路来演示各种现象。
四、光的反射和折射
光的反射和折射是物理学中基础的知识点。
在实验中,我们可
以使用反射镜或者玻璃棱镜等器材来演示光的反射和折射。
并且
需要注意光的入射角度和折射角度之间的关系。
五、机械工作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能够使用小工具来组装机械产品。
同时,
也需要了解各种机械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总之,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实验来理解物理学中各种知识点,并且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
2019-2020学年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堂检测 第8章 力与运动 实验探究 专项练习(含答案)
第8章力与运动实验探究专项练习1.图1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下滑到底端,使小车在毛巾、棉布表面和木板表面上运动,小车滑行的距离如图所示:(1)根据如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理(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__________(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进一步推理可知:当阻力为0N时,小车将____________。
(3)该实验现象能证明___________(选填序号)。
A、物体运动需要力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牛顿第一定律(4)在大量类似实验基础上,牛顿等科学家经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它是人们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架在空中水平向右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上,自由落下了一颗炸弹.下列给出了几种炸弹落地前与飞机位置关系的情形,如图2 所示,请你分析后作出选择:①不计空气对炸弹的阻力,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图.②实际上,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炸弹与飞机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___图.(以上两空均选填“甲”、“乙”或“丙”)。
2.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实验中,肖兰同学将同一小车分别从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沿斜面滑下,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在如图位置。
(1)肖兰做实验前,做出了以下假设,以下假设中错误的一项是_____A.控制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是为了让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等B.小车由于惯性,到达水平面后继续向前运动C.实验中主要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 D.通过三次实验,可直接验证牛顿第一定律(2)通过实验,肖兰发现小车在_____表面运动距离最长,即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阻力越_____(填“小”或“大”),速度减小得越_____(选填“快”或“慢”),运动的距离越_____(填“远”或“近”)。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复习《力与运动》优秀教学案例
4.牛顿第一定律: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惯性与力的关系,并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如:“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2.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划分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小组成员,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发挥团队协作的优势。
2.设立小组任务,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
3.鼓励学生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小组讨论中,每个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完成任务。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运动员跳远、汽车刹车等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力与运动的关系,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践操作与小组讨论相结合:在讲授新知过程中,教师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还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效果。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3.在下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可以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跟上课堂的节奏。通过本章节的复习,使学生不仅掌握力与运动的知识,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复习实验专题1.小明在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1)小明在甲图中使用的问题是 。
(2)他将测力计竖直放置,反复几次轻拉挂钩后,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
此测力计的量程是0~ N .若此时他将一个3N 重的物体悬挂于挂钩上,静止后,测力计的示数应 3N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帆调整好了测力计,将某物体悬挂好,物体静止后,指针指在如图丙所示的位G= N 。
2.某校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在探究“影响物体重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探究:“物体重力的大小跟物体形状的关系”,他们用橡皮泥为实验对象,用小刀将橡皮泥雕刻成各种形状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一所示。
表一分析上述的实验数据,第一组的同学得出实验结论: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请你对此实验过程与实验结论作出评价。
(1)评价:结论是否正确: 原因: 第二组:探究“物体的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图1就是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他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设计的表二中。
钩码的个数1 2 3 4 5 钩码的质量(m/10﹣2kg )5 10 15 20 25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0.49 0.98 1.47 1.96 2.45 2。
(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3.如图所示,使一薄钢尺的下端固定。
现分别用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a )(b )(c )(d )各图中所F 1=F 3=F 4>F 2,那么:被测物体 形状 重力 橡皮泥 正方形 4.8N 圆形 4.2N 三角形 3.6N(1)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大小有关的是图和图;(2)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是图和图;(3)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作用点有关的是图和图。
)本实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法。
4.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1)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选填“快”或“慢”)。
八年级下册实验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实验的知识点在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实验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实验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在此,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下册的实验知识点。
一、电流的实验电路实验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连接电线、电池、电流表和灯泡来观察电流。
当电流通过电线时,灯泡就会亮起来。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电池的数量或电线的长度来调整灯泡的亮度。
二、化学实验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例如,用酸来溶解物质,或者加热化合物,观察其是否发生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实验来了解酸、碱、盐等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力学实验在力学实验中,我们可以研究运动的规律和力的大小。
例如,通过滑轮和拉力表来测量物体的重量和动态摩擦力。
我们还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物体的弹性和力的大小。
四、生物实验在生物学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生物的生长和变化。
例如,种植豌豆,观察豆荚的形态和大小。
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植物根茎叶部分的切片来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功能。
五、地理实验地理学实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和自然环境。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实验仪器来探测地球的磁场和地震的震动。
我们也可以使用水平仪器来测量地球的高度和高度差。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应确保实验器材完整和正确,如电线、灯泡或玻璃器具是否破裂或有霉变。
在实验时,我们需要穿戴实验室服装和手套,保持实验现场清洁和整洁。
并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操作,不要私自尝试其它实验步骤。
总之,实验对我们的学习来说非常重要。
在八年级下册的学习中,我们将会进行更多种类的实验,希望同学们抓住机会,多多参与实验活动,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复习
八年级物理下实验复习一、实验目的1、复习和巩固八年级物理下册实验内容,加深对物理实验的理解。
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3、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各个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理解实验目的和原理。
2、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实验内容及方法1、力学实验: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和重力的关系,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法的使用,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电学实验:通过连接电路、测量电阻等实验,让学生掌握电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电学规律。
3、光学实验:通过观察光的折射、反射等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光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4、热学实验:通过观察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热学原理。
同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温度计、气压计等热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四、实验评价与反馈1、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互相学习。
2、反馈:及时向学生反馈实验结果和评价结果,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五、实验反思与总结1、反思: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改进实验的建议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总结: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应用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物理实验的感悟和理解,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一、引言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物理规律、培养物理思维的有效途径。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第一章:力与运动1、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力的单位是牛顿(N),一个普通的成年人的体重约等于质量是700N。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二力平衡: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表面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第二章:压强与浮力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2、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其定义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浮力:浮力是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托的力。
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4、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条件取决于浮力和重力的大小关系。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会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会悬浮;当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会下沉。
第三章:光学与声学1、光的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在透明介质中传播。
光沿直线传播,当光线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反射和衍射等现象。
2、光的反射:当光线遇到介质分界面时,会有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介质中,这就是光的反射。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光的折射。
4、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等介质传播。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温度和密度有关。
5、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响度是声音的强弱,音色是声音的品质。
第四章:热学与电磁学1、温度与热传递: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传递是物体之间热量的转移。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2、物体的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称为物体的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复习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
[力的感性认识:手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
]5.力的三要素是指: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6.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力的图示则要有标度。
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2.弹力产生的条件:发生弹性形变。
3.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身长和他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三、重力1.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2.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
3.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平面是否水平。
3.重力计算公式: G=mg ,(g= 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四、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滑动摩擦力作用点在物体间的接触面上,一般把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上。
3.摩擦力类型: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0.3科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在水平桌面上有一个盛有水的容器,木块用细线系住没 入水中,如图甲所示。将细线剪断,木块最终漂浮在水 面上,且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中,木块受到水的浮力之比是5∶3 B.甲、乙两图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大小相等 C.甲图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浮力之比是 2∶ 5 D.甲图中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于乙图中容器对水平 桌面的压力
2、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_______ 有关 。
3、物体所受浮力跟液体的密度?
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浸入液体的密度有关 _______
结论:
4、相同体积的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的密度?
铝块
铜块
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跟物体的密度_______ 无关。
探究归纳:
需知: G排 或 m排 杯中液满时:m排=m溢
3、公式法: F浮=ρ
液gV排
浸没:V排 = V物 部分浸入:V排 =V浸入< V物
需明确:浸入状态
确定 V排
4、压力差法: F浮=F向上- F向下
• 判断 1、物体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 2、物体的重力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 ) 3、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排开液体的密度有关 ( √ ) × 4、密度大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反而小。( ) 5、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它的运动状态有关 ( ) × 6、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 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 )
m排 g = G排 =G杯液- G杯
算2量
① G物 ③ F示 ④ G杯液 ② G杯
测量顺序
测4量
2000多年以前,在古希腊著名的城堡叙拉古,曾经发生了一件 课外知识、阿基米德的故事 几乎轰动全城的趣事。一天早上,一个赤身裸体的男子,全身湿淋 淋的,奔跑在热闹的叙拉古大街上,他边跑边欣喜若狂地高喊着: “攸勒加!攸勒加!”(“攸勒加”是希腊语,意思是“找到了”)街 上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疯子呢。 这个男子,就是世界科技史上有 显赫地位的古希腊最杰出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是什么事情使得 阿基米德如此兴奋呢?事情原来是这样的: 叙拉古国王希罗二世,叫工匠做一顶纯金的王冠。这顶王冠工 艺精致,重量也与所给的黄金相等,但是国王凭着一些迹象,怀疑 工匠在王冠中掺了银子,于是,国王召见了他的顾问——阿基米德, 要求他在不损坏王冠的前提下查明真相。阿基米德接受任务之后, 冥思苦想,吃不香,睡不安,眼看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他真要急疯 了。这天阿基米德去浴室洗澡。澡盆里放满了水,他跳了进去,只 见水溢出了盆外。这时,他感到身子入水越深,溢出的水越多,身 子也感到越轻,直到他整个身子浸入水中,水才不再溢出来。这时, 他的想像力被激发了,一个科学家的灵感突然出现了!他终于悟出 了一个科学的原理。此刻的阿基米德已经完全进入到科学的王国中 去了,完全忘记了自己正在洗澡,这才发生了他裸体在大街上奔跑
八下物理实验知识点汇总
实验一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弹簧测力计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实验二探究“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1.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弹簧测力计2.由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结论是:物体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实验三探究“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实验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下滑,是为了让小车在这些物体表面开始运动的初速度(或速度)相同。
2.分析可知,水平表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的距离越远。
3.根据这个实验推理:若水平物体表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任何阻力作用),那么小车将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能不能达到目的?能4.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叫理想实验法(或“实验推理法”),如果只写一个不写“控制变量法”。
实验四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甲乙丙1.三幅图丙优于乙,乙优于甲。
2.图甲是研究二力平衡的实验装置,此时木块保持静止。
若在右盘中再加入一个较小的砝码,理应向右运动,但实际操作时小车往往仍保持静止。
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块与桌面之间存在摩擦力。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请你对该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将木块换成小车,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图丙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4.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中的两个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
5.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丙所示情况下,应进行的操作是:将小卡片剪断,观察现象。
6.丙实验优于甲实验,主要原因是减小摩擦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乙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转动。
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
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参考答案一、力的作用效果1.⑴①⑵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同一根弹簧,观察比较弹簧伸长情况⑶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
二、弹簧测力计1. ⑴制作弹簧测力计⑵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⑶2.62. ⑴①正比②大⑵ B A ⑶用相同的拉力,拉材料、粗细相同,原长不同的弹簧,观察比较弹簧的伸长是否相同。
3. ⑴刻度尺⑵①4.5 ② 1.8 ③ 1、2 ④小明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越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4. 略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 ⑴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⑵同一地点,重力与质量比值一定。
①武汉上海广州莫斯科②地理纬度的不同四、二力平衡1. ⑴不考虑⑵旋转⑶小卡片受重力或绳子与滑轮之间有摩擦力2. ⑴小车受摩擦力较小⑵改变力的方向钩码个数⑶在同一条直线上3. ⑴小车⑵大小⑶同一条直线⑷ a 受到摩擦力较小4. ⑴相反钩码个数⑵不能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上⑶将卡片竖直分为两部分⑷ A五、探究摩擦力1. ⑴长⑵非平衡力⑶弹簧测力计2. ⑴二力平衡⑵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没有控制变量)⑶⑷压力相同是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 ⑴匀速 前进距离 ⑵ 控制变量法 ⑶ 压力大小4. ⑴ 水平匀速拉动木块 ⑵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⑷ 先后将木块平放、侧放,分别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进行比较。
5. ⑴ 水平 匀速直线 ⑵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2.2 (4)压力 压力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六、牛顿第一定律1.(1)支持 重 (2)同一高度(3)越小 越长 (4)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1)相同 (2)木板 摩擦 (3)推理概括3. 惯性 左 右 2.6七、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1.(1)相同压力时,海绵弹性形变明显(2)海绵凹陷程度 (3)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强越大(4)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越大2.( 1)受力面积 (2)压力大小 (3)小桌在沙子中陷入的深浅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4)不正确 由于接触的材料的硬度不同,相同压力作用效果,凹陷程度却不同。
教科版八年级下学期物理 期末复习专题四 实验探究题专题
教科版八下物理期末复习专题四实验探究题专题1.在“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 测量物体重力前,除了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外,还应将弹簧测力计在方向调零。
(2) 测量物体重力时,应将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并让它处于状态,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拉力大小)就等于物体的重力。
(3) 实验小组的同学测量出了不同质量钩码所受重力的多组数据。
其中一次测量时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N。
(4) 实验小组的小虹同学提出:“还可以测量钩码以外的其它物体的质量和重力,将这些数据与钩码的数据放到一起来寻找规律。
”而同组的小宇同学不赞同,他认为“必须全部用钩码的重力与质量的数据来寻找规律”。
你认为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 此实验是根据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 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3) 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的实验情景。
(1) 让小车三次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处,沿斜面从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相同。
(2) 水平面越光滑,运动小车受到的阻力越,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距离越远。
(3) 进一步推理,如果水平面足够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它将运动下去。
4.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 实验时,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等重的砝码,这时木块保持静止,说明一对平衡力的;但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若向左盘和右盘同时放入不等重的砝码时木块仍然保持静止状态,则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2) 现保持F1与F2相等,将木块换成小车,然后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
八年级下册物理实验必考知识点
八下物理实验必考知识点一、探究二力平衡实验1、在探究究二力平衡问题时,什么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答:摩擦力2、你认为右图哪个实验更合理?答:甲,应为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对实验效果影响大。
3、如何判断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答:当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都可以判定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实验中如何改变拉力的大小?答:通过改变砝码的个数,来改变对小车的拉力大小.5、定滑轮有什么作用:答:改变拉力的方向6、如何探究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答:将纸板从中间剪开,观察纸板是否还处于平衡状态。
7、如何探究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答:把纸板转动一个角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8、实验结论: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方向、共线。
9、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10、选择静止状态的原因:匀速运动状态不好控制11、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偶然性。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⑴测量原理:二力平衡⑵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4)转换法应用:通过拉力的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5)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拉力大小等无关。
三、探究力与运动关系实验:(牛顿第一定律)1、此实验让应让下车怎么滑下来?目的是什么?答: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来;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2、通过什么知道阻力越小,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答:小车运动的距离,阻力越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物体运动减小的越慢。
3、这个实验斜面有何作用?答:使小车滑下的速度相同。
4、实验结论: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物体不受阻力,他将保持运动直线运动,并一直运动下去。
2022-2023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4个重要实验重点突破
八下物理14个重要实验重点突破实验一: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1.测摩擦力的方法:拉力方向水平,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利用二力平衡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
3.研究滑动摩擦力和压力关系,选择甲乙;结论:粗糙程度不变,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4.研究滑动摩擦力和粗糙程度关系,选择甲丙;结论:压力不变,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观察甲丁两图,滑动摩擦力与物体接触面积无关。
思考:将木块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半后,测得滑动摩擦力变为原来一半。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随接触面积的减小而减小。
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大小不变。
6.拉木块装置缺点:不容易控制木块匀速直线运动。
7.装置改进:将弹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不平地面向右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所受摩擦力大小。
①分析:木块相对于地面静止;木块受滑动摩擦力,相对木板向左运动,木块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右;改变拉动速度,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
②优点:不需要匀速拉动,测力计示数稳定。
实验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设计①控制变量法: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是:小车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通过改变水平面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大小。
②转换法:通过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得到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③科学推理法: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
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出结论。
2.实验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距离越远。
3.实验结论: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进一步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则小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5.实验反思:在水平面运动,是为了让G和F支平衡,避免G的影响,只探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实验三:探究二力平衡条件1.实验装置①实验中定滑轮的作用:改变力的方向。
②将木块更换为小车: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③选择轻质卡片的目的:减小卡片重力对实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实验探究复习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一、重力、弹力与摩擦力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2.探究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4.二力平衡条件5.牛顿第一定律二、压强、浮力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压强)2.探究液体压强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探究气体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4、大气压强的测量5.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6.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三、简单机械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2.探究滑轮、滑轮组用力情况与各自特点3.轮轴与斜面四、功和机械能1.滑轮组机械效率2.斜面机械效率3.探究动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一、力的作用效果1、小强在学习力的相关知识中,对“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猜想: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②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③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④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间相互作用的面积有关。
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进行探究。
要求写出实验探究的步骤和分析与结论。
(1)你选择的猜想是 。
(填写序号) (2)实验探究步骤: .(3)分析与结论: . 二、弹簧测力计(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小华作出了如下三个图象,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011重庆,第16题第(4)题)下图是量筒的测量情形,图l4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
图143.(2011江苏无锡,第32题)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下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表一表二(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条件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它所受的拉力成 ;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 (选壤“大"或“小”)。
(2)如图所示的A 、B 两弹簧测力汁分别使用了甲、乙两弹簧,它们的外壳相同,刻度线分布情况相同.则量程较大的是 (选填“A ”或“B”下同)测力计,精度较高的是 测力计.(3)经实验探究发现:在拉力相通的情况下,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的材料、粗细、原长(弹簧不受外力时的长度)等均有关系,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证实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弹簧原长有关 。
4.(2011山东济宁,第Ⅱ卷第11题)在“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见图5)。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图5(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若干个相同的钩码、铁架台和细线外,还需要的器材是(2) 1.5 ①没有挂钩码时,橡皮筋的长度L 0= cm ②请将表格中第3③要判断小丽的猜想是否正确,应对表格中的哪两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答:应对 (选填序号)④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认为实验能初步验证谁的猜想是正确的?答: 。
你是如何分析数据并做出此判断的?请简要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5、(3分)如图17所示,把小球从O 点沿水平滑杆拉到A 点.放开后小球在D 点两侧来回振动。
对小球振动的快慢,小星提出了如下猜想:A .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被拉离O 点的距离x 有关:B .小球振动的快慢与它的质量m 有关。
(1)现有固定支架、弹簧、质量不同的小球、天平、刻度尺等器材。
为完成本实验,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三、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1、某同学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两个测量工具是:(2)分析表中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 2、下表4是小英同学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时得到的实验数据。
⑴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
⑵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是: 。
⑶在通常情况下,我们认为g 为9.8N /kg ,但经过科学家的精确测量,发现在不同的地理位置g 值存在着微小差异。
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 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①g 值相同的城市是 ;g 值差异最大的城市是 。
②猜想g 值变化的可能原因是四、二力平衡1.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 (答出一条即可). 2.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________的特点,并通过调整________来改变F 1和F 2的大小。
(3)保持F 1与F 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下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探究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来实现探究目的的。
如图所示是可供选择的两种探究方案。
(1)图a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小卡片,图b的探究方案中研究对象是;(2)小明选择了图a所示的探究方案。
他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就在两线端挂上钩码。
这是用于探究两个力的和对物体平衡的影响;(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
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4)两个探究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个方案的探究过程对实验结论的影响小一些?为什么?4.(2011四川成都,A卷第2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1) 实验装置如图17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F2的关系。
实验中,小车应该处于状态。
(2) 实验中,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车将_。
5、如图3的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对危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选填“能”或“不能”)平衡。
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予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小书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才料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小卡片容易扭转五、探究摩擦力1.右图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过程.(1)根据图中情景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假设,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B.①②③④都是实验事实C.①②是实验事实,③④是实验推论D.①②③是实验事实,④是实验推论(2)每次让小车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记下小车最终停在水平面上的位置.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其中运动的小车在木板上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选填“平衡力”、“非平衡力”或“不受力”).(3)若用木块代替小车再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需要添加的器材是长方体木块、钩码和.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19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19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同学们不难发现:(1)当要研究的物理量不易直接测量时,都要想办法把它们的大小间接表示出来。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7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时,必须让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通过读取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可间接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又如,在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中(如图18所示),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的大小可通过小车表现出来。
(2)当要研究某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一般要采用法。
例如:在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关系,就要多次改变,同时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
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20所示.图20(1)实验操作的关键是什么?(2)由甲、乙两图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小明又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接触面积有关.请你利用图中已有的器材,设计探究方案验证小明的猜想.。
5、用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图5(1)让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沿水平运动,是为了使小车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和力相平衡,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小车运动的距离。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保持.6、如图7所示是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
图中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方向做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