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汇报
合川区委宣传部
2018年4月2日
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区委宣传部牵头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承担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工作,现汇报如下:
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区委宣传部成立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课题组,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承担调研任务,组织召开了3次调研工作会议,本着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精准施策的原则,讨论制定了调研提纲。先后去到太和镇晒经村、渭沱镇白湾村、古楼镇摇金村和南津街街道白鹿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村委班子座谈会、村民院坝会、宣传委员座谈会和部分文化管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5次,个别访谈21人次。调研组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用、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村民的需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民俗文化宗族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与文化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16个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找准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乡村文化设施配置滞后,“建、管、用”体系不完善。一是现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严重,有的选址不当,作用发挥较差。个别镇文化站被社会服务中心占用;有的镇文化站挂有标识牌及活动室标识,但房间被挪作他用;有的文化站位置远离群众居住集中区,有的建在政府大楼内,开放效果不佳,利用率较差。二是大量文化阵地闲置,设施设备缺乏。很多村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电子阅览室电脑被机关干部挪用,有电脑但未联网等。特别是村农家书屋,缺少专门人员指导阅读,作用发挥较差。三是村民需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村民希望能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二)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喜欢的“广播”通响率太低。由于农村普遍为留守老人、妇女或儿童,加上农村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般业余时间都只是在家看电视。加上居住分散,乡村电影放映不再受欢迎,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十来人观看。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喜欢听广播的村民占到留守村民的87%以上。而我区“村村响”普遍存在“故障高、成本高、维护难”等突出问题。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村村响”能运行喇叭只有2101组(2010年建设系统配备镇街前端喇叭30个,终端喇叭3567组),通响率下降到55%左右,其中狮滩镇、渭沱镇通响率为0,土场、大石、盐井、
官渡等4个镇街通响率均在20%以下,远远无法满足村民对于“村村响”的现实需要。村民笑称:以前的“大喇叭”变成了“大哑巴”。
(三)乡村文化活动较少,村民精神生活比较空虚,信教现象突出。一是村民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较少。区文化委、区文联等部门每年均有组织150余场“送文化”“送文艺”下乡活动,但村民主要还是只停留在“好看”“好笑”的感官认知上,少有从思想上和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有组织的村民参与性文化活动太少,有的村多年来未组织过村民参与的文化活动。太和、渭沱、双槐、土场等镇街在今年春节组织开展的百姓春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村民自编自演,自主参与,很受村民喜欢。二是乡村宗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突出。由于留守村民老人居多,生活较为孤寂,精神缺少寄托,普遍都有信教信佛行为。乡村宗教场所专人管理较少,多为信徒自发组织管理,还不够规范。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全区不完全统计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有253处(其中:佛教200处,道教7处,基督教46处),信教行为还需要正确引导。
(四)“村规民约”成为摆设,移风易俗缺少强有力的约束引导。一是现有“村规民约”缺乏民意基础。调研发现“村规民约”虽然覆盖了全区村社,但普遍只是为迎检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短时间内布置完成,多数由镇街或区文明办
印发的模板制成,没有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二是语言不接地气字数太多记不住。有的“村规民约”内容基本上就是政治语言的生搬硬套,不易记诵,字数动辄百字以上,当地老年人因受教育程度限制,字都认不完,更别说记住,故而效果不佳。三是“村规民约”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机制。村级组织没有人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也缺乏有效制约手段。但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移风易俗内心是非常支持的。比如,有村民反映的“宴请礼金”问题,有人一年送出礼金达六万元,有的春节期间一天要喝九台酒。当调研人员提出如果由村里规定一个限额,大家共同遵守的时候,参加座谈的村民支持率达100%。四是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积极性不高。我区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共116个,占村镇总数的33.6%,离十三五规划末期的目标任务55%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文明村创建更是缺乏积极性。主要原因一是文明村镇检查标准较高,有30项指标和13项一票否决情况,存在畏难情绪;二是部分镇街财政紧张,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重视,创建没有经费支撑。
(五)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对乡村文化建设指导业务能力较差。一是镇街文化编制挤占、人员挪用情况普遍。很多镇街文化中心干部混岗、兼职现象突出,主业变副业。有的文化中心主任担任经发办主任、综治办主任、安监办主任,有的由领导的驾驶员兼任,为的是享受待遇。二是基层
文化干部专业技术性不强,业务不精。虽然出台了区县、乡镇两级购买服务、调剂等方式配备文化体育志愿者,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的相关政策,但限于财力,落实并不好。镇街现有的文化专干大多是80年代招录的,普遍在50多岁,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加上混岗兼职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我区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不强,业务不熟不精,影响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三是民间文化能人缺乏。由于民间艺人经济收入不高,他们也不愿意以此为生。如双凤舞狮、二郎高跷、双槐善书等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原有表演者逐渐年迈,一些颇有看点、技术难度较大的表演形式已无法展示。非遗传承仍然较为困难。同时,村民喜欢参与的坝坝舞、腰鼓队等文艺活动也缺少“领头羊”。
三、工作建议和下一步打算
(一)加强乡村文化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一是增加乡村文化工作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和占比,将乡村文化工作项目量化细化,加大对挤占挪用文化事业经费、人员及馆舍面积的考核扣分。关注文化干部的成长,在职级待遇上面给予必要倾斜。二是加大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夯实乡村文化发展基础。在财政配套文化建设经费基础上,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投入公益文化事业,参与乡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