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对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本次调研深入农村基层,就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分析。

以下是本次调研的报告。

一、乡风文明建设现状1.乡村风貌整体改善:经过多年的发展,许多农村地区的风貌得到了一定的整治和改善,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2.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农村地区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组织了各类文化活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3.农村社区承担更多的社会服务功能: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社区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提供的各类社会服务更加丰富,满足了农民的基本需求。

二、存在的问题1.水平不平衡:乡风文明建设的效果因地区、地点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一些地方的乡村风貌整治并不理想,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参差不齐。

2.传统文化衰败:许多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丧失,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度较低,传统村风文明建设遭到一定的阻碍。

3.社会服务水平有待提高:一些农村社区的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社区服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三、对策建议1.强化乡村风貌整治:加大对乡村风貌整治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村的美观程度。

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面貌的改善。

2.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推动农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和学习,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到乡风文明建设中。

3.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品质和服务能力。

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服务意识和素质。

4.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倡导文明礼仪和个人道德的养成。

5.营造良好的乡风社风:加强对传统美德的培养和弘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营造良好的乡风社风,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推进乡风文明的调研报告

推进乡风文明的调研报告

推进乡风文明的调研报告推进乡风文明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重要载体。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当前乡村风气和文明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1.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方式,调查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和评价。

2. 实地观察:通过实地走访乡村,观察乡风文明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

3. 参观学习:参观其他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案例,学习经验和做法。

三、调研结果1. 调研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村民意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具体如何推进存在一定困惑。

2. 在乡村实地观察中发现,一些乡村存在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村民互相之间的素质和礼貌也有待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1. 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具体的认知和了解,普遍缺乏相关的培训和宣传。

2. 乡村管理与监督不到位,对乱堆乱放、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缺乏有效的整治措施。

3. 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引导村民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

五、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

可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村民了解乡风文明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加强乡村管理与监督,对违反文明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

建立村规民约,加强村级管理组织建设,提升村民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感。

3. 建立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可通过评选文明村民、组织文艺表演等方式,激励村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学习,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的乡风文明建设经验,推动自身乡村的发展。

六、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与监督、建立激励机制,并与其他地区交流学习,才能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乡村的繁荣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和谐动力。

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

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

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

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着成效。

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报告针对某地区的乡村进行了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通过实地访问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了该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虽然该地区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

一、引言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某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为深入推进农村社会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访问:调研团队深入该地区的多个乡村,与农民代表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2. 问卷调查:在该地区的多个乡村分发问卷,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 乡风文明建设成就:调研发现,该地区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

乡村环境整洁有序,农民素质和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明礼仪意识明显增强。

农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乡风淳朴友善、邻里关系融洽。

2. 存在的问题:然而,调研还发现该地区仍存在以下问题:a. 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不少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b. 一些农村居民在道德模范的培养上存在缺失,孝道观念和家庭伦理问题引起关注。

c. 部分乡村存在游客管理混乱、村民骂骂咧咧等不文明现象。

四、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组织文明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孝道观念。

2. 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和权益。

3. 加强监管执法:加大对不文明行为的执法力度,对违反规定者进行惩罚,形成有效的震慑效果。

4. 强化组织引领:充分发挥村干部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引导乡村文明进步。

五、结论本次调研显示,乡风文明建设在某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文明行为和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监管执法和强化组织引领,以推动农村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二、调研方法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共调查了1000名农村居民,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教育程度的群体。

同时,我们还到了20个乡镇进行实地走访,深入了解当地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

三、调研结果1.乡风文明建设的亮点a.乡村干部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肯定,认为他们勤勉尽责,为农村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b.农村居民参与农业技术培训和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较高,他们对于学习新知识和文化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c.农村道德风尚的改善,农民家风家训意识的增强,农村社会风气有所改变。

2.存在的问题a.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对于一些新的观念和价值取向接受能力较差;b.部分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乡村势力和封建迷信现象,影响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推进;c.农村道德水平不高,存在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等。

3.解决方案a.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修建更多的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场所,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b.加强对乡村势力和封建迷信的监督管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依法打击违法行为;c.加强道德教育,开展农村文明礼仪宣传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四、结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制定相应政策和提倡文明礼仪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五、建议1.加大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和参与度;2.建立健全农村道德监督机制,对不文明行为给予必要的批评和惩罚;3.提高农村文化设施水平,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4.支持农村居民创新创业,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M].人民出版社,2024年。

[2]张世东,李鑫.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及对策[J].江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

乡风文明建设不足的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不足的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不足的调研报告一、引言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农民的精神文明素质提升。

然而,经过对某地乡村进行调研后发现,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 道德观念淡薄:部分农民的道德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重视,出现了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

2. 社会秩序混乱:一些乡村地区的社会秩序相对混乱,存在违法乱纪、邻里纠纷等问题,缺乏有效的社会管理和调解机制。

3. 教育资源不足:一些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简陋,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了农民子女的教育水平和素质提升。

4. 文化活动匮乏: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缺乏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形式,限制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问题分析1. 道德观念淡薄的原因:一方面,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对道德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原因之一,一些不良行为的存在对农民的道德观念产生了负面影响。

2. 社会秩序混乱的原因:乡村地区的社会管理机制相对薄弱,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执行和社会调解机构,导致一些纠纷得不到妥善解决,进而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3. 教育资源不足的原因: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的匮乏,学校条件差,教师队伍不稳定,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4. 文化活动匮乏的原因: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相对较少,一方面是由于文化设施的缺乏,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和参与意识不足。

四、解决对策1. 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道德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文明意识,通过开展道德讲座、宣传教育等形式,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加强乡村地区的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执行和社会调解机构,加强对社会秩序的管理和维护,及时解决纠纷,维护社会稳定。

某区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某区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

某区乡风文明建设情况专题调研报告一、引言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为了了解某区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设方案,特进行专题调研,以便更好地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进程。

二、背景某区地处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发达,然而,由于长期封闭相对自给自足的经济闭塞,该区乡风文明建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邻里关系淡漠,整体素质较低等。

因此,开展乡风文明建设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调研目的和方法1. 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全面了解某区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查找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提升居民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 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通过制定调查问卷,了解广大居民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认知、参与度和意见建议。

(2)访谈:选取了该区居民代表、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乡村干部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其对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认识和期望。

(3)实地观察:对该区的居民生活环境、社区文化活动以及乡村风貌等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

四、调研结果分析1. 居民意识的不足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仍较浅,缺乏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和参与度。

2. 社区文化活动的欠缺该区社区文化活动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和深度。

居民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有待提高。

3. 邻里关系的淡漠调研结果显示,部分地区的邻里关系较为淡漠,缺乏互相帮助和理解,社区凝聚力不够。

五、对策建议1. 提高居民的乡风文明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2. 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增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种类和质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创造更加多元化、丰富化的社区文化氛围。

3. 加强邻里关系建设组织邻里活动,提升居民的互动交流能力,增进邻里关系,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六、总结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某区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

乡风文明 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 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调研报告乡风文明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是乡村社会风气的具体体现,而乡村文明则是农村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乡风文明的状况备受关注,因此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并分析当前乡风文明的现状,探讨如何提升乡村文明水平。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1. 调研内容:本次调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社区意识与公德心、农村道德风尚、邻里关系与社会互助、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2. 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以乡村居民为调查对象,设计了涵盖调研内容的问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调查。

(2)深入访谈:通过与乡村居民的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对乡风文明的看法和体会。

3. 调研过程:本次调研历时一周,共实施了100份问卷调查和20次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社区意识与公德心乡村居民对于社区意识和公德心的重视程度较高,大部分居民表示愿意为社区做贡献。

然而,仍有一部分人对于自己的权益意识较为淡薄,平时不愿意参与社区的公共事务。

2. 农村道德风尚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乡村居民遵循着传统的道德准则,尊重长辈、关心弱势群体等。

然而,也有一些人存在道德观念模糊、利益观念过重等问题,导致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出现。

3. 邻里关系与社会互助乡村居民之间的邻里关系较为密切,相互之间有着良好的互助关系,且乡村居民普遍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

然而,也有一些地区存在着邻里之间相互疏远、社会互助意识不够等问题。

4.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乡村居民普遍认同传统文化的价值,对于文化传承尽心尽力。

但是,也有一些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传承缺乏兴趣,以及乡村文化创新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平衡问题。

综合分析以上调研结果,乡风文明整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基本状况。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居民间的公德心不够坚定、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存在以及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衡问题。

四、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建议1. 加强社区教育,提升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公德心。

2. 加强道德教育,传授传统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有效促进乡风文明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_范文模板及概述

有效促进乡风文明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_范文模板及概述

有效促进乡风文明的做法写一份调研报告范文模板及概述1. 引言1.1 概述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乡风文明作为一种地方文化传承和社会行为规范,对于保持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推动农村形象与旅游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乡风不正、礼貌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乡风文明的发展。

本调研报告旨在探讨有效促进乡风文明的做法,并通过分析现状和成功案例来总结经验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报告的撰写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1.2 文章结构本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对整个文章的内容进行概述和介绍;第二部分则探讨了乡风文明促进的重要性,并从社会稳定、民族凝聚力以及农村形象与旅游业发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三部分对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包括社会经济背景、政府和公共组织角色与策略以及公民个体责任意识等;第四部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并总结成功经验,包括村民自治组织推动婚丧嫁娶仪式规范化管理、农村小学品德培训活动以及青年志愿者团队在农村社区开展文化传承活动等;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本报告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乡风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1.3 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有效促进做法。

通过对现状问题的剖析和成功案例的分析,希望能够总结出一些可行的方法和经验,为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同时,通过对乡风文明促进的重要性进行探讨,意在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行动,在整个社会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稳定的氛围中共同努力。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和发布,希望能够为相关政府机构、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启示,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并取得实质性成果。

2. 乡风文明促进的重要性2.1 乡风文明对社会稳定发展的影响乡风文明是指农村地区形成的广泛共识和良好行为规范,体现了农民群众的道德观念、社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一些地区的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范围包括XX地区的农村乡村。

共发放问卷100份,其中有效回收率为90%。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文明乡风建设现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给予肯定,认为其对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也有少数居民表示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不够重视。

同时,实地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农村地区的传统乡风仍然存在,包括互助、勤劳、朴实等传统美德仍然深植于居民心中。

2.存在的问题调研结果发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一些地区存在宣传不到位的问题,居民对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较低。

二是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不文明现象,例如乡村市场的乱摆乱卖、乱乱扔垃圾等问题较多。

三是一些传统的乡风特色逐渐消失,居民的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等传统美德有所减弱。

3.建设农村乡风的措施针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的意识。

可以通过制作宣传片、举办文明乡村示范活动等方式,加强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

二是加强对农村地区的管理,严格执法,加大对乱摆乱卖、乱扔垃圾等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

三是重振传统乡风,可以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开展礼仪教育等途径,加强对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扬。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了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形成良好的乡风文化,才能推动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抓紧时间,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改进与提高。

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调研报告乡风文明建设专项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不仅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也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在XXX县农村委员会的指导下,我院组织了一支调研团队,对该县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2. 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3. 对乡风文明建设的示范村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1.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乡村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较为普遍,有近八成的人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对农村发展至关重要;2. 走访调研发现,该县在乡风文明建设方面执行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强村规民约的宣传和推广,加强农村道德建设等;3. 实地考察中发现,示范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村民思想觉悟提高,村容村貌整洁美观,邻里关系和谐融洽。

四、调研发现1. 尽管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有部分村庄对乡风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村民道德观念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存在;2. 乡风文明建设需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宣传方式和手段上,要更加贴近村民的需求和实际,提高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 需要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素质,引导他们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表率和引领者。

五、建议1. 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推广乡风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村庄的先进事迹;2. 鼓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发挥他们在宣传、服务、监督等方面的作用;3. 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做好群众工作,引领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的推进。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该县的乡风文明建设情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同时,我们也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相信在相关部门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乡风文明建设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和软件基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乡风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但受小农思想和陈规陋习影响,群众生活方式、文明意识、道德风尚、卫生习惯等与新时代文明标准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仍存在一些短板硬伤,亟待重视提升。

一、存在问题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一些基层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重经济发展、轻乡风文明建设,重面子、轻里子”的思想,把乡风文明看做小任务、软指标,认为其难度大、见效慢,在实际工作推动上缺乏有力抓手和有效载体,没有真正把文明风气传导在群众心中,未形成广泛发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局面。

有的农村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对大操大办、高价彩礼等社会不正之风纵容漠视、习以为常,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够。

二是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近年来,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就业,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现象严重,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没有太多能力和精力关注乡风文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缺乏主力军。

乡镇政府在举办民风民俗和文化活动时,调动农民积极性不够充分,群众主体作用被弱化,久而久之群众反而觉得乡风文明建设是政府的事,自己倒成了局外人。

德治文化氛围不浓厚,星级文明户、身边好人、道德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不够广泛深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未形成以点带面的有效辐射。

三是文化服务供给相对匮乏。

近年来乡村文化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虽已实现全覆盖,但建设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乡村受经济条件制约,硬件建设投入少,村文化室只是挂了牌,没有活动器材和设备;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功能不全,村级文化场所缺乏专职管理人员,爱心超市、农家书屋等大部分时间处于锁闭状态,现有文化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

农村文化活动载体不够丰富,工作开展大多停留在传统宣传模式上,贴近农村实际、寓教于乐、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载体不足,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乡村的发展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本次调研对县农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本次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认识、存在的问题、具体案例以及解决对策等。

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深入了解了农村的实际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三、调研结果1.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通过对调研对象的走访和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大部分农村居民对文明行为有了一定的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按照一定的规范行事。

同时,在农民群众中,互助互爱、团结合作的精神逐渐增强,小康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2.存在的问题尽管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文明交往意识尚不够强烈,部分农民在社会交往中缺乏礼节和规范,存在一些恶习和陋习。

其次,一些地方乡村未能切实解决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垃圾乱倒等不文明现象依然存在。

此外,一些地方存在农村文化缺失的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亟待解决。

3.典型案例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典型的乡风文明建设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研究,可以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对策。

例如,在村,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养和文化水平;村通过组织义务卫生清扫队,解决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村通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了乡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解决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对策,以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文明素养。

通过开展文化节庆活动、举办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

2.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通过组织义务清扫队和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使乡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关于文明乡风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明乡风的调研报告

关于文明乡风的调研报告文明乡风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乡风文明的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十二个文明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选取了某县的几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了解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实际情况。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了农村居民的文明乡风认知和积极参与情况,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

实地访谈则是选择了当地农村居民中的代表性人物进行深入访谈,得出一些定性的结论。

三、调研结果1. 文明乡风的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农村居民对文明乡风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但对于具体的内容和要求了解不多。

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文明乡风是指大家彼此关心、共同进步,并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序良俗的行为。

2. 文明乡风的积极参与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受访者表示积极参与到文明乡风建设中,主要是通过主动遵守规章制度、倡导和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来推动文明乡风的形成。

然而,也有约15%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如何积极参与到文明乡风建设中。

3. 文明乡风建设的亮点通过实地访谈了解到,某县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取得了一些亮点成绩。

首先是在宣传教育方面,该县通过成立文明乡风宣传小组和举办文明乡风示范村评比活动等举措,积极推动了农村居民对文明乡风的认知和参与。

其次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该县建立了文明乡风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激励和引导民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

再次是在志愿者服务方面,该县建立了一支庞大的文明乡风志愿者队伍,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开展。

四、存在问题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也了解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

首先是部分农村居民对文明乡风的认知不足,亟待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其次是制度建设还不健全,需要完善考评机制,更好地激励和引导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文明乡风建设中。

此外,还有一些农村居民表示参与意愿不强,需要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的调研调查报告宝塔村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2005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

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书记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一、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

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

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一)数量较少。

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

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

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

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

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

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

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

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

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

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6篇农村文化建设调查报告1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

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

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

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

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

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

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

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

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

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

村级除近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乡风文明调研报告如何写

乡风文明调研报告如何写

乡风文明调研报告如何写乡风文明调研报告一、引言(约100字)乡村是我国的基层社会单位,乡风文明是乡村社会发展的基础。

为了了解当前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探讨乡村乡风文明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调研目的和方法(约100字)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乡村乡风文明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善乡风文明的对策和建议。

调研方法主要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

三、调研结果(约500字)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首先,乡村乡风文明整体较好,居民普遍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其次,乡村存在一些文明问题,如废弃物乱堆乱放、公共场所卫生差等。

此外,乡村基础设施的薄弱也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

根据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也发现了乡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一些局限性问题。

首先,农村人口流动较为频繁,传统的乡风习俗难以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

其次,缺乏相关的宣传教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的出现。

四、问题分析(约200字)在分析乡村乡风文明问题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人口流动的问题使得乡风习俗无法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守护。

其次,乡村文化传承不足,缺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此外,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也限制了乡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五、解决方案和建议(约200字)为了改善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状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建立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加大对乡风文明的宣传和教育力度。

其次,注重乡村文化传承,鼓励以传统文化为基础的文化活动,增加农民的文化自信心。

此外,还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为乡风文明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结论(约100字)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次调研,我们看到了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能借鉴我们的建议,加大对乡风文明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乡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不断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调研汇报合川区委宣传部2018年4月2日按照区委统一部署,区委宣传部牵头推进乡村文化兴盛行动,承担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工作,现汇报如下:一、调研工作开展情况区委宣传部成立了乡风文明专题调研课题组,抽调了3名同志具体承担调研任务,组织召开了3次调研工作会议,本着找准问题、厘清原因、精准施策的原则,讨论制定了调研提纲。

先后去到太和镇晒经村、渭沱镇白湾村、古楼镇摇金村和南津街街道白鹿山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召开了村委班子座谈会、村民院坝会、宣传委员座谈会和部分文化管理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共5次,个别访谈21人次。

调研组围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管理和运用、乡村文化产品的供给和村民的需求、乡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乡村民俗文化宗族祠堂文化宗教文化、移风易俗与村规民约作用发挥、乡村文化能人与文化队伍建设等六个方面16个问题进行调研,着力找准乡村文化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二、乡村文化建设与乡风文明存在的突出问题(一)乡村文化设施配置滞后,“建、管、用”体系不完善。

一是现有文化阵地被挤占挪用严重,有的选址不当,作用发挥较差。

个别镇文化站被社会服务中心占用;有的镇文化站挂有标识牌及活动室标识,但房间被挪作他用;有的文化站位置远离群众居住集中区,有的建在政府大楼内,开放效果不佳,利用率较差。

二是大量文化阵地闲置,设施设备缺乏。

很多村图书阅览室书籍种类不齐、数量不够,村民喜欢的时政类、农技类图书更新较慢。

电子阅览室电脑被机关干部挪用,有电脑但未联网等。

特别是村农家书屋,缺少专门人员指导阅读,作用发挥较差。

三是村民需要的文化体育设施偏少。

村民希望能在人口较密集的院落安装简易文体健身设施。

(二)村民文化生活较为单一,喜欢的“广播”通响率太低。

由于农村普遍为留守老人、妇女或儿童,加上农村人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一般业余时间都只是在家看电视。

加上居住分散,乡村电影放映不再受欢迎,有时一场电影只有十来人观看。

但在访谈中了解到,喜欢听广播的村民占到留守村民的87%以上。

而我区“村村响”普遍存在“故障高、成本高、维护难”等突出问题。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全区“村村响”能运行喇叭只有2101组(2010年建设系统配备镇街前端喇叭30个,终端喇叭3567组),通响率下降到55%左右,其中狮滩镇、渭沱镇通响率为0,土场、大石、盐井、官渡等4个镇街通响率均在20%以下,远远无法满足村民对于“村村响”的现实需要。

村民笑称:以前的“大喇叭”变成了“大哑巴”。

(三)乡村文化活动较少,村民精神生活比较空虚,信教现象突出。

一是村民参与性的文化活动较少。

区文化委、区文联等部门每年均有组织150余场“送文化”“送文艺”下乡活动,但村民主要还是只停留在“好看”“好笑”的感官认知上,少有从思想上和文化素养上得到提升。

有组织的村民参与性文化活动太少,有的村多年来未组织过村民参与的文化活动。

太和、渭沱、双槐、土场等镇街在今年春节组织开展的百姓春晚、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让村民自编自演,自主参与,很受村民喜欢。

二是乡村宗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突出。

由于留守村民老人居多,生活较为孤寂,精神缺少寄托,普遍都有信教信佛行为。

乡村宗教场所专人管理较少,多为信徒自发组织管理,还不够规范。

非法宗教活动场所较多,全区不完全统计非法宗教活动场所有253处(其中:佛教200处,道教7处,基督教46处),信教行为还需要正确引导。

(四)“村规民约”成为摆设,移风易俗缺少强有力的约束引导。

一是现有“村规民约”缺乏民意基础。

调研发现“村规民约”虽然覆盖了全区村社,但普遍只是为迎检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短时间内布置完成,多数由镇街或区文明办印发的模板制成,没有征求当地群众的意见。

二是语言不接地气字数太多记不住。

有的“村规民约”内容基本上就是政治语言的生搬硬套,不易记诵,字数动辄百字以上,当地老年人因受教育程度限制,字都认不完,更别说记住,故而效果不佳。

三是“村规民约”缺乏有效监督执行机制。

村级组织没有人对“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对违反“村规民约”的村民也缺乏有效制约手段。

但在调研中发现,村民对移风易俗内心是非常支持的。

比如,有村民反映的“宴请礼金”问题,有人一年送出礼金达六万元,有的春节期间一天要喝九台酒。

当调研人员提出如果由村里规定一个限额,大家共同遵守的时候,参加座谈的村民支持率达100%。

四是文明家庭、文明村镇创建积极性不高。

我区区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共116个,占村镇总数的33.6%,离十三五规划末期的目标任务55%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文明村创建更是缺乏积极性。

主要原因一是文明村镇检查标准较高,有30项指标和13项一票否决情况,存在畏难情绪;二是部分镇街财政紧张,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重视,创建没有经费支撑。

(五)基层文化队伍力量薄弱,对乡村文化建设指导业务能力较差。

一是镇街文化编制挤占、人员挪用情况普遍。

很多镇街文化中心干部混岗、兼职现象突出,主业变副业。

有的文化中心主任担任经发办主任、综治办主任、安监办主任,有的由领导的驾驶员兼任,为的是享受待遇。

二是基层文化干部专业技术性不强,业务不精。

虽然出台了区县、乡镇两级购买服务、调剂等方式配备文化体育志愿者,解决人员不足问题的相关政策,但限于财力,落实并不好。

镇街现有的文化专干大多是80年代招录的,普遍在50多岁,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知识水平总体偏低,加上混岗兼职情况的普遍存在,导致目前我区文化干部专业技术不强,业务不熟不精,影响到乡村文化事业发展。

三是民间文化能人缺乏。

由于民间艺人经济收入不高,他们也不愿意以此为生。

如双凤舞狮、二郎高跷、双槐善书等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原有表演者逐渐年迈,一些颇有看点、技术难度较大的表演形式已无法展示。

非遗传承仍然较为困难。

同时,村民喜欢参与的坝坝舞、腰鼓队等文艺活动也缺少“领头羊”。

三、工作建议和下一步打算(一)加强乡村文化投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一是增加乡村文化工作在年度目标考核中的分值和占比,将乡村文化工作项目量化细化,加大对挤占挪用文化事业经费、人员及馆舍面积的考核扣分。

关注文化干部的成长,在职级待遇上面给予必要倾斜。

二是加大文化事业资金投入,夯实乡村文化发展基础。

在财政配套文化建设经费基础上,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鼓励社会各方积极投入公益文化事业,参与乡村文化阵地建设,通过村企共建、城乡共建等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材,为人口集中的村社院落加装公益文化设施。

三是充分运用好乡村教师、退休干部、村社区干部和乡贤人士,让他们在乡村文化辅导、设施管理、宣传教育和文艺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的良好机制。

(二)加强文化惠民的针对性工作,升级改造广播“村村响”数字化系统。

一是改革乡村电影放映模式。

定期在村活动室的固定电影放映点投放影片,内容选择上以贴近群众需求的生活片、农技知识片和时政宣传片为主。

二是把广播“村村响”数字化改造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学习周边兄弟区县先进做法,按照国家广播应急体系的最新建设要求,对全区广播系统数字化升级。

同时,在广播内容上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实际,进一步优化终端喇叭选址,探索冬夏时制播音,减少对周边村民的声音影响。

(三)增强乡村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一是注重关怀留守村民。

精神空虚匮乏是造成现阶段村民宗教信仰的直接原因,宗教的教化与慰籍成为部分村民获取存在与尊重的重要依托。

团委、妇联、民政、文化等部门要注重对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及儿童更多的关怀,充分发挥志愿者作用,结对帮扶,形成常态。

二是经常性组织开展村民容易参与的文化活动。

除各级各部门开展的“送文化”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调动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经常组织村民参与健康向上的坝坝舞、莲萧队、秧歌队等表演,组织农民运动会、乡村歌舞赛、村民故事会等文化活动。

三是抓好宣传引导。

积极发掘宗教倡导的“和、善”等积极因素,做好法律知识、反邪教等科普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介深入人心,在群众心中树立和传播“崇尚科学、反对迷行、抵制邪教”理念,为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是加强宗教活动管理。

规范宗教场所、宗教管理人员的管理,加强宗教管理专业人员的配备和培训。

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排查乡村宗教活动,建立相关举报制度与奖惩机制,坚决防止邪教势力在乡村蔓延。

(四)发挥村民自治的重要作用,增强“村规民约”的有效性。

一是村民集体商议制定大家认同的“村规民约”。

村两委牵头,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用村民自己的表达方式,把村民反对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都写进去。

二是组建村民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组织。

对当地红白喜事进行规范,形成村民认同的标准,既考虑乡里乡亲的感情表达,又切实减轻村民的负担。

三是发挥乡贤作用。

利用乡贤的引领作用,把村民的日常行为切切实实与村规民约结合起来,让村规民约在日常生活中看的见、摸得着,真正将村规民约落到实处,成为群众基层自治的重要方式之一。

四是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文明村镇创建的活力。

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契机,加大创建文明村镇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认同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一批文明院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提升干部群众的荣誉感;积极发挥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文明共建”,以城带乡,共同推进文明村镇创建。

(五)加强乡村文化能人培育和文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

文化部门制定专题培训计划,建立基层文化队伍常态提升培训制度,采取集中培训和基层指导相结合的办法,经常开展业务学习、培训、辅导、调演、交流等活动,提高基层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是建立激励机制。

为文化艺术人才脱颖而出建立更为合理的评价机制。

着力在镇街文化辅导员中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员,打通文化干部职级晋升通道,从根本上解决文化站工作人员职称低工资待遇低的问题,保证队伍人心稳定。

三是充分发掘民间艺人的带头作用。

以文化中心户建设为契机,将散布在民间的文化爱好者、文化特长者组织起来,探索建立“乡村文化联盟”,在节会、庆典等活动中为乡村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提供展示舞台,推动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下一步,我们将带领区级智库成员进一步深入二郎、清平等边远镇进行针对性调研,分析研究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具体原因,组织区广播网络公司、区文化委等单位到潼南等兄弟区县学习,指导村(社区)建设红白理事会试点,引导发展乡贤文化,开展“家风、家庭、家教”系列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培育文明乡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