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秋季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期末作业

合集下载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奥鹏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智力答:智力(英文: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尤其是在主流刊物中,当智力的定义与重要性是存在争论的问题时,研究者们通常能在就这些争议达成共识。

智力测验被经常用作确定人的智力。

这并不是无可争议的。

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对累积智能进行研究,这种智力来自于人们的协作。

计算机科学促进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这些研究旨在寻求如何使计算机以更加智能化的方式运算。

很多人也已经在致力于地外智能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研究。

2.暗适应答:从光亮处进入暗中,人眼对光的敏感度逐渐增加,约30分钟达到最大限度,称暗适应。

暗适应是视细胞基本功能——感光功能的反映。

在营养缺乏、眼底病变情况下,常有暗适应功能变化。

暗适应测定是眼功能检查的重要项目之一。

3.图式答: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schema)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pattern)或形态(form)发生,或在计算科学中的图式、模式识别以及系统(system),也涉及分形(Fractal)或拓朴几何学等。

图式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康德提出的,在康德的认识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术,一种技巧。

因此,在康德那里,图式是一种先验的范畴。

当代知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实验研究,赋予图式概念新的含义,成为他的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4.情景记忆答:情景记忆即以时间和空间为坐标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情景)的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记住过去某个时间、地点的特定事件。

对情景记忆的知觉又称自主意识。

情景记忆属于远事记忆范畴,它是人类最高级、成熟最晚的记忆系统,也是受老化影响最大的记忆系统,存在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

东北师大《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 作业答案

东北师大《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 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智力:智力是由思维、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构成的一般能力。

2.暗适应:暗适应是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

3.图式:图式是知识的心理组织形式。

4.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对个人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展的规律。

优点:使用范围大;简便易行;所得材料比较真实。

缺点:结果难以重复验证、精确分析;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受观察者主管影响(观察者效应、观察者偏差)。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研究。

优点:可揭示因果关系;可重复,可检验;数量化指标明确。

缺点:实验情境带有极大地人为性质,被试处于那样的环境中,又意识到自己正在接受检验,有可能干扰实验结果的客观性。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分为直接测验与间接测验(投射测验)两种。

测验法有三个基本要求:信度、效度、标准化。

(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有两种方式:问卷调查、晤谈法。

使用时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被试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优点:运用起来比较容易,收集数据比较快。

缺点:不够严谨;很难揭示因果关系;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

(5)个案法:对被试各方面或状况进行深入而详尽的了解,收集个体过去和现在的资料,经过分析推知其行为的原因。

优点:能够解释个体某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展、变化的原因,有助于研究者获得某种假设。

缺点:个体的研究结论难以推广到个体。

2. 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意识。

答:(1)意识是一种觉知。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学前儿童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学前儿童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安斯沃思等通过()研究法研究幼儿依恋。

A. 条件反射B. 习惯化C. 重学自省D. 陌生情境正确答案:D1. 诺韦—科利尔首创用()研究新生儿记忆和学习的方法。

A. 习惯法B. 操作性条件作用C. 条件作用D. 条件反射正确答案:B1. 下列关于1—3个月婴儿注意选择的主要规律与特点不包括A. 偏好简单的刺激物B. 偏好轮廓密度大的图形C. 偏好对称的刺激物多于不对称的刺激物D. 只注意形体外围向注意形体内部因素发展正确答案:A1. “视崖”实验研究表明2 个月的婴儿具有A. 大小知觉B. 方位知觉C. 时间知觉D. 深度知觉正确答案:D2. 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A. 发展B. 适应C. 控制D. 感觉正确答案:B2. ()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的主要标志,也是儿童可以接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标志。

A. 依恋B. 最近发展区C. 社会性微笑D. 思维正确答案:B2. ()是个体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

A. 婴儿期B. 幼儿早期C. 幼儿中期D. 幼儿晚期正确答案:A3. ()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关键一步和标志。

A. 主体我B. 客体我C. 镜象自我D. 自我意识正确答案:D3. 1 岁半~ 2 岁幼儿处于()。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婴儿开始按一定的目标或方向去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A. 手段与目的协调期B. 偶然发现期C. 有目的动作形成期D. 有目的发现期正确答案:D3. 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的心理特征系统。

A. 稳定B. 发展C. 分化D. 独特正确答案:A4. 物体轻轻地触及新生儿的脚掌时,他本能地竖起大脚趾,伸开小趾。

这样, 5 个脚趾形成扇形。

这是()反射。

A. 巴宾斯基反射B. 巴布金反射C. 抓握反射D. 怀抱反射正确答案:A4. 到()岁左右,大脑及其各部分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脑。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92871--东北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期末备考题库92871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C,外部的可控因素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正确答案:D(2)在阐述个体社会化和群体心理时,弗洛伊德运用的一个重要概念是A.依恋B,模仿C.认同D. 本能正确答案:C(3)()能够解释老人和儿童更容易获得人们的帮助A,社会交换理论B,互惠规范C,社会责任规范D.生物学理论正确答案:C(4)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出()的归因A.社会视角B,行为主体C,刺激客体D.情境正确答案:D(5)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A.内归因B.外归因C.稳定归因D,非稳定归因正确答案:B(6)关于服从行为最著名的实验是()A.谢里夫的研究B,阿希的实验C,柯瑞琪菲尔德的实验D.米勒格拉姆的实验正确答案:D(7)对儿童高度接纳和肯定,允许儿童自由表达思想和感情,但很少剔除控制和要求。

这种母属于哪种类型A.权威型B,专制型C.放纵型D,忽视型正确答案:C(8)对一个经常看武侠小说、电影的小孩来说,武林英雄们属于他想象中的()A,归属群体B,非正式群体C.参照群体D,松散群体正确答案:C(9)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以及对自己的知觉A,群体B,社会C.自然D.环境正确答案:A(10) 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句谚语说明了什么()A,社会惰化B,社会促进C,冒险迁移D.去个性化正确答案:D(11)我国社会心理学研究开始于什么时候()A.20世纪20年代B.20世纪3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A(12)霍桑试验说明了采取何种策略能够获得服从()A.实施奖惩B,给予关心C,提供榜样D.逐步提要求正确答案:B(1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心理现象B,社会心理现象C.社会认知D.心理发展正确答案:B(14)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他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这种现象叫()A.社会感染B.暗示C.优势反应4D,模仿正确答案:A(15)人们更倾向于帮助自己的亲人,这一现象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A,社会交换理论B,互惠规范C,社会责任规范D.生物学理论正确答案:D(16)京剧《赤桑镇》中的包拯,作为法官他要执法如山,要斩包冕,而作为包冕的长者,他又要保持叔侄的亲情,赦免侄子,在激烈的思想冲突之后,包拯还是选择了前者。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满分40分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过程影响,有些因素对解决问题起促进作用,有些则阻碍作用。

1、问题情景。

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解决问题就是在问题空间中进行搜索,以求通过搜索最后达到目标的既解决问题。

问题的最初情景称为初始状态,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的各种状态叫中间状态,目标就是目的状态。

所谓问题空间,就包括上述三种状态以及有关三种状态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还进一步分析被试解题的策略,循环子目标的策略。

问题情景是指个人所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差异。

一般地说,刺激模式与个人认知结构越接近,问题越容易解决。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赐予某种物体的倾向性称为功能固着,如盒子是装东西的,毛笔写字的等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即灵活运用功能变通,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3、背景知识。

解决问题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经验,只有依据有关的知识才能为问题的决绝确定方向、选择途径和方法。

一般来说,知识经验越多,解决问题越容易,但知识经验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充分条件。

4、个性特征。

气质、性格等差异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效率。

富有理想、意志坚强、情绪稳定、刻苦勤奋等优良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保持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也有利于问题解决。

5、酝酿效应:当一个人长期致力于某一问题解决而又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如果他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暂时停下来去做别的事情,几小时.几天或几周之后,他可能会忽然想到解决的办法这就是酝酿效应.酝酿效应也似乎与定势有关。

一个人开始考虑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成功,走到了一条不通的死胡同后,离开这种情境一会儿,人就能用另外的方式来进行探索,结果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

酝酿效应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使人们打破了以来不恰当的思路,从一个新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考试真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考试真题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考试真题第一篇: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综合考试真题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教育学原理部分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美育2、因材施教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10分)1.简述教育的基本职能。

三、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及其精神实质,并就我国在贯彻教育方针时出现的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2、试论述基础教育的奠基性价值及其实现途径。

教育心理学部分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5分,共10分)1、学习策略2、最近发展区二、论述题、(10分)1、试论述如何激发和维持学习动机。

中国教育史部分一、简述《学记》在教学论上的贡献。

(10分)二、试论述1922年壬戌学制的改革。

(20分)外国教育史部分一、简答题。

(10分)1.简述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的基本内容。

第二篇:2014教育综合真题2014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6分,共30分)1、语文2、副板书3、助读系统4、发展性评价5、理解性阅读二、简答题。

(每小题10分,共40分)1、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有哪些?2、语文教材编写的要求有哪些?3、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有哪些?4、作文讲评的要求有哪些?三、论述题。

(每小题20分,共80分)1、试论述语文阅读障碍的排除策略。

a2、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优势与不足。

3、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识字与写字单列为一个独立的版块,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4、试论述语文教学以言语训练为中心的必要性以及实现途径。

第三篇:教育综合真题一、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2、生活教育3、贝尔兰卡特制4、知识表征5、自我提高驱动力6、恩物二、简答题4道,每题10分1、教育的政治功能2、教育的基本目的的基本精神3、课程的多样性4、启发性教学原则三、论述题4道,每题20分1、试论孔子思想2、教育学原理的德育:论述德育过程是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3、述评韦纳的动机理论4、材料:教育无目的论。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心里学》答案

2014年东北师范大学春季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心里学》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学前儿童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绝对感受性答:绝对感受性是觉察出最小刺激的能力。

那种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要解决的问题,是确定从无感觉到感觉产生,例如从看不见到看见、从听不到到听到、从尝不出味道到尝出味道两者之间刺激强度的精确数值。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之间成反比关系:绝对感觉阈限的值越低,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反之亦然。

2.表象答: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在心理学中,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3.消退抑制答: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反复应用条件刺激而不予非条件刺激强化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抑制。

4.移情答:移情对应的英文单词为transference,来源于精神分析学说。

移情是精神分析的一个用语。

来访者的移情是指在以催眠疗法和自由联想法为主体的精神分析过程中,来访者对分析者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情感。

是来访者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会太多投射到咨询者身上的过程。

5.因变量答:因变量(dependent variable)函数中的专业名词,函数关系式中,某些特定的数会随另一个(或另几个)会变动的数的变动而变动,就称为因变量。

6.多动症答: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

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

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

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父婴交往的特点是什么?答:研究表明,父亲与婴儿接触、交往的时间明显少于母亲,但也有与母婴交往不同的地方。

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考试高分题库全集含答案

69096--东北师范大学实验心理学期末备考题库69096奥鹏期末考试题库合集单选题:(1)将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看做存在一个阀门或瓶颈,只选择少量信息通过这个瓶颈,该理论是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正确答案:A(2)X对应的两个分布上的纵线高度之比称为A.决策标准B.似然比C.感受性指数D.辨别力指数正确答案:B(3)恐怖反应的中枢在A.下丘脑B.边缘系统C.杏仁核D.网状结构正确答案:C(4)通过将示踪同位素注入人体,得到脑血流像的脑成像技术是A.正电子发射层锚记术(PET)B.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fMRI)C.事件相关电位(ERP)D.高分辨率脑磁图(MEG)正确答案:A(5)对令自己生气的人微笑,愤怒的情绪实际上也就消失了,会持这种看法的理论家是A.詹姆士-兰格B.坎农C.埃克曼D.冯特正确答案:A(6)通过捕捉头颅外表产生的微弱感应磁场来反映大脑内部神经活动的技术是A.正电子发射层锚记术(PET)B.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术(fMRI)C.事件相关电位(ERP)D.高分辨率脑磁图(MEG)正确答案:D(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叫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正确答案:B(8)将注意看成是心理资源,且认为心理资源是有限的理论是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正确答案:D(9)认为过滤器并非按照“全或无”的原则工作,而是按衰减方式进行的是哪种理论A.注意早期选择理论B.注意中期选择理论C.注意晚期选择理论D.注意资源限制理论正确答案:B(10)让被试的双耳同时分别听到两个分离的互相独立的声音,是以下哪种方法A.追随耳实验B.错觉性结合实验C.双耳分听D.注意分配实验正确答案:C(11)如在一个试验中,对红光信号灯按A键,对绿光信号灯按B键,对蓝光信号灯按C 键,对白光信号灯按D键,共四个刺激和四个对应的反应,那么记录到的反应时是。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二次在线作业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二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品德发展的()。

A. 内部矛盾B. 生物因素C. 内部矛盾D. 社会因素?正确答案:C2.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中对青少年个性影响最大的是()。

A. 兄弟姐妹B. 祖父祖母C. 父母D. 外公外婆?正确答案:C3. 心理咨询的对象是()。

A. 有心理疾病的人B. 有心理障碍的人C. 有精神疾病的人D. 有心理困惑或障碍的正常人?正确答案:D4. ()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之下所采取的各种行动。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D5. 在面临社会的各种竞争挑战时,往往易产生回避行为,不敢去面对问题,结果问题一直存在。

这些人属于()。

A. 潜在发泄类型B. 逃避退缩类型C. 寻求生理满足类型D. 负向转移类型?正确答案:B6. 下列不属于心理防御机制的是()。

A. 否认B. 内向C. 合理化D. 退化?正确答案:B7. ()就是压力源、压力反应和压力感三者形成的综合性心理状态。

A. 动力B. 外力C. 心理承受力D. 压力?正确答案:D8. 教室里张贴雷锋等人的画像和闻一多等富有教育意义的名言,并且利用班、队会的时间给学生讲名人的故事,教育作用十分独特。

这是青少年道德行为训练的()A. 文化传递法B. 价值澄清法C. 道德认知法D. 榜样法?正确答案:A9. ()是指人们利用各种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交换意见、传达思想、表达情愿和需要的多边交流过程。

A. 人际关系B. 人际交往C. 传达思想D. 语言沟通?正确答案:B10. ()是指性在寻求性满足的对象或满足性欲的方法与常人不同,并且违反当时的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

A. 性变态B. 性偏向C. 性罪错D. 性犯罪?正确答案:A11. 某个学生一向热爱集体、乐于助人、勤奋学习、团结同学,我们常认为这个学生具有良好的()A. 道德B. 品德C. 道德情感D. 道德动机?正确答案:B12. 当压力源给他时,他会立刻给予反击,其现象有顶嘴、吵架、打架、破坏公物、摔东西。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一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智力是人们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的核心是()。

A. 注意力B. 观察力C. 记忆力D. 思维力?正确答案:D2. 有一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 有意后注意B. 有意注意C. 无意注意D. 随意注意?正确答案:A3. 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最好采用()的方法。

A. 横向研究B. 观察法C. 实验法D. 纵向研究?正确答案:D4. ()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渴望参与成人角色,要求独立,得到尊重的体验和态度。

A. 成熟感B. 成人感C. 独立感D. 尊重感?正确答案:B5. 青少年的()可分为两种社会思维类型:假想观众和个人童话。

A. 主观自我中心B. 客观自我中心C. 自我联想D. 自我中心主义?正确答案:D6. 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 有意后注意B. 有意注意C. 无意注意D. 随意注意?正确答案:B7. 本来是一件令他们厌恶的事,但出于某原因,他们可以表现出无所谓或较为友善的态度。

表现出情绪的()。

A. 可变性B. 温和性C. 暴怒性D. 固执性?正确答案:B8. 心理学家()提出了智力的PASS模型。

A. 吉尔福特B. 斯腾伯格C. 戴斯D. 马斯洛?正确答案:C9. ()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A. 认识B. 情绪情感C. 意志D. 个性特征?正确答案:C10. 青少年期指的是少年期和()。

A. 少年晚期B. 青年期C. 学龄期D. 青年初期?正确答案:D11. ()是青少年期外形变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A. 身体变胖B. 身体迅速长高C. 出现第二性征D. 长出胡须?正确答案:B12. 近年来,由于营养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的生理发育与成熟表现了()现象。

A. 加速B. 减速C. 早熟D. 不平衡?正确答案:A13. ()是指通过面部、眼部和嘴部的肌肉的运动、变化来表达各种情绪状态。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三次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三次在线作业答案

青少年心理学 2014秋第三次在线作业一,单选题1. 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传授给孩子大量的性知识B. 使孩子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行为C. 制止早恋行为D. 预防早恋?正确答案:B2. ()是指心理咨询者通过和来访者的商谈、讨论、劝告、启发和教育,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以便他们更好地成长,提高适应能力,增进心身健康。

A. 心理咨询B. 心理治疗C. 心理门诊D. 心理健康?正确答案:A3. 学校性教育的主渠道是()。

A. 家庭B. 社区C. 社会D. 课堂?正确答案:D4. 下面不属于青少年的友谊特点的是()。

A. 选择性B. 稳定性C. 不稳定性D. 亲密性?正确答案:C5. ()是个人道德活动的理性基础,也是个人品德结构的核心。

A. 道德B. 道德信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动机?正确答案:B6. 本我是个性结构的基本因素,是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非理性因素,受()支配。

A. 实践原则B. 现实原则C. 快乐原则D. 理想原则?正确答案:C7. ()是一般化了的,个人所具有的神经心理结构,它有使多种刺激在机能上等价的作用,并有引起和导致一贯的适应和表现行为的能力。

A. 特质B. 技能C. 机能D. 功能?正确答案:A8. 压力具有情绪性和()。

A. 承受性B. 威胁性C. 动力性D. 压力性?正确答案:C9. ()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 道德B. 品德C. 道德情感D. 道德动机?正确答案:A10. ()就是要求咨询者能够敏感地、设身处地地理解来访者的世界。

A. 共情B. 逆反心理C. 心理承受力D. 压力感?正确答案:A11. ()是对性的认识和评价。

A. 性意识B. 性身份C. 性行为D. 性体验?正确答案:A12. 下列哪一项是焦虑型人格特质所具有的特点()。

A. 儿时不安全的依恋成为影响目前重要亲密关系的内在因素B. 造成压力的事件已经结束很久,但是压力并没有消失的现象C. 长期对自己否定不满,缺乏自信心,担心出错出丑,容易出现强迫症等D. 不允许自己出错、有瑕疵,如果做不到一百分就是零分?正确答案:B13. 按照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应该处于()道德水平。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秋季学期《学前儿童心理学》期末考核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30 分)
1.镜像自我从外界(可观、他人)得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为社会自我。

镜像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他人关于自己外表、形象的印象;第二是他人对自己外表评判的印象;第三是某些自我感觉。

2.空间知觉指对客体的空间位置,空间特性及空间关系的知觉。

3.记忆的精确性记忆的品质之一,是对事物的正确无偏差的记忆。

4.抽象逻辑思维是指用所见蝗概念(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来进行的思维。

5.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
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6.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二、简答题(每题8 分,共40 分)
1.幼儿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
答:(1)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3)开展多种形似的活动。

(4)锻炼幼儿的发散思维。

2.简述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答:(1)注意障碍难(2)活动过多(3)冲动任性(4)心理改变
3.幼儿注意范围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第 1 页共 4 页。

秋奥鹏东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秋奥鹏东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

秋奥鹏东师《教育心理学》期末考核————————————————————————————————作者: ————————————————————————————————日期: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

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

由加涅(E.Gagne,Yekovich,& Yekovich,1993;Leahey & Harris,1993)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

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

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

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

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⑴、理解与表征问题。

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⑵、选择方法。

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

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

2014年秋季《教育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东师)

2014年秋季《教育心理学(高起专)》期末考核(东师)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是什么?答:遗忘是指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一种观点认为,遗忘是由于干扰造成的。

干扰是指在学习之前或之后学习的别的东西分散了对当前学习的注意力从而造成了信息丧失。

实验研究表明,干扰有两种,一种叫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干扰。

另一种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干扰,叫倒摄抑制。

在学习和回忆系列材料时,中间部分遗忘最多,称为系列位置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的产生原因是由于系列材料的中间部分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因而遗忘最多。

另一种观点认为遗忘和提取失败有关。

许多研究者认为,当遗忘发生时,学习者并非真的“失去”了信息,而是学习者不能提取信息。

在试图提取信息时,人们常常意识到他们在长时记忆中贮存了一些东西,但是他们无法准确地说出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

研究者把这种现象称之为“舌尖现象”。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贮存时没有做适当的加工或者找不到适当的回忆线索。

2、如何增强学业自我效能感?答:1.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

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

首先,教师自已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榜样示范;其次,为学生提供多个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同伴榜样。

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

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

5.给学生以适当奖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对学生进行奖励,奖励便成为学生进步的标志,学生从中获得自己进步的信息,会增强自我效能。

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3、简述抗拒诱惑实验,它说明什么?答:该实验为沃尔斯特等人1963年所做。

被试为5岁儿童,实验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将儿童带入放有玩具的房间,让他们参观,并告诉儿童说:“这些玩具禁止玩,但可以翻字典。

第二阶段,让儿童看一部短的影片。

这时,儿童被分为三组,一组为榜样奖励组,看到的影片是:一个男孩在玩一些被告知不准玩的玩具,不久,男孩的妈妈进来了,夸奖他并和他一起玩;一组为榜样训斥组,看到的影片是:男孩在玩被禁止的玩具,男孩的妈妈进入房间后,严厉训斥孩子违反禁令,男孩显出害怕的样子;第三组为控制组,不看影片。

东师2014秋《心理学》期末作业及答案

东师2014秋《心理学》期末作业及答案

《心理学》期末作业考核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视觉适应:答: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频繁的视觉适应会导致视觉迅速疲劳。

2、诱因:答: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3、辐合:答:因为地面加热作用,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的运动称为辐合上升运动气流辐合上升中的“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动,4.、定势:答: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定势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问题情境:2.问题表征:3. 知识经验:4.认知策略:5.心理定势:6.功能固着:7.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9.情绪和动机状态: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答: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3、动机的特征。

答:动机基本特征是动机特点的征象与标志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答: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当前,认知心理学开始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他们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东师秋离线作业心理学定稿版

东师秋离线作业心理学定稿版

东师秋离线作业心理学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期末作业考核《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 智力:智力(Intelligence)是指生物一般性的精神能力。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这个能力包括以下几点:理解、计划、解决问题,抽象思维,表达意念以及语言和学习的能力。

当考虑到动物智力时,“智力”的定义也可以概括为:通过改变自身、改变环境或找到一个新的环境去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的轮廓的视觉感受性时代。

即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对弱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反应。

3. 图式: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

另外,图式(schema)也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它影响对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也指生物形态学的图式4. 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指对个人亲身经历过,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心理学主要的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

答:学习心理学的主要方法就是观察,优缺点在于是否适合你,每种方法适合不同的人,没有什么绝对的优缺点,。

想学好,就要掌握基本的佛洛伊德知识,。

然后再去学荣格的,根据学的东西去观察周围的人,为什么他会这样做,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这样做,他以前做什么的,他是怎么想的。

他为什么会这样想。

答案补充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变量:指一个具有不同数值的量,其量的大小可以观察和测量。

2、变量通常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选用或操纵的变量,以确定其对心理或行为的影响。

因变量是被试者在实验室中的行为反应。

3、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既可能是相关关系,又可能是因果关系。

4、信度指测量本身的一贯性,如果测得的分数是可重复的、一贯的,则测得的分数是可信的。

东师秋季期末考核作业《教育心理学》

东师秋季期末考核作业《教育心理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心理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杰的行为目标的三要素理论。

答:马杰在他的《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地提出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与技术。

马杰提出行为目标有以下三个要素:1.可观察的行为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目标表述时要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

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2.行为发生的条件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

行为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

(2)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3)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行为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

通过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

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要多少时间”、“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

下面列出了主要的表述方式:(1)正确的次序。

如“将水的净化过程的六个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2)正确的百分比或程度,一般要在80%以上。

(3)精确度,如误差在多少之内。

(4)在多少时间内,如“8分钟内装好调好零件、并操作万用表”。

2、简述能倾与教学的相互作用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1.没有适合所有学生的万能的最佳教学法;2.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上的个别差异,选择最适合学生能倾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因材施教;3.对于能倾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应对他们进行预先训练,在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策略等方面对他们加以指导,提供给他们必要的先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能倾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视觉适应:
答:视觉适应是视觉器官的感觉随外界亮度的刺激而变化的过程;有时也指这一过程达到的最终状态。

视觉适应的机制包括视细胞或神经活动的重新调整,瞳孔的变化及明视觉与暗视觉功能的转换。

由黑暗环境进入明亮环境,眼睛过渡到明视觉状态称为明适应,所需时间为几秒或几分钟。

由明亮环境进入黑暗环境转换成暗视觉状态称为暗适应,这个过程约需要十几分钟到半小时。

频繁的视觉适应会导致视觉迅速疲劳。

2、诱因:
答:诱因驱使有机体产生一定行为的外部因素。

3、辐合:
答:因为地面加热作用,造成气层不稳定以及高原上盛行的低涡、切变线等天气系统造成系统性的运动称为辐合上升运动气流辐合上升中的“辐合”指的是气流从四周向中心流动,
4.、定势:
答: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定势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答:1.问题情境:2.问题表征:3. 知识经验:4.认知策略:5.心理定势:6.功能固着:7.酝酿效应:8.原型启发:9.情绪和动机状态:
2、简述语言产生的阶段。

答:整个过程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3、动机的特征。

答:动机基本特征是动机特点的征象与标志
4、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答: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用模拟计算机的程序来建立人的认知模型,并以此作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途径。

当前,认知心理学开始与认知神经科学相结合,把行为水平的研究与相应的大脑神经过程的研究结合起来,深入探讨认知过程的机制。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他们认为,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对人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心理学家应该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情绪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学过之后,你对“心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有什么新的认识?
答:从探究事物的关系上看,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研究和描述研究。

从操作和控制变量的程度上看,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真实验法、准实验法和非实验法。

心理学研究方法有很多种。

但其基本的方法主要有四种:即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测验法。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在自然情境中或预先设置的情境中,有系统地观察记录并分析人的行为,以期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运用观察法时,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式:
1、参与观察者观察者是被观察者活动中的一个成员。

2、非参与观察者观察者不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

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原则上是不使被观察者发现自
己的活动被他人观察,否则就会影响他们的行为表现。

观察法是对被观察者行为的直接了解因而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这些收集到的资料必须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因此如何避免观察者的主观臆测与偏颇是观察法使用的关键。

观察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人在活动中表现的心理特点,以利科学地解释行为产生的原因。

观察法的优点是保持被观察对象的自然流露和客观性,获得的资料比较真实。

观察法的缺点是观察者处于被动地位,能消极等待被观察者的某些行为表现,是一种较缓慢的进程。

二、实验法。

实验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最广泛,也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实验法是指人为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使被试产生所要研究的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性的结果。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三项变量。

1、自变量实验者安排的刺激情境或实验情境。

2、因变量实验者预定要观察、记录的变量,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

3、控制变量实验变量之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实验法的主要目的是,在控制的情境下探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

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三、调查法。

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其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许多个人的反映来分析和推测社会群体的整体心理趋向。

调查法又分为问卷法和访谈法。

四、测验法。

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心理特征进行量化研究的方法。

通常用来确定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的存在水平。

测验法是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表现的量化研究的主要工具应用范围很广。

上述四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各有其独自的优点,但同时也都存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人的心理千变万化,心理活动非常复杂。

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不能仅凭某一种方法,应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选用多种方法,使之互相补充。

作为一门实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现代心理学的各主要流派所形成的研究方法在历史上都有其特定的影响、作用和局限性。

用客观的、发展的观点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演化过程进行回顾和比较,对于分析、评价和改进目前在心理学研究中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和提高研究的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心理学家们
正重新思考如何建构一个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和预测力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体系,在这方面应进一步引入现代科学的理论和概念。

2、评述注意的四种瓶颈模型。

答: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学家对注意选择功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模型。

⑴过滤器理论
1958年,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根据双耳分听实验结果,提出了解释注意选择作用的一种理论:过滤器理论。

理论认为,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对所有的感觉刺激进行加工。

当信息通过各种感觉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要先经过一个过滤机制。

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并接受进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断在它的外面,而完全丧失了。

⑵衰减理论
有特瑞斯曼提出,认为当信息通过过滤装置时,不被注意或非追随的信息只是在强度上减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

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阈限是不一样的,有些刺激对人有重要意义,如自己的名字等,它们的激活阈限低,容易激活。

当它们出现在非追随的通道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⑶后期选择理论
多伊奇等人提出,后又诺曼加以完善。

理论认为所有输入的信息在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进入过滤或衰减装置,因而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⑷多阶段选择理论,约翰斯顿等人提出的一个较灵活的模型,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它的主要假设是:①在进
行选择之前的加工阶段越多,所需要的认知加工资源就越多;②选择发生的阶段依赖于当前的任务要求。

几种注意选择理论中,过滤器理论、衰减理论和后期选择理论都认为,注意的选择过程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某个特定阶段上。

但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都主张人的信息加工系统的容量有限,且都认为
选择发生在对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经过选择的信息,才能受到进一步加工处理。

而后期选择理论认为对信息的选择发生在加工后期的反应阶段。

而多劫夺选择理论则认为选择过程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上都有可能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