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再生产——分配

合集下载

社会再生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社会再生产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社会再生产的分类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从其内容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包括物质资料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两个方面。

物质资料再生产是人口再生产的基础。

只有周而复始地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不断地为社会提供所需的物质资料,才能有人类的存在和延续;人口再生产又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得以不断进行的条件。

物质资料生产的不断进步,总是伴随着人口再生产的不断进步。

社会再生产的发展过程既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也是人口再生产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

社会再生产分为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后者是以前者为特征的,主要通过资本的所有者是否将全部的剩余价值用于自身的消费加以区别。

物质资料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

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和最终的目的和动力。

辨析分配和交换:分配:多强调生产资料的分配交换:多强调商品的交换,与消费的环节紧密相连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性别的个体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使人口总体不断地延续下去,这就是人口再生产。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一、概念广义的初次分配,指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直接与生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

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报酬,这种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

狭义的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依据效率优先的原则。

即根据各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发挥的效率带来的总收益多少进行分配,高效率获得高回报。

狭义的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调节各收入主体之间现金或食物的分配过程,也是对要素收入再调节的过程。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教材
4、对于资金的需求方(主要是企业)而言,就是融 资;而对于资金的提供方(主要是其他企业、个人、 国家等)而言,就是投资。
谢谢大家!
2017年8月29日
三率变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融资:
1、含义:就是筹集资金的行为,融资方式主要是贷 款、发行股票和债卷。
2、目的:用筹集来的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
3、途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直接融资一般是通 过发行债卷、股票以及商业信用等形式融通所需资金。 间接融资是以金融部门为中介,由金融部门通过吸收 存款、存单等形式积聚社会闲散资金,然后以贷款等 形式向非金融部门(如企业等)提供资金。
成思危的定义:虚拟经济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 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谁来生产? 实体经济:企业
2017级高一人教政治必修一二单元变化
变化1:
删掉“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的对比”表格。教材38页
新添“相关链接”
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 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监督,承担社会责 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二单元 生产、劳动与经营
教材分析
抚顺五中 李巍
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 ↓
怎么来的? 商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
生产{ 的制度保障是什么?为什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
下谁来生产?
社会再生产:
1、含义: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 复和更新,这就是再生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谁来生产?
实体经济:企业
劳动者:
劳动的含义、重要性 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劳动光荣。 就业的意义、形式。 如何解决就业问题?从经济生活角度看 我国重视解决就业问题的原因。 劳动者维权 国家、企业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笔记

政治经济学重点整理笔记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

一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势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Cc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兵分属不同生产者所有。

商品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商品的是由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是从具体形态来考虑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不能分离。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自然属性,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社会属性,历史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转化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用商品交换解决。

个别劳动时间:各个商品生产者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两种含义之间的关系:1 在现有的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的平均劳动强度和熟练程度下制造某种实用价值所需要的时间。

对点检测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分配

对点检测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分配

对点检测(二)社会再生产的四大环节之(二)——分配一、选择题1.有人说,收入分配的城乡差距、行业差距、职位差距这三把“剪刀”剪掉的是一些居民的幸福感,剪出的是不公感。

下列措施有利于改善这种情况的是() A.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B.实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C.加大财政税收等政策对垄断部门的支持力度D.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2.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由于中央和地方财政之间的纵向不平衡和各区域之间的横向不平衡而产生和发展的,是国家为了实现区域间各项社会经济事业的协调发展而采取的财政政策。

财政转移支付()①旨在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手段④可以促进再分配公平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3.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其中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

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

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A.出台实施《存款保险条例》B.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C.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D.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4.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

(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1/3将来自贫困地区。

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②消除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2015年,土地流转制度已在山东、安徽、四川全省铺开。

根据这一制度,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

实施这一制度的直接意义在于() A.巩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B.激发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活力C.促进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D.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和生产积极性6.目前,我国的汽车消费税如下表所示。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一 社会再生产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第一编 专题精讲一 社会再生产

增加 减少
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减少税收,增加财政支出 增加税收,减少财政支出
增加 减少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含义及实质 不同
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 的物价上涨、纸币贬值的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 供给
指物价水平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下降 的经济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 小于社会总供给
表现不同 区 别
形成的原因 不同
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经济过热
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过多或纸币的 流通速度过快而造成的
物价持续下降、市场疲软、经济萎 缩等
是由宏观经济环境从商品短缺转为 相对过剩、货币供应量增长乏力、 国外经济危机传导的物价下降等原 因造成的
解决的方法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不同

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
联系
都表现为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不平衡,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 与发行纸币的数量不平衡造成的;二者都会影响正常的经济生活和社会 经济秩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抑制
2.国际贸易中的汇率变化
(1)人民币与外币汇率的变动
货币 人民币
外币
币值 币值
贬值
汇率 升高
降低
表现
换取外币 增多
换取人民 币数量减
第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 优化投资结构,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有效拉动经济增长。 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 最终需求。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 放宽市场准入,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社会事 业、金融服务等领域。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

社会再生产通俗理解引言社会再生产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社会经济体系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同时,对生产要素进行再分配、再配置,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通过分析社会再生产的概念、目的和过程,以及它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深入探讨这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什么是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经济体系持续地进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对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再配置,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并推动经济的发展。

从更具体的角度来说,社会再生产包括个人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两个方面。

个人再生产是指个体通过工作获取收入,然后用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身生活需求的过程。

这种再生产是个体和家庭经济活动的基础,也是社会再生产的基础。

社会再生产是指社会组织整体进行的再生产,它主要包括生产要素再分配和再配置两个方面。

生产要素再分配是指通过收入再分配和税收再分配等方式,将社会资源从一方再分配给另一方,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

生产要素再配置是指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社会再生产的目的社会再生产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实现社会的繁荣。

具体来说,社会再生产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社会再生产通过生产和分配资源,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它涉及到食品、衣物、住房、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是人们正常生活的基础。

2.促进经济的发展:社会再生产通过再分配和再配置资源,可以促进各个行业和产业的发展。

它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推动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3.实现社会的繁荣:社会再生产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繁荣。

通过社会再生产,社会可以平衡各个阶级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减少贫富差距,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

社会再生产的过程社会再生产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即生产要素的再分配和再配置过程。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政治必修一必背知识点汇总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3、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①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⑤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①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②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政策包括:①“先富带后富”政策;②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等调节收入分配走向共同富裕。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经济四环节

经济四环节

经济思维:1、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环节之间相互联系,生产是决定地位,消费是最终目的,交换和消费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

2、社会生产的主体:宏观调控主体——国家;微观:生产主体——企业个人——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3、经济发展层次性:微观(企业、个人)——中观(产业、区域经济,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部门、资金密集型部门、技术密集型部门)——宏观(经济总量)4、经济活动就是资源流动、配置的过程,资源优化配置要符合两个标准:一是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生产的产品都能消费,没有浪费;二是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5、经济发展目标: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

中期: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五位一体,新要求:A、经济可持续发展;B人民生活全面提高;C、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近期:解决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手段——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地位;科学的宏观调控是重要组成部分。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相结合一、生产:1、地位:决定地位。

2、为什么大力发展生产?(1)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的需求。

(2)与其他环节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

第一,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第二,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经济发展水平是分配的基础。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3)供求影响价格。

大力发展生产有利于稳定物价。

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劳动对象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劳动者的地位4、发展生产力的措施:1)经济建设为中心2)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4)改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通过改革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

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
高中政治二轮专题复习
贯通四环节 把握《经济生活》
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李建国
对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知识进 行梳理和整合,可以进一步搞清楚如何促进生产的 发展、如何扩大我国的消费需求、如何完善我国的 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解决交换 领域的一系列问题等,有利于提高调用知识的准确 性和全面性,准确判定答题要点。
主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主题与主线
经济全球化
生产
个人收入 的分配 决 定 反 作 用 货币和 价格
分配
国家收入 的分配
交换
国内与 国际市场
消费
影响消费的因素 扩大居民消费的原因
扩大居民消费的措施
坚持基本特征 坚持战略思想
发挥市场 决定作用
科学宏观调控 劳 动 者
转变观念 提高素质 理性投资 企 业 履行 义务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
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如何合理分配
个人收入的分配 国家收入的分配
——正确认识我国的分配制度
——认识国家如何参与分配
分配 制度 及其 原因
分配方式 按劳 分配 按生产 要素分配
分 配 环 节
实现收 入分配 的社会 公平
财 政
税 收
财政收入 与支出
实现渠道 与作用
全面深 化改革
推动科 技创新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角度 生产力 角度 生产主体 角度
提高劳动者素质 坚持和完善 基本 经济制度
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促进生产
围绕主题 抓主线角度
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
成功 经营
经济全球化 表现、载体 实质、影响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

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这四个环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问题解析】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含义应当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每一个概念都有广义狭义之分。

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四个环节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从狭义的角度把握其各自的含义。

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也可以更简略地表述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产品的过程。

)分配,指已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一定形式被社会成员所占有的过程。

(广义的分配包含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两部分,四环节中的分配环节,仅指狭义的分配,即消费资料的分配。

所以,定义中的产品,是指生活消费品。

)交换,指人们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广义的交换,包含活动交换和产品交换两部分,此处仅指狭义的交换,即劳动产品的交换。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是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

)消费,指人们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的使用和消耗过程。

(广义的消费,包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部分,生产消费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此处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

)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是依次相互联结的从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来看,生产是起点,产品被生产出来后,在各社会成员之间分配,“分配决定产品归个人的比例”(马克思语);把分配得到的产品让渡给其他社会成员,以换回自己所需要的产品,就是交换,把交换得到的产品进行使用和消耗,用来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这就是消费;消费是全过程的终点。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 个人收入与分配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生存决定分配(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
范围 公有制 2、按劳分配 的基本内容 (选择) 原则 对象 尺度 多劳多得 少劳少得 个人消费品 劳动的数量和质量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 配的物质基础
3、按劳分配的 原因(选择)
2、收入分配公平并不代表收入没有差距,只是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因为 合理的差距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练习
判断
1、小张是外资企业的普通职工,月工资1000元( 劳动 ) 2、小李是该外资企业(管理硕士)的经理,年薪15万(管理 ) 3、铃木(董事长)一年从该企业获得收入500万美元( 资本 ) 4、小赵开了一家超市,雇工30人,一年纯利润12万( 资本 )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流动人口的收入。再分配更好实现社会公平。 发挥财政 在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物质保障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和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让流动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考生若答出“提高经济效率, 增加社会财富”等举措,可酌情给分
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理解) 表现: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既不要差距过大,又要保证基本生活 意义:是社义分配原则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 系;实现经济房发展,社会和谐。
2、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背)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提供 制度保证。(一个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和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使居民收入同经济发展、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同步(两个比重,两个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保、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 的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差距大问题。 ④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⑤兼顾效率和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 倡奉献精神;鼓励创业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全体人民收入都有所增长 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缩小差距

经济生活复习

经济生活复习

《经济生活》复习什么是经济?基础—— 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活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

关系——在这些活动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人们运用经济资源创造财富的过程。

分配:产品分配给国家、社会集团以及社会成员的过程。

交换: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

消费:对物质资料进行使用和消耗的过程。

2013年复习:经济生活知识结构图一、教材按 “ 交换消费――生产――分配――市场 ” 来设计。

全书逻辑体系: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在什么舞台上或背景下生产。

课程整合 生活与消费 生产、劳动与经营收入与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活主题 生活的体验 生活的创造 生活的保证 生活的“舞台” 生活内容 如何花钱 如何挣钱 如何分配 如何发展 主体对象消费者 劳动者 管理者 建设者第一单元 生活和消费参与经济生活的身份:消费者逻辑脉络:三大理论、两个观念离不开交换媒介—货币1、消费的两个条件 了解商品价格2、消费水平与结构的影响因素、支配消费行为的心理3、正确的消费观4、正确的金钱观——商品货币理论 ——价格价值理论 ——消费理论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参与经济生活的身份:劳动者、生产者逻辑脉络:我国大力要发展生产力为什么: 生产决定消费、根本原因、必要性、重要性措施:①工作中心——经济建设(生产力)②物质财富的创造(生产)制度保障——通过改革,完善各项制度(生产关系)主体——劳动者——提高素质场所——企业——科技进步融资·投资理财资金提供者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参与经济生活的身份:分配者管理者逻辑脉络:分配制度个人收入的分配财富的分配分配原则财政①②③④国家收入的分配税收①②③④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参与经济生活的身份:建设者逻辑脉络:我国当前经济活动的1.舞台: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资源配置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 背景:所处的国际经济背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体制环境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内环境发展社会 社会环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①②③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 ①②③④⑤⑥国际环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原因、措施)二、社会再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决定环节)社会再生产 分配交换 消费(最终目的和动力)1.生产(原因、措施)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制度保障)3.企业与劳动者 (场所、主体)4.融资与投资 (资金)生产与分配的关系分配 个人参与收入分配 (分配制度、分配原则)国家参与收入分配 (财政、税收)商品 (含义 基本属性)交换 货币 (产生、含义、本质、职能、发展、结算)价格 (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桥梁和纽带)生 产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消费类型消费结构消费心理消费原则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地位、内涵)两大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制度经济全球化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优点资源合理配置市场调节局限不良后果基本制度条件和保证良好的市场秩序+社会主义含义市场经济计划调节目标必要性手段资源配置(必要性、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新要求:①②③全面建设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市场主体利益三、行为主体:国家:①指导思想国家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例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例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例【篇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例】任何一个实体经济都是如此.比如汽车产业:汽车制造厂(生产)——4s店、汽车市场(交换,也就是出售)——员工发工资(分配,这里也叫做初次分配)——员工用工资进行生活必需品的购买、医疗、教育、旅游等等(消费)【篇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举例】1、怎样理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与解析思路】社会再生产过程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过程,就是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按照自己设想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去加工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被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过程。

社会再生产过程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

这四个环节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分配、交换和消费又反作用于生产。

【问题解析】一、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含义应当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每一个概念都有广义狭义之分。

作为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四个环节上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要从狭义的角度把握其各自的含义。

生产,是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创造适合人们需要的物质资料的过程。

(也可以更简略地表述为: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产品的过程。

)分配,指已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一定形式被社会成员所占有的过程。

(广义的分配包含生产资料的分配和消费资料的分配两部分,四环节中的分配环节,仅指狭义的分配,即消费资料的分配。

所以,定义中的产品,是指生活消费品。

)交换,指人们相互交换劳动产品的过程。

(广义的交换,包含活动交换和产品交换两部分,此处仅指狭义的交换,即劳动产品的交换。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这种交换是在等价基础上的商品交换。

)消费,指人们为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对各种生活资料的使用和消耗过程。

(广义的消费,包含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部分,生产消费实际上是指生产过程,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消费,此处的消费,仅指生活消费。

经济生活知识整合

经济生活知识整合

主观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要 求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ABCD
第二单元
制度 基本经
济制度
组织
消费
决定 反作用
企业
生产
主体 个体
劳动者
资本 投资
理财
第二单元
地位 :重要支柱 根基
制度 基本经
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 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控制力 确立原因:ABC 公有制 :国有(主导) 集体 混合所有中 的国集成分 经济成分 (主体) 表现AB 非公有制(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作用ABCD
方向
个人
对生产出来的 财富的分配 生产要素按贡献 参与分配 保护劳动所得 (最低工资标准) (工资增长机制)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企业持续发展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第三单元
根本原因 :生产力状况 原因 直接原因 :基本经济制度 个人 收入 分配制度
分配
国家 收入
按劳分配(主体)——前提 :公有制 分配方式 生产要素的构成 保 障 按生产要素分配 意义 意义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分配公平 措施:ABC等 效率原则的理解 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公平与效率 一致性 关系 兼顾效率与公平 矛盾 来源ABCD 收入 影响因素AB 构成 关系 财政 支出:用途 ——社会保障制度 主 来 作用ABC 要 源 基本特征ABC 个人所得税 征税对象 计算方法 意义 两个重要税种 增值税 税收 必要性:ABC 依法纳税 违反税法的表现 增强纳税人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第四单元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表现ABC 经济全球化 载体 :跨国公司——作用AB 有利影响:促进 推动 提供 影响 南北发展不平衡 不利影响 风险全球化 顺 要
应 求

社会分配

社会分配

5.合法的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①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劳
动要素分配。 按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管理等要素分配。 ②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并不是所有的劳动收入都是合法收入,也并不是所有的非劳动收入都是
非法收入。国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4)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并非都是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 平均分配 按生产要素分配 工资、奖金和津贴 福利 技术、资本入股所得
立足课时结构:本课主要阐述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我们可以
从“分什么”、“谁来分”、“怎么分”三个角度来复习。“分什 么”强调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谁来分”主要涉及国家、企业和个
人;“怎么分”主要强调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在分配过程中强调“把蛋糕做大”和“把蛋糕分好”两个 方面,即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私营经济和 外资经济中 劳动者的工资
4.在分配制度上的几个认识误区
(1)误区一: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 指在公有制的范围内,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 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 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 在我国,在公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条件下的工资收入是 按劳分配收入。但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按劳 分配的收入,而是按劳动要素分配的收入,因此在不同所有制下,工 人劳动的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 (3)误区三: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 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 中有的是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中的非劳动收入就是剥削收入。 但居民投资于储蓄、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得的收益是非劳动收入但不 是剥削收入。

知识点3-社会再生产

知识点3-社会再生产
【答案】 D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2、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许多 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取得了 良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企业因商品滞销而减产甚至 停产。这说明( )
A.生产水平决定消费水平 B.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C.消费结构决定生产结构 D.消费方式决定生产方式
社会再生产
【知识点解析】
【特别提示】 (1)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联 系的四个环节。 (2)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的发展。
②生产决定分配。生产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分配影响 生产。分配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影响劳动者的消费水平, 进而影响到劳动者生产的积极性。
知识点—— 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
【知识点解析】
1、任何社会都需要生产过程的不断重复和更新,这就是再 生产。
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相互 联系的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 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1、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 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地启 动起来。”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 ) A.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B.消费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C.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D.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社会再生产
【典型例题】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的反作用。只有消费需求旺了, 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说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故D项 正确;A项与题意相反;B项说法错误;题意强调消费的反 作用,不是强调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故C项排除。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

社会再生产包括哪些环节
4、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 是金银。"这说明( ) A.金银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 B.金银不是惟一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作为一般等价物,金银与贝壳具有本质区别 D.金银是商品交换历史过程的产物
20.3.17
29
• 5、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角色,常常是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下 列对货币的认识正确的是 ( )
7、小张在商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
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在这次
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20.3.17
31
8、下列经济现象中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是 () A.一件衣服标价2000元 B.把2000元借给朋友 C.工厂支付给工人2000元工资 D.用2000元买回一台彩电
价值和使用价值
1、是商品一定有_____和______。
不一定,用于交换的劳20.3.17
4
二、货币的产生
1、物物交换
20.3.17
5
二、货币的 产生
2、以一般等价 物为媒介的交换
20.3.17
6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 多,比如:
牲畜
布匹
金银
• C.纸币、货币与一般等价物没有本质区别
• D.纸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20.3.17
33
• 11、我们要做到不在人民币上乱写乱 画,不揉搓、毁坏人民币,这是因为 ()
• A.乱写乱画的人民币就不值钱了 • B.揉搓后的人民币不能用来购买东西 • C.人民币是我国合法的货币之一 • D.爱护人民币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货币如何去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分配
在“分配”这部分,重点阐释三个必考点:
1. 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

2. 投资理财的选择——通过投资理财参与二次分配。

3. 财政与税收——我国国民收入的分配
下面依次具体阐释:
1.个人收入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
(2)为什么?决定因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意义
(4)按劳分配
•含义(地位,范围,分配什么,分配尺度、分配结果)
•原因(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意义
•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5)其他多种分配形式主要包括:
•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范围、如何分配、意义)
•按生产要素分配(形式、意义)
(6)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要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7)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8)两项举措——保证在GDP、初次分配中的合理比重;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9)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
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
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效力于公平的关
系,既要提高效率,有要促进公平。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
对匮乏。

发展经济必须------------。

同时,要------)
•命题预测:提供某家庭收入的各种来源,区分属于哪种分配形式,以说明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2.投资理财的选择
(1)投资理财,是一种参与二次分配获得收益的行为。

(2)个人储蓄存款,购买股票、基金,投资债券、保险等,都是投资理财的方式。

(3)一般来说,上述投资风险越大,收益可能越高;反之亦然。

•命题预测:设置生活情景,让考生安排家庭投资方向。

3.财政和税收
(1)财政及其作用
•财政收入(含义、来源、影响因素)和支出(含义、种类)是国家参与社会分配的两个方面。

•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一,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第二,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第三,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

•命题预测:提供我国或某地财政具体支出的相关数据或资料,分析说明我国财政的巨大作用。

(2)收支关系
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

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宏观调控):国家通过财政收入支出控制经济运行。

在经济增长滞缓,(收大于支)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发展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供大于求),政府应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

反之,在经济发展过热(供小于求),经济的正常运行受供给能力
制约时,物价会上涨,政府应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率,给经济“降温”(支大于收)。

(3)税收的作用
税收和本质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作用:
•第一,为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第二,增值税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第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补充:增值税
增值税是以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为征税对象征收的一种税。

也即是以“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所谓“增值额”是指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的各个环节所取得的收入,大于其购进商品或接受劳务时所支付金额的差额。

从税收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对商品和劳务的征税,通常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全额计算征税。

这是传统的方法,在增值税产生之前曾经普遍采用。

二是按增值额征税,这种方法自产生半个世纪以来,不断得到各国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了这种方法。

那么,这种迅速得到普遍采用的方法比传统的方法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我们可以用教室的木制课桌的生产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假如一张课桌的生产需经过木材厂和家具厂两个环节生产完成,第一个环节是木材厂直接砍伐原木,加工成木材;第二个环节是家具厂从木材厂购进木材加工成课桌。

假定木材厂卖给家具厂的木材销售收入100元,税率17%,按销售收入全额征税须
缴纳17元(100元×17%)税款;家具厂以这批木材加工成课桌,销售收入200元,按同样的税率,需缴纳34元(200元×17%)税款。

合计缴纳税款51元(17元+34元)。

传统的商品劳务税,就是这样征税的。

这种征税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销售收入与税率直接相乘就可以计算应交税金;而且从形式上看,还比较公平。

但是,它有明显的缺点,就是不同环节之间重复征税。

木材厂卖出的木材交了税;木材做成课桌销售,又按课桌的销售全额征税。

其中的木材价值部分就征了两次税,形成重复征税。

显然,一个商品的生产、经营环节越多,重复征税的问题就越突出,商品的税收负担就越重。

这对加强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协作是十分不利的。

假如另一个林场直接砍伐原木,自行加工成同样的课桌出售,将两个环节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成,或者上述两个企业通过合并变成一个企业。

则对外的销售只有一次,卖价也是200元,税率一样,则只需缴一次税,纳税34元(200元×17%)。

上述两种不同的加工方式生产的课桌一样,最终售价也相同,但是,由两个协作厂完成,需负担税款51元;而一个厂独立完成,只负担税款34元。

这种税收政策显然限制了专业化协作,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

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重复征税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这一问题不解决,必然会越来越阻碍经济的发展。

如果改按增值额征税,情况就不同了。

上例中,家具厂销售课桌,收入200元,减去为生产这张课桌购进的木材100元,其增值额为100元,按17%的税率计算,缴税17元(100×17%)。

连同木材厂已缴纳的17元税款,这张课桌共负担税款34元。

与全能厂生产的同样产品的税收负担相同。

由按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全额计算征税,变为按增值额征税,虽然征税难度增加了,但是按增值额征税,优点十分明显:
•命题预测:以2011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小型企业增值税降低为背景,分析说明税收的作用。

【易错易混】
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

2、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3、在我国的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体现了公平,忽略了效率;按生产要素分
配体现了效率,忽略了公平
4、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是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的形式。

5、财政赤字是指当年财政收入大于支出,出现差额的经济现象。

6、财政收入减少,会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
7、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关键是要增加税收收入。

8、不同性质国家的税收,其分配主体都是国家,税款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
民。

9、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10、金融债券具有信用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等。

(提示:国债)
11、通过购买社会保险,投保人把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使自己承担风险降到最
小。

(提示:下降)
12、股票是一种表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

(注意:混淆了股票和债券)
13、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反比,与银行利息率成正比。

(注意:前者是正比,
后者是反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