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摘要:

科学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积累、科学方法的创新,更是科学精神的塑造。因为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是不断更新的,科学精神却是永恒的。对什么是科学精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至今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可我们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无论在哪个领域,哪个行业中,都需要具备一种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意义重大,但我国科学精神现实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尤其在教育领域普遍存在重知识、轻方法、更轻精神的现象,我作为一名师范生,将来也有可能从事教育工作,所以面对我国教育领域科学精神的缺失状况,更加觉得培养科学精神是当务之急,而且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科学精神教育工作者独立人格科学意识辩证思维理性精神

正文:

大量事实一再表明,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只强调书本知识的简单堆积,频繁的机械考试压抑着学生天性中原有的好奇精神,比如我们的“中考”、“高考”,导致学生仅仅对书本学习的关注而远非对知识的内在渴求,以至于根本无法从读书本身体验到求知的乐趣,而只是迫于升学的压力而不得不一味地去进行条件反射般的机械学习。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一再告诫说:人们应该防止向青年人鼓吹那种以习俗意义上的成功作为人生的目标。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现实,却在很大程度上恰恰就是不断用这种短视的功利性“目标”来诱导甚至逼迫学生苦读书。在我看来,这种急功近利式的教育行为,扼杀的绝不仅仅是学生的童年,而且是学生的个性;绝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未来,而且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势,中国教育界应该掀起一场教育科学精神的启蒙,应该真正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也知道,凡事不能治标不治本,那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教育战线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着力培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学精神。

(一)重建教育工作者的独立人格

2005年,有位来自我国香港的经济学家曾说: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由此,引发了经济学界的一场争论。其实,这场争论的意义,不在于中国到底有多少真正的经济学家,而在于反思中国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具有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人格。

2003年10月,我到北欧考察教育,欧盟对教师提出的职业要求有一条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教师是引领社会前进的人。在我看来,要建构中国教育的科学精神,首先要培育中国教育工作者的独立人格。中国的教育工作者要成为有思想、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没有思想,就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没有理想,就没有自己的追求;没有社会责任感,就没有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培育教育工作者的科学意识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一方面,要在教育工作者中普及基本的人类科学知识,让教育工作者分享人类科学发现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要在教育工作者中普及人类科学发展史,让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人类科学发展史,感受科学家的科学精神是如何推动人类科学发展的。

教育工作者要具备扎实丰厚的教育科学素养。首先,教育工作者要学习教育科学。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几千年来,人类在教育实践和对人的研究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智慧和心理科学知识,学习、继承、弘扬这些智慧,是一个教育工作者走进

教育的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其次,教育工作者要相信教育科学,尊重教育科学,实践教育科学。教育工作者要走出依靠时间加汗水来提高教育质量的怪圈,要依靠教育科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要效益,坚定不移地走教育改革、教育创新之路。

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育科学。如果说,人的真理性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话,那么在教育科学领域最有发言权的人,非教师莫属。但是,广大教师在拥有教育实践的话语权的同时,却为什么没有掌握教育科学的话语权?这个话语权为什么长期由专业教育科学工作者所占据?一言以蔽之,是教师自己拱手让出了对教育实践的研究权、反思权。人们总认为,教育科研是专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事。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观点。实践者和研究者的这种分离导致的结果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走上分裂之路的根源所在;也是教育这个职业的专业化属性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的根本原因!

由此可见,把教育的研究权还给教师,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这是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科学意识觉醒的根本途径。要让教育工作者成为真正的教育研究者、教育探索者,让教育工作者在研究和探索中,去体验人类科学精神的真谛!

(三)培育教育工作者的辩证思维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当前中国教育工作者最缺乏的科学精神之一就是探究意识、创新精神。这既与教育工作者创新人格的缺乏有关,也与辩证思维的缺失不无关系。我在组织实施创新教育研究的过程中,深感我国教育工作者常常以一种绝对化的、甚至僵化的思维方式看问题。比如,谈到教育创新,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有人认为:如果一周15节物理课,老师又有多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又怎样落实在课堂中?研究探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基础在哪里固然重要,可不改革高考制度,我觉得思想基础再好,创新也很难取得大的实效。我有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所有的办法都是孙悟空,唯有高考制度才是如来佛。教育工作者不改变这种僵化的绝对的思维方式,不树立辩证思维方式,就走不出应试教育的困境。

教育中的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当前与长远、教与不教、先教与后教、德育与智育、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学习内容多与少、丰富性学习与单一性学习、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作业的多与少、习惯与学习、苦学与乐学、学习与锻炼,等等,都是具有辩证性的。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时间,你如果能做一个有心人,你如果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认真的研究、反思和探索,你就会在特定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到自己教育教学改革的自由空间,你就会逐步走进教育创新的自由王国!因此,任何一位教育工作者,只要懂得了教育的辩证法,都能在既定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条件下,找到自己教育教学创新的自由和空间。总之,教育工作者应该到教育的辩证法中去寻找教育创新的自由度。

(四)培育教育工作者的理性精神

功利主义是科学精神的大敌。台湾著名学者吴大猷先生曾指出:虽说科学发展的结果,有可能极大地改进我们的物质生活,但是科学研究人员的出发点,却多不是以物质的收获为目标的。也就是说,科学追求的是事物的根本道理,它决不讲求实用,但事实上却可能无所不用。他还进一步认为,中国把“科学”与“技术”合称为“科技”是“一种不幸”。因为,它把两个概念的区别暧昧和模糊化了,从而用“致用”代替了“求真”。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巨大差异被人所忽视,这种忽视的后果是,人们常常把权威的原则、功利的原则,推移到“科学”之上而成为所谓“科学的原则”:有用即是真理,对于科学研究的项目无利不干、小利小干、大利大干。实际上,这些都是“技术原则”,而不是科学原则。

培养教育工作者的理性精神,就是要呼唤教育工作者理性精神的回归。理性精神的要旨是独立批判精神,它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能用自己的独立思考来审视教育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